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踝关节骨折理解
踝关节骨折的定义
踝关节骨折的定义
踝关节骨折是指人体踝部的骨骼组织受到外力、摔倒、扭伤等因
素的影响,导致踝关节区域骨骼断裂或骨折的医学术语。
它是一种比
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生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如果未及时得到治疗,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产生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阐述踝关节骨折的定义。
第一步,理解“踝关节”是什么。
踝关节是连接脚踝和下腿骨之间的复合关节,由腓骨、胫骨以及
足骨三个骨头构成,它们之间靠软骨连接。
踝关节主要负责支撑和承
受人体的体重和运动冲击力,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
第二步,了解“骨折”是什么。
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撕裂,并且断面没有连接在一起的情况。
骨
折的主要原因包括扭曲、跌倒、运动损伤、车祸等外力的影响,导致
骨骼受到压力或拉力而发生破裂或断裂。
第三步,确定“踝关节骨折”的定义。
综合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踝关节骨折的定义:踝关节骨折
是指腓骨、胫骨、足骨之间由于外力、摔倒、扭伤等原因受到强烈的
压力、拉伸和变形而导致骨骼断裂或撕裂,导致踝部出现疼痛、肿胀、瘀血等症状,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日常活动和身体健康。
总之,踝关节骨折是人体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如果发生
了这种情况,应尽早去医院就诊,以便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
尤其需
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踝部骨骼,尽
量避免发生这种危险的骨折类型。
收藏踝关节骨折
收藏踝关节骨折1、概论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医师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虽然这类骨折通常被认为是“简单骨折”,但是踝关节骨折其实并不简单。
相对于高能量损伤造成的Pilon骨折,踝关节骨折和韧带损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Ramsey和Hamilton已经证明,距骨在踝穴内仅1mm的移位能造成关节接触面积减少42%。
这一变化必然导致关节接触压强增加和峰值压强变化,最终引起关节软骨退变。
长期临床研究表明,残留的关节移位和踝穴对位不良都能够导致预后不良。
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和恢复下胫腓关节的正常对位,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手段。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骨折的解剖复位和踝关节的正常对位。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有类型的损伤都必须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处理。
为了重建踝关节的稳定性,早期、积极的修复是必要的。
骨今中外2、解剖踝关节是一个被薄层透明关节囊包裹的滑膜关节,它由以下几个结构组成。
骨踝关节是由三块骨骼构成的复合关节。
胫骨构成了踝关节的顶部(包括后踝)和内部。
腓骨远端,即外踝,构成了踝关节的外侧部分。
距骨构成了踝关节的底部。
胫骨远端自前向后形成凹陷的表面,后缘略低于前缘;胫骨远端内侧向远端延续形成内踝,包括前后结节两个部分;胫骨远端后缘,即后踝,与距骨共同构成阻止踝关节后方半脱位的机械阻挡。
外踝是腓骨远端形成的骨性隆起。
在体表投影上,外踝比内踝的投影更偏后、也更偏远端。
外踝内侧三角形的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与距骨相接触外踝位于胫骨远端后外侧沟,即下胫腓切迹内,在后方与胫骨相互靠近。
距骨表面几乎全被关节软骨覆盖,没有肌腱附着。
它起到将体重从胫骨传递到跟骨的作用。
距骨顶部突起,与胫骨远端相互形成关节;内外侧也分別与内外踝分別构成关节。
Inman指出,距骨的形状是平截头体(截去尖端的圆锥体),并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铰链关节的构成部分。
距骨圆顶的前部比后部更宽。
踝关节背伸时,外踝外旋以便让更宽阔的外踝前部容纳较宽的距骨圆顶前部。
韧带除了骨性结构构成的稳定性,踝关节周围的许多条韧带也起到了加强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踝骨骨折
踝骨骨折踝骨是小腿的胫骨与腓骨最下端与脚部结合的骨骼点,一般在普通的生活中,行走经常会扭到脚,轻则疼痛,重则拉伤韧带乃至骨膜受损。
踝骨一般不会出现骨折情况,多半是在扭到脚后出现骨裂。
踝骨骨折是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为脚踝局部肿胀、疼痛、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
1诊断:局部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
诊断时,首先应根据外伤史和临床症状以及X 线片显示的骨折类型,分析造成损伤的机制。
2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3病理原因内翻(内收)型骨折可分III 度。
I 度:单纯内踝骨折,骨折缘由胫骨下关节面斜上内上,接近垂直方向。
II 度:暴力较大,内踝发生撞击骨折的同时,外踝发生撕脱骨折,称双踝骨折。
III 度:暴力较大,在内外踝骨折同时距骨向后撞击胫骨后缘,发生后踝骨折(三踝骨折)。
外翻(外展)型骨折按骨折程度可分为III 度。
I 度:单纯内踝撕脱骨折,骨折线呈横行或短斜行,骨折面呈冠状,多不移位。
II 度:暴力继续作用,距骨体向外踝撞击,发生外踝斜行骨折,即双踝骨折。
如果内踝骨折的同时胫腓下韧带断裂,可以发生胫腓骨下端分离,此时距骨向外移位,可在腓骨下端相当于联合韧带上方,形成扭转外力,造成腓骨下1/3 或中 1/3 骨折,称为Dupuytren 骨折。
III 度:暴力过大,距骨撞击胫骨下关节面后缘,发生后踝骨折,即三踝骨折。
外旋骨折发生在小腿不动足部强力外旋,或足不动小腿强力内转时,距骨体的前外侧挤压外踝前内侧,造成腓骨下端斜行或螺旋形骨折亦可分成III 度。
I 度:骨折移位较少,如有移位,其远骨折端为向外,向后并向外旋转。
II 度:暴力较大,发生内侧付韧带断裂或发生内踝撕脱骨折,即双踝骨折。
III 度:强大暴力,距骨向外侧移位,并向外旋转,撞击后踝,发生三踝骨折。
纵向挤压骨折高处坠落,足跟垂直落地时,可致胫骨前缘骨折,伴踝关节向前脱位。
如果暴力过大,可造成胫骨下关节面粉碎骨折。
踝关节骨折的定义
踝关节骨折的定义
踝关节骨折是指脚踝部发生骨折,包括胫骨、腓骨和距骨三根骨头之一或多个骨头的骨折,通常是因为脚踝受到强力撞击或扭曲造成的。
踝关节骨折可能会造成疼痛、肿胀、可能的移位和不稳定性,需要通过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踝关节骨折可以分为内踝骨折、外踝骨折和双踝骨折。
常见的原因包括运动损伤、跌倒、交通事故等。
踝关节骨折分为不同的类型取决于骨折的位置、程度和是否有关节损伤。
其中比较严重的类型包括开放性骨折和脱位性骨折,这些类型的骨折需要进行紧急治疗。
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非移位性骨折或轻微移位的骨折,包括休息、冷敷、止痛药等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严重的骨折,包括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和关节镜手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过程。
康复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功能。
康复期间需要避免负重运动和高度活动,直到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及时检查和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以帮助避免严重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踝关节骨折相关知识
误诊与鉴别诊断
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可能导致与踝关节骨折 相似的症状,如疼痛和肿胀。但 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畸形或骨擦音
。
踝关节脱位
踝关节脱位是另一种常见的损伤, 会导致关节位置异常和功能障碍。 与踝关节骨折不同,脱位通常不会 引起骨擦音。
其他疾病
有时踝关节疼痛可能与其他疾病有 关,如关节炎、肌腱炎等。需要根 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鉴别 诊断。
踝关节骨折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 生活,长期下去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处理与应对方法
01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 ,避免感染。
03
早期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包括关节活动、肌肉训练等,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02
预防血栓形成
适当活动下肢,进行肌肉按摩等 ,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发病年龄
踝关节骨折可发生于各个 年龄段,但青少年和老年 人更容易发生。
性别差异
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踝 关节骨折。
CHAPTER
02
踝关节骨折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疼痛
踝关节骨折后,患者会 感到明显的疼痛,尤其
是在负重或活动时。
肿胀
踝关节周围可能出现肿 胀,触摸时可能有波动
感。
畸形
骨折可能导致踝关节的 畸形,如局部隆起或凹
。
04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 助他们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
后期康复
全面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注意调 整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预防再次受伤。
CHAPTER
04
踝关节骨折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踝关节骨折分型理解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分型的理解lauge-hansen分型根据受伤机制,把踝关节损伤的过程、程度描述的很有意义。
1、旋后-内收型(SA足呈跖屈内收内翻位,内翻的距骨使踝关节外侧韧带紧张。
I °:外踝撕脱性骨折或外侧韧带损伤。
II °:外力继续作用,内踝受到内翻的距骨的挤压作用,造成内踝骨折。
(特点:内踝骨折线倾向垂直)2、旋后-外旋型(SE损伤时足呈跖屈内收内翻位,距骨外旋,胫骨内旋。
I ° :距骨外旋使腓骨受到向外、向后的应力,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或韧带附着点撕脱性骨折,或者同时又骨间韧带损伤。
II °:外力继续作用,腓骨继续受到向外、向后的旋转应力,造成腓骨的螺旋性骨折。
(特点:腓骨骨折线从后上向前下。
并且多位于下胫腓联合部位。
)III °:外力继续作用,下胫腓联合后韧带紧张,造成下联合后韧带的断裂或后踝的撕脱骨折。
IV ° :外力还继续,距骨旋转使三角韧带紧张,造成内踝的撕脱性骨折或者是三角韧带的断裂。
3、旋前-外旋型(PE受伤时,足处于旋前背屈外展位,距骨外旋。
I °:三角韧带紧张,造成三角韧带损伤或者是内踝撕脱性骨折。
II °:外力继续作用,距骨外旋造成下胫腓前韧带和骨间韧带损伤,或者韧带附着点撕脱性骨折。
III °:外力继续作用,腓骨受到向外向后的旋转应力,造成腓骨的螺旋性骨折》(特点:腓骨由于足本身的位置,外旋力大,向上传导,骨折位于下联合上方,甚至可以达到腓骨颈部位,骨折线是从后上斜向前下,与旋后一内收型骨折线相反)。
IV °:外力继续作用,下胫腓后韧带紧张,造成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撕脱骨折。
4、旋前-外展型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距骨外展,三角韧带紧张I °:内踝撕脱性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
II °:外力继续,外展的距骨造成下联合前后韧带同时紧张,断裂,或者韧带的撕脱性骨折,骨间韧带和骨间膜的撕裂。
踝关节骨折
Lange-Hansen分型
⒉联合韧带断裂或其 附着点撕脱骨折; ⒊踝关节平面以上腓 骨短、水平、斜形骨 折。
旋前-外展
Dupuytren骨折脱位:腓骨高位骨折、胫骨下切 迹部位撕脱骨折、三角韧带断裂,同时有下胫腓 骨分离。
旋前-外旋型
Lange-Hansen分型
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断 裂;
踝关节骨折
前言
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主要是由于 间接暴力引起,常发生在体育锻炼、剧烈 劳动等情况。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 节之一,可以承受约为体重5倍的重量,在 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其稳定性和灵活性起着 重要的作用,如果治疗不当将会对日常生 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踝关节骨折的复 位要求也很高。
踝关节解剖
对下胫腓韧带是否损伤的推断依据 a:如果外踝为横形骨折且位于胫腓关节面水平或 低于此水平,下胫腓韧带则保持完整 b:如果腓骨远端骨折为斜形且自踝关节水平斜向 后上方,一般下胫腓前韧带有一定程度损伤 c:如果腓骨干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上方则伴有下 胫腓联合的损伤,或为韧带断裂或为骨附丽点的 撕脱骨折,也可以二者并存。 d:小腿内旋20度踝关节正位片,如其宽度在踝 穴位大于3mm,应诊断为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 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大可能是内侧三角韧带断裂的 线索,前后位很少超过3mm
跖屈——内旋(距骨)——旋后(足)
背伸——外旋(距骨)——旋前(足)
为什么踝关节易在跖屈位发生扭伤
胫骨下关节面,内、外踝和后踝共同组成 关节窝(又称踝穴),容纳距骨滑车,构成屈 戊关节。与内、外踝的关节面相接。距骨 体前宽后窄,当踝关节背屈时,其宽部进 入踝穴,能防止踝关节向后脱位;当跖屈 时,其窄部进入踝穴,则关节不稳,易向 侧方活动。
什么是脚踝骨折?
什么是脚踝骨折?脚踝骨折在临床上常被称为踝关节骨折,包括内踝、外踝、后踝和前踝骨折。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包括内踝、外踝、后踝和前踝。
踝关节的解剖区域也包括胫骨端和距骨。
其中,胫骨远端关节附近的粉碎性骨折称为Pilon骨折,距骨骨折是人体最易发生骨折和骨不连、最易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四个部位之一。
一、了解脚踝骨折的相关特征踝关节由踝穴(胫骨下段及内踝和外踝的关节面)、距骨及其周围韧带组成。
踝关节稳定性主要由内侧结构、外侧结构和下胫腓联合构成。
正常情况下,下胫腓联合由腓骨下端的内侧凸面和胫骨下端的外侧腓骨沟通过胫腓韧带连接,可保持踝关节的完整性,并允许踝关节轻微移动。
踝关节骨折是由间接暴力引起的关节内骨折。
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也因暴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骨折发生时脚的位置而不同。
踝关节损伤后,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皮肤下瘀斑发绀,不敢活动踝关节,不能行走。
检查显示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明显压痛,骨摩擦音。
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踝关节扭伤相似,包括踝关节疼痛、肿胀、瘀斑、畸形和功能障碍。
正确的诊断和分类取决于踝关节的X线正位片和侧位片。
如有必要,可拍摄踝关节点(小腿25度内旋,踝关节正位)或双侧应力片,以排除韧带损伤和距骨移位。
良好的解剖复位是恢复踝关节功能的基础。
如果对齐不良,可能导致受伤侧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僵硬、疼痛、行走困难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脚踝骨折的治疗方法(1)内踝骨折无移位的内踝骨折一般采用石膏固定,但在个别情况下,对踝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应采用内固定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
移位的内踝骨折应手术治疗,因为持续移位可导致距骨倾斜和足内翻畸形。
内踝尖撕脱骨折不同于踝穴撕脱骨折,前者稳定性好,除非有明显移位,一般不需要内固定。
若是症状显著,延迟内固定是可行的。
两个松质骨加压螺钉常用于固定垂直于骨折的内踝;较小的骨折块可用松质骨加压螺钉和克氏针固定,以防止旋转。
如果骨折块太小或粉碎性骨折不能用螺钉固定,可用2根克氏针和张力带钢丝固定。
踝关节骨折PPT演示课件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外固定架固定
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骨 折端,直视下将骨折块复位并使用钢 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固定。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 伤的患者,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待 软组织修复后再行内固定治疗。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
在关节镜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复位 骨折块并使用内固定物固定,具有创 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康复训练与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
中期康复训练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尽早进行踝关节 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关节 功能恢复。
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负重行走、抗 阻训练等强度更大的康复训练。
晚期康复训练
预防并发症
在骨折完全愈合后,进行全面的肌肉力量 、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训练,以恢复踝 关节的正常功能。
远程医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将在踝关节骨 折的诊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和 获得专业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可以 进一步提高对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准确 性。
03
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01
02
03
闭合复位
在X光或CT引导下,通过 手法复位骨折块,并使用 石膏、支具等外固定方法 维持复位。
药治疗
使用消炎止痛、促进骨折 愈合的药物,如非甾体抗 炎药、钙剂等。
定期复查
定期拍摄X光片或CT,观 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踝关节骨折通常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 起,如车祸、高空坠落等事故,或运 动过程中扭伤、撞击等。
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关节炎症、既往踝关节损 伤等可增加踝关节骨折的风险。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的理解与评价资料
背伸与跖屈
内收与外展
内收1
外展1
内收2
外展2
内旋与外旋
外旋1
外旋2
内翻与外翻
跟骨在距下关节的斜行纵轴上旋转运动, 内旋为内翻、外旋为外翻。该轴与足中线 成23°角与水平面成41°角。
旋前与旋后
旋后位包括: 跖屈、 距骨内旋、 胫骨外旋、 跟骨内翻、 前足内收的组合
踝关节骨折的分类
• Ⅱ:Ⅰ度损伤伴腓骨在下胫腓联合水平部位的冠状面斜形骨折, 侧位片骨折线为前下斜向后上 ;
• Ⅲ: Ⅱ度损伤伴胫腓下联合后韧带断裂,或韧带在腓骨后结节 附着点撕脱,或在胫骨附着点有撕脱骨折;
• Ⅳ: Ⅲ度损伤伴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X线特点
• 腓骨斜形骨折线自前下斜向后上; 始于胫腓下联合前韧带水平(胫距 关节);
• 胫骨远端关节面内侧区域可伴有撞 击性损伤
旋后-外旋
受伤机制 • 足处旋后位,外力使距
骨外旋或胫骨内旋; • 距骨以内侧为轴,向外
后方向旋转,冲击外踝 向后方移位;
受伤过程
supination external rotation
分度
• Ⅰ:胫腓下联合前韧带撕裂,或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或同时 有骨间韧带损伤;
旋后内收型
4
旋后外旋型
14
旋前外展型
4
旋前外旋型
3
不能分类
2
总
27
• 对距骨撞击损伤进行预计定位; 踝部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部
位、程度与损伤时足位置及外力 、关节类型密切相关, 有一定的 规律可循
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
Lauge-Hanse分型的意义:
踝关节骨折PPT课件
功能锻炼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功 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功 能锻炼包括肌肉收缩、关节屈伸等。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 轻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关节活 动度。物理治疗的方法包括热敷、冷 敷、电疗等。
03 踝关节骨折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 和其他骨骼健康所需的营 养素,以维持骨骼健康。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踝关节骨折通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 故、运动损伤等外力因素引起。
病理
当外力作用于踝关节时,骨头受到挤 压或撞击,导致骨折。骨折后,骨头 断裂的部位会移位,周围的组织也会 受到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踝关节骨折后,患者通常会感到明显的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严重时,患者可能无法行走。
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包括重 新手术、植骨和更换固定方式 等。
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是踝关节骨折后最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关节疼痛、僵 硬和活动受限。
为了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应及时治疗 骨折并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 手术治疗等。
创伤性关节炎的原因多为关节面损伤、 关节不稳定或关节内骨赘形成等。
踝关节骨折PPT课件
目录
• 踝关节骨折概述 •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 踝关节骨折的预防 • 踝关节骨折的并发症 • 踝关节骨折的康复与护理
01 踝关节骨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踝关节骨折是指踝关节部位的骨 头发生断裂或碎裂。
分类
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程度,踝关节 骨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单踝骨 折、双踝骨折和三踝骨折等。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主要是由于间接暴力引起,常发生在体育锻炼、剧烈劳动等情况中。
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可以承受约为体重5倍的重量,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其稳定性和灵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治疗不当将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踝关节骨折的复位要求也很高。
1 踝关节的解剖特点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所构成。
胫骨远端内侧突出部分为内踝,后缘呈唇状突起为后踝,腓骨远端突出部分为外踝。
由内踝、外踝和胫骨下端关节面构成踝穴,包容距骨体。
距骨体前方较宽,后方略窄,踝关节背伸时,距骨体与踝穴适应性好,踝关节较稳定;跖屈时,距骨体与踝穴的间隙增大,因而活动度亦大,使踝关节相对不稳定,这是踝关节在跖屈位容易发生骨折的解剖因素。
有人将距骨在踝关节内的屈伸活动比喻为圆锥体在踝穴内滚动,此圆锥体底面朝向外侧,顶面朝向内侧,足跖屈时内旋,背伸时外旋。
踝关节另有三组主要韧带参与稳定关节。
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是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
主要功能是防止踝关节外翻,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分束止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分三束分别止于距骨前外侧、距骨外侧和距骨后方,是踝部最薄弱的韧带;下胫腓韧带,又称胫腓横韧带,有两条,分别与胫腓骨下端的前方和后方将胫骨、腓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加深踝穴的前、后方,稳定踝关节。
2 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踝关节属屈戌关节,为骨与韧带组成的坚强复合体,以适应踝关节运动的灵活性及承受来自各方向的不同应力。
由于受伤机制的不同,骨折表现各异。
随着对踝关节解剖、功能、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受伤机理认识的深入,分型方法更加注重综合因素,如足受伤时的姿势,外力的大小和方向,韧带与骨折间的联系,骨折的过程和程度等。
目前临床中公认和最常用分型有三种:Lauge Hansen(L H)分型、Danis Weber分型、Ashurst Bromer分型。
分型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掌握骨折的受伤机制,从而指导治疗。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概述】踝关节骨折多有间接暴力引起,大多数是在踝跖屈是扭伤,但随着现代意外伤害的增加,直接暴力造成的踝骨折越来越多。
【临床表现】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踝关节扭伤相类似,均表现为踝关节疼痛、局部压痛,肿胀、瘀斑。
畸形、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1.确诊与分类需依据靠踝关节X线正侧位片,根据腓骨骨折平面来分类:A型:腓骨骨折低于踝关节面,内旋内收引起。
B型: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韧带水平,外旋力引起,胫腓前韧带有50%部分断裂,而胫腓后韧带常完整。
C型: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韧带之上,外旋外展力引起,下胫腓韧带往往损伤。
2.踝关节踝穴摄片(小腿内旋20°位)反应腓骨外形及关节间隙。
距骨的关节面应与胫骨远端关节面一致,距骨与内、外踝的关节间隙应相等。
如间隙不相等,或下胫腓联合间隙大于5mm,提示下胫腓分离。
3.双侧应力X线片以排除韧带损伤和距骨移位。
4.小腿全长片,防止漏诊腓骨近端骨折甚至上胫腓分离。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完整性,牢固的内固定,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1.无移位骨折,可用小腿石膏或支具固定。
2.闭合复位外固定,一般的移位骨折均可采用闭合复位,如证实复位良好,石膏固定患踝于复位后位置,2周后更换功能位石膏。
某些骨折,如垂直压缩骨折可做跟骨牵引以维持骨折稳定性。
3.对不稳定的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恢复外踝外翻角及关节正常解剖结构,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基础。
手术应及早进行。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9年第一版),由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创伤关节骨科组讨论制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理解
一、旋后-内收型、
旋转主要在冠状面,以踝穴内上角为“支点”为圆心旋转时,旋转角度一致,距离远的结构位移肯定大,那末位移大的结构首先受损。
这样可以依次划分度。
1度内侧结构损伤,支点”在内踝内上角”,支点受到向上的压力,可以出现内上角关节面的压缩。
支点同时有向内踝的压力,可以撞击内踝骨折。
二力的合力就是内踝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由外下到内上骨折块较大。
2度继续外侧结构损伤,因外踝内侧有胫骨外下角和距骨外上角的支顶,故骨折线在支顶点水平或其下撕脱。
二、旋前-外展型
冠状面旋转以踝穴外上角为“支点圆心”。
1度:首先内侧结构损伤;2度:距骨外上角的挤压滑出趋势,一般不出现胫下关节面的压缩,下胫腓韧带的强度弱于骨骼(成人)损伤,故下胫腓韧带损伤;3度:胫腓骨间膜在下胫腓韧带上方终止的水平,即是外踝骨折的部位,骨折线沿合力的方向走形向外上。
骨折后斜形骨断面继续挤压,受近端断面的撞击,远端近侧向外下的骨折线而出现一个“碟形”骨折块。
三、旋后-外旋型
这是在冠状面和轴面两方向的旋转。
支点圆心在踝穴内侧角。
主要是轴向旋转,故一般不出现踝穴内侧角的压缩。
1度:离圆心最远的外踝位移最大首先受损,旋转是由前向后故出现下胫腓前韧带损伤。
2度:因为是旋后,故不是距骨直接撞击外踝,而是以距腓、跟腓韧带牵拉为主,既然是牵拉,骨折块小,骨折线水平应该在下胫腓韧带水平(因下胫腓后韧带和或骨间韧带尚未断裂,有牵拉固定作用,起支点作用)。
骨折线走形是出现在合力方向(前下到后上)上的短斜骨折线;3度:继续旋转,下胫腓后韧带胫骨附着点牵拉后踝外后部撕脱骨折。
4度:内侧结构离圆心最近,最后损伤。
骨折时,因为内踝的形态在关节面水平是移形明显处,故应力集中最大,故骨折线应在胫距关节水平或其一下,因为旋后位以距骨的直接撞击为主,矢状面上骨折线应该是由后下到前上的长斜形骨折线(后下方骨折线起点的水平应该是关节面水平,但前上可以在关节面水平以上)。
四、旋前-外旋型
同上,是两个面上的旋转。
支点在下胫腓联合内下缘,踝穴外上角。
1度:内侧结构首先受损,因为旋前位以三角韧带牵拉内踝的力为主,故骨折线是矢状面上由后下到前上的短斜形骨折线走形。
2度:继续旋转出现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或撕脱骨折。
3度:距骨直接撞击腓骨端而非韧带牵拉,下胫腓前韧带已断,应力集中点应该在完整骨间膜的远侧缘,腓骨远断段长,骨折线高,骨折线由前下到后上。
也是因为直接撞击外踝,对下胫腓韧带的应力要大于旋后-外旋型,故下胫腓分离重,分离重、骨间膜损伤重的手术应该考虑固定下胫腓,而旋后-外旋型
术中根据钢板固定腓骨后的稳定情况可以不固定下胫腓。
4度: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撕脱造成后踝后外侧骨块。
描述非常繁冗,不知是否说明白。
其中一些所谓的“理由”没有经过实验,而是自己“理解”,故可能谬误。
但这样能完整“解释”损伤的机制,故而能牢固记忆。
假如有人仔细的对照上述解释和书上的分型,充分“理解”后,实践中前后对应,理解透彻后分型治疗起来是非常简单的。
二、
了解Lauge-hansen分型,必须了解足的旋前和旋后运动。
足的旋前和旋后运动是踝关节、距下关节、前足的联合运动。
当踝关节跖曲时,距下关节内翻、前足内旋,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为足的旋后。
当踝关节背伸时,距下关节外翻、前足外旋,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为旋前。
1 旋后-内收型。
是足在旋后的位置上,受到强力内翻的力量,使得外踝受到牵拉、内踝受到挤压的损伤。
首先是外踝受到牵拉,出现外侧韧带损伤或外踝骨折(1°);随着暴力继续,出现内踝骨折(2°)
2 旋前-外展型
是足在旋前的位置上,受到强力外翻力量,使得内踝受到牵拉、外踝受到挤压的损伤。
首先是内踝受到牵拉,出现内踝骨折或内侧韧带损伤(1°);随着暴力的继续,下胫腓韧带损伤(2°);暴力继续,外踝的踝上部分出现骨折(3°)。
3 旋后-外旋型。
是足在旋后的位置上,距骨受到外旋外力或小腿受到内旋外力造成的损伤。
根本原因是距骨以内侧为轴向外后方的旋转。
下胫腓韧带损伤(1°);继续受力,出现外踝在下胫腓联合水平的骨折(2°),骨折线是前下向后上的短斜型;继续受力,出现后踝骨折(3°);再继续,出现内踝骨折(4°)。
4 旋前-外旋型。
是足在旋前的位置上,距骨以外侧为轴向前旋转发生的损伤。
踝关节的内侧结构首先发生损伤,内踝撕脱或三角韧带断裂(1°);暴力继续,出现下胫腓韧带损伤(2°);再继续,出现腓骨在外踝上方6-10厘米的骨折(3°);暴力继续,出现下胫腓分离或后踝骨折(4°)。
楼主对于旋后-内收型的解释,我认为有商榷的地方;对于旋后-外旋型的解释,我认为根本原因是距骨在踝穴中以内侧为轴向外后方旋转,冲击外踝造成的损伤,不应该只是韧带的牵拉。
lauge-hansen分型根据受伤机制,把踝关节损伤的过程、程度描述的很有意义。
1、旋后-内收型(SA)
足呈跖屈内收内翻位,内翻的距骨使踝关节外侧韧带紧张。
I°:外踝撕脱性骨折或外侧韧带损伤。
II°:外力继续作用,内踝受到内翻的距骨的挤压作用,造成内踝骨折。
(特点:内踝骨折线倾向垂直)
2、旋后-外旋型(SE)
损伤时足呈跖屈内收内翻位,距骨外旋,胫骨内旋。
I°:距骨外旋使腓骨受到向外、向后的应力,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或韧带附着点撕脱性骨折,或者同时又骨间韧带损伤。
II°:外力继续作用,腓骨继续受到向外、向后的旋转应力,造成腓骨的螺旋性骨折。
(特点:腓骨骨折线从后上向前下。
并且多位于下胫腓联合部位。
)
III°:外力继续作用,下胫腓联合后韧带紧张,造成下联合后韧带的断裂或后踝的撕脱骨折。
IV°:外力还继续,距骨旋转使三角韧带紧张,造成内踝的撕脱性骨折或者是三角韧带的断裂。
3、旋前-外旋型(PE)
受伤时,足处于旋前背屈外展位,距骨外旋。
I°:三角韧带紧张,造成三角韧带损伤或者是内踝撕脱性骨折。
II°:外力继续作用,距骨外旋造成下胫腓前韧带和骨间韧带损伤,或者韧带附着点撕脱性骨折。
III°:外力继续作用,腓骨受到向外向后的旋转应力,造成腓骨的螺旋性骨折》(特点:腓骨由于足本身的位置,外旋力大,向上传导,骨折位于下联合上方,甚至可以达到腓骨颈部位,骨折线是从后上斜向前下,与旋后—内收型骨折线相反)。
IV°:外力继续作用,下胫腓后韧带紧张,造成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撕脱骨折。
4、旋前-外展型
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距骨外展,三角韧带紧张
I°:内踝撕脱性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
II°:外力继续,外展的距骨造成下联合前后韧带同时紧张,断裂,或者韧带的撕脱性骨折,骨间韧带和骨间膜的撕裂。
III°:外力继续作用,距骨挤压腓骨,造成腓骨的短斜形骨折(特点:外侧有一蝶形小碎骨片,骨折线多位于下联合上或者在下联合部位)。
5、旋前-背屈型
足处于背屈旋前位,踝关节受到背屈伤力损伤。
I°:内踝骨折。
II°:+胫骨前唇骨折(前踝骨折)
III°:+腓骨骨折
IV°:+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线进入踝关节。
本分型,主要好处在于对韧带损伤能够做出明确的推断,以了解踝关节的损伤程度,在踝关节损伤中,韧带的损伤必须引起重视。
踝关节的“Lauge-Hansen”分型记忆理解有些困难,以下是网友的理解
理解方法,不管对否,但理解X片迅速准确。
时常碰到同事询问记忆方法,现在具体介绍一下:
这个方法的基点是假象以支点(定点)为圆心,分析各个结构点离圆心的距离,那末离圆心远的点位移最大,那末首先受损。
这样轻易理解。
韧带牵拉撕脱骨折时,应力点集中在骨尖端韧带附着处,故骨折块小,骨折线短斜。
直接骨对骨的撞击应力点不在骨尖端,骨端受力大、较分散,故骨端骨折块较大骨折线为长斜形。
以下具体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