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 前言本手册旨在对高速公路建设、维护和运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供。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有效改善高速公路的质量,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 高速公路质量问题简介2.1 常见的高速公路质量问题在高速公路的建设、维护和运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路面沥青层开裂•路面坑洼和车辙•路肩损坏•管涵病害•桥梁裂缝和结构变形•路标损毁和标线模糊•草坪枯黄和植被破坏2.2 质量问题造成的影响不解决高速公路的质量问题将会带来以下负面影响:•减少道路使用寿命•增加车辆操作风险•增加维护和修复成本•影响交通效率3. 高速公路质量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方案3.1 路面沥青层开裂的防治方法•合理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控制施工温度和压实度•定期进行路面检查和维护3.2 路面坑洼和车辙的修复方法•及时修复路面坑洼和车辙•加强路面养护和维护3.3 路肩损坏的修复和加固方法•加强对路肩的巡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和加固损坏的路肩3.4 管涵病害的处理方法•定期进行管涵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和加固受损的管涵3.5 桥梁裂缝和结构变形的修复方法•定期进行桥梁检查和维护•对于裂缝和结构变形严重的桥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3.6 路标损毁和标线模糊的修复和更新方法•定期检查、修复和更新路标和标线3.7 草坪枯黄和植被破坏的修复和养护方法•定期进行草坪和植被的养护和补植•加强对草坪和植被的管理4. 高速公路质量管理系统为了有效防治和解决高速公路质量问题,建议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4.1 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定期的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对高速公路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4.2 质量问题的反馈和整改建立质量问题反馈和整改机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整改。

4.3 培训和技术支持提供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对质量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4.4 维护和保养计划制定完善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包括定期的巡查、检修和维护工作。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市政公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城市交通的通畅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保障市政公路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但实际情况是,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需要我们加强防治和措施。

首先,常见的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有哪些?1、基础不牢:作为建筑物的骨架,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而在市政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预算不足、工期匆忙等原因,可能会忽略地基加固的必要性,导致基础不牢,给行车和行人安全带来隐患。

2、施工工序不规范:市政公路工程建设中,不规范的施工工序常常会造成道路表面翻浪、裂缝等问题。

例如,边坡处理不当、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

3、材料质量不良:材料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到市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也会对行车和行人造成安全隐患。

而有些不良施工商为了追求成本,常常会采用劣质材料。

4、设计不合理:市政公路工程的设计方案在决定各项参数时往往需要考虑复杂的因素。

如果设计人员不合理处理这些因素,就可能导致道路的翻浪、泥水潭、高原牛道等问题。

其次,应如何防治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问题?1、加强监管:市政公路工程建设涉及的领域很多,监督管理的难度也很大。

为了防治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工作。

通过严格的审核、督办和验收等手段,建立较为完善的市政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市政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提高施工单位的信誉:施工单位是市政公路工程建设的主体,培养一批诚信的施工单位可以提升市政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评估、认证体系等措施,挑选出合格的施工单位,确保市政公路工程建设的高品质。

3、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在市政公路工程建设中,有些不良施工商靠低价低质占领市场。

因此,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公司信息公开制度、公众监督机制等,可以增强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降低质量低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加强技术创新:为防治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技术。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一章软基处理一、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1、形成原因:(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寸丁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

(4)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二、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1、形成原因:(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三、路基出现滑裂面1、形成原因:(1)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承载力不均匀。

(2)淤泥、腐蚀土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度过快。

2、防治措施:(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等。

(2)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半填半挖路段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台阶。

(4)板填半挖路段填筑结合面应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

第二章路基工程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形成原因:(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和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2、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一章软基处理一、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1、形成原因:(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寸丁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

(4)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二、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1、形成原因:(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三、路基出现滑裂面1、形成原因:(1)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承载力不均匀。

(2)淤泥、腐蚀土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度过快。

2、防治措施:(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等。

(2)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半填半挖路段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台阶。

(4)板填半挖路段填筑结合面应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

第二章路基工程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形成原因:(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和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2、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前期工作通病防治1.前期勘察不详尽:加强前期勘察工作,特别是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细致勘验,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和完整性。

2.勘察报告不规范:规范编写勘察报告,明确勘察内容和数据,准确反映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

二、设计阶段通病防治1.设计参数交叉冲突: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协调内外各项参数设计,避免冲突和不一致。

2.设计文件标准不明确: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合理、规范,明确设计要求。

3.设计变更频繁:加强前期的设计审核,尽量减少设计变更次数。

三、施工阶段通病防治1.施工方案落后: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和实际施工情况,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避免方案陈旧、落后。

2.施工人员素质低:加强施工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人对隧道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3.施工管理不到位:严格监督施工,加强合同管理和进度控制,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四、材料质量通病防治1.材料检验不合格:加强对材料的质量监督和检验,特别是对特殊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2.材料保存不善:材料的存放要干燥、通风,并保证不受阳光直射和雨水侵蚀。

3.材料使用错误:对各类材料的使用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保施工材料的正确安装和使用。

五、施工工艺通病防治1.施工措施不当: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措施,特别是对爆破、支护等关键施工措施的合理安排和操作。

2.施工工艺随意改变: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工艺方案和施工措施,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六、质量监督通病防治1.监理不力: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确保监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2.质量检测不完善:加强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质量监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七、运维阶段通病防治1.维护不及时:加强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完好性。

2.运维人员技术水平低: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维护和运行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八、环境污染通病防治1.废弃物处理不当: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和清理,确保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前言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干线。

一条安全、高效的高速公路,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民出行和社会稳定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在建设和维护中存在一些问题,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手册旨在介绍高速公路建设和维护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帮助读者提高对高速公路质量问题的认识,更好地做好相关工作。

一、高速公路质量问题1.路基沉陷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中,路基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

路基沉降的原因可能是基础材料质量不佳、基础设计不合理、基础施工不规范、水文条件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

路基沉降会导致路面龟裂、变形、老化等问题,甚至危及路面安全。

解决路基沉降问题的方法包括:合理设计路基结构、加强施工控制、调整路面材料和进行定期检查等。

2.路面开裂路面开裂是高速公路运营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

路面开裂的原因主要是温度变化、交通荷载、材料老化、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的。

路面开裂会影响车辆行驶和安全,加重维护成本并降低道路使用寿命。

预防路面开裂的方法包括: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合理设计路面结构、加强施工控制、做好养护工作等。

3.水泥路面龟裂水泥路面龟裂是由于水泥路面固结不良、渗透性差、配合比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龟裂会影响路面平整度和安全性,严重时还会影响行车安全。

预防水泥路面龟裂的方法包括:提高水泥路面的固结度、采用防裂剂、合理设计及施工、定期进行养护等。

4.路面反弹路面反弹是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面材料质量不过关、路面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

路面反弹会导致车辆行驶产生颠簸感,不仅影响驾驶者的驾驶体验,还会加剧车辆磨损和道路维护工作的难度。

预防路面反弹的方法包括:设计合理的路面结构、采用优质的路面材料、加强施工控制等。

5.路面拱形路面拱形是指路面在横向方向上形成拱形,通常是由于路基和路面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导致的。

路面拱形会影响行车平稳性和舒适性,提高车辆行驶的油耗和故障率。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路桥隧附)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路桥隧附)

目录一、路基工程 (1)(一) 路基浮现纵向裂缝和错台 (1)(二) 路基浮现滑裂面 (1)(三) 路基碾压浮现“弹簧” (1)(四) 路基边坡被冲刷 (1)(五) 路基压实度超密 (2)(六)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 (2)二、路面工程 (3)(一) 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 (3)(二) 沥青路面下封层与基层表面不粘结 (3)(三) 下封层脱落 (3)(四) 下封层渗水 (4)(五) 路面面层离析 (4)(六) 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 (4)(七) 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 (4)(八) 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 (5)(九)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 (5)(十) 沥青面层厚度不足 (5)(十一) 沥青面层横向裂缝 (6)(十二) 沥青表面层纵向裂缝 (6)(十三) 路面不均匀沉降 (6)(十四) 沥青面层污染 (6)(十五) 沥青路面车辙 (7)(十六) 泛油 (7)(十七) 水泥混凝土面层刻纹深度不均匀 (7)(十八) 水泥混凝土面板断裂 (7)(十九) 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差 (8)三、桥梁工程 (8)(一) 混凝土浇筑强度偏低 (8)(二) 混凝土构件浮现裂纹、裂缝 (8)(三) 混凝土构件浮现冷缝 (9)(四) 混凝土离析 (9)(五) 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 (9)(六) 混凝土漏浆、表面平整度差 (10)(七) 钢筋焊接不处于同一轴线上 (10)(八) 钢筋焊接强度不够 (10)(九) 钻孔灌注桩断桩 (10)(十) 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 (11)(十一) 梁、板体裂缝 (11)(十二) 梁、板体预应力损失过大 (12)(十三) 梁的起拱值偏大或者偏小 (12)(十四) 梁体混凝土浮现空洞 (13)(十五) 板梁支座脱空 (13)(十六) 桥梁伸缩缝损坏 (13)(十七) 桥头跳车 (14)四、小型结构物 (14)(一)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14)(二)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14)五、防护工程 (14)(一) 块石及片石强度低 (14)(二) 砌缝砂浆强度低 (15)(三) 砌缝砂浆不密实,不饱满 (15)六、隧道工程 (15)(一)洞内渗漏水 (15)(二)、衬砌裂缝 (18)(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19)(四)、拱墙暗地里脱空 (19)(五)、混凝土浇筑质量差 (20)(六)、衬砌厚度不足 (22)(七)、喷射混凝土支护不平整 (22)(八)、锚杆支护不规范 (23)(九)、限界受侵 (23)形成原因1、清表不到位,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3.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避开蹬填筑,严禁贴坡)。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

一、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一章软基处理一、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1、形成原因:(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寸丁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2)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4)应进行连续得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二、路基出现纵向裂缝与错台1、形成原因:(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就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得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三、路基出现滑裂面1、形成原因:(1)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承载力不均匀。

(2)淤泥、腐蚀土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度过快。

2、防治措施:(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等、(2)加强沉降观测与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半填半挖路段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台阶、(4)板填半挖路段填筑结合面应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

第二章路基工程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形成原因:(1)碾压时土得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得效果、(3)翻晒、拌与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2、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得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得“弹簧”应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公路隧道审核版)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公路隧道审核版)

9隧道工程9.1洞口工程9.1。

1洞口及洞外防排水9.1.1.1 边仰坡坡面冲刷1、表现及典型特征:雨水冲刷形成天然水道、局部深陷、坍塌及洞口边坡失稳。

2、主要产生原因:没有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及排水系统,致使大面积汇水涌入洞口,造成严重冲刷;边仰坡防护封闭不及时。

3、防治及应对措施: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应在进洞前修筑完毕),完善排水系统,将外部水源截断,引至天然沟渠,降低雨水对边仰坡坡面冲刷;减少对天然坡面的破坏,及时封闭边仰坡(黄土坡面不宜使用喷锚封闭)和洞门工程。

9.1.1。

2 洞口及洞顶积水1、表现及典型特征:洞口及洞顶低洼处雨水汇集形成积水坑。

2、主要产生原因:洞顶及周边截排水工程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将水排到洞口之外;洞顶坡面排水不畅,坡面不平积水,低洼处没有及时填补平整.3、防治及应对措施:洞顶、洞口及周边截排水工程尽早形成系统,将水排到洞口之外,低洼处及时填补平整。

9.1.2洞口土石方工程9.1.2.1开挖方式及顺序1、表现及典型特征:开挖方式及顺序不正确导致洞口边仰坡坍塌,进洞困难。

2、主要产生原因:隧道洞口一般情况下地质较差,容易积水,应先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结合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法施工洞口。

3、防治及应对措施:应坚持“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前进洞或滞后出洞,避免边仰坡施工大挖、大刷;地质条件较差的洞口段应采取预加固措施,边仰坡较高的地方应分层开挖,洞口边坡防护及支挡结构应随挖随支及时施做。

边仰坡施工不宜大挖、大刷。

9.1.2。

2雨季施工边坡冲刷、基底浸泡等通病1、表现及典型特征:边坡冲刷,基底积水浸泡。

2、主要产生原因:排水设施不完善,雨季施工。

3、防治及应对措施: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如在雨季施工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形成排水系统,避免边坡冲刷、基底浸泡等通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同时注意观察和量测、测量监控,避免边坡垮塌。

9.1。

2.3边仰坡坡度误差1、表现及典型特征:坡度与设计不符,线条不美观。

公路工程质量监控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公路工程质量监控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公路工程质量监控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引言本手册旨在介绍公路工程质量监控的要点以及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方法,以帮助相关人员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1. 公路工程质量监控要点1.1 设计阶段- 确保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进行综合评估和审核设计方案;- 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工序。

1.2 施工阶段- 严格落实工程施工方案;- 监督施工人员的资质和工作能力;- 进行工程横断面、线型等关键部位的抽查检验;- 做好工程质量档案的记录和管理。

1.3 竣工验收阶段- 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包括外观、水工、地基、路面等方面;- 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确认工程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2. 质量通病防治方法2.1 基层质量问题-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基层材料的质量达标;- 合理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周期,避免质量缺陷的产生;- 加强对基层工程的验收和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2 桥梁质量问题- 严格控制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加强桥梁结构的监测和维护;- 定期进行桥梁的安全检查和修缮。

2.3 高速公路质量问题- 加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和交通标志等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管控;- 定期进行高速公路的巡查和维护;- 加强对路面损坏和设施故障的及时修复。

结论公路工程质量监控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手册提供了公路工程质量监控的要点以及一些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方法。

通过遵循这些要点和方法,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并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希望本手册能对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secret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secret

1.1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形成原因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

2 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3 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 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 软基处理质量未达设计要求。

6 桩未打穿软弱层。

防治措施1 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 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 机密随时应进行反插。

4挤密碎石桩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 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1.2 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形成原因1 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2 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 路基压实度不均匀.4 纵向半填半挖处处理不当.防治措施1 应认真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底暗沟、暗塘。

2 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3 提高路基压实度。

4 纵向半填半挖处严格案设计规范要求施工.1。

3 路基出现滑列面形成原因2 淤泥清除换填不彻底。

3 换土速度过快。

4 半填半挖处处理不当。

防治措施1 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2 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 半填半挖处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

2 路基2。

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形成原因1 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 高塑性粘土“沙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 翻晒、拌合不均匀.4 碾压层不存在软弱层。

防治措施1 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 高塑性粘土性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沙化"。

3 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2.2 路基压实度不够形成原因1 碾压遍数不够。

2 压路机质量偏小。

3 松铺厚度过大。

4 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 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基层工程通病防治案例分析
总结词
基层工程是市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通病的防治对于整个道路的质量和 寿命具有重大影响。
详细描述
基层工程中常见的通病包括基层开裂、基层不平整、基层厚度不足等。以基层开 裂为例,防治措施包括优化配合比设计、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监控等 ,以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开裂现象的发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路面工程通病防治案例分析
总结词
路面工程的质量通病不仅影响道路的外观和行车的舒适度, 还可能对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威胁。
详细描述
路面工程中常见的通病包括路面裂缝、路面不平整、路面泛 油等。以路面裂缝为例,防治措施包括选择高强度材料、控 制材料配合比、加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等,以确保路面的整 体强度和使用性能,避免裂缝的产生。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分类
路基工程类
包括路基沉陷、翻浆冒泥、滑坡、坑槽、 水毁等。
隧道工程类
包括衬砌开裂、渗漏水、冻害等。
路面工程类
包括裂缝、松散、坑槽、车辙、搓板等。
挡墙工程类
包括变形开裂、下沉、倾覆等。
桥涵工程类
包括桥头跳车、伸缩缝损坏、结构裂缝、 构造裂缝等。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市政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 系,明确各级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 职责和要求。
加强现场监管
强化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和巡视检 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施工 质量符合标准。
推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
针对常见的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 ,积极推行防治技术,提高治理效 果。
可以减少因质量通病引发的工程加固、修复等额外支出,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新版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范本

新版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范本

第一章软基处理一、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1、形成原因:(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寸丁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

(4)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二、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1、形成原因:(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三、路基出现滑裂面1、形成原因:(1)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承载力不均匀。

(2)淤泥、腐蚀土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度过快。

2、防治措施:(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等。

(2)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半填半挖路段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台阶。

(4)板填半挖路段填筑结合面应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

第二章路基工程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形成原因:(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和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2、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压实度不够1、形成原因:(1)碾压遍数不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5.1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迅速或者不均匀沉陷形成原因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者粉喷桩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者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固,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防治措施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应整改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

4、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固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5.2路基出现纵向裂缝与错台形成原因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完全,清淤回填不均匀或者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1、应认真清表及时发现基底暗沟、暗塘。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使用水稳固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5.3路基出现滑裂面形成原因1、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

2、淤泥清除换填不完全。

3、填土速率过快。

防治措施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

2、加强沉降与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6、路基6.1路基碾压出现“弹簧”形成原因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与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5.2路基压实度不够形成原因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防治措施6、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7、使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8、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9、路基土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5.3路基积水严重形成原因1、路基表面不平整。

2、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者出现道坡。

防治措施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

2、路基表面应设2%~4%横坡。

5.4路基边坡被冲刷形成原因1、过早的消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未设临时急流槽与拦水埂。

3、每次雨水冲刷后及时修补路基。

4、边坡未及时修补路基。

防治措施1、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应设临时急流槽与拦水梗与排水沟。

3、应及时填平冲沟。

5.5压实层表面松散形成原因1、施工路段偏长、拌与、压实机具不足。

2、粉碎、拌与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

3、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过多。

防治措施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与碾压。

5.6路基表面网状裂缝形成原因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者为膨胀土。

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

3、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防治措施1、使用合格的填料,或者使用掺灰处理。

2、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填筑路基,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缺失。

4、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6.7路基表面起皮形成原因1、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

2、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

3、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置胶轮压路机。

防治措施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

2、认真进行施工组织计划,具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碾压及时。

6.8路基表面出现放炮形成原因石灰消解不充分防治措施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天进行充分消解,并过10mm筛。

6.9路基压实度超密形成原因1、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

2、路基填料不均匀。

3、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偏大。

防治措施1、在取土坑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一致土样应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2、选择均匀的填料。

6.10路基灰土灰剂量不均形成原因1、路基土的砂化不充分。

2、路基掺灰未按工艺要求划格撒灰。

3、拌与不均匀。

防治措施1、液限较大粘性土应充分砂化。

2、应严格按掺灰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撒灰、粉碎拌与,使用稳固土拌合机进行拌与。

6.11路基灰土灰剂量不足形成原因1、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未按规定打格撒灰。

2、石灰堆放时间过长;或者拌与碾压不及时。

3、较长时间堆放的石灰未覆盖。

防治措施1、确保石灰的掺量。

2、石灰消解后要在7~10天内及时用完。

3、堆放时间过长的石灰,应事先用彩条布或者土覆盖,使用前重新测定其有效钙镁含量,必要时重新调整掺灰剂量。

4、洒灰后应及时拌与碾压。

6.12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形成原因1、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

2、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实行超宽填筑。

防治措施1、路基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

2、操纵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

7路面工程7.1路面底基层7.1.1二灰土抗压强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石灰剂量不足,石灰等级较低,粘土粉碎不够,拌与不均匀。

2、二灰土抗压试件制备不标准,高度超标,密度较小。

3、试件养护温度不符合要求,养护期间失水过多。

防治措施1、实际石灰剂量应比设计剂量高出0.5-1.0个百分点。

2、使用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较高的石灰,并充分消解。

3、土块粉碎至规定尺寸,拌与应均匀。

4、二灰土试件高度误差应在±0.2mm范围内。

5、试件应用塑料膜裹覆养生,养生温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7.1.2二灰底基层表面起皮形成原因1、二灰土含水量过大或者过小。

2、二灰土表层失水过多,未及时碾压。

3、碾压未按先轻后重的原则。

4、二灰土拌与不均匀。

防治措施1、二灰土的含水量宜大于最佳含水量1%开始碾压,并及时压实。

2、及时清除粘附在压路机轮上的二灰土,并及时压实。

3、应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

4、对表面起皮层应清除路面以外,标高用基层补足,也可及时刨松厚度不小于10cm打碎洒水拌匀后再压实。

5、严格按放样线施工,不得使用贴补薄层的方法补足高程。

6、换用性能良好的平地机进行整平。

7.1.3二灰土表面松散形成原因1、二灰土表层含水量较低,不能压实。

2、二灰土表层冻坏松散。

3、冬季覆盖土内水分下渗,使底基层表面吸水而涨松。

4、灰剂量不足或者失效。

防治措施1、高温干燥气候,碾压过程应适当洒水。

2、做好二灰土过冬的防冻措施。

3、可使用含水量较小、透气性小的土作为覆盖层,且碾压密实。

7.1.4二灰土表面开裂形成原因1、碾压含水量过大。

2、用土塑性指数过高。

3、地基沉降尚未稳固,地基沉降不均匀防治措施1、严格操纵碾压含水量。

2、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或者铺筑二灰土底基层,采取二次掺灰的方法降低土的塑性指数。

3、地基陈降速率连续两个月不大于5mm/月时再施工底基层。

4、裂缝处应加铺土工隔栅或者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

7.1.5二灰土表面放炮形成原因1、二灰土基层碾压完毕尚有过火石灰未消解。

2、消解石灰未按规定过筛。

防治措施1、生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洒水充分消解。

2、消解石灰务必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

7.2路面基层7.2.1二灰碎石抗压强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石灰剂量不足。

2、石灰等级较低。

3、二灰碎石抗压试件制备不标准。

4、未能保湿养护。

5、粉煤灰质量不符合要求。

6、二灰碎石拌与不均匀。

7、二灰碎石成型后养护温度偏低。

防治措施1、施工中石灰剂量应较设计值高0.5~1.0个百分点。

2、选用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高的石灰。

(Ⅱ级以上)。

3、填加1~2%的水泥。

4、石灰应充分消解,通过10mm筛。

5、提高二灰碎石拌与均匀性并及时成型试件。

6、成型后及时洒水养护,保湿养护很多于7天。

7、尽可能在气温较高时施工。

7.2.2二灰碎石压实度不符合要求形成原因1、含水量不符合规定。

2、压路机质量较小,碾压遍数不够,局部漏压。

3、二灰碎石拌与不均匀,局部粉煤灰偏多,骨料偏少。

4、靠近中央分隔带处应有一定的加宽。

7.2.3二灰碎少压实度不均匀1、二灰碎石配合比与含水量不均匀。

2、二灰碎石碾压遍数不一致,局部漏压。

防治措施1、严格操纵各料仓喂料速度与加水量,做到配料准备,含水量符合规定。

2、操纵碾压遍数,均匀碾压。

7.3.4二灰碎石基层摊铺离析形成原因1、二灰碎石运到摊铺现场已离析。

2、二灰碎石骨料含量偏高,超过85%,骨料最大粒径超过设计要求。

3、摊铺机工作状态不佳。

防治措施1、按设计配合比拌制二灰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应在设计级配范围内。

2、二灰碎石骨料含量偏高,超过85%,骨料最大粒径超过设计要求。

3、摊铺机工作状态不佳。

防治措施1、按设计配合比拌制二灰碎石混合料,集料集配应在设计范围以内。

2、成品料堆应经常铲平,避免形成锥体粗流向堆底。

3、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状态,螺旋布料器中混合料面应呈与路面平行的平面,并将布料器掩盖。

7.2.5二灰碎石基层开裂形成原因1、二灰碎石混合料中二灰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

2、二灰碎石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3、成型温度较高,强度形成较快。

4、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5、路基沉降尚未稳固或者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6、养护不及时。

防治措施1、优化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选择合格的集料。

2、操纵碾压时含水量不超过同意范围。

3、待沉降稳固后再铺筑基层。

4、对已开裂的基层应加铺玻纤网加固,对纵向裂缝应使用钢筋砼跨缝加固,防止裂缝对沥青面层反射影响。

7.2.6二灰碎石表面放炮形成原因1、石灰未充分消解。

2、石灰未过筛或者筛孔尺寸过大。

防治措施1、石灰使用前应充分消解,务必在施工前7-10天加水充分消解。

2、消解石灰应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

3、保证碾压时的含水量。

7.2.7二灰碎石表面松散形成原因1、二灰碎石表面水分蒸发,含水量偏低,无法碾压成型。

2、二灰碎石保湿养护不足,表面未成型。

3、二灰碎石表面被冻坏。

防治措施1、在气温高、相对湿度较小的时期施工,在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压实。

2、对过冬的二灰碎石采取各类防冻措施,防止表层被冻坏。

3、及时洒水养护,保证表面形成强度。

7.2.8水泥稳固碎石基层开裂形成原因1、水泥剂量偏大。

2、碎石级配中细料偏多。

3、基层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偏大。

4、养护不及时。

5、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封层。

防治措施1、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降低水泥稳固碎石的水泥剂量。

2、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

3、加水应严格操纵。

4、养生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5、宜在春末与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工期的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同时基层表面在冬季上冻前应做好覆盖层(下封层或者摊铺下面层或者覆盖土)7.2.9基层厚度不均匀形成原因1、二灰土表面高程超标。

2、二灰碎石摊铺的钢丝设置放样误差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