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2)

合集下载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2)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2)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项目概述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围绕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核心内容,实现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网络系统,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搭建、系统集成、安全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项目需求1. 系统架构•设计和实现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网络系统;•确定系统整体结构和组成模块,包括硬件、网络架构和系统配置等;•搭建基础设施,包括传输网络、数据中心和存储系统等;•确定系统的性能和容量需求,保证系统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

2. 系统集成•完成系统架构之后,进行系统集成工作;•集成各个模块,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系统运行环境的配置和管理。

3. 安全优化•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定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加密、认证和授权等手段,确保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三、项目实现本次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技术和工具:•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虚拟化技术:VMware虚拟机、KVM虚拟机等;•操作系统:Ubuntu、CentOS等;•系统集成工具:Ansible、Puppet等。

下面是项目具体实现步骤: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和组成模块;•搭建基础设施,包括传输网络、数据中心和存储系统等;•确认系统的性能和容量需求,保证系统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

2. 系统集成•完成系统架构之后,进行系统集成工作;•集成各个模块,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系统运行环境的配置和管理。

3. 安全评估和措施•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定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收集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加密、认证和授权等手段,确保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四、项目收益本次课程设计的收益包括:•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架构设计和安全优化能力。

西方文化导论课程设计 (2)

西方文化导论课程设计 (2)

西方文化导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哲学思想、艺术及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二、课程目标1.掌握西方文化的基本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2.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3.熟悉西方文艺(尤其是绘画和音乐)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西方文化中的现象和事件;5.增强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和能力。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1.西方文化的来源和演变2.古典文化和中世纪文化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4.现代时代和当代文化第二章西方哲学思想1.古希腊哲学思想2.基督教哲学思想3.文艺复兴以后的哲学思想4.当代哲学思想第三章西方文艺1.绘画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现代派和当代艺术家2.音乐艺术–古典音乐的发展–流行音乐和摇滚乐–当代音乐和音乐创作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讲授2.群体讨论3.个案分析4.视频观看5.案例分析五、教学评估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具体如下:1.平时成绩(50%)–课堂表现(20%)–课程作业(20%)–小组讨论和辩论(10%)2.期末考试(50%)–笔试(40%)–口试(10%)六、参考资料1.《西方文化:历史与文化》(郭晓勇)2.《西方哲学史》(戴季陶)3.《西方音乐史》(约瑟夫·科辛斯基)七、结语本课程为一门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跨文化兴趣和能力。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有竞争力。

无机合成化学简明教程课程设计 (2)

无机合成化学简明教程课程设计 (2)

无机合成化学简明教程课程设计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以无机合成化学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们了解无机合成化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文从实验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一节简明的无机合成化学实验课程。

该课程主要涵盖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技能。

通过本文的介绍,学生们能够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深入掌握无机合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

一、前言无机合成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

学习无机合成化学,可以让学生了解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反应原理、材料制备和性质表征等方面的知识,并能掌握制备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技术和实验技能。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无机合成化学知识。

二、实验目的本次无机合成化学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制备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并通过实验获得该化合物的性质。

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3.1 化学反应原理本次实验中,主要使用了一种化学反应原理。

在该反应中,反应物通过加热反应生成产物。

3.2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主要使用了一些基本的实验装置,包括三角瓶、鼓风机、热板和真空泵等。

这些实验装置在合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3 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是本次无机合成化学实验的关键。

学生们需要掌握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并根据实验流程,将所需的材料按照正确的比例加入到反应器中。

四、实验流程本次无机合成化学实验的具体流程如下:步骤操作步骤1 将反应器放置于三角瓶中,连接鼓风机。

步骤2 用热板将反应器加热到相应的温度。

步骤3 将所需的材料如硝酸、氯化物等按照正确的比例加入到反应器中。

步骤4 将真空泵连接到三角瓶中,并将反应器中的气体抽出。

步骤5 观察反应器中产生的化学反应,直到反应结束。

步骤6 将所得的产物提取出来并进行性质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流程,学生们成功地合成了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了该化合物的性质。

同时,为了确保实验效果,学生们还进行了实验控制与对照,比较了不同材料比例与处理方式的结果。

会计学原理第21版课程设计 (2)

会计学原理第21版课程设计 (2)

会计学原理第21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门为会计学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2.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4.培养会计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本课程主要分为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

其中,基础理论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内容;实践应用包括成本核算、财务报表分析、审计与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等实际应用领域。

教学安排如下:章节主要内容教学时间章节主要内容教学时间第一章会计概述2周(8课时)第二章会计基础知识2周(8课时)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等式2周(8课时)第四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2周(8课时)第五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周(8课时)第六章成本核算2周(8课时)第七章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2周(8课时)第八章审计与内部控制2周(8课时)第九章会计信息系统2周(8课时)第十章会计伦理1周(4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团队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教学PPT、课件等方式进行;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会计理论和实践应用;3.团队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精神;4.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掘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本课程的主要教材是《会计学原理第21版》。

该书是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会计学教材之一,系统介绍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参考书目1.李自成《会计基础》(第2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2.郝国基、周建东《实务会计技能训练与案例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3.朱兆民《财务管理实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0。

水能利用课程设计 (2)

水能利用课程设计 (2)

水能利用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标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水资源的认知和了解,探索水的利用和管理方法,让学生在课程中逐步认识到水的价值,了解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保护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用水者”转变为“节水者”,强化学生“珍爱水资源”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
1. 教学内容
本课程可以分为“水资源意识教育”、“节约用水意识构建”等几个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1.水资源及重要性;
2.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3.水治理与保护;
4.节约用水知识;
5.智慧用水技术;
6.家庭节水知识常识;
7.大学生的节水行动计划。

2. 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室教学等。

其中,课程设计最重要的环节是“大学生的节水行动计划”,学生们将在此环节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设计 (2)

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设计 (2)

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设计说明本文档为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的一个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流程。

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1.理解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3.了解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4.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实验和操作;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章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基础知识1.建筑设备的分类和发展概述2.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中的一些概念与术语第二章建筑设备的安装1.建筑设备的安装准备工作2.建筑设备的安装流程与方法3.建筑设备的调试与检测第三章建筑设备的施工1.建筑设备的施工前准备工作2.建筑设备的施工流程与方法3.建筑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第四章建筑设备的维护与管理1.建筑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2.建筑设备故障与处理方法3.建筑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实验项目本课程设置了以下实验项目:1.建筑设备的基本操作实验2.建筑设备的安装实验3.建筑设备的运行与调试实验4.建筑设备的故障排除实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课程实验通过模拟实际施工与安装环境,通过实际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方式采取课堂测试、课程设计作业、实验报告等多重考核方式,其中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以上。

最终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

参考书目1.《建筑维修技术1》2.《普通建筑设备安装施工》3.《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总结建筑设备的施工与安装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

通过本课程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现代礼仪教程课程设计 (2)

现代礼仪教程课程设计 (2)

现代礼仪教程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交场合中的礼仪规范,提高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

通过课程,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各类场合下表现出优雅的礼仪,包括但不限于商务会议、社交场合、就餐礼仪等。

本课程将不仅仅是知识传输,还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巩固所学内容。

2. 学习目标•理解礼仪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交场合中的作用;•熟悉不同场合下的礼仪规范,如商务社交、正式场合、家庭聚会等;•熟练掌握就餐礼仪,包括餐具使用、排场就座、点菜等;•培养自信心和优雅的社交方式,提高社交能力。

3. 课程大纲第一节:礼仪概述•礼仪的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交场合的作用;•礼仪与礼貌的区别。

第二节:商务社交礼仪•商务会议中的礼仪规范;•商务社交场合下的谈话技巧与表现方式。

第三节:正式场合礼仪•各类正式场合中应注意的礼仪规范;•礼仪细节与细节注意事项。

第四节:家庭聚会礼仪•家庭聚会中的礼仪规范;•亲友关系中的礼仪应对方式。

第五节:就餐礼仪•餐桌上的礼仪常识;•就餐礼仪技巧与注意事项。

第六节:社交能力提升•提升自我意识、自信心和良好形象;•练习社交技巧,突破社交障碍。

4. 课程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引述典型案例;•现场演示,示范规范操作;•小组讨论,展开互动交流;•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课后实践,亲自实行所学礼仪。

5. 评估方法•学生课前基础调研;•考勤、作业、课堂参与及个人表现评估;•课程结束后学生整体成绩评定。

6. 参考资料•现代礼仪全书,作者:林卓廷;•礼仪课程教材,作者:许德钦;•礼仪与谈话,作者:李梦若。

7. 结束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有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增强自信心。

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各类礼仪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并为未来的社交生涯做好更好的准备。

游戏设计教程课程设计 (2)

游戏设计教程课程设计 (2)

游戏设计教程课程设计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游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会使用游戏开发工具和技术,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游戏。

课程目标
1.建立游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学习使用游戏开发工具,如Unity、Construct等;
3.掌握游戏开发的基本技术,如场景搭建、角色设计、物品管理等;
4.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游戏的开发和设计。

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周:游戏设计基础
1.游戏元素的分类和设计原则;
2.游戏规则和操作方式的设计;
3.游戏平衡的原理和实现;
4.游戏情境和剧情的设计。

第二周:游戏开发工具及其使用
1.Unity引擎的介绍和基本使用方法;
2.Construct开发工具的介绍和基本使用方法;
3.游戏开发中常用的美术资源和音效资源的获取和使用。

第三周:游戏开发基础
1.场景搭建和编辑;
2.角色的创建和控制;
3.物品的管理和使用;
4.场景中的特效和音效的使用。

第四周:游戏开发实践
1.学生自主完成简单游戏的设计和开发;
2.老师进行课堂点评和讲解;
3.学生进行游戏测试和优化;
4.学生进行游戏展示和分享。

评分标准
1.课堂出勤和参与度占比10%;
2.课堂作业占比30%;
3.期末项目占比60%。

参考书目
1.游戏设计入门:理论与实践;
2.Unity游戏开发入门教程;
3.Construct 2游戏开发入门与实践。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帮助。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水平,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们决定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增加一项课程设计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1.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基本知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设计等技能;2.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3.寻求与思考其它应用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子表格应用1.介绍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学生需要利用Excel软件完成一个简单的应用案例,例如:利用Excel软件完成课程成绩管理等。

2. 演示文稿设计1.介绍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学生需要利用PowerPoint软件完成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例如:利用PowerPoint软件完成某种活动的宣传等。

3. 计算机与网络基本知识1.计算机与网络基本概念;2.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点。

4. 汇报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汇报,展示自己通过课程设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老师会进行点评和提问,确保学生们真正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设计考核本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子表格应用案例成果;2.演示文稿案例成果;3.计算机与网络基本知识答题;4.展示和汇报。

五、课程设计心得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基本知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设计等技能,还能够从中获取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通过展示和汇报,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取得老师的点评和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课程设计 (2)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课程设计 (2)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针对文学评论写作的系统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文学评论的本质和韵味,并掌握撰写高质量文学评论的技巧。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功、文学评论写作的思路、文学评论写作的实战演练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文学评论的概念和分类介绍•文学评论的基本功:文字表达、文章结构、语言驾驭等技巧•文学评论写作的思路:文学知识的应用、情感表达的巧妙运用、意义的深度分析等方面•文学评论写作的实战演练:包括文学作品的评析、文学评论的改写、文学评论的对比等。

1.3 课程要求•了解文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具备基本的写作技巧•熟练掌握Markdown文本格式二、课程详细设计2.1 第一讲:文学评论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学习文学评论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了解文学评论的分类和发展历史•介绍文学评论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2.2 第二讲: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功•具体介绍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功:文字表达、文章结构、语言驾驭等技巧,通过实践演练将这些技巧贯穿整个课程。

2.3 第三讲:文学评论写作的思路•引领学生了解什么是文学的审美趣味。

•分析好的文学评论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畅游于文学世界的方法与方式。

•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

2.4 第四讲:文学评论写作的实战演练•听课、写作、评析、改写、对比,带领学生以实践加深他们对文学评论写作的了解。

•要求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际项目成果,要求实际项目作品数量为1~2份。

2.5 小结•小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重申文学评论写作的概念和分类。

•总结文学评论写作的技巧与要点,并引导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多尝试、多实践。

三、评估标准3.1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50%,包括选择、判断和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文学评论概念、思路、技能的掌握程度。

3.2 平时作业平时作业占总成绩50%,包括实际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及其它写作作业,并结合每节课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课程设计 (2)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课程设计 (2)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食品卫生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认知和学习,尤其是对食品安全卫生检测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

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食品安全卫生检测方面的专业水平,包括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相关知识、食品卫生检测理论和技术、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二、课程内容1. 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和规定,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

了解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2. 食品卫生检测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卫生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食品微生物、重金属、农药、兽药等检测方法。

学习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如荧光定量PCR、毒素生物传感器等。

3. 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掌握食品卫生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核磁共振仪等。

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独立操作检测设备,能够对其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

4.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相关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检测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实验内容包括食品微生物检测、食品重金属检测、食品农药兽药检测等。

5. 课程设计根据食品卫生检测理论和技术,以真实的食品样本为对象,进行检测研究。

通过独立进行检测,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研究报告。

该实践环节可提供额外学分。

三、课程要求该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具备基本的化学、生物学理论知识;2.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3.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文献阅读能力;4.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每周两次课程,每次三个小时。

第十四周为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答辩。

分数占比为理论课程70%,实验操作30%。

五、参考资料1.《食品安全法》;2.《食品卫生法》;3.《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4.《食品化学分析》;5.《食品卫生学》;6.《食品检验技术与应用》;7.《食品生物技术》。

宪法通识课程设计 (2)

宪法通识课程设计 (2)

宪法通识课程设计一、前言宪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是我国立法的根本,也是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法律基础。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多种原因,许多人对宪法知之甚少,对其具体内容和精神理解不够深刻。

为了加强对宪法的普及和理解,推广宪法精神,我们应该开设宪法通识课程。

本文将从宪法通识课程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说明。

二、课程目的宪法通识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原则和重要内容,掌握宪法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法律意义和实际作用,形成对宪法的正确认识,提高对宪法的尊重和遵守。

三、教学内容1.宪法概论介绍宪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对宪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宪法的基本原则讲授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最高法律效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法治、人民当家作主、对外开放、宪法实现的保障等。

3.宪法的基本内容介绍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制度、国际人权承诺、基本权利和义务、基础经济制度、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4.宪法与民主法治讲授宪法与民主法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宪法在维护民主法治、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

5.宪法与国家治理介绍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6.宪法与公民权利讲授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PPT演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历史和理论方面掌握宪法的重要精神和内容。

2.案例教学引入一些具体案例,将宪法原则和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具体了解宪法的作用和实践意义。

3.访谈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宪法访谈和实地调研,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

五、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包括听课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等;期末考试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等。

六、总结宪法通识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宪法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对于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预算会计课程设计 (2)

预算会计课程设计 (2)

预算会计课程设计一、引言预算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用于规划和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

预算会计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预算计划、预算控制、预算与实际比较和预算调整等方面。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预算会计,掌握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2.1 课程名称预算会计2.2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程为 32 学时,实践课程为 16 学时。

2.3 课程内容•预算会计基本概念和原理;•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控制和调整;•预算与实际比较;•预算决策分析。

2.4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预算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具体方法和过程;•理解预算控制和调整的作用和方法;•掌握预算与实际比较的方法和技巧;•运用预算决策分析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课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在理论课程中,讲师将通过幻灯片演示和课件展示,向学生阐述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案例分析中,学生将通过分析真实的企业案例,深入理解预算会计的要点和实践技巧。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应用实际的软件工具,进行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控制和调整、预算与实际比较等实际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方式。

其中理论课程60分,实践课程40分。

其中理论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实践操作考核占50%。

五、参考书目•《会计学概论》•《财务管理》•《企业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实务》六、结语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预算会计,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实践技能,掌握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取得好成绩。

运筹学教程第五版课程设计 (2)

运筹学教程第五版课程设计 (2)

运筹学教程第五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运筹学教程第五版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性的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运筹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解决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二、课程目标•熟练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运筹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运筹学基本概念–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线性规划问题2.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单纯形法–对偶理论–整数规划3.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生产计划与调度–物流配送问题–设备优化调度问题4.特殊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整数规划的求解方法–非线性规划问题–动态规划问题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授课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1.课堂讲授–讲解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实验实践–实际问题求解,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3.课堂讨论–学生团队对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五、考核方式1.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运筹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2.课程设计–学生团队完成具体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建模、求解和报告–考核学生数学建模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六、参考教材《运筹学教程第五版》朱启鸣,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七、总结本课程是运筹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运筹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络应用基础课程设计 (2)

网络应用基础课程设计 (2)

网络应用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网络应用基础课程是应用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主要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

本课程旨在通过授课、编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常用协议、Web编程、云计算平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1.确立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2.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3.掌握常用的网络编程和Web编程技术。

4.学会使用云计算平台进行Web应用的部署和管理。

三、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网络传输层协议:TCP、UDP•网络应用层协议:HTTP、FTP、SMTP等第二部分常用协议•DNS协议•DHCP协议•ARP协议•ICMP协议第三部分 Web编程•HTML、CSS、JavaScript语言基础•jQuery、Ajax等常用库和框架•PHP、等Web编程语言第四部分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基础•云计算平台选型和使用•PaaS平台的部署和管理四、课程实践实验一: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本实验基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通信应用。

实验二:Web编程实验本实验是一个Web应用的设计和开发项目,通过实践,学习Web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技术。

实验三:云计算平台实验本实验通过云计算平台的选型和部署、Web应用的迁移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加深学生对云计算的了解和掌握。

五、课程评价本课程评价主要基于学生平时表现和课程实践的成果,包括:1.平时作业:针对课程内容设计的小型作业和综合性大作业。

2.实验报告:针对每个实验设计的一份实验报告,涵盖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等重要信息。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多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共同设计和授课,他们专业严谨、富有经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2)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2)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教授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与科研提供基础。

二、课程大纲1. 基础知识本部分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结构、性能和成分等。

2. 分析技术本部分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中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3. 实验操作本部分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技巧,包括样品制备、实验设备操作、数据处理等。

4. 实践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在材料科学、环境监测、医学等领域的实践应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案例。

三、课程设计1.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教学部分包括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应在课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讨论。

实验操作部分由学生进行,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实验指导并进行实验结果评估。

2. 实验操作本课程的实验操作包括以下内容:1.样品制备:学生将制备不同材料的样品,并进行后续的实验分析操作。

2.X射线衍射:学生将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材料样品分析,了解不同晶面之间的角度和间距。

3.扫描电镜:学生将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并进行形貌分析。

4.透射电镜:学生将用透射电镜观察材料内部结构,并进行晶体结构和成分分析。

5.原子力显微镜:学生将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的微纳米结构,并进行形貌分析。

3. 实验报告学生将在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介绍该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

2.实验原理:阐述该实验所用技术的原理和基础知识。

3.实验过程:介绍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和记录结果。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结论和展望:总结实验结果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四、学生评估本课程的学生评估分为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两部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4里程表(一)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4里程表(一)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4里程表(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里程表的基本知识,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法;2.提高学生的数字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里程表是什么?2.里程表的使用方法;3.路程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里程表的使用方法;2.路程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A.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份不同的里程表,每份里程表上的读数不同;2.教师准备多份不同的路程数值,用于学生计算。

B. 导入1.教师拿出一份里程表,向学生介绍里程表的作用和基本结构;2.让学生观察里程表的读数,了解如何读取里程表上的数字。

C. 讲授1.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里程表,如何在里程表上记录行驶里程;2.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计算路程;3.让学生在纸上进行一些基础的路程计算练习。

D. 练习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里程表和一份路程数值;2.学生根据里程表上的读数和路程数值计算行驶的总里程;3.学生将自己计算的行驶总里程在课堂上口头汇报。

E. 归纳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2.强化学生对里程表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2.课后小组讨论;3.学生书面答题。

六、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到户外探索,记录自己行驶的距离;2.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里程表,在实践中提高使用技能;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里程表,探寻不同模式和算法,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

七、教学反思里程表的使用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还能够提高数字计算和数据分析能力,并且培养解决问题、合作和观察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继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本控制与管理第二版课程设计 (2)

成本控制与管理第二版课程设计 (2)

成本控制与管理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益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成本控制的概述1.1 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成本控制的分类及方法1.3 成本控制与经营决策1.4 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2. 成本计算与分析2.1 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2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2.3 流程成本计算方法2.4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3. 成本预算与控制系统3.1 成本预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2 预算编制的步骤及其技巧3.3 预算执行的控制方法和工具3.4 预算与绩效管理4. 现代成本控制技术4.1 ABC(活动成本法)4.2 ABM(活动基础管理)4.3 JIT(精益生产)4.4 TOC(约束理论)5. 成本管理实践案例分析5.1 成本控制实践案例分析5.2 成本管理成功案例分析5.3 成本管理失败案例分析三、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要在课程开始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在授课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讲述、讨论、案例分析等。

3.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一篇相应的论文,用以总结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体会,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现代成本控制技术的应用、成本管理实践案例分析等。

四、参考文献1.童丽华. 成本控制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2.徐凌. 现代成本管理实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3.李海峰. 成本控制与管理案例分析. 国际财经出版社, 2015.4.ABC杂志社. ABC与ABM技术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5.约束理论研究组. 约束理论及其应用.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4.五、结语成本控制与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过学习和掌握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支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中医骨伤科学修订版课程设计 (2)

中医骨伤科学修订版课程设计 (2)

中医骨伤科学修订版课程设计1. 课程目的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骨伤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让学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巧和预防控制等知识,培养学生用中医骨伤学的学术思维和治疗方法解决临床骨伤疾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大纲2.1 课程设置本课程为必修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程包括课堂讲解、学习案例分析、相关文献阅读等,实践课程包括床边授课、开展诊疗和临床实习等。

2.2 课程内容第一章中医骨伤学基本理论1.中医骨伤学的概念和特点2.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3.骨伤疾病的中医病机和证候第二章骨伤疾病的中医诊断1.骨伤疾病的中医诊断理论和方法2.骨伤疾病的脉诊和舌诊特点第三章骨伤疾病的中医治疗1.骨伤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2.伤科经典方剂及其现代应用3.针刺和推拿治疗骨伤疾病的技巧4.各类骨伤疾病的治疗案例分析第四章骨伤疾病的预防和控制1.骨伤疾病的预防策略2.骨伤疾病的康复指导和预防方法2.3 教学方法本课程既注重理论的学习,又强调实践和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讲解、案例探讨、床边授课、临床实习、文献资料阅读等。

3. 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个是能力的发展情况。

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课堂考试、期末复习考试等方式进行;能力的发展情况主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课的考核方式进行。

4. 参考文献1.刘茂, 岳岭. 中医骨伤科学[M]. 2016.2.吴明清. 临证针灸岐义及实践[M]. 2015.3.张超. 骨伤科治疗学[M]. 2017.4.任雪梅, 吕振英. 中医针灸按摩手法与技巧[M]. 20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2)
武汉纺织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脚步声控制照明灯
完成期限: 07月01日至 07月12日
院系名称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指导教师周国鹏
专业班级测控1102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王厚雷学号
院系课程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徐亚文
目录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方案及要求......................................................................
三、电路框图和原理图..................................................................
四、各单元电路图及原理图..........................................................
五、照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六、主要元器件..............................................................................
七、安装调试与结果分析..............................................................
八、调试仿真.................................................................................
九、设计心得体会..........................................................................
十、电子元器件清单......................................................................十一、参考文献.................................................................................
一、设计目的
随着人类的发展,自然的现有资源财富已经捉襟见肘。

可是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浪费,节能环保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科技的进步使得能源的利用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比如说在楼道里路灯,要是一直开着就很浪费电,要是按一个开关,那安在什么地方合适,怎么样才能让照明效果达到最佳效果。

这就要用到智能化控制系统,运用声音和光学综合起来实现智能化控制。

例如公共场所和居民居住区的公共楼道普遍使用机械手动开关,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出现许多灯泡点亮长明的现象,故使灯泡寿命短,,。

由于频繁开关或其它人为因素,墙壁开关损坏率很高,既增大了维修量、浪费了资金,又容易造成事故隐患。

因此,设计研制一种电路新颖、安全节电、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声控走廊灯节能自动开关显得相当有必要。

使公共场所和居民居住区的公共楼道灯在白天时不亮,晚上闻声自亮,待人走后,几十秒后自动关闭,既方便,又省电。

在公共场合中,白天不需要灯亮,而晚上没有人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灯亮。

普通照明开关起不到这个作用,出现长明灯的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而声光控照明开关却能起到人在灯亮人走灯灭的效果,减少了浪费,节约了能源,为绿化照明工程中必不可少的节能照明产品。

但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有的声光控照明开关的灵敏度低以及电路元器件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大喊一声,或重重跺脚,或用
劲拍手,才能使灯亮起来,声音很大,产生的噪音很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下面介绍一种新颖的用脚步声控制的照明灯开关,抗干扰较强,灵敏度较高,对周围的影响较小。

这次我设计的是声光控延时开关,天黑以后,当有人走过楼梯通道发出脚步声或其它声音时,楼道灯会自动点亮提供照明,当人们走过楼道延时几秒钟后会自动熄灭。

在白天,即使有声音,楼道灯也不会亮,既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设计方案及要求
1、设计方案
脚步声控制楼道灯的主题框图大致如下
电路采用声光两级控制照明电路。

照明灯开关对光线强弱的感应控制照明灯的第一级开关,对声强的感应控制第二级开关。

对于声强的监测是利用MIC的特性,即当其接收到足够的光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