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上课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2000只 B、400只 C、200只 D、500只
2.在一片约27公顷(h)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 做标记后放掉。第二天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 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h)约为( ) D A、825 31 B、125 5 C、290 11 D、165 6
小结: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直接影响
迁出率
预测方向
种群 密度
决定大小
年龄组成
影响变动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小结
•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 是 种群密度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 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年龄结构
•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 特征是 性别比率
3.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 记后放回自然界,数日后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有2只,没有 标记的有6只,则此地区黄鹂种群个体数大约有( A ) A、20只 B、15只 C、75只 D、45只
※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2、等距取样法
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a、 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是校园 草坪某种双子叶植物(如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制定计划:课本61页 c、 实施计划:课本61页 d、 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 两条边上的个体,应遵循“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 原则。 e、 结果记录: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较高 很低
在我国某地的野驴平 均每100平方千米还不 足两头,但是在相同的 面积内,灰仓鼠则有数 十万只。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 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 有差异。
在一片农田中的东亚 飞蝗,夏天的种群密 度较高,秋末天气较 冷时则降低。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研究种群密度重要意义
1、 由许多的同种个体组成 2、 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 3、 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 无限 较强 种群中的个体有不同的适应 能力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觅食防御能力 适应环境能力 特征
出生 年龄 性别 死亡
【典例精析】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C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2节 种群数量的 变化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本节聚焦
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2、怎样估算种群的密度?
种群定义: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与个体的比较:
比 较 个 体 种 群
特 寿
点 命
1、 单一的生命体 2、 生命世界的基本单位 3、 组成种群的基本单位 有限 较弱 个体对环境变化适应力有 限
1.下列动物调查研究中,不可用样方法获得种群 密度的是( D )
A.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C.某地区蚯蚓的密度 B.作物植株上的蚜虫密度 D.某地田鼠的密度
2.在下列生物种群中,不能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 查的是 ( D )
A.蒲公英
C.蚯蚓
B.马尾松
D.野兔
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成立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 率 相等 ,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 和迁出。
注意:
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 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 究期间不能消失。
1.在对某地的麻雀种群进行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将这些 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 的为5只。请计算,该地麻雀大约有( B)
年龄
最大寿命
低龄死亡率高,度过危 险期后死亡率低且稳定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铃虫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乔木
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 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 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年龄组成(结构)
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意义:预测未来种群动态变化
老年 成年
幼年
⑴增长型:特点 是幼年个体多,老年 个体少,出生的比死 亡的多,种群的个体 数越来越多。
增长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
⑵稳定型:特 点是各年龄期的个 体数比例适中。在 一定时期内出生的 新个体数接近衰老 死亡的个体数。种 群中个体数目保持 相对稳定。
A
B
C
D
性别比例
概念: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比例。
注意:此处指有生殖能力的个体
雌雄相当:如高等动物人等 类型 雌多于雄: 如人工控制的种群鸡、羊等 雄多于雌: 如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蜜蜂等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 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 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种群的空间百度文库征
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 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随机分布 (田中杂草)
种类: 均匀分布 (稻田中水稻)
集群分布 (树上蚜虫,瓢虫等)
种群分布型
集群分布(最常见)
集群分布的特征是,种群个 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 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 其形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 富与贫乏镶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 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 成群。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 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 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 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 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 也符合这一特性。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
⑶衰退型:特 点是老年期个体数 目较多而幼年期的 个体数目偏少。新 出生的个体不能补 偿衰老死亡的个体 数。种群密度越来 越小。
1.人口增长的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 退型)主要取决于人群的( C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C.年龄结构 B.迁入率和迁出率 D.性别比例
2.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哪个种群 绝灭的机会最大( D )
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
出生率 出生率
死亡率
死亡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减小 种群密度不变
也就是说,出生率与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必须降低出生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 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 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 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1、取样标记 2、放回后充分混合 N:种群数量 M:标记个体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被标记数量
3、再取样
4、计数
M×n N= m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 大 的动物。如哺乳 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样 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种群密度 (株/m2)
f、计算公式: 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和/样方数
思考讨论:
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确保所选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 因素影响,使所取样方更接近真实值
2、 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会, 样方越多,误差越小,结果 越接近真实值
例如,面粉中黄粉虫 的分布与森林地被层 中一些蜘蛛的分布, 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 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 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 分布。
种群的存活曲线
存 活 数 量 的 对 数 Ⅲ

类型Ⅰ(凸型)

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低,达 到后死亡率高。
类型Ⅱ (对角线型) 各年龄段死亡率相同

水螅
牡蛎
类型Ⅲ (凹型)
0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捞?捕捞多 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 分利用?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直接计数法:分布范围小、
(总数调查) 2)取样调查法
体较大的种群
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及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常用取样法:
1、五点取样法
均匀分布 种内竞争 人为保持
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由于种内竞争。 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 争阳光和土壤中营养,沙漠 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 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 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 (如农田、人工林),由于 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 则常呈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