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李清照,读懂已是伤心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少不懂李清照,读懂已是伤心人

宋神宗元丰七年,

也就是公元1084年,

我出生于山东章丘一个书香门第。

我父亲叫李格非,

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

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苏门后四学士”。

父亲在朝廷担任礼部员外郎,

是个从六品的小官,

相当于文化部副司级官员。

而我母亲王氏呢,

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在祖父熏陶下,母亲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宋史》说:“拱辰孙女,亦善文。”

父母都喜欢大唐诗人王维的诗,

尤其是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所以便给我取名“清照”,

意即:清泉照影,心地澄澈。

在那个时代,一般的女孩子,

都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

待字闺中,专攻女红。

我很幸运,由于父母非常开明,

所以我在学习女红之余,

得以尽览家中万卷藏书。

书读多了,便手痒,

于是就学着男人写点闲文章。

父亲读了我的闲文,评价说:有灵气。

有了鼓励,我便更加喜欢玩弄笔墨了。

6岁那年,父亲做了太学博士。

太学,乃大宋最高学府,

是专门培养栋梁之才的机构,

父亲就被调去这里做了教授。

于是,我便跟着父亲,

来到了大宋首都汴京(开封)。

我15岁那年,

父亲与几位朋友去游匡山。

回家之后,他递我一卷纸:

“这是我好友张文潜写的《浯溪中兴颂》,你学习学习。”

唐朝文学家元结,

曾写过一篇《大唐中兴颂》,

此文乃歌颂大唐中兴的杰作,

后被颜真卿题于石崖之上,

这就是著名的“浯溪摩崖石刻”。

张文潜叔叔写的《浯溪中兴颂》,

就是应和这篇《大唐中兴颂》的。

读完这篇《浯溪中兴颂》,

我萌生了一个与张叔叔不一样的看法:

“为什么大家总是歌颂唐朝中兴,

而没有看到其淫逸腐化的一面呢?”

于是我写了“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二首”长诗,

来检讨唐朝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

比如,其中一句就是“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为什么唐朝军队老是打败仗呢?

因为好马都给杨贵妃送荔枝去了。

父亲觉得我想法独特,

便将两首诗传了出去,

没想到竟然轰动了汴京,

后来,大学者朱熹评价说:

“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就是说万万没想到,这些话竟然出自一个女孩子之口。

后来,父亲又把我填的词传了出去,

很多词人看后都说:“我等男人,也写不出如此佳句。”

于是我在汴京便有了“才女”之名。

17岁那年,哥哥带我去逛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是汴京最大的寺庙,

每月都要搞大型庙会,

卖什么东西的都有,

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发生在这里。

这一次逛大相国寺时,

我认识了太学生赵明诚。

我父亲是太学的老师,

他常常提起学生赵明诚。

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乃吏部侍郎,

相当于国家人事部副部长,

是堂堂的朝廷三品大员。

明诚虽然出身于高官之家,

但是没有一点纨绔子弟习气,

他从小就喜欢研究金石字画,

虽然年纪轻轻,却有了“汴京第一金石学家”的美名,

在汴京,对于金石字画的品鉴,

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所以我父亲特别喜欢他。

那一天,恰好明诚也在逛庙会。

当哥哥跟我介绍他是赵明诚时,

我眼里立马冒出一串火花。

他,竟是那样的温文儒雅,

以至于我只偷偷瞥了一眼,

心里便如万只小鹿在乱撞。

当哥哥跟他介绍我是李清照时,

他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瞳孔骤然收紧,“哦哦”了好几声,才羞涩地说:“原来你就是李清照啊!”

那天回家后,我就失眠了,

一闭眼,就全是他的影子,

我心猿意马地想入非非:

“明诚,你做我老公可好?”

后来,明诚对我说,

那天回家后,他也失眠了,

他也心猿意马地意淫着:

“李清照,请做我老婆吧。”

世间有个词叫“一眼万年”,

以前我不懂其义,

但自从那天我遇见赵明诚,

瞬间就懂得了此词之深情。

我虽然渴望明诚做我夫君,

但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宋神宗做皇帝期间,党争激烈。

新党要变法,旧党要维旧,

于是两派整天斗得不可开交。

明诚的老爸属于新党,

而我的老爸属于旧党,

所以我们两家根本不可能联姻。

就在我感叹造化弄人的时候,

皇帝老儿宋神宗竟然死翘翘了。

他死后,宋徽宗赵佶继了位。

赵佶早就看烦了两党之争,

所以一继位,就采用了折中政策:“我既不偏袒新党,也不偏袒旧党。”所以立的国号叫“建中靖国”。

于是新旧两党的矛盾就此缓和下来。两党矛盾一缓和,明诚就开始想辙。他为了娶我,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那天早上,明诚一醒来,

就跑去找父亲赵挺之:

“老爸,我昨晚做了个怪梦。

梦见了一本书,

内容我记不得了,

只记得其中三句话,

我不知道什么意思,

你帮我解释解释吧。”

赵挺之问:“哪三句话?”

赵明诚说:“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挺之立即用手比划道:

“言与司合,就是‘词’字。

安上已脱,就是‘女’字。

芝芙草拔,去掉草字头,

就是‘之夫’两字。

联起来就是‘词女之夫’。

就是提醒你最好娶个词女做老婆。”

赵明诚故意装糊涂说:

“词女,汴京有好词女吗?”

赵挺之说:“有啊,李清照。”

明诚的脑袋瓜真是太溜了,

后来这事被记入《琅嬛记》里。

不久,明诚就来提亲了。

那天上午,我荡完秋千,

正在院子里歇息喘气,

明诚和他父亲就来了。

我完全没有防备,

吓了一大跳,赶紧就往边上跑,

鞋也来不及穿,

头上金钗也掉了下来。

跑到门口,我停了下来,

因为我实在太想见明诚了,

可我又不好意思停下来张望,

于是便假装嗅闻门口的青梅,

然后一眼一眼地偷窥他。

明诚一走,我回到闺房,

就写下了那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刚满18岁的我,

就这样嫁给了赵明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