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授课教案
结构力学教案
结构力学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提供学生研究和理解结构力学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理解结构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能够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结构力学计算和分析。
2.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包括:- 了解结构力学的概念和相关基本术语;- 理解结构承受外力和变形的基本原理;- 掌握结构受力分析和变形计算的基本方法;- 理解结构稳定性和破坏的基本原理;- 研究结构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3.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构变形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构稳定性和破坏的基本原理;- 结构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介绍。
4.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结构力学的知识;-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结构受力和变形的过程;- 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5.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结构力学的研究情况,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法:-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查学生对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结构力学的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和报告: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期末考试:采用综合性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结构力学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教材:《结构力学导论》;- 讲稿和课件:提供给学生作为研究辅助材料;- 实验设备与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验和演示的工具和材料。
7. 参考文献- 王建中, 《结构力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 钟平等, 《结构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结构力学教案
结构力学教案刘林超信阳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实体结构——是指三个尺寸大约为同量级的结构例如:水工结构中的重力大坝、挡土墙等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杆系结构。
理论力学一般不考虑物体内部的形变,把物体当成刚性体来分析其静止或运动状态。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如柱体、梁和轴,在拉压、剪切、弯曲和扭转等作用下的应力、形变和位移。
结构力学研究杆系结构,如桁架、刚架或两者混合的构架等。
而弹性力学研究各种形状的弹性体,除杆件外,还研究平面体、空间体,板和壳等。
2.结构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结构由荷载、支座移动、温度变化、制造误差引起的内力计算——称为强度计算;〔2〕结构由荷载、支座移动、温度变化、制造误差引起的变形及位移计算——称为刚度计算;〔3〕结构的稳定计算,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4〕结构的组成规律及计算简图的选择。
3.结构力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2〕空间结构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6 舜变体系A点微小位移与1垂直,中心的微小转动,O称为瞬时转动中心从微小角度看,两根链杆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在链杆交点处的一个铰所起的作用链杆交点在无穷远处,两根连杆的约束作用相当于无穷远处的瞬铰所起作用。
由于瞬铰在无穷远处,绕瞬铰的微小转动退化为平动,即沿两根连杆的正交方向产生平动。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ADE和AFG为刚片,1和2交于B,3,4交于C,如果ABC3拆除支座连杆,分析上不体系,在上部体系中拆除二元体,余下的1,先去掉基础,再去掉二元体A,B进行分析,外边三角形CDE和里面单结合相当于两个单结合联结两点的链杆称为单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计算自由度的算法:第一种方法:m表示体系中刚片的个数,刚片总自由度为解:支座全部去掉,剩下一内部有多余约束刚片,在变为无多余约束刚片。
刚片数m=1,链杆个数b=4,铰结数h=0,A、B、C三处的单刚结解:全部有链杆组成的铰结体系,结点数都为j=6,单链杆数都为b=9W=2j-b=2×6-9=3由平衡条件可得微分关系x B叠加原理成立条件:梁的弹性模量为常数,弹性变形弯矩的关系: )MxM=+xM((0x)()弯矩图一般做法:(1)、选定外力的不连续点为控制截面,求出控制截面的弯矩值;解:(1)作剪力图无荷载段:AB、BC、EF、FG,剪力图为水平线,先求支座反力,再求控制截面的剪力。
结构力学40讲教案
铰结点法计算非铰接链杆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教学进程
§2-2——2学时
教学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讲授
教具
课后总结
1、计算自由度求解公式
刚片法:认为组成体系的基本部件为刚片
铰结点法:认为组成体系的基本部件为铰结点
2、结论
(1) ,表明体系缺少足够的约束,体系为几何可变;
(2) ,表明体系具有成为几何不变所必需的最少约束数目,如约束布置合理,体系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静定结构);约束布置不合理,体系为几何可变;
§1-5结构的分类
第二章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2-1概述
教学重点
结构的计算简图;机动分析的有关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无
教学进程
§1-1、§1-2、§1-3、§1-4、§1-5、§2-1——共2学时
教学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讲授
教具
课后总结
1.结构力学研究的对象是杆系结构,且是弹性变形体系。因此,应注意杆件之间的联接方式、受力特点以及结构力学分析时应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
(3) ,表明体系具有多余约束。如约束布置合理,体系为几何不变但有多余约束(超静定结构);约束布置不合理,体系为几何可变(有多余约束)。
作业
无
《结构力学A》课程教案(第三讲)
学生专业班级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了解瞬变体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
§2-3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
3、将区段叠加法熟练应用在刚架弯矩图绘制中。
作业
3—13、14、15、17
《结构力学A》课程教案(第八讲)
学生专业班级
学时数
2
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分析 - 教案
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分析教案一、引言1.1结构力学的重要性1.1.1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核心基础学科1.1.2结构力学分析对于确保结构安全至关重要1.1.3结构力学分析在设计和施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1.4掌握结构力学分析能力对于土木工程师是基本要求1.2教案的目的和结构1.2.1目的是提供全面的结构力学分析知识1.2.2教案结构围绕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及应用案例展开1.2.3教案旨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1.2.4教案内容设计既适合课堂教学也适合自学1.3教案适用对象与前提知识1.3.1适用对象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1.3.2学生应具备基础力学和数学知识1.3.3教案假定学生已了解基本的结构类型和受力特性1.3.4教案将重点介绍高级结构力学分析技术和方法二、知识点讲解2.1结构力学基本概念2.1.1结构与构件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2.1.2受力分析与内力计算的基本方法2.1.3应力与应变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1.4材料力学性质对结构性能的影响2.2结构静力学分析2.2.1静力平衡方程及其应用2.2.2受力图绘制及受力分析2.2.3杆件系统与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2.2.4节点法与截面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2.3结构动力学分析2.3.1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程2.3.2自由振动与强迫振动的分析方法2.3.3结构响应的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2.3.4动力特性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三、教学内容3.1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3.1.1杆件系统的静力平衡方程3.1.2杆件内力分析的截面法3.1.3结构位移计算的基本原理3.1.4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计算方法3.2结构力学分析方法3.2.1图解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3.2.2能量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3.2.3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与实施步骤3.2.4计算机辅助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3.3结构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3.1大型桥梁的结构分析与设计3.3.2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分析3.3.3地下工程的结构力学问题3.3.4风力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四、教学目标4.1理论知识目标4.1.1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4.1.2理解结构静力学与动力学的分析方法4.1.3了解结构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4.2技能培养目标4.2.1能够进行简单的结构受力分析4.2.2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结构分析软件4.2.3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结构力学问题4.3综合素质目标4.3.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3.2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3.3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理解5.1.2结构受力分析与计算方法的掌握5.1.3结构动力学分析中的数学模型建立5.2教学重点5.2.1结构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5.2.2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5.2.3结构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结构模型和实物样本,用于直观展示结构组件6.1.2计算机与投影设备,用于展示分析软件和案例研究6.1.3白板和标记笔,用于实时展示和讲解公式及图示6.1.4结构分析软件,如SAP2000或ANSYS,用于模拟结构行为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课堂笔记和软件操作6.2.2结构力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用于课下学习和复习6.2.3计算器,用于解决数值计算问题6.2.4图纸和绘图工具,用于绘制结构图和受力图6.3实验与实习材料6.3.1材料测试设备,如万能试验机,用于理解材料性质6.3.2模型制作材料,如塑料棒、胶水等,用于手工制作结构模型6.3.3测量工具,如卷尺、测力计等,用于实地测量和数据分析6.3.4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反光背心等,用于实地考察时的安全防护七、教学过程7.1课堂理论教学7.1.1开场介绍与课程目标回顾7.1.2理论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7.1.3学生提问与讨论环节7.1.4小结与作业布置7.2实践操作教学7.2.1软件操作演示与练习7.2.2结构模型分析与讨论7.2.3实地考察与数据收集7.3评估与反馈7.3.1课堂测验与考试7.3.2学生作业与项目评估7.3.3教学效果调查与反馈收集7.3.4教学内容与方法调整八、板书设计8.1理论知识板书8.1.1结构力学基本概念与公式8.1.2静力平衡方程与受力分析图示8.1.3动力学基本方程与振动分析8.1.4结构稳定性与强度条件8.2分析方法板书8.2.1图解法的步骤与应用案例8.2.2能量法的原理与计算示例8.2.3有限元法的原理与实施流程8.2.4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软件界面与功能介绍8.3应用案例板书8.3.1桥梁结构分析的具体步骤8.3.2高层建筑稳定性分析的关键点8.3.3地下工程结构分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8.3.4风力与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的分析方法九、作业设计9.1理论作业9.1.1结构力学基本概念与公式的应用题9.1.2静力平衡方程的解题练习9.1.3动力学方程的推导与计算9.1.4结构稳定性与强度条件的案例分析9.2实践作业9.2.1使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分析9.2.2制作小型结构模型并进行受力测试9.2.4团队项目:设计并分析一个简单的结构系统9.3阅读与拓展9.3.1阅读结构力学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9.3.2案例研究:分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9.3.3参加结构力学相关的学术讲座或研讨会9.3.4自学一门与结构力学相关的在线课程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学生参与度和理解程度的观察10.1.2作业和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10.1.3学生反馈与建议的收集与分析10.1.4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估10.2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10.2.1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平衡调整10.2.2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10.2.3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扩充10.2.4教学环境的优化与改善10.3拓展延伸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分析的教学中,有几个环节是特别需要重点关注的,这些环节对于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结构力学概念至关重要。
结构力学教学方案课件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选择、 交叉、变异等操作,不断迭代进化,寻求最优解。
优化设计实例
01 02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旨在寻求最优的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经 济性。例如,通过优化建筑物的梁柱布置和截面尺寸,可以降低建筑物 的重量和成本。
结构优化设计的分类
根据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的不同,结构优化设计可分为拓扑优化、 形状优化、尺寸优化等。
结构优化设计的应用
结构优化设计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如建筑、机械、航空航天 等。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数学规划法 数学规划法是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建立目 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求解最优解。常用的数学规划法包括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
06
结构动力学分析
动力学基本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
描述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指出物体加速度与作 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动量定理
描述动量的变化与力的关系,指出物体动量的变 化等于作用力与时间的乘积。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为另一种形式。
结构振动分析
简谐振动
振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弦函数关系,具有确定的频率和振幅。
临界状态
在失稳前,结构处于一种临界状 态,此时结构的变形和位移呈现
出非线性特征。
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
特征值分析法
通过求解线性化后的结构特征值 和特征向量,得到结构稳定性的 特征信息。
传递矩阵法
将结构划分为多个子结构,建立 传递矩阵,通过求解传递矩阵的 特征值得到结构的稳定性信息。
结构力学教案
结构力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能够运用结构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对结构力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类型、荷载分类、结构抗力等;2、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三定律、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等;3、结构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稳定分析等;4、实际工程中的结构力学问题:如桥梁、建筑、机械等领域的结构分析。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板书、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学: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结构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3、项目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4、自主学习: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扩展阅读。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结构力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讲解新课:讲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3、巩固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实验操作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2、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结构力学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提交项目报告,评价其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结构问题。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常见结构的力学性质和设计要求。
结构力学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2. 结构受力分析3. 杆件的内力计算4. 结构的静力平衡方程5. 杆件的应力与变形6. 杆件的强度与稳定性教学重点:1.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杆件的内力计算和结构受力分析3. 杆件的应力与变形教学难点:1. 结构受力分析中的静力平衡方程的建立2. 杆件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出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 简要介绍结构力学的发展历程。
二、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1. 介绍结构、杆件、节点、支座等基本概念。
2. 讲解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杆件的内力计算1. 介绍杆件的内力,如轴力、剪力、弯矩等。
2. 讲解杆件的内力计算方法,如截面法、节点法等。
四、结构的静力平衡方程1. 介绍结构的静力平衡方程及其建立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静力平衡方程的应用。
五、杆件的应力与变形1. 介绍杆件的应力与变形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杆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方法。
六、杆件的强度与稳定性1. 介绍杆件的强度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杆件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和计算。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结构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考察学生运用结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结构力学教案
结构力学教案
刘林超
信阳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信阳师范学院教案用纸。
幼儿园结构力学教案
幼儿园结构力学教案教案名称:探究结构力学主题:幼儿园结构力学教案难度级别: 低教学目标:1. 认识到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的基础2. 探究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的不同部分和如何工作3. 了解建筑物的基本设计和材料教学工具:1. 直尺2. 铅笔3. 建筑块4. 磁铁5. 纸片6. 轻型纸板7. 莫尔斯队列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力学基础(15分钟)1. 为引导学生探究力学基础,老师应问学生,他们曾经看过或建造过什么建筑物或结构物吗?2. 老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力和支撑。
3. 教师提供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和结构物的示例以供调查,例如桥梁和高楼大厦。
第二步:莫尔斯队列(30分钟)1. 提供一些轻型纸板和纸片,并让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建造他们自己的建筑物。
2. 老师介绍莫尔斯队列,这是一种用于确定建筑物和结构物稳定性的测试。
3. 老师应让学生测试他们的建筑物并记录结果。
第三步:探究建筑物的结构(30分钟)1. 学生应拿出建筑块,并探究它们如何工作。
老师应让学生尽量想象各个块之间的联系。
2. 老师应向学生证明,在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中,不同的部分需要不同的材料。
3. 在探讨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的不同部分时,老师应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实例。
第四步:力的测试(30分钟)1. 长度为10厘米的直尺,铅笔和磁铁应被分配给每个学生。
2. 学生应将直尺插入磁铁的中间,然后将其放在课桌上。
3. 学生应尝试将直尺移到边缘,老师应观察直尺的移动过程。
4. 老师应要求学生记录哪个角度是最稳定的并解释为什么。
第五步:总结回顾(15分钟)1. 学生应把他们学到的关于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的信息记录下来。
2. 学生应回顾莫尔斯队列测试和力的测试,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教师应与学生交流关于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简要介绍。
评估方法: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应向学生提供反馈。
教师应在学生的笔记中查看他们掌握的概念和工具,并定期回顾此信息。
结构力学-教案正文
《结构力学》课程简介第一章绪论【组织教学】(10’)1.组织学生开始上课;2.提出教学目标,本次课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导入课题】(10’)课程简介介绍本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内容、参考资材、学习的目的、考核方式等,吸引学生求知欲,进而提高学习兴趣,积极探索结构力学的学习内容、意义、解决的工程问题等。
介绍本节课要学习那些内容,那些重、难点,引出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教学主要环节(130’)1.讲解重点、难点 ( 10’)●重点:(1)结构力学的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2)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原则及简化方法;(3)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4)荷载的分类。
△难点: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原则和简化方法。
2.讲解主要内容:(120’)主要内容;课程简介(20’)第一章绪论(70’)第一节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一、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二、结构力学的任务第二节结构的计算简图一、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原则1.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工程实际中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其结构及承受的荷载往往是比较复杂的。
即用简单的图形来代替工程实际结构,这种简化的图形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
2. 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原则在选取结构的计算简图时,应当遵循下列两条原则:1)从实际出发,计算简图要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受力和变形特点,使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2)分清主次,忽略对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使计算尽量简便。
二、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内容结构计算简图简化的内容包括:体系的简化、结点的简化、支座的简化以及荷载的简化。
1.结构体系的简化实际工程结构大多数都是空间杆件结构。
首先,根据其实际的受力情况,将空间杆件结构简化为平面杆件结构;其次,杆件用其轴线代替。
2.结点的简化结构中各杆件之间的相互联接处称为结点。
在计算简图中,通常将结点分为铰结点、刚结点和组合结点三种。
1)铰结点汇交于一点的杆端是用一个完全无磨擦的光滑铰联结。
铰结点所连各杆端可以绕铰中心自由转动,即各杆端之间的夹角可以发生改变,如图1-1a、b、c所示。
结构力学教案
δ11m1 −
1
ω2
δ12 m2 δ 22 m2 −
1
= 0 —频率方程
δ 21m1
ω2
第 4 页
展开行列式, 展开行列式,并令
1
ω
2
= λ ,得到: 得到
λ 2 − (δ11m1 + δ 22 m2 )λ + m1m2 (δ11δ 22 − δ12δ 21 ) = 0
1 1 (m1δ11 + m2δ 22 ) 2 − 4m1m2 (δ11δ 22 − δ12δ 21 ) 2 2 1 1 λ2 = ( m1δ11 + m2δ 22 ) − (m1δ11 + m2δ 22 ) 2 − 4m1m2 (δ11δ 22 − δ12δ 21 ) 2 2
2
2
于是
ω1 =
1
λ1
ω2 =
1
λ2
ω1 称为第一频率, ω2 称为第二频率, ω1<ω2。
当δ11=δ22,且m1=m2=m时:
⑶ 求主振型
λ1 = (δ11 + δ12 )m
λ2 = (δ11 − δ12 )m
1 将 ω =ω1,代入 δ 11 m1 − 2 Y1 + δ 12 m2Y2 = 0 同时把 Y1 和 Y2 分别记作 ω Y11 和 Y21,则得到
(δ11m1 −
1
ω12
)Y11 + δ12 m2Y1 = − = 1 Y21 ρ1 δ 11m1 − 2
ω1
同样令 ω=ω2,同时把 Y1 和 Y2 分别记作 Y12 和 Y22,代入振幅方程得到:
(δ11m1 −
1
2 ω2
)Y12 + δ12 m2Y22 = 0
(完整)结构力学(二) 教案
第十章、矩阵位移法授课题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元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方程和单元刚度矩阵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整体刚度矩阵中的位移矩阵和结点力矩阵 2.掌握局部坐标系中刚度矩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构的离散化,自由式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难点: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措施: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讲解讲授内容:第十章、矩阵位移法第一节概述结构矩阵分析方法是电子计算机进入结构力学领域而产生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传统结构力学作为理论基础,以矩阵作为数学表述形式,以电子计算机作为计算手段,三位一体的方法。
1.结构的离散化由若干根杆件组成的结构称为杆件结构.使用矩阵位移法分析结构的第一步,是将结构“拆散”为一根根独立的杆件,这一步骤称为离散化。
为方便起见,常将杆件结构中的等截面直杆作为矩阵位移法的独立单元,这就必然导致结构中杆件的转折点、汇交点、支承点、截面突变点、自由端、材料改变点等成为连接各个单元的结点。
只要确定了杆件结构中的全部结点,结构中各结点间的所有单元也就随之确定了。
(a)(b)2。
结点位移和结点力由于矩阵位移法不再为了简化计算而忽略杆件的轴向变形,因此,对于平面刚架中的每个刚结点而言,有三个相互独立的位移分量:水平方向的线位移分量u,竖直方向的线位移分量v,和结点的转角位移分量q。
对于这三个分量,本章约定线位移与整体坐标系方向一致为正,转角以顺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结点荷载是指作用于结点上的荷载.本章约定结点集中力和支反力均以与整体坐标系方向相同时为正,反之为负。
结点集中力偶和支座反力偶以顺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N 1Q 23N 4Q 56e e i i e i i ee j j j j Ff F f M f F f F f M f ⎡⎤⎡⎤⎢⎥⎢⎥⎢⎥⎢⎥⎢⎥⎢⎥⎡⎤===⎢⎥⎢⎥⎢⎥⎢⎥⎢⎥⎢⎥⎣⎦⎢⎥⎢⎥⎢⎥⎢⎥⎢⎥⎢⎥⎣⎦⎣⎦F F F()()123456e e i i e i i ee j j j j u v u v δδθδδδθδ⎡⎤⎡⎤⎢⎥⎢⎥⎢⎥⎢⎥⎢⎥⎢⎥⎡⎤===⎢⎥⎢⎥⎢⎥⎢⎥⎢⎥⎢⎥⎣⎦⎢⎥⎢⎥⎢⎥⎢⎥⎢⎥⎢⎥⎣⎦⎣⎦δδδ3。
结构力学教案
结构力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六章6-1超静定次数的确定6-2力法的基本概念试讲人姓名:力法的基本概念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超静定次数的确定;2.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3.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1.判断超静定次数;2.选取力法基本体系;3. 了解力法基本方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导入:一、6-1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力法的前期工作【板书】(一)超静定结构的静力平衡特征和几何特征为了认识超静定结构的特性,我们需要把它与静定结构作一些对比。
1.在几何组成方面: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而超静定结构则是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板书】2.在静力分析方面: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和截面内力都可以用静力平衡条件唯一地确定,而超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和截面内力不能完全由静力平衡条件唯一地加以确定。
总起来说,约束有多余的,内力(或支座反力)是超静定的,这就是超静定结构区别于静定结构的两大基本特征。
凡符合这两个特征的结构,就称为超静定结构。
(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力法是以结构中的多余约束力为基本未知量的,一个结构的基本未知量数目就等于结构的多余约束数目。
因此,力法计算首先要找出结构的多余约束。
确定结构超静定次数最直接的方法是解除多余约束法,即将原结构的多余约束移去,使其成为一个(或几个)静定结构,则所解除的多余约束数目就是原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解除超静定结构的多余约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例图【板书】1.移去一根支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相当于解除一个约束。
2.移去一个不动铰支座或切开一个单铰,相当于解除两个约束。
3.移去一个固定支座或切断一根梁式杆,相当于解除三个约束。
4.将固定支座改为不动铰支座或将梁式杆中某截面改为铰结,相当于解除一个转动约束。
对于框架,可采用下式计算超静定次数【板书】n=3f−h式中 f 为框格数,h 为单铰数注意:先将结构中每个框格都看作是无铰的,每个单铰的存在就减少1次超静定。
《结构力学》授课教案
§2-2 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1、规律1:一点与一刚片用不共线两链杆 相连,组成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 2、规律2:两刚片用不共线一铰和一链杆 相连,组成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 3、规律3:三刚片用不共线三铰两两相连, 组成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 4、规律4:两刚片用不共点三链杆相连, 组成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 总规律:三角形规律 5、装配原则:从基础开始、从内部开始 (基本三角形) 6、例题(例题与习题)
4、工程分类: 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等 框架结构、排架结构、拱结构、斜拉结构、 悬索结构等 大跨度结构、多层结构、高层结构、塔桅 结构、实体结构等
§1-4 荷载的分类
按时间分:恒载(自重、土压力),活载 (风雪) 按性质分:静力荷载(自重)、动力荷载 (冲击、地震) 按位置分:固定荷载(自重、风雪)、移 动荷载(车辆)
§1-3 杆件结构的分类
1、按几何与受力特征分: • 梁──受弯构件,直杆、单跨、多跨 • 拱──曲轴、有水平推力 • 桁架──铰接二力杆(直杆)、轴力 • 刚架──直杆、刚结点(MQN) • 组合结构──梁式杆和二力杆 • P8上图 2、按计算方法分──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 3、按维数分──平面结构、空间结构(P8下图)
0 0 0
4、受力特点:推力、弯矩小、轴力大、应力 均匀;推力大
§4-2
三铰拱的压力线
§4-3
三铰拱的合理轴线
合理拱轴线──竖向荷载:
M M
0
Hy 0
第五时)
计算简图: 假设:1铰接点,2直轴线过铰心,3结点荷载 内力:轴力 组成分类:简单桁架,联合桁架,复杂桁架
§7-4 静力法作桁架的影响线(1小时)
结构力学老师讲课教案
结构力学老师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结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
2. 结构的受力分析。
3. 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4.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5. 结构的振动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计算。
3.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4. 结构的振动分析原理。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计算实践和案例分析。
3. 课堂互动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结构力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结构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结构受力的基本原理。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概念。
2. 结构受力分析。
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结构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结构受力分析的实例分析。
3. 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计算方法。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影响因素。
结构位移和变形的实例分析。
4.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
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实例分析。
5. 结构的振动分析。
结构振动分析的基本原理。
结构振动分析的常用方法。
结构振动分析的实例分析。
六、教学案例。
1. 某桥梁结构的受力分析。
根据桥梁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
分析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影响因素。
讨论桥梁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果和改进方案。
2. 某建筑结构的位移和变形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位移和变形计算。
分析建筑结构的位移和变形特点和影响因素。
讨论建筑结构的位移和变形计算结果和改进方案。
3. 某塔吊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根据塔吊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计算。
分析塔吊结构的稳定性特点和影响因素。
讨论塔吊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果和改进方案。
4. 某机械设备的振动分析。
根据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振动分析和计算。
分析机械设备的振动特点和影响因素。
讨论机械设备的振动分析结果和改进方案。
结构力学-教案
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教案续页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第 2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教案续页
第 2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第 3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第 4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第 5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教案末页
教案首页
第 6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第7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第8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教案首页
第9 次课,授课时间***** ,教案完成时间*****。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静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2. 学会运用力学原理分析简单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能够正确绘制结构受力图;3. 掌握梁、板、壳等常见结构元件的受力性能和计算方法;4. 了解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基本原理,能够对简单结构进行安全评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结构受力分析;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模型制作和实验,加深对结构力学原理的理解;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结构力学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结构力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结构力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3.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结构力学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需要从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逐步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例分析、模型制作和实验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 结构力学基本概念:结构、荷载、支座、应力、应变等;2. 结构静力学分析:力的平衡、受力图的绘制、受力方程的建立与求解;3. 材料力学基础:弹性、塑性、剪切、扭转、弯曲等;4. 梁的受力性能分析:剪力图、弯矩图、梁的弯曲、剪切、扭转计算;5. 板壳结构分析:板的受力性能、壳体的稳定性计算;6. 结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概念、稳定性计算、稳定性影响因素;7. 结构强度分析:强度概念、强度计算、强度校核;8. 结构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结构力学的教案设计
结构力学的教案设计结构力学的教案设计1. 引言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工程领域,结构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结构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结构力学教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非常关键。
本文将基于深度和广度的标准,提供一份结构力学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
2.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结构力学基本概念,包括刚体力学和弹性力学。
- 能够分析和计算结构物的受力和变形。
- 能够应用结构力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1 理论部分3.1.1 刚体力学- 概念:介绍刚体的定义和特点。
- 平衡条件: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刚体的平衡条件。
- 力矩和力的偶:介绍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力的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
- 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刚体力学的基本应用。
3.1.2 弹性力学- 概念: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
- 轴向应力与应变:讲解轴向受力下的应力和应变关系,介绍胡克定律和弹性模量的计算。
- 剪切应力与应变:介绍剪切受力下的应力和应变关系,讲解剪切模量和剪切变形的计算。
- 弯矩与弯曲应力:讲解梁的弯矩和弯曲应力,介绍截面二次矩和抗弯矩的计算方法。
- 变形和应变能:讲解结构物的变形和应变能,介绍位移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
3.2 实践部分3.2.1 实验教学- 弹性模量实验:设计一组弹性模量测量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测定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并分析实验结果。
- 弯曲应力实验:设计一组梁的弯曲应力测量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测定不同梁截面的最大弯曲应力,并比较不同材料和截面形状的影响。
3.2.2 工程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选取一些实际工程案例,如桥梁、楼房等,让学生分析和计算结构物的受力和变形,通过实际案例来应用结构力学的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位移法本章的问题:A.什么是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B.为什么求内力时可采用刚度的相对值,而求位移时则需采用刚度的真值?C.在力法和位移法中,各以什么方式来满足平衡条件和变形连续条件?D.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结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在位移法的计算过程中起什么作用?E.直接平衡法和典型方程法有何异同?F.力法和位移法的优缺点?G.在位移法中如何运用结构的对称性?§8-1位移法概述对图8-1所示单跨梁,象力法[例题7-4]-[例题 7-6]那样进行求解,从而可建立表8-1所示杆端内力。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斜杆除表中所示弯矩、剪力外,还有轴力。
由位移引起的杆端内力称为“形常数”(shape constant)。
由“广义荷载”产生的杆端内力称为“载常数”(load constant),其中外荷载产生的杆端内力称为固端内力(internal force of fixed-end)。
杆端内力的符号及正、负规定见第3章。
两端固定一固一铰一固一定向图8-1 位移法基本单跨梁示意图*序号计算简图及挠度图弯矩图固端弯矩固端剪力ABM BAM ABF Q BAF Q1 两端固定线位移26lEI-26lEI-312lEI312lEI2 两端固定转角lEI4-lEI2-26lEI26lEIP。
14一固一定向 定向端集中力2P lF -2P lF -P F P F15两端固定 温差h EIt α2-hEIt α2 0 016一固一铰 温差hEIt α3-hl EIt α3 hlEIt α3 A B l EI q M F P 。
序号计算简图及 挠度图弯矩图固端弯矩固端剪力AB MBA MAB F QBA F Q17一固一定向 温差h EIt α2-hEIt α2 0 018两端固定斜杆 满跨均布122ql - 122ql αcos 2qlαcos 2ql-19两端固定斜杆 跨中集中力8P lF -8P lF αcos 2PF αcos 2P F- 20一固一铰斜杆 满跨均布82ql - 0αcos 85qlαcos 83ql-21一固一铰斜杆 跨中集中力163P l F - 0αcos 1611PF αcos 165PF -22一固一定向斜杆满跨均布122ql - 122ql αcos 2qlαcos 2ql-P 有了表8-1,则图8-2 所示的两端固定单跨梁,利用形、载常数和叠加原理可得杆端内力。
例如A 端杆端弯矩为F4322122646ABAB M l EI lEI l EI l EI M ++-+=∆∆∆∆ (a ) A 端杆端剪力为图8-2单跨梁杆段位移和荷载作用AB3∆4∆2∆1∆FQ 42332213Q 612612AB AB F l EI l EI l EI l EI F ++-+=∆∆∆∆ (b )式(a )和式(b )中FAB M 和F Q AB F 为荷载引起的固端弯矩和固端剪力。
同理,也可叠加得到B 端的杆端内力BA M 和BA F Q 。
这些将杆端位移和杆端内力联系起来的式子,称为两端固定单跨梁的转角位移方程(slope-deflection equation )或刚度方程(stiffness equation )。
显然,根据形、载常数和叠加原理,也可建立一固一铰、一固一定向单跨梁的转角位移方程。
§8-2位移法方程的建立力法思路强调的是“转换”,当然位移法本质上仍然是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也存在转换的思想。
但位移法的转换与力法不同,是“先化整为零,再集零为整”,或称为“离散和归整”。
位移法有两种解题方法:平衡方程法和典型方程方法。
1、平衡方程法为便于理解,仍然用一实例来说明位移法思路。
图8-3a 所示为二次超静定结构。
在不考虑轴向变形的情况下,只有B 结点能产生转角位移,作为广义位移记作1Z 。
从表8-1结果(或转角位移方程)可以想到,如果以结点位移1Z 作基本未知量,先求出位移1Z ,由于结点位移协调,也即得到了杆件AB 和CB (以后称为单元element )的杆端位移,然后根据形常数和载常数,用叠加原理就可以得到结构的内力。
对一般结构,为实现这个想法,首先需要将待解的结构拆成图8-1所示三种单跨梁的集合。
这一“离散”工作,可采用8-3b 加约束使结构不产生结点独立位移来实现。
图8-3 所示结构可如图8-3b 在B 结点加一个限制转动约束,使AB 杆成为两端固定单元,CB 成为一端铰支一端固定单元。
这个增加约束,除静定部分外,其每一根杆都可看成是表8-1中单跨梁的结构,称为位移法基本结构。
独立的结点位移,则作为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因是广义位移故记作i Z 。
完成了“离散”(也称为“拆”)的过程,在保证结点产生协调的位移i Z 和单元荷载作用下,根据形常数和载常数可以得到各单元的受力、求得杆端内力。
对图8-3b 所示结构AB 单元B 端杆端弯矩为BA M ,BC 单元B 端杆端弯矩为BC M 。
它们分别可表示为F BA BA BA M M M +=∆; FBC BC BC M M M +=∆式中∆M 、F M 分别代表由结点位移、荷载所引起杆端弯矩。
现在以结点或结构部分为对象,对图8-3所示结构也即取B 结点,可以建立和各结点独PF PF ABCCBA只限止转动不限制位移的刚臂约束图8-3 位移法思路立位移相应的广义力平衡条件。
对图8-3所示结构也即令0FF =+++=+BC BA BC BA BC BA M M M M M M ∆∆由形常数可得 1)34(Z lEIl EI M M BC BA +=+∆∆,从上式就可以求得位移1Z 。
同样,对一般结构,有多少独立结点位移,就可以建立多少广义力平衡条件,这些方程称为位移法方程,由此就可以解决位移的计算,然后就可以用转角位移方程求得各杆端内力,进而作出内力图。
这就是位移法中平衡方程法解题的思路。
2、典型方程法平衡方程法力学概念非常清楚,但不能象力法那样以统一的形式给出位移法方程。
为此讨论第二种位移法思路──典型方程法。
象力法一样,首先确定待分析问题位移法的结点独立位移未知量个数,对图8-3所示结构基本未知量只一个,即结点B 的转角位移。
然后加限制结点位移的相应约束,线位移加链杆,角位移加限制转动的刚臂,建立位移法基本结构。
图8-3a 的基本结构如图8-3b 。
和平衡方程法一样,基本结构是一个可以拆成图8-1所示三类单跨梁的超静定结构。
和力法一样受基本未知量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基本结构,称为基本体系。
仍然象力法那样,令基本结构分别产生单一的单位基本位移1=i Z ,根据形常数可做出基本结构单位内力图(对刚架为单位弯矩图i M )。
根据载常数可作出基本结构“荷载”内力图(对刚架为“荷载”弯矩图P M )。
对于图8-3a 所示结构其两个弯矩图如图8-4所示。
图中AB i 和BC i 分别为ABABl EI 和BCBCl EI ,称为AB 和BC 杆的线刚度(line stiffness )。
习惯上单位长度的抗弯刚度记作l EI i =。
根据单位和“荷载”内力图,从单位内力图取结点或部分隔离体可计算1=j Z 所引起的i Z 位移对应的附加约束上的反力系数ij k ,从“荷载”内力图取结点或部分隔离体可计算i Z 位移对应的附加约束上的反力P i R 。
对于图8-3a 所示结构BC AB i i k 3411+=,FP 1BA M R -=。
基本结构和原结构有两点区别:原结构在外因下是有结点位移的,而基本结构是无结点位移的;基本结构有附加的约束,而原结构是无附加约束的。
基本体系是令基本结构发生原结构待求的位移i Z (n i ,,2,1Λ=)同时受有外因作用,从结点位移方面看基本体系和原结构没有了差别,但是由于待求位移i Z (n i ,,2,1Λ=)和外因作用,第i 个附加约束上将产生∑+=ji j ij i R Z k R P 的约束总反力,显然这是和原结构仍然不同的。
为了消除这一差别(原结构没有附加约束),第i 个附加约束上的总反力应该等于零,也即0=i R 或11=∆ABi 4BCi 3ABi 2F BAM F ABM 图8-4 单位和荷载弯矩图0P =+∑ji j ij R Z k (n i ,,2,1Λ=) (8-2)对于图8-3a 所示结构为0)34(F1=-+ABBC AB M Z i i 。
式(8-2)称为位移法典型方程,和力法一样对线弹性结构是线性代数方程组。
求解即可得到基本未知量i Z (n i ,,2,1Λ=),求得位移基本未知量以后,和力法相仿由∑+=jj j M Z M M P 进行叠加,可以获得基本体系也即原结构的弯矩(内力),进而可求超静定结构的任意位移等等。
显然,典型方程位移法和力法的思路是十分相象的,对照力法,位移法典型方程也可用矩阵方程表示 0=+R K ∆ (8-3)式中K 是由反力系数ij k 组成的方阵,称为结构刚度矩阵。
反力系数ij k 的物理意义是,由单位位移1=j Z 引起的,在与i Z 对应的约束上沿i Z 方向所产生的反力。
或理解为:仅产生单位位移1=j Z 时,在i Z 处沿i Z 方向所需施加的力。
ij k 也称为刚度系数(stiffness coefficient ),ii k 称为主系数,ij k 称为副系数。
由形常数可知,要产生位移当然要加力,因此主系数一定恒正。
∆为由i Z 组成的未知位移矩阵,R 为由P i R 组成的广义荷载反力矩阵,P i R 称为广义荷载反力(reaction force of generalized load )。
3、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及基本结构结构的结点位移分两类:线位移和角位移,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是结点的独立位移,当然未知量总数应该是独立线位移和独立角位移的和。
确定未知量总的原则是:“在原结构的结图8-5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确定和对应基本结构)(a )(c )(b )(d )(e点上逐渐加约束,直到能将结构拆成具有已知形常数和载常数的单跨梁为止”。
因为单跨梁有多种,如果考虑到可由力法计算结果来添加表8-1单跨梁类型的话,可想而知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量是很灵活的。
从人工手算角度,当然是未知量个数最少的方案最好。
对手算常规问题来说,独立角位移个数=位移未知的刚结点个数,独立线位移数量=变刚结点为铰后,为使铰结体系几何不变所要加的最少链杆数(铰结体系几何不变,线位移数为零)。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待求结构中有静定部分,由于静定部分内力可用平衡方程直接获得,不需要用位移法求解,因此其位移不必作为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确定了独立位移未知量,在结点上加约束消除独立位移,即得基本结构。
对应线位移加支座链杆,对应角位移加限制转动的刚臂,确定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例子如图8-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