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 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 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 《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 序诗。
赏析
•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 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 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 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 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 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作者简介
•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 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 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 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 代表诗人和学者。
•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 《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 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 1928年1月出 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 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3]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 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 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 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 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 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 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 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 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 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 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 收获,但问耕耘。”
• 语气。朗诵时的思想情感往往诉诸声 音气息。例如,爱的情感一般是“气 徐声柔”的,语气色彩造成温和感, 口腔宽松,气息深长。憎的情感一般 是“气足声硬”的,语气色彩造成挤 压感,口腔紧窄,气息猛塞(即气流 猛,多阻塞)。
• 节奏。节奏指的是朗诵全篇作品过程 中所显示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 奏的把握应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 首先应该考虑层次、段落的区别和联 系,并落实于语气的衔接和转换。其 次考虑声音的力度和速度,还要考虑 句子的停顿和转换。
【朗读指导】
• 播音专家张颂教授指出,朗读作品“必须 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思想感情的 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内 心依据。”可见,理解与感受是朗读的基 本规律所在,要想朗读好一篇作品,必须 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 除了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还应该通过揣 摩语音、语调的高低、轻重、快慢,找到 恰当的声音表现形式,也就是注意朗读的 停顿、重音、节奏、语气。
•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 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 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 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 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 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 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 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 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 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题解
•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 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 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 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 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 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 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 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
人物评价
• 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 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失 误与苦闷,但是经过深思和中国共产党的关怀 与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而一经找到了真理, 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 真理而英勇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闻一 多博学多才,除新诗与古文学研究外,在美术、 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
•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 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 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 效果而运用声音。
•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 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 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 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 外形的匀称均齐。
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 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 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 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 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 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 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 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 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 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 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 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 停顿。朗诵中的停顿,不单是生理上 换气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表情达意的 需要。可以有揭示思想逻辑或事物间 的逻辑关系而作逻辑停顿,也可以在 表示激动的感情时延长或缩短停顿的 时间。
• 重音。重音是指朗诵时把句子中某些词 语读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 的力度、强度来体现。分为语法重音和 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指在不表示特殊思 想感情的情况下,语法结构中的谓语、 状语、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往往重读。 逻辑重音指受语言环境、内容、情感、 修辞等多种因素的支配,对比性词语、 比喻性词语、夸张性词语,表示肯定的 词语通常需要重读。
•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代表作品
• 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 (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 《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 论》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 多全集》中。
主要成就
•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 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