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优品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最后的姿势
1.易错字音:短暂zàn 着zhuó想坍tn塌震撼hàn 诠quán释
2.易错字:塌陷震撼生死攸关洗漱凹陷瞬间
3、课文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

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3.易考点:
(1)人物品质:镇定自若爱生如子恪尽职守舍生忘死舍己为人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
a、绘声绘色(ABAC)独来独往、动手动脚、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多才多艺
b、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
4.课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点明题目,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6.最后的姿势 PPT课件

6.最后的姿势 PPT课件

tān
yōu
坍塌
生死攸关


tán
shù
zhī

āo

姓谭

漱口

吱呀

废墟

凹凸
gǎn
hàn
quán
shì

感动

震撼

诠释

解释
漱口 喇叭 咳嗽
解释

凹凸
洗漱 穿戴 价值 尘埃 坍塌
塌陷 废墟 震撼 凹下去 血肉模糊 誓死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幽默感 姿势
诠释 师德灵魂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 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 的东西)倒下来。 震撼——震动,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 冲击。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 和死亡。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 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 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 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 赞颂。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坍塌的教学 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 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 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 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 把孩子救出。这就是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 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 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 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人民教师聂晓燕:舍弃亲身娃娃,一 心想着别人的幼儿教师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 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 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当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时,她夺 眶而出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 “娃……娃娃……妈妈……来不 及……啊……”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第6课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地震究竟有多可怕呢? 学程单一: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用浪线 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你仿佛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感受到了 什么?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3.自学时间:4分钟
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 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 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 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 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 晃起来!地震!3个感叹号突出情况紧急。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 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 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 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 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学习单二: 自由读第一段,你觉得他是一个怎 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从“平时”“早早”等词语,可以看 出谭老师关爱自己的家人,对工作十 分尽责。
学程单三:
1.完成《补》17页第一、二大题;
2.时间:5分钟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句子部分。 ★★.《练习与测试》一、二、五题。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 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 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 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 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 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 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最后的姿势_张建功

最后的姿势_张建功
[设计意图:] 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 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 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 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 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
(3)感受评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让各小组再读课文,找出并讨论下面内容: 1.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有改变吗?不同的是什么? 2.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目录 退出
13日22点十二分,当人们搬走压在谭老师 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震撼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深凹 血肉模糊 被楼板砸的 下去, ,身 后脑 下 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 的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 忘! 飞身 扑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 到我们身上。”获救得同学这样回忆。
(三)知识拓展,升华情感
1.介绍:在地震灾难中,谭老师用生命之躯挽救 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态化作了一尊永 恒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读的湖南大学校园里 (出示课件4,形象感受,并与前文相对应)。 2.问:此时,当你站立在“大爱千秋”的丰碑前, 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用笔表达, 倾吐内心真情。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 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第一、 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 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 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 以他在大难之际,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 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 化主题,突破难点。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 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 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 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 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 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第二段
1的姿势
•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 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 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 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生命姿势。
(感受爱与责任)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 他双臂 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 深陷下去,血肉模糊,身下还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 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精读第一处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 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 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 )进行细节描 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 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 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 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 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 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 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 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 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ppt

最后的姿势ppt
(岌岌可危,千钧一发,迫在眉 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 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 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 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 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 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受 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 的敬意。
tán
谭千秋
shù zhī x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漱口
hàn
吱吱声
gǎn
废墟
quánshì
震撼
āo
幽默感
诠释
深凹下去
tān yōu
坍塌
生死攸关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 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 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 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 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
谭老师在地震中是如何表现 的?
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 说你的体会。
(感受爱与责任)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 拿!快......
(感受爱与责任)
动作描写:
拉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撑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护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感受爱与责任)
作业:
1、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学了 本课,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请你 写一篇读后感。 2、搜集汶川大地震中英雄教师 的事迹在班上汇报。
最 后 的 姿 势
谭千秋
谭千秋,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湖南 省衡阳市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 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 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 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 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 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 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 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 爱 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 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 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 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2008年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 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 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 下成功获救,而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6《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
说明谭老师工作出色,教学有方,为人 亲切,很受学生喜爱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品读句子: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 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 爱 _的 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 责任 的姿势,是一个____ 英勇 姿势,是一个____ 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 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 个姿势将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谭老师舍生忘 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精读课文
从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老师的话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四字词 语来表达一下。
热爱学生 忠于职守 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恪尽职守 无私大爱
大爱无疆 大公无私
想一想:
舍生忘死 无私大爱
通过以上课文,说一说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文中哪句话对全文作了概括?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 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 什么也不要拿 ! 快 …… ” 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 往操场跑 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 去。 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1、加一加标点符号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2、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 !符号(填标点符号) 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 3、连用五个感叹号,表示: 操场跑去。
精读课文
读一读
感悟谭老师舍生忘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 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 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 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 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 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 个学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6最后的姿势》[陈小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6最后的姿势》[陈小华]【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凹”“谭”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两处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学会抓关键词体会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品质。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5、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能根据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大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来阅读课文,但快速浏览、并根据需要收集信息的能力还需加强。

课文《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大地震中真实事件改写的,对于生活在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来讲,地震离他们很远,而且发生地震时他们还很小,他们很难通过一篇短小的文章来体会地震的危害和可怕,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人物的品质的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读两处描写谭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学会抓关键词体会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互动)1、白板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及地震后的图片,学生观看。

2、播放图片时,教师解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大地震,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将一座座楼房夷为平地,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命……在这样的废墟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姿势——这是一位英雄的最后的姿势。

(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预习检测,整体感知1、指导读生字词。

(用课件先出示四字词,再出示其他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预学后,你的思考与疑问?(引导质疑问难)5、教师帮助归纳取舍,课件出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有几处写到了谭老师这样的姿势?”同时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有关的内容画一画,圈一圈,并做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 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 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 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 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第二段
1.朗读课文 2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6.最后的姿势
•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 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 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 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生命姿势。
思考: 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怎样评价谭千秋老师?
3、从那哪地方可以看出谭老师热爱学生、 舍已救人的高尚师德?
1这篇文章可以概括为: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 老 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献出 了自己的生命。
2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姿势?
• 理清课文脉络,体会 写作方法 .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 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 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 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 赞颂。
分段学习
(感受爱与责任)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 拿!快......
(感受爱与责任)
动作描写:
拉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撑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护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 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 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 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 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 教室,往操场跑去。
• 老师“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 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把生的希 望留给了学生。 同事对谭老师的评价更衬托出他精神 的可贵。
第三段侧面描写
•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 择? 救援人员“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 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 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 活着!”形象永垂不朽 学生“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 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关爱学生之情之深 之浓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 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 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 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 中最后的姿势! 1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精读第三处 1、引读十一自然段。 导入: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引 读)生:——“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 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师: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 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 时受伤,然而,同学们(引读)—— 生:“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 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出示:师读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 中最后的姿势!”
• 、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请 自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从谭老师的动作看,第二处和第一处姿 势有什么不同?)“趴”与“撑”比较: 毕竟是血肉之躯,在碎裂的砖块、水泥板 的重压下,谭老师再也撑不住了,被压趴 下了,但仍双臂张开,保护学生。 “死死地”。说明他一点儿也没挪动身子。 “凹下去”、“血肉模糊”都说明他受到 致命的打击
•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 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 主人公是:谭千秋
• .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 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 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 中还有两处也可。
• 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 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快……” 语言描写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 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动作描写
齐读4—7自然段。 12、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一个什 么样的谭老师?
• (板书:恪尽职守、舍己为人、大爱无私)
• 小结: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 者抓住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 写,这就叫正面描写。(板书:正 面描写)想一想:课文在对谭老师 正面描写时,为什么还要用三个自 然段进行危急环境的描述呢?(从 侧面烘托谭老师的光辉形象。板书: 侧面烘托)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 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 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 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 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 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 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 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 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tān
yōu
坍塌
攸关
tán
shù
zhī

āo

姓谭

漱口

吱呀

废墟

凹凸
gǎn
hàn
quán
shì

感动

震撼

诠释

解释
漱口 喇叭
解释

凹凸
洗漱 穿戴 价值 尘埃 坍塌
塌陷 废墟 震撼 凹下去 血肉模糊 誓死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幽默感 姿势
诠释 师德灵魂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 方。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 来。
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 行吗?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 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相机板书:恪 尽职守、舍己救人、大爱无私) 你能把这令人震撼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朗读) 过渡: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已是眼含热泪, 他被深深地震撼了。 3、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获救的学生、一位老 师 4、引读:“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出示: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 们的。”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 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 任 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 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 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 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 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 师产生崇高的敬意。因此,谭老师“张开双臂互助 学生”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 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的最后姿势。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 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 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 )理解“生死攸关”: 同学们,什么叫“生死攸关”? 如果在地 震发生的那一瞬间,谭老师不顾那四位同 学,离开教室,他就能获得……但他选择 了留在教室,保护四位学生,因而他失去 了……这就叫“生死攸关”。
第四段
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 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 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 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 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
• 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 赞颂
• 谭老师不是天使,但他选择做一个天使。 他张开的双臂仿佛天使的翅膀,将孩子们 紧紧护佑在身下。当孩子们最终被救援人 员安然救出时,我们仿佛看到他在天国深 情地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谭老 师吧,记住那天使般的双翼吧。(让我们全 体起立,饱含深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 精读第二处 1、师述: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 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 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让我们来看 看课文第二处出现的谭老师最后的姿势。 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 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 个学生都还活着!”(指名读第二处描写 谭老师姿势的句子)
• 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 )进行细节描 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 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 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 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 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 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 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 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 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震撼——震动,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大公无私——1完全为人民群众着想,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2处理公共,不偏袒任何一方。 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也形 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普通、爱与责任、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个什么样的 姿势?课文中有几处地方写到了 谭老师这样的姿势?用笔把相关 的句子划出来。
1这篇文章可以概括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