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PPT课件四

合集下载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优品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最后的姿势
1.易错字音:短暂zàn 着zhuó想坍tn塌震撼hàn 诠quán释
2.易错字:塌陷震撼生死攸关洗漱凹陷瞬间
3、课文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

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3.易考点:
(1)人物品质:镇定自若爱生如子恪尽职守舍生忘死舍己为人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
a、绘声绘色(ABAC)独来独往、动手动脚、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多才多艺
b、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
4.课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点明题目,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第六课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第六课
• 从谭老师的动作看,第二处和第一处有 什么不同?
•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 到了我们的身上。”
哪个字眼牢牢抓住了你的眼球?
•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 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 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 生。”
• 这位老师的话里说明了什么?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 他是一名平凡的山乡教师,当灾难降临时,却变成了一只令世界仰慕的雄鹰。这 一幕必将长久印在人们心中:汶川地震发生不久,救援者挖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 学楼,看到一名已经气绝的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宛如一 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孩子活了下来,而雄鹰的“双翼”已然僵硬。我们只知道这 么多:“雄鹰”名叫张米亚,29岁,是映秀镇小学二年级的教师;妻子邓霞和唯一的 3岁儿子也在地震中遇难,其他亲人都不在本地。 中年人告诉我们,小学还有几 个幸存的老师和学生留在镇上。我们在一顶简陋的帐篷里找到了8岁的杨茜睿, 她恰好是张米亚班上的学生。“我们怕极了!都想往教室外面跑。”讲起地震时的 情形,小茜睿仍惊魂未定,“可是张老师大声喊‘不要慌,都趴在课桌下面’, 我们就钻到了课桌底下。前排有人趴得不够低,张老师还去按他们的头。几个同 学想往外跑,张老师就一手抱住一个,拼命压在讲台下面。这时候,房子就垮 了……” 通过人们点点滴滴的回忆,张米亚的形象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他 的几位同事说:“他那么做我并不吃惊。以他的个性,他肯定先把所有孩子都送出 去,自己最后再走,腰上还要夹上两个孩子。因为他平时就很爱孩子。” 映秀小 学校长谭国强说:“张米亚是个男老师,照顾学生却比女老师还心细。有的学生走 读,下雨鞋子湿了,他就想法找来鞋给孩子换上。” 在震区采访,我们见到了一 群平凡而勇敢的人。映秀小学总共47名老师,生还者只有22人。尽管当地政府努 力劝大家尽快转移,还是有几位老师坚持留了下来,忍住失去亲人的悲伤,协助 救援队伍搜寻幸存者。有时,他们会突然哭起来,但是低头擦擦泪水,又继续在 废墟中跋涉。 在他们身上,分明也有张米亚的影子。

最后的姿势_张建功

最后的姿势_张建功
[设计意图:] 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 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 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 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 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
(3)感受评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让各小组再读课文,找出并讨论下面内容: 1.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有改变吗?不同的是什么? 2.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目录 退出
13日22点十二分,当人们搬走压在谭老师 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震撼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深凹 血肉模糊 被楼板砸的 下去, ,身 后脑 下 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 的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 忘! 飞身 扑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 到我们身上。”获救得同学这样回忆。
(三)知识拓展,升华情感
1.介绍:在地震灾难中,谭老师用生命之躯挽救 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态化作了一尊永 恒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读的湖南大学校园里 (出示课件4,形象感受,并与前文相对应)。 2.问:此时,当你站立在“大爱千秋”的丰碑前, 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用笔表达, 倾吐内心真情。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 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第一、 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 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 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 以他在大难之际,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 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 化主题,突破难点。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 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 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 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 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 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第二段
1的姿势
•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 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 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 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生命姿势。
(感受爱与责任)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 他双臂 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 深陷下去,血肉模糊,身下还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 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精读第一处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 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 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 )进行细节描 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 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 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 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 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 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 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 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 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_马燕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_马燕

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导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环境及场景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1、视频: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正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读:1、播放: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视频;2、导读:在这些灾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许许多多令人终身铭记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

板书并齐读课题;3、简介谭千秋老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2)学生练习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字。

2、检查对描写大地震的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最后的姿势ppt

最后的姿势ppt
(岌岌可危,千钧一发,迫在眉 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 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 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 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 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 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受 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 的敬意。
tán
谭千秋
shù zhī x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漱口
hàn
吱吱声
gǎn
废墟
quánshì
震撼
āo
幽默感
诠释
深凹下去
tān yōu
坍塌
生死攸关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 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 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 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 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
谭老师在地震中是如何表现 的?
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 说你的体会。
(感受爱与责任)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 拿!快......
(感受爱与责任)
动作描写:
拉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撑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护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感受爱与责任)
作业:
1、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学了 本课,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请你 写一篇读后感。 2、搜集汶川大地震中英雄教师 的事迹在班上汇报。
最 后 的 姿 势
谭千秋
谭千秋,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湖南 省衡阳市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 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 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 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 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 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 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 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 爱 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 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 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 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2008年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 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 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 下成功获救,而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6《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
说明谭老师工作出色,教学有方,为人 亲切,很受学生喜爱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品读句子: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 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 爱 _的 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 责任 的姿势,是一个____ 英勇 姿势,是一个____ 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 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 个姿势将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谭老师舍生忘 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精读课文
从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老师的话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四字词 语来表达一下。
热爱学生 忠于职守 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恪尽职守 无私大爱
大爱无疆 大公无私
想一想:
舍生忘死 无私大爱
通过以上课文,说一说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文中哪句话对全文作了概括?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 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 什么也不要拿 ! 快 …… ” 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 往操场跑 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 去。 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1、加一加标点符号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2、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 !符号(填标点符号) 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 3、连用五个感叹号,表示: 操场跑去。
精读课文
读一读
感悟谭老师舍生忘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 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 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 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 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 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 个学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6最后的姿势》[陈小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6最后的姿势》[陈小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凹”“谭”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两处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学会抓关键词体会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品质。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5、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能根据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大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来阅读课文,但快速浏览、并根据需要收集信息的能力还需加强。

课文《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大地震中真实事件改写的,对于生活在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来讲,地震离他们很远,而且发生地震时他们还很小,他们很难通过一篇短小的文章来体会地震的危害和可怕,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人物的品质的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读两处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学会抓关键词体会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互动)1、白板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及地震后的图片,学生观看。

2、播放图片时,教师解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大地震,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将一座座楼房夷为平地,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命……在这样的废墟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姿势——这是一位英雄的最后的姿势。

(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预习检测,整体感知1、指导读生字词。

(用课件先出示四字词,再出示其他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预学后,你的思考与疑问?(引导质疑问难)5、教师帮助归纳取舍,课件出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有几处写到了谭老师这样的姿势?”同时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有关的内容画一画,圈一圈,并做批注。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大义凛然
义正词严
威武不屈
宁折不弯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 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 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 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 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 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 存活了下来。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 松之外,拓、柏、女贞之类的树种, 也都存活了下来。
学习课文
雪 松


女 贞
学习课文
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没有雪 松这个本领。
学习课文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 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 雪,突然惊奇的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 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
学习课文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 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 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 去的树枝叉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 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从这句话中你想到
了什么名言???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大丈夫能屈能伸来自、、、、、、作业
1.收集并整理有关“智慧的弯曲” 的成语或谚语、俗语。 2.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课文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 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 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学习课文
启示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 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 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 了。”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 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 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 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 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 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最后的姿势》PPT教学课件

《最后的姿势》PPT教学课件
2020/12/12
最 后 的 姿 势
1
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 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 想……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 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快……”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 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2020/12/12
14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 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 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 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 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2020/12/12
15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 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020/12/12
16
( )的姿势
2020/12/12
17
2 不 死
18
天倾地陷
你张开守护的臂膀
一如天使张羽,守护着蜷伏的孩 子
更如母鸡扩翅,死护着自己的孩 子
而你张开臂膀的姿势
有如冰雪瞬时覆盖
自此定格,成为永恒
2020/12/12
19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
2020/12/12
2
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 “人生的价值”。“人生的 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 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 为国家着想……”
2020/12/12
3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 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 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快……”
2020/12/12
4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 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 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快……”
2020/12/12
5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 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 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 学生。

《最后的姿势》人物形象分析 (1)

《最后的姿势》人物形象分析 (1)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

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了对谭千秋老师的敬意。

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是本文的两大写作特点,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实行解读。

1、定格细节彰显伟大精神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

课文通过谭老师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正面刻画了人物形象,细品之下,无一不体现出他那伟大的精神品质。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截取了谭老师上课的一个片段。

谭老师给学生讲述“人生的价值”的那段话,是他的“言传”,既是他对学生实行了的思想教育,也为下文写他“身教”——在危难之际作出的抉择埋下了伏笔。

这与他的人生追求、对学生的殷切期盼密切相关在。

话语最后有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的用法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感受灾难降临的突然。

谭千秋老师在灾难来临之际“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他张开双臂,“拉、撑、护”这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思考,没有犹豫,几乎是一种出自本能的反应。

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与追求。

2、侧面烘托诠释生命意义这篇课文中很典型的表达手法是: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紧扣谭千秋的语言、动作等句子来品味体会,侧面则引用了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他们代表了三类人的评价,救援人员最先目睹了谭老师牺牲后的壮烈情景,他们内心的震撼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获救学生是谭老师用生命守护下来的,他们是谭老师英勇壮举的见证人和获益者;而老师则离门口最近,在生死关头是最有可能离开的,但最后却没有离开!作为谭老师的同行,他们对谭老师的敬佩是最发自内心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课《最后的姿势》教材解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课《最后的姿势》教材解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课《最后的姿势》教材解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最后的姿势》教材解读资料教学小记《最后的姿势》教材解读2008年的大地震是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的,那惨烈的画面至今令人不忍回首。

其间许多的英雄人物在灾害面前赫然挺立。

尤其是那些平时默默无闻耕耘在在三尺讲台的老师们,绝大多数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毅然用自己并不强健的体魄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天空。

读着他们的事迹,同为教师的我常常洒泪,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的无私,为他们在最后一刻无愧于自己职业的举动……拿到新版的国标本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书时,我欣喜地发现编者将绵竹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护卫学生的事迹编进了教材,这是一个曾令亿万中国人落泪的老师啊!相信他的事迹一定会打动许多学生的心,从而受到精神的洗礼。

可读了一遍课文,我发现,我找不到当初听到谭老师事迹的那种感动了。

再读,依然如此。

难道是过去的故事难以打动我了?抑或是我的心灵沧桑得难以再有涟漪了?终于,我发现原因了。

谭老师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了,他开始有了闪光的语言来映衬他闪光的行为。

他不再是一个平凡的英雄,而是摇身变成一个“高大全”式的英雄。

他是教政治的,高二的政治是有教材的,教学的内容是很明确的,教学任务应该也是比较紧迫的。

谭老师那天为什么不讲课偏要去讲什么“人生的价值”,难道他预感到那天他要牺牲?难道这是他遇难的偈语?英雄的事迹本身就是感人的,为什么要人为拔高?一个普通的无须仰视的英雄,正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为什么要硬生生地将他拉上神坛,让人在仰视的同时有了虚假的感觉?想起《地震中的父与子》,通篇淡笔勾勒,然而,却一次次被打动,至今难忘。

现今,我们到底该追求怎样的文学语境?教材,语文,教学,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作业:
1、抄写词语 2、课后认真阅读《生命的最后姿势》一文作 好批注,留待下节课交流。
• 同学们去读一读,看看哪些场 景、哪些话语让你感动。是什 么让你感动?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 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 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 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 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 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 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 给了学生。”
2008年5月12日
最 后 的 姿 势
(1)废墟 坍塌 生死攸关 (2)幽默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3)誓死护卫 震撼 诠释
张 开 双 臂 护 住 学 生
•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 摇晃起来!地震! •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 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 空而起。 • 地洞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 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 • •
释自己内心的吧。 正象蜕皮的深海鱼,为爱义无反顾的潜入深不可测的大海,每游 深一米就褪掉一层皮。然后,我们所能看到鱼儿的最后姿势是:仰面向着太阳,眯着 眼睛,微笑地等着自己化为泡沫。鱼儿的爱定格在了最后的姿势上,它用微笑表达了 自己段历史的定格。这个定格来的那么突然,在灾难降临的一刻,所有的 欢声笑语在一霎那消失得无影无踪。许多人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踏上了天堂之旅, 留给亲人的只是他们对生命最眷恋不舍的最后姿势。僵硬的姿势,似乎告诉我们那一 刹那的罪恶,无声的姿势,留给生者无尽的悲痛。 茫茫的废墟中,已很难找到生命的痕迹。空气中漂浮着人类难以接受的腐烂气息, 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同伴在挣扎中死去,爱他们的人和他们所爱的人无不心痛、怅 然……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却用另一种方式——世间最美的姿势延续了生命。 生命是如此不堪一击,但在伟大的爱的面前,生命便有如钢铁般坚韧。 有一位母亲,她曾以诡异的姿势跪坐着,用自己的肉体阻挡了塌下来的石块,为 的是让自己的孩子活着,“宝贝我爱你”是她一生中的最后一句话。 有一位母亲,直到呼吸停止前的那一刻,她把乳头放进了幼小的孩子的嘴里,为 的是让孩子不至于渴死。 有一位母亲,怀抱满脸是血的婴儿,人们循着血迹的走向寻找,才发现尽头居然 是这位母亲的静脉,一滴滴的血像沙漏一样流干了这位母亲的生命。 母爱没有界限,母爱没有终点。在地震中,母爱孕育了一个个不可能的生命奇迹, 可以说,它是与死亡抗衡的力量。那是一种亲情至爱,是灵魂深处的人性讴歌。母爱 虽然定格在了这一瞬间,但不会凝固,还会继续撒满人间,用各种形式来传承。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 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 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 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
6、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 到学校上班。 •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 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 感受。 •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 这一个又一个最后的姿势,一个又一个最美的姿 势,一个又一个最有力量的姿势,向我们诠释了爱与 责任的师德灵魂,为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人 生的价值》。纵然他们再也听不见了,但我依然 想送一首诗给我们最可爱的老师们,让我们默默 祝愿他们在天堂里一切都好! • 大爱无声,大爱千秋,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让 我们共同记住他们那令人永世难忘的(齐读课 题)——最后的姿势
初读课文
•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 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
• 洗漱 吱吱 废墟 坍塌 •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你能选用出示的词语来简单说说谭老师的故事吗?
• 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大 地震。 • 课题中的“姿势”是地震灾难来袭千钧一 发之时,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 姿势。“最后”意味着这个姿势将永远地 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文章以“最后的姿 势”为题,饱含着对谭老师这种舍己救人 的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课件

4、文章第三部分中四处环境描写有什 么作用?
对文章中的写作所表达内容起到 烘托作用。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5、文章第三部分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 话语?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6、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位人物来写? 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二、课文理解 7、“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 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这句话点明主题,突出主题。
本文对人物不是从正面进行庄重严 肃的描写,而是从侧面着笔,对人物进 行多层次的烘托,曲折生动地描写人物。 第三部分引用最具有说服力的三个人物 的话语,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拓展提升
爱 —献给谭千秋老师的诗歌 你用身体写出了 比任何书法作品都美的 爱 成就了一个最完美的雕像 成为永恒 弧线
心灵感悟
当灾难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他那 张开的双臂为四名学生搭起一座通往生 还彼岸的桥梁。让我们牢记那永恒的瞬 间,牢记他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随堂练习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废(嘘 墟) 震(撼 憾) √ √ (潭 谭)氏 情(咸 感) √ √ 解(释 择) (漱 嗽)口 √ √
随堂练习
2、解释下列词语。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2、你觉得谭千秋是个怎样的老师?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3、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永生难忘--- 终生难忘
字词乐园
反义词: 摇晃--- 静止 刺耳--- 悦耳 迅速---缓慢 腾空---降落

6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
♥拓展阅读:搜集汶川大地震中
英雄的事迹在班上汇报。
拓展阅读举例
老师身体断成两截仍紧握两学生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 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 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 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 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 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 学当英语老师。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筑物或堆积的 东西)倒下来。
震撼:震动,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 击。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 死亡。
分段参考: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 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 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 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课文主要记叙了2008年5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谭千 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四名 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 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6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自学指导2: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2——7 小节,用——勾出描写地震来临时 环境及场景描写的句子。用~~~勾 出描写谭老师在地震中语言和动作 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并作批注。
小学生救出多名师生 11岁的康洁是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12日下 午地震时,她正在6楼上课,老师立即叫学生快 跑。康洁先是钻到桌子底下,在经过一秒时间考 虑后就从6楼纵身跳下,居然没有受伤。康洁自 己脱险,并没有忘记救人,她冒着生命危险跨进 了随时倒塌的教学楼。她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 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后不能动弹,康洁使出全身 力气将老师往外拉。但康洁毕竟只有11岁,逐渐 体力不支的她赶紧跑出废墟呼叫救援,从各个地 方来增援的乡亲们冲进大楼救出了不少的师生。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  《最后的姿势》(1)

单元七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1课时课题 6 最后的姿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要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那些日子,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因为感动;这些日子,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援途中,发生在灾区的千里之外。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四川省灾区教育系统广大教师舍生忘死抢救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危难时刻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和情操,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的姿势》,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师爱的赞歌,用鲜血铸造了高尚的师魂。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就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说教师再补充。

)过度:在地震中谭老师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呢?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课件介绍:1、5.12大地震2、简介谭千秋2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2)震撼诠释生死(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ppt

最后的姿势ppt
最 后 的 姿 势
谭老师 “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
最后的姿势!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侧面描写:
• 救援人员 • 获救学生 • 一位教师
主题: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 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 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 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 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写作手法:
1.人物描写 2.环境描写 3.侧面描写
收获一种精神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谭 我 老 想 师 对 : 你 说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 心理、神态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环境描写作用
——渲染人物出场情景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升华人物精神品质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写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像 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课。 第二部分(2-7):写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 过。 第三部分(8-10):写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感受。 第四部分(11-12):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 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 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 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 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 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 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 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 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 在身下。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 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 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思考: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怎样评价谭千秋老师? 3、从那哪地方可以看出谭老师热爱学生、 舍已救人的高尚师德?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 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 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zhuó 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 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 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 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 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 教室,往操场跑去。
1、天空阴沉沉的。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 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3、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 晃起来!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 地砸下来,楼房坍塌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 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 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 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 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 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 受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 意。因此,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 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 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 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 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 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 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 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 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 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 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 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 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 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 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 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 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 的东西)倒下来。
震撼——震动,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 冲击。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 和死亡。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 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 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 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 赞颂。
tān
坍塌

yōu
生死攸关

tán shù
谭漱
姓谭 漱口
zhī

吱墟
吱呀 废墟
āo

凹凸
gǎn hàn
感撼
感动 震撼
quán

诠释
shì

解释
漱口 喇叭
解释 释
凹凸
洗漱 穿戴 价值 尘埃 坍塌 塌陷 废墟 震撼 凹下去 血肉模糊 誓死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幽默感 姿势 诠释 师德灵魂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 变成的荒凉地方。
6 最后的姿势
2008感动中国十大 人物候选人
谭千秋
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
谭千秋,男,中共党员,终年51岁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 中学教导主任.湖南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1978年3月, 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 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 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 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爱生如命,在校园里看到一 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 “最疼爱学生的人。”
你被拒绝的越多,你就成长得越快;你学的越多,就越能成功。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上辈子我欠你的,这辈子我来还,这辈子你欠我的,下辈子来还我。 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够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