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实用教程PPT (10)[40页]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 ppt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  ppt课件

PPT课件
12
文学活动本质论
•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 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 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 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 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PPT课件
13
文学创作论
• “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 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 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 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 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 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及批评传统》
文学发展论 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 文学本质论
文学理论任务与文学活动结构关系相对应 文学活动结构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
本书的逻辑线索
PPT课件
11
文学发展论
•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 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 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 不同的特征,那么文学发展的根由是什么 呢? 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又有何规律 呢? 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PPT课件
14
作品构成论
• 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 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 的结构,其中像题材、形象、语言、结构、 类型、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 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 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PPT课件
15
文学接受论
• 作家笔下的文字作为文本如果被束之高阁, 不与读者见面,那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 活的审美对象,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 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 的生命体。
PPT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
这样,从理论上说文艺学的分支就不是三个, 而是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小结)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五个分支之一,它与 其它四个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 横向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 的普遍的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它分支 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 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 上。
就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而言,它体现了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 为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
对于过去时代和西方各国的文学理论,我们要采 取批判地继承和有分析的借鉴态度。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 事物,决定了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 性。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 出不同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 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 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以新时期文学为例)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之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家在总结实践经验时,总是要依据一定 社会集团的观点。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当然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的过程是一个从艺术生产到艺术价值生 成再到艺术消费的过程。这就是说文学活动在意 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 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 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 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 形态。
我们要强调的是,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是 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 然分开的。

文学理论PPT课件

文学理论PPT课件
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马克思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00年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弗莱
文学理论
.
1
绪论
一、学习文学概论的意义
1、研究文学的需要
2、提高个人理论思维能力的需要
二、如何学好文学概论
1、认真听讲
2、广泛阅读
3、勤于思考
4、积极实践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
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
.
2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
3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以文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从中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 律的科学。
.
4
二、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四个方面:
世界
读者
作家
作品
.
5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从实践产生 实践中完善 为实践服务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坚持唯物和辩证的方法
.
6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
7
文学概论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美] 雷 韦勒克、奥 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吴中杰:《文艺学导论》, 江苏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陈传才 、周文柏:《文学理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二、专著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 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 马克思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00年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年 英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 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9版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PPT (12)[54页]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PPT (12)[54页]

一、文学传播的形式
(一)人际传播
文学的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体之间直接的文学信息 交流行为。如个体之间通过面对面交谈、书信往来 、说书人说书等进行的文学交流都是人际传播的方 式。文学的人际传播有着鲜明的特点。
首先,双方或多方能借助语言、表情、姿态等 进行交流,接受者可以调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 官捕捉信息。
广播剧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广播剧以声音为 主要手段,以音乐和音响来塑造氛围,具有很强 的情境性。第二,广播剧传播范围广,转瞬即逝, 不易保存。第三,广播剧比较个性化、口语化、 通俗化,能适应不同社会阶层收听的需要,具有 雅俗共赏的特点。
电影和电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为文学的 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首先,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 改编拍摄成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和电视艺术品,从而 进一步促进了文学的普及与发展。其次,适应影视产 业的需要,作为新兴文学样式的电影剧本和电视剧本 正在兴盛繁荣。
第三,作品不易保存。在多年的传播过程中, 仅有少数不断被补充和润色,经由文字记载流传 下来,大多则已失传,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第四,早期的口传作品多是由民间百姓创作,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明确的作者,所谓的早 期文学作者大多是才华横溢的作品整理者和编纂 者,而非独立创作人。
第五,文学的传播受到很大的时空限制,既无 法长久地流传,也无法广泛地传播。
第一节
文学传播概观
文学传播指的是作者以及媒介机构通过媒体 与受众展开的文学交流和沟通行为。它涵盖了从 作家创作到出版社等机构编辑、发行、宣传、零 售,再到读者购买或借阅、阅读、批评等一系列 过程。
具体说来,文学的传播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1)传播者,主要是创作者以及相应的传播机构,既 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多个人和组织机构。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因此教材所述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本”结构层 次。
精选ppt
文学文本形象基本特征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 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等四个方面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 征,严格说是在文学形象具体化过程中的形 象特征,不是文本中的“形象层面”。
❖ 间接性是文学文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本提 供的只是图式化外观的“形象”。
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7)
精选ppt
文本的层次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不是文学文本。“象”是指卦象,不是
➢ 从属作者、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作品; ➢ 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作品或文本; ➢ 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本。
精选ppt
资料:
➢ “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 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 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 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 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 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
精选ppt
图式化外观与作品的具体化
❖ “文学形象”是言语描述的,并不表示真正的存在, 而仅是意向性相关物,须经读者的想象它们才能以 感性的形象呈现出来,才成为“文学形象”。
❖ 就作品(文本)而言,所谓“形象”只是处于潜在 的准备状态,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 “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则有待读者 填充,这是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性与不 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PPT (6)[81页]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PPT (6)[81页]

从上述心理学理论可以看出,这种跃迁式的认知 与艺术直觉体验其实是一致的,不过艺术直觉是基 于感觉、知觉的直观本相,而跃迁式认知则是基于 综合把握的认知程序跨越。
艺术直觉说的是感悟的方式,是相对于逻辑思维 而言的;而跃迁式认知针对的则是感悟的内在机制, 是相对于渐进式认知而言的。
二、作家的艺术感悟力
例如曹植创作《洛神赋》自言“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 遂作斯赋”(《文选》卷十九)。其实此赋的创作体现了他 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爱情的向往,是其自身生命体验的结果。
再如屈原在被谗言毁誉、遭受放逐的不幸境遇中积累了 满腔怨愤不平之气,怀着对生命的感悟,创作了千古传唱的 不朽之作《离骚》。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 屈原 “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
有的学者指出:
感悟,也就是一种有深度意义又有清远趣味 的直觉,是心灵对万物之本真的神秘的默契 和体认,它以返本求源的方式,切入生命与 文化、人生与宇宙的结合点,电光火花,千 古一瞬。
作家对现实人生产生的感悟是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摇荡、 诗性的感召,在整个感悟过程中灌注着灵动、充沛的生命之 气。这种生命之气往往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积蓄所致, 一旦触景生情,便借助语言文字抒发出来。
(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作家艺术家与常人的不同大概在于他们大都具有敏锐的 艺术感受力,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或事物中得 到独特的艺术感受。
我们通常说诗人大都 “多愁善感”,诗人自己也常说有 着 “敏感的诗心”,其实就是指他们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受力 。一次事不关己的偶遇可能引起他强烈的关注,甚至造成终 生难忘的心灵烙印。
中国诗学和诗歌创作传统中,“悟”是学诗、作诗 的不二法门,论诗主悟的言论比比皆是。
今人提倡感悟,自然包含对悟的强调,根据现代教 育学、心理学认知理论,悟是一种跃迁式的认知行为, 它是调动各种内部心理机能对认知对象进行综合整合、 全面运作而实现认知跨越的一种心理活动。

文学理论教程全部[优质PPT]

文学理论教程全部[优质PPT]

二、文学作为文化
三、文学作为审美
四、文学作为惯例
惯例,在这里是指人们 在使用文 学概念时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 地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地 规范。
五、文学界定地困难及解决办法
第二节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社会结构,这里指由人类社会生 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 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第一节 文学概念辨析
一、文学概念三义
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 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 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识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 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 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
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又难以归 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 中义文学。
(1)文学创作论
(2)作品构成论
作品 (中介)
(3)文学接受论
作者
读者
文学活动模式图
第二节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 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一)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 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 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

文学理论ppt

文学理论ppt

典型人物
意境(抒情性作品的至高追求)
刘勰《文心雕龙》 王昌龄《诗格》 晚唐司空图《诗品》 情:离别 清王国维(大成) 1景中藏情式eg李白《送孟浩然》送别景 情中见景eg《登幽州台》情 招贤之景(台上燕昭王招贤的场景) 1情景交融 <表现特征> 情景并茂式eg《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收蓟北(景)+涕泪满裳(景)
2、主观评价隐藏在场面情节人物中 逼真性 1、酷似对象、不夸张变形
理想型
社会 主义 2、平凡的人和事、熟悉的陌生人 1自我表现 现实 文学 1超越现实 浪漫主义 2主观创造想象 表现性 2突出抒情表现功能,常直抒胸臆 18c末 幻想 1夸张变形情感的逻辑
虚幻性 2超凡的人和事 象征型 :写A不是A,超越A的

文学高级形象3种
1叙事性文学中的典型(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
2抒情性文学中的意境 (中国古代诗歌)
画面与情
实境
3象征形文学中的意象 (中国古代文论独创) 刘勰《文心雕龙》 王昌龄《诗格》
虚境 晚唐司空图《诗品》 清王国维(大成)
典型的审美特征(叙事文学至高的 美学追求)
1“总特征”eg:阿Q的总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实(如在目前):景(真境)、形(事境)、境(物境) 2虚实相生 <结构特征> 虚(见于言外) 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扩大 (境) 情(境)、神(境)、意(境) (意) eg叶绍 翁 《游园 不值》
3韵味无穷 <审美特征>
意象(象征型文学的至高追求)
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最早源自《周易.系辞》 1心理意象 1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 1本质特征:哲理性(用形象直接 表达哲理的意象艺术)eg艾略特 《荒原》卡夫卡《变形记》 2表现特征:象征性eg《变形记》 中大甲虫、余光中《夸父》

文学理论教案.ppt

文学理论教案.ppt

文艺哲学
文学活动中有哲学(包括美 学)问题 ➢ 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 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 形式与内容、美与丑、真与 假等范畴
柏拉图
文艺社会学
文学中有社会学问题 ➢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
与时代、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环 境、文学与社会心理等
卢那察尔斯基
文学心理学
文学涉及许多心理学问 题 ➢ 文学与情感、文学与体 验、文学与联想、文学 与想象、文学与回忆、 文学与意识、无意识等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追问文学在当代有什么新变―第十章
基本概念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对象,文学理论的性 质,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1.简述文学理论的对象、性质和方法。 2.简述本书总的逻辑结构。 3.学习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
黑格尔的《美学》
黑 格

➢20世纪文学理论: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
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精神
分析文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
义文学理论、读者接受理论、
德里达
解构主义文学理论、女性主义
文学理论等。
弗洛伊德
伊格尔顿
(二)本书的逻辑结构
文学理论的对象、性质与方法以及本书的指导思想—导言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一章、第二章
文学的性质—追问文学是什么—第三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追问文学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第四章
文学创作—追问文学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第五章
文学作品―追问文学作品构成有哪些要素―第六章
文学接受―追问读者是如何接受文学作品的―第七章
文学批评―追问文学批评家如何评论文学作品―第八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追问文学自古至今是如何演变的―第九章

《文学理论教程》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课件

戏剧
以表演为主,通过对话、 动作和舞台布景来展示情 节和人物。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技巧
创意构思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首先需 要确定主题和情节,并构 思出主要人物和情节线索 。
叙事技巧
作家运用不同的叙事技巧 ,如倒叙、插叙、伏笔等 ,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吸引力。
修辞手法
作家运用比喻、拟人、排 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 表现力和增强作品的艺术 效果。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重视作品的教化功能。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强调理性、秩序和 完美,重视作品的教化和道德作用。它强调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追求作品的完 整性和统一性。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个性和情感,重视对自然和人类心灵的探索。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强调个性和情感,主张文学作品应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 受。它追求自由、个性和创新,反对传统束缚和规则,重视对人类心灵的探索和 表达。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和反映,追求真实和细节的再现。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通 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和刻画,揭示社会和人性的真相。 它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注重细节描写和对人物心理 的刻画。
02
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语言文字
文学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是表 达思想、情感和意义的基本工具 。
意象与象征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是表达 深层含义和情感的常见手法。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风格
01
02
03
小说
以叙述为主,通过人物、 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 活。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PPT (1)[122页]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PPT (1)[122页]
《蜡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一 直是备受重视、成就特别辉煌的文 学形态。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出现 了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其中 保存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产生 的诗歌305篇,是我国早期诗歌的 典范形态。这些诗从不同的角度反 映了当时多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开 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 传统。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素 朴简练的语言,重章叠句的章法, 以及均衡对称的四言体式等,均标 志着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成熟。
“楚辞”是 《诗经》之后在楚 地民间歌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诗 体,屈原的创作代表了“楚辞”发 展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我国诗歌 集体创作时代的结束和个体创作时 代的来临。“楚辞”“较之于 《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 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 不遵矩度”,在内容和形式技巧方 面皆表现出完全的不同,是我国浪 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与 《楚辞》,一写实,一浪漫,代表 了我国早期诗歌的最高成就。
在渺远的原始时代,劳动在生活中占首要地位, 故而流传至今的古老诗歌,几乎都是以劳动为内 容的。
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中所载的 《弹歌》, 据说是黄帝时期的歌谣,表现的是狩猎者的劳动激 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礼记·郊特牲》中所载相传是神农时代的祭歌 《蜡辞》,反映的也是先民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企图 控制自然的神话式的幻想。
明清两代的诗歌,则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 响下、在对传统的背离与皈依的游离状态中继续发 展,最后迎来了现代新体诗的诞生。
在胡适、郭沫若等 “五四”文化革命先驱的努 力下,“白话诗”逐渐走向成熟,成为诗坛的主体 ,并出现了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 青、臧克家等著名诗人与 《凤凰涅槃》《死水》 《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 难民》等名篇佳作。

文学理论全套教学课件

文学理论全套教学课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最好还是将“文学理论”看成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 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具体 的文学艺术作品看成文学批评或看成“文学史”。
集优秀的作家与批评家为一身——弗吉尼 亚·伍尔芙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 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 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 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 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 (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 (Jakob's Room)。
现在一定已经存在着一个人数众多的现代人阶层了。 他们自1922年以来已经将十版《尤利西斯》抢购一空。 这本书对于他们一定具有某种意义,甚至揭示出他们 以前所不曾知道或者不曾感觉到的东西。他们并没有 感到这本书的难以忍耐的乏味,而是从中得到了帮助, 受到了教益,清醒了头脑,改变了态度,进行“重新 积淀”,显然,他们是突然被带进了某种求之已久的 境界,否则他们就只可能带着最黑暗的仇恨才能专心 致志地从第一页读到第七百三十五页而不酣然睡去。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金蔷薇》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 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 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 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 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 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 篇小说或者长诗。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典论 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 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 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 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

文学本身发生危机,文艺学的
合法性危机显现;
文学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淘花/专用3 近年来文学理论界的争论
关于“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的
争论; 关于“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历史性与 学理性”的论争; 关于“底层经验与文学表述的可能 性”的论争。
文学史
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淘花/专用 19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分析和评 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 象的学科。它主要以作家、作品、 文学运动从历时的视角探讨各民族文 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 史的学科。它以文学的产生、 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 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为研究对 象。
第一个: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过程
第二个:
文学生产据: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创作是一种精神活 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从文 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以再到文学接受, 这是一个活动过程。这个活动过程可以 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多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文学创作是 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即作家作为主体反映 作为客体的生活,作品和读者接受中也有 不少是哲学层面的问题,反映论是马克思 主义的哲学视角,是概念,
有它的意义和与之对应 的知识领域。文学的概 念源于文学观念质属性 进行抽象而形成的、具 有一定象的
认识和觉悟;而文学概念, 则是对于文学本质属性进行 抽象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 内涵和外延的词语形式。
文学理论教程
文艺理论教研室
教过学习,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理解 和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培养运用文学理论去阅读、欣赏、 分析和评价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文 学现象的能力,为学习中外文学史 和从事文学实践活动及语言教学、 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与心理学在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即对于人类自身存在的理解与把握, 文学与心理学都可以说是一门“人 学”。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总是自 觉不自觉地倾向于从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学科来源于 瑞士语言学家R•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 C•S• 皮尔士,是研究一切交际活动中 的语言和非语言、数字、电码,而且 一切构成现象世界的视觉、听觉对象 等都是符号,如动作、仪式、装饰、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活 动的一个新学科。 20 世纪 50 年代法 国的亚伯拉罕•A•莫尔斯的《信息论 与审美感知》用信息论的观点和方 法研究文艺美学和审美现象,形成 了信息论美学。淘花/专用23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理论第十章 PPT

文学理论第十章 PPT

鲍德里亚 杰 姆 逊
三、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与作家身份的两重性
文学生产作为文化事业的公益性与作为文化 产业的商业性
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
❖生产规模庞大 ❖受众群体广大 ❖文化品位趋向通俗化 ❖依托文化市场运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的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
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基本原则
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在平等交流和对话中 扩展民族文学的国际视野。
以我为主,合理选择,在开放与引进中坚持 应有的批判态度和主体立场。
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在跨文化交流中推进 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
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
文学生产,文学消费,文学传播,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学媒介, 图像化转向,网络文学, 文学的民族性,文学的世界性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
网络文学的意义
第一,方便而快捷,使优秀文学作品得以更广 泛持久地传播。
第二,创作低门槛,充分满足平民大众对文学 写作与消费的精神需求。
第三,文学与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改变着 文学的书面语言特性,孕藏着形成新的艺术样 式的可能性。
网络文学的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问题
滥用网络的开放性与自由空间,过于放纵,管 理无序。
“浅表审美化”
在表面的审美化中,一统天 下的是最肤浅的审美价值:不 计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
沃尔夫冈·韦尔施
三、文学与网络文化
网络媒介的特点与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
❖ 信息传输和复制快捷 ❖ 多媒体化 ❖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双向互动 ❖ 网络的开放性与大众化 ❖ 匿名传播方式
网络媒介的特点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快速发展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ppt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ppt课件
➢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 也。”
➢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兴其实 是暗喻。
ppt课件
23
“虚静”说
➢ 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 “致虚极, 守静笃” 。
➢ 庄子《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 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自由地进 行审美观照。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ppt课件
24
“神思”说
➢ 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 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 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 陆机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 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 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 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ppt课件
26
“物感”说
➢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 于中而形于言。”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 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ppt课件
5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ppt课件
6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ppt课件
7
文艺学分支结构图

文学理论PPT教学课件

文学理论PPT教学课件

(二)界定
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 学流派,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真实性,否 认文学的典型化原则,主张作家应超越政治和 道德,对社会采取纯科学态度,把社会的人看 作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用生理学、遗传学去解 释人的思想活动和社会现象。
理论家:爱米尔•左拉 作家:法国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等
处理文学同生活的关系,构成艺术形象 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创作方法的构成要素
创作精神(写什么) 艺术表现手法(怎样写)
第二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一、现实主义 (一)概念的由来 1796年 德国 席勒 《论素朴的诗与
感伤的诗》 1840年 俄国 别林斯基 进一步系统
地论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1850年 法国 科尔贝 夏夫勒里
稚参培育环境
水温 光照 盐度 PH值 溶解氧
稚参敌害与病害的防治技术
桡足类 细菌
(二)产生的原因
1、经济政治原因 王权 贵族 资产阶级 平民 2、思想原因 唯理主义哲学 勒内•笛卡儿 强调人的理性反对盲目信仰,主张适
度控制人的自由意志,以免情欲泛滥。 3、自身原因
(三)特征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拥护王权, 颂扬贤明君主。
《熙德》 2、崇尚理性,强调文学描写的一切要服
刺参性成熟年龄为2龄,而且往往与个体 体重有很大关系
早期胚胎发育
生殖细胞 受精 卵裂 囊胚期 原肠期
幼虫发育
耳状幼虫 桶形幼虫(樽形幼虫) 五触手幼虫 稚参
耳状幼虫
小耳状幼虫 中耳状幼虫 大耳状幼虫
桶形幼虫(樽形幼虫)
五触手幼虫
稚参
生态学知识
(一)水温 (二)底质 (三)盐度 (四)深度 (五)饵料、摄食及成长 (六)呼吸 (七)移动 (八)敌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历史贡献
评判一部作品的价值高低,还要将其放在特 定的历史坐标点上进行考察:
一方面考察其是否反映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 面貌,对这一历史时期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有无深刻的描绘和揭示,以及对具有重大意义的 时代问题是否有所回应和反思;
另一方面则看其在艺术形式、人物形象、内在 意蕴等方面,与前人及同时代人相比,有何独特 创造与新的贡献。
第十三章
文学批评
本章概要
以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与重视探究文学原理、文学规律的 文学理论不同,它是在潜心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文学标准,对文 学作品进行的价值判断,以及对其创作特征等方面的分析。
依据不同的理论方法,可对文学作品予以多角度的分析探讨。但不论 运用什么方法,都应紧扣文学作品的实际,如语言的文学性、意象组合、 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等方面的艺术技巧以及达到的境界层次,进行实事求 是的深入分析,而不能停留在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空发议论上,尤其 不能抓住一点,大加发挥,将批评文章写成一般的读后感。
女性主义批评
在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席 卷欧美的女性主义运动中孕育诞生的一种文学批评理 论。英国作家伍尔芙和法国作家波伏娃等被视为西方 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先驱。
女性主义批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19年,英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伍尔芙发表了女性主 义批评的奠基之作——《一间自己的屋子》。在这部著 作中,伍尔芙指责男性将女性视作次等公民,并控制着 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学的结构,主张妇女应争取独立 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
在从事文学批评活动时,可遵循以下基本标准: 一、艺术水平 二、境界层次 三、历史贡献
一、艺术水平
文学既然是一门艺术,要判定其价值高低, 当然首先要看其达到的艺术化程度,如语言的文 学性、技巧的娴熟性与精当性等。
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区别是其语言 性,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
文本批评
以1915年至1930年兴盛于俄国的形式主义批评与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 “新批 评”为代表。前者的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 森,后者的主要理论家有英国的瑞恰兹、艾略特,美国 的兰色姆、韦勒克等人。
英美新批评,实际上是在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与之有着大致相同的批评主张,这就是,从 “文学本体论”出发,将文学作品看成独立的、客观的, 与作者、读者及其他社会因素绝缘的自给自足的有机体。 与之相关,在文学批评活动中,更注重对文本中的技巧、 手法、语义等进行分析探讨。
精神分析批评
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于 20世纪初开创的一种批评方法。在研究 精神病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 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无 意识的性本能在起支配作用,人的精神 疾病即与性本能受到压抑有关。
在研究精神病的同时,弗洛伊德亦将自己的理论 用于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得出了人类的文学艺术 是其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 “升华”,文艺创作类 乎人的白日梦等著名论断。
读者反应批评
20世纪60年代以来活跃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批评 理论,代表人物是费什和布莱奇等。与文本批评 将文学作品视为自足的语言系统的主张不同,读 者反应批评认为,文学作品必须诉诸历史的理解, 其意义只存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之中。
依据这样的理论视角,文学批评也就由以文本 为中心转向了以读者接受为中心。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理论方法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密切相关。人们在从事文学 批评活动时,常常是从某一理论视角出发,按其相 应的理论观念进行的。这类视角与观念,即文学批 评的理论方法。
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 方法是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着眼,重在分析评 论文学作品的社会文化价值,这类批评通常被称为 社会学的批评。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已有许多新的理论方法产生,具有代表性并被广泛 应用的有精神分析批评、文本批评、原型批评、读 者反应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生态批评等。
原型批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批评流派。这种批评 深受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发展中的神话倾向和荣格的原型 理论影响,亦借鉴和运用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
这一理论方法的开创者——加拿大学者诺斯洛普·弗 莱 (NorthropFrye)在《批评的剖析》等著作中提出, 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含着后世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 与主题。在此意义上,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 (archetype),他把不同的文学作品联系起来,并帮助 我们将文学经验予以整合。原型批评认为各类文学作品体 现了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它们又往往表现为一些相当有 限而且不断重复的模式或程式。
深度思考
以科学立场而言,文学批评的标准,应具有广泛性 与普适性。但因文学作品本身毕竟是与某一民族、某 一时代的文化精神密切相关的,因而具有人文社会科 学属性的文学批评活动,亦不可能完全等同于一般科 学,总要在一定程度上顾及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审 美趣味,以及特定时代的读者需求与社会价值等。这 一特征,要求我们在按照基本标准从事文学批评活动 时,还应注意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动态眼光,从民族性 、时代性等多角度判定作品的价值。只有如此,才能 对作品做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技巧的娴熟性与精当性是指作家基于对某一文 体特征的把握,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才能。
艺术性,是文学艺术之为艺术的前提。
二、境界层次
境界层次是指诗人、作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 段,凝铸于特定艺术形象中的关于现实、人生、 宇宙的体察、感悟与沉思的有无及深浅。
概而言之,文学作品中,常见依次由低到高的 自然、功利、道德、天地这样四重境界。我们认 为,这样的境界层次,更便于用作文学批评的标 准。
1949年,法国作家波伏娃发表《第二性》,书中认 为,法国以至整个西方社会都是由男性控制的家族式的 社会,女性在社会中是第二性,是“他者”。波伏娃还 首次比较系统地清算了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所虚构的 “女人的神话”,批判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从而 在思想观念和批评实践上为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实例。
由于批评者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文化视野与批评能力的差异,文 学批评会表现出不同的境界层次,有高下之别。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 家,应像中国历史上的刘勰、王国维,俄国的别林斯基、巴赫金那样,不 仅以独特的眼光对许多诗人、作家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且在批评过程中, 开拓文艺理论的思维空间,创建新的文艺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