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解剖与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颈部解剖与疾病
头颈部解剖关系复杂、器官众多、疾病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多个科室,外科治疗占有重要地位,解剖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头颈部解剖与疾病关系总结如下:
一、耳的解剖与疾病
耳廓位于头颅两侧,除耳垂为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余皆为弹性软骨构成支架,上覆以软骨膜和皮肤。其后(内)面较平而微凸,前(外)面凹凸不平,形成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耳甲艇、耳甲腔等解剖标志。前面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后面为紧,皮下组织少,故外伤后形成的血肿不易吸收,感染后易发生软骨膜炎。耳廓皮肤薄,血管位置浅表,又是冻疮的好发部位。耳廓与外耳道连续,当外耳道发炎时,牵拉耳廓或压迫耳屏可使疼痛加剧。
外耳道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门,止于鼓膜,成人长约2.5~3.5厘米。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软骨部皮肤有皮脂腺,盯聆腺和毛囊,外伤后易感染成疖。由于皮肤与软骨附着较紧,故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稍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前下壁常有2-3个由结缔组织充填的垂直裂隙,称Santorini裂,它可增加耳廓的可动性,亦系外耳道与腮腺之间感染互为传染的途径。骨部与乳突前壁、颅中窝及颜下颌关节相邻接,外伤或感染时可相互影响。骨性外耳道中部较窄,称外耳道峡部,易于嵌顿异物。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4部分。狭义的中耳仅指鼓室及其内容结构。鼓室上壁的岩鳞裂在婴幼儿时常未闭合,硬脑膜的细小血管经此裂与鼓室相通,可成为中耳感染进入颅内的途径之一。鼓管粘膜下半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运动方向朝向鼻咽部,可使鼓室的分泌物得以排除;又因软骨部粘膜呈皱襞样,具有活瓣作用,故能防止咽部液体进入鼓室。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部感染较易经此管传入鼓室。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由复杂的管道组成,含有听觉与位置觉重要感受装置。内耳分骨迷路与膜迷路,二者形状相似,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膜迷路含有内淋巴,内淋巴含细胞内液样离子成分,呈高钾低钠。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外淋巴含细胞外液样离子成分,呈高钠低钾。内、外淋巴互不相通。内耳疾病可以引起眩晕等平衡性疾病[1]。
二、鼻的解剖与疾病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外鼻的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2]。
鼻腔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同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其中软骨膜及骨膜外复有粘膜,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内血管丰富,由鼻腭、筛前、上唇及腭大动脉支密切吻合形成毛细血管网称为利特尔区。此处粘膜较薄,血管表浅,粘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血管破裂后不易收缩,且位置又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下鼻甲肿大时易致鼻塞或影响鼓管的通气引流。下鼻道外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壁较薄,是上颌窦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鼻顶部外伤或手术时易骨折致脑脊液鼻漏,成为感染入颅的途径。
三、咽喉部解剖与疾病
咽腔为一个肌膜管,其上宽下窄,前后扁平。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其中鼻咽
部的咽隐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其上1cm处的颅内破裂孔,极易受累。
喉是由咽演化而来,只存在于用肺呼吸的脊椎动物中。其居颈前正中,舌骨下方,上通喉咽,下接气管。喉上端为会厌上缘,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前为舌骨下肌群,后为咽及颈椎的锥体,两侧为颈部的大血管神经束、甲状腺侧叶。在成年男性约相当于第3~6颈椎平面,高约8cm,在女性及小儿位置稍高。喉是以软骨为支架,间以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管腔状器官[3]。
构成喉支架的软骨共有11块,形状大小不同。单个而较大的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及会厌软骨;成对而较小的有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共9块,此外,尚有数目不定的籽状软骨及麦粒软骨。在喉的软骨中,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的大部分为透明软骨,可发生骨化;会厌软骨、甲状软骨中央部、杓状软骨声带突和尖以及籽状软骨为弹性软骨,其余均属纤维软骨,只发生钙化。甲状软骨于18岁即可开始出现骨化[4]。最先发生于后下角,逐渐向上向前发展,两侧翼板的中央最后发生骨化。骨化程度男性较女性明显。环状软骨骨化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先自背板上缘开始,多不发展至下缘。杓状软骨亦可完全骨化,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两侧常对称发生。喉软骨对保存喉功能很重要,软骨表面均覆有软骨膜,喉软骨及软骨膜对癌向喉内发展有暂时性的限制作用,每一种保存喉功能的手术都应考虑保留甲状软骨和其它软骨。故研究喉癌对喉软骨侵犯的部位、范围,能为临床手术指示方向。在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弹性圆锥前部的、可伸缩的、裸露在两侧环甲肌之间的部分,名环甲膜,其中央增厚而坚韧的部分称环甲中韧带,为环甲膜切开术入喉之处[5]。
四、颈部解剖与疾病
颈部疾病以肿瘤疾病为主。肿瘤包括自颅底到锁骨上,颈椎以前这一解剖范围的肿瘤,以恶性肿瘤为主。计有:头颈部软组织,耳鼻咽喉,口腔,涎腺,甲状腺,颈段食管、气管等部位的肿瘤。通常不包括颅内、颈椎肿瘤及眶内肿瘤。在我国,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全身肿瘤的比例接近百分之十。男性发病以喉癌、鼻咽癌为多见,其次为口腔癌;女性发病以甲状腺癌占首位,其次为口腔癌、鼻咽癌。
颈部前方正中有呼吸及消化道的颈段,两侧有纵行的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在器官和血管神经周围有多层筋膜包绕,筋膜之间充填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筋膜间隙。以颈椎为支柱,颈部诸肌不仅使头颈部产生复杂、灵活的运动,而且也参与呼吸、发音、吞咽和呕吐等功能,头颈部的伸、屈和旋转可改变颈部器官的相对位置关系,对手术中寻找解剖标志有影响。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重要的肌性标志,以此为标志可将颈部划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及颈外侧区,解剖分区是临床描述病变部位的基础。颈部正中为喉、气管和食管,两侧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和颈外动脉、颈内静脉以及迷走神经等重要的神经血管。围绕颈部血管特别是颈内静脉,排列较多的淋巴结,主要收纳颈部各器官的淋巴,头颈部肿瘤易早期转移到此处。熟悉颈部解剖是开展头颈部手术的基础[7]。
新生物肿块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颈部的良性肿瘤主要为甲状腺腺瘤和涎腺混合瘤。肿块生长缓慢,边界清楚,活动良好,如生长过程中突然加快,与周围组织粘连、界限不清时提示恶变。颈部的恶性肿瘤以淋巴结转移为主。头颈部的不同解剖区域都引流至相应的颈部淋巴结群,因而不同的原发灶可引起相应淋巴结转移。如鼻咽癌早期出现病侧颈深上二腹肌淋巴结肿大,有时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扁桃体恶性肿瘤常转移至下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下咽癌常转移到病侧颈动脉三角淋巴结。胸腹腔甚至原发病灶不明的恶性肿瘤也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可为单个、多个或多个淋巴结融合,早期为单侧,质硬,不活动,无压痛。根据颈部肿块的生物学行为可确定肿块的性质,如肿块进行性增大,触之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性差或不活动,应考虑恶性肿瘤。由于颈部恶性肿瘤中,大多数是转移性病灶,所以应根据病史、肿瘤的位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