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是信心和勇气的行为,谁没有信心和勇气,谁就没有爱。爱这玄妙 而wenku.baidu.com令人神往的情感,并不是高悬于人类生活绿洲之上的明月,可望 而不可及。它就在你的身旁。只要你努力从建立这些品质做起,就会 摘取爱的皇冠。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1-5自然段) 1.吃透文本 第一部分(1-3):阐释孩子爱的能力的发展;母亲对孩子的爱。 第二部分(4-8):第4、5自然段:从人与母亲的天生的亲密关系,谈
反之,正因为你爱你自己也应该爱他人,爱他人是自爱能力的反映。 自私者本质上不是爱自己,而是恨自己无能。自私者不能爱他人, 因而也不能爱自己。弗罗姆的结论很清楚,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 像爱自己那样爱每一个人,只要你稍逊爱自己那样爱另一个人,你 便不会真正地爱自己。
弗罗姆在论述爱的实践时,另一个很可贵的思想就是认为仅有爱的 理论,还不会爱,必须把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结合起来。他认为爱 的实践和其他艺术的实践一样,有四个共同的要求:规范、专心、 耐心、关心。要精通爱的艺术,就必须全心全意地学习和实践它。 爱的成功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爱要求谦恭、客观和理智。获得 客观和理智的能力是通向爱的艺术道路的一个重要条件。信任和诚 意是爱的关系中不可缺少的品质。在爱当中,理想、自信和勇气是 重要的,谁若没有理想,谁就会失去目标;谁若没有自信和勇气, 谁就会无力承担爱的责任,就会失去生活的信念,而最终失去爱。
想像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 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 中国)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 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 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 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赏析】 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 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 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 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 到春回大地,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 的心理。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 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 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4)在弗罗姆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你能找出文中表明观点 的句子吗?
母爱的特点: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 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 安全感。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的特点: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 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 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父爱的原则是: “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 我相像。”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 和支配。
(3)作者在本文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真的如此吗?
作者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不错,相对于其他几种性质的爱 而言,它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母爱很少 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但是,弗罗姆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即母亲 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 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或是下意识的。母亲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 一条件性,但是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无论多么 伟大的母亲,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也都会有“望子成龙” 的思想意识。这种空虚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这种 “望子成龙”的意识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弗罗姆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即孩子不需为母爱做任何事。父爱 是有条件的,他指出,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 的愿望,因为你尽了职责,因为你像我。”性爱是弗罗姆在本书中 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里弗罗姆批判了弗洛伊德关于性爱是性 本能升华的观点。弗罗姆认为,性爱和自爱也是有联系的,但自私 和自爱是水火不相容。自爱与其他任何一种爱非但不矛盾,而且互 相联系。他认为,真正的爱是爱的能力的一种表现,它不是被人喜 欢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为被爱者成长和幸福所做的积极奋斗。 若一个人有能力爱他人,也就有能力爱自己;若你真正爱他人,你 就应该真正爱自己。
辜负: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辨析词义
4.走近作者
艾·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是新精神分 析学派(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精神分析的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代表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爱的艺术》等。 在弗罗姆看来,梦都是有意义的。有些梦看上去毫无意义,但细细 思量却有深意。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 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 细腻。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 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本篇 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2011年高考浙江卷)(原文在第8课) 9.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 A.人类应顺从自然。 B.真理是整体的。 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D.使真理向人类敞开。 【答案】 C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意思的能力。
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一个 人的魅力在于个性,倘若他处处与别人雷同,总是模仿和依附别人, 那他就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力量。一个人若想使爱久恒,就必须充分 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不断更新自我。 那些以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尊严为代价来换取爱的人,最终必然失去 爱。爱的行为只在自由的感情交流中实现,而决不能作为依附的结 果。
纵观弗罗姆一生著作,发现他的著作是以他的“规范的人本主义” 为中心的一系列著作,他认为自己的理论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的 理论即传统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纯理论性的科学,而他自 己的理论即批判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生活艺术”的应用科学,并且 力图把它付诸实践,建立理想中的“健全的社会”。作为法兰克福 学派的主要成员,与马尔库赛不同的是,弗罗姆的理论缺少一种冲 动和激情,却多一种沉稳和理性,这注定了他的理论对人们的影响 是循序渐进、深远而持久的,而不是热烈而短暂的,他属于不容易 被人忘怀的那一类。
人对母爱渴求的原因:母爱无条件。
2.设疑激智
(1)本文阐述了一些什么道理?
本文的题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它要阐释的就是这两者之 间爱的联系与关系,性质与不同。它首先阐述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 中,由对爱的没有感知,到知道“我被人爱”,到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唤起爱,最后是“爱别人”“创造爱”。文章接下来阐释的是母 爱与父爱的特点,性质与不同。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是无 私而伟大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有原则的,父亲是教育孩子,向 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最后,文章阐述的是“一个成熟的人 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把 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 理智和判断力上”。
严谨的特点。 3.理解爱的情感价值,并学会爱人。
1.读准字音
诞.生(dàn)
刹.那(chà)
撕.碎(sī)
哭泣.(qì) 幼稚.(zhì) 怀孕.(yùn)
休戚.(qī) 遵循.(xún) 归根结蒂.(dì)
履.行(lǚ) 辜.负(ɡū) 阻碍.(ài)
2.解释词语 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幼稚:①年纪小。 ②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也作归根结底。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解析】 文章第一段以日本大灾难和都江堰的顺应自然来说明人 类要与自然共济的道理;第二段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真理与人类行动 的关系,说明人类对自然了解的浅薄;第三段,表明虽然科技在飞 速发展,但大自然还是提出了问题: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 加影响。由此可知,C项正确。
1.简单了解弗罗姆及其名作《爱的艺术》的内容。 2.理解作者对爱所作的哲理层次的思考,体会文章思路清晰、结构
弗罗姆认为,各种形式的爱——母爱、性爱、兄弟的爱等等——基本要 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他指出,爱是对所爱对 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 没有爱。对母爱来讲,她对婴儿的责任主要指对身体需要的关怀。 对成人之间的爱而言,责任主要是对精神需求的关怀。但是这是以 尊重为互补的,不能把关怀、责任变成支配和占有。尊重意指一个 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而了解既是 以上三要素的核心,又是以上三要素的结果。了解首先是对所爱的 对象本质的了解、认识。
(2)作者阐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何意义?
作者在文中阐释孩子对父母爱的发展过程,母亲对孩子爱的无条件, 父亲对孩子爱的原则。同时,也指出了不成熟的、幼稚的爱的原则 和成熟的爱的原则。一路读来,对读者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是具有重要的理性认识作用。生活中,大部分人生活在这种亲情 和爱之中,却很少有人有这么清晰的理性认识,读来给人茅塞顿开 或恍然大悟的感觉。二是作者的结论让人认识到:爱是可以主动争 取的;给人爱、爱你所以需要你。这种认识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 重大的人生意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践行,那么人类社会将 变得更加美好。
5.了解背景
《爱的艺术》简介
艾·弗罗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 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此书畅销至今不衰,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弗罗姆看来, 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 习的。这观点一反传统的认为爱就是如何惹人爱,即把爱作为别人 恩赐的情感的看法,也彻底抛弃了富有宗教色彩的关于丘比特的传 说带给人们“姻缘注定”的世俗的宿命论观念。这种思想具有进步 意义。人们爱的失败,不能总在客观领域找原因。怨天尤人不但不 能很好地生活,而且只能更加远离爱的绿洲而走向爱的荒漠。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 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 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 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气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 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 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道不 感到几分孤独寂寞吗?这里显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 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事实上,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弗罗姆摒弃了弗洛伊德 关于个体性心理动力学的研究,与阿德勒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他以“普遍的人”为研究对象,来构建自己“普遍的人道主义”。 因此,他的理论又是以“先验的人”为基础的一种心理动力学的研 究,特别是在《爱的艺术》中对爱的本质的精彩描述。所以理解弗 罗姆不应拘泥于某一学派。虽然弗氏一生著述颇丰,但他的思想理 论基础主要体现在《健全的社会》《为自己的人》和《爱的艺术》 等著作中,特别是1947年由纽约出版社出版的《为自己的人》,集 中地反映了他的“规范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