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生物利用度

合集下载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效应的测定时间通常应大于药物t
1/2的3倍
二、影响生物利用度试验的因素
在生物利用度试验中主要采取严格挑选受
试者,严格的试验设计来减少或消除生物 学因素与给药方法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三、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基本要求 1. 研究单位的基本条件:有良好的医疗监护 条件、良好的分析测试条件和良好的数据 分析处理条件。 2. 供试品的基本要求:供试品的临床前研究 已完成并通过严格的临床前评审,获得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文。
无效假设H0:
X T X R ln r1 备选假设H1:
X T X R ln r2 X T X R ln r2
X T X R ln r1
XT 、 XR 分别为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 AUC或Cmax的对数均值,r1、r2分别为生物 等 效 的 低 高 侧 界 限 , 如 AUC : r1=0.8 , r2=1.25。
(5)准确度
低、中、高浓度,每一浓度5份样 方法回收率85~115% (6)萃取回收率(>70%) (7)样品稳定性:室温、冰冻、冻融、进样室 5. 对受试对象的要求:健康、18~40岁、
男性、体重指数在20~24范围内
6.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方法。随机是要求 受试者的来源和分组具有随机性以及各组 服药顺序的随机性。交叉试验则是在同一 个体身上作对比的试验设计方法。
3. 参比制剂的选择:在我国已获得上市许可、 有合法来源的药物制剂,一般均可作为参比 制剂。 4. 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应选灵敏度高、专 属性强、准确度高的分析方法。

检测方法的评价指标: 至少6个浓度点,并应覆盖全部生物样品浓 度范围,r > 0.99

生物利用度的名词解释

生物利用度的名词解释

生物利用度的名词解释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指的是生物体能够吸收和利用环境中特定物质的能力。

具体来说,它是衡量生物对特定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是评估生物体对营养物质或药物吸收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生物学和环境科学中,生物利用度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学:在营养学中,生物利用度用于评估特定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例如,对于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生物利用度可以衡量生物体摄入的该营养物质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表示生物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特定的营养物质。

2. 药理学:在药理学中,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密切相关。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决定了药物对目标组织或细胞的疗效。

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意味着药物能够更有效地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环境科学:在环境科学中,生物利用度用于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

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表示生物体能够更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增加对有害物质的暴露和毒性效应。

环境科学家可以通过评估生物利用度来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从而提供环境污染的相关信息。

总结来说,生物利用度是对生物体吸收和利用特定物质的能力进行评估的指标。

它在营养学、药理学和环境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解释生物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药
物的治疗效果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体的毒性等。

通过研究生物利用度,可以为改善生物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第十六章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课件

第十六章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课件
一、血药浓度法
7
n 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采集一个时间间隔的血样进行 测定,计算该时间间隔内的AUC值。并 进行比较。
8
n 当原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大部分(70%)以上 经尿排泄,且排泄量与吸收量比值恒定时,则 药物的吸收程度可用尿中排泄量进行计算。n 优点:取样无伤害、样品量大、无蛋白影响。n 缺点:影响因素多,误差大, 应用少。
二、研究生物利用度的意义
n如:地高辛片剂
4
n剂型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辅料和制 备工艺等。
三、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n 包括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
5
n 血药浓度法n 尿药浓度法n 药理效应法
四、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6
n 单剂量给药(常用)受试者分别给予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测定血中药物浓度,计算AUC 、Tmax 、Cmax等参数, 估算生物利用度。
23
随机交叉试验设计n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n随机:即受试者的来源、分组和服药顺序 等均随机。n交叉试验:即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分别 服用供试品和参比制剂。
24
l根据试验制剂数量不同一般采用两制剂双周期 交叉( 2×2) 、三制剂三周期二重3×3拉丁方 交叉实验设计。
25
组别
A
B
C
D
E
F
周期
一、 受试对象的要求 年龄一般18~40岁。体重为标准体重。身体状况:受试者应经过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项 检查。试验期间,禁忌烟酒。试验前两周内未服用其他一切药物,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以健受药以作用药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3篇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3篇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第一篇:生物利用度的概念与背景生物利用度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其中生物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的评估。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源于对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其背景是急剧增长的人口和日益增多的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各种生物资源被大量使用和消耗,其肆意的开采和使用引起了诸多环境问题。

生物利用度的提出旨在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同时保护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

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它天然物质等。

人类长期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消费活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生物资源的需求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然而,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影响的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和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改进,即引入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和方法。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本质上是对生产和消费的监管和管理。

当人类使用自然资源时,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自身利益,还需要考虑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质量的长期利益。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强调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旨在确保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

因此,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生物利用度的测量方法生物利用度是对人类在利用生物资源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

生物资源的利用涉及到资源的获取、加工、使用和废弃等环节,因此生物利用度的测量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如生物资源量和种类、生产方式、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

对于生物利用度的测量,既需要基于实际采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也需要考虑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多重因素,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生物利用度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量分析:通过对资源量和种类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可供利用的生物资源种类、数量及其分布特点,从而推断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

《生物利用度》课件

《生物利用度》课件

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和生态发展。
3
教育与宣传
加强公众对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论与展望
通过加强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物利用度
本课件将介绍关于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增强生 物利用度的策略与实践。
引言
生物利用度是指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了解和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内容概述
本节将概述生物利用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增 强生物利用度的策略。
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
栖息地破坏
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减少、破碎 化,影响生物利用度。
资源过度开发
过度捕猎、乱砍滥伐等行为降低 了生物利用度。
污染
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对生物利 用度产生负面影响。
增强生物利用度的策略与实践
1
保护与恢复生境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受损生境,提供更多的资源供生物利用。
2
可持续利用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与定义
1 定义
生物利用度是指人类在利用生物资源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效果。
2 重要性
了解生物利用度有助于评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的资源利用。
生物利用度的测量方法
定量方法
1. 物种丰富度指数 2. 生境质量评估 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定性方法
• 野外观察和调查 • 社会经济调查和反馈 • 专家评估

第3节 生物利用度

第3节 生物利用度

第3节生物利用度由药物疗效及医疗事故引起的关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考虑泼尼松片不同生产厂生产剂量相同的片剂,一家有效,另一家无效。

进行崩解度试验,两种片剂均未超过6分钟,符合质量标准,后经溶出速率测定发现,临床上有效片剂药物溶出一半所需的时间是3-6分钟,而无效片需50-150分钟。

苯妥英钠胶囊澳大利亚发生的中毒事件,是由于生产厂家将赋形剂从原来的硫酸钙改为乳糖,药物吸收增加,使苯妥英纳血药浓度超过了安全浓度引起中毒。

一、生物利用度基本概念1.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即包含EBA(extent of bioavalability)和RBA(rate of bioavalability)。

2.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评价至少需要AUC Cmax Tmax三个指标。

因为药效是吸收量和吸收速率的函数,两种制剂仅仅吸收量相同尚不能保证具有生物等效性,因为吸收速率可能不一样,吸收快起效快。

3.有关其他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lability)——将同一药物经静脉注射和血管外给药进行比较,并假定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lability)——在同一给药途径下,对同种药物不同制剂进行比较。

生物相利用度(biophasic availability)——药物进入体循环,从而引发药理效应的利用度。

吸收前生物利用度(perabsorption bioavailability)——药物在局部未吸收前的利用度,如皮肤、眼科用药,对于局部用药,系统生物利用度高意味着全身吸收中毒。

4.关于等效的概念化学等效——指用数量和疗效都相同的主药,制成同样剂型的符合现行法定标准的制剂。

生物等效——指一个人用同一方案给药,使用化学等效之制剂后,将获得相同的生物利用度。

治疗等效——指同一个人,用同一方案给药,使用化学等效之制剂后,可获得相同的治疗效果。

第十七章 生物利用度一二三节

第十七章 生物利用度一二三节

相对生物利用度需要评价药物吸收的程度与速度
相 对 生 物 利 用 度 的 评 价
如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剂量相等,利用血药浓度或尿中药物排 泄总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
( AUC0 )T Fr 100% ( AUC0 ) R
( X u )T Fr 100% ( X )R
u
相对利用度的数据往往是用来比较或评价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 或不同厂家的同一制剂之间的生物等效性


低 或 高






溶解度大、溶出速度快、渗 透性差

低 或 高

溶出速度慢、渗透性差、溶解性
低 能受剂量、溶解度影响
B C S 在 剂 型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一、ⅰ型药物:溶解度和渗透率均较大,药物的吸收通常很好,进一步改善其 溶解度队药物的吸收影响不大
二、ⅱ型药物:溶解度较低,药物的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准确、灵敏、重现性好
二、尿药浓度法
当体内的药物或代谢的全部或大部分经尿排泄,且 排泄量与药物吸收量的比值恒定时,药物的吸收程度可用 尿中排泄量进行计算,从而对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进行评 价 方法:服药→收集尿样(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含量→计算累积 排药量→求Fr
注意:采尿期间应饮水量相等,进相同饮食。
三、药理效应法
如果药物具有药理效应,其效应强度又可分成等级数值, 并有仪器可用来直接测量(如直接测量瞳孔大小、测眼内压、 血压、体温等)可以考虑用药理效应法来测生物利用度。 药理效应法一般是通过实验,将观察到的药理效应强度画 出剂量-效应曲线,将剂量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相药浓度,以生物 相药浓度对时间作图,比较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曲线,估算 生物利用度。 测定步骤: a. 测定剂量-效应曲线 b. 测定时间-效应曲线 c. 通过上述两条曲线转换出剂量-时间曲线 d. 通过剂量-时间曲线进行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评价

生物利用度方法 PPT课件

生物利用度方法 PPT课件

21
4.7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目的:减少不同试验周期和个体差 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一个受试制剂与一个参比制剂比较的情况下, 采用两制剂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 ★试验包括3个制剂(受试制剂2个和参比制剂 1个)时,宜采用3制剂3周期二重3×3拉丁方 交叉试验设计。 ★随机:受试者选取、分组的随机性 ★交叉:自身对照 错误的试验设计:历史对照、平行对照
固体制剂,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 为100对;
速释、缓释、控释制剂应当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人体 药代动力学的对比研究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 至少为100对。
11
3 生物利用度评价 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作用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注册分类6中的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生物 等效性试验,一般为18至24例;难以进行生物 等效性试验的,应当进行溶出度、释放度比较试 验。 注射剂等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所用辅料和生产 工艺与已上市销售药品一致的,可以免临床研究。
F=AUCT×DR/AUCR×DT
★提供其它药动学参数。如MRT、t1/2等。 ★尽量能提供用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拟合得到的血药浓度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药动学公式)和其它药动学参数。
28
4.12 统计分析
★等效性检验的统计方法: 双单侧t检验法(two one side test)。 ★等效性检验标准 受试制剂AUC的90%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0.8-1.25范 围 内 , Cmax 的 90 % 可 信 限 落 在 0.70 - 1.43 范 围 内 , Tmax经非参数法检验无差异,可以认定受试制剂与参 比制剂生物等效。 双单侧t检验时t1≥t1-α(υ), t2≥t1-α(υ)可以认定受试制剂 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生物利用度的名词解释

生物利用度的名词解释

生物利用度的名词解释生物利用度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生物个体在其环境中的适应程度和繁殖成功率。

它是通过衡量个体的特征、行为和生理机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来评估的。

生物利用度不仅仅是个体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况的度量,它也可以反映物种对环境选择和进化的影响。

1.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生物个体的利用度可以通过其遗传传递给下一代的程度来衡量。

一般而言,个体的利用度越高,其基因就越有可能在下一代中传递下去。

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方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繁殖成功率、存活率和生殖成功率等指标来评估其利用度。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长期的野外观察或实验室研究得出。

间接测量方法则是通过研究个体的遗传背景和基因频率来推断其利用度。

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特定基因在整个物种或种群中所占比例,而个体拥有某个基因的概率则与其利用度相关。

2. 生物利用度与进化生物利用度是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个体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而一些特征可能会比其他特征更有利于适应环境。

这些有利于适应环境的特征会增加个体的生存和生殖成功率,从而提高其利用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利特征的基因将逐渐在物种中积累。

3. 生物利用度的应用和影响因素生物利用度作为一个量化指标,在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研究生物适应过程,还可以帮助解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此外,生物利用度还可以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利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食物供应和资源竞争等,对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具有直接的影响。

生理因素如个体的健康状态、代谢率和免疫系统等,也会间接影响其利用度。

此外,个体的行为策略,如繁殖行为、食物选择、寻找巢穴等,也会对利用度产生影响。

4. 生物利用度的局限性和挑战虽然生物利用度是一个重要且有用的概念,但在实践中有一些局限性和挑战需要克服。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

据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称,生物利用度就是营养成分被生物体特定部位(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主要说血液)吸收并利用的比例和速度。

使营养成分可利用的第一步就是把它从食物“母体”里释放出来,把它转变成一种能够被消化道黏膜吸收的化学形式,这就得依靠适当的咀嚼和消化系统的酶功能。

例如,为了处理米饭中的葡萄糖,我们必须咀嚼米饭,然后让其与酶作用进行消化。

脯氨酸同化过程(出现在鸡肉蛋白质中的一种氨基酸)以及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的处理中也会发生相同的过程。

为了让你大概了解生物利用度的复杂性但是不耗费精力深入研究,我们列举了其中的一些能够影响营养成分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1.烹饪原材(煮或烘焙?)。

2.原料来源(来自动物或者蔬菜?)。

3.营养成分的化学形式(有机或无机?)。

4.与其它成分和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比如,维C能增加铁元素的生物利用度,所以铁元素能在有维C的情况呗更好地吸收)。

5.和药物的相互作用(比如,抗生素的使用能减弱锌的同化作用)。

6.换粮(改变饮食会改变消化道黏膜,没有别的并发症状,但会持续几周影响服用的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7.消化道黏膜的状态(比如,胃酸过低会阻碍维生素B12的吸收)。

8.生理状态(在成长期和哺乳期,营养会被更好地吸收)。

9.病理状态(比如,溃疡和胃炎情况下常见的幽门螺杆菌也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10.个人因素,比如品种、性别、年纪和活动剧烈程度等也有影响。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一种成分的品质和营养效用价值参数,你可以看看我们关于生物学价值和消化吸收率的文章。

药物评价——生物利用度及等效性评价

药物评价——生物利用度及等效性评价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研究生物利用度的意义 三、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四、生物等效性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一.概述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BA)是反映药物活 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的程度和速度的指标。
速度:进入血循环的快慢,用达峰浓度和达峰时
间来表示。
优点:直接、简单 缺点:受试者例数多,实验周期长,成本高;不易
克服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2.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
通常在上升到MEC的时间和下降到MEC的时间 内计算曲线下面积来计算生物等效性。
C
C
MTC
a
b
MEC
t
t
两图MEC相等,若 AUC1 1或 1 ,则两种制
AUC2
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方法:服药→收集尿样(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含量→计算 累积排药量→求Fr
Fr

试验制剂的累积排药量 标准参比制剂的累积排药量 100%

(
X
u
)test
(
X
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st
100%
注意:采尿期间应饮水量相等,进相同饮食。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3.药理效应法
如果药物具有药理效应,其效应强度又可分成等级 数值,并有仪器可用来直接测量(如直接测量瞳孔 大小、测眼内压、血压、体温等)可以考虑用药理 效应法来测生物利用度。
概述
BA 和BE 均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BA 强调反映药物活性成分到达体内循环的相对 量和速度,是新药研究过程中选择合适给药 途径和确定用药方案(如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 的重要依据之一。BE 则重点在于以预先确定 的等效标准和限度进行的比较,是保证含同 一药物活性成分的不同制剂体内行为一致性 的依据,是判断后研发产品是否可替换已上 市药品使用的依据。

生物利用度讲义

生物利用度讲义
剂量等与原剂型药物一致的,一般可以免临床研究。
对于注册分类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 料药或者制剂)中的口服固体制剂,可 仅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为18至24 例;难以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可仅 进行溶出度、释放度比较试验。
三、原理
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程度、速度) 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参数: ➢ 药-时曲线 ➢ 生物半衰期(t1/2):药物在体内吸收或
二、适用范围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药 物的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 性试验。
属注册分类5的新药(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 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临床研究按照下列原则进 行: (1)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一 般为18至24例; (2)难以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口服固体制剂及 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 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 (3)速释、缓释、控释制剂应当进行单次和多次 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对比研究和临床试验,临床 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 (4)同一活性成份制成的小水针、粉针剂、大输 液之间互相改变的药品注册申请,给药途径和方法、
消除等生物过程完成一半所需的时间。 ➢ 峰浓度(Cmax): ➢ 达峰时间(Tmax
试验制剂AUC
生物利用度(F)=
×100%
参比制剂AUC
范围:80%~100%
五、试验设计要求
1. 受试者入选条件 ➢ 男性。 ➢ 18~40周岁,同一批年龄不宜相差10岁。 ➢ 标准体重 ➢ 身体健康 ➢ 知情同意,自愿受试。
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南京中医大学附属医院 临床药理科 蒋萌 熊宁宁
一、概念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中主药吸收进 入人体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包括生物 利用程度和生物利用速度两个概念。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3篇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3篇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生物利用度(biological utilization)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对光能、化学能和生物量的利用能力。

严格意义上,生物利用度也包括了植物对养分、水分和微量元素的利用能力。

生物利用度是生物固定能量和养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生物利用度的高低也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标志之一。

一、生物利用度的意义生物利用度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指标。

每种植物对营养元素、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利用能力不同,而相同物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物利用度也会不同。

例如,相同物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生物利用度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研究生物利用度不仅可以帮助生态学者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长和分布规律,还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1.养分循环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可以影响植物的生物利用度。

养分循环包括养分来源(如大气沉降、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等)和养分去向(如植物吸收、土壤中锁定、微生物分解等)。

如果养分来源丰富且养分循环完整,植物的生物利用度就会更高。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的差异会影响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生物利用度。

例如,光照适宜、土壤水分充足以及适宜温度等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生物利用度。

3.植物个体性状不同植物个体的结构和形态也会影响它们的生物利用度。

例如,植物根系的深度、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等个体特征决定了植物的不同吸收能力,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1.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法是研究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植物生物利用度的一种方法。

养分平衡法通过测定生态系统中养分的输入、输出和储量,计算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并据此评估植物的生物利用度。

2.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认为每种生物占据着生态系统的一定位置,这个位置被称为生态位。

药学考试资料归纳-药理学之生物利用度

药学考试资料归纳-药理学之生物利用度

药学考试资料归纳-药理学之生物利用度在药理学考试中,生物利用度,作为衡量药物利用率的重要指标,是评价不同厂商药品优劣的重要依据。

今天对药学考试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生物利用度方面的知识。

在药理学中,生物利用度与血药浓度检测,可用于制定药物的用药剂量,同时不同剂型生物利用度的高低,也影响着贵重药材的剂型选择。

1.生物利用度是什么: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即: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

除了以进入全身循环药物量的多少来表示生物利用度外,生物利用度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即药物进入全身循环的速度。

药物的剂型不同,生物利用度的速度不同。

静脉注射后全部药物进入全身循环,生物利用度等于。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能小于,主要原因是吸收不完全或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即有一部分在肠道内、肠壁细胞内、门静脉内或肝脏内被代谢。

2.生物利用度分类(1)绝对生物利用度以血管外给药(如口服)的AUC和静脉注射的AUC进行比较,则可得该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2)相对生物利用度如对同一血管外给药途径的某一种药物制剂(如不同药厂生产的相同剂型、同一药厂生产的同一品种的不同批号等)的AUC与相同的标准制剂进行比较,则可得相对生物利用度:3.各类生物利用度的意义绝对生物利用度,主要体现着不同剂型药物利用的程度,对于危急、病重的患者,此时应当迅速升高患者体内药物浓度因此因当选择,利用程度高的剂型,如注射、舌下、吸入等。

对于危重程度不高的患者,应当结合考虑剂型的局部作用,如眼部炎症选择滴眼剂或眼膏剂。

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同一种剂型下的比较,主要用于不同厂商药物质量的筛选,如进口药大多比国产药生物利用度高,因此剂量较小,药理作用较为明显。

习题巩固绝对生物利用度是指( )A不同给药途经与静脉注射AUC比较B不同药厂生产的相同剂型AUC比较C不同批次生产的相同剂型AUC比较D不同患者使用的相同剂型AUC比较答案:A。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生物利用度是指在生物体内化学反应中,利用外源物质所产生的反应物与产物的比例。

此概念常用于解释药物代谢和毒性,以及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度可以用于描述与调整药物剂量、食品营养摄入量以及食品加工方式等因素的相关性。

本文将对生物利用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相关应用进行阐述。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生物利用度是指生物体将某一物质吸收、代谢、转化后所得到的有效成分与外源输入的原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中,有效成分是指具有药理或营养作用的物质,可以通过体内化学反应为生物体提供所需的物质能量。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通常用于评估药物和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

药物生物利用度反映了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有效浓度;而营养素生物利用率则是描述食品中的重要营养素到达生物体后的利用效率。

因此,生物利用度对补充药物和营养素的作用及其相对效用的评估至关重要。

二、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方法生物利用度通常通过测定进入生物体和离开生物体的物质的浓度来计算。

如某种药物所形成的代谢物 A 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为 Va,而进入生物体的药物控制剂量 D 的总量为 D0,那么生物利用度就是 A 的浓度与 D0 之比。

即:生物利用度 = Va/D0此外,生物利用度还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计算。

比如,针对一种营养素,研究人员可以将其单独注入到小鼠的胃中,通过测量小鼠吸收的营养素总量和排泄的剩余量来计算生物利用度。

若进入生物体的总量为 Di,而小鼠排泄的营养素总量为 De,那么生物利用度为:生物利用度 = (Di-De)/Di三、生物利用度的应用生物利用度是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药物领域,生物利用度可以用于确定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以及预测药物在特定人群中的效果和毒性。

在营养学领域,生物利用度可以用于评估不同食品的营养成分,并确定哪些食品能够提供所需的营养素。

在评估不同食品之间的生物利用度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食品来源、烹饪方式、质量等。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精)

1、药物动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全面评价。
2、药效动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明确的可分级定量的人体药效学指标通过效应-时间曲线(Effect-Time curve)与参 比制剂比较来确定生物等效性。
3、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方法 给予患者两种(或多种)药物制剂后,通过观察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与毒性之间的差 异进行评价(≥100例)。
• 计算公式:
绝对生物利用度
F AUCT Div 100 % AUCiv DT
相对生物利用度
F AUCT DR 100 % AUC R DT
要求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药物
• 新开发的药物产品,尤其是口服制剂。 • 改变剂型的产品。 • 改变处方与工艺的产品(仿制产品)。
有必要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药物
• 预防与治疗严重疾病的药物 • 治疗指数窄的药物治疗指数是毒性浓度与有效浓度
的比值 • 水溶性低的药物:水溶解度低于5mg/ml • 溶解速度慢的药物 • 有胃肠道中生物转化或在胃肠中不稳定的药物 • 有特殊理化性质的药物如多晶型药物,溶剂化物、粒
度影响吸收的药物 • 赋形剂比例高的产品
4、体外研究 鉴于体外结果并不能完全代替体内行为,一般不提倡用体外的方法来确定生物等效 性。
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BA)是指剂型中的药 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rate of bioavailability, RBA)与程度(extent of bioavailability, EBA)。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是药物吸收进 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通常 认为静脉给药制剂生物利用度为100%)为参比制剂获得的 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是以其他非静 脉途径给药的制剂(如片剂和口服溶液)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 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 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生物利用度
由药物疗效及医疗事故引起的关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考虑
泼尼松片不同生产厂生产剂量相同的片剂,一家有效,另一家无效。

进行崩解度试验,两种片剂均未超过6分钟,符合质量标准,后经溶出速率测定发现,临床上有效片剂药物溶出一半所需的时间是3-6分钟,而无效片需50-150分钟。

苯妥英钠胶囊澳大利亚发生的中毒事件,是由于生产厂家将赋形剂从原来的硫酸钙改为乳糖,药物吸收增加,使苯妥英纳血药浓度超过了安全浓度引起中毒。

一、生物利用度基本概念
1.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即包含EBA(extent of bioavalability)和RBA(rate of bioavalability)。

2.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评价至少需要AUC Cmax Tmax三个指标。

因为药效是吸收量和吸收速率的函数,两种制剂仅仅吸收量相同尚不能保证具有生物等效性,因为吸收速率可能不一样,吸收快起效快。

3.有关其他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lability)——将同一药物经静脉注射和血管外给药进行比较,并假定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lability)——在同一给药途径下,对同种药物不同制剂进行比较。

生物相利用度(biophasic availability)——药物进入体循环,从而引发药理效应的利用度。

吸收前生物利用度(perabsorption bioavailability)——药物在局部未吸收前的利用度,如皮肤、眼科用药,对于局部用药,系统生物利用度高意味着全身吸收中毒。

4.关于等效的概念
化学等效——指用数量和疗效都相同的主药,制成同样剂型的符合现行法定标准的制剂。

生物等效——指一个人用同一方案给药,使用化学等效之制剂后,将获得相同的生物利用度。

治疗等效——指同一个人,用同一方案给药,使用化学等效之制剂后,可获得相同的治疗效果。

药剂等效——指用数量和疗效都相同的主药,制成同样剂型的药剂,符合同一最新法定标准。

三、生物利用度测定的实际意义
需要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的药物种类1.在临床观察中,没有可比的治疗作用药物。

2. 经生物等效对照研究表明不是生物等效的药物3.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4.在治疗中,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的药物。

5. 具有下列理化特征的药物:(1)活性成分或某些结构(如多晶型)在水中溶解度低(2)活性成分的溶解速度低(3)粒度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影响(4)赋形剂在制剂中占比例较大
四、生物利用度测定及实验方法
1.药代动力学方法----血药浓度法
是生物利用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受试者分别给予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后,测定血药浓度,估算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法—尿药数据法如果药物大部分经尿排泄,而且药物在尿中的累积排泄量与药物吸收总量的比值保持不变,则可用药物在尿中排泄的数据估算生物利用度。

因为影响因素较多,新药研究开发中很少使用尿药数据法,只有当不能用血药浓度法时才采用该法。

尿药数据法的优点,除不必取血样外,尿中的药物浓度比血药浓度高,且尿中无蛋白质等成分对药物分析方法的干扰。

尿药数据法需要收集七个半衰期以上的尿样,有时也可测定尿中代谢产物的排泄量,评价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方法—举例
举例:联苯双酯为五味子丙素合成类似物。

本品可降低血清丙谷转氨酶,用于慢性迁移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大鼠灌胃不同剂量联苯双酯(100-1000mg.kg-1),用HPLC未能在血清、血浆中测出本品。

大鼠灌胃3H-联苯双酯50mg.kg –1后1h,在血浆中测得放射性,12h达高峰,随后放射性缓慢消失。

因而可推测口服联苯双酯有明显的首过效应。

2.药理效应法
1)为什么采用药理效应法进行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①中药体内过程研究中成分的复杂性及检测灵敏度问题
②临床治疗最终关心的问题是药物的疗效而不是药物的浓度。

近年来,人们在中药药动学研究的同时更多地进行
了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发现有些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相关。

如粉防己的降呀及血管外周阻力降低等作用在所有时间均与血药浓度相关;但也有不少药物被发现药效相对于血药浓度常常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或者不与血药浓度有关。

③有些中药复方目前尚未找到可测成分。

2)药理效应法进行生物利用度的测定的具体方法
①以药物的作用强度对剂量作图得量效关系曲线
②在一适当剂量下,观察不同时间药理作用强度得时效曲线,时效曲线纵轴上的作用强度在量效关系曲线上可找
到该作用强度对应的剂量,该剂量即为―相对生物相药物浓度‖从而绘制―相对生物相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③将―相对生物相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纵轴上各―相对生物相药物浓度‖分别除以给药剂量则得相当于单位剂量下
的―相对生物相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称为―剂量标准化曲线‖,该曲线性质完全类同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④按剂量标准化曲线下面积比值求算生物利用度。

3.体外法—溶出度试验
五、影响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1 药剂学因素
(1) 剂型盐酸黄连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肌肉注射吸收差,在体内很难达到有效抗菌浓度。

盐酸黄连素是季胺盐结构,难以透过肠壁吸收,因而口服后能在肠内形成高浓度。

而可治疗肠道感染。

―牛黄解毒片‖和―牛黄解毒丸(蜜丸)‖的释放度比较试验证明,蜜丸的释放度比片剂慢2-3倍,将―牛黄解毒丸(蜜丸)‖这类毒性小、刺激性低的清热解毒或治疗急症的药物,从蜜丸剂型改为其他崩解快的剂型,对提高吸收度和增强疗效是很有益的。

(2)理化性质减小中药粉末粒径,可更多地击破细胞壁加速有效成分的溶解,又可增大与胃、肠黏膜的接触面积,对提高中药的生物有效性是有益。

有些中药如石膏、冰片、雄黄、磁石、朱砂、滑石等可将其粒子控制在10um以下,促进溶解和吸收。

(3)辅料①亲水性赋形剂疏水性药物与亲水性赋形剂混合,可提高药物的亲水性,增大溶解度,但应通过实验优选赋形剂的种类和用量,如:CMC-Na不宜用作甘草锌的助悬剂。

②疏水性赋形剂疏水性赋形剂的加入,可使接触角增大,甚至不被水湿润,从而延缓制剂的崩解和药物溶解。

如中药蜡丸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③表面活性剂适宜的表面活性剂能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溶出度④黏合剂黏合剂的用量和品种会直接影响到制剂的崩解情况和药物的释放与吸收。

如:蜜丸、片剂。

(4)制剂工艺①成型工艺―苏冰滴丸‖是由苏合香油和冰片和载体PEG6000制的固体分散体。

葛根黄豆苷元固体
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是市售黄豆苷元胶囊5倍之多。

②干燥方法方法选用不当,会影响制剂的崩解和药物的释放。

2. 生物因素1)胃肠道胃排空血流量肠道菌丛(2)食物(3)生理条件(4)首过效应(5)药物相互作用
六、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实例
例1—“双黄连”注射剂与气雾剂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两者的生物利用度,研制―双黄连‖气雾剂,扩大临床应用范围。

实验方法:人体血药浓度法身体健康志愿受试者10人,年龄20-35岁,体重50-75kg,分为两组,每组5人。

静注组:20ml×2(含黄芩苷总量338mg,绿原酸总量159.74mg)以1:1比例与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

气雾剂组:4ml×3(含量同上)
给药后分别按时取样,血样在室温静置30min,离心10min,取血清0.5ml,加甲醇5ml,充分振摇10min,离心除蛋白,放置60min,取上清液置紫外分光光度计276nm,327nm处测定吸收度。

指标成分:黄芩苷、绿原酸
黄芩苷、绿原酸线性关系考察
血中回收率试验
结论:1.静脉注射剂与气雾剂的AUC 、C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

双黄连气雾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88.53%、89。

85%。

从实验数据上分析,气雾剂可代替注射剂。

2.血药浓度实测结果波动较大。

可能与个体差异和中药成分在人体中的代谢教为复杂有关。

例2—中药配伍对血清阿魏酸临床生物利用度
目的:研究中药配伍对方剂吸收入人体内成分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方法:健康自愿者一次口服川芎汤(1g/kg),川芎芍药汤(2g/kg,两药之比1:1)、冠心2号汤(3g/kg,其中川芎为0.5g/kg)后,用建立的HPLC法测定吸收入血中的阿魏酸AUC,比较AUC值。

结果:3组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为双峰现象。

与川芎汤的AUC(15734.88±7737.97ng/min.ml)比较,川芎芍药汤的AUC(5717.92 ±6124.63 ng/min.ml)值明显降低,而冠心2号汤(川芎的剂量仅为川芎汤50%)中的AUC(8072.00 ±4424.31 ng/min.ml)相对不低。

结论:冠心2号汤中药不影响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而川芎芍药汤则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