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三专项七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导学案(有解析)

人民版历史三专项七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导学案(有解析)

人民版历史三专项七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导学案(有解析)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导学案(有答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一、立体交通的产生1.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2)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时期。

2.成就(1)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2)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用一台活塞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设计制成一架飞机。

3.阻碍:全世界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进展,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易混易错]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改进是相伴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的;但水、陆、空立体式交通的显现,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电报(1)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

(2)1851年,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3)1866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不久形成遍布全球的电报网。

2.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机,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无线电通信(1)发明:马可尼第一将电磁波理论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

(2)进展①1902年,马可尼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成功。

②1916年,马可尼完成短波试验,奠定了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思维点拨]电报和的显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原先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逐步受到人们的冷落。

然而,现代先进的通信方式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邮政通信方式。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运算机技术(1)发明: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运算机。

(2)进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进展时期,第五代新型运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3)作用①为自动化和操纵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部分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即“人工智能”)。

2.互联网技术的进展(1)条件:电子运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8讲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8讲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

课时作业38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1.(2014·南昌模拟)“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这是哪一发明的描述( ) A.发电机B.纺纱机C.电动机D.蒸汽机解析: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可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故答案为D。

答案:D2.(2014·青海西宁模拟)人类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动力,以下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水力②蒸汽动力③畜力④电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人类最初借助的是自然界的动力,如水力、风力,然后利用了畜力;②④是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动力。

答案:C3.(2014·黄冈模拟)18世纪末,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这主要得益于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

那时,可以采用的是( )①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②手工工场③以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④工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属于中等题。

解题关键一是抓住时间限制18世纪末,此时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之中,而内燃机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③;二是抓住“最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而手工工场不是最新的,工厂才是最新的,据此排除②,故答案为B。

答案:B4.(2013·哈尔滨六校调研)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D.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难度中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生产技术上的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一次飞跃,其本质特征是使用机器生产。

A、C两项仅局限于纺纱和交通领域,B项早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经发明使用。

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1(人民版必修3)

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1(人民版必修3)

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学习精要】1.瓦特改良蒸汽机:(1)根源: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瓦特改良蒸汽机:1782年,设计出双向气缸蒸汽机,使热效率成倍增加,后又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转动装置,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3)意义:蒸汽机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万能原动机”,人类进入。

2.电力的发明和应用:(1)1831年,英国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动机的理论基础。

(2)1866年,德国人制成发电机。

(3)1882年,美国人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4)意义: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

【指点迷津】例:[会考层次](2011·浙江会考导引)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A B C D【解析】选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项反映的是爱迪生发明电灯,符合题意。

例:[高考层次](2011·重庆文综)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者来说,在1760到1800年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的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 B.英国 C. 德国 D.美国【解析】选B。

依据材料有效信息“1760到1800年之间”和“疯狂地追求发明”可判断,指的是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而后向欧美等国扩展。

故B符合题意。

【即时应用】1.“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A.发明电灯B.研制彩色电视C.改良蒸汽机D.发明内燃机2.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

陈列的展品中会出现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3.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是英国人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关于蒸汽机使用的历史意义,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B.开始了社会化生产活动C.推动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D.推动工业化进程和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5.右图展现的城市景象最先应出现在A.中世纪B.电气时代C.蒸汽时代D.知识经济时代6.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A.城市拥有众多的劳动力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C.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大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7.之所以说,人类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蒸汽时代,其主要理由不成立的一项是A.纺织、采矿、造纸等工业部门都采用蒸汽机作动力B.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蒸汽机使用的空间范围扩大C.蒸汽机保证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厂的转变D.包括火车、轮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内的新发明先后出现8.右图所示是某科学家进行物理实验的装置,这一实验为发电机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七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导学案.doc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七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第四课向距离挑战导学案.doc

专题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三课人类丈明的引擎第西课向距肉挑战【学习目标】◎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蒸汽机的发明: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出现: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将蒸汽机的动力臂由直线运动改为旋转运动。

影响:解决了工业革命中的动力问题,推动工厂大量出现;推动了火车、轮船的出现,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电气技术的应用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电气革命: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意大利的马克尼发明无线电报。

影响: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促使垄断组织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现代信息技术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主要成就: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产生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基本成因:二战和冷战的推动;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创立。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1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1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网络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信息泛滥、网络犯罪,部分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3.解决现代信息技术负面影响的对策:%1加强道德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1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规范相关立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7.4 向“距离”挑战(教案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7.4 向“距离”挑战(教案1)

7.4 向“距离”挑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发明。

2、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

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发明与发明之间的关系。

4、知道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了解科技带来的消极影响。

5、通过学习,了解科技进步与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作用与巨大影响。

树立科技是生产力的观念。

6、了解发明与理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树立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通过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化社会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如何全面评价信息化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课堂导入祝贺!你成为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

200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总数为1.23亿,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

预计到2006年底,中国网民数量有望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

网络是如何给人类文明以巨大影响的?人类空间距离的“缩短”还有哪些发明?新课学习一、立体交通的诞生以两组图片的形式,一组图片为平面交通,一组为立体交通。

让学生在对比两组图片后体会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后内燃机的推广使用,使人类由平面交通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给人类沟通交流带来极大便捷,大大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真正认识科技进步的作用。

1.条件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2.主要成就: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1887年把内燃机装到汽船上。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

3.影响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思考题:你见过或听过哪些交通工具?二、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列举古代和现代的通信方式,讲述古今通信的变化,得出当今通信的特点:速度快、距离远、信息量大的特征。

并引导学生对未来通信工具进行展望。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教案.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4向“距离”挑战教案.

展示有关汽车,轮船,飞机的一系列图片,
投影: “天涯若比邻 ”——科技对 “距离 ”的挑战。
材料一 公元 627 年秋,唐贞观元年, 28 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
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历经一年的跋涉到达印度境内。
材料二 1872 年,斐利亚 ·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
剑。
通过对科技进步在人们生活中巨大作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结合教师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回答如何能缩小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教师总结归纳为两部分显性交通工具和隐性交通工具。
随着新的交通、
发明,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变的更为方便,范围更为广阔,地球变的越来越
离”挑战中,人类有哪些重大发明?以此引入新课。
( 3)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 4)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
(二)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水陆空有代表性的发明
① 1885 年,德国卡尔 ·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 ② 1887 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③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

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 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冷战时期美国出于与苏联争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一)电子计算机
1946 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的阶段 (二)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1.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讲授新课:
信息传播工具的 “小 ”。在向 “距
投影:你见过或听过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水陆空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8讲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8讲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


“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
蒸汽动力主要是生 电力是科学家创造出
产实践经验的总 来的,是建立在电磁 不
产生 结,不是科学与技 学理论基础上的,是 同
方式 术真正结合的产 科学理论发展的产 点
物;主要在英国完 物;由多国的科学家

共同创制出来
内容项目
“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
生 产力
大机器生产出 生产力高度发展,
3.改变世界的网络
(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
①1946年,___美__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
四个发展阶段。
③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 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④有的计算机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部分代替人 类的智力活动。 人工智能
(3)电话:发明:美国人_____贝发尔明电话机。影响:电话在 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4)无线电通讯:意大利人_______将电磁波理论首先运用 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为马“可__尼___________”。 1916年,他完成的短波试验奠定了几乎无所线有电现之代父远距 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机械加工制造业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方面
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内燃机的发明 和应用
化学工业建立
成就
①1866年,德国工程 师西__门__子__制成发电机 ②1870年,比利时人 _格_拉__姆__制成具有商品 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③1882年,美国人 _爱__迪__生__在纽约创建 第一个中心发电厂,
二、向“距离”挑战 1.立体交通的诞生
背景
①第二次工业革 命使人类社会从 蒸汽时代跨入 _电__气__时__代___ ②内燃机进入推 广使用阶段,推 动了汽车工业、 航空工业的产生 和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与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与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

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与向“距离”挑战★基础过关一.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生产动力的革命性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1.原因:的直接推动和长期孕育。

2.历程:法国工程师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气缸;1769年瓦特改进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1782年,瓦特又设计出双向气缸的蒸汽机,并使其动力运动形式变为。

3.影响:(1)成为“”,是人类文明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方面所取得的最大的成果;(2)使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了蒸汽机时代,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3)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9世纪初期,一个以机器制造及其的新工业部门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二.“科”与“技”结合的典范——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1.电力的发明2.电力的应用(立体交通及电波,略,阅读)三.改变世界的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1946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四个阶段;计算机的发明,为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2.互联网技术(1)产生:是电子计算机与相结合的产物;(2)影响: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是信息高效传输,被称为“”;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拓展延伸:1.蒸汽机广泛应用的历史意义(1)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蒸汽机成为时代的象征,人们称这一时代为蒸汽时代;(2)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3)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出现,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4)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5)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机器技术体系的成熟及各类产业组织数量的增加,产业技术及机器生产向城市聚集,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

(6)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优化指导】(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8-2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

【优化指导】(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8-2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

征,人们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2.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 的热潮。
3.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人们
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 4.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5.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机 器技术体系的成熟及各类产业组织数量的增加,产业技术及机
第二讲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
向“距离”挑战
(对应学生用书P155)
一、人类文明的引擎 1.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发明
①珍妮机:1765年, 哈格里夫斯 发明了“珍妮机”。 ②水力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③“骡机”:1779年, 克隆普顿 发明了“骡机”。 ④水力织布机: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 水力织布机 。 (2)意义:英国的棉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 手工业 向 机器 大工业的过渡。
二、归纳科技发明是怎样改变我们的“时空”的?你如何 评价?
1.汽车、飞机的发明,交通的进步及立体交通的诞生,使
我们的距离相对缩短;远距离的通信如电报、电话的发明拉近 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息领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
①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 用火 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取得
的最大成果。 ②有了蒸汽机产生的动力,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 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③史蒂芬孙的火车鸣叫,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④19 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 终确立。
3.电气技术的应用
(1)背景: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 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现象,提
2.穿越大洋的电波 (1)电报 ①1837年,美国人 莫尔斯 发明有线电报机。

【快乐考生】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8讲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

【快乐考生】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8讲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
方面 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内燃机的发明 和应用 ①19世纪80年 代前期,德国 人卡尔·本茨 和戴姆勒各自 独立地制成以 汽油 为燃料 _____ 的内燃机 ②1887年, 狄塞尔 发明 _______ 了柴油机 化学工业建立 ①1867年,瑞 诺贝尔 发 典人_______ 明了炸药 ②诺贝尔开办 生产炸药的工 厂 ③以内燃机为 发动机的远洋 轮船、飞机等 交通工具陆续 出现
生 产力
“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
大机器生产出 生产力高度发展, 现,人类进入蒸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汽时代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 中产生垄断组织 使东西方经济联系 更加密切,同时差 距进一步拉大
近代两大对立阶 产 社会关系 不 级形成 生 同 影 造成落后的东方 点 响 国际格局 从属于先进的西 方的格局
内容项目
“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有何异同点 ? “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 蒸汽动力主要是生 电力是科学家创造出 来的,是建立在电磁 学理论基础上的,是 科学理论发展的产 物;由多国的科学家 共同创制出来 产实践经验的总
不 同
产生 结,不是科学与技 方式 术真正结合的产 物;主要在英国完 成

内容项目
相结合的产物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主要区别 时期 工业革命前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动力(能源) 人力、畜力等 蒸汽机 电力、石油 原子能(核能) 信息传播方式 马车 蒸汽机车、轮船 电话、留声机、飞 机、汽车 互联网
析考点· 重点化
对应学生用书P183 抓重点 重技法
考点一
广泛应用。
蒸汽 时代。 ③影响:使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了_____
(2)交通工具的改进 富尔顿 发明汽船并投入使 ① 1803 年 ,美国工程师 _______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人类文明的引擎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问题引导】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概况2、意义:(1)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二、“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的直接动力和科学实验的长期孕育。

3、意义(1)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作为动力,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

(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3)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4)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疑难解释】一、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①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得到迅速发展,而火车和轮船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

②发电机的发明及电气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而且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

③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①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推动城市和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4 第2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及向“距离”挑战 课后限时作业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4 第2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及向“距离”挑战 课后限时作业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 第2节人类文明的引擎及向“距离”挑战课后限时作业人民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C.发明水力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答案】D2.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解析】仔细解读材料,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以蒸汽机为基础”,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欧洲以它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征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面貌。

【答案】B3.下列两幅图是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工厂规模扩大②环境遭受污染③劳动效率提高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C4.1851年5月,英国举办“万国博览会”,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

在这次博览会中,游客有可能看到的展品有( )①横渡大西洋的汽船模型②电话机③有线电报机④蒸汽机车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5.“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定律的建立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的建立【解析】伽利略、牛顿是16、17世纪的科学家,因此A、C错;而达尔文虽然是19世纪的科学家,但其理论是生物进化论,它不符合材料中“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这一信息,因此B错;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为电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因此选D。

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第三节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一、课标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学习要求:㈠知识与技能1、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理解“蒸汽时代”概念。

2、识记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理解“电气时代”的概念。

3、识记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㈡过程与方法1、可收集历代科学家对电探索的音像资料,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是几国几代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结果,激发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用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

3、用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4、用历史比较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工业机器和动力的发明应用的学习,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四、自主学习㈠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8世纪,英国的 ① 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 ② ”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1771年, ③ 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座用水力纺纱机装备的纺纱厂;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 ④ ,使棉纱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1785年,牧师卡特莱特研制出 ⑤,英国的棉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 ⑥ 的过渡。

㈡“万能的原动机”1769年,英国工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蒸汽机的热效率大大提高。

从此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 ⑦ ”,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 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课标要求考点梳理一、人类文明的引擎(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棉纺织业技术的发明(1)凯伊发明飞梭,造成全国性的纱荒。

(2)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座用水力纺纱机装备的纺纱厂。

(4)克隆普顿吸取了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

(5)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棉纺织技术创新的意义这一系列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二)“万能的原动机”1.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1)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的设想付诸实施的是法国工程师巴本,他发明了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2)1705年,纽可门等人制造出了纽可门蒸汽机。

(3)1769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此后,他又多次改进,使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2.蒸汽机的影响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大量工厂的出现,打破了原来恬静的田园生活,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蒸汽时代交通运输技术的改进和机器制造业的诞生(1)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①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②表现: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一艘汽船;几年后又在美国造出一艘新汽船“克莱蒙特号”,在哈得逊河上试航成功。

他被人们看做是汽船的发明人。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第一辆蒸汽机车。

1825年,他亲自驾驶新设计的“旅行号”机车试车成功。

(2)机器制造业的诞生过程: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到19世纪初,刨床、铣床、磨床、钻床和汽锤等机械加工设备相继问世,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

2.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发明①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

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②发明: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1838年,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3年,格拉姆制成电动机。

1882年,爱迪生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①发明: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地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1887年,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②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相继出现,石油开采业飞速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

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无烟炸药。

二、向“距离”挑战(一)立体交通的诞生(1)交通工具发明的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重要发明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以汽油机为动力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用一台12马力的活塞汽油发动机设计制成一架飞机,在基蒂霍克试飞成功。

开创了航空事业的新纪元。

(3)影响:推动全世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世界铁路总长度成倍增长,汽轮普遍代替帆船,汽车、飞机迅速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 电报的发明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随后,欧美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逐渐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电报网。

2. 电话的发明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还建立了电话公司。

电话通信飞速发展,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体。

3. 无线电通讯的发明意大利人马可尼将电磁波的理论首先适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后来,他还完成了短波实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1)诞生: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3)影响: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甚至可以部分地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

2. 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网络技术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互联网的建成使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建成。

3. 中国的电子网络建设计划国家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公用数据通信网。

思维升华1. 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机器的使用成为可能和必要。

18世纪后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工业生产,促使工业革命迅猛发展,并带动了其他行业使用机器的热潮,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在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基础上,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问世,使电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二战”后,为适应军事的需要,美国加快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90年代以后,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 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在工业动力方面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以蒸汽为动力的工厂的大量出现,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的典范。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

3.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全人类的大脑”。

同时,人类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幸福与快乐,还有一系列的问题。

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考点精讲1.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1)物理学发展与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人类近代社会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起关键性作用的都是物理学的创新成果。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这是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发展的结果。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无线电通信的实现,这是电磁现象研究和经典电磁场理论重大突破的成果。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如核能源技术、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它们离不开20世纪物理科学发展所奠定的基础。

(2)三次科技革命在发生的条件和对社会的影响方面的相同点①条件: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市场扩大的结果。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因17世纪资本主义统治在英国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科学知识,以及18世纪中期英国国内外市场扩大所致。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因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确立和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自然科学取得的迅速发展所致。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科技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及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迫切要求的结果。

②影响:三次科技革命都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推动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没结束,但已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使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

2. 信息技术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②对时代的影响: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到以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

③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教学方式将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多媒体的优势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④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⑤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加强学习,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技能和生活水平。

(2)消极影响①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世界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造成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③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社会,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腐蚀了未成年人的心灵。

(2010·重庆卷,37)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

(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

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

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

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

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

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

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

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

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

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

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