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教案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复习与整理》(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三角形的复习与整理》(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三角形的复习与整理》(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三角形》进行复习与整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分类三角形;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物体,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性质等。

3. 例题讲解:利用三角板演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及识别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边关系。

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展示三角形的各种特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a. 三角形的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底。

b.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______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

2. 答案:(1)判断题答案:a. 正确 b. 错误 c. 正确;(2)填空题答案:a. 任意两边 b. 直角 c. 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掌握情况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并运用三角形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如解释自行车的三角形架构为什么稳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讲解;2. 三角形分类方法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3.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在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的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三角形的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边和角等。

第三章则重点讲解了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形的模型、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如自行车三角架、桥梁结构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3. 讲解: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对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三角形的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以及一些关键的定理和公式。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并标注出它的三个顶点和三条边的长度。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并标注出它的三个顶点和三条边的长度。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要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 (四川南充)三根木条的长度如图所示,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 3,4,5; (2) 3,5,9 ; (3) 5,5,8.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举一反三【变式】(浙江金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8,则第三边的长度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类型二、三角形中重要线段3. (江苏连云港)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 ,试画出△ABC 各边上的高.4.如图所示,CD 为△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BC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3cm ,BC =8cm ,求边AC 的长.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且4ABC S △,则S 阴影为________.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5、(2012•云南)如图,在△ABC 中,∠B=67°,∠C=33°,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CAD 的度数为( )A.40° B.45° C.50° D.55°【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6. 如图所示,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AB、CD),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什么?类型五、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变式】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和为275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类型六、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8.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变式】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类型七、镶嵌问题9.分别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①三角形木板;②四边形木板;③正五边形木板;④正六边形木板作平面镶嵌,其中不能镶嵌成地板的是( )A、①B、②C、③D、④【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2.如图所示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3.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27条,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8 B.9 C.10 D.11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9 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A.13 cm B.6 cm C.5 cm D.4 cm5.下列不能够镶嵌的正多边形组合是()A.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B.正方形与正六边形C.正三角形与正方形D.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C.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D.三角形必有一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7.(四川绵阳)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所示,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要再订上几根木条?( )A.0根B.1根C.2根D.3根8.若△ABC的∠A=60°,且∠B:∠C=2:1,那么∠B的度数为() A.40°B.80°C.60°D.120°二、填空题9.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它的内角和的倍;2013边形的外角和是.10.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cm和6 cm,第三边长是奇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________cm.11.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该多边形的边数为;这个多边形一共有条对角线.12.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18°,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3.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已知AD=5cm,CE=6cm,则△ABE和△ABC 的面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1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一个外角的和为1500°,则这是个边形.15.若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此三角形内角分别为____ ____.16.在△ABC中,∠B=60°,∠C=40°,AD、A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则∠DAE的度数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7.判断下列所给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1)5cm,5cm,a cm(0<a<10);(2)a+1,a+2,a+3;(3)三条线段之比为2:3:5.18.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相邻内角的3倍,另有一内角为32°,求这个三角形的各内角度数.19.多边形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是1350°,求多边形的边数.20.利用三角形的中线,你能否将图中的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四部分(给出3种方法)?。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4、出示第七题
师:有了上面的知识,下面这些三角形你能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吗?在小组里说说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按什么分类?学生活动。
交流:预设:生回答它们各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你是按什么分的?
师提醒: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三角形,你能找出吗?(学生找)它们有什么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依次出示)问:你也是这样画的吗?画对的请举手。
师:如果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条直角边作为底,你能找出它的高吗?(课件出示)师指出:也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如果我以这条边为底,是从哪个顶点画高?(师指锐角三角形说,让学生指一指)如果我以这条边为底(指另一条边),是从哪个顶点画高?(师指锐角三角形说,让学生指一指)那么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高都有几条?(3条)我们在画高时一定要注意和底边相对应。(老师演示)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道实际问题。请一生读题
(3)第6题:彩霞小区有一个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花园,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图中哪两条路一样长?为什么?
①师: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预设生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生2:在上面的三角形中,两条红色路线的和大于绿色路线,所以走绿色最路线近。
师小结: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锐角,则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3、出示第四题
如果已知两个锐角该怎样判断?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题目。(师读题)
①第1块玻璃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80°-30°-40°=110°,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请大家来看看。

专题1-9 《直角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湘教版)

专题1-9 《直角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湘教版)

1.9 《直角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复习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能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3.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知识梳理】要点一、直角三角形定义1.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要点二、直角三角形性质(1)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5)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为斜边.要点四、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这里用到的是“AAS”,“ASA”或“SAS”判定定理. 要点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典型例题】类型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2a,∠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求CD的长.【答案】CD=a【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DAC=30°,再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C=a.解:∵∠ABC=∠ACB=15°∴∠DAC=30°∵CD是腰AB上的高AB=AC=2a∴AC=2CD∴CD=a【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得出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2 已知,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BC,6,AC,8,求AB与CD 的长.【答案】AB=10∠CD=4.8.解∠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BC=6∠AC=8∠由勾股定理得∠AB=∵S△ABC=12AB•CD=12AC•BC∠∴CD=AC BCAB⋅=8610⨯=4.8∠【点拨】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利用等面积法求出CD的长即可.3.已知:如图,在△ABC中,∠A=30°,∠ACB=90°,M、D分别为AB、MB的中点. 求证:CD⊥AB.【思路点拨】由∠ACB=90°,M为AB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M12=AB=BM,再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B12=AB=BM,则CM=CB,而D为MB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ACB=90°,M为AB中点,∴CM12=AB=BM.∵∠ACB=90°,∠A=30°,∴CB12=AB=BM,∴CM=CB.∵D为MB的中点,∴CD⊥BM,即CD⊥AB.【点拨】本题考查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也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类型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4、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CD:(2)AD∥BC.【思路点拨】先由“HL”证Rt△ABD≌Rt△CDB,再由内错角相等证两直线平行.证明:(1)∵AB⊥BD,CD⊥BD,∴∠ABD =∠CDB =90°在Rt △ABD 和Rt △CDB 中,∴Rt △ABD ≌Rt △CDB (HL )∴AB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由∠ADB =∠CBD∴AD ∥BC .【总结升华】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E ⊥AB ,BC ⊥AB ,AE =AB ,ED =AC .求证:ED ⊥AC .证明:∵AE ⊥AB ,BC ⊥AB ,∴∠DAE =∠CBA =90°在Rt △DAE 与Rt △CBA 中,∴Rt △DAE ≌Rt △CBA (HL )∴∠E =∠CAB∵∠CAB +∠EAF =90°,∴∠E +∠EAF =90°,即∠AFE =90°即ED ⊥AC .5、 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理由:AD BC BD DB ⎧⎨=⎩=ED AC AE AB ⎧⎨⎩==,(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2)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 )(3)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 )(4)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 )【答案】(1)全等,“AAS ”;(2)全等,“AAS ”;(3)全等,“SAS ”;(4)全等,“HL ”.【解析】理解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判断.【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用的判定方法有5种:SAS 、ASA 、AAS 、SSS 、HL.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一个锐角及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两个锐角对应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C .解:(1)一个锐角及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AAS 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AAS 或ASA 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两个锐角对应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缺少“边”这个条件,故不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SAS 或HL 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HL 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所以说法正确的有4个.故选C .6、 如图,AB ⊥AC 于A ,BD ⊥CD 于D ,若AC=DB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D B .∠ABC=∠DCBC .OB=OD D .OA=OD O BC DA【思路点拨】根据已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验证.【答案与解析】解:∵AB⊥AC于A,BD⊥CD于D∴∠A=∠D=90°(A正确)又∵AC=DB,BC=BC∴△ABC≌△DCB(HL)∴∠ABC=∠DCB(B正确)∴AB=CD又∵∠AOB=∠C∴△AOB≌△DOC(AAS)∴OA=OD(D正确)C中OD、OB不是对应边,不相等.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类型三、直角三角形的折叠问题7.将一张矩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使顶点落在点.已知,,则折痕的长为( )A. B. C. D.【思路点拨】直角三角形是常见的几何图形,在习题中比较多的利用数形结合解决相应的问题.常用的是两锐角互余,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答案】C.【解析】由折叠可知,∠CED=∠C′ED =30°,因为在矩形ABCD中,∠C等于90°,CD=AB=2,所以在Rt△DCE中,DE=2CD=4.故选C.【总结升华】折叠题型一定要注意对应的边相等,对应的角相等.【变式】如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4cm,BC=8cm,将△ABC折叠,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DE的长为( ).A. B. C. D.5【答案】B.解析:由折叠可知,AD=BD,DE⊥AB,∴BE=AB设BD为x,则CD=8-x∵∠C=90°,AC=4,BC=8,∴AC2+BC2=AB2∴AB2=42+82=80,∴AB=,∴BE=在Rt△ACD中,AC2+CD2=AD2 ,∴42+(8-x)2=x2,解得x=5在Rt△BDE中,BE2+DE2=BD2,即()2+DE2=52,∴DE=,故选B.类型四、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运用8.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当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时,在以P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一直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1)求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2)求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梳理【要点】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比如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它的高是32a,面积是234;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要点二、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HL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证明1. 已知:点D是△ABC的边BC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且BF=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欲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又已知DE ⊥AC ,DF ⊥AB ,BF=CE ,可利用三角形中两内角相等来证明.【答案与解析】证明:∵D 是BC 的中点,∴BD=CD ,∵DE ⊥AC ,DF ⊥AB ,∴△BDF 与△CDE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BDF 和Rt △CDE 中,,BF CE BD CD=⎧⎨=⎩ ∴Rt △BFD ≌Rt △CED (HL ),∴∠B=∠C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充分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15秋•江阴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AMN 的周长为18,∠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O 点的直线MN ∥BC 交AB 、AC 于点M 、N .求AB+AC 的值.【答案】解:∵MN ∥BC ,∴∠BOM=∠OBC ,∠CON=∠OCB ,∵∠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MBO=∠OBC ,∠NCO=∠OCB ,∴∠MBO=∠BOM ,∠NCO=∠CON ,∴BM=OM ,CN=ON ,∵△AMN 的周长为18,∴AM+MN+AN=AM+OM+ON+AN=AM+BM+CN+AN=AB+AC=18.【变式2】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在BC 上,且AD=AE ,求证:BD=CE .【答案】证明:∵AB=AC ,AD=AE ,∴∠B=∠C ,∠ADE=∠AED ,∵∠ADE=∠B+∠BAD ,∠AED=∠C+∠EAC ,∴∠BAD=∠CAE ,∵AB=AC ,AD=AE ,∴△ABD ≌△ACE ,∴ BD=CE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C=90°,沿过B 点的一条直线BE 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 点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1)当∠A 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 恰为AB 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 为AB 的中点;(2)在(1)的条件下,若DE=1,求△ABC 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折叠的性质:△BCE ≌△BDE ,BC=BD ,当点D 恰为AB 的重点时,AB=2BD=2BC ,又∠C=90°,故∠A=30°;当添加条件∠A=30°时,由折叠性质知:∠EBD=∠EBC=30°,又∠A=30°且ED ⊥AB ,可证D 为AB 的中点;(2)在Rt △ADE 中,根据∠A 及ED 的值,可将AE 、AD 的值求出,又D 为AB 的中点,可得AB 的长度,在Rt △ABC 中,根据AB 、∠A 的值,可将AC 和BC 的值求出,代入S △ABC =AC ×BC 进行求解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添加条件是∠A=30°.证明:∵∠A=30°,∠C=90°,所以∠CBA=60°,∵C 点折叠后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BE 平分∠CBD ,∠BDE=90°,∴∠EBD=30°,∴∠EBD=∠EAB ,所以EB=EA ;∵ED 为△EAB 的高线,所以ED 也是等腰△EBA 的中线,∴D 为AB 中点.(2)∵DE=1,ED ⊥AB ,∠A=30°,∴AE=2.在Rt △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13-=∴AB=23,∵∠A=30°,∠C=90°,∴BC=12AB=3. 在Rt △ABC 中,AC=22AB BC -=3,∴S △ABC =12×AC ×BC=332. 【总结升华】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3. 小林在课堂上探索出只用三角尺作角平分线的一种方法:如图,在已知∠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 ,N ,使OM=ON ,再过点M 作OB 的垂线,过点N 作O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两垂线交于点P ,那么射线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老师当场肯定他的作法,并且表扬他的创新.但是小林不知道这是为什么.①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吗?也就是说,你能证明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吗?②请你只用三角板设法作出图∠AOB 的平分线,并说明你的作图方法或设计思路.【思路点拨】①在Rt △OCM 与Rt △ODN 中,依据ASA 得出OC=OD;在Rt △OCP 与Rt △ODP 中,因为OP=OP ,OC=OD 得出Rt △OCP ≌Rt △ODP (HL ),所以∠COP=∠DOP ,即OP 平分∠AOB . ②可作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HL 定理证明两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答案与解析】①证明:在Rt △OCM 和Rt △ODN 中,COM DON OCM ODN OM ON ∠=∠⎧⎪∠=∠⎨⎪=⎩∴△OCM ≌△ODN (AAS ),∴OC=OD ,在△OCP 与△ODP 中,∵,OC OD OP OP=⎧⎨=⎩∴Rt △OCP ≌Rt △ODP (HL ),∴∠COP=∠DOP ,即OP 平分∠AOB ;②解:①利用刻度尺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C=OD ;②过C ,D 分别作OA ,OB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E ;③作射线OE ,OE 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CE ⊥OA ,ED ⊥OB ,∴∠OCE=∠ODE=90°,在Rt△OCE与Rt△ODE中,∵OC OD OE OE=⎧⎨=⎩,∴Rt△OCE≌Rt△ODE(HL),∴∠EOC=∠EOD,∴OE为∠AOB的角平分线.【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OC=∠EOD是解题关键.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2015秋•麻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交AC于E.(1)若∠ABE=50°,求∠EBC的度数;(2)若△ABC的周长为41cm,边长为15cm,△BCE的周长.【思路点拨】(1)由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继而求得∠A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2)由△BCE的周长=AC+BC,然后分别从腰等于15cm与底边等于15cm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50°,∵AB=AC,∴∠ABC=∠C=65°,∴∠EBC=∠ABC﹣∠ABE=15°;(2)∵AE=BE,∴△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ABC的周长为41cm,∴AB+AC+BC=41cm,若AB=AC=15cm,则BC=11cm,则△BCE的周长为:15+11=26cm;若BC=15cm,则AC=AB=13cm,∵AB>BC,∴不符合题意,舍去.∴△BCE的周长为26cm.【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BAF=∠ACF的理由.【答案】解:∵EF垂直平分AD,∴AF=DF,∴∠FAD=∠FDA.又∵AD平分∠BAC,∴∠BAD=∠CAD,∵∠BAF=∠BAD+∠FAD,∠ACF=∠DAC+∠FDA,∴∠BAF=∠ACF.类型四、角平分线5. 如图,在△ABC中,∠BAC=80°,延长BC到D,使AC=CD,且∠ADB=20°,DE平分∠ADB交AC于F,交AB于E,连接CE,求∠CED的度数.【思路点拨】作EG⊥DA,EH⊥BD,EP⊥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G=EH,根据△EGA≌△EPA,得出∠ECB,就可以得到∠CED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证明:作EG⊥DA交DA的延长线于G,再作EH⊥BD,EP⊥AC,垂足分别为H,P,则EG=EH ∵∠ADC=20°,AC=CD,∴∠CAD=20°,而∠BAC=80°,∴∠GAE=180°﹣20°﹣80°=80°,∴Rt△EGA≌Rt△EPA,∴EG=EP∴EP=EH,∴∠ECB=∠ECA=12∠BCA=12×40°=20°∴∠CED=∠BCE﹣∠BDE=20°﹣10°=10°【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做题中两次用到角平分线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 C.3处 D.4处【答案】D.解:满足条件的有:(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复习课》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复习课》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复习课》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节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复习课——《三角形》。

这是一节非常重要的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的理解。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的复习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正确判断各种图形的三角形;3. 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4.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其中,教学难点主要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形模型、三角板、直尺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三角架、桥梁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和示范过程中,我会适时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彩色粉笔进行板书设计,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进行清晰的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 正确 (2) 错误 (3) 正确 (4) 错误2. 选择题: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三角形的性质?A. 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为180度B.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 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D. 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答案:B(1) 请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2)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分别为3cm和4cm,请问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多少?答案:(1)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都是60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5《三角形》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5《三角形》 人教新课标

《三角形》复习教案一、复习内容教材P59—P70的学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建立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加深对三角形特性、三角形分类以及多边形内角和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和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复习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难点:画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四、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复习任务:阅读教材,研读例题同学们,本单元一共设置了7道例题,请你认真研读,看一看每个例题的内容以及例题之间的联系,完成下面的梳理表格。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例1:例5:例6:例2:例3:例7:例4:(二)课堂设计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复习任务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随着学生的交流板书知识点: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2.分类进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1)复习三角形的特征关于这部分知识,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想给大家提醒些什么呢?典型题目1:画出每个三角形中底边上的高。

学生独立画出高,集体评讲,重点评讲两点:第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第二:检查画出的高和底是不是相对应的。

(2)复习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怎样分类?分类时要注意什么?先确定分类标准,然后按照标准把所有三角形进行分类,注意不能重复,不能遗漏。

为了直观地呈现这些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直角三角形(3)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回忆研究的过程)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是怎样研究的?强调:用转化的思想把多边形转化成若干个三角形,借助已有的结论得出新的结论。

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典型题目:求出多边形未知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思路。

3.呈现思维导图,再次回顾内容4.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1)选择题①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三角形。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含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含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含五篇)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本课时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内容。

教材首先提供一幅建筑工地场景图,图上楼房建筑框架上、脚手架上包含有大量的三角形。

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角形,再让学生找一找场景图中的三角形。

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在学生感知到三角形的同时教材出示了例1,三角形定义的教学。

教材分成三步走:(1)让学生在“画三角形”中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三角形的概念。

(2)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底和高实际上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个概念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要用到。

(3)为了便于表述,教材说明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应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可让学生在纸卡上画出三角形,思考所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并尝试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然后观察并找出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点,着重理解“围成”,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之后在含正、反例图形的辨析中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

然后让学生选择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

并指明三角形的高与底。

再让学生思考、操作“你还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但要注意的是在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做的高在三角形外,学生比较难理解,在小学阶段不作要求。

例2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的重要特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对这一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情境、问题-实验、解释-特性应用”。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图上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出示一个长方形画框,拉动使其变形,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把画框固定?”然后请学生用课前制作的三角形进行实验,发现特性。

最后列举生活实例,并进行应用:把画框固定或者把摇摆的椅子固定住。

5三角形复习(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5三角形复习(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5三角形复习(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87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 让学生学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2. 知识讲解: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和面积计算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我结合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有关三角形的选择题和计算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纠正错误。

4. 动手实践:我让学生们用彩纸剪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拼成一幅画。

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并计算它的面积。

答案:略2. 题目: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求它的面积。

答案:12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将三角形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如在测量物体长度、设计图案等方面灵活运用三角形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三角形定义和性质的讲解二、三角形分类的阐述在三角形的学习中,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同时,我会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判断和区分这些类型的三角形。

三、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们的难点。

知识讲解《解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解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解三角形》全章知识复习与巩固 编稿:张林娟 审稿:孙永钊【学习目标】1. 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度量,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一些简单的三角形;2.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计算问题及相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 要点一:正弦定理△ABC 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即:sin sin sin a b cA B C==要点诠释:(1)正弦定理适合于任何三角形,且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 (2)应用正弦定理解决的题型:①已知两角与一边,求其它;②已知两边与一边的对角,求其它. (3)在“已知两边与一边的对角,求其它”的类型中,可能出现无解、一解或两解,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及几何作图来帮助理解.要点二:余弦定理 在△ABC 中,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变形为:222cos 2b c a A bc+-=,222cos 2a c b B ac +-=, 222cos 2a b c C ab+-=. 要点诠释:(1)应用余弦定理解决的题型: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求其它;③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它.(2)正、余弦定理的实质是一样的,从而正弦定理能解的问题余弦定理也一定能解,反之亦然;只是方便程度有别.(3)正、余弦定理可以结合使用. 要点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 111222a b c S ah bh ch ===,其中,,a b c h h h 分别为,,a b c 边上的高;(2) 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ac B ===;(3) S =2a b cp ++=. 要点四:三角形形状的判定方法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对应的三个角为A 、B 、C , 1. 解斜三角形的主要依据(1)角与角关系:由于A B C ++=π,由诱导公式可知,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B C A A C B +=+=+=,,;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A B C B C A A C B +=+=-+=-,, ;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A B C B C A A C B +=+=-+=-,, ;sincos ,cos sin 2222A B C A B C++==. (2)边与边关系:a + b > c ,b + c > a ,c + a > b ,a -b < c ,b -c < a ,c -a > b ; (3)边与角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 常用两种途径(1)由正余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 (2)由正余弦定理将角转化为边. 3. 几种常见的判断方法(1)若sin sin A B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2)若sin 2sin 2A B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3)若()sin 0A B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4)若()sin 22=0A B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1)化简中将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同角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等综合结合起来.(2)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角A ,B ,C 成等差数列⇔B =60°;△ABC 是正三角形的⇔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要点五: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的分类1. 距离问题:一点可到达另一点不可到达;两点都不可到达;2. 高度问题(最后都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3. 角度问题;4. 面积问题. 【典型例题】类型一:求解斜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例1. △ABC 中,D 为边BC 上的一点,BD =33,5sin 13B =,3cos 5ADC ∠=,求AD . 【思路点拨】确定在在△ABD 中运用正弦定理,将问题转化为求BAD ∠的正弦值. 【解析】由3cos 05ADC ∠=>知2B <π. 由已知得12cos 13B =,4sin 5ADC ∠=,从而sin sin()BAD ADC B ∠=∠-=sin cos cos sin ADC B ADC B ∠-∠412353351351365=⨯-⨯=.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D BDB BAD=∠, 所以sin sin BD BAD BAD⋅=∠53313==253365⨯【总结升华】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画出三角形,把相关数据标注在三角形中,便于确定已知和所求;(2)明确求解所用的定理,有些题目正、余弦定理都可以求解;(3)注意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大边对大角定理的灵活运用,避免增解、漏解的现象.举一反三:【变式1】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若()()a b c a b c ab +-++=,则角C =_______.【答案】由222()()a b c a b c ab a b c ab +-+-=⇒+-=-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22212cos 223a b c C C ab +-==-⇒=π【变式2】在△ABC 中,已知∠BAC =60°,∠ABC =45°,BC =AC =_______. 【答案】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C BCABC BAC=∠∠,即sin 45AC =°得AC =.类型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或求角)例2.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1cos24C =-.(1)求sin C 的值;(2)当2a =,2sin sin A C =时,求b 及c 的长.【思路点拨】(1)利用二倍角公式及三角形内角的范围,易求得sinC 的值;(2)首先利用正弦定理将角化为边,易求得边c ,要求边b ,考虑用余弦定理,即先求出cosC 的值.【解析】(1)因为21cos212sin 4C C =-=-,及0C <<π,所以sin C =(2)当a =2,2sinA =sinC 时,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cA C=,得c =4. 由21cos22cos 14C C =-=-,及0C <<π得cos C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c a b ab C =+-,得2120b ±-=.解得b 或所以4b c ⎧=⎪⎨=⎪⎩或 4.b c ⎧=⎪⎨=⎪⎩【总结升华】解答该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借助图形标注已知和所求;(2)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把相关条件化归到同一个三角形中;(3)注意灵活利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举一反三:【变式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22a b -,sin C B =,则A 的度数为 【答案 】30°sin C B c =⇒=,222222a b a b c c -⇒---2222b c a c ⇒+-=,∴ 2222cos 222b c a c c A bc bc b +-=====, ∴ A =30°【变式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三边的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320cos A B C b a A =>>,,则sin sin sin A B C ::为( )A .4:3:2 B. 5:6:7 C. 5:4:3 D. 6:5:4 【答案】D由于a ,b ,c 三边的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A >B >C ,可设三边长分别为 a 、a-1、a-2.又3b=20acosA ,可得33(1)5cos 20202(2)b a a A a a a --===- 解得6a =,故三边是6,5,4.由正弦定理可得sinA :sinB :sinC=6:5:4类型三: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例3. 已知ABC △1,且sin sin A B C +=. (1)求边AB 的长;(2)若ABC △的面积为1sin 6C ,求角C 的度数.【思路点拨】(1)由正弦定理及三角形的周长,易求出边AB 的长;(2)画出简易图,将已知条件在图上标出来,运用余弦定理求得角C 的余弦值.【解析】(1)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1AB BC AC ++, BC AC +=,两式相减,得1AB =.(2)由ABC △的面积11sin sin 26BC AC C C ⋅⋅=,得13BC AC ⋅=,由余弦定理,得222cos 2AC BC AB C AC BC +-=⋅ 22()2122AC BC AC BC AB AC BC +-⋅-==⋅,所以60C =.【总结升华】解答该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借助图形标注已知和所求;(2)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把相关条件化归到同一个三角形中;(3)注意灵活利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变式1】在ABC ∆中,若120A ∠=,5AB =,7BC =,则ABC ∆的面积S =________由2222cos a b c bc A =+-可得3AC =,故面积1==2S AB AC ⨯.【变式2】.在△ABC 中,已知8,5BC AC ==,三角形面积为12,则cos2C = . 【答案】725三角形面积S =1sin 2BC AC C ⨯⨯,可得3sin =5C ,故2cos212sin C C = =725.类型四: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例4. 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sin a b A =. (1)求B 的大小;(2)求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进行角的转换,求得B 的正弦值,进而求B ;(2)利用三角形中的内角和定理,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进行求解.【解析】(1)由2sin a b A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sin sin A B A =,所以1sin 2B =, 由ABC △为锐角三角形得π6B =.(2)cos sin cos sin A C A A π⎛⎫+=+π-- ⎪6⎝⎭cos sin 6A A π⎛⎫=++ ⎪⎝⎭3cos 2A A =3A π⎛⎫=+ ⎪⎝⎭.由ABC △为锐角三角形知,22A B ππ->-,2263B ππππ-=-=,2336A πππ<+<,所以1sin 23A π⎛⎫+< ⎪⎝⎭.3A π⎛⎫<+< ⎪⎝⎭所以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为32⎫⎪⎪⎝⎭,.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解三角形,三角恒等变换以及正弦定理的应用.高考中,三角解答题一般有两种题型:一、解三角形:主要是运用正余弦定理来求解边长,角度,周长,面积等;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主要是运用和角公式,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求解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单调区间,最值(值域)等.来年需要注意第二种题型的考查.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向量m =1-),n =(cos sin A A ,).若m ⊥n ,且cos cos sin a B b A c C +=,则角B = 【答案】6π【变式2】已知函数21()cos cos 2222x x xf x +-,△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1)求()f x 的单调增区间;(2)若()1f B C +=,1a b ==,求角C 的大小.【答案】(I )因为21()cos cos 2222x x xf x =+-cos 1cos 22121x x x x =+-=++ πsin()6x =+又sin y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ππ2π,2π 22k k -+(),(Z)k ∈ 所以令πππ2π2π262k x k -<+<+ 解得2ππ2π2π 33k x k -<<+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2ππ(2π,2π) 33k k -+,(Z)k ∈(2)因为()1,f B C +=所以πsin()16B C ++=,又(0,π)B C +∈,ππ7π(,)666B C ++∈所以πππ,623B C B C ++=+=, 所以2π3A =. 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b a=, 把3,1a b ==代入,得到1sin 2B =,又,b a <B A <,所以π6B =,所以π6C =.类型五: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5. 在2012年的“利剑”军事演习中红方为了准确分析战场形势,在两个相距为3a的军事基地C 和D ,测得蓝方两支精锐部队分别在A 处和B 处,且∠ADB =30°,∠BDC =30°,∠DCA =60°,∠ACB =45°,如下图所示,求蓝方这两支精锐部队的距离.【思路点拨】首先根据问题的背景,把相关数据标注在图形中,转化到解三角形中求边长的问题,然后根据已知选用相应的定理进行求解,最后把求解的结果还原为实际问题的答案.【解法】解法一:∵ ∠ADC =∠ADB+∠CDB =60°,∠ACD =60°, ∴ ∠DAC =60°, ∴ 3AD CD ==, 在△BCD 中,∠DBC =180°-30°-105°=45°,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DB CDBCD DBC=∠∠, 62sin 3334sin 2BCD BD CDaDBC +∠+===∠. 在△ADB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B AD BD AD BD ADB =+-⋅⋅∠22233333333248a a a a a ⎛⎫++=+-⨯⨯⨯= ⎪ ⎪⎝⎭, ∴ 6AB a =或6aAB =-(舍去), ∴ 蓝方这两支精锐部队的距离为6a . 解法二:(同解法一)3AD DC AC a ===, 在△BCD 中,∠DBC =45°,由正弦定理得sin30sin 45BC CD=°°, ∴ 6BC a =,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45AB AC BC AC BC =+-⋅⋅°2223336232488a a a a a =+-⨯⨯⨯=, ∴ 6AB a =或6aAB =(舍去), ∴ 蓝方这两支精锐部队的距离为6a . 【总结升华】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是把求距离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首先要明确题意,根据条件和图形特征寻找可解的三角形,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另外基线的选取要恰当.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A 、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测量者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 、D ,测得40CD m =,并且在C 、D 两点分别测得060ACB ∠=,060ADB ∠=,030BCD ∠=,045ADC ∠=,求河的对岸的两点A 、B 间的距离。

《解直角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 、cosA 、tanA 、cot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的度数.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5.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知识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二、锐角三角函数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如右图,在Rt △ABC 中,∠C=900,如果锐角A 确定:(1)∠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sinA = ∠A 的对边斜边(2)∠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cosA = ∠A 的邻边斜边(3)∠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 的正切,记作tanA = ∠A 的对边∠A 的邻边(4)∠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 的余切,记作cotA = ∠A 的邻边∠A 的对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的比值,它只是一个数值,其大小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而与所在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2)sinA 、cosA 、tanA 、cotA 是一个整体符号,即表示∠A 四个三角函数值,书写时习惯上省略符号“∠”,但不能写成sin ·A ,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角时,其三角函数中符号“∠”不能省略,应写成sin ∠BAC ,而不能写出sinBAC. (3)sin 2A 表示(sinA)2,而不能写成sinA 2. (4)三角函数有时还可以表示成等.2.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要点诠释:1. 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A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所以sinA 是∠A 的函数.同样,cosA 、tanA 、cotA 也是∠A 的函数,其中∠A 是自变量,sinA 、cosA 、tanA 、cotA 分别是对应的函数.其中自变量∠A 的取值范围是0°<∠A <90°,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0<sinA <1,0<cosA <1,tanA >0,cotA >0.2.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余角三角函数关系:“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那么:sinA=cosB ; cosA=sinB ; tanA=cotB, cotA=tanB.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 2A +cos 2A=1;sin cos 1tanA=,cot ,tan .cos sin cot A A A A A A A==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解含30°、60°角的直角三角形、含45°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本章的重中之重,是几何计算题的基本工具. 要点三、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一些相等关系,如图:角角关系:两锐角互余,即∠A+∠B=90°;边边关系:勾股定理,即;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即sin ,cos ,tan ,cot a bab A A A Ac c b a ==== sin ,cos ,tan ,cot b aba B B B B c c a b==== 要点诠释:解直角三角形,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起来只有下列两种情形: (1)已知两条边(一直角边和一斜边;两直角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一直角边和一锐角;斜边和一锐角).这两种情形的共同之处:有一条边.因此,直角三角形可解的条件是:至少已知一条边.求∠要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1.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 (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2.常见的应用问题类型 (1) 仰角与俯角:(2)坡度:;坡角:.(3)方向角:要点诠释:1.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解直角三角形),就是要舍去实际事物的具体内容,把事物及它们的联系转化为图形(点、线、角等)以及图形之间的大小或位置关系.借助生活常识以及课本中一些概念(如俯角、仰角、倾斜角、坡度、坡角等)的意义,也有助于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当需要求解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应恰当地作高,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求解.2.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用相似三角形边的比的计算具有一般性,适用于所有形状的三角形,而三角函数的计算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解决问题,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先考虑三角函数,可以使过程简洁。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复习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三角形全章复习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 年6 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复习本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三角形的有关线段和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多边形内、外角和公式,建立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学难点:把握本章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和方法的系统化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0分钟(一)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同学们,本章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下面我们结合一些问题,复习本章的基础知识.问题1 如图1,在△ABC中,(1)若5AB=,3AC=,则BC的取值范围是 .教师提问:在三角形的边这部分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三边关系;教师追问:由什么得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提出,那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前面结论的变形.图1(2)如图2,若BN AC ⊥,则线段BN 是△ABC 的 . 教师提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3)如图3,若BD DC =,则线段AD 是△ABC 的 .教师提出: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教师追问:△ABD 和△ADC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教师提出: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4)如图4,若ACM MCB ∠=∠,则线段CM 是△ABC 的 .教师提出: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教师追问:这三条线段为我们以后寻找什么提供了方法?找直角、找线段相等还有角相等提供了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与三角形的边有关的例题.【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3,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图2N C B A 图3D N CB A 图4M D N C B A分析:首先分析条件:等腰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5和3.因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是相等的,所以5和3必定一个是腰长,一个是底边长,因此需要进行分类讨论.解: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3,此时周长为52+3=13⨯;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3,底边长为5,满足三边关系,能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32+5=11⨯;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11或13.【解后反思】(1)在求等腰三角形边长时,要注意使用分类讨论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三边关系是判断三角形是否存在的关键,也不能忽略.(2)对于等腰三角形,由于有两条边相等,在验证是否满足三边关系时,只需要验证两腰之和是否大于底边即可.对于此题,如果两边长分别为5和2,则当腰长为2,底边长为5时就不能构成三角形,因为225+<,不满足三边关系.设计意图:加强对于三角形的边的认识,尤其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对于给出的边长,要讨论是腰长还是底边长,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10分钟(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问题 2 如图5,在△ABC中,BN AC⊥,BD DC=,ACM MCB∠=∠,BN,CM相交于点F,若80BAC∠=,60ACB∠=,则ABC∠= ,ACM∠= ,BMC∠= ,ABN∠= .教师提出:在学完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后,我们又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我们用几种方法研究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测量、裁剪、翻折、理论证明的方法.图5FMDNCBA教师提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什么关系?互余.教师提出: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教师提问:关于三角形的外角,你还记得什么?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变式来进一步回顾三角形中的如何求角的大小.【问题2变式】由问题2的结论可得,180∠=,2110∠=410∠= ,530∠=,如图6所示,那么,(1)6∠= . (2)根据(1)的计算结果,你发现1∠,4∠,5∠,6∠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你能说明为什么吗?(3)根据(1)的计算结果,你发现2+4∠∠与3+5∠∠有什么关系吗?你能说明为什么吗?分析:对于求角的度数的问题,一般把角放在三角形中考虑,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或者借助对顶角解决.对于(1)的分析:已知条件:180∠=,2110∠=,410∠= ,530∠=.结合图形,6∠可以与已知的2∠∠,4通过外角建立联系,也可以转化为它的对顶角MFN ∠,借助四边形AMFN 的内角和求解,也可以在△BFC 中,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但结合此题的条件,后两种方法相对繁琐.解:(1)6∠是△BMF 的外角,∴6=2+4∠∠∠,图6654321F M D N C B A即6=11+10=120∠.(2)6=1+4+5∠∠∠∠.通过(1)的思考过程可以发现,不管1∠,4∠,5∠,6∠的大小如何,结合图形,利用外角的性质,始终有2=1+5∠∠∠,6=2+4∠∠∠,即6=1+4+5∠∠∠∠.(3)结合图形不难发现,6∠是还是△CNF 的外角,所以6=3+5∠∠∠,从而2+4=3+5∠∠∠∠.(也可以从三角形内角和的角度来理解)【解后反思】三角形中求角的度数问题,要把角放在三角形中考虑,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或外角性质解决.设计意图:研究三角形中的角度问题,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发现一些特殊图形中的结论.问题3 如图7,(1)三角形ABC 的内角和为 ,外角和为 ;(2)四边形ABDC 的内角和为 ,外角和为 ,对角线的条数为 ;(3)五边形ABEDC 的内角和为 ,外角和为 ;对角线的条数为 。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3.4.53.3.32.2.63.3.5为什么?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活动三:提高题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交流——汇报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交流讨论——汇报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8P130-13110、11、12、13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各种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在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过程:一、揭示目标、导入新课。

1、猜谜语:在课前活动中和同学一同猜谜语,缓解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这也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吗?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举例:若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教学难点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如何运用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未知角度等。
举例: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
1.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特别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
举例:三角形内角和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区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了解它们的性质及应用。
举例: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且对应角相等。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6.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性质;
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通过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使学生能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复习》教案-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三角形复》教案 - 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识别和分类三角形。

2. 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知识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的性质2. 三角形的分类-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3. 三角形的应用- 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新课导入- 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 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 通过示例和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3. 课堂讲解- 讲解三角形的特点,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边长关系等。

- 通过示例和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点。

4. 应用拓展-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

- 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练让学生掌握。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强调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题,让学生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和回答问题等。

- 评价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题目的正确性和解题过程的清晰性。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三边关系等。

2、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

3、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

4、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难点(1)三角形全等的综合运用。

(2)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5、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6、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二)典型例题例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7,第三边长为整数,求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解:设第三边长为 x,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7 3 < x < 7 + 34 < x < 10因为第三边长为整数,所以 x 可以为 5、6、7、8、9。

例 2:如图,在△ABC 中,∠A = 50°,∠B = 60°,求∠ACD 的度数。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角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包括三角形的定义、边、角、顶点等。

能够准确说出三角形的组成部分。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理解内角和为 180 度的原理。

能够解决与内角和相关的计算问题。

3、熟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掌握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能够运用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能够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理解它们在三角形中的作用和特点。

5、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能够识别全等三角形。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

运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2、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纠错。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提问学生三角形的定义、边、角、顶点等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如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

2、内角和定理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

通过演示和推理,证明内角和为 180 度。

安排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3、三边关系介绍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测量线段长度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4、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分别讲解三角形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示范如何画出这些线段,让学生动手练习。

强调它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作用。

5、全等三角形阐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能应用内角和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及证明问题.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3.了解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的线段并能正确的作图.4.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而且要用利用图形全等的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5. 掌握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并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要点二、三角形的分类【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要点诠释:①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要点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2.三角形的重要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全等三角形判定2——“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全等三角形判定3——“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全等三角形判定4——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1)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要点五、用尺规作三角形1.基本作图利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要点诠释:要熟练掌握直尺和圆规在作图中的正确应用,对于作图要用正确语言来进行表达.【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1.在△ABC中,∠B=20°+∠A,∠C=∠B-10°,求∠A的度数.【思路点拨】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建立方程解决.【答案与解析】∵∠C=∠B-10°=∠A+1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C=∠A+∠A+20°+∠A+10°=180°,∴∠A=50°.【总结升华】本题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以∠A为未知数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A.建立方程求解,是本章求解角度数的常用方法.举一反三【变式】若∠C=50°,∠B-∠A=10°,那么∠A=________,∠B=_______【答案】60°,70°.类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分类2.一个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思路点拨】三角形的两边a、b,那么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b│<c<a+b.【答案与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2-7│<c<2+7,即5<c<9.【总结升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这两边之差是负数时需加绝对值.举一反三(2015•泉州)已知△ABC中,AB=6,BC=4,那么边AC的长可能是下列哪个值()【变式】A.11 B.5C.2D.1【答案】B.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6﹣4<AC<6+4,即2<AC<10,符合条件的只有5.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30°、75°,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锐角三角形【答案】C举一反三【变式】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 锐角B 直角C 钝角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及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其中较大内角的度数为120°,所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类型三、三角形的重要线段4.(2015•常德)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得∠DAC+∠ACF=(∠B+∠B+∠1+∠2);最后在△AE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AEC的度数.【答案】70°.【解析】解:∵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DAC,∠ECA=∠ACF;又∵∠B=40°(已知),∠B+∠1+∠2=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AC+∠ACF=(∠B+∠2)+(∠B+∠1)=(∠B+∠B+∠1+∠2)=110°(外角定理),∴∠AEC=180°﹣(∠DAC+∠ACF)=70°.故答案为:70°.【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B=60°,∠C=40°,AD、A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答案】10°.类型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5.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证明:DC⊥BE .【思路点拨】△ABE与△ACD中,已经有两边,夹角可以通过等量代换找到,从而证明△ABE ≌△ACD;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倒角可证垂直.【答案与解析】解:(1)△ABE≌△ACD证明:∠BAC=∠EAD=90°∠BAC +∠CAE=∠EAD +∠CAE即∠BAE=∠CAD又AB=AC,AE=AD,△ABE≌△ACD(SAS)(2)由(1)得∠BEA=∠CDA,又∠COE=∠AOD∠BEA+∠COE =∠CDA+∠AOD=90°则有∠DCE=180°- 90°=90°,所以DC⊥BE.【总结升华】我们可以试着从变换的角度看待△ABE与△ACD,后一个三角形是前一个三角形绕着A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的角度90°,即DC⊥BE.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答案】证明:∵AE⊥AB,AD⊥AC,∴∠EAB=∠DAC=90°∴∠EAB+∠DAE=∠DAC+∠DAE ,即∠DAB=∠EAC.在△DAB与△EAC中,DAB EACAB ACB C∠=∠⎧⎪=⎨⎪∠=∠⎩∴△DAB≌△EAC (ASA)∴BD=CE.6.己知:在ΔABC中,AD为中线.求证:AD<()12AB AC+【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AD为中线,∴BD=CD在△ADC与△EDB中DC DBADC BDEAD ED=⎧⎪∠=∠⎨⎪=⎩∴△ADC≌△EDB(SAS)∴AC=BE在△ABE中,AB+BE>AE,即AB+AC>2AD∴AD<()12AB AC+.【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AC,2AD,AB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D旋转180°.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 )A.1 <x< 6B.5 <x< 7C.2 <x< 12D.无法确定【答案】A ;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2x<7+5,所以选A选项.类型五、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7.如图,小叶和小丽两家分别位于A、B两处隔河相望,要测得两家之间的距离,请你设计出测量方案.【答案与解析】本题的测量方案实际上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是一个三角形在河岸的同一边,通过测量这个三角形中与AB相等的线段的长,从而得知两家的距离.解:在点B所在的河岸上取点C,连结BC,使CD=CB,利用测角仪器使得∠B=∠D,且A、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测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长.在△ABC和△ECD中B DCD CBACB ECD∠=∠=∠=∠⎧⎪⎨⎪⎩∴△ABC≌△ECD(ASA)∴AB=DE.【总结升华】对于实际应用问题,首先要能将它化成数学模型,再根据数学知识去解决.由已知易证△ABC≌△ECD,可得AB=DE,所以测得DE的长也就知道两家的距离是多少.类型六、用尺规作三角形8.作图:请你作出一个以线段a为底边,以∠α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用尺规作图,并写出已知,求作,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结论)已知:求作:【思路点拨】可先画线段BC=a,进而在BC的同侧作∠MBC=∠α,∠NCB=∠α,MB,CN交于点A,△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解:已知:线段a,∠α.求作:△ABC,使BC=a,AB=AC,∠ABC=∠α.△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画法;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注意画图的顺序为边,角,角.举一反三【变式】作图题:(要求:用直尺、圆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已知:线段a与线段b.求作:线段AB,使AB=2a﹣b.【答案】解:如图所示:作线段AB即为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