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2019年文档
《沧浪诗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沧浪诗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沧浪诗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沧浪诗话》是系统论述诗歌艺术理论的诗话著作。
从《沧浪诗话·诗评》对李杜的评价探讨严羽的诗学理念
从《沧浪诗话诗评》对李杜的评价探讨严羽的诗学理念贾瑞芬【摘要】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主张以汉魏盛唐为师,尤其注重以盛唐为法,明确提出论诗以李杜为准,并认为李杜诗歌是盛唐时期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境界.其中《诗评》用较大篇幅分论李杜二人迥异风格的方式,对后世李杜并重观念的形成影响深远.【期刊名称】《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沧浪诗话·诗评》;严羽;盛唐;诗学观念【作者】贾瑞芬【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严羽,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人,生活在南宋宁宗朝及理宗朝前期。
严羽的诗论主要有《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和《答出继叔临安吴景迁书》,其中前五篇被后人称为《沧浪诗话》,《答吴景迁书》亦是《沧浪诗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严羽虽为宋人,但他却不满于本朝的诗歌风尚,在他看来,宋代的诗歌主要沿着由初期的继承唐人到苏黄二人的背离,最终在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的努力下回归唐诗的路径向前发展。
严羽认为,回归唐诗传统是正确的,但唐诗又有不同的传统,其价值又有高低之别,永嘉四灵及江湖诗派选择了晚唐诗歌传统,这在严羽看来是不正确的,他一直主张“以盛唐为法”,并奉其为至高准则,他进一步指出“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
同时,严羽认为李杜诗歌是盛唐气象的表现,而且在艺术水平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境界,由此可见其对李杜二人的推崇。
一、“李杜优劣论”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李白、杜甫二人的名字可谓灿若星斗而与日月同辉,他们是诗歌史上并驾齐驱的明星,也是后辈文人无法企及的高峰。
后人在不断地学习效法中也对二人在文学史上的定位问题争论不休。
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文学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更,某种文学思想潮流的盛行势必对文人的文学评价标准产生影响,而不同时期文人对于某一历史问题的评价也会形成一时的文学思想潮流,李、杜二人所受到的褒贬抑扬就随着文学观念的差异而不同,受重视程度亦存在差别,这种差别早在《旧唐书》就已有之,乃至于成为后来“李杜优劣论”的肇始。
《沧浪诗话》阐释与评价
《沧浪诗话》阐释与评价摘要宋代诗话种类繁多,作品丰富,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的精品,是宋代最系统、最优秀的诗话论著。
针对诗坛上“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学主张,严羽以盛唐诗为楷模,并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吟咏情性”、“妙悟说”和“兴趣说”,尖锐批判了苏、黄诗风、江西诗派、四灵及江湖诗派,同时也抨击了理学诗派,深入分析了诗歌的缘情本质、诗歌创作的思维特点、诗成之后的审美境界,探讨了“什么是诗”、“如何学诗和作诗”的问题,把诗歌引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沧浪诗话;吟咏情性;妙悟说;兴趣说《沧浪诗话》阐释与评价严羽的《沧浪诗话》以艺术论对抗工具论,以情感性纠正学理性,是一部优秀的诗学理论著作,从艺术形式方面为我们指出了什么样的诗歌是真正优秀的诗歌,并确立了盛唐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不朽地位。
一、诗歌的本质:“吟咏情性”诗言志,这是从《诗经》就开始的传统,《沧浪诗话》的理论落脚点正在于此,使得严羽以极大的自信为诗正名。
《沧浪诗话》论说的诗歌审美特征,首先就是以情性美为其标志。
严羽认为,诗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特征是“吟咏情性”。
《沧浪诗话》开宗明义第一章《诗辨》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这段文字构成了严羽诗学观念的基础。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表明严羽对诗歌的认识很有辩证意味。
严羽认为诗歌与书、理无直接关联,但又不能因此而废学、废理,否则诗歌创作就无法达到极致。
严羽认为真正伟大的诗人是多读书,多穷理的,但在诗歌的创作中则将书与理消化尽,能够采用诗歌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
“不涉理路,不落言荃”实际上是接触到了诗歌通过形象表达情感的思维方式。
严羽所说“诗者,吟咏情性也”也就是“吟咏情性”是诗歌的本质内容。
《沧浪诗话》-诗辨与“辨体”
《沧浪诗话》-诗辨与“辨体”《沧浪诗话》:“诗辨”与“辨体”摘要:严羽的《沧浪诗话》作为宋代诗学著作的代表,提出了诸如如“妙悟”、“熟参”“取法乎上”等理论术语,对古代诗话、词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严羽的《沧浪诗话》也萌发了分体、辨体的意识,尊体、破体、辨体是《沧浪诗话》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本色”及“以盛唐为范”等内容,本文试对其进行一番探析。
关键词:《沧浪诗话》;文体;辨体;诗辨作者简介:孟开元(1991.5-),男,汉族,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人,四川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2 宋人论辨文体,渊源已久,自梁任,P的《文章缘起》始,溯古诗之源流,辨别各类文体,并通过辨别诗体来推崇其诗学主张,这种做法,一直是诗坛上的常见现象。
宋人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辨别先秦以来各类诗体十二体。
粗浅的概括了各类文体之别,严羽也不例外,在《沧浪诗话》中专列《诗体》一章分为以时而论、以人而论、以有韵无韵而论、以风尚而论的标准将文体分为,建安体、正始体、太康体、谢体、徐庾体,王杨卢骆体少陵体,有全篇双声叠韵者,有全篇字皆仄声者等各类文体。
其后又说:“今人作诗;差人门户者,正以体制莫辨也。
世之技艺,犹各有家数。
市嫌帛者,必分道地,然后知优劣。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这里所说的“家数”正是各种文体,他认为“家数”之分而后才知知优劣书》)”之别。
以上这些辨体的方式和做法体现了严羽清晰的辨体观念与辨体意识。
一、“辨体”的含义在宋代一直就有“文章以体制为先”[1]的说法,至于何谓“辨体”,《文体明辨》徐师曾认为,“辨体”是随着文章学的发展,而发生的:“盖自秦汉而下,文愈盛;文愈,故类愈增。
(《文体明辨自序》)”[2]明人徐师曾认为,辨体即“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经典作品的辨析,溯清各类文体、风格、体貌的分别。
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辨体意识
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辨体意识田甘【摘要】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它对宋以后的诗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其中的“辨体意识”是严羽诗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严守诗歌的“当行本色”与诗文界限、确立以盛唐诗歌为师法对象和诗内诸体界限辨析等方面内容。
而严羽严辨诗体的目的有二:一为直接目的,开拓学诗者的眼界,提升其见识;另一个是终极目的,要为后学指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学诗门径。
严羽辨体意识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从实践角度讲,宋诗发展至南宋已显露出诸多弊端,严羽欲找出时弊,规范宋诗的发展方向;从理论角度讲,在诸体文学之中,诗学理论发展得最为完善,创作法则最为严格,故破体产生之时,反对的声音,即辨体意识也最强烈。
%“Surging waves of poetry”of Yan Yu is the ranking work of Song dynasty.It has a profound and broad influ-ence on the theory development from Song dynasty on.Of“surging waves of poetry”,the consciousness of classica l poet-ic formal distinctions is an important composition;it includes a lot of aspects such as‘do the nature’and obey the poetry boundaries,‘take Tang dynasty as the base’and ‘differentiate within the limitation of the poems’.There are two pur-poses of Yan distinction poems:Fist,the direct one,extending the poetry-learners ‘view,upgrating their knowledge;Second,indicating an effective path to study poetry.There are two reasons of producing Yan Yu distinction conscious-ness: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Song poems have already showed many drawbacks till Nan Song.Yan Yu wanted to find the disadvantage of poems in that age,and regulate the direction of Songpoetry’s direction;From the theoretical views,among various literature,poetry theory develops most perfectly,creation law is the most strict,so when the bro-ken form emerges,the opposite opinion-the distinction consciousness comes up most strongly.【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111-115)【关键词】严羽;《沧浪诗话》;辨体意识【作者】田甘【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严羽的《沧浪诗话》对诗本质精准的把握、严密的理论体系以及其直指江西诗派创作流弊的理论勇气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对宋以后诗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王文辉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王文辉(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郑州 450046)摘要:严羽的诗学思想主要见于《沧浪诗话》等,《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最有代表性的诗学著作,它改变了北宋自欧阳修《六一诗话》以来诗话著作以记述诗人创作轶事为主要内容和供消遣的随笔形式,代之以严谨的理论体系和独创的批评观点,其诗学见解鲜明尖锐,独树一帜,同时它也是历代诗话中最富有理论性和体系性的论诗著作之一。
钱钟书《谈艺录》评价严羽的诗学成就说“沧浪别开生面,如骊珠之先探,等犀角之独觉,在学诗时工夫之外,另拈出成诗后之境界,妙悟而外,尚有神韵,不仅以学诗之事,比诸学禅之事,并以诗成有神,言尽而味无穷之妙,比于禅理之超绝语言文字。
他人不过较诗于禅。
沧浪遂欲通禅于诗。
”关键字: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妙悟说;别材;别趣Introduction to Yan Yu "zhen blue waves"Wang Wenhui(Chinese department of HeNan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Zheng Zhou450046)Abstract: Instrument qing, yanyu, word and word Dan hill, is the author of poems "song blue waves roll" and poetics "zhen blue waves". Yanyu's poetics thoughts mainly in the surging wave zhen, etc., the surging wave zhen zhen song dynast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oetics, it change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ince ouyang xiu "June 1 zhen zhen works onaccount of poets anecdotes and essay form of entertainment, replacing them with rigorou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original criticism point of view, its poetic insight sharp sharp, unique, and it is also the richest in all previous dynasties xie zhen poetics theory and system sex work.Qian zhongshu "art recorded" in the evaluation of yanyu's poetic achievements said "the special blue waves, such as LiZhu agent first, such as rhino horn of sleep, alone in the poems, the time, the other out into a realm of poetry, witty, has charm, not only to float to learn things, and the poems into god, words and poor taste of the seconds, than in the majestic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zen Buddhism. Others, however, the poem in the zen. Hence to blue waves through zen poetry."Key words: zhen blue waves; In order to chan yu poetry; Miao said enlightenment; Don't material; Don't boring严羽,字仪卿,又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生卒年月不详,大致生活于南宋光绍熙至理宗淳佑年间, 曾因避乱浪迹江湖,饱经忧患,终身布衣,著有诗集《沧浪吟卷》和诗论《沧浪诗话》。
读严羽《沧浪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
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
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沧浪诗话》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
其核心部分即基本的理论问题都集中在《诗辩》中展开论述的,这也是我们分析《沧浪诗话》理论构架的主要部分。
而《诗体》《诗法》《诗评》这三个部分总体上属于诗歌批评,而《考证》部分涉及的问题和内容较多而且较复杂,《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主要是作者的诗论宗旨及其诗学的主张,可以理解为全书的自序。
所有这些形成了《沧浪诗话》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于此书中的理论前人多有评说,而且多有争论,而终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妙悟说,兴趣说,别才别趣说,以禅喻诗等几个方面。
《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倡导"妙悟"为核心的审美认识论。
《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有极大的现实针对性,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诗辨”阐述理论观点,是整个《诗话》的总纲。
“诗体”探讨诗歌的体制、风格和流派;“诗法”研究诗歌的写作方法,“诗评”评论历代诗人诗作,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基本观点。
“考证”对一些诗篇的文字、篇章、写作年代和撰人进行考辨,比较琐碎,偶尔也反映了作者的文学思想。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原文及翻译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原⽂及翻译
⼀、原⽂: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挂⾓,⽆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相中之⾊、⽔中之影、镜中之象,⾔有尽⽽意⽆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不若鄙⼈拈出“境界”⼆字,为探其本也。
(选⾃《⼈间词话》王国维)
注释: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悟论诗,产⽣了较⼤的历史影响。
羚⽺挂⾓,出⾃《埤雅•释兽》:“羚⽺夜眠以⾓悬树,⾜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故患。
”⽐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
凑拍,凝合、聚合、拼附的意
思。
阮亭,清初杰出诗⼈王⼠桢的号,论诗提倡“神韵”。
⼆、翻译:
严沧浪在《沧浪诗话》中说:“盛唐作者,只是追求‘兴趣’,他们的作品犹如羚⽺挂⾓,没有办法找到任何雕琢的痕迹,因此能有晶莹透彻、四照玲珑,⽽不是勉强拼附的妙处。
这⼀妙处,就好像是‘空中之⾳、相中之⾊、⽔中之影、镜中之象’,不是字⾯上所能捉摸得到的,⽽是要在有限的⾔语之外去领悟其⽆穷的意味。
”我认为:北宋以前的词,也还是像沧浪所说的那样。
但是,沧浪所说的“兴趣”,阮亭所说的“神韵”,还仅仅是说到它们的⾯⽬⽽已,不如我所拈出的“境界“⼆字,可以探得到它们的本源。
””
三、点评: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
论严羽《沧浪诗话》诗歌理论《沧浪诗话》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破,攻三百年诗病;一是立,提出诗的宗旨、诗的作法等,这一点是作者的主要贡献。
全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其核心在《诗辩》,它包含了严羽的诗歌理论“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
”(《答吴景仙书》),而其余部分则基本上是他对其诗歌理论的具体运用。
严羽主要通过他的“妙悟说”和“兴趣说”,展开了他对诗歌刨作中的作者和作品两大部分的分析,从而形成了他的诗歌理论。
一《沧浪诗话》开篇以论诗如论禅而引出其“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诗辩》之四)此段话之核心,在于指出诗歌之道在于“妙悟”,严羽的“悟”是一种自然的审美直觉思维,而“妙悟”就是这一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严羽认为诗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悟”,它与个人学历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可以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但要是没有“悟”,他永远也当不了一个诗人。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当一个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他要摆脱现实世界的形象束缚,摆脱抽象思维的羁绊,来把自己整个的生命、情感切入对象,他的理智、情感、意志在瞬间融合为一体,直接去体悟、把握对象,从而洞见世界、人生的意义。
因为这种创作主体感情的表达很难以用日常的言语来进行表达,所以严羽借用了禅家语言“妙悟”来笼统概述之。
但是“悟”是一种审美直觉思维,虽然可能是人所共有的,但要进入“妙悟”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蹴而就的,所以严羽在讲了“妙悟”之后,紧接着讲“学诗者以识为主”(《诗辩》之一),强调“识”对学诗者的重要性。
“识”也就是审美鉴赏能力,即辨别诗歌高下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反复对前人佳作进行吟诵,那么就能通过“识”的途径来达到“悟”甚至“妙悟”的境界。
可以看出,严羽的妙悟说、别材说和以识为主说,实质上是有其内在逻辑联系的,即以妙悟为核心,系统展开对诗歌创作主体审美直觉思维活动的分析,揭示出创作主体的本质及其差异——“悟”与“别材”;主体创作高潮中思维活动的特质——“妙悟”;主体可能达到妙悟的途径——“识”,从而构成了他的诗歌创作主体论。
论《沧浪诗话》的“兴趣说”
论《沧浪诗话》的“兴趣说”内容摘要:严羽以“兴趣”作为诗歌的最上乘境界,认为盛唐诗歌的创作实践具体表现了这种艺术美的理想境界,因此提出学诗当“以盛唐为法”。
严羽又以“悟”为诗歌的“当行”、“本色”,指出诗歌创作与禅宗的悟道有相似之处,诗道亦在妙悟。
在《沧浪诗话》一书中,严羽以“兴趣”为统摄与灵魂,将其“妙悟”、“以盛唐为法”的诗学理念巧妙地统合建构在一起,为学诗者指出了一条通向诗国的大道。
关键词:严羽;兴趣;妙悟;以盛唐为法严羽《沧浪诗话》从审美角度出发,针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之弊,标举出一种诗美境界,他称之为“兴趣”。
严羽用“兴趣”概括盛唐诗的风格特色,实为一种创见。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唐诗代表了古代诗歌的最高典范。
针对宋人以文字、议论、才学为诗的弊病,严羽提出诗歌要“以盛唐为法”,标举“盛唐气象”。
他说:“诗有词,理,意兴。
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
”这里的“意兴”其实就是“兴趣”。
诗有“兴趣”就是要它传达出一种生发于而又超越于语言文字的美,无工可见,无迹可求,却又韵味无穷,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享受。
一“兴趣”内涵之释义在中国传统诗论中,以“兴”论诗,以“趣”论诗时有所见,但将“兴”、“趣”粘合在一起,却是严羽的独创。
朱自清先生说:“兴趣的兴是比兴的兴的引申义,都是托事于物,不过所托的一个是教化,一个是情趣罢了。
”这一表述不仅确切地勾勒出兴义的演化轨迹,而且明示了“兴趣”的“兴”是从诗歌艺术特征方面而言的,与钟嵘所言“兴”之涵义基本一致。
“‘趣’应该就是‘味’的意思。
”合而观之“兴趣”可以说是情兴与趣味的结合体,特指那种揉合了诗人主观情趣的深永不尽的诗性韵味。
在言“兴趣”之前,严羽首先说了一句“诗者,吟咏情性也”,这句话我们尤其不能忽略,一些学者也多注意到两者的相关性,并以此入手,分析其与兴趣的内在联系。
以禅喻诗的《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的《沧浪诗话》第一节方法论意义:以禅喻诗“以禅喻诗”,不是孤立的文论现象,而是有着广泛基础的。
宋代诗人、诗论家借参禅来谈诗的大有人在。
前面举过的吴可、龚相的《学诗诗》以及韩驹的《赠赵伯鱼》诗都是“以禅喻诗”的典型例子。
苏轼以参禅比拟对诗作审美鉴赏,“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
南宋赵蕃也有论诗绝句三首:“学诗浑似学参禅,识取初年与暮年。
巧匠曷能雕朽木,燎原宁复死灰燃。
”“学诗浑似学参禅,要保心传与耳传。
秋菊春兰宁易地,清风明月本同天。
”“学诗浑似学参禅,束缚宁论句与联。
四海九州何历历,千秋万岁孰传传”。
从这些诗篇中可以看到“以禅喻诗”在宋代是一种并不罕见的论诗方法,这与当时士大夫们的禅悦之风是有密切联系的。
但是,一般的“以禅喻诗”还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南宋严羽集“以禅喻诗”之大成,并以明确的理论意识使用这种方法。
在《诗辨》篇中,严羽宣称“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
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作者在这里明确地提示出自己论诗的方法。
在《答吴景仙书》中,他又直接表明自己的论诗方法曰:“以禅喻诗,莫此亲切”。
可见,严羽是在高度自觉的前提下运用“以禅喻诗”的方法的。
之所以严羽集“以禅喻诗”之大成,在于他有意识地借禅学范畴,以建立自己的诗学思想体系。
尽管在他借用禅的术语时发生了一些舛误,因而授人以口实,但他建构自己诗学体系的目的基本是实现了。
“以禅喻诗”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诗辨》篇中。
如第四节云: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
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
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
学大历以还之诗,曹洞下也。
……这段文字是集中在“以禅为诗”的,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显示出严羽在禅学修养上的粗疏。
浅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论文
浅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论文在严羽的作品《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贯穿于整个作品中。
而对于“以禅喻诗”,自古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本文首先从内部以及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出现“以禅喻诗”特色的背景原因和“以禅喻诗”的内涵,然后从“以禅喻诗”“入神”“参”“识”以及“妙悟”“兴趣”等多个角度解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最后阐述《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的文学价值。
诗话萌生、发展于唐代,在宋代迎来了其繁荣时期,其中由严羽所创作的《沧浪诗话》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特色对后世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然而《沧浪诗话》的这一特色同样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大家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始终没有统一。
赞同者既肯定“以禅喻诗”这一手法的精妙,也肯定其对后世诗学带来的正面影响,而反对者则对“以禅喻诗”之“喻”字的恰当性提出了质疑。
这种争议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当今学术界对“以禅喻诗”这一特色同样也是争论不休。
一、出现“以禅喻诗”特色的背景原因1.外部原因东汉时期,佛教思想才刚刚传入中国,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佛教思想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后来由于玄学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佛教思想才得以兴起并在南朝时开始流行。
佛教思想的流行对当时文人的思想、行为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而受佛教思想影响所产生的宫体诗、玄言诗、禅林诗以及山水诗等也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及至后来北宋开始兴起诗话,在各种直接或是间接因素的影响下,禅学也逐渐融入到诗话中来。
同时,禅悦风气的盛行以及当时的文化整合思潮也促进了禅学在诗话中的渗透,形成了“以禅喻诗”的特色。
2.内部原因胡晓明认为“以禅喻诗”出现的内部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在不否定感性经验的前提下,禅宗思想给诗话带来了超越性和离实性,境界更加高远;第二,诗话从“物”到“境”的提升与禅宗思想异曲同工,有着思想上的关联;第三,诗话在语言简化方面的经验和禅宗对语言的理解是相通的。
《沧浪诗话》:几百字道尽唐诗和宋诗的优劣
《沧浪诗话》:几百字道尽唐诗和宋诗的优劣我们平常说诗词,首先想到的便是唐诗和宋词。
宋词誉满天下,但宋诗在人们眼中的存在感好像很低,平时讨论诗词,根本不会说到宋诗。
是宋诗不够优秀吗?自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都是宋诗。
那为何宋诗会如此沉寂呢?这就要从唐诗和宋诗的根本风貌说起了。
唐代国力强盛,思想开放兼容并蓄,士人们普遍有着一种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
表现在诗中,有一种积极进取慷慨激昂的气象和风骨,诗在盛唐达到了顶峰。
极盛之后,到了宋代,就难以为继了,所以宋人必须开创一代新的诗风。
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挖掘,转而向古人书中搜求字句,表现一种平淡的理趣。
然而这一点,正是《沧浪诗话》所批评的重点。
《沧浪诗话》是南宋严羽的诗学理论著作,他在书中对“盛唐之音”大加赞扬,针对苏轼和黄庭坚的江西诗派等宋诗的流弊,作出了深刻而准确的批评。
他极力反对宋人作诗引用古书和表现理趣,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诗原本的趣味。
他在书中说到: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意思就是:诗有其他的材料,与书本典故无关;诗有另外一种趣味,与说理无关。
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作诗有个固定格式,就是主张诗中所用的字词,每一个都有来历,也就是说,所有的词句,要能在古人书中找到出处。
同时还喜欢运用典故,典故就是化用或者直接借用古人的话,其实也是在翻古人书。
这样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其实只要多读书,每个人都能轻松作诗。
因为唐诗已经把格律完善了,格式和套路都是现成的。
再照着黄庭坚江西诗派的法子,把古人书中的词句变换一下,依葫芦画瓢填进去即可。
黄庭坚的这个方法,使得很多新手快速入门,影响了半个宋朝。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诗无意义,但也并非完全如此。
因为这样作诗,诗人是把符合自己主观想法的古书串起来,是有统一的思想的。
同时因为词句都源自古人书,乍看之下会显得学识渊博,读书不多可能会看不懂,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拥护。
现代文阅读-盛唐气象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中国诗歌史上,对于一个理想的诗歌时代,唐代以前大都向往建安,唐代以后则转而醉心于盛唐。
盛唐气象乃是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
那么盛唐时代与建安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又有什么不同点呢?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了解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一种自由奔驰的浪漫的气质、富于展望的朗爽的形象,就构成建安风骨的精神实质。
而唐代也正是从六朝门阀的势力下,从佛教的虚无倾向中,从软弱的偏安与长期的分裂局面下解放出来,而表现为文学从华靡的倾向中解放出来,带着更为高涨的胜利心情,更为豪迈的浪漫气质,更为丰富的朗爽的歌声,出现在诗歌史上。
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
建安是解放的时代,但也是艰苦的时代。
这艰苦由于这时代是出现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废墟之上的,这艰苦又由于这时代还缺少一种保证这个解放的有效的经验,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
荒凉高亢的歌声,这是建安风骨的基调。
而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的发展经验的进展得较为顺利的时代,自然流露出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
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
建安风骨因此是具备在盛唐气象之中的,也是盛唐气象的骨干。
然而盛唐气象又不止于这个“骨”,它还有丰实的肌肉。
唐代的宏伟的力量,表现在经济上,表现在文化上,表现在边防上,也就广泛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盛唐气象潜移默化,无往而不存在,因此只能说是一片气象,而非素朴的风骨所能尽了,它乃是建安风骨的更为丰富的展开。
《沧浪诗话》【宋】严羽著
《沧浪诗话》【宋】严羽著一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言语。
如此见,方许具一只眼。
二盛唐人,有似粗而非粗处,有似拙而非拙处。
三五言绝句:众唐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韩退之是一样,王荆公是一样,本朝诸公是一样。
四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晚唐人诗,亦有一二可入盛唐者,要当论其大概耳。
五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六唐人命题,言语亦自不同。
杂古人之集而观之,不必见诗,望其题引而知其为唐人今人矣。
七大历之诗,高者尚未识盛唐,下者渐入晚唐矣。
晚唐之下者,亦随野孤外道鬼窟中。
八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九诗有词理意兴。
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十一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
十二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晋人舍陶渊明、阮籍嗣宗外,惟左太沖高出一时,陆士衡独在诸公之下。
十三颜不如鲍,鲍不如谢,文中子独取颜,非也。
十四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
十五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当观其集方知之。
十六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
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
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
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十七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十八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
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
刘沧、吕温亦胜诸人。
李濒不全是晚唐,间有似刘随州处。
陈陶之诗,在晚唐人中,最无可观。
薛逄最浅俗。
十九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
二十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藉、王建之乐府,吾所深取耳。
严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
严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严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严沧浪诗话原文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
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
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
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
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
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
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
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
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汉、魏尚矣,不假悟也。
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王文辉(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郑州 450046)摘要:严羽的诗学思想主要见于《沧浪诗话》等,《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最有代表性的诗学著作,它改变了北宋自欧阳修《六一诗话》以来诗话著作以记述诗人创作轶事为主要内容和供消遣的随笔形式,代之以严谨的理论体系和独创的批评观点,其诗学见解鲜明尖锐,独树一帜,同时它也是历代诗话中最富有理论性和体系性的论诗著作之一。
钱钟书《谈艺录》评价严羽的诗学成就说“沧浪别开生面,如骊珠之先探,等犀角之独觉,在学诗时工夫之外,另拈出成诗后之境界,妙悟而外,尚有神韵,不仅以学诗之事,比诸学禅之事,并以诗成有神,言尽而味无穷之妙,比于禅理之超绝语言文字。
他人不过较诗于禅。
沧浪遂欲通禅于诗。
”关键字: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妙悟说;别材;别趣Introduction to Yan Yu "zhen blue waves"Wang Wenhui(Chinese department of HeNan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Zheng Zhou450046)Abstract: Instrument qing, yanyu, word and word Dan hill, is the author of poems "song blue waves roll" and poetics "zhen blue waves". Yanyu's poetics thoughts mainly in the surging wave zhen, etc., the surging wave zhen zhen song dynast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poetics, it change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ince ouyang xiu "June 1 zhen zhen works onaccount of poets anecdotes and essay form of entertainment, replacing them with rigorou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original criticism point of view, its poetic insight sharp sharp, unique, and it is also the richest in all previous dynasties xie zhen poetics theory and system sex work.Qian zhongshu "art recorded" in the evaluation of yanyu's poetic achievements said "the special blue waves, such as LiZhu agent first, such as rhino horn of sleep, alone in the poems, the time, the other out into a realm of poetry, witty, has charm, not only to float to learn things, and the poems into god, words and poor taste of the seconds, than in the majestic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zen Buddhism. Others, however, the poem in the zen. Hence to blue waves through zen poetry."Key words: zhen blue waves; In order to chan yu poetry; Miao said enlightenment; Don't material; Don't boring严羽,字仪卿,又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生卒年月不详,大致生活于南宋光绍熙至理宗淳佑年间, 曾因避乱浪迹江湖,饱经忧患,终身布衣,著有诗集《沧浪吟卷》和诗论《沧浪诗话》。
论唐诗兴象之美的浑融诗境
论唐诗兴象之美的浑融诗境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的这番话是赞美盛唐诗歌意境的兴象之美。
李白诗歌最具兴象之美,以下以其美学思想及其诗歌进行论述。
关于兴象之美的浑融诗境,李白《古风》其35有论述:“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伤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
”其中”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是引用了《庄子·徐无鬼》中“匠石运斤”的故事。
王琦引萧士贇的评论曰:“太白尝论诗曰:将复古道,非我而谁?《雅》《颂》之作,太白自负者如此。
然安得《雅》《颂》之人识之,使郢中之质,能当匠石之运斤耶?”[1]一般人与萧士贇一样关注李白诗中知音之意的一层,或者认为李白强调诗艺的高超。
实际上,李白这句诗还有强调诗歌意境浑然天成一面。
从这首诗中,李白一开始论述的是诗歌要自然,不能雕饰过甚。
而“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这句诗与追求诗歌自然美的要求一样,也表达了李白对诗歌意境浑然天成意境美的追求,主要是对浑融诗境的追求。
那么兴象之美的浑融诗境有何特点呢?从上述严羽之论可知,浑融诗境的特点,首先在于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其次在于情景交融的整体性;第三在于诗境意蕴韵味。
首先,关于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严羽《沧浪诗话》要求诗歌“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由此,他反对宋代诗人普遍以“文字为诗,才学为诗,议论为诗”的做法。
实质上,就是讲诗歌要有形象性和情感性。
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曰:“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这就表现了李白借山水以寄情的思想。
在《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处巢云松”(《望庐山五老峰》)和《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篇一: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考点:考点名称:科举制科举制含义: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
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298年。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并为后代沿用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高门士族拥有政治特权,世代垄晰高官显位。
南北朝时士族门阀已日趋腐朽。
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采取科举取士的办法,隋初规定原有的秀才、明经两科,由州县学送生徒到中央参加考试。
隋炀帝时又置进士科,科举制逐渐形成。
唐朝前期,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三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发展:开创──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继承和完善──唐太宗: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玄宗: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
进一步发展──北宋初期:实行分级考试、改革考试方法等;中期: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结束──清末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
评价:进步性:①改变了秦汉以来以推荐为主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②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诗体之辨——兼论《沧浪诗话》中初唐诸诗体
诗体之辨——兼论《沧浪诗话》中初唐诸诗体
郭竞芳
【期刊名称】《殷都学刊》
【年(卷),期】2008(029)004
【摘要】从文体论的角度看,"诗"作为一体从"文章"中独立出来而与其它文体明确相区别,最早当属曹丕的<典论·论文>;明确地区分诗歌体制的是南朝·梁钟嵘;诗的体派的出现要晚于体制,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体有时代之体和作家之体的是南宋的严羽.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诗体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沦浪诗话>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严羽<沧浪诗话>中所涉及初唐诸诗体的风格内涵进行辨析,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诗体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读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特定的诗体提供一些帮助.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郭竞芳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新诗诗体学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兼论新诗诗体学的构建策略 [J], 王珂
2.论汉代至初唐是古代汉诗定型诗体建设的重要过渡时期 [J], 代绪宇;王珂
3.浅谈初唐诗体演进对盛唐诗体繁荣的准备 [J], 张海锋
4.试析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论 [J], 方向红
5.诗体的演变与新诗体的出路--读《新诗体艺术论》 [J], 陈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严羽《沧浪诗话》是整个宋代诗话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著作,也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的最大影响是在标榜格调的理论旗帜下对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宇文所安教授认为:“《沧浪诗话》的流行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把盛唐诗经典化了,盛唐诗从此成为诗歌的永恒标准,其代价是牺牲了中晚唐诗人。
虽然盛唐代表诗歌高峰的信念可以一直追溯到盛唐时代,但严羽给盛唐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权威,一种类似禅宗之正统的文学之正统。
绝对的诗歌价值存在于过去的某个历史时刻,这种观念,或好或坏,一直左右着后世读者对诗歌的理解。
以盛唐诗为正统的观念时不时受到谨逊的限制或激烈的反对,但它始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其他见解都围绕着它做文章。
”①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侧重于强调诗学批评中存在着某种凌驾于具体创作之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与典范,这种标准与典范首先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假设上,即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具有某种最典范的创作阶段,这一阶段该体裁的创作具有整齐划一的时代风格,而这一风格则是超越时代的典型范本,必然成为后世长期师法遵循但永远无法达到的创作楷模。
对这种典型范本的归依与膜拜是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格调派诗学复古的潜在内涵。
首先,《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从贬抑宋诗新变的成就,重新思考诗歌发展路径开始的,具有正本清源的意味,也是宋代诗学批评辨析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
在严羽确立盛唐诗审美规范之前,北宋诗人黄庭坚、陈师道试图从中唐诗人杜甫、韩愈的刻意锤炼、辞必己出出发来奠定宋诗的崛奇拗峭、朴拙生硬的诗风;南宋诗人如陆游、杨万里试图从古诗及唐诗的美文传统中寻找新的审美规范来补救江西诗派末流的枯瘦艰涩、拗硬奇险的弊病,但是他们所景仰与效法的只是中晚唐诗歌的清新自然、圆转流丽的诗歌风格,与严羽取法乎上,效法盛唐的雄浑雅健、华采空灵的诗歌风格迥异。
尤其是宋代诗人对传统儒家道德气节价值观与以美刺讽谏为中心的诗歌政治功能的强化,冲淡了其文学风格论的独特的诗学意义。
故《沧浪诗话?诗评》称:“唐人诗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②《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尤其是建立在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的基础上的。
严羽在论述具体诗体上,如:“五言绝句中,众唐人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韩退之是一样,王荆公是一样,本朝诸公是一样。
”尤其是论宋诗演变发展及其与唐诗的承继与新变非常深刻:“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
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淡处。
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山谷用功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诗派。
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
”他明确批评苏、黄与江西诗风道:“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诗之至此,可谓一厄也。
”③ 他从整体上肯定了唐宋诗之间的明显而又巨大的差异,把宋诗当作与唐诗完全不同的审美规范的产物,并且在两种不同诗学取向之间作出非常鲜明的价值品评,对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的卖弄学问,堆砌典故的习气非常不满,是对张戒的“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坏于苏、黄”(《岁寒堂诗话》)的继承与发展。
严羽指出论诗的风格不宜倡导“雄浑雅健”,因为“健”字只宜于文而不宜于诗,是对诗文体制风格特征的深入细致的辨析,是对江西诗派以文为诗倾向的刻意防范,他说:“又谓盛唐之诗‘雄深雅健’,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诗则用‘健’字不得,不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
毫厘之差,不可不辨。
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未事夫子时气象。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之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他认为苏轼、黄庭坚的诗,相对于汉魏古诗与盛唐律诗,正如未师从孔子之前的勇而无礼的子路,过于劲健与雄壮,缺乏的是浑成自然、含蓄蕴藉的气度,不符合“气象浑沌”的审美标准。
严羽反对以“健”论诗,语出刘克庄称引张?杂锒曰仆ゼ岬呐?评:“鲁直自以为出于《诗》与《楚辞》,过矣,盖规模汉、魏以下者也。
……其古、律诗酷学少陵,雄健太过,遂流而入于险怪。
要其病在太著意,欲道古今人所未道语。
”(《后村诗话》)如果说严羽主张“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对江西诗派后学淆乱诗歌体制的针砭的话,王士祯对于盛唐诗歌风格的辨析尤其是对明人所效法的空疏肤阔的唐诗的批判与对王、孟、韦、柳含蓄蕴藉风格的推崇,则是对明代格调派的矫枉,其立论的目的各异,而其对于唐诗风格的辨体意识则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说严羽批评江西诗派学唐是变而不得其正的话,那么他批评当时的江湖诗派则是学唐而不得其门而入。
严羽倡导盛唐诗歌的“正眼法藏”,更是直接对四灵师法晚唐诗的反动。
严羽首先以禅喻诗,从宏观的诗体演变的角度为诗歌发展史伸正黜变,他说:“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先树立了评判的标准,然后就对南宋后期诗风批判道:“正法眼无传久矣。
唐诗之说未倡,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
今既倡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耶?”严羽认为,当时四灵与江湖诗派诗歌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学唐取向上的误导,为此,他呐喊疾呼,以图起衰救弊,使诗歌复归于“正法眼”,他说:“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沧浪诗话?诗辨》)四灵本以倡导“唐音”自命,可严羽认为四灵专宗晚唐姚、贾是误入歧途,是导致当时诗学流弊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严羽认为,宋诗三百年的发展路径是完全错误的,学唐者也是在沿袭唐诗的流弊。
对宋诗特征与创作成就的否定,为严羽辨唐宋诗体制、树立尊唐抑宋的话语权威,尤其是为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奠定了理论前提。
其次,《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显示了严羽试图在理学思想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
宋代理学家打着宣扬性命义理的口号,认为诗歌只是“艺焉而已”(周敦颐语),是供人娱乐的玩物,在“学诗用功甚妨事”(程颐《二程遗书》卷18)的极端观点下,取消了独立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理学家偶尔也吟诗作文,可大都搁置诗歌艺术特征于不顾,一味于诗中谈性议理,忽视了诗歌作为独立的文体所具有的基本审美特征,完全沦为了阐述理学思想的工具。
朱熹对于文道合一的明确论述在宋代道学家的文论中无疑具有典范意义,他说:“道者,文之根本。
文者,道之枝叶。
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
今东坡之言曰:‘吾所谓文,必与道俱。
’则是文自文而道自道,待作文时,旋去讨个道来入放里面,此是它大病处。
”(《朱子语类》卷139)严羽《沧浪诗话》的辨体批评主要从诗体艺术形式与风格的角度出发,论诗往往舍弃经典,与刘勰、韩愈等人首先标举“明道尊经”大异。
《沧浪诗话》中除《诗体》中有“《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一句之外,更无称引《诗经》之处,根本没有涉及到《诗经》的经典示范意义。
这种形式主义的理论倾向构成了《沧浪诗话》的最大的诗学意义,就是在宋代理学话语背境下寻求诗学批评超载于儒家道统外的独立的存在意义,谋图建立一种与“道统”道不同不相与谋的“诗统”。
严羽的这种意图与努力,是宋代诗学日趋专业化的产物,对于儒家道统的话语权威是具有颠覆意义的。
《沧浪诗话》代表着一种想在儒家正统道统之外,另建独立于整个宋儒理学之外的诗学话语体系的一种努力,这种诗学话语体系的存在的根基就在于,必须承认有独力于儒家理学话语之外的自成体系的诗学的存在,这种诗学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体系、权威系统与批评话语,应该是自我满足而非依附性的存在。
也许严羽是无意的,但他的这种试图挣脱理学话语约束的努力及其在明代诗学批评的重大影响,都昭示了他的反儒学的本质,而以禅喻诗只是其批评手段之一。
最后,《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也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也蕴涵着理论的误区,具有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与影响。
明代前后七子复古派诗学批评突出地肯定诗歌审美特征,把审美特征的兴衰演变作为考察与评价前代诗歌成就的标准,与宋代理学影响下的诗学批评强调政教伦理有明显区别。
如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开篇就明确标榜“诗在六经中别是一教”,就明显受《沧浪诗话》的影响。
从现代文艺学的角度看来,严羽《沧浪诗话》具有独到的批评史意义。
我们从明中后期以理学家为主体的唐宋派、清代标榜宋儒理学的思想家以及代表清代官方正统舆论的《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诗学批评尊唐风尚的贬抑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所以我们认为,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包含有自觉与宋代诗学批评乃至宋型文化立异的因素,在其本质上带有动摇宋儒理学思想的意义。
但明代诗学批评家在继承严羽的辨体批评理论的同时,都忽视了他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逻辑上的矛盾。
严羽论诗,首在辨别家数,曾自诩道:“辨家数如辨苍素,方可言诗。
”在《答吴景仙书》中又云:“作诗正须辨尽诸家体制,然后不为旁门所惑。
今人作诗差入门户者,正以体制莫辨也。
”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作诗最高目标为逼真古人而不能辨:“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其真古人矣。
”被郭绍虞讥评为“依附影响,立论殊谬。
不特诚斋、白石耻言之,即醇正如水心、晦庵,亦不为此言也。
”④这种对理论上的背谬的长期的忽视昭示了我国古代诗学批评逻辑严密性的薄弱。
这也是明代诗学复古理论与辨体批评之间的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长期使得明代人的诗歌创作、诗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三者之间处在一种相对分裂状态而无法调和,于是我们在研究明代诗文批评时就可以看到这种颇有意思的现象:严格的复古的诗学理论长期制约着诗歌创作的发展,可是以严格的复古理论为基础的辨体批评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重大成就,而辨体意识的进一步强化所带来的唯古是尊与申正黜变的诗学观念,又反过来制约了明代诗歌创作的发展,诗歌创作的日趋孱弱与诗学批评的日趋细密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过无论是创获还是流弊,这种数百年间的巨大的影响力都是严羽本人所始料不及的,正如清人所说的:“(严羽)为此一家之言,以救一时之弊。
后人辗转承流,渐至浮光掠影,初非羽所及知。
”⑤总之,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