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作用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蒸腾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枝条、塑料袋、凡士林、显微镜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在炎热的夏日,走在树荫下,马上就有凉爽的感觉。

提问:这说明绿色植物有何作用?2. 学生回答:绿色植物可以提供阴凉、净化空气等。

3. 教师总结:绿色植物还有重要的蒸腾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蒸腾作用。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植物蒸腾作用实验,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每个塑料袋内各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A塑料袋内壁上出现大量水珠,这些水珠是由枝条的叶片散发出的水蒸气凝结而成;而B塑料袋内壁上没有水珠出现,这是由于凡士林堵住了叶片上的气孔。

)(2) 什么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 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教师展示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由学生找出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的区别。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气孔的结构与调节过程,让学生自读后,回答以下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关闭?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谈谈对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提高植物的蒸腾作用效率?4.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观察分析、表达交流等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蒸腾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具体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植物叶片、水、酒精、剪刀、滴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3.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吗?(2)引导学生回顾: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3)引出蒸腾作用:那么,植物吸收的水分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蒸腾作用。

2.讲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1)讲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叶片气孔的开闭,将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2)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水分从土壤中通过根毛细胞进入根内部,然后经过根、茎、叶的输导组织,到达叶片的气孔,水分通过气孔的开闭释放到大气中。

3.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植物叶片、水、酒精、剪刀、滴管等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a.将叶片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叶片的变化。

b.用剪刀剪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中,观察叶片的变化。

c.将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叶片的结构。

(3)实验现象:叶片在水中会膨胀,在酒精中会收缩。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叶片在水中膨胀是因为吸收了水分,而在酒精中收缩是因为失去了水分。

这说明蒸腾作用与叶片的吸水、失水有关。

4.讲解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等。

(2)植物自身因素: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等。

5.讲解蒸腾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与运输。

(2)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拓展:同学们,你们知道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吗?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利用蒸腾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生物蒸腾作用的应用教案

生物蒸腾作用的应用教案

教案主题:生物蒸腾作用的应用一、教案背景:蒸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过程之一,是在气孔开放的情况下,水从植物的根系经过细胞、组织、器官,在叶子组织中蒸发,从而达到植物的散热和保持水分平衡的效果。

而对于人类生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蒸腾作用也可以应用到防治干旱、土壤调理等方面,本次教案的主题即为生物蒸腾作用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蒸腾作用在人类生活、生态建设、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的呈现,探究生物蒸腾作用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三、教案内容:一、复习生物蒸腾作用的过程与作用生物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分子通过根、茎、叶的细胞进入气室,进一步蒸发成水蒸气,散失到穹透层大气中,完成了整个过程。

生物蒸腾作用的作用有:1、水分输送2、防止高温3、原气体交换4、二氧化碳供应二、教学案例案例1:生物蒸腾作用在防治干旱中的应用在干旱的地区,为了防治干旱,可在地下种植一些深根植物,这些深根植物的根系能到达地下深处,通过根系提取地下水,通过植物体内的叶片蒸发水分,这样就可以增加环境中的水分含量,降低空气中的干燥度,起到防治干旱的作用。

案例2:生物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种植业中,水分的优化利用是关键,而生物蒸腾作用正好可以起到调控水分的作用。

在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时,可以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来控制植物吸收水分的速度,从而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可以通过构建光温调控设备、开展土壤修复实验等方法,达到降低蒸腾速率、增加光合作用的效果,从而提高作物生长效率。

三、拓展知识除了种植业、干旱防治等领域,生物蒸腾作用还有许多的应用价值,比如在环境保护中,生物蒸腾作用可以用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开发中,通过调节气孔大小,提高成熟度、产量等,在材料研究中,通过模拟生物蒸腾作用,实现同步发射发光等进步研究成果,创造更多的产业价值。

初中生物教案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蒸腾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根、茎和叶内水分通过蒸发而排出植物体外的过程。

2.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重要性。

3. 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植物、水、透明袋子、吸水纸巾3. 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蒸腾作用的概念,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过程,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讲解蒸腾作用(10分钟)1. 解释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讲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重要性。

3. 分析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展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蒸腾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总结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蒸腾作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讨论和作业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记忆。

教案初中生物蒸腾作用

教案初中生物蒸腾作用

教案初中生物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 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和影响;3.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与气候、水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难点:探讨植物蒸腾作用与气候、水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2. 植物、水、透明袋等实验材料;3. 练习册、作业等巩固练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介绍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该概念的基本理解。

3. 实验探究: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4. 讨论分享: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蒸腾作用与气候、水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展开讨论分享。

5. 引导反思: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不清楚的地方,以便后续复习。

6. 作业布置:留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可以是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以检验学生对植物蒸腾作用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理论讲解、实验探究、讨论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到蒸腾作用的现象,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在讨论分享环节中,学生也能够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 蒸腾作用的过程3. 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4. 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 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2.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解释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了解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 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介绍水分从根吸收到叶片散发的过程,包括导管运输、叶片气孔散发等环节。

4. 讲解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掌握蒸腾作用的计算公式,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蒸腾作用强度。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蒸腾作用现象,如浇水后植物的生长、绿化带的水分蒸发等。

6.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蒸腾作用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2. 练习蒸腾作用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3.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蒸腾作用的现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掌握了蒸腾作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在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蒸腾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蒸腾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4)巩固拓展:通过练习题、小组讨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教学评价设想: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通过实验报告、练习题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知识掌握情况。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4.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3)开展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颗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运输的吗?”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蒸腾作用。
3.通过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本内容,总结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要求不少于200字。
2.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段植物蒸腾作用的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将观察结果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要求内容真实、观察细致。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蒸腾作用的相关问题,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针对难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过程,从而理解蒸腾作用与水分运输的关系。

《第5节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5节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设计并实施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环境因素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如移栽植物时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认识到植物蒸腾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细胞结构、吸收作用和运输作用等知识,对植物的生理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然而,蒸腾作用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生理过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微观机制和宏观意义。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实验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理解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
讨论法: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气孔开闭的机制、蒸腾作用的意义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法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叶片结构、气孔形态、实验现象等,获取直观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抽象知识提供基础。
实验法: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亲自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浇水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示意图,讲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叶片进行。详细描述水分从根部吸收,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然后从叶片表面的气孔散失出去的过程。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提问学生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和大致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的教案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的教案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的教案
教学内容:蒸腾作用的含义、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植物体内发生的位置。

2. 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

3. 了解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蒸腾作用的定义、原理和影响因素。

难点: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图解说明、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蒸腾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的?水分是如何上升到植物的各个部分的?
二、讲解蒸腾作用(15分钟)
1. 什么是蒸腾作用:植物叶片内水分随水蒸气形式从叶子气孔中散失的过程。

2. 蒸腾作用的原理:叶片内的韧皮细胞失水,使叶片细胞张力增加,水分负压在叶脉中上升。

3. 蒸腾作用的作用:供水和元素运输、维持叶片温度、维持细胞形态。

三、讨论和实验演示(20分钟)
1. 讨论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温度、湿度、风速。

2. 实验演示:利用玻璃管带有刻度的计量管测定植物蒸腾速率并观察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总结和板书(10分钟)
1. 总结蒸腾作用的定义、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板书总结蒸腾作用的关键知识点,方便同学复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上关于蒸腾作用的习题,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希望通过结合实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3.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植物蒸腾作用?它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然后将水分经过叶片蒸发释放出去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b. 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可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温度,保持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输送。

3. 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并让学生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深化和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深化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并与植物生长发育等知识进行联系,拓展思维和知识面。

5. 活动设计(1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情况,并讨论不同植物之间的蒸腾差异,促进学生学习互动和思维碰撞。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和机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情况,并完成相关练习和思考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蒸腾作用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认识也有了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互动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关于植物生理生态学的重要章节,它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植物体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本节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发生部位及主要过程。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矿物质运输及温度调节的作用。

(2)学生能够分析蒸腾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对植物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蒸腾作用如何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植物生理过程充满好奇但理解尚浅。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复杂生理过程和生态系统间关系的能力还需培养。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实验演示和启发式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蒸腾作用的动画和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蒸腾过程。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蒸腾作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针对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促进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生态意义。

植物蒸腾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植物蒸腾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植物蒸腾作用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展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三、教学难点:1. 植物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实验来理解和解释植物蒸腾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其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列举可能的例子。

4. 实验展示: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蒸腾的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植物蒸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6. 拓展延伸: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其他影响因素。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撰写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设计并完成一个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实验的习惯,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教学结束后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和帮助。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案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案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知道蒸腾作用的意义。

2. 让学生掌握蒸腾作用的过程,了解蒸腾作用与水分循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蒸腾作用的定义2. 蒸腾作用的意义3. 蒸腾作用的过程4. 蒸腾作用与水分循环的关系5.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过程及其与水分循环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蒸腾作用的过程,如何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蒸腾作用的过程。

3. 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散失水分。

2.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3. 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向上的动力、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4. 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水分吸收、运输、散失。

5. 讲解蒸腾作用与水分循环的关系:蒸腾作用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蒸腾作用的现象。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心得,讨论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8.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蒸腾作用的过程图,加深对蒸腾作用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对蒸腾作用与水分循环关系的理解。

3.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蒸腾作用的图片、视频等。

2. 准备户外观察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3. 准备课后作业的模板,以便学生绘制蒸腾作用的过程图。

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与反思(4篇)

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与反思(4篇)

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与反思(4篇)关于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设计一结合学校工作和本年级教学工作规划,我连续深入贯彻《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坚持面对全体,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存就业和终身进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气氛,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学问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索;能够在探究力量、学习力量和解决问题力量方面有更多的进展;使他们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力量,考出较好的成绩。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学问体系,设计了很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力量,培育学生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以敏捷应用的学问点为主,增加了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学问,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问面。

本期我担当初一年级七个班的生物教学,学生刚步入初中,层次参差不齐,面对繁多简单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消失不知所措的状况。

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指导他们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1、通过入学考试的成绩分析,争取及格率要到达60%,优秀率要到达30%。

这学期应当注意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进展,特殊关注生物学困生的学习进展。

对生物学困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缘由,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响,看他们是否参加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舞他们多回答下列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

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细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细心诱导、强化教学。

3、连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根底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七年级生物教案 蒸腾作用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 蒸腾作用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蒸腾作用9篇蒸腾作用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

关于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教师可通过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只需要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足够了。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法建议通常初中学生应该对蒸腾作用有所了解,所以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对蒸腾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同样,教师也要制作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装置。

可以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做,也可以将一个不漏气的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一片叶上或一个枝条上,袋口一定要扎紧。

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水珠。

如果用花盆,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

在套前浇一次水,效果会更加明显。

有关蒸腾作用的过程,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图来表示(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运输到叶并蒸腾出去),或直接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动画来进行讲解,以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动态的过程。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案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案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蒸腾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现象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蒸腾作用的定义: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2. 蒸腾作用的意义:a. 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b. 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向上的动力。

c. 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d. 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其在植物生理中的作用。

难点: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蒸腾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3. 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绿叶,提问学生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引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其在植物生理中的作用。

3.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干旱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植物蒸腾作用观察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现象。

6. 总结:对本节课的蒸腾作用进行总结,强调其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蒸腾作用定义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蒸腾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蒸腾作用的调查,了解不同植物的蒸腾特点。

2.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蒸腾作用在植物生理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开展植物蒸腾作用主题的科学展览,鼓励学生创作相关作品。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案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案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知道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

2. 让学生掌握蒸腾作用的过程,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蒸腾作用的定义及意义。

2. 蒸腾作用的过程。

3.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1. 蒸腾作用的定义及意义。

2. 蒸腾作用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1. 蒸腾作用的过程。

2.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2. 演示法:进行蒸腾作用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蒸腾作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为什么会出汗吗?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蒸腾作用。

二、讲解:1.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 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3. 讲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水分从植物的根部吸收,经过茎、叶等器官,最终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三、演示实验:1. 准备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透明塑料袋、尺子、马克笔。

2. 实验步骤:(1)将绿色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封口处用马克笔标记。

(2)将塑料袋放在阳光下,观察一段时间。

(3)用尺子测量塑料袋内壁的水珠,记录数据。

3. 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

4. 实验解释:这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结果,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形成了水珠。

四、讨论: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蒸腾作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蒸腾作用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五、总结:1. 总结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

2. 强调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3. 提醒学生关注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生物蒸腾作用的测定方法教案

生物蒸腾作用的测定方法教案

(教案名称:生物蒸腾作用的测定方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蒸腾作用的含义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蒸腾作用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能够分析测定结果并合理解释。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蒸腾作用概述2. 蒸腾作用测定方法3.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和图表,将生物蒸腾作用及其测定方法讲解清楚。

2. 实验操作:通过手工制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物蒸腾作用测定原理。

3. 讨论:结合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方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生物蒸腾作用概述(20分钟)1. 讲述生物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2.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解释生物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步: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80分钟)1. 实验前准备(1)将实验仪器制作好,包括托盘、透明塑料袋、电子天平等。

(2)准备若干叶片和压水瓶。

2. 开始测量(1)将压水瓶连接在托盘的一侧,装上透明塑料袋。

(2)将叶片放置在托盘内,待实验室内环境适应后取出记录质量。

(3)记录每10分钟的变化,大约进行1个小时。

3. 数据处理(1)将实验记录转化为图表。

(2)对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蒸腾速率和时间的关系。

(3)讨论结果并分析其含义。

第三步:教学总结(10分钟)1. 概括生物蒸腾作用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生长方面的重要性。

2. 强调蒸腾作用测定方法的重要性。

3. 学生回答问题,并观察实验现象,加深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能够完成,数据处理结果准确,分析和解释逻辑性较强。

2.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述生物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测定过程。

3. 学生对实验结果及其含义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师对于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作出评价并给予建议。

蒸腾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蒸腾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蒸腾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1. 了解植物体内的蒸腾作用的重要性;
2. 掌握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3. 理解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蒸腾作用的机理;
2. 理解蒸腾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或教材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水浸液、测量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察一株植物,询问植物的叶子为什么会有水珠出现,并引导学生理解蒸腾作用;
2. 谈论植物体内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

二、讲解:
1.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通过动画或实验展示蒸腾作用的过程:植物通过气孔从根部吸收水分,然后水分经由叶
子的气孔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气。

三、实验探究:
1. 分组进行实验:在植物叶子上涂抹水浸液,观察叶子的变化;
2. 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中蒸腾作用对水浸液的影响。

四、小结:
1. 总结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蒸腾作用对植物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蒸腾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对蒸腾作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提高他们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要注意与学生沟通,确保他们对蒸腾作用的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初一生物《蒸腾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掌握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材料:盆栽植物、剪刀、称重纸、清水3.教学视频:蒸腾作用实验过程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那么你们知道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到大气中的吗?生: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蒸腾作用》。

2.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学习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5分钟后,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课堂讨论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结果。

生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生2:蒸腾作用的过程包括:水分从根部吸收,通过导管输送到叶片,然后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生3:蒸腾作用的意义有: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促进水分和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4.实验探究实验一: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度。

实验二: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度。

实验三:观察不同湿度条件下,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度。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实验结果分享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1:我们小组发现,在光照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较大。

生2:我们小组发现,在温度较高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较大。

生3:我们小组发现,在湿度较低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较大。

6.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生1:我们学习了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生2:我们学习了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生3:我们还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下课!五、作业布置1.复习课本P-P页,熟记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树目和分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难点:
1、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关于本节课的引言,教师可以根据前面已经讲过的知识,复习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什么是呼吸作用?在上述两个生理过程中都有水的参与,说明水对于植物体非常重要。

从根本上讲,水是从哪里来的?植物吸收的水是否都被植物体利用了呢?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本节课的引言还可以这样设计: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上的空气却十分燥热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是因为植物具有蒸腾作用,从而提高了空气的湿度,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课题。

2.关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套演示实验装置,即准备三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没有叶的枝条、少叶的枝条和多叶的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套实验装置放在教室温暖向阳的地方。

在实验的前一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在家里做探索性实验,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盆中枝叶茂盛的基叶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在套前浇一次水),其中一个袋中的叶片表面涂抹一层凡士林,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第二天,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带一套实验装置到学校。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制的实验装置中所产生的现象,接着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
(1)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
(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思考并且回答问题,自然而然地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面散发出去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教师进一步指出,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

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准备好的一套演示装置放在讲台上,请两名学生到台上仔细观察并告诉全班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这套实验装置所发生的实验现象说明了
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由叶片来完成,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的多少成正比关系,即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散失的水分越多。

为了说明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教师可将课本p63图1一38水分蒸腾的全过程绘制在投影片上(或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图)。

对着示意图进行提问:
(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导管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一步指出,植物体内根、茎、叶中的导管是相联通的。


(3)气孔的作用是什么?
一系列的提问,促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渐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最后教师利用板书总结出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一根毛一根、茎、叶的导管一叶肉细胞一气孔一大气
3.关于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教材对此未做过多的解释。

教师可以利用气孔开闭的活动模型或复合投影片演示保卫细胞的结构以及控制气孔开闭的过程,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气孔开闭的原理,使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4.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问题引入: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却能从根部流向树叶呢?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讨论、看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在自然界中,水确实是往低处流,但是如果加上动力,水也可以往高处流。

平时人们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就可以沿着吸管被吸人口中。

植物体内的水从低向高处流的原因就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了蒸腾拉力,即能促进根毛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也可以促使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沿着导管向上运输。

教师利用投影片指出,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

植物所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用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过程,这是否是一种浪费呢?对植物有什么意义呢?然后让学生看书和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练习设计:
(1)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2)春季造林为什么要在树苗发芽前进行?夏季造林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
(3)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菜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荫?
(4)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参考答案:
(1)因为植物蒸腾水分,大面积的树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起到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

(2)春季造林在树苗发芽前进行是因为蒸腾面积最小,体内有机物还没有转化输送,没有被新枝叶消耗,所以此时移植最易成活。

夏季造林剪除部分枝叶,主要是减少蒸腾面积,因为此时蒸腾作用旺盛,新栽的树又无新根吸水,很可能因为缺水而死亡。

(3)阴天、傍晚移栽植物,以及移栽后的植物要遮荫,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

(4)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的照射,气温较低,另外,大树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和氧,所以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