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第十章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概论系列课件PPT)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 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 的基础;
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 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 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 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 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 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 姚斯 Hans Robert Jauss 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 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 然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384—公元前 322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 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 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圣经》)是突出几个 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 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 史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 所反映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以及宗教信仰意义上的 超验世界,由此形成了模仿论(包括再现论、反映论)的立论依 据。
世界的含义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 超验世界。 不论是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人都是文学所反映的“世界”的中心。 在文学活动中,人的活动、人的行为、人的心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外 部自然景物等,无不以人为中心。人的主观的思想情感,也都是由客观 世界触发、感动而产生的。但是主观世界一旦形成,又必然要对客观发 生影响。自然作为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必须经过人的体验和研究,与 人的思想情感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所反映的世界。 在文学活动中,由于时代、民族的不同,对于文学活动的客观世界 和主观世界的强调各有侧重,形成了对文学活动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在 西方古代,古希腊传统更强调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描绘,这就成为古希腊 的模仿论的立论依据。后来由于浪漫主义的兴起,人们认识到文学活动 不仅仅是对世界的模仿,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感受和情 感,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情感,因此,文学活动也是一种 作者的情感表现活动。
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 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 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 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 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 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 姚斯 Hans Robert Jauss 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 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 然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384—公元前 322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 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 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个(《圣经》)是突出几个 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 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 史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 所反映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以及宗教信仰意义上的 超验世界,由此形成了模仿论(包括再现论、反映论)的立论依 据。
世界的含义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 超验世界。 不论是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人都是文学所反映的“世界”的中心。 在文学活动中,人的活动、人的行为、人的心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外 部自然景物等,无不以人为中心。人的主观的思想情感,也都是由客观 世界触发、感动而产生的。但是主观世界一旦形成,又必然要对客观发 生影响。自然作为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必须经过人的体验和研究,与 人的思想情感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所反映的世界。 在文学活动中,由于时代、民族的不同,对于文学活动的客观世界 和主观世界的强调各有侧重,形成了对文学活动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在 西方古代,古希腊传统更强调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描绘,这就成为古希腊 的模仿论的立论依据。后来由于浪漫主义的兴起,人们认识到文学活动 不仅仅是对世界的模仿,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感受和情 感,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情感,因此,文学活动也是一种 作者的情感表现活动。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因此教材所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本”结构层 次。
精选ppt
文学文本形象基本特征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 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等四个方面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 征,严格说是在文学形象具体化过程中的形 象特征,不是文本中的“形象层面”。
❖ 间接性是文学文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本提 供的只是图式化外观的“形象”。
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7)
精选ppt
文本的层次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不是文学文本。“象”是指卦象,不是
➢ 从属作者、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作品; ➢ 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作品或文本; ➢ 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本。
精选ppt
资料:
➢ “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 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 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 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 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 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
精选ppt
图式化外观与作品的具体化
❖ “文学形象”是言语描述的,并不表示真正的存在, 而仅是意向性相关物,须经读者的想象它们才能以 感性的形象呈现出来,才成为“文学形象”。
❖ 就作品(文本)而言,所谓“形象”只是处于潜在 的准备状态,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 “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则有待读者 填充,这是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性与不 确定性的统一。
精选ppt
文学文本形象基本特征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 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等四个方面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 征,严格说是在文学形象具体化过程中的形 象特征,不是文本中的“形象层面”。
❖ 间接性是文学文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本提 供的只是图式化外观的“形象”。
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7)
精选ppt
文本的层次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不是文学文本。“象”是指卦象,不是
➢ 从属作者、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作品; ➢ 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作品或文本; ➢ 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本。
精选ppt
资料:
➢ “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 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 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 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 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 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
精选ppt
图式化外观与作品的具体化
❖ “文学形象”是言语描述的,并不表示真正的存在, 而仅是意向性相关物,须经读者的想象它们才能以 感性的形象呈现出来,才成为“文学形象”。
❖ 就作品(文本)而言,所谓“形象”只是处于潜在 的准备状态,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 “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则有待读者 填充,这是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性与不 确定性的统一。
马工程文学理论全套PPT课件26773全

链》、《一生》、《漂亮朋友》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
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 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 批评家。
主要著作:《艺术对现实的审 美关系》、《怎么办?》
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 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美是 生活”的定义,系统探讨了俄 国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并宣 传革命思想。
➢ 科学性的体现:观察、研究与感悟——概念、 判断、推理和理论概括——揭示特征和规律。
➢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的科学性不同 于自然科学的要求,即需要主体做出价值判断。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 分支
文艺哲学 文艺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语言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文艺哲学
文学活动中有哲学(包括美 学)问题 ➢ 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 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 形式与内容、美与丑、真与 假等范畴
柏拉图
文艺社会学
文学中有社会学问题 ➢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
与时代、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环 境、文学与社会心理等
卢那察尔斯基
文学心理学
文学涉及许多心理学问 题 ➢ 文学与情感、文学与体 验、文学与联想、文学 与想象、文学与回忆、 文学与意识、无意识等
1 .文学艺术的特点
➢ 建构性:是劳动分工后人们所建构的观念体系, 是人们与现实的一种想象性关系。
➢ 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一定利益集团的心声, 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 异质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乃至同一意识形态内 部存在着矛盾因素,且并存于同一社会阶段。
案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阿·布洛夫的观点。
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 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 批评家。
主要著作:《艺术对现实的审 美关系》、《怎么办?》
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 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美是 生活”的定义,系统探讨了俄 国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并宣 传革命思想。
➢ 科学性的体现:观察、研究与感悟——概念、 判断、推理和理论概括——揭示特征和规律。
➢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的科学性不同 于自然科学的要求,即需要主体做出价值判断。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 分支
文艺哲学 文艺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语言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文艺哲学
文学活动中有哲学(包括美 学)问题 ➢ 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 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 形式与内容、美与丑、真与 假等范畴
柏拉图
文艺社会学
文学中有社会学问题 ➢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
与时代、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环 境、文学与社会心理等
卢那察尔斯基
文学心理学
文学涉及许多心理学问 题 ➢ 文学与情感、文学与体 验、文学与联想、文学 与想象、文学与回忆、 文学与意识、无意识等
1 .文学艺术的特点
➢ 建构性:是劳动分工后人们所建构的观念体系, 是人们与现实的一种想象性关系。
➢ 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一定利益集团的心声, 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 异质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乃至同一意识形态内 部存在着矛盾因素,且并存于同一社会阶段。
案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阿·布洛夫的观点。
文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 两种不同的作者 ➢ “跨话语的作者” ➢ “作为话语实践拓荒者的作者”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 3、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 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
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
❖ 作品与现实的差异
➢ 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 层的意蕴
——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384—公元前 322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 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 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 个(《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 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 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观念的 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活或社会现实。
❖ 世界的含义
➢ 主观世界 ➢ 客观世界 ➢ 社会世界 ➢ 超验世界
❖ 艺术模仿论
➢ 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 ➢ 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 中西模仿论传统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尔巴赫 ➢ 《周易》、司马迁、刘勰、荆浩、叶燮、白居易、
梁启超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该书基本主题是嘲讽 时政。作者自称该书 是“使世人烦恼而不 是供他们消遣”
➢ 今天,人们把它作为 儿童文学作品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 3、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 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
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
❖ 作品与现实的差异
➢ 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 层的意蕴
——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384—公元前 322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 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 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 个(《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 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 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观念的 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活或社会现实。
❖ 世界的含义
➢ 主观世界 ➢ 客观世界 ➢ 社会世界 ➢ 超验世界
❖ 艺术模仿论
➢ 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 ➢ 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 中西模仿论传统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尔巴赫 ➢ 《周易》、司马迁、刘勰、荆浩、叶燮、白居易、
梁启超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该书基本主题是嘲讽 时政。作者自称该书 是“使世人烦恼而不 是供他们消遣”
➢ 今天,人们把它作为 儿童文学作品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

◆总之,晚清文学曾一度繁荣,也曾充 满了革新的朝气,但因为这种革新缺乏 强大的社会基础,并且维新派人士只是 把文学作为自己的宣传工具,不重视文 学艺术自身的特性,在政治热情消退之 后,文学又向着旧的封建传统回转。中 国需要一个更加彻底的文学革命运动。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 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震动了文坛;同年2月,陈独秀 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 学革命论》,进一步举起了文学革命的 大旗,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文学革命开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批判旧文学 ◇一是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 对于怎样建设新诗、新小说、新戏剧,文学 革命的先驱们也进行了探讨。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文学经历的三个阶段 ◆ 1917年至1920年,新文学的萌芽、草 创期。 ◆ 1921年至1926年,文体大解放的创作 活跃期。 ◆ 1926年至1927年,创作出现相对的沉 寂,主要原因是新文学作家投身革命,置身 于北伐战争。
二、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三、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 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 式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
◆ 白话文全面推广。 ◆ 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 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 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 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最主要 的)。
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文学革命既是文学发展自身孕育的结果, 是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的产物,而外国文艺 思潮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因。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课件

多元化与包容性:未来文学活动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作家和作品 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关注。
跨界合作与创新: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将成为趋势,如文学与影视、文学与游戏等,同时, 创新也将成为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包括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等。
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未来文学活动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传递 正能量和价值观。
文学活动能够促 进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世界文化的 繁荣与发展。
文学活动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文学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文学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文学活动与其他文化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文学活动的发展趋势 文学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学活动的创新与突破 文学活动的未来发展策略与建议
春秋战国时期:诗经、楚辞等
隋唐时期:唐诗、宋词等
秦汉时期:汉赋、汉乐府等
宋元明清时期:元曲、明清小说等
近代文学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中国 文学开始进入近代 阶段
近代文学的发展阶 段:包括启蒙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现 实主义文学等
代表作品:《狂人 日记》、《呐喊》、 《彷徨》等
文学特点:注重个 性解放,反映社会 现实,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学活动通过作品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丰富 的精神食粮,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多彩。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学活动不仅在民族内部产生影响,还能够促 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01.
02.
03.
跨界合作与创新: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将成为趋势,如文学与影视、文学与游戏等,同时, 创新也将成为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包括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等。
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未来文学活动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传递 正能量和价值观。
文学活动能够促 进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世界文化的 繁荣与发展。
文学活动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文学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文学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文学活动与其他文化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文学活动的发展趋势 文学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学活动的创新与突破 文学活动的未来发展策略与建议
春秋战国时期:诗经、楚辞等
隋唐时期:唐诗、宋词等
秦汉时期:汉赋、汉乐府等
宋元明清时期:元曲、明清小说等
近代文学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中国 文学开始进入近代 阶段
近代文学的发展阶 段:包括启蒙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现 实主义文学等
代表作品:《狂人 日记》、《呐喊》、 《彷徨》等
文学特点:注重个 性解放,反映社会 现实,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学活动通过作品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丰富 的精神食粮,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多彩。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学活动不仅在民族内部产生影响,还能够促 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的阐述观点。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01.
02.
03.
文学理论马工程00电子教案ppt课件

4
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 作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再创造,或经由批
评家的评论
ppt课件
5
➢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ppt课件
6
马克思: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 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 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 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 自己的力量。
ppt课件
13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 分支
文艺哲学 文艺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语言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ppt课件
14
文艺哲学
文学活动中有哲学(包括美 学)问题 ➢ 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 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 形式与内容、美与丑、真与 假等范畴
文学理论的对象、性质与方法以及本书的指导思想—导言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一章、第二章
文学的性质—追问文学是什么—第三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追问文学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第四章
文学创作—追问文学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第五章
ppt课件
30
文学作品―追问文学作品构成有哪些要素―第六章
莱辛
歌德的《歌德谈话录》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的《美学》
黑 格
尔
ppt课件
28
➢20世纪文学理论: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
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精神
分析文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
义文学理论、读者接受理论、
德里达
解构主义文学理论、女性主义
文学理论等。
弗洛伊德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文学概论系列课件PPT)

在历史上,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
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纪。
赫尔德认为:诗产生于由感觉所经
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诗不是靠深思
熟虑,而是靠对事件的无意识反映来完
成。诗是诗人意识不自觉的自然流露 。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
1744—1803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各民族的早期的文学体裁大多是诗,而诗在当 时是可以吟唱的,诗、乐、舞三位一体。这与原 始人的劳动形式有关。原始人的劳动伴随着劳动 号子和舞蹈动作,诗也具有类似的情况。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文学发展问题与发生问题密切相关,推动文学产生的生产劳动这一基本 力量同样会推动文学的发展,但这一推动力更为隐蔽,也更为间接,因而有了更 多的制约因素。
(二)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
文学活动在发生学上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最 为基本的活动――劳动。人类劳动是文学发生的 起点。将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如 下方面的原因:
(二)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
文学活动在发生学上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最为基本的 活动――劳动。人类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将劳动作为 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原因: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 与
文学的关系问题。
巫术原理
“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
“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
于乙可影响甲
弗雷泽J.G.Frazer
1854—1941
巫术的特点,是总要采用一定仪式,使巫师由 人过渡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巫术说倒还 不是说文学直接来源于巫术,而是认为巫术意义 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甚至, 巫术活动的仪式化还为某些文学类型提供了直接 的借鉴,比如在金枝传说中,杀“国王”的仪式 就已经有了戏剧艺术的胚芽。
《文学理论》第十讲:文学接受

二、文学接受的作用
• 1、读者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活动,不仅会 尽力理解或还原作家赋予作品的意义,还可 以赋予文学作品新的创造和发现。
• 2、读者的阅读欣赏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作 者的文学创作和生产。
• 3、文学接受是读者进行文学欣赏、理解, 满足自身审美需要的过程,对读者的审美情 趣培养、人格塑造、人生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 这一 句开场白,让莫言、陈忠实等中国 当代作家在小说中争相模仿:
• 1984年, 当莫言在王府井看到盗版《百年孤独》 的时候,他说: “像 被雷电击中一样,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 ”
• 莫言的《红高粱》 中写道: “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 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 。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 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 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 头。”
姚斯: 《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
(二) 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
“缀文者”即作者, 他们根据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用 文辞写成作品;
“观文者”即读者, 他们根据作品的语言文字走进作 品的情感世界。
“缀文”与“观文”就是读者和作者的关系。
(二) 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 文学接受理论将文学研究 的 重 心 由 传统文论的世界 (社 会) 、 浪漫主义文论的作者 、 形 式主义文论的语 言形式转 移到读者接受中来, 为 文学理论的研究开辟 了 新方向 。
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 艺 术作品绝非是 一 个独立 自 主 的 客体, 而 是相互联 系 的, 艺 术活动 的 中 心 不再是文本 、 作者和世界, 而 是?
•
修改后, 并没有使林道静这个小资产阶信服 。 作者为了完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件ppt

-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1898年前后,中国的 历史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在民族存亡的大 背景上,中国文学开始了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的现代化努力。
-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 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发生于1917年 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文学现代化的 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 的结果(域外小说的大量翻译)。
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 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 式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
◆在文学观念上 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 种种传统的文学观念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 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 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 向。
◆在文学内容上 体现着现代的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洋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
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
◆20年代的文学论争主要体现在新文学 的意识、语言与封建的旧的文学传统之 间的分歧与斗争:
◇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的论争 ◇与“学衡派”的论争 ◇与“甲寅派”的论争 ◆新文学阵营在与各种复古思潮进行斗 争的同时,自身也在发生着分化和斗争。
-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文学革命开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批判旧文学 ◇一是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 对于怎样建设新诗、新小说、新戏剧,文学 革命的先驱们也进行了探讨。
-
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
◆ 白话文全面推广。 ◆ 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 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 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 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最主要 的)。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1898年前后,中国的 历史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在民族存亡的大 背景上,中国文学开始了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的现代化努力。
-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 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发生于1917年 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文学现代化的 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 的结果(域外小说的大量翻译)。
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 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 式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
◆在文学观念上 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 种种传统的文学观念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 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 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 向。
◆在文学内容上 体现着现代的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洋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
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
◆20年代的文学论争主要体现在新文学 的意识、语言与封建的旧的文学传统之 间的分歧与斗争:
◇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的论争 ◇与“学衡派”的论争 ◇与“甲寅派”的论争 ◆新文学阵营在与各种复古思潮进行斗 争的同时,自身也在发生着分化和斗争。
-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文学革命开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批判旧文学 ◇一是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 对于怎样建设新诗、新小说、新戏剧,文学 革命的先驱们也进行了探讨。
-
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
◆ 白话文全面推广。 ◆ 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 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 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 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 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最主要 的)。
文学理论10章-童庆炳精品PPT课件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产活动也具有产 业属性,能够为文学产品的创作者、出版 发行者带来商业利润。
本雅明及其著作《发达资本主义时 代的抒情诗人》
当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需要付费才能占有物品从而具有商品 消费的一般性质。
➢具有精神享受与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特 殊性质
当代消费社会中文学消费的新变化
文学消费时尚的引导和影响。 文学接受走向单一化、同质化和平庸化。 文学接受具有“符号消费”的特点,更多消 费的是“符号价值”。
《拉奥孔》
诗:“人为的符号”,是时间的媒介,适宜于
叙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作情节,因而它叙述
动态的动作情节,不以追求美为主要任务而重在
表情和呈现个性。
莱辛
麦克卢汉
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 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裂和切割, 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 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 中,媒介就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 吃惊。
电子媒介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
❖电视文学特别是网络文学等新的文学形态 的兴起。
❖文学的社会功能逐渐向休闲娱乐方向偏移。 ❖以电子媒体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占据主导性
位置,而文学的位置相对被边缘化了。 ❖文学与其他艺术载体,如电影等的互动进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广义
➢文学生产:作家的创作活动以及将作家创作 的成果变成能为公众共享的文学作品的一切社 会行为。
➢文学消费:对于文学作品的拥有,特别是指 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 求的社会行为。
❖狭义
➢文学生产: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纳入市场经 济运行过程,与资本增值相关的一切文学写作 活动和文学文本制作活动的社会行为的总和。
精 神 生 产
物质生产
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
本雅明及其著作《发达资本主义时 代的抒情诗人》
当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需要付费才能占有物品从而具有商品 消费的一般性质。
➢具有精神享受与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特 殊性质
当代消费社会中文学消费的新变化
文学消费时尚的引导和影响。 文学接受走向单一化、同质化和平庸化。 文学接受具有“符号消费”的特点,更多消 费的是“符号价值”。
《拉奥孔》
诗:“人为的符号”,是时间的媒介,适宜于
叙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作情节,因而它叙述
动态的动作情节,不以追求美为主要任务而重在
表情和呈现个性。
莱辛
麦克卢汉
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 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裂和切割, 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 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 中,媒介就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 吃惊。
电子媒介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
❖电视文学特别是网络文学等新的文学形态 的兴起。
❖文学的社会功能逐渐向休闲娱乐方向偏移。 ❖以电子媒体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占据主导性
位置,而文学的位置相对被边缘化了。 ❖文学与其他艺术载体,如电影等的互动进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广义
➢文学生产:作家的创作活动以及将作家创作 的成果变成能为公众共享的文学作品的一切社 会行为。
➢文学消费:对于文学作品的拥有,特别是指 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 求的社会行为。
❖狭义
➢文学生产: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纳入市场经 济运行过程,与资本增值相关的一切文学写作 活动和文学文本制作活动的社会行为的总和。
精 神 生 产
物质生产
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消费: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文学生 产行为相适应的、通过付费购买而占有作品以 及在购买基础上阅读和欣赏作品的社会行为。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历史性
古代的文学生产,不论是集体性的文学创作,还 是个人性的文人创作,都更多地带有自由的精神生 产的性质;同样,文学的消费,无论是下层民众以 文学自愉自乐,还是王公贵族以文学愉情励志,也 都更多地具有精神享受的性质,更多地以追求审美 享受为直接目的。
❖文学的社会功能逐渐向休闲娱乐方向偏移。 ❖以电子媒体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占据主导性
《庄子·天道》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 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 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 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 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 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亚里士多德:《诗学》
Hale Waihona Puke 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重要性❖文学媒介是文学传播的物质载体,构成了 文学的感性存在方式。
❖文学媒介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欣赏、生产与 消费有着重要的塑造与规约作用。
精 神 生 产
物质生产
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 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并使用了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的概念,并在同等意义上交替 使用了“物质劳动”和“精神 劳动”两个概念。
物质生产——人类为了获取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 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利用工具进行的对于自 然界的物质加工和改造活动。
❖ 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超时空快速传输,同时 其复制、储存与传播信息内容的能力强大。
❖ 由原来的单一媒介传播走向多媒体全息传播, 具有高度的逼真性与现场感。
❖ 对于受众文化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其传播 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及性。
电子媒介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
❖电视文学特别是网络文学等新的文学形态 的兴起。
第十章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
一、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性
各个时代的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状况,都是与当 时社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受当时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制约。
文学生产属于社会的精神生产范畴,是 “艺术生产”的部类之一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 素、社会关系构成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其延续与发展,有赖于三种社会 生产活动,即物质生产、精神生 产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
莱辛
麦克卢汉
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 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裂和切割, 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 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 中,媒介就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 吃惊。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传播媒介的演进与文学发展
从口头文学到手抄本
电子媒介与文学发展
电子媒介的传播特点
• 近代的文学生产,规模无限扩大,以文学创作和 传播为职业的人群数量增多,文学消费产品遍及 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现代社会中连结于商品经 济之流的文学生产已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创作,文 学消费也不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艺术欣赏。
二、当代文学生产与消费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 当代文学生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创造着 满足公众审美文化需求的精神产品。
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
❖生产规模庞大 ❖受众群体广大 ❖文化品位趋向通俗化 ❖依托文化市场运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的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为精神文化价值的社会生产活动,所追求的效 益首先应该是社会效益。
文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时是统一的,有时 也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使 文学生产与市场的关系逐渐步入良性互动的轨道。
精神生产——人类为了满足精神生活上的需要而 利用符号形式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念上的加工 和改造,以形成精神生活资料或精神产品的文化创 造活动。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各自的特殊性
材料不同。 主体不同。 产品不同。 目的不同。 工具手段不同。 发展规律不同。
文学是特殊的精神生产类型
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形式进行话语系 统的生产。作为艺术生产的一种具体类 型,文学生产是作家利用语言符号生产 文学文本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文化需求的 观念创造活动。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产活动也具有产 业属性,能够为文学产品的创作者、出版 发行者带来商业利润。
本雅明及其著作《发达资本主义时 代的抒情诗人》
当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需要付费才能占有物品从而具有商品 消费的一般性质。
➢具有精神享受与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特 殊性质
当代消费社会中文学消费的新变化
文学消费时尚的引导和影响。 文学接受走向单一化、同质化和平庸化。 文学接受具有“符号消费”的特点,更多消 费的是“符号价值”。
鲍德里亚 杰 姆 逊
三、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与作家身份的两重性
文学生产作为文化事业的公益性与作为文化 产业的商业性
第二节 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发展
媒介(单数为medium,复数为media)又称 媒体,通常是指那些承载、传递、扩大、延伸人 类信息的物质载体和通道,如语言、文字、书刊、 电视等。
传播媒介对文学发展的作用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 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 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 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 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 贵也。
❖文学媒介是文学生产与传播能力的延伸。
绘画:“自然的符号”,是空间的 媒介,适宜于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 体,因而它描绘静态物体,以美为追 求的理想。
《拉奥孔》
诗:“人为的符号”,是时间的媒介,适宜于
叙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作情节,因而它叙述
动态的动作情节,不以追求美为主要任务而重在
表情和呈现个性。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广义
➢文学生产:作家的创作活动以及将作家创作 的成果变成能为公众共享的文学作品的一切社 会行为。
➢文学消费:对于文学作品的拥有,特别是指 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 求的社会行为。
❖狭义
➢文学生产: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纳入市场经 济运行过程,与资本增值相关的一切文学写作 活动和文学文本制作活动的社会行为的总和。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历史性
古代的文学生产,不论是集体性的文学创作,还 是个人性的文人创作,都更多地带有自由的精神生 产的性质;同样,文学的消费,无论是下层民众以 文学自愉自乐,还是王公贵族以文学愉情励志,也 都更多地具有精神享受的性质,更多地以追求审美 享受为直接目的。
❖文学的社会功能逐渐向休闲娱乐方向偏移。 ❖以电子媒体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占据主导性
《庄子·天道》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 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 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 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 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 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亚里士多德:《诗学》
Hale Waihona Puke 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重要性❖文学媒介是文学传播的物质载体,构成了 文学的感性存在方式。
❖文学媒介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欣赏、生产与 消费有着重要的塑造与规约作用。
精 神 生 产
物质生产
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 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并使用了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的概念,并在同等意义上交替 使用了“物质劳动”和“精神 劳动”两个概念。
物质生产——人类为了获取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 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利用工具进行的对于自 然界的物质加工和改造活动。
❖ 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超时空快速传输,同时 其复制、储存与传播信息内容的能力强大。
❖ 由原来的单一媒介传播走向多媒体全息传播, 具有高度的逼真性与现场感。
❖ 对于受众文化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其传播 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及性。
电子媒介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
❖电视文学特别是网络文学等新的文学形态 的兴起。
第十章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
一、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性
各个时代的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状况,都是与当 时社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受当时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制约。
文学生产属于社会的精神生产范畴,是 “艺术生产”的部类之一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 素、社会关系构成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其延续与发展,有赖于三种社会 生产活动,即物质生产、精神生 产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
莱辛
麦克卢汉
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 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裂和切割, 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 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 中,媒介就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 吃惊。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传播媒介的演进与文学发展
从口头文学到手抄本
电子媒介与文学发展
电子媒介的传播特点
• 近代的文学生产,规模无限扩大,以文学创作和 传播为职业的人群数量增多,文学消费产品遍及 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现代社会中连结于商品经 济之流的文学生产已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创作,文 学消费也不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艺术欣赏。
二、当代文学生产与消费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 当代文学生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创造着 满足公众审美文化需求的精神产品。
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
❖生产规模庞大 ❖受众群体广大 ❖文化品位趋向通俗化 ❖依托文化市场运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的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为精神文化价值的社会生产活动,所追求的效 益首先应该是社会效益。
文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时是统一的,有时 也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使 文学生产与市场的关系逐渐步入良性互动的轨道。
精神生产——人类为了满足精神生活上的需要而 利用符号形式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念上的加工 和改造,以形成精神生活资料或精神产品的文化创 造活动。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各自的特殊性
材料不同。 主体不同。 产品不同。 目的不同。 工具手段不同。 发展规律不同。
文学是特殊的精神生产类型
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形式进行话语系 统的生产。作为艺术生产的一种具体类 型,文学生产是作家利用语言符号生产 文学文本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文化需求的 观念创造活动。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产活动也具有产 业属性,能够为文学产品的创作者、出版 发行者带来商业利润。
本雅明及其著作《发达资本主义时 代的抒情诗人》
当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需要付费才能占有物品从而具有商品 消费的一般性质。
➢具有精神享受与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特 殊性质
当代消费社会中文学消费的新变化
文学消费时尚的引导和影响。 文学接受走向单一化、同质化和平庸化。 文学接受具有“符号消费”的特点,更多消 费的是“符号价值”。
鲍德里亚 杰 姆 逊
三、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与作家身份的两重性
文学生产作为文化事业的公益性与作为文化 产业的商业性
第二节 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发展
媒介(单数为medium,复数为media)又称 媒体,通常是指那些承载、传递、扩大、延伸人 类信息的物质载体和通道,如语言、文字、书刊、 电视等。
传播媒介对文学发展的作用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 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 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 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 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 贵也。
❖文学媒介是文学生产与传播能力的延伸。
绘画:“自然的符号”,是空间的 媒介,适宜于描绘在空间中并列的物 体,因而它描绘静态物体,以美为追 求的理想。
《拉奥孔》
诗:“人为的符号”,是时间的媒介,适宜于
叙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作情节,因而它叙述
动态的动作情节,不以追求美为主要任务而重在
表情和呈现个性。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广义
➢文学生产:作家的创作活动以及将作家创作 的成果变成能为公众共享的文学作品的一切社 会行为。
➢文学消费:对于文学作品的拥有,特别是指 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 求的社会行为。
❖狭义
➢文学生产: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纳入市场经 济运行过程,与资本增值相关的一切文学写作 活动和文学文本制作活动的社会行为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