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课件
最后的姿势
第6课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地震究竟有多可怕呢? 学程单一: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用浪线 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你仿佛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感受到了 什么?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3.自学时间:4分钟
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 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 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 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 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 晃起来!地震!3个感叹号突出情况紧急。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 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 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 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 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学习单二: 自由读第一段,你觉得他是一个怎 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从“平时”“早早”等词语,可以看 出谭老师关爱自己的家人,对工作十 分尽责。
学程单三:
1.完成《补》17页第一、二大题;
2.时间:5分钟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句子部分。 ★★.《练习与测试》一、二、五题。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 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 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 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 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 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 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师 : 地上 , 儿开 了 , 草 花 蝴
苏 教 版 二年 级 上 册第 二 单
元 第 4课 。
教 学 目标
1指 名 读 第 1自然 段 。 . 师 : 来读 读课 文 的第 1 谁
案例精 选
能美 美地 读 这句话 。( 名 读 ) 指
么 ” ? ( 串葡 萄 、 串项链 、 呢 一 一
一
乡村 生 活 的 美 好 。
师 : 们 看 , 下 孩 子 捉 了 你 乡
一
串糖 葫 芦 、 串 烤 羊 肉 ) 一
师 : 串小 鱼 可 新 鲜 了 , 这 小
( 师 引 读 第 4自然 段 ) 教 师 : 就 是 乡下 孩 子 , 这 他 们 —— ( 接 : 在 阳光下 / 在 生 生 长
【 计 意 图 : 师 引 导 学 生 设 教
将 自己的 生活体 验 、 内心体 验
带 入 阅读 的 过 程 中 , 引 领 学 生 走进 文本 , 出幸福 的味道 。 】 读
( ) 读 第 2、 自 然 段 , 二 3 体
子 的 生 活 有 初 步 的 总 体 印 象 。】 二 、 读 , 验 乡 下 生 活 细 体 师 : 欢 这 首小 诗 吗 ? ( 喜 喜
( 件 出示 图 片 , 知 乡野 课 感
下 孩 子 的聪 明 。( 生 齐读 ) 女
2含 草 叶 , 乐 曲 。 . 吹 师 : 吹过草 叶 ?( 有 ) 谁 没
坏 了馋 嘴 的 猫 咪 ) 师 : 咪真 是 “ 坏 了 ”谁 猫 乐 ,
能读好 这 一句 。( 名 读 ) 指 师 : 不 仅 听 出 了 你 的 快 我 乐 , 从 你 的脸 上看 到 了快乐 。 还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 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 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 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第二段
1的姿势
•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 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 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 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生命姿势。
(感受爱与责任)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 他双臂 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 深陷下去,血肉模糊,身下还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 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精读第一处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 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 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 )进行细节描 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 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 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 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 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 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 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 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 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ppt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 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 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 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 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 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受 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 的敬意。
tán
谭千秋
shù zhī x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漱口
hàn
吱吱声
gǎn
废墟
quánshì
震撼
āo
幽默感
诠释
深凹下去
tān yōu
坍塌
生死攸关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 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 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 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 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
谭老师在地震中是如何表现 的?
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 说你的体会。
(感受爱与责任)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 拿!快......
(感受爱与责任)
动作描写:
拉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撑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护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感受爱与责任)
作业:
1、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学了 本课,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请你 写一篇读后感。 2、搜集汶川大地震中英雄教师 的事迹在班上汇报。
最 后 的 姿 势
谭千秋
谭千秋,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湖南 省衡阳市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 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 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 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 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 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 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 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 爱 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 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 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 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2008年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 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 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 下成功获救,而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课件
• 然而,同学们再也( ),讲 台上再也(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成了他( )。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 !(第三处) • 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这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 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 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 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 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 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 意。)
• 1请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为开 头写写你此刻的感受。
• 2、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地震,了解地震 的相关知识,办一期手抄报,增强抗震 救灾及自救的能力。
• 默读2~7自然段学习谭老师的语 言和动作。
• 用“——”画出语言,用“~~~~~”画 出动作。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 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 也不要拿!快……”
•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 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 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 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 国家着想……”
• 袁文婷,一年级的一位教师。汶川震灾发生时, 袁文婷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 重的破坏,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 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 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 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 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媒 体用这样的语言美丽地记录了袁文婷最后的时 光——“青春定格在26岁”。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牲时 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 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___的 姿势,是一个_______的姿势,是一个 _____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这个姿势将__________。
6《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品读句子: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 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 爱 _的 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 责任 的姿势,是一个____ 英勇 姿势,是一个____ 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 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 个姿势将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谭老师舍生忘 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精读课文
从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老师的话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四字词 语来表达一下。
热爱学生 忠于职守 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恪尽职守 无私大爱
大爱无疆 大公无私
想一想:
舍生忘死 无私大爱
通过以上课文,说一说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文中哪句话对全文作了概括?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 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 什么也不要拿 ! 快 …… ” 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 往操场跑 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 去。 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1、加一加标点符号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2、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 !符号(填标点符号) 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 3、连用五个感叹号,表示: 操场跑去。
精读课文
读一读
感悟谭老师舍生忘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 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 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 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 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 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 个学生。
最后的姿势
义正词严
威武不屈
宁折不弯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 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 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 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 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 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 存活了下来。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 松之外,拓、柏、女贞之类的树种, 也都存活了下来。
学习课文
雪 松
柘
柏
女 贞
学习课文
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没有雪 松这个本领。
学习课文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 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 雪,突然惊奇的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 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学习课文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 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 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 去的树枝叉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 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
了什么名言???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大丈夫能屈能伸来自、、、、、、作业
1.收集并整理有关“智慧的弯曲” 的成语或谚语、俗语。 2.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课文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 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 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学习课文
启示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 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 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 了。”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 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 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 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 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 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9、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课后3)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1.“5.12”大地震的概况,学生当时了解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教学过程:一、出示颁奖词,质疑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一位平凡普通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他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
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
1、这是一位学生为老师撰就的颁奖词,这里的他是谁?(谭千秋)2、他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位怎样的老师?(板书:横着写平凡普通、爱与责任)3、谭千秋老师的平凡普通体现在哪里?爱与责任又集中表现在哪里?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平凡普通1.从文章的那些地方能读出谭老师的平凡普通?关键词:第一小节中平常给小女儿早早2、教师小结: 这一天是那样的正常,是那样的平静,是那样的自然。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地降临,却打破了今日的宁静。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1、播放地震的视频2、灾难从天而降,谭老师表现的怎样?3、默读课文2—7自然段,要求:(1)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行动的句子;(2)联系上下文,反复揣摩,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4、组织学生交流思考(1)语言揭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1)、指名读。
6.最后的姿势
课题:《6.最后的姿势》课时数:2
教材简析:
复备栏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去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篇文章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更是觉得非常感人,题目就有很深的含义。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姿势,是诠释爱与责任师德灵魂的姿势。
4.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最后的姿势”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体会出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最后的姿势”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复备栏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业设计:
1.为谭千秋老师写一段颁奖词。
2.阅读谭千秋老师的资料:《大爱无言:英雄父亲谭千秋的承诺》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全班交流,明了侧面烘托的写法以及侧面烘托的好处。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旧引新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课学习任务。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1.自读课文第2——7小节,用笔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默默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2.学生自学交流。
3.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关注细节,感受谭老师品格。
课文脉络清晰,主线明显。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言行,用宝贵生命诠释爱与责任,这是课文的主线,同时文章为了更好的烘托人物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即环境描写和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教案:《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主题;2.通过阅读并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4.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学生自主阅读《最后的姿势》;3.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4.学生发表个人感想并进行文学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向学生简要解释本文的主题和意图。
2.阅读与讨论(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最后的姿势》。
阅读过程中,学生注意观察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表达方式。
阅读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读和观点。
3.个人感想发表(15分钟)每位学生准备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并发表给全班。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个人体验和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4.文学欣赏(15分钟)为学生播放《最后的姿势》改编的音乐或短片,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5.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鼓励学生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并展开延伸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个人感想和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最后的姿势》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发展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评估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是一部深情而思索的文学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能够使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的人物和情节,能够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并且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针对今后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和文学欣赏去思考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人生哲学。
最后的姿势(第1课时)ppt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
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为什么这么说?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名
学生,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2008年地震灾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 这样的英雄行为。请搜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 交流。
填一填 《最后的姿势》这篇文章按( 时间 )顺序,以感人的笔 触,记叙了( 地震 )来临的瞬间,( 谭千秋)老师( 张开双臂 )
用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在(生死攸关 )时
刻,( 忠于职守 、 舍己为人、 大爱无疆 )的高尚师德。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精读课文
词语积累
含有“生死”的词语:
生死不渝 生死与共 生死相依 生死永别
“ABAC”式的成语:
毕恭毕敬 笨手笨脚 惟妙惟肖 呆头呆脑
含有“情况危急”的词语: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十万火急…
理解词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tān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塌陷:坍塌;沉陷。 尘埃:课文中指飞扬的尘土。 震撼:震:震动,撼: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 04秒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 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人物简介
2008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候选人
谭千秋
人物简介
谭千秋 党员 终年51岁 学校教导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课件
4、文章第三部分中四处环境描写有什 么作用?
对文章中的写作所表达内容起到 烘托作用。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5、文章第三部分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 话语?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6、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位人物来写? 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二、课文理解 7、“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 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这句话点明主题,突出主题。
本文对人物不是从正面进行庄重严 肃的描写,而是从侧面着笔,对人物进 行多层次的烘托,曲折生动地描写人物。 第三部分引用最具有说服力的三个人物 的话语,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拓展提升
爱 —献给谭千秋老师的诗歌 你用身体写出了 比任何书法作品都美的 爱 成就了一个最完美的雕像 成为永恒 弧线
心灵感悟
当灾难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他那 张开的双臂为四名学生搭起一座通往生 还彼岸的桥梁。让我们牢记那永恒的瞬 间,牢记他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随堂练习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废(嘘 墟) 震(撼 憾) √ √ (潭 谭)氏 情(咸 感) √ √ 解(释 择) (漱 嗽)口 √ √
随堂练习
2、解释下列词语。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2、你觉得谭千秋是个怎样的老师?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3、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永生难忘--- 终生难忘
字词乐园
反义词: 摇晃--- 静止 刺耳--- 悦耳 迅速---缓慢 腾空---降落
最后的姿势ppt
谭老师 “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
最后的姿势!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侧面描写:
• 救援人员 • 获救学生 • 一位教师
主题: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 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 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 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 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写作手法:
1.人物描写 2.环境描写 3.侧面描写
收获一种精神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谭 我 老 想 师 对 : 你 说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 心理、神态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环境描写作用
——渲染人物出场情景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升华人物精神品质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公开课教案《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公开课教案《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走近那位谭千秋老师,共同去感受那定格谭老师生命的——最后的姿势。
(齐读课题)二、紧扣“最后的姿势”感受人物品质。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并划下来。
(生交流、课件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深入理解,感受品质a: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过渡:今天我们就循着课题,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
(1)指名读。
(2)划一划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里有几个动作。
拉、撑、护(板书)再读(着重注意动词)(3)演示理解“撑”“拉”和“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这个“撑”,什么样的姿势叫做“撑”?(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点评)在演中评,在评中感受谭千秋老师的品质,在感受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4)比较阅读,感受品质(课件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四个学生。
为什么不能省略“用自己的身体”?(比较体会,感情阅读)教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一拉一撑一护,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板书:动作),撑起的是(一片生命的天空),护住的是(四个学生的生命),付出的却是(自己宝贵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教学-课件
作业:
课下搜集汶川地震中, 让你感动的故事,讲给你身 边的人听。
学习动物精神
11、机智应变的猴子:工作的流程有时往往是一成不变的, 新人的优势在于不了解既有的做法,而能创造出新的创意与 点子。一味 地接受工作的交付, 只能学到工作方法 的皮毛,能思考应 变的人,才会学到 方法的精髓。
学习动物精神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 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学生)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 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 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 留给了学生。”(老师)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 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 着想……”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学习动物精神
12、善解人意的海豚:常常问自己:我是 主管该怎么办才能有助于更好的处理事情 的方法。在工作上善解人意, 会减轻主管、共 事者的负担,也 让你更具人缘。
学习动物精神
11、机智应变的猴子:工作的流程有时往往是一成不变的, 新人的优势在于不了解既有的做法,而能创造出新的创意与 点子。一味 地接受工作的交付, 只能学到工作方法 的皮毛,能思考应 变的人,才会学到 方法的精髓。
12、善解人意的海豚:常常问自己:我是 主管该怎么办才能有助于更好的处理事情 的方法。在工作上善解人意, 会减轻主管、共 事者的负担,也 让你更具人缘。
学习动物精神
11、机智应变的猴子:工作的流程有时往往是一成不变的, 新人的优势在于不了解既有的做法,而能创造出新的创意与 点子。一味 地接受工作的交付, 只能学到工作方法 的皮毛,能思考应 变的人,才会学到 方法的精髓。
文中哪些地方描写谭千秋老师 最后的姿势?请大家细细读课文, 画出有关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房坍塌了……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
语 行
言 动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 拉 撑
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护
“我的爱人,让我 给你细细擦去手上的污 泥,就像你曾经温柔地 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 的爱人,你宽阔的臂膀 给了我栖息的港湾,更 给了大震中四个孩子生 命的新岸。男子汉也会 累吗,你怎么躺下就不 再起来?让我跪下来, 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 离,让我为你温暖冰凉 的手指……”
最 后 的 姿 势
2008年5月12日
2008感动中国十
大人物候选人
谭千秋
最 后 的 姿 势
张开双臂,
保护学生,成
了他生命中最 后的姿势!
学习任务一
打开课文,快速浏览课文的2-7自然
段,划出描写地震环境的语句,然后读 一读并想一想,这些环境描写想告诉我
们什么?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请在文
中的空白处做批注。
学习任务二
自由朗读课文的8-10自然段,品味救
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语言,抓住语
言中的关键词细细品味,从中去感受谭老
师是个怎样的人?
“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 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 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 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 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 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 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