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蜡烛一课一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蜡烛》同步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蜡烛》同步训练1.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偷袭(xī)企图(qǐ)佛晓(fï)瓦砾(lì)B.地窖(jiào)耸立(sōng)更夫(gèng)炮弹(dàn)C.遮奄(yǎn)匍匐(fū)交叉(chā)肋(yè)窝D.屏障(píng)肃穆(mù)静默(mï)鞠躬(jū)答案:D解析:分析:A项“袭”应读xí,“佛晓”应为“拂晓”,读fú ;B项“耸”应读sǒng,“更”应读gēng;C项“遮奄”应读“遮掩”,“匐”应读fú,“肋窝”应读“腋窝”,所以选D项。
点评:本题要求从读音和字形两个点上判断。
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拂.()晓地窖.()瓦砾.()匍.()匐.()腋.()窝答案:fú |jiào|lì |pú fú | yè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拂.”读“fú”而不是“fï”。
瓦砾读..“.lì”而不读“shuî”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根据拼音写汉字。
偷xí() píng()障jū()躬 mù()颤wēi wēi()答案:袭| 屏 | 鞠 |穆 |巍解析:分析:这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字。
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鞠”和“穆”。
点评: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4.下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烧灼.(zhuï)桥头堡.(bǎo)地窖.(jiào)B.颤.巍巍(chàn)契柯..(púfú)..拉耶夫(qìe hē)匍匐C.腋.下(yè)迫.击炮(pǎi)拂.晓(fú)D.更.夫(ɡēnɡ)手臂.(bì)答案:B解析:分析: B.“契柯..拉耶夫qìe hē”改为“qì kē”,所以选B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蜡烛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3 蜡烛基础导练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gu#)舀.水(yǎo)白洋淀.(d#ng)B.迂.(y$)腐珐琅..(f2 l1ng) 蹿一蹿.(cu3n)C.寒噤.(j#n)拂.晓(f%)颤.巍巍(ch3n)D.瞥.(pi9)见惊骇.(h3i)孤孀.(shu`ng)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过分集权是我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积弊,近年来这一习惯在某些地方、单位和企业又有不断强化的趋势。
B.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C.怎样衡量一个人记忆好坏呢? 一般有以下四个标准:记忆的广度、记忆的速度、记忆的长久性、记忆的准确性。
D.她马上找到了她要的东西了:一个大的炮弹坑。
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故宫博物馆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
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4.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
②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③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
④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
⑤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
⑥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
(1)第②句画线部分搭配不当的词语是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青岛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青岛版(含答案)一、基础过关填一填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红两大类:一类仅仅是( )的变化,没有发生( ),这类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 );另一类是发生( )的变化,这类变化经常可以从( )、( )、( )等现象表现出来,这类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如( )。
2. 判别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是看( )。
3.把白糖加热至溶化,只是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没有变成别的物质,是( )变化。
4.把白糖加热至变黑,白糖变成了别的物质,是( )变化。
5.蜡烛加热后从( )体转化为( )体,冷却后从( )体转化为( )体,只是从( )发作变化,没有变成( ),属于( )变化。
6.蜡烛熄灭后,生成了( )和( ),属于( )变化。
7.在熄灭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枯燥的烧杯,烧杯壁上生成了一层( ),说明蜡烛熄灭有( )生成。
8. 熄灭蜡烛,将内壁涂有廓清的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 ),这是由于发生的( )和石灰水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
这说明蜡烛熄灭生成了( )。
9.树叶颜色的改动,把白糖加热至焦黑,( )改动了,属于( )变化。
10.往廓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出现( ),说明石灰水变成了别的物质,属于( )变化。
二、综合训练1.生鸡蛋放入白醋,碱中倒入大批白醋,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有什么生成?属于什么变化?2.扑灭火柴,会有什么现象?属于什么变化?3.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什么改动了?属于佬变化?4.空气进入人体后,它发作的变化是什么新物质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三、拓展运用1.生活中,( )、( )、( )属于物理变化。
2.生活中( )、( )、( )属于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形状;新物质;蜡烛受热熔化;新物质;颜色的改动;发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蜡烛熄灭。
2.能否发生新物质。
3.物理。
4.化学。
5.固;液;液;固;形状;新物质;物理。
2016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3课《蜡烛》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蜡烛》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拂( )晓肃穆( ) 烧灼( ) 瓦砾( ) 地窖( )鞠( )躬精疲力竭( ) 名副其实天翻地覆精疲力竭从容不迫颤巍巍永垂不朽2、用正楷抄写上面的词组三遍3、任选其中3-5个词组,组成不少于50字的语段4、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出那些水。
(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就是没有一颗炮弹在老妇人的近旁。
(3)于就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在死者的腋窝下,把她拖走。
5、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问题。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与平就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最后一段就是:“我就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就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
从这几句话中您听出了哪三种信息?二、重点文段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就是,与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就是一支大蜡烛,就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
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
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但就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7、(1)第一段中的“还”字就是否多余?(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8、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9、第2段与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10、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与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蜡烛》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
一、根底知识1. 选择如下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偷袭〔x i〕手臂〔b e i〕珍藏〔c a ng〕B. 附近〔f u] 埋葬〔z a ng〕掩护〔y a n〕C. 间歇〔ji a n〕地窖〔ji a 0〕匍匐〔p d〕D. 瓦砾〔I 1〕腋窝〔y e〕僵硬〔y e ng〕2•解释如下词语与加粗字的意思⑴精疲力竭:。
⑵名副其实:。
⑶永垂不朽:。
3•对如下句中标点符号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这是她死了的男人一一守桥的更夫留给她的。
〔破折号表示解释〕B. 走了不多几步,她马上找到她要的东西了:一个大的炮弹坑。
〔冒号表示解释〕C. 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
〔括号表示补充说明〕二、语言运用1. 如下各句所用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环境描写〕B. 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
〔动作描写〕D.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出来。
“看呀!’’那红军说。
〔语言描写〕C. 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
〔动作描写〕2. 如下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那个早晨,五个红军决定要偷袭这座桥。
B.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C. 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D. 拂晓前,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三、课内阅读1. “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2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3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语文:第3课《蜡烛》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3. 蜡烛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更.()夫2.解释词语拂晓:珍藏:屏障:肃立:永垂不朽:精疲力竭:名副其实:颤巍巍:肃穆:二、自主探究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你能找出记叙的六要素吗?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找出精彩描写,品析人物形象美。
1.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2. 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语句,体味文章意蕴美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
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
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4.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泰安市初二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同步达标练习及解析
泰安市初二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同步达标练习及解析(ABC卷)内容预览:《蜡烛》达标试题A卷一、测测你的注音速度(稳!准!)迫击炮()间歇()瓦砾()地窖()腋窝()闪耀()鞠躬()()二、你一定能正确说明下列词语(相信我!没错的!)①精疲力竭:②永垂不朽:三、你能否正确回答语段后的问题(努力呀!)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
到底,她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
因此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抄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但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
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
她差不多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儿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但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专门远的地点。
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
不久死者差不多完全被泥土盖住了。
老妇人还没有中意。
她要做一个名副事实上的坟堆。
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土来连续盖上去。
几小时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难道堆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然而,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点都离老妇人专门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收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
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
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动。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
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收藏到今天。
”这句话中,什么缘故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2、“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但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专门远的地点。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3 蜡烛练习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3 蜡烛练习新人教版本文通过叙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烧灼.()桥头堡.()地窖.()匍匐..()颤.巍巍()契柯..拉耶夫()腋.下()迫.击炮()拂.晓()更.夫()手臂.()二、词语释义烧灼:拂晓:精疲力竭:名副其实:匍匐:永垂不朽:三、语句解读1.“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怎样理解这句话?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
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
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
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献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惴()()揣()竭()()渴()障()()嶂()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A.壳(1)qiào 地壳.脱壳.(2)ké贝壳.甲壳.B.颤(1)zhàn 寒颤.颤.栗(2)chàn 颤.抖颤.巍巍C.劲(1)jìng 强劲.劲.敌(2)jìn 用劲.劲.头D.食(1)shí日食.猪食.(2)sì食.用食.言二、整体感知1.下列各句所用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3《蜡烛》课时测练 (新版)新人教版
蜡烛共30分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拂.晓( ) 地窖.( ) 瓦砾.( ) 匍匐..( ) 腋.窝( ) 偷xí( ) píng( )障 jū( )躬肃mù( ) 颤wēi(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3分)A.她已经精疲力竭....(有气无力)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B.毒胶囊、地沟油等一系列事件告诉人们,我们需要名副其实....(名不副实)的产品质量。
C.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名垂千古)。
D.红军的偷袭企图..(打算)一定把德国人吓坏了。
3. (株洲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C.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D.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4.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3分)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5.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4分)(1)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 )(2)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
( )(3)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
( )二、阅读杀光一个村子周海亮冰天雪地里,无辜的村民被驱赶到一个天然的椭圆形的大坑面前。
我们在村子里的干草堆里发现了这些。
上士用脚尖指指摆在面前的一排手榴弹,毫无疑问,村子里混有游击队员。
没有人说话,三四十个村民弓着腰,深低着头,微微颤抖着身体,眼睛瞅着脚尖。
谁是上士给他们三分钟时间。
机关枪早已准备好,黑洞洞的枪口指着排成一排的人们。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蜡烛课后辅导练习第八篇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蜡烛课后辅导练习第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偷袭(xī)企图(qǐ)佛晓(fó)瓦砾(lì)B、地窖(jiào)耸立(sōng)更夫(gèng)炮弹(dàn)C、遮奄(yǎn)匍匐(fū)交叉(chā)肋(yè)窝D、屏障(píng)肃穆(mù)静默(mò)鞠躬(j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边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烧灼(zhuó)桥头堡(bǎo)地窖(jiào)B、颤巍巍(chàn)契柯拉耶夫(qìe hē)匍匐(púfú)C、腋下(yè)迫击炮(pǎi)拂晓(fú)D、更夫(ɡēnɡ)手臂(bì)【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那个早晨,五个红军决定要偷袭这座桥。
B、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C、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D、拂晓前,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词填空。
方场上( )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
A、散落B、分布C、散布D、分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 )。
A、停顿B、间断C、间隔D、间歇【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词填空。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 )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 )地朝他们深深一鞠躬;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
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 (课后练习)
3 蜡烛【课后练习】基础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ì( ) 精疲力jié() fú晓()揣在怀里()颤巍巍()鞠躬()2、根据注释概括词语。
A.形容精神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力气。
()B.指光辉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C.破碎的砖头瓦片。
()D.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辨析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①烁()砾()栎()②遏()竭()歇()③佛()拂()沸()4、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动词。
休息够了,老妇人______(坐、跪、跑)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_____ (佩、画、刻)了十字,又(吻、挨、碰)______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阅读训练(一)蜡烛【课内阅读】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
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
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蜡烛
练习
—、基础知识运用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 ,
作家。
本文由
___________ 翻译的。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
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 ___________ 母亲将珍藏了_________ 年的两支____________ ,点在一位____________ 士兵的坟头。
这位母亲叫_____________ 。
那位红军战士叫_______________ 。
4、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5、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6、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改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
7、一位画家给他的学生A、B、C、D四人出了一个题目:《母爱》,令他们每人作一幅画,然后评出最优秀的,下面是他们四人所画内容,如果仅从选材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最有可能获奖的一位是()
①一位年轻的母亲正给他的婴儿喂奶。
②一位中年女教师辅导学生学习。
③一位白发老母亲双手抚摸海外归来的儿子。
④一只老母鸡张开双翅护着几只小鸡,怒目迎战向小鸡袭来小狗。
&入夏以来,不断有少年儿童在江河湖泊游泳溺死的报道,请你给广大少年儿童写一句话,让他们注意安全。
.创新能力训练
这是发生在1848年7月24日,喀斯托扎战役第一天的故事。
为了占领某处高地的一间房子,我军派去了一支大约由60 多名陆军步兵组成的队伍。
可是,没想到,却意外地遭到两个中队的奥地利士兵的袭击,敌人从四面八方射来了像雨点一样密集的子弹,我军只得把几十名死伤者留在战场上,然后躲进那间屋子里,急急忙忙地,好不容易才关上了门。
关好门后,我军士兵们立刻登上一楼和二楼的窗户,瞄准袭击的敌人,猛烈地还击。
敌人成半圆形,逐渐地逼近,疯狂地反扑。
指挥这60 多名意大利士兵的是两名中尉和一位头发、胡子都已雪白,身材高大、精悍、神色严厉的上了年纪的大尉。
在这支队伍当中,还有一名出生在撒丁岛的鼓手,那是一个年纪刚满14 岁的少年,不过,看上去他只有12 岁,身体瘦小,面色浅黑,深陷的小眼睛炯炯有神。
大尉在二楼的一间屋子里一边连珠炮似的发布命令,一边指挥着防御战,在他那钢铁一般坚毅的脸上看不出有丝毫动摇的神色。
少年鼓手的脸色有些发白,可是,脚步很坚定,他跳上一张桌子,把身子贴在墙壁上,伸出头,向窗外望去。
透过炮火硝烟,他看见了原野上一点一点正向这里逼近的奥地利军队的士兵们身上穿的白色制服。
这所房子正好位于陡峭悬崖的顶峰之上,冲着悬崖的那一面,只有一扇通向顶楼的小窗户,很高,仅仅能通过一个人,所以,奥地利的军队就没有从那边向这所房子逼近,看来,悬崖的那一侧最安全。
因为炮火只是在这所房子的正面和两侧袭击过来。
密集的炮火宛如地狱之火,子弹像雨点一般密集地射击过来,穿透了墙壁,打碎了屋顶上的瓦,打在天棚上、家具和门上,碎木片、灰尘、餐具,还有打碎的玻璃四处乱飞,轻飘飘地飞起来,然后又反弹回来,发出了使人头痛的巨大响声,一切东西都被打得乱七八糟。
不时地,凭窗射击的士兵有人受伤躺在地板上,而后又被拖到一边。
也有很多受伤的士兵用双手捂住自己的伤口,疼得在房间里满地打滚,厨房里早已经有一个被打破额头而死去的士兵。
敌人仍然不断地进逼,包围圈越收越小。
这时,一直沉着指挥的大尉也显出了紧张的神情。
他带着一个军曹,大步走出了房间,三分钟后,军曹又跑了回来,招呼少年鼓手跟他走。
少年跟在军曹身后,快步登上木板楼梯,和军曹一起走进空荡荡的小阁楼里。
他看见大尉正在那里靠着小窗户,在一张纸条上用铅笔写着什么,在大尉脚下的地板上,有一条打水用的井绳。
大尉把纸条叠好,用他那双足以使部下在他面前战栗的冷峻的灰色眼睛盯住少年的眼睛,边看边粗鲁地说:“鼓手!”
少年鼓手把手举到帽沿,向他敬礼。
大尉又说:“你有勇气吗?” 少年的眼睛炯炯有神,回答道:“有,大尉。
” “你看下边那儿,”大尉把少年推到小窗户旁边,对他说:“你看见在威尔拉夫兰卡村子那些房子的平地上,有刺刀在闪光吗?我方的一支军队正在那里待命。
你拿着这张纸条交给你遇到的第一个军官。
你把你的皮带和背包解下来吧。
” 少年鼓手解开皮带和背包,把纸条放进胸前的口袋里。
军曹把绳子从窗口顺下去,用两手所握住一头,大尉让少年背对田野,帮他从小窗户爬出去。
“好啦!”大尉说道,“这支分队能否得救,关键就看你的勇气和你的腿了!”
请相信我,大尉!”少年鼓手一边向下滑,一边回答说。
跑下去的时候,你一定弯下腰啊!”大尉一边和军曹一起握紧绳子,又说了一句。
放心吧!没关系!”
愿上帝保佑你!”
9、本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我们曾经在小学阶阶段学习
过他的_____________ 。
在那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对感人的父子形象。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11、从记叙文的角度来分析本文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12、用〜〜~〜划出对大尉肖像进行描写的句子,由此分析大尉是一个怎样的军官?
13、这是一场力量悬殊,十分激烈的战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用原句作答,不少于三处)
14、他看见大尉正在那里靠着小窗户,在一张纸条上用铅笔写着什么,”你认为大尉写的是什么?
15、本文着力要表现的人物是少年鼓手,原文题目是《撒丁岛的少年鼓手》因为是节选,省去了后面的情节,你认为故事将会怎样发展,请补写出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不超过100字)
16、男孩子一般比较喜欢看一些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请结合实际,举具体的例子,谈谈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答案:
1. 《阅读和欣赏》西蒙诺夫苏联茅盾
2. L j i do j u g o ngnch
3. 南斯拉夫45结婚花烛苏联红军玛利•育乞西契柯拉耶夫
4. 突出蜡烛的珍贵
5. 黑色代表了哀思
6、既突出了战争的惨烈,又表现了人民支持正义的战争,在这一点上是不分国界的
7、第二句
8、略
9、《小抄写员》
10、少年鼓手在危急时刻奉命送信
11、1848年7 月24日战场大尉和少年鼓手,战士喀斯托扎战役第一天,为了占领某处高地的一间房子却意外地遭到两个中队的奥地利士兵的袭击大尉指挥作战及决定让鼓手去送信
12、坚毅、果断、勇敢、不怕牺牲。
13、敌人从四面八方射来了像雨点一样密集的子弹,我军只得把几十名死伤者留在战场上,然后躲进那间屋子里,急急忙忙地,好不容易才关上了门;密集的炮火宛如地狱之火,子弹像雨点一般密集地射击过来,穿透了墙壁,打碎了屋顶上的瓦,打在天棚上、家具和门上,碎木片、灰尘、餐具,还有打碎的玻璃四处乱飞,轻飘飘地飞起来,然后又反弹回来,发出了使人头痛的巨大响声,一切东西都被打得乱七八糟;不时地,凭窗射击的士兵有人受伤躺在地板上,而后又被拖到一边等。
答案不要求一致。
14、请求支授大尉
15、少年鼓手以坚强的毅力冒着枪林弹雨将信送达,授军来到,战争胜利(其它可自圆其说,能表现少年鼓手勇敢的构思都可以)
16、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