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学案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4 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课时:五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整体感知课文。要求:

1 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给下列字注音:

惨怛()温蠖()濯淖()啜其醨()()帝喾()皭然()汶汶()汨罗()屈匄()随属()唐眛()

娴于辞令()谗谄()举类迩()滋垢()滓()

商於()顷襄王令尹()咎()行吟泽畔()枯槁()三闾大夫()怀瑾握瑜()皓皓()郢()绌()从亲()不内()汶汶()

三、文言现象梳理

1、古今异义字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文言句式

6、小组讨论,板书文言现象

7、课文翻译讨论

8、学生翻译课文1—3段

四、课文研习:

1 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王甚任之”的原因:

2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3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第三、四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文言现象梳理

1、古今异义字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文言句式

6、小组讨论,板书文言现象

7、课文翻译

8、学生翻译课文4—12段

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4—7自然段,讨论:

1 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

2 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的8—10自然段:

1 在课文中划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内容的句子。

2 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

3 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

4 “顷襄王怒而迁之”说明了什么?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1节)和第四部分(第12节)。

1、讨论: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2、研习课文最后一段:屈原既死,赋存国亡。“屈原辞赋悬日月”,他创造的楚辞诗体后继有人,但“终莫敢直谏”。楚国日以削,为秦所灭。这一段将楚辞的后来者与屈原相对照,将楚之灭亡与屈原相联系,写出了屈原无可比拟的崇高伟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五、总结课文

1.思想内容:

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2 写作特色: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①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②写法上,记叙和义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③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五课时

梳理本文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1、犹离忧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3、人穷则反本

4、屈平既绌

5、厚币委质事楚

6、见:靡不毕见

7、亡走赵,赵不内

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2)无何,宰以卓异闻

(3)况草野之无闻者乎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志: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3)其志洁,其行廉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疾

(1).君有疾在走里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5)庞娟恐其贤于己,疾之。

(6)举疾首而相告曰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疏: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3)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

(4)《谏太宗十思疏》

5、致

(1) 致敬亭于幕府

(2)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 假御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