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资料

合集下载

森林调查试题答案

森林调查试题答案

森林调查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哪项是其主要功能?A. 提供木材B. 维持生物多样性C. 净化空气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森林调查中,常用的植被调查方法包括?A. 样方调查法B. 样线调查法C. 遥感技术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下列关于森林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森林资源仅包括树木B. 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C. 森林资源的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答案:B4. 在进行森林调查时,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A. 增加样方的数量B. 使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C. 采用多种调查方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碳储存B. 水源涵养C. 土壤侵蚀D. 气候调节答案:C二、填空题1. 森林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答案:植物、动物、微生物2. 在进行森林群落结构调查时,常用的乔木层调查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角规样方法、中心点法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遵循________原则,以确保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可持续发展、更新、循环利用4. 森林调查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了解森林的________和________,以便更好地进行森林管理和保护。

答案:现状、动态变化5. 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________作用,能够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调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三、简答题1. 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答: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等。

对人类社会而言,森林提供了木材、药材、食物等多种资源,同时,森林的碳吸存功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资料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资料

一、填空题二、三、简述题2.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散布规律。

异龄混交林的直径散布规律: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散布规律的主要特色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跟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必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缓和,而体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2 分 )(2 分 )3.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弊端。

长处 : 一元材积表只有胸径一个因子, 便于林业生产应用;二元材积表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 , 合用范围广。

(2 分 )弊端:一元材积表合用范围小,只好用来计算林分积蓄而不可以用来计算单株树木材积。

二元材积表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2 分 )4.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1)经济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低,随径阶增大而渐渐上涨,此后上涨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后略有降落趋向;(2 分 )(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降落,此后降落速率变缓; (1 分 )(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降落,至必定径阶后基本保持安稳状态。

(1 分 )5.5.分级标准木法选用标准木的原则:(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次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真相等的 3—5 个径级;(2)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次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真相等的3—5个径级;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用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用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必定的方法。

6.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互相关系。

林分生长量分为:(1)毛生长量 (Z gr); (2) 纯生长量 (Z ne); (3)净增量 (); (4) 枯损量( M0 ); (5)采伐量 (C); (6)进界生长量 (I)。

互相关系为:Z ne CZ gr Z ne M 0 C M 0四、阐述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每题10 分,总计10 分)1.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同样点和不同点。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测量学一、填空题1.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等高距。

2.测量的基本工作为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平角测量。

3.钢尺或皮尺有20m、30m、50m三种,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4.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叫水平角。

5.某一同学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时,其物镜微微上倾照准所测目标,读竖盘读数为88º32¹12″。

则该竖直角为 1º27¹48″。

6.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观测、计算和绘图。

7.过地面上某一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称子午线收敛角,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坐偏角。

8.“三北”方向是指磁北、真北、坐标纵线北。

9.任一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叫该点的经度。

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纬度。

二、概念题1.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2.控制点:为保证成图的精度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测区范围内均匀地布设一定数量的骨干点并精确地测算其位置,这些点称为控制点。

3.首曲线:根据相应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其高程是等高距的倍数,用细实线描绘。

4.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用h表示。

5.半依比例符号: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称为线状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6.闭合导线:从某点出发,经过若干连续的折线后仍回至该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7.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以H表示)。

8.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称平面控制测量9.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三、简述题1.简述用水准仪及双面尺法,测量地面两点A、B的高差方法步骤。

并写出计算公式。

欲测A、B两点间高差,在A、B之间安置水准仪,粗平,先后视A点主尺,精平读数得a1;前视B点主尺,精平读数得b1,则h1=a1-b1;再前视B点辅尺,精平读数得b2;后视A 点辅尺,精平读数得a2。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测量学一、填空题1.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等高距。

2.测量的基本工作为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平角测量。

3.钢尺或皮尺有20m、30m、50m三种,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4.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叫水平角。

5.某一同学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时,其物镜微微上倾照准所测目标,读竖盘读数为88o32112″。

则该竖直角为1o27148″。

6.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观测、计算和绘图。

7.过地面上某一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称子午线收敛角,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坐偏角。

8.“三北”方向是指磁北、真北、坐标纵线北。

9.任一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叫该点的经度。

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纬度。

二、概念题1.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2.控制点:为保证成图的精度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测区范围内均匀地布设一定数量的骨干点并精确地测算其位置,这些点称为控制点。

3.首曲线:根据相应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其高程是等高距的倍数,用细实线描绘。

4.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用h表示。

5.半依比例符号: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称为线状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6.闭合导线:从某点出发,经过若干连续的折线后仍回至该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7.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以H表示)。

8.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称平面控制测量9.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三、简述题1.简述用水准仪及双面尺法,测量地面两点A、B的高差方法步骤。

并写出计算公式。

欲测A、B两点间高差,在A、B之间安置水准仪,粗平,先后视A点主尺,精平读数得a1;前视B点主尺,精平读数得b1,则h1=a1-b1;再前视B点辅尺,精平读数得b2;后视A 点辅尺,精平读数得a2。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试题

第九章角规测树习题一、填空题1.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2.角规测定林分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

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3.角规测树时,Fg越小,测量误差。

4.在角规控制检尺条件下可测定、、和。

5.常用角规测器为角规和角规。

6.确定望点位置比较方便的仪器是。

林分速测镜7.扩大圆的半径与之比等于角规杆长与角规缺口之比。

8.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际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出现3种情况:、、。

9.在大面积森林抽样调查中,角规点数的确定取决于调查总体的角规和的要求。

10.日本的平田种男(1955)提出用垂直角规绕测林分平均高的方法,被称为。

二、名词解释1.角规控制检尺2.同心圆原理3.可变样地4.一致高5.进测木三、简答题1. 简述角规绕测技术。

2.简述角规测树中选择角规断面积系数的原则。

3.简述角规点整体改正法的缺点4.简述格罗森堡(1958)提出的边界样点处理方法5.简述一致高和法原理四、论述题1.试论述角规多重同心圆原理证明过程。

2. 试论述角规测树的扩大圆原理证明。

五计算题1. 角规测树中,Fg=4,某一株树D1.3=20.4cm,测点至该树间距离为10.2m,问该树计数多少。

第九章角规测树习题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2. 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

3. 角规测树时,Fg越小,测量误差越大。

4. 在角规控制检尺条件下可测定Dg、G/hm2、M/hm2和N/hm2。

5.常用角规测器为棱镜角规和杆式角规。

6.确定望点位置比较方便的仪器是林分速测镜。

7.扩大圆的半径与树干直径之比等于角规杆长与角规缺口之比。

8.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际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出现3种情况:相割、相切、相离。

9.在大面积森林抽样调查中,角规点数的确定取决于调查总体的角规计数木株数变动系数和调查精度的要求。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 林分年龄 )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 胸径 )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 树冠投影面积 )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1.7~1.8 )。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大,测量误差( 越小 )。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 薪材 )统称作商品材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单木模型 )。

9. Richards 生长方程( c kt A y ))ex p(1(--= )。

10. 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0.5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 胸高形数:H g V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g 1.3——胸高断面积;H ——全树高。

2. 冠长率: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

3.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4. 形高: 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5. 直径分布: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布。

6.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一些特征标志。

7. 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根据林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种出材率之间关系所编制的数表8. 全林分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9. 自由树:周围没有竞争木与其争夺生长空间、可以充分生长的林木。

10绝干重:树木干燥后去掉结晶水的重量 。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1.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2分):(1)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此时树木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t(Q), 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

2006-2007年度A卷答案_森林计测学

2006-2007年度A卷答案_森林计测学

4
解:
M l Fg Z ij sec( ) ( fh)ij
j 1 i 1
K
nLeabharlann M 1 79.5182m3 M 2 75.6849m3 M 3 78.2438m3 M ( M 1 M 2 M 3 ) / 3 77.8156m3
该混交林的总蓄积为:3*778156=233.4469m3
六、计算及证明(共计 25 分) 1、证明:f 1.3 =q 2 2(5 分)
证明:当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时:
f1.3
d1 4 2 V干 2 2 q2 g1.3 h 2 d 1.3 d1.3 h 4

2 d1 h
2
2、某混交林总面积 3 公顷,平均坡度为 19 度,角规控制检尺结果如下表 1 所示,计算该混交林的总蓄积及 树种组成式。 (10 分)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在实际 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在营林工作 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进行实测, 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 积。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 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 数表法等, 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 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标准木法可分为单级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两类,材积表法又分为一元材 积表、二元材积表、三元材积表、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
树种组成:6 油 3 柞 1 白
3、已知某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总断面积为 25.6m2,林分平均高为 21m,兴安落叶松平均实验形数为 0.41,计 算该林分的蓄积量。 (5 分)

森林计测学(测树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农林大学

森林计测学(测树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农林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本门课的学习口诀是:行万里路、测天下树。

森林计测如相助,资源调查我最酷。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胸高形数的公式为,式中 V为树干材积,g1.3为断面积,h为树高。

()A:对B:错答案:A2.望高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公式为。

()A:对B:错答案:A3.实验形数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公式为V= fꞫ g1.3(h+3)。

()A:错B:对答案:B4.当树高h=20-30时,丹琴略算法测定立木材积计算结果可靠。

()A:对B:错答案:B5.伐倒木木区分求积式区分段划分一般至少不少于5段()A:错B:对答案:B6.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采集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2倍。

()A:错B:对答案:A7.一般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多为“正”误差,平均断面求积式多为“负”误差。

()A:对B:错答案:B8.当长度测量无误差时,直径测量的误差等同于材积计算的误差。

()A:对B:错答案:A9.平均断面近似求积式需要量测树干中央直径。

()A:对B:错答案:B10.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需要量测树干大头直径和小头直径。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根据林分的(),可将林分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A:起源B:树种组成C:年龄D:林相答案:D2.划分林层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A:各林层每公顷的蓄积量要大于30m3B:主林层的郁闭度要大于0.3,其它林层的郁闭度应大于0.2C:相邻林层之间林木的平均高要相差20%以上D:各林层林木的平均胸径应在8cm以上答案:ABCD3.分析林木粗度的变化或进行胸径生长比较,以及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林分结构时,一般采用林分的算术平均胸径。

()A:对B:错答案:A4.从树高曲线上不仅可以得到林分的条件平均高,而且根据各径阶中值可查得相应的径阶平均高。

()A:对B:错答案:A5.随手绘制树高曲线时应使各点纵坐标值(实际值)与曲线值(理论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2001森林测计学考题集汇

2001森林测计学考题集汇
D:\文正\研究室事務\2006 課程\森林測記學\測計考試夾\2001 年版-測計學考題集彙+平時測驗.doc
2001森林測計學考題集彙
1.森林測計對森林資源經營有何重要性?其內容為何? 2.量測的四種尺度為何?其計算平均值時,分別以何值表之?請各舉二個林業例子說明該尺 度。 3.每2公尺種植一株台灣杉,請問一甲地上和一英畝(acre)分別栽植密度幾株? 4.黑森林計1.5公頃,目前蓄積量(總共材積)每公頃80m3,請問若木材市價每才5元,總共可 賣多少錢?若外銷每板呎(broadfeet)200元美金,總共可賣多少台幣?(1 US$=25 NT$) 5.真值10,觀測10次,其值分別為8, 9, 9, 7, 10, 12, 11, 13, 12, 11,請問其精密度、正確度為 何? 6.何謂d.b.h.、d.o.b.、BA?公認胸高為幾公尺?幾英呎(ft)?為何決定樹高、材積也要測量胸 高直徑?用何工具測?其調查要領為何? 7.若要瞭解林分材積量,則應以何種林分平均胸高直徑計算之?如何? 8.請圖示分枝型 (deliquescent)、主幹型(excurrent)林木之總樹高(total height)、根株高(stump height)、幹材長(bole height)、樹冠長(crown length),並說明其測計原理為何?測計方法算 式、測計要領和可能使用的測計工具儀器。 9.何謂aforestation、reforestation、plantation (=man-made forest=artifcial forest);其單株樹齡 如何決定?林分之林齡如何決定? 10.何謂確定的(deterministic)數學模式、機率的(stochastic)數學模式? 11.何謂工時研究(time study)?其目的為何? 12.請用Huber's formula、Simalian's formula、Newton's formula分別算其樹幹表面積和材積,並 說明此三式之適用時機。 13.請以樹幹縱剖面說明各種樹幹曲線(stem curve)及截面體(frustum)的名稱及其計算方法。 14.何謂沒入水中法(water displacement)?其目的為何? 15.樹高曲線式(diameter-height relationship curve)、材積式(volume equation)的種類?用途?如 何建立該種單木基本模式?另外請以表、圖分別說明之。 16.何謂形數(form factors)、形狀度(form)、尖削度(tapering)、樹幹曲線(stem curve)、樹幹曲線 方程式(stem curve equation)、正形數(normal form factor)、胸高形數(breast form factor)?

测树学题

测树学题

森林计测学2007年真题绪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和()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和()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近似( )及(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

4、在测树工作中,(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测树学习题

测树学习题
填空题
1.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2.地位级表是依据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关系编制的,其编制原理、方法及过程基本上与编制地位指数表相同。
3.密度对林分平均直径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林分平均直径越小,直径生长量越小。
4.林分密度对树干形状的影响较大,一般地说,密度大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小,密度小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大。
5. 疏密度:疏密度是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值。
6. 立木度:立木度是现实林分的密度(可以用株数、断面积或蓄积量表示)与最理想林分的密度的比值。
7. 林分密度指数:林分密度指数是现实林分的株数换算到标准平均直径(亦称比较直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林木株数。
3.在同龄纯林中,林木的形数和形率依胸径、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分别形成反J型曲线变化规律。
4.在材积三要素中,形数与树高之乘积称作形高,林分中林木的形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是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加。。
5. 胸高形数受干形和树高双重影响,而实验形数则只受干形影响,因此,实验形数比胸高形数相对稳定。
6.材积按径阶的分布序列与林木株数按直径的分布序列一样,具有近似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
(2--3)
式中: —林分平均断面积;
—林分内林木总株数;
—林分总断面积;
和 —第 株林木的断面积和胸径。
2.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标准距林缘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
⑴树高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⑵在每个径阶范围内,林木株数按树高的分布也近似于正态,即同一径阶内最大和最小高度的株数少,而中等高度的株数最多。

测树学试题及答案本科

测树学试题及答案本科

测树学试题及答案本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测树学的研究内容?A. 树木生长量测定B. 森林资源评估C. 树木病虫害防治D. 林木生物量估算2. 测树学中,树干解析木的制作主要用于研究什么?A. 树木年轮B. 树干内部结构C. 树干水分分布D. 树干材质密度3.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样地调查法的主要用途是什么?A. 估算森林面积B. 估算森林蓄积量C. 确定森林类型D. 评估森林生态价值4. 下列哪项不是树木生长指标?A. 树高B. 胸径C. 叶绿素含量D. 材积5. 树木的年龄通常通过什么来确定?A. 树干颜色B. 年轮计数C. 树叶数量D. 树根大小6. 在测树学中,哪个公式用于计算树干材积?A. Schumacher公式B. Lefèvre公式C. Smalian公式D. Reineke公式7. 哪种测量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树木的生物量?A. 直接称重法B. 间接称重法C. 全树分解法D. 以上都是8. 下列哪项是树木生长的非生物因素?A. 光照B. 温度C. 土壤湿度D. 竞争9. 在测树学中,什么是林分?A. 一片森林B. 一片树林C. 一片树木的集合D. 一片具有相同特征的树木集合10. 下列哪项不是树木生长的生物因素?A. 树种B. 树龄D. 树干形态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测树学中的树干解析木可以用于以下哪些研究?A. 年轮分析B. 树干内部结构C. 材质密度分布D. 病虫害研究12.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哪些?A. 样地调查法B. 线路调查法C. 遥感技术D. 全面调查法1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树木的生长?A. 土壤类型B. 光照条件C. 温度变化D. 人类活动14. 在测树学中,下列哪些属于树木生长指标?A. 树高B. 胸径C. 土壤pH值D. 材积15. 树木年龄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A. 年轮计数B. 树干形态分析D. 树根形态分析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测树学是研究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第一章、绪论1、测树学的概念: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株木、林分、大面积森林以及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2、测树学的目的: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3、测树学发展简史:(1)测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早中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完成适用伐倒木和木材材积测定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检验,确定了形数的概念和测定立木的材积公式,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测仪器的研制。

(3)成熟和稳定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数理统计、遥感技术、抽样技术和电算技术的发展及广为应用,以及角规测树学理论技术陆续发展起来。

(4)新技术应用阶段:近10-2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航天遥感、动态预测、角规测树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4、测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树木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材种出材量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5、测树学中的误差:从误差的来源分,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6、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运算规则:①加减乘除运算:结果保留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②乘方或开方运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③对数运算: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时,误差和偏差只取一位或者两位有效数字。

⑤计算中涉及到常数π、e以及非测量值,如自然数、分数时,不考虑其有效数字的位数,视为准确数值。

⑥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在修约。

运用电子计算器运算时,要对其运算结果进行修约,保留适当的位数,不可将显示的全部数字作为结果。

7、测树学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第二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基本测树因子:树木直径、树高、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测量学一、填空题1.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等高距。

2.测量的基本工作为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平角测量。

3.钢尺或皮尺有20m、30m、50m三种,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4.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叫水平角。

5.某一同学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时,其物镜微微上倾照准所测目标,读竖盘读数为88o32112″。

则该竖直角为1o27148″。

6.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观测、计算和绘图。

7.过地面上某一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称子午线收敛角,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坐偏角。

8.“三北”方向是指磁北、真北、坐标纵线北。

9.任一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叫该点的经度。

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纬度。

二、概念题1.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2.控制点:为保证成图的精度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测区范围内均匀地布设一定数量的骨干点并精确地测算其位置,这些点称为控制点。

3.首曲线:根据相应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其高程是等高距的倍数,用细实线描绘。

4.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用h表示。

5.半依比例符号: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称为线状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6.闭合导线:从某点出发,经过若干连续的折线后仍回至该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7.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以H表示)。

8.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称平面控制测量9.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三、简述题1.简述用水准仪及双面尺法,测量地面两点A、B的高差方法步骤。

并写出计算公式。

欲测A、B两点间高差,在A、B之间安置水准仪,粗平,先后视A点主尺,精平读数得a1;前视B点主尺,精平读数得b1,则h1=a1-b1;再前视B点辅尺,精平读数得b2;后视A 点辅尺,精平读数得a2。

第五章---森林调查

第五章---森林调查

第五章森林调查(复习题)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1、地形图2、等高线3、林分4、单纯林和混交林5、林相6、密度7、郁闭度8、疏密度9、标准木10、行数和行率11、树木生长量12、树木生长率二、填空题1、罗盘仪导线测量适用于测量及测量,导线种类可分为导线和导线,无论那种类型导线的罗盘仪测量,都是依次测定各导线的及,用测距离。

每个测点要设,在桩上标记测点号。

为提高测角精度,常使用法。

2、树木直径测定常用的工具有和等,林木调查规定,以树基以上处的直径作为胸径。

3、测定立木高度的方法分为和法,测定树高的工具和仪器也很多,常用的有、克里斯顿测高器、望远测高仪以及用测出仰角后计算等。

4、标准地测量一般用罗盘仪测量,用量距,当林地的坡度大于5°时,斜距要换算成水平距离,侧线的闭合差不超过。

如为固定标准地,在四角要埋设,标桩上标明标准地号、,标准地的一个角和附近某一明显地物连接。

5、角规可直接用于测定林分,也可间接测定蓄积量、、及林分平均高等因子。

6、标准林分是指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地利用了所占空间的林分,这样的林分疏度密度等于。

7、树木的高生长与胸径生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规律为树高随胸径的增大而。

8、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为林分条件平均高。

9、根据林木树干材积与其()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立木材积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10、根据林木树干材积与其胸径及()两个因子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立木材积表,称作二元材积表。

11、地位指数是指在某一立地上特定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的(平均年龄和平均高查相应的地位指数表来确定)。

12、林分蓄积测定,应包括林分面积测定和林木(平均高)测定。

13、根据我国规定的标准,用材部分长度占全树干长度( 40% )以上的树为用材树。

五、简答论述题1、简述罗盘仪导线的测量方法。

2、测定树木直径的工具有哪些,如何使用?3、勃鲁莱测高器怎样使用?4、单株木材积测定公式。

测树学题

测树学题

森林计测学2007年真题绪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和()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和()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近似( )及(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

4、在测树工作中,(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23页word资料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23页word资料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 林分年龄 )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 胸径 )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 树冠投影面积 )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1.7~1.8 )。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大,测量误差( 越小 )。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 薪材 )统称作商品材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单木模型 )。

9. Richards 生长方程( c kt A y ))ex p(1(--= )。

10. 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0.5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 胸高形数:H g V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g 1.3——胸高断面积;H ——全树高。

2. 冠长率: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

3.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4. 形高: 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5. 直径分布: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布。

6.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一些特征标志。

7. 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根据林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种出材率之间关系所编制的数表8. 全林分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9. 自由树:周围没有竞争木与其争夺生长空间、可以充分生长的林木。

10绝干重:树木干燥后去掉结晶水的重量 。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1.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2分):(1)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此时树木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t(Q), 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二、三、简述题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2分)(2分)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优点:一元材积表只有胸径一个因子,便于林业生产应用;二元材积表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适用范围广。

(2分)缺点:一元材积表适用范围小,只能用来计算林分蓄积而不能用来计算单株树木材积。

二元材积表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2分)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1)经济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低,随径阶增大而逐渐上升,以后上升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后略有下降趋势;(2分)(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以后下降速率变缓;(1分)(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至一定径阶后基本保持平稳状态。

(1分)5.5. 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2)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顺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取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取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一定的方法。

6.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林分生长量分为:(1)毛生长量(Z gr );(2)纯生长量(Z ne );(3)净增量(∆);(4)枯损量(0M );(5)采伐量(C );(6)进界生长量(I )。

相互关系为:00M C M Z Z CZ ne gr ne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1) 用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资料;(1分)2)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1分)3)利用现在的直径分布;(1分)4)要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材积式);(1分)5)用现在的净增量代替将来的毛生长量,不能对枯损量、采伐量和进界生长量等进行估计。

(2分)不同点: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 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 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 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

(2分)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 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 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的方法。

(2分)1. 试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静态、动态结构规律。

(1)静态规律: 同龄纯林的直径分布呈单峰有偏分布,近似正态,接近平均直径的径阶株数最多,最小直径和最大直径的株数最少。

(2)动态规律:当年龄较小(幼龄林)时,林分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变动系数也较小,偏度为正,左偏,峰态显著;随年龄的加大,平均直径也加大,而其偏度逐渐变小,峰度也随之降低,近似正态;当林分年龄最大时(近成,过熟林), 林分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变动系数也较小,偏度为负,右偏,峰度是低峰态。

2.全林分模型与单木模型的特点及其区别。

(1)全林分模型是以林龄,立地及林分密度等林分测树因子模拟林分生长和收获的模型,可以直接提供单位面积的收获量,可分为与密度无关的模型和可变密度模型。

(2)单木模型是以单株林木为基本单位,从林木的竟争机制出发,模似林分中每株树木生长过程的模型,需要将所有单木总和方可求出收获量。

它可分为与距离有关和与距离无关的模型。

(3)区别:单木模型与全林分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考虑了林木间的竟争指标(CI)引入生长模型中,另外单木模型可以提供有关单木生长的详细信息。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测树学是以(林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

( c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

(d)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调查因子)。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圆形 )、近似(椭圆形)及(不规则形)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 c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 c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 d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d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 c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 c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 c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 d )三、论述或计算题: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答:1是-0.2cm 2.是1.8cm。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答: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答:轮尺平面与树干垂直,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测尺紧贴树干读游动脚内缘的刻划值,先读数后取尺,不规整断面取垂直两个方向平均,如遇有节瘤区,在上下等位置处测直径后平均。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答:V=1/2(g0+gn)*8=1/2(0.03801+0.02776)*8=0.26308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上坡位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三角函数 )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相似三角形 )原理设计的。

3、( 直径 )、( 形数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增大 )而(减小)。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平方 )、( 常差 )、(希费尔)、(一般形数表)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直径等于胸径一半)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25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 c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 c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 c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 d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 c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 c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

d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 d )三、论述或计算题: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答: (1)测点必须能同时看见树顶和树基,对平顶树不能把树冠边缘当树顶。

(2)测点距树木平距不宜过小。

(3)在坡地测高测点与树木最好在等高位置或稍高地方,宜采用仰、俯各测一次。

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答:首先选一与树高大致相等的平距(一般为15、20、30、40m),打开起动钮,瞄准树顶按下制动钮读一数,该数加测定者眼高即为树高。

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答:V=0.001d21.3=0.001×35.32=1.2461m3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一、填空题:(每空1分)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时间的推移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总生长量 )、( 连年生长量 )和( 定期生长量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总平均生长量 )和( 定期平均生长量 )。

3、生长量是表示树木( 实际 )生长速度,生长率是表示树木 ( 相对 )生长速度。

4、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生长率公式是(普莱斯勒平均 )生长率式,其计算式为( Pv=Va-Va-n/ Va+ Va-n*200/n )。

5、断面积生长率等于直径生长率的( 2倍 )。

6、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一般有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数年轮 )、(数轮枝 )、(数树皮外形层)、( 用生长锥)和目测法等。

7、施耐德生长率P v=k/nd中n是指(胸径外侧1cm半径上年轮数 )。

8、树木生长过程的调查方法一般有(定期复查法)和(树干解析法 )。

9、解析木一般应在( 根径 )、(胸径 )、(每段中央 )和梢底位置取圆盘。

二、判断题:(每题2分)1、树木的生长都是变大的。

( c )2、对于速生树种常用定期平均生长量近似代替其连年生长量。

( c )3、树木生长量大就说明树木在此期间长的快。

( c )4、树木树高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

( c )5、一株长16.2m的解析木,按2m区分段为区分,其8号圆盘在距树干基部15.6m处。

( d )6、“0”号圆盘上查数年轮数由外向里数,其它圆盘则由里向外数。

( c )7、“0”号圆盘上的年轮数与各号圆盘年轮数之差,即为树木达到各该圆盘高度的年龄。

( d)三、论述或计算题:1、画图并说明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8分)答:(1)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快,绝对值也大。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高峰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

(4)平均生长量达到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一直小于平均生长量。

2、一株年龄为28年的解析木,按5年一个龄阶划分,可划分为几个生长阶段,写出每个阶段的年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