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老师:“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在线讨论整理稿
有效阅读教学的“四个层面”
有效阅读教学的“四个层面”作者:常福胜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07期河南省襄城县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王荣生教授说的是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教什么最有效,文本的什么内容最具有教学价值,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语文素养。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关注文本的四个层面:即文本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写。
一、第一个层面:文本写了什么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懂文本写了什么,就是要搞清楚文本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这是一种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信息提取能力。
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是分析文本写作特色、赏析文本表达技巧、领会文本中心思想的前提。
因此,这个层面一定要做扎实。
如果没有这一步的铺垫,后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成了空中楼阁,阅读的各个层面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概括文本内容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
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按记叙要素来概括,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原因经过结果怎么样;写景的文章要抓住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何特点来概括;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议论文要会归纳中心论点及其分论点。
如记叙类文本可采用复述课文的形式。
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理解、筛选、概括、表达的过程。
详细复述要尽可能完整地保留课文的观点、情节或内容,尽量保留文中重要词语,不遗漏关键情节,使复述更接近课文;简要复述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或主要观点;也可以通过转述的形式复述课文,如改变课文结构、叙述顺序和叙述角度来复述。
也可以采用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形式。
用一句话概括,用一个词概括,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
采用一个字来概括全文内容,是最凝练的一种形式,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要找到一个能够概括全文的字眼,就要仔细通读全文,理解文本内涵,把握文本中心。
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 [王荣生老师:“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在线讨论整理稿]
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王荣生老师:“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在线讨论整理稿]问:您策划并主持编撰了《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丛书,确实积了功德!由衷敬佩!谨借此机会代表读者向您致敬!!机会难得,提三个问题请您指教。
一、我粗略判断,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目的有三:1。
体认、积累文化常识;2。
学习言语作品的解读与制作技能;3。
品味言语艺术之美--以资借鉴。
您以为如何?二、把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分成实用与非实用似乎不妥。
建议分成应用文文艺文,这样可能方便于教与学。
应用文是缘于日常生活之需而制作的,文艺文是追求精神生活而创作的。
事实上,某篇文章是否属文学作品,并不能绝然地区分。
能解说一下您是基于哪些考虑而用实用文章这个称谓的么?三、文体论的研究,到底在大学归哪门学科的老师承担?有协调机制么?语文教学太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持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个文体名实在不是有用的东西--距离生活世界太远了。
您能够介绍一下目前理论界的现状或动向么?--这个问题与本次的论题不无关系,因为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文体是言语作品的第一形式,而一线语文教师偏偏是在不成体系的或根本就不存在具体内容的文体概念之中煎熬!问:1、语文课程具体形态,语文课程理论的这个层面可得到国内学术界的普遍认同?2、国内语文教材的编辑质量,与发达国家语文教材相比,差距似乎不小。
您觉得要改进我们的语文教材质量,都有哪些问题需要先行解决?问:1、这里的实用文章具体指哪些文章?是按照怎样的标准筛选出来的?2、您能介绍一下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涉及到哪些课程内容吗?3、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是不是应该贯穿基础教育始终?是不是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教学序列?如果前面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应该怎样安排这个序列比较合理?4、晚生主张以您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为理论平台研究探讨形式训练理论。
您觉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问:我最近感悟到:语文是言语文化,并拟以此判断作为个人的语文本体论的基石。
阅读教学设计王荣生
阅读教学设计王荣生教学设计要素一:目标与导入通过本节课的阅读教学,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一个问题、或者展示一幅精美的插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例如,展示一张描绘冒险故事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画中人物并询问他们的想法。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意愿。
教学设计要素二:主体内容1. 阅读前导入在正式阅读前,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如果我们将要阅读一篇有关动物保护的文章,可以询问学生有哪些了解过的动物保护行动,或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观点。
2. 阅读训练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指导学生使用预测、推理、推断等策略,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同时,鼓励学生使用词典辅助理解生词,并引导他们注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上下文环境。
3. 阅读后巩固阅读后的巩固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者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创作性的回应,例如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以文章为题材创作一幅插图。
巩固环节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要素三:延伸拓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延伸拓展的阅读材料,例如相关的绘本、新闻报道或者写作竞赛活动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教学设计要素四:总结与评价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们应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并与学生一起评价他们在阅读中的表现和进步。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激励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目标设计、导入引发兴趣、主体课堂内容的教学设计、延伸拓展和总结评价等环节,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从课例中谈王荣生教授阅读教学的两个转向
从课例中谈王荣生教授“阅读教学的两个转向”在教学理念的学习中,王荣生教授讲的“两个转向”具体指的是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教学内容”,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
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来谈谈一些做法和感受。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教学文本,会发现它的教育因素十分丰富。
所以我们知道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具体的来说是我们设定的整篇课文的目标和课时目标。
有一篇课文《寓言两则》,选了两个寓言,一个是《揠苗助长》,另一个是《守株待兔》。
教《揠苗助长》的时候,我选的点是那个农夫怎么到田里去拔禾苗,把禾苗一根一根往上拔。
让孩子反复读这几句话,然后想象,这么热的天,顶着太阳,他要到田里边把禾苗一根一根拔起来,这个农夫拔苗的辛苦。
在这里展开想象,对体会《揠苗助长》的这个故事的寓意有多大的意义呢?我觉得意义不是很大。
因为《揠苗助长》这个故事,重要的不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拔苗,而最重要的是虽然做了这么多事因为他做错了,最后这些禾苗都死了,这才是寓意的所在。
让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去想象,这个农夫是怎么拔苗的,意思就不大。
所以这个教学内容就选得不是太好。
所以在教《守株待兔》,让孩子想象的是这个农夫守在树下,天天等兔子来。
他等了一天兔子不来,这个农夫会怎么想,怎么做。
孩子说,他坐在树下,等啊等啊,兔子就是不来。
他又想,兔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我还是等着吧。
回头看看,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都荒芜了,但是他还是不去种田,还是坐在那儿想等兔子撞上来。
让孩子在这个地方发挥想象,就比较有意义。
这个农夫,他老是在做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等待那种不太可能再来的偶然的机会,正是这个寓言的寓意所在。
从这两个案例的对比中我发现合适选择教学内容,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
一、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精选教学内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当。
首先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要“进得去”“出得来”。
钻进去潜心体会本文,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再在此基础上精选出课堂的训练点。
20121017-王荣生-阅读教学研究的进展
你
1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5、阅读教学的环节
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终点
起点
三、探索阅读教学的设计理路
1.文学阅读(文学鉴赏)教学设计
2.实用文章阅读及其教学教学
撑起另一半天——实用文章阅读
1
实用文章的阅读类型
检 视
理
操
批
解
作
判
研 究
性
性
性
性
性
阅
阅
阅
阅
阅
读
读
读
读
读
3.散文阅读及其教学设计
4.文言文阅读及其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领
(一)着力于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 。 (二)依原则处理文言文的字词。 (三)重视文言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适时适地使用翻译。 (五)强调“诵读”,意在玩味。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合宜的教学内容
文本的教学解读
依据体式 根据学情
3、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1
一、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 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 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 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 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 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 笼花。
《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
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 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 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 方式、阅读方法。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义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义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的教学方案。
而阅读教学设计则是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阅读水平。
本文将介绍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义,以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
一、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阅读教学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 提高阅读速度:通过设计阅读任务,锻炼学生快速理解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2.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采用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能力。
3. 培养阅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信息,分析文本的逻辑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4. 拓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课堂中的词汇和语言教学,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
二、阅读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1. 教材选取: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英语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例如短篇故事、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2. 预习指导:提供合适的预习指导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阅读任务设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
4. 阅读技巧讲解:教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详读等,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5. 词汇和语言教学:在阅读过程中,重点教授一些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阅读、讨论和解答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案例分析教学法: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材料,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视听资料辅助教学:利用图片、短视频等视听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效果。
4. 讲解示范法: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阅读教学”,通常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教学。
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明白阅读教学中“课文”的特性。
正是“课文”的特性,内在地规定着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阅读教学所说的课文,与其他科目中所说的“课文”,有一个本质的差别。
阅读教学的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
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特定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特定文本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会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学生面对一篇课文,比如《背影》,凭借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产生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然而,学生的理解,可能不正确;学生的感受,可能不到位。
因为阅读教学中的“这一篇”课文,包含着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
或者这样说,学生因语文经验的局限,不足以理解、感受课文中作者所传递的生活经验。
一方面,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是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一方面,对课文,学生可能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
这是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矛盾。
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就面临两个相辅相成的学习任务:第一,丰富、扩展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丰富、扩展语文经验,学习与课文理解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行为,核心是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中的“课文”上述两个特性,内在地规定着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相应于学生的学习任务,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也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第一,使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第二,使学生学会与课文理解、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
从学生的阅读能力现状和发展看,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情境中,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有以下三条。
三条路径,殊途而同归。
一、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一篇课文,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原因之一,是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的不足。
或者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或者受制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而陷入“我向思维”①,或者没能将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与阅读这一篇课文发生真切的关联,种种状况往往交织在一起。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想读书笔记《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想读书笔记看完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先生的《阅读教学教什么》后,我倍感亲切又觉收获颇丰。
倍感亲切原因有二:第一,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觉得王荣生教授仿佛我大学时代的恩师(虽然没教过我,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求真务实的探究态度是我校的风格);第二,2014年我在江苏师范大学进修,班主任步进博士就是王荣生教授的徒弟,步老师当时就用的这本书中的理论指导我们工作坊进行《藤野先生》的备课、评课和作课的。
收获颇丰原因也有二:第一,我明白了旧课程和新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旧课程是老师在备课时想的是如何教好,而新课程是老师在备课时想学生需要学什么,怎么能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其更好地学。
第二,我明白了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内容和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也是我的日常工作,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些理念和做法是错误的。
这本书涉及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主题学习,第二部分是共同备课,第三部分是课例研究。
第一部分主题学习又分为四个主题:阅读教学研究的新进程;文本教学解读及其要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环节的组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
第一个主题理清了阅读理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与文本体式、文学鉴赏与实用文章阅读等概念的界定并明确了阅读教学及其路径。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凭着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来理解这篇文章,不足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不明白应该看哪些地方,看出些什么。
老师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和经验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理解课文。
阅读教学的起点一要看文本体式,二要看学生学情。
第二个主题文本教学解读的要领有三个:第一,老师把自己当做普通读者读文本,用常态的阅读状态把握文章的个体特征;第二,老师把自己当做研究者读文本,分析文本中最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必须感受理解的地方在哪里;第三,老师把自己当做语文老师读文本,明确学生阅读的困难点,最终达到“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学习王荣生教授课件心得体会[5篇模版]
学习王荣生教授课件心得体会[5篇模版]第一篇:学习王荣生教授课件心得体会学习王荣生教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件心得体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又能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把握选文的教学价值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以文选型的课文教学为主,同是一篇选文,不同的教师实际上是教着不同的内容。
就是同一个老师教同一篇文章,也完全可以从积累语言、积淀文化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学习阅读与写作的角度探索,还可以从引发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着手。
所以,准确把握选文的教学价值便显得异常重要。
一篇选文,处于一套教材中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一定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把这篇文章的独特价值挖掘出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其唯一性。
2、注重文本的解读什么是合适的文本解读呢?王教授说要符合两个要求:第一,对这种特定体式的文本,阅读取向要“常态”。
也就是说,像正常人、像能读这样作品的人那样去阅读。
第二,在特定文本体式中,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便条:“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我把它吃了。
”现在把这个便条稍微加以变形: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我把它吃了便条变成了诗歌。
现在学生怎么来读呢?很显然,他不可能把它当做便条来读,而要依据其诗行的排列方式,也就是说,依据其已有的阅读能力,把它当做诗歌来读。
王教授说: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
所以在备课时,教师的文本解读,要依据这种体式的特性。
3、教师要精心地备课,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考虑到学生的难点(当然有时候也需要随机应变,以学定教),及时的指点,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王荣生《关于实用文的阅读教学》(定稿)
王荣生《关于实用文的阅读教学》(定稿)第一篇:王荣生《关于实用文的阅读教学》(定稿)王荣生老师:“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在线讨论整理稿问:我觉得关于”实用文”分类很好,这样更能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以前从静态的文本上分,只了解了文本的结构,这样的知识能有多少作用呢?想问的是,这样的分类对应的阅读方式和策略是什么?问:实用文的阅读方式是什么?谢谢王老师提供的课例,把文本放到活的状态去学,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过这种高屋建瓴的方法,可能不是很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问:个人总结的一点思路,还要请王老师指教:知显性目标:对字词句构成的内容的初步了解,分辨作者的基本观点,可以被告知的知识点。
隐性目标:学生主动获得文本信息的程度分析、对学生掌握情况的预设、要考虑的文本内容与学生所在地域的文化差异、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认知水平。
解显性目标:对构成文本的语言样式的分析,如修辞、结构、重点句等等。
隐性目标:对作者情感思想、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把握及显性目标中各内容的相应作用。
体显性目标: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认同、否定、质疑性质的评价,评价中要有具体的实例。
隐性目标:对作者的思维过程,认识过程、创作过程进行认知并总结。
用显性目标:套用、沿用(结构,思维过程、表现手法……)。
隐性目标:革用、化用(创造性地使用)。
答:《谈中国诗》是”散文”也是”实用文”?文体的界线不存在了吗?我想对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单从《谈中国诗》文本结构来说,是散文,但从阅读的方式来说,完全可以划分为实用文,换个角度就可以学习更多的内容,但这样阅读不等于抹杀文章本来的文体,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谈中国诗》是”散文”也是”实用文”?文体的界线不存在了吗?我想对一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单从《谈中国诗》文本结构来说,是散文,但从阅读的方式来说,完全可以划分为实用文,换个角度就可以学习更多的内容,但这样阅读不等于抹杀文章本来的文体,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比如有人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提取信息)阅读小说,他是在做实用文章的阅读,尽管他读的文本是小说(文学作品),所以我建议从阅读方式上去把握,而不单看文本类型。
关注“学”的阅读教学——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访谈
王 荣生 :在 讨 论 一堂 课 上得 好 不好 之 前 , 先要讨论这堂课 教得 对不对 。如果这堂课教得不
对 ,教 学内容 不妥当 ,甚至有很大 问题 ,那么讨 论这堂课 上得 好不好 ,毫无价值 。而判断一堂课 上得 好不好 ,也不能仅仅看教师如何如何 。我们 的课例 研究表明 ,优秀教师 的课堂教学 ,他们 主 要关注的 ,其实不是教师做什么 ,而 是学 生做 什 么 、学生学得如何 。分析优 秀教师 的成功课例 , 可以发现 ,阅读教学 的一堂课大致 是两到三个教
这首词 的理 解 、感受 ,不断 丰厚 、加深 。上述三
的妻子 、儿女 、父 母 、兄弟姐 妹 ,你 来 向作 者 提 出疑 问、质 问 ,比如 “ 问夫 何 事轻 离别 ,一 年 能几 团 圆 月” ;然后 ,假 如 你 是作 者 ,你 来 回 答亲 人们 的疑 问 、质 问 ,而 答语 就在 这 首词 中 :身在 征 途 ,心在 故 园 。通 过一 问一 答 ,反 复 问反复 答 ,学 生们 进 一 步理解 了这首 词所 传 递 的意蕴 。
感受在横 向之间相互促发 、交流 ,在学 习的流程
中不断递升 、丰厚 。我 曾提过一个建议 ,建议在
公开课上 ,观课者面 向学 生 ,背对教课 教师 ,我 不看你教师在做什么 ,我只看 学生们在做 什么 。 这 就是 我讲 的 ,从 备课 这个 环节 起 ,就要 从 对
三个环节 中,在每个环节 的1分钟 到2 分钟的时 5 0
和 “ 学的活动”的课例7 王荣生 :特级教师 王崧 舟给小学五年级的学 生 上纳 兰性德 的 《 长相 思 》这节课 ,教学设计分 了三个环 节 :借 助注释 ,读懂词意一 展开想象 ,
: i J 例 1.6 201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核心工作。
教学设计的水准,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2012年度本刊特约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持“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组织系列文章,分别论述中学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要领,并结合具体样例展现教学设计的过程。
希望对语文教学的改善,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这三条路径,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现状和发展,所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1]。
然而,由于文本体式的多样,阅读类型的不同,以及与语文学习的诸种领域的关联,基本路径未必能包纳阅读教学的所有状况,因此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对阅读教学加以观照。
这些观照,或者是对基本路径的细致化,或者指示出别样的路径。
一、文学鉴赏教学的路径从语文教师的指导行为看,“文学鉴赏教学”有三种:引(引起)学生欣赏,带(带领)学生欣赏,教(教练)学生欣赏。
“引学生欣赏”,可能是文学鉴赏教学所独有的,而且也不限于课文教学;“带学生欣赏”,与“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不同;“教学生欣赏”,就是“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
(一)引(引起)学生欣赏李广田曾这样定义“文学欣赏”:“喜欢读并且读了以后觉得喜欢”[2]。
然而,要喜欢去读,前提是要愿意去读。
教科书中的课文,推荐的课外读物,有些是优秀作品,是经典,但学生或许不喜欢、不愿读,或许浅尝辄止,味同嚼蜡,不觉其好,甚至心生厌恶。
事实上,越是经典作品,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经验越远,学生或许越不会主动去阅读,也越不能自然就喜欢。
中学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鲁迅的一些作品。
于是就要语文教师想办法,让学生感觉到作品的好,从而愿意与好作品亲近。
“引学生欣赏”,语文教师似乎是站在作品后面,他的任务是“引起”,用种种办法,招引学生自愿地“走近文本”、“走近经典”。
【精品文档】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决读后感-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决读后感篇一:阅读教学设计要诀读后感 (2)如何带领学生阅读——读《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有感兴化市楚水小学徐海芹近期,我阅读了王荣生教授的著作《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颇受启发。
语文课程有五个学习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尽管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已经走过一百年的历程,但中小学语文教学集中表现在阅读教学,与一百年前的起步时期并无大的改善。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善,“阅读”是必须要攻克的堡垒。
阅读教学的效益低下有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甚至不顾学理。
“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阅读教学”是怎么一回事?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是使学生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
那么,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方法”?一个不懂“阅读”的人,能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吗?一个不懂“阅读能力”的人,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吗?一个不懂“阅读方法”的人,能寄希望于他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写的这本《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此书共有四章。
第一章,“阅读”学习领域知识,比较清晰地解说了“阅读”“阅读能力”“阅读方法”“文学鉴赏”“实用文章阅读”等概念。
第二章,阅读教学的任务及其路径,比较清晰地解说了“阅读教学”及其路径。
第三章,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解说了“阅读教学设计”的要领。
第四章,阅读教学设计实务,分散文、小说、诗歌、实用文章和文言文,展示前述学理的运用。
现在明白,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语文教师是学生与课文的媒介,在教学设计阶段,建立链接包括两个主要事项:1.找准链接的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王荣生教授观点和说法整理
现将王荣生教授的一些观点和说法整理如下,共同行参考。
●语文教学充斥着太多的我认为和自以为是。
●很多语文教师的阅读,是一种病态的阅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变态的阅读。
●研究表明,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
●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是集团性地、长时期地、大面积地出现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合适。
认识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
●正因为问题乃至错误是集团性的、长时期的、大面积的,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才有其必要性,才有其意义。
事实上,我所批评的那些课,执教教师都是很优秀的;唯其优秀,才把他们当作承受批评的替罪羊,尽管这样做,我也于心不忍。
●教课文,要教对内容。
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
内容的点越具体、越清晰,更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是:合宜的教训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普遍的情况是你说说我说说他说说。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五种样式是: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
●建构主义的引进,使我们观课评教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其价值都极为有限。
●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之后,更要关注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
●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
●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考查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读《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有感
读《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有感(2018-03-22 16:01:43)转载▼标签:教育前不久,我有幸借到了上海师范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主编的《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爱不释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书中谈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台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开阔视野,提高成绩,开发智力。
细细想想,结合自己教学,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让孩子尽情地去“展示自己”王荣生教授书中写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千万别让我们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
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二、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环顾周围,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我们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上书页,“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
不要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
文章体式与阅读教学-精选文档
《金黄的大斗笠》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 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 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他看管着一只雪白的小 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1 风来啦 ! 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 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 雨来啦!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那又粗又亮的线线, 似乎能数得清。 风来啦!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雨来啦! 它向小男孩跑来。小男孩一定很急,连鞋都不穿,光着脚丫跑得噼里啪 啦的。 风来啦!雨来啦! 姐姐带着斗笠来啦! 雨,只赶上洗洗斗笠。 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 山羊的滚圆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 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指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文章体式与阅读教学
王荣生 博士 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部主任
主要著作
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
专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广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
总主编 21世纪专题教程•语文系列丛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总主编 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
《竹影》教学实录整理
一 、课件导入
二、请学生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一、二段,并思考两个问题: 1.这两段写出了光的 2.表达了孩子对光的 。 感情。
学生说:写了光的时间变化。// 写出了光的美。// 表达了喜 欢和留恋的心情。 三、学生朗读上述两段。要求边读边想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阅读授课商议会学习心得这两天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授课商议会,听了王荣生教授的讲座,好多东西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使我们的认识提高。
特别是名师先进的教育授课理念,让我们的脑筋拥有了丰富的授课智慧。
在讲座中,王教授指出阅读不要光找到相关的文字,还要经过文字弄理解作者想要说什么,要找出文章的重点点,重点处,重点语句。
王教授屡次重申:备课备两头,一头备教材,确定授课点画上黄颜色,一头备学生,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画上绿颜色,黄色、绿色的地方必然要重叠,重叠的地方就是授课点,也就是授课目的。
阅读是基于学生理解的朗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地方不需要教,学生怎么也教不会的不需要教,我们教的可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反思一下我自己的授课课堂,真存在着王荣生教授指出的各样问题。
比方说:在授课中,向来把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强加给学生,认为我们成人读不懂的地方就是孩子理解的难点,殊不知一堂课声嘶力竭地讲解重点,到头来学生还是不理解。
实数无奈之下,我只好采用自己一个人在自说自画、自导自演的方法。
这样就以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学习就是跟着老师抄答案,不需要自己动脑筋,特其他机械、单板而单调。
我想长此过去将会造成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严重减弱。
我感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学会从关注“授课方法”转向“授课内容”,要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 。
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切成为学习的主人。
真切实现叶澜老师所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味”。
我准备从以下两方面下手:一、关注需要,采用合适的授课内容。
第一从备课开始转变,从“我要教什么” “我要这样教”,转变到“学生想学什么”“学生怎么学”。
所以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 外,还要把重点放在“备学生”这一头中,充分考虑学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都要准备,但不需要都出示,要“不告不办理” ,学生没有问到的地方就不办理。
二、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更多关注“学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荣生老师:“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在线讨论整理稿
问:您策划并主持编撰了《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丛书,确实积了功德!由衷敬佩!谨借此机会代表读者向您致敬!!
机会难得,提三个问题请您指教。
一、我粗略判断,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目的有三:1。
体认、积累文化常识;2。
学习言语作品的解读与制作技能;3。
品味言语艺术之美--以资借鉴。
您以为如何?
二、把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分成“实用”与“非实用”似乎不妥。
建议分成”应用文”“文艺文”,这样可能方便于教与学。
应用文是缘于日常生活之需而制作的,文艺文是追求精神生活而创作的。
事实上,某篇文章是否属文学作品,并不能绝然地区分。
能解说一下您是基于哪些考虑而用”实用文章”这个称谓的么?
三、文体论的研究,到底在大学归哪门学科的老师承担?有协调机制么?语文教学太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持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个文体名实在不是有用的东西--距离生活世界太远了。
您能够介绍一下目前理论界的现状或动向么?--这个问题与本次的论题不无关系,因为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文体是言语作品的第一形式,而一线语文教师偏偏是在不成体系的或根本就不存在具体内容的文体概念之中煎熬!
问:1、语文课程具体形态,语文课程理论的这个层面可得到国内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2、国内语文教材的编辑质量,与发达国家语文教材相比,差距似乎不小。
您觉得要改进我们的语文教材质量,都有哪些问题需要先行解决?
问:1、这里的”实用文章”具体指哪些文章?是按照怎样的标准筛选出来的?
2、您能介绍一下”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涉及到哪些课程内容吗?
3、”关于实用文章的阅读教学”是不是应该贯穿基础教育始终?是不是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教学序列?
如果前面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应该怎样安排这个序列比较合理?
4、晚生主张以您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为理论平台研究探讨”形式训练理论”。
您觉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问:我最近感悟到:”语文是言语文化”,并拟以此判断作为个人的语文本体论的基石。
我的思路如下,想得到点评。
如果网友们的问题较多或王教授不感兴趣,可以不答。
一、社会生活中,公众使用”语文”一词,99%都指向
我国中小学的一门课程。
分析一下一些重要的学术作品,除了在语言学论著里有时作为狭义的”语言”跟本义的”文字”的联合式简称,”语文”一词极少乱指的。
公开发表的文章里,几乎看不到把语文作为”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之简称的用法。
可以概括:语文一词,指向的就是我国中小学里从教儿童识字开始、以培养、发展学生书面交际智能为指归的民族共同语教育课程。
二、将”语文”归属于文化门类下,意味着:语文不是严格意义的科学,语文也不是纯粹的艺术。
在理性思维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将语文的属从非人的”工具”里解救出来归于”文化”名下,公德无量!
三、社会希望:普通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让儿童、少年、青年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让他们学习文化与科学,学会生存与发展。
学会运动,学会求知,学会审美。
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设置课程,应该设文化类课程,科学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运动类课程和劳动类课程。
语文,应该是、事实也是文化类课程的主干、主体。
四、理性上,人们早就意识到”语文是一种文化”,只是没有公开、明确地表述、宣示出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坦陈,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就在这个遮遮掩掩的”部分”上!既没有揭示语文是文化的什么部分,也没有明确文化都有一些什么组成要素。
当然,在语文课标里没有必要去阐述文化学的概念,再则,文化现象确实异常复杂,但是语文老师不能不在教学操作之前面壁文化。
五、正面阐明语文是言语文化,需先校正我们对”文化”的基本观念。
文化学界至今没有公认的一致的”文化”定义,并不妨碍语文教育理论上使用”文化”这个词语。
文化哲学上,”文化:人类文明的总称”“文化:人的第二自然”“文化:给定的和自在的行为规范体系”“文化: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文化:人的生活样法或生存方式”,总之”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具有无所不在的普遍性特征”,”是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
(引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社会学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经验”。
文化构成分”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
三层级。
文化的功能有”整合”“导向”“维持秩序”和”传续”。
况且,”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引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回头看看语文课程标准所述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感觉,语文不仅是文化的形式部分(即文化的物质基础--象征符号--部分),还是以书面言语成品形态遗存下来的文化的内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