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 第一轮 系统复习 夯实基础 第六章 基本图形(二)第26讲 几何作图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几何初步与尺规作图
2023年中考复习讲义几何初步与尺规作图第一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一、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性质:若C是线段AB中点,则AC=BC=12AB;AB=2AC=2BC.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5.垂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2)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二、角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2.角平分线(1)定义:在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2)性质:若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BOC =12∠AOB,∠AOB=2∠AOC =2∠BOC.3.度、分、秒的运算方法:1°=60′,1′=60″,1°=3600″.1周角=2平角=4直角=360°.4.余角和补角1)余角:∠1+∠2=90°⇔∠1与∠2互为余角;2)补角:∠1+∠2=180°⇔∠1与∠2互为补角.3)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方向角和方位角:在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应先说北或南,再说偏西或偏东多少度,而不说成东偏北(南)多少度或西偏北(南)多少度.当方向角在45°方向上时,又常常说成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三、相交线1.三线八角1)直线a,b被直线l所截,构成八个角(如图).∠1和∠5,∠4和∠8,∠2和∠6,∠3和∠7是同位角;∠2和∠8,∠3和∠5是内错角;∠5和∠2,∠3和∠8是同旁内角.2)除了基本模型外,我们还经常会遇到稍难一些的平行线加折线模型,主要是下面两类:做这类题型时,一般在折点处作平行线,进而把线的关系转换成角的关系,如上图:2.垂直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4.邻补角1)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邻补角既包含位置关系,又包含数量关系,数量上两角的和是180°,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3)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单独的一个角不能称为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对邻补角.5.对顶角1)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性质: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四、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间的距离1)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性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五、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中考数学 第26讲 统计复习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第二十六讲统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具体实际问题,辨认总体、个体、样本等基本概念.2.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画法,明确它们的优缺点及相互关系.特别是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结合应用.3.会求一组数据的样本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中位数、众数等.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中位数、众数、极差等.难点: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前准备:教师:导学案、课件.学生:课前完成学案:知识要点回顾,以及知识树的构建.教学过程:一、解读中考,弄清目标活动内容:中考要求1.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能处理简单的统计数据.2果.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4.理解并会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与集中程度.5.会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与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6.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8.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9.能根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会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10.能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处理方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师生互动,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中考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把握复习的方向,明确复习的重点,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二、知识梳理,厚积薄发(多媒体展示,课前学案完成)活动内容1:导入新课导语:华罗庚教授说:读书要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第六章圆第26课时与圆有关的概念及性质PPT课件
B.∠ABD C.∠BAC D.∠BAD
思路
由AB为直径,得∠ADB=90°,从而可得图中互余的两角.再根据“同弧所对圆周角 相等”可知与∠ACD相等的角是∠B,从而确定一定与∠ACD互余的角.
-
14
命题点二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命题角度2 运用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来求角的度数
典例5
变式训练3
解题方法
-
16
命题点二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命题角度3 在直径条件下的综合题
典例6
变式训练4
典例6 (2016厦门,26)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点D在半径OA上(不与 点O,A重合). (1)如图(1),若∠COA=60°,∠CDO=70°,求∠ACD的度数; (2)如图(2),点E在线段OD上(不与点O,D重合),CD,CE的延长线分别交☉O于点 F,G,连接BF,BG,点P是CO的延长线与BF的交点,若 CD=1,BG=2,∠OCD=∠OBG,∠CFP=∠CPF,求CG的长.
考点点拨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
5
考点四 与圆有关的多边形
1.圆内接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这个 圆的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 2.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圆内接四边形对角 互补 ,每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的 对角,简称: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
6
命题点一 垂径定理及其运用——命题角度1 求弦长
典例1
(2016莆田,15改编)如图,CD为☉O的弦,直径AB为4,AB⊥CD于点E,∠A=30°, 则CD的长为 .
思路
解题方法
圆中“铁三角”
在圆中,弦的一半、过该弦端点的半径和圆心到该弦的垂线段可谓是圆中的
2024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大纲课件
指数与对数的运算
学习指数与对数的定 义及其运算规则,掌 握它们在代数式中的
应用。
函数与关系的建立
了解函数与关系的概 念,学会建立函数关 系式并进行相关运算。
代数式的综合应用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复杂的代数式问 题,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反比例函数基础
详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征
反比例函数应用
阐述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题技巧
反比例函数综合
探讨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问题和解题策略
函数图像的识别与应用
函数图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函数图像的基本性质
图像变换、对称性、单调性、最值问题
函数图像的识别
• 学习如何用区间表示一元一次方程和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二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二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基本概念
01
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组成及解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02
解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不等式基本概念
03
阐述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及解集表示
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04
讲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备战中考
目录 1.实数与函数 2.几何 3.代数 4.统计与概率 5.综合应用题 6.数学思想与方法
实数与函数
实数与函数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实数概念及运算
实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规则
实数的分类与表 示
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分数或 整数,无理数不能表示为
2020宁夏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26讲视图与投影
那么下列选项中最接近这个几何体的侧源自积的是( B )A.24.0 B.62.8 C.74.2 D.113.0
4.(2016·宁夏)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
示,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个数是( B )
考点2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第一类(141型):
第二类(231型):
第三类(222型):
第四类(33型):
注意: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有11种形式,反过来这11种形式的平面图都能折 叠成正方体.
2.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1)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侧面). (2)棱锥的展开图是一个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三角形(作侧面). (3)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 (4)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
基础点对点
4.(几何体的展开图)下列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B )
考点3 投影
1.光线照射物体,在平面上(如地面、墙壁)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 的光线叫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由平行光线(太阳光)所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 线所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3.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影线与投影面相互垂直,就称为“正投影”.几何体的 三视图都是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正投影.
(C )
3.(2019·银川十八中一模)如图,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它
的主视图为( B )
方法指导
1.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可以按以下途径进行分析: (1)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的形状,以及 几何体的长、宽、高; (2)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 (3)由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复杂几何体的原形. 2.求组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个数的关键:由俯视图可确定最底层小立方体的个 数,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确定第二层及以上的小立方体的个数.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教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平面几何基本概念1.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2 平行线、相交线1.3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2. 第二章:三角形2.1 三角形的性质2.2 三角形的判定2.3 三角形的证明方法3. 第三章:四边形3.1 四边形的性质3.2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3.3 四边形的不等式4. 第四章:圆4.1 圆的定义及性质4.2 圆的方程4.3 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5. 第五章:几何变换5.1 平移、旋转的性质5.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5.3 位似与坐标变换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几何知识的情况。
2. 组织中考模拟试题训练,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水平。
3. 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方法及合作精神,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4课时,共20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章节顺序进行复习,每个章节安排一周时间。
3. 复习方法:先梳理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进行典型例题分析,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4. 课外作业:每章节安排2-3道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共34张PPT)
考点3 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精讲 【例3】(2014汕尾)如图1-4-1-11,能判定EB∥AC的条件是
()
A. ∠C=∠ABE B. ∠A=∠EBD C. ∠C=∠ABC D. ∠A=∠ABE
思路点拨: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 它们是否是同位角或内错角,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找同位角 或内错角相等即可. 答案:D
考题再现
1. (2016长沙)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B )
2. (2014佛山)若一个60°的角绕顶点旋转15°,则重叠部
分的角的大小是 A. 15° B. 30°
C. 45°
(C) D. 75°
3. (2015济南)如图1-4-1-1,OA⊥OB,∠1=35°,则∠2的
度数是
( C)
B. ∠AOC=∠AOD-∠COD
C. ∠AOC=∠AOB+∠BOD-∠BOC D. ∠AOC=∠AOD-∠BOD+∠BOC
4. 如图1-4-1-20,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
放在一个矩形的对边上,如果∠1=25°,那么∠2的度数是
A. 100°
B. 105°
( C) C. 115° D. 120°
55°,则∠1等于
A. 55°
B. 45°
C. 35°
( C) D. 25°
4. (2015广州)如图1-4-1-7,AB∥CD,直线l分别与AB,CD
相交,若∠1=50°,则∠2的度数为___5_0_°___.
考点演练
5. 如图1-4-1-8,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
∠1=124°,∠2=88°,则∠3的度数为
直线a平行直线b,可记作a∥b.
中考数学复习基本图形几何作图PPT学习教案
4.(2011·益阳)如图,小聪在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时,
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 A 和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 C、D,则直线 CD 即为所
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 ADBC 一.定.是.(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答案 B 解 析 根 据 画 法 , 有AC= AD= BC=BD, 所 以四边 形ADBC是 菱 形.
第14页/共34页
知能迁移2 如图,A、B是两个蓄水池,都在河流a的同旁, 为了方便灌溉作物,要在河边建一个抽水站,将河水送 到A、B两地,问该站建在河边哪一点,可使所修的渠道 最短?试在图中画出该点.
第15页/共34页
解 (1)画点A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A′; (2)连A′B交直线a于点C. ∴点C即所要建的抽水站的位置.
第10页/共34页
解 (1)画图略. (2)∵AB=a=4, ∴BC=12a=2, ∴AC= 42+22=2 5, ∴AC 边上的高=24×25=45 5.
探 究 提 高 1.作 三 角 形 包 括:① 已知三 角形的 两边及 其夹角 ,求作 三角形 ;②已 知三角 形的两 角及其 夹边, 求作三 角形; ③已知 三角形 的三边 ,求作 三角形 . 2.求 作三角 形的关 键是确 定三角 形的顶 点;而 求作直 角三角 形时, 一般先 作出直 角,然 后根据 条件作 出所求 的图形 .
第19页/共34页
解 (1)作AB的中垂线,在中垂线上任取一点作⊙O; (2)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O于点C.
第20页/共34页
题型四 画图并计算
【例 4】 某公园有一个边长为4 米的正三角形花坛,三角形的顶 点A、B、C上各有一棵古树.现 决定把原来的花坛扩建成一个圆 形或平行四边形花坛,要求三棵 古树不能移动,且三棵古树位于 圆周上或平行四边形的顶点 上.以下设计过程中要求用直尺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26课 基本图形(二)课件 浙教版
6 D. 2
答案 A
解析 连接 OA,设 AB 垂直 OC 的垂足为 D, 在 Rt△AOD 中,AD=12AB= 26,OD=12OA=12r, 所以12r2+ 262=r2,解之,得 r= 2.
3.(2011·德州)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 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 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 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 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4>a2>a1 C.a1>a2>a3
答案 B
B.a4>a3>a2 D.a2>a3>a4
解析 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1,其“直径”为 1,周率 a1=31=3; 同理正方形的周率 a2= 42=2 2; 正六边形的周率 a3=62=3; 圆的周率 a4=22π=π. 可知 a2<a1=a3<a4,所以 a4>a3>a2 正确.
知能迁移2 (2010·威海)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D在 ⊙O上,若∠AOD=30°,则∠BCD的度数是________.
答案 105°
解析 ∵OA=OD,∠AOD=30°, ∴∠A=12×(180°-30°)=75°. ∵四边形 ABCD 内接于⊙O, ∴∠A+∠BCD=180°, ∴∠BCD=180°-∠A=180°-75°=105°.
(3)弦、弧、圆心角的关系定理及推论: ①弦、弧、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 角所对的弧 相等 ,所对的弦 相等 . ②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 圆心角 , 两条弧 、 两条弦、两条弦心距 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 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4)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 一半 .
中考数学一轮教材梳理复习课件:第26课正方形
首页
下一页
4.正方形模型 (1)轴对称图形 ①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转化线段,进而求线段长度; ②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求线段和最小,或线段差最 大.
首页
下一页
(2)正方形与旋转 关于旋转,突破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角度. 主要有两种旋转: ①绕顶点旋转的手拉手模型(如图 1); ②绕对角线交点旋转的共点旋转模型(如图 2).
首页
下一页
3.正方形的判定 通常有以下两种思路: 一是“矩形+菱形”; 二是“菱形+矩形”. 常用的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如下: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有一个角是 90°的菱形是正方形; ④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首页
下一页
3.(2019·齐齐哈尔)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BD 交于点 O,请添加一个条件A__B_=__B_C__(答__案__不__唯__一__), 使矩形 ABCD 是正方形(填一个即可)
首页
下一页
(1)求证:△BDF≌△CDE;
证明:∵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AB=AC, ∴BD=CD. ∵BF∥EC, ∴∠DBF=∠DCE. ∵∠BDF=∠CDE, ∴△BDF≌△CDE(ASA).
首页
下一页
(2)当 ED 与 B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 BECF 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则顶点 C 的坐标是( C)
A.(1,1)
B.(-1,-1)
C.(1,-1)
D.(-1,1)
首页
下一页
3.(2019·河池)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E,F 分
别在 BC,CD 上,BE=CF,则图中与∠AEB 相等的角
的个数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3
B. 5
C. 6
D. 7
【解析】连结 OC,由题意可得 OB=2,BC=1,则 AC= 22+12= 5,故点 M 对应的数是 5,故选 B.
3.(2016·湖州)如图,在 Rt△ABC 中,∠ACB=90°,BC=6,AC =8,分别以点 A,B 为圆心,大于线段 AB 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 相交于点 E,F,过点 E,F 作直线 EF,交 AB 于点 D,连结 CD,求 CD 的长.
第26讲 几何作图
1.能用尺规完成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 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三 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1)四边形 ABEF 是__菱__形___;(选填矩形、菱形、正方形、无法确定) (2)AE,BF 相交于点 O,若四边形 ABEF 的周长为 40,BF=10,求 AE 的长及∠ABC 的度数.
解:(1)菱形 (2)依题意,可知 AE 为角平分线,∵ABEF 的周长为 40,∴AF=10,又 FO=5,则 AO= AF2-FO2=5 3,∴AE=10 3, sin∠ABO=AAOB= 23,∴∠ABO=60°,∠ABC=120°
1.尺规作图的作图工具限定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 2.基本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以及线段的和﹑差;(2)作一个角等于已 知角,以及角的和﹑差;(3)作角的平分线;(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2017·预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以点 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 AD 于点 F,再分别以点 B,F 为圆心,大于12BF 的长为 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 P,连结 AP 并延长交 BC 于点 E,连结 EF.
解析:(1)用尺规作图就不能用直角三角板去靠再画垂线,要利用圆规来 画;(2)在Rt△ABD中,根据正切函数定义求出BD的长,根据DC=BC -BD求出DC的长.
解:(1)如图,MN 即为所求作的垂线 (2)在 Rt△ABD 中,AD=4,tan∠BAD=BADD=34, ∴B4D=34,解得 BD=3.∵BC=5,∴DC=BC-BD=5-3=2
解: (1)如图,则⊙P 为所求作的圆 (2)∵∠B=60°,BP 平分∠ABC,∴∠ABP=30°,∵tan∠ABP =AAPB,∴AP= 3,∴S⊙P=3π
圆的作图问题,关键是寻找圆心和半径.
8.(原创题)图1是某公交公司1路车从起点站A站途经B站和C站,最终 到达终点站D站的格点站路线图.(8×8的格点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 组成)
1.采用三角形奠基法,即转化为先确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2.采用交轨法,即转化为两条线的交点.
9.某市拟在新竣工的矩形广场的内部修建一个音乐喷泉,要求音乐 喷泉M到广场的两个入口A,B的距离相等,且到广场管理处C的距离等 于A和B之间距离的一半,A,B,C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利用尺规作出 音乐喷泉M的位置.(不写已知、求作、作法和结论,保留作图痕迹)
解:(1)根据图 1 可得:AB= 22+42=2 5,BC= 22+12= 5,CD =3,∴A 站到 D 站的路程=AB+BC+CD=2 5+ 5+3=3+3 5≈9.7 (2)从 A 站到 D 站的路线图如下:
根据已知条件作几何图形时,采用逆向思维,假设已作出图形,再寻 找图形的性质,然后作图或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要理解题1)如图,EF为所求直线 (2)四边形BEDF为菱形,理由:∵EF 垂直平分BD,∴BE=DE,BF=DF,∴∠DEF=∠BEF,∵AD∥BC ,∴∠DEF=∠BFE,∴∠BEF=∠BFE,∴BE=BF,∵BF=DF, ∴BE=ED=DF=BF,∴四边形BEDF为菱形
1.如图,已知锐角△ABC. (1)过点 A 作 BC 边的垂线 MN,交 BC 于点 D;(用尺规作图法,保 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条件下,若 BC=5,AD=4,tan∠BAD=43,求 DC 的长.
解:如图,△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 (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3)已知两角及 其夹边作三角形;(4)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5)已知一直 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5.如图,已知△ABC,∠BAC=90°,请用尺规过点A作一条直线, 使其将△ABC分成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解析】过点A作AD⊥BC于D,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BAD= ∠C,则可判断△ABD与△CAD相似.
解:如图,AD为所求作的直线
1.若已知条件为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斜边直角边的三角 形的作图题,则可以直接画出图形. 2.先画出草图,关键确定三角形的三点,常常由两条直线(或圆弧)相交 来确定.
解:(1)如图 1,点 O 为所求作的圆心 (2)连结 OA,OC,OC 交 AB 于 D,如图 2,∵C 为A︵B的中点,∴OC⊥AB,∴AD=BD=12AB=40, 设⊙O 的半径为 r,则 OA=r,OD=OC-CD=r-20,在 Rt△OAD 中, ∵OA2=OD2+AD2,∴r2=(r-20)2+402,解得 r=50,即A︵B所在圆的 半径是 50 m
【解析】对选项D,无法证明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所以D 错误.
2.(2016·台州)如图,数轴上点 A,B 分别对应 1,2,过点 B 作 PQ⊥AB, 以点 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 PQ 于点 C,以原点 O 为圆心,
O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 M,则点 M 对应的数是( B )
(1)求1路车从A站到D站所走的路程;(精确到0.1) (2)在图2、图3和图4的网格中各画出一种从A站到D站的路线图.(要求 :①与图1路线不同、路程相同;②途中必须经过两个格点站;③所画路 线图不重复)
【解析】(1)先根据网格求得 AB,BC,CD 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求 得所走的路程的近似值;(2)根据轴对称、平移或中心对称等图形的变换进 行作图即可.
解:由题意 EF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AD=DB,Rt△ABC 中,∵ ∠ACB=90°,BC=6,AC=8,∴AB= AC2+BC2= 62+82=10, ∵AD=DB,∠ACB=90°,∴CD=12AB=5
4.(2016·衢州)如图,已知BD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 (1)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于E,F;(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2)连结BE,DF,问四边形BEDF是什么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3.如图,在▱ABCD中,已知AD>AB. (1)作∠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在AD上截取AF=AB,连结EF;(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猜想四边形ABEF的形状,并给予证明.
解:(1)如图 (2)四边形ABEF是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 平 行 四 边 形 , ∴ AD∥BC , ∴ ∠ DAE = ∠ AEB , ∵ AE 平 分 ∠ BAD , ∴∠BAE=∠DAE,∴∠BAE=∠AEB,∴BE=AB,由(1)得AF=AB ,∴BE=AF,又∵BE∥AF,∴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AF= AB,∴四边形ABEF是菱形
与圆有关的尺规作图: (1)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即三角形的外接圆); (2)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7.如图,已知在△ABC中,∠A=90°. (1)请用圆规和直尺作出⊙P,使圆心P在AC边上,且与AB,BC两边 都相切;(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2)若∠B=60°,AB=3,求⊙P的面积.
6.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A︵B). (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所在圆的圆心;(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 作法) (2)若A︵B的中点 C 到弦 AB 的距离为 20 m,AB=80 m,求A︵B所在圆 的半径.
解析:第(1)题连结AC,BC,分别作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两垂直平分 线的交点即为点O;第(2)题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用勾股定理求解.
3.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 作法.
4.能运用尺规的基本作图方法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主要是考查利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试题题型主要以 设计、探究形式的解答题为主.
1.(2016·丽水)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CD,以下 四个作图中,作法错误的是( D )
依据基本作图的方法步骤,规范作图,注意保留作图痕迹.
4.用圆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线段c,直线l及l外一点A; 求作:Rt△ABC,使直角边为AC(AC⊥l,垂足为C),斜边AB=c. 解析:在直线l另一侧取点P,以点A为圆心,AP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 点M,N,再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交l于点C,然后以点A为圆心,c为 半径画弧交l于点B,连结AB,则△ABC为所求作.
解: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