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论语》六则完美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 古文整理- 论语十则(精编)
七年级上册古文整理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习:复习,实习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而:却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说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态度属个人修养.........................②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是不是复习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多次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吾身:我自己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交:交往习:复习说明:古代治学者非常重视品德修养................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理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温故而知新: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理会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矣:了说明: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重点字词解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说明: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才有所得.................⑤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初中语文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论语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我国古代先贤孔子的言行录,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论语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仁义道德1. 仁:论语中提到的“仁”是孔子强调的最核心的价值观。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待人和善,关心他人的福祉。
2. 义:论语中强调的义,是指按照正义和道德规范行事,做到公正无私。
3. 道德:论语中反复强调道德观念,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并且对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二、君子风范1. 君子:论语中提到的君子是指具备高尚品德的人。
君子应该具备六德,即仁、义、礼、智、信、忠。
他们以德为本,言行举止高尚。
2. 教育: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才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修身:论语中说,“君子修道以立”。
“修身”是指君子要通过自我修养来提高道德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三、家庭伦理1. 孝道: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他认为孝顺父母是最起码的道德,是立身之本。
2. 兄弟友爱:孔子也提出了兄弟友爱的观念,他认为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四、治国理政1. 君主:论语中对于君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应该有德政,关心人民的利益,以民为本。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然后才能做到治理家庭和国家,并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五、学习方法1. 勤学:孔子非常重视勤学。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2. 原则性学习:孔子提出了学习的原则,包括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思而不穷等。
六、言行规范1. 言行一致:孔子强调言行要一致,言出必行,行动要践行自己的道德观念,做到言行一致。
2. 谦虚谨慎:论语中提到了谦虚谨慎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虚心学习,不自满不骄傲。
通过对初中语文论语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论语》六则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学习中不断复习巩固,以获得知识的提升。
同时,也表达了孔子对待人际关系的宽容态度,认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是:不以他人不了解自己为怨,保持内心的平和。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翻译:孔子说:“政治,就是正道。
您以身作则,谁还敢不端正?”解读:这句话强调了政治的本质是正道,领导者应以正道为准则,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一种器物。
”解读: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要有全面的素养。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仁者,就是爱护他人。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仁的本质,即关爱他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君子必备的品质。
五、《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改正。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从中学习,同时也要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
六、《论语·述而》原文: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解读: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仁爱”的思想,要求人们在待人接物时,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做到以仁爱之心待人。
综上所述,这六则《论语》经典语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孔子的思想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考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 复习——《论语》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14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中考复习——《论语》一、基础知识积累(一)重点词语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时常习:复习“说”同“悦”,愉快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朋友自:从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乎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交往信:诚实,真诚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为师矣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诲汝知之乎诲:教导女:同“汝”,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是是知也是:这知:同“智”,智慧,聪明见贤思齐焉思:想,想要齐: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省:反省士不可以不弘毅士:读书人弘毅:刚强,勇毅仁以为己任仁:实现仁以:把为:作为死而后已已:停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凋:凋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可以:能够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要的勿:不要施:施加(二)一词多义归纳1、而: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顺承②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但是,却③任重而道远表并列:④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2、焉:①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3、其:①其恕乎大概,也许表猜测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蹲其身代词,他们的、其中的、自己的4、之:①知之为知之代词: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它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它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的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5、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可以为师矣做,当③仁以为己任当作二、理解课文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论语》十则中考知识点概括
《论语》十则中考知识点概括一、原文与译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肯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 古文整理- 论语十则
七年级上册古文整理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习:复习,实习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而:却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说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态度属个人修养.........................②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是不是复习了呢?"重点字词解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多次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吾身:我自己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交:交往习:复习说明:古代治学者非常重视品德修养................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理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温故而知新: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理会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矣:了说明: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重点字词解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说明: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才有所得.................1⑤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论语》六则精选教学PPT课件
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1)①默:_暗__暗__,__私__下__ ②识:(__zh__ì)__记__,__记__住__
(5)译文:_温__习__学__过__的__知__识__,__获__得__新__的__理__解______ 和__体__会__,__凭__借__这__点__就__可__以__做__老___师__了__。
(6)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提示:(此人)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殆: _危__险__。__这__里__是__“__学__业__上__陷__入__困__境__”__的__意_ 思 (2)_罔___通_惘___,意思为_迷__惑__不__解__。 (3)而:__连__词__,__表__转__折__,__却_ (4)译文:_(_只__是__)_学__习__却__不__思__考__就__会__感__到__迷__惑__解__,
_不__也__很__高__兴__吗__?_
②别__人__不__了__解__(_我__),_(我__)_却__不__怨__恨__,_不__也__是__君__子__吗_ ?
(6)反问句:不亦说乎?
提示:“不亦……乎”,表示反问。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①故:_这__里__有__理__解__、__领__会__的__意__思_
②知: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这__里__指__学__过__的__知__识__ ③新: 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新__的__知__识_ (2)①而: _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_ ②为: _做___ ③矣: __相__当__于_______ (3)可以:古“义了:”_凭__借__,__能__够__,今义:表示认可。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局限性,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 古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局限性,教然后知困。
知局限性,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认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仅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
1、累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不好之者,不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3、认知诵读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则表示既擅于从负面自学,也擅于从反面先进经验的意思时,我们常提及《论语》中的话:(也就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似的句子)独以其善者而从之,其疏于者而改为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则表示应向存有长处的人自学,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矣”去则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释读书念书反问的态度就是以念书为欢乐的句子就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不好之者,不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语文中考必背古诗文言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背诵汇总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竭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年级下册: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六则原文与译文【word版】.doc
《论语》六则原文与译文
《论语》六则原文及译文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
(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习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
(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
论语知识点归纳
《论语》六则知识点归纳1.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重点字词(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
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练习回顾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D: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二、《世说新语》二则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
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字词句式(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译文:_温__习__学__过__的__知__识__,__获__得__新__的__理__解______ 和__体__会__,__凭__借__这__点__就__可__以__做__老___师__了__。
(6)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提示:(此人)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殆: _危__险__。__这__里__是__“__学__业__上__陷__入__困__境__”__的__意_ 思 (2)_罔___通_惘___,意思为_迷__惑__不__解__。 (3)而:__连__词__,__表__转__折__,__却_ (4)译文:_(_只__是__)_学__习__却__不__思__考__就__会__感__到__迷__惑__解__,
(4)①而:第一个的意思为_并__列__连__词__,_而__且__;第二 个的意思为_转__折__连__词__,__但__是__。 ②之:_代__词__,__它__,__代__指__学__习__过__的__知__识__技__能__
③乎:_相__当__于______ (5)译文(“画吗线”句): ① _学__了__并__时__常__温__习__它__,
感__到__满__足__,__教__导__别__人__从__不__感__到__厌__倦___,(__这__些__
优__点__)__对__于__我__有__哪__一__样__呢__?___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1)①三:_虚__数__,__泛__指__几__个__人____________
_(__只__是__)__思__考__却__不__学__习__,_学__业__上__就__会__陷__入__困__境_
4.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①敏:_聪__明__ ②好:_爱__好__,喜__欢_ ③是以:_因__此__ (2)耻:原意为可耻,活用意思为_认__为__可__耻__。 (3)而:__表__递__进___ (4)译文(画线句):_聪__明__而__且__爱__好__学__习__,__不__把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 知识梳理
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
七年级(上)
第一篇 《论语》六则 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①知: __了__解_____
②习: 温__习__,_复__习__ ③朋:这__里__指__同__一__师__门__的__师__兄__弟__ ④愠: __怨__恨__,__心__里__不__满__ (2)时:原意为时间,活用意思为_时__常__,常__常__。 (3)_说___通_悦___,意思为愉__快__,_高__兴__。
不同。前者强调“时习”,说明了时常温习的 重要性;后者强调”知新”,表明了独立思考的重要 性。
3. 据传宋代开国丞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论语》充满了智慧,精通 《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 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4. 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 “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 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11永州) 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 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 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考,认真品味。这样, 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向__地__位__比__自__己___低__、__学__识__比__自__己__差__的__人__请__教__看__ 作__耻__辱__的__事__。 (5)倒装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提示:宾语前置,原句应为“孔文子以何谓 ‘文’也?”
5.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1)①默:_暗__暗__,__私__下__ ②识:(__zh__ì)__记__,__记__住__
二、文意理解 1. 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 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13普洱)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的益处有: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 束和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2. “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旧 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
_不__也__很__高__兴__吗__?_
②别__人__不__了__解__(_我__),_(我__)_却__不__怨__恨__,_不__也__是__君__子__吗_ ?
(6)反问句:不亦说乎?
提示:“不亦……乎”,表示反问。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①故:_这__里__有__理__解__、__领__会__的__意__思_
③厌:_满__足__
④诲:__诱__导__,__教__导____
(2)①而:_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___
②于:_对__于__
③哉: __相__当__于__“__呢__”__,__表__示__反__问_
(3)译文: __暗__暗__地__记__住__学__过__的__东__西__,学__习__从__不__
②从:_采__纳__,__听__从_ (2)①焉:_兼__词__“__于__之__”__的__意__思__,__在__其_ 中
②其:_他__们__,__他__们__的___ ③而: 表__示___承__接__关__系__,__可__译__为__“__并_______ ④之: 且__代”__词_“_,_而_他_且_,_”_他__们___ (3)译文(画线句): _选__择__他__们__的__长__处__来__学__习, (_看__到__)__他__们__不__好__的__方__面__(_反__思__自__身__并__)改__正__它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