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旅游美学-第1章

旅游美学-第1章
旅游美学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主编:杨哲昆 参编:何升华、霍一平(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第一章
旅游美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旅游活动与审美 旅游服务与审美 旅游管理与审美
绪 论
学生谈美 教师谈美

叶朗教授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 种审美活动。离开审美,还谈什么旅 游?……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既然旅 游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那么,就会在审 美实践中产生一系列的关于美和审美的问题 需要解决。 因此,研究“旅游与审美”对于旅游专业的 学生而言太重要了!
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分析旅游景观特征作用 (二)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三)了解旅游的审美关系 (四)探讨旅游的审美创造
三、实训:一次旅游活动的美学解析 ※ 实训内容 ※ 实训提示 ※ 实训要点

实训内容
﹡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旅游活动的审美对象
﹡分析为旅游主体带来的美好回忆的原因
﹡分析讨论张先生给予导游感谢费的问题
一、审美的界定 二、审美机制 三、审美种类 四、实训
一、审美的界定:
(一)美的界定 (二)审美的界定 (三)审美的作用
二、审美机制:
(一)审美初始阶段 (二)审美实践阶段 (三)审美回味阶段
(一)审美初始阶段
1、审美经验 2、审美品位
(二)审美实践阶段
1、四大心理要素 2、审美体验
三、审美种类

第一章 旅游美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理解:美、审美的界定、审美种类、旅游 审美的种类 掌握:旅游审美的基本特点 应用:审美机制
第一节 审美的界定、机制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美学对象、基本内容 第三节 旅游审美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综合实训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 活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审美过程。
31
旅游审美因素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 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 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 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人的感觉;客观世界 美感形成的过程: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审美活动。这句话对吗?
32
旅游审美因素
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 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 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 感觉的结合。
33
旅游审美因素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 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
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 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
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25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23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 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 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 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
24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强调精神自由,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追求无为。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自然风光
许多旅游者对自然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欣赏山水之美、海 滨之景等。
文化遗产
许多旅游者对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参观历史古迹、博物 馆等。
民俗风情
许多旅游者对各地的民俗风情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体验当地的文 化和生活方式。
06
旅游美学的实践与应用
旅游景区的规划与设计
规划原则
遵循美学原则,注重景观的和谐与美感,同时考虑游客的体验和 需求。
研究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如何感知、体验和评价自然、人文景观的审美价 值。
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探讨不同类型旅游景观(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等)的美学特点、构成要素及其对旅游者 审美体验的影响。
旅游美学研究内容
1 2 3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与行为
研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需求、审美感知 、审美体验以及审美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影 响旅游者审美体验的因素。
学特征。
旅游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学为旅游美学提供了关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知识 基础。
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为旅游美学提供了关于旅游者审美心理和行为 的理论基础。
与社会学关系
社会学为旅游美学提供了关于社会文化对旅游活动影 响的理论基础。
02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旅游美学研究对象
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
营销策略
运用美学元素,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营销策略和 宣传材料,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品牌建设
建立具有美学特色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旅游服务的提升与优化
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美学素养,确保提供优质、专业的服 务。

旅游美学教案

旅游美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理解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掌握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界定关于美的定义的三种流派:1、客观派: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美与和谐、对称、色彩、比例等客观形式因素有联系;2、主观派:这种理论偏重于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认为美在于心而不在于物,是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审美判断的结果,具有相对性和易变性,依赖于审美者的愉快经验和个人素质,是随着审美主题和时代审美趣味而变化;3、关系论派:这种理论从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美不在于客观对象,也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两者结合或统一的关系中,美是客体作为一种美的“潜能”与主体审美知觉相结合的结果。

西方人眼中的美侠义之美:凡经由感官而能引起感觉和精神的快感者。

广义之美:则不限于此,还包含崇高、悲壮、滑稽等其他各种美的范畴,这种美不仅提供形式上的快意,还包括美感对象的內在性质。

中国人眼中的美一是指感官的快适。

用于生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对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酒”,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

二是用于伦理评价,是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意”的传统观念。

美的种类自然美:自然美指大自然中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中存在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指存在于社会活动中的美。

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进行艺术创造,把审美意象物化出来而形成的美。

一、旅游美学的概念旅游审美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体。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观赏对象的审美关系,以及旅游审美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旅游工作的研究发展,旅游美学研究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把美学用于旅游领域,着重研究旅游过程中的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审美关系,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影响旅游审美活动的心理要素和心理过程,掌握山水景观、园林、建筑、雕塑、书法、民俗风情等的审美形态、审美特性、审美方法,掌握旅游饭店、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设计和开发的审美规律,培养和提高未来旅游工作人员的审美修养,进一步还可以引导旅游审美消费行为,促进旅游审美活动的良性循环,合理开发旅游景观资源与安排相关设施,积极培养和提高旅游者与旅游工作人员的审美修养与鉴赏能力,进而从广义上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旅游美学》可以在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后再开设,进一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习。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6学时。

课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一、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二、旅游审美需求与旅游审美动机三、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四、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2第二章美学理论与旅游一、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二、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三、旅游美学审美对象的一般形态四、心理学美学要点与旅游活动4第三章旅游审美心理概述一、审美需求与动机二、审美意识与审美个性三、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四、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4第四章山水景观审美一、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二、山水景观的审美特性三、山水景观的审美特征四、山水景观的审美方法4第五章园林审美一、园林的基本知识二、中国园林艺术审美三、园林审美方法四、西方传统园林艺术审美4第六章建筑审美一、建筑美的主要形式与审美特征二、中国传统建筑审美三、外国建筑审美2第七章雕塑审美一、雕塑的形式与美学特征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2第八章书画审美一、中国书法审美二、中国画审美2第九章民俗风情审美一、民俗风情的构成二、民俗风情的审美特性三、民俗风情的审美价值四、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美学原则2第十章旅游饭店审美一、旅游饭店室外环境美二、旅游饭店建筑艺术美三、旅游饭店室内环境美四、旅游饭店装饰陈设美4第十一章餐饮审美一、饮食审美的要素二、餐饮造型艺术审美三、中国各大菜系审美特征四、酒水艺术审美2第十二章旅游纪念品审美一、旅游纪念品的构成二、旅游纪念品的特点三、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2第十三章旅游工作者的审美修养一、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形象要求二、旅游服务工作审美三、旅游工作者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2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审美需求与旅游审美动机第三节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第四节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第二章美学理论与旅游第一节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第二节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第三节旅游美学审美对象的一般形态第四节心理学美学要点与旅游活动第三章旅游审美心理概述第一节审美需求与动机第二节审美意识与审美个性第三节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第四节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第四章山水景观审美第一节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第二节山水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三节山水景观的审美特征第四节山水景观的审美方法第五章园林审美第一节园林的基本知识第二节中国园林艺术审美第三节园林审美方法第四节西方传统园林艺术审美第六章建筑审美第一节建筑美的主要形式与审美特征第二节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第三节外国建筑审美第七章雕塑审美第一节雕塑的形式与美学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第八章书画审美第一节中国书法审美第二节中国画审美第九章民俗风情审美第一节民俗风情的构成第二节民俗风情的审美特性第三节民俗风情的审美价值第五节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美学原则第十章旅游饭店审美第一节旅游饭店室外环境美第二节旅游饭店建筑艺术美第三节旅游饭店室内环境美第四节旅游饭店装饰陈设美第十一章餐饮审美第一节饮食审美的要素第二节餐饮造型艺术审美第三节中西各大菜系审美特征第四节酒水艺术审美第十二章旅游纪念品审美第一节旅游纪念品的构成第二节旅游纪念品的特点第三节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第四节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第十三章旅游工作者的审美修养第一节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形象要求第二节旅游服务工作审美第三节旅游工作者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美学生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了解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知道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为后面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内在推动力


满城尽带黄金甲-武隆天坑
旅游审美动机激发
旅游审美心理
旅 游 审 美 需 求 产 生 原 因
生心理层次足 价值实现欲求 综合身心介入 动态审美过程 闲暇时间增多 可支配收入多 节奏快心疲惫 尚自然换环境 渠道多激热情 看潮流跟趋势
旅游审美心理
旅游审美动机
自然审美型
艺术审美型
社会审美型
旅游审美个性类型
类型
再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再现兼有
美感直观 接受客体 本来面貌
自我表达 感情体验 自我色彩
审美感性 审美理性 结合统一
旅游审美感受要素
审美感知
四要素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敏锐选择 整体性
客体刺激 心理联想 情感表达
知觉情感 诱发想象
理解能力 审美领悟
美的特征-审美感知



审美对象的多样性

审美对象的变化性
课后作业-P32
1.美与美感是如何产生的? 2.旅游审美动机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3.旅游审美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4.旅游审美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美的特征-四石窟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 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
美的特征-社会性
心美景美 河南云台山绝壁捡垃圾
信心相交 精神振奋
美感的特征
美感的特征
个人直觉性
直接感受 审美对象
精神愉悦性
美 娱
蹦极
美的产生

旅游美学——第一章内容结构

旅游美学——第一章内容结构

第一章绪论一、旅游美学1、旅游美学的发展历史2、旅游美学的本质内涵: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学科。

二、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和任务1、旅游美学的内容包括:⑴旅游审美主体⑵旅游审美客体⑶旅游审美中介⑷旅游审美关系⑸旅游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⑹旅游审美文化2、旅游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建构旅游美学体系;第二,指导旅游审美活动;第三,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三、学习研究旅游美学的意义㈠旅游美学对旅游主体的意义㈡旅游美学对旅游业的意义㈢旅游美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意义四、学习研究旅游美学的方法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逻辑法4、应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旅游与旅游审美一、旅游审美的发展历史二、旅游审美的本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审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1)转换生活空间的必然历程;(2)人追求舒适诗意的安居;(3)个体走向真实的感性体验。

三、旅游主体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态度、审美注意、审美趣味、审美需求、审美动机、审美理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审美感受。

㈠旅游审美心理要素:1.感知 2.想象 3.情感 4.理解㈡旅游审美心理需求——需求层次理论㈢旅游审美动机:1.自然审美型 2.人文审美型 3.社会审美型㈣审美个性及其类型:1.阳刚型 2.阴柔型 3.中间型四、东西方旅游审美文化差异1.中西审美文化精神的差异2.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审美观3.西方文化的旅游审美观五、旅游审美的意义旅游审美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涉及范围甚广,具有多重效应:⑴净化情感和调节心理环境⑵造就具有优美灵魂的人⑶促进社会审美化的进程。

(完整版)旅游美学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完整版)旅游美学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人文景观(人工) 文明继承、社会价值
在自然风景中增加人造景观,构成和谐统一的风景美
(亭、台、楼、桥、阁。。。)
二者符号化、综合体、界限不分。
你能举例,并说说你喜欢哪种吗?
第一章 绪 论
• 一、南秀北雄的审美风貌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审美价值 :形式美、动态美、象征美 形态美 1、雄(雄伟、壮观、壮丽、崇高) 2、秀(秀丽、秀美、柔和、优美) 3、奇(奇特、奇妙、新奇) 4、险(险峻、惊险) 5、幽(幽静、幽深、静谧、幽美)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青城之幽
第一章 绪 论
旷野之美
第一章 绪 论
水体的物理性能无色透明的,由于所含矿物 质及水体自身的洁净程度不同,或受阳光、天色 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呈现出不停地色彩。
九寨沟的水
第一章 绪 论
植物、动物茎、叶、果、花、毛都有不同的 色彩,形成了五彩缤纷的旅游景观。“春花秋叶, 生机盎然;竹翠松青,柳绿桃红”。植物色彩的 神奇最集中的体现在鲜花上。
洛阳牡丹国色天香,姹紫嫣红
云南山茶红似火,白如玉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气象气候变 化产生的景 观色彩,主 要是春夏秋 冬四季的变 化所带来的 不同景色。 自然景观四 季的色彩美 归纳为春翡、 夏翠、秋金、 冬银。
第一章 绪 论
银冬
金秋
第一章 绪 论
天象景观充满了色彩美的神奇。主要有霞光、 月色、佛光等。
第一章 绪 论
白色彩虹 也许并不奇怪,他们也被称为雾弓。
第一章 绪 论
.彩虹桉树,澳洲 这些脱落的树木充满了活力。
第一章 绪 论
毛冰

旅游美学第一章

旅游美学第一章
第二页,共31页
旅游美学与其他课程关系
第三页,共31页
四、课程教学思路
• 首先,把计划发给学生,学生分组,每组研 究一章或一节内容,确定知识点、重点难点;
• 其次,每组分别研究自然景观、建筑、园林、 绘画、书法美在何处。
• 再次,与学生一起来探讨案例,让学生掌握 如何发现美、欣赏美的方法、技巧。
• 形态美
雄壮之美 奇特之美
秀丽之美
险峻之美 幽静之美
旷野之美
第十九页,共31页
色彩美
• 草木花卉之美 • 天象美 • 山水美
黄河黄,黑龙江黑,白龙江白
鸭绿江绿 漓江清 大海蓝 九寨水彩
星系碰撞形成的惊叹号
人 面 桃 花 相 映 红
第二十页,共31页
动态美:运动美,虎腾鸟翔,
骏马奔腾……
• 感官美: 听觉美
美是唯物的
• 美存在于具体环境、具体现象、具体事情、 具体行为、具体物体之中。美名、美貌、美 景、美味、美事、美声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 物。
第七页,共31页
美是唯心的:
• 美是理念 • (抽象事物), • 是美的具体事 • 物所以美的原因。
第八页,共31页
• 美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

它是能够使人们
• 一、审美需求
• 1、含义:旅游审美需求是促使人们从事旅 游活动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各 种活动的原动力——内驱力,来自人的各种 需求。
• 例如:寻找食物——饥饿

旅游——放松身心,或寻奇探异

看书——寻求知识或考学考试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2、审美需求的特点:
旅游是一 种高级的 审美活动
第四页,共31页
第一编 旅游与美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

旅游美学(黑龙江大学)电子教案

《旅游美学》授课教案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美学基础第3章旅游审美心理第4章山岳景观审美第5章水体景观审美第6章生物第7章中国古建筑景观审美第8章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审美第9章中国古代雕塑景观审美第10章中国画《旅游美学》授课教案第1章导论(2课时)第1章导论【本章概要】本章是全书的总要和导引,首先对旅游景观美学这一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了阐述,旅游景观及其审美特征、旅游审美心理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其次,对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含义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概括了旅游景观的特点。

再次,对旅游景观美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主要涉及旅游景观美的特征,以及构成旅游景观美的要素。

最后,对旅游景观观赏的基本原理,从观赏方法、观赏距离、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进行了阐述。

1.1 旅游景观美学旅游景观美学是随着现代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旅游学科体系不断完善,旅游科研逐步深入的基础上产生并确立起来的。

它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但其研究领域却十分广泛,自然山水、人文古迹都是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学科交叉性强又是它的一个特点。

其研究方法因涉猎学科的庞杂而具有多样性。

1.1.1旅游景观美学旅游景观美学概念:是以各种旅游景观及其审美特征为研究对象,涉及旅游者审美者心理、审美行为的学科。

它是旅游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同时在研究中还涉及地理学、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和知识。

1.1.2旅游景观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美学基础对美学基础的学习和研究是进行各种审美活动的前提和条件,因为旅游景观美学研究是美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讲,旅游活动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各种旅游景观是旅游者的直接审美对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美学常识,才能更好地领略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美学涉及到的美学基础主要包括:美感与审美活动、审美存在、审美形态等。

(2)旅游审美心理旅游景观美的存在价值,因为旅游者的观照、欣赏而得到充分的显示,因此研究旅游景观美学,不能忽略对旅游主体——旅游者的研究。

[文学]绪论、第一编

[文学]绪论、第一编
旅游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普及性,而且还具有内容的综合 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游山如读史” ,“山水比德” 等。
第四节 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
一、旅游美学的概念及特征
由于旅游融贯着丰富而多样的物质文明与 精神文明因素,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 分,同时又是一项集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生 活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因此,旅 游必然成为美学或应用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这是旅游美学生成的理论支点。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
然属性以及他们的组合规律所显示出来的审美 特性。前者指形状、声音和色彩等;后者有整 齐一律、对称、均衡、比例匀称、节奏、韵律、 调和、对比、和谐等。形式美普遍存在于自然 物、社会物、艺术作品中,是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的组成部分。形式美具有自然性、客观 物质性、社会性、主体性、时代性、民族性、 差异性、全人类性和共同性。形式美是事物美 被人感知的前提。
10月第二版
第二章 美学理论与旅游
第一节 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 一、西方美学的由来
西方 “美学”一词,原本的意思关涉人的感觉与 感性知觉(feeling and perception)。后经柏拉 图、亚里斯多德等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对客观事 物之“美”、“丑”、“悲剧”、“喜剧”等特性 所进行的理论思索与探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相对 独立的学科。
人类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和欣赏是旅 游文化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当特定的 具有审美价值的外在环境刺激物通过人的 感官进入大脑,就会为在长期的实践中所 形成的认知比较器所辨析推导。这种被称 作‘无意识推理’的心理过程运动极其神 速,它不知不觉地以表面上的不假思索方 式引导着情感的萌发”。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旅游美学绪论》课件
2023 WORK SUMMARY
《旅游美学绪论》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旅游美学的定义与特性 •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 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 旅游服务的美学要求 • 旅游美学的实践与应用
PART 01
旅游美学的定义与特性
旅游美学的定义
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活动中审美活动、审美对象以及审美关 系的科学。
如张家界的山峰、三峡的峡谷等,以其独 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去探索和 体验。
如亚马逊雨林、非洲大草原等,保持了原 始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让人们感受到 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历史文化遗产
如故宫、长城等,通过历史建 筑、文物等,展示了人类文明
的演进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民俗文化景观
社交媒体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精美的旅游照片、视频和游记等内容,吸引 潜在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5
旅游美学的实践与应用
旅游规划中的美学应用
1 2 3
景观规划
将美学原则应用于旅游景区的规划中,如自然景 观、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布局和设计,以提升 游客的视觉体验和感受。
空间设计
在旅游设施和场所的设计中,注重空间的美学效 果,如酒店大堂、餐厅、展览馆等,营造出舒适 、美观的环境氛围。
总结词
导览与解说服务
详细描述
景区应提供专业的导览和解说服务,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 景点的历史、文化和内涵。导览和解说内容应准确、生动 ,以提升游客对景区的认知和美学感受。
总结词
环境卫生与安全保障
详细描述

旅游美学【课程编号】:022315教学大纲(新).jsp

旅游美学【课程编号】:022315教学大纲(新).jsp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131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分】:2【总学时】:32学时【先修课程】:二、教学目标《旅游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探讨旅游美学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培养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和旅游审美情趣。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师生按照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研究旅游美学理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理解和掌握旅游者作为旅游主体所具有的美学心理及行为规律,从而掌握和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的美学理论和艺术。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绪论:旅游美学概述一、教学内容及要求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与《旅游美学》教材。

教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1、旅游美学的定义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3、对旅游美学这门学科有一定把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难点: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理解。

三、作业1、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2、研究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四、参考资料1、《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著青岛出版社2、《旅游美学》王柯平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3、《旅游美学导论》张海荣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章:风景美与观察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风景美与观察2、风景美的形态3、风景美的特征4、怎样观赏风景教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1、风景美的形态2、风景美的特征3、对怎样观赏风景有一定把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风景美与观察;风景美的特征;难点:怎样观赏风景。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理解。

旅游美学(第一章)

旅游美学(第一章)

•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 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 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 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 究为主题的学科。 •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 象的关系等。
•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 B 高级审美意识 古希腊悲剧意识 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中国历代审美)
C、美学的学科发展 •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 2、美学思想——对审美现象理性的认识 例如:柏拉图:“理式”——分有——“美” 孔子:“里仁为美” 3、美学学科——从哲学、文艺学中划分出来
书 法 音 乐 绘 画
戏 曲
(四)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
• 第二,旅游美学的理论结构。(理论依托、传承, 哲学提升和归纳) • 1)、哲学 • 2)、心理学 • 3)、艺术学 • 4)、自然科学 • 5)、伦理学
四、学习旅游美学的意义
• 唯美的自由舒展的精神生活、对大自然的参与和 融合、高尚的情感和净化的精神——天人合一。 • 1、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 审美是一种相对于主体的价值属性,是自然、社 会和人,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产生 的结果。 • 审美鉴赏能力指审美主体凭自己的审美感受、审 美情趣、审美经验和文化素质,有意识、有目的 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体验、品味、判断和评 价的一种能力。 • a .审美标准价值判断 • b .审美理想 • c .审美评价
(三)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审美主体,即作为观赏者的旅游者的审美 心理(漫游、回归、寻根、休闲) • 审美对象,即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 (自然、人文) • 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人与人、人与物、 物与物)。
(四)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

旅游美学1.绪论

旅游美学1.绪论

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美之考——重点问题
第三节 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
一、净化情感的医疗妙用 二、造就具有优美灵魂的人 三、推动社会审美化 四、提高生活质量 五、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六、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环境伦理原 则、人类身存本体论要求, 七、“以美启真”和“以美储善”的公共空间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美之论—什么是美?
美的本质:美学研究的终极问题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美之论——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 审美价值的学科,属于美学的分支,是一门 多边缘、交叉性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美之论——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旅游美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框架》 庄志民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
第一次赋予审美这一概念以范畴的地
位,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
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
科的产生,他认为美学即研究感觉与
情感规律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拒绝去掉偏旁
美 与 自 然
第一章 绪 论
考 证 、 批 评 与 欣 赏
“导师” “法官” “舌人” “近代印象主义”
拒绝去掉偏旁
对你有什么影响?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美之考——重点问题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现代人的观光,主要是风俗民情、劳动成果、社会制 度等。 中国人雅好山水、注重天人合一、意境与情感的切合 西方审美自然与人对立。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美之考——重点问题

旅游美学2.1旅游观光与美学理论

旅游美学2.1旅游观光与美学理论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美之考——重点问题
拒绝去掉偏旁
“境界说”是王国维诗学理论的代表成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 说”,即:“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受到席勒美学思想意向,翻译aesthetic state, 转译为审美之境界,从西方直观和直觉角度出发,形成独 立美学概念,成为衡量诗文作品和品评诗人作家的根本性 艺术与审美标准。
二者不矛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美之考——重点问题
拒绝去掉偏旁
西方美学范畴与理论举要
(4)审美距离说
审美距离是瑞士美学家布劳提出的一种学说,即在 审美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客观现象无从与 现实的自我发生钩搭,才能使其充分显示其本色而更富 有美感。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 道,顺应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的生存状态 • 道家美学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超然的独立人格,天人
合一境界,自然为美的理想,自然是审美法则也是游心领 域和审美对象,追求天成反矫揉造作,注重本性天真、遗 世孤立的和悠然自在的人格美。艺术家成就艺术作品,庄 子成就艺术人生。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美之考——重点问题
• 审美方面,以“情以物迁”,的心理结构感受自然,凭借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探访自然,获得“登山则情满 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审美愉悦,或获得“天地与我 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式的“刹那间见千古,瞬刻中求永 恒”的超绝体验。意谓诗人进行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 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与无限,情感上的和谐与宣泄,审美上 的愉悦或超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绪论
1. 美和美学
为什么人们都追求美,讨厌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永恒的追求。 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字
什么是美?
美的诞生和发展
萌芽 客体
美学研究的对象
思想
学科
主体
美的创造
掷果盈车
《晋书》记载说:“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lei)之文。少时常挟 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
尖顶宽额,面色黑红,眼睛下垂,接近鼻子,胳膊很长,大腿向两侧弯曲
史 上 最 凄 美 的 “ 追 星 ” 事 件
看 杀 卫 玠
1.1 为什么人们都追求美,讨厌丑?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人们从内心深处对美有天然的选择,直观的表现出喜欢或不喜欢。
1.2 什么是美?
美字的多重原意: 羊大为美 羊综合感觉为美 羊人为美 羊等价交换物为美
美都和人们实际的生活相关。美的诞生并不神秘,在生活中诞生出来的。
1.3 美的诞生和发展
1.3.1 美的诞生
美的诞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期的艺术作品、审美观念、审美意识与现在都是有差别的。
无——有 少——多 粗——精
实用——非实用
功利——非功利
1.3 美的诞生和发展 1.3.1 美的诞生
1.从逻辑上:
OfficePLUS 美国乔治亚州布拉斯敦峰顶的瞭望台
背景图片素材
2017
旅游美学
黄山
自我介绍
姓名 性格 专业 命运 旅游管理
1.高峻的山崖 坚硬、固执、坚持 2.构成地壳的石头
1.干净 2.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
九寨沟
旅游美学 加拿大维多利亚平衡石
2010—2013 自然地理
方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
特点: 按照黄金比例塑造 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
3.从审美风俗上:
目的:躲避灾祸,保护牙齿,实用性,功利性
黑 齿
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是古滇国皇族的后裔。这里的妇女以牙齿黑为美,结过婚的女人采摘田 埂上的白花草把牙齿染黑,而且越黑越美。染过的牙齿,一般不会生龋齿,七八十岁很少脱牙。 《远方的家》对瑶族这个民族进行过一段采访。通过视频可以了解一下瑶族审美意识的一个发展变化。
34=22cm=6.7寸≈7寸 36=23cm=6.97寸≈7寸 38=24cm=7.3寸≈7寸
太热——旱灾——气象灾害 地壳板块滑移漂移,导致表层水分渗透流失转移,使地表丧 失水分;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会去欣赏日出、日落。
随着认识的增加,对美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的发生是一个历史过程。 由粗到细,由少到多。从雕塑、绘画看。
奥地利维林多夫的《母神》
原始的维纳斯 特点: 脑袋圆圆的 突出生殖和生育的功能 原始性 断臂维纳斯(米洛的维纳斯) 代表爱与美的女神 维纳斯和丘比特
2.从审美实践上: 很多自然对象其实最开始并没有成为为我们的审美对象,还只是一个敌对的力量。 从没想到要去欣赏它,没将其作为一个美的对象。
《荷马史诗》——《奥德赛》
尤利西斯带着大家回到希腊,十年的海上漂流,在海上都进行了十年的征途,但是没有一句描写大海是如何的 优美,都是写大海充满了凶险。
审美来自于对事物更多的认识。当我们对其认识很少时,他们很难成为我们认为很美的对象。
杨哲昆,霍义平,何生华 旅游美学实务 东南大学出版社
考试方式和要求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要求: 平时成绩(50%)=考勤(30%)+作业(20%) 期末成绩(50%)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人文景观与 审美鉴赏
第五部分
旅游服务者 审美要求
第六部分
旅游景区的 审美设计
绪论
审美心理与 自然景观与 旅游观赏原理 审美鉴赏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 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 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马尔代夫
大海是神秘、敌对的事物 非审美对象
尧 帝 嫦 娥 丈 夫 大 羿
羿 射 九 日
安徽省汉族民间用于驱邪祈福,带有吉祥意味的民俗画。民间视其为降魔消灾之符图,被尊为"灵叛"。它是中国民间美 术殿堂里的艺术瑰宝。
——
敦洽雠麋:
《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记陈侯派一位叫敦洽雠麋的出使楚国,楚王 见来使如此之丑,感觉受到了侮辱,于是兴师伐陈,历三月而灭其国。 那么这位先生有多丑呢:“椎颡广颜,色如漆赭,垂眼临鼻,长肘而盭”
教学:
2011年《城市地理学》
故事 未来 美
课程意义
作为即将从事旅游业的人员来说,必须了 解、熟悉、掌握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欣赏 美的方法,提高在旅游实践和旅游研究中的审 美能力,更好的为游客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教材 参考教材
作者 王世瑛,朱瑞艳 王珂平 吴月红,刘丽君 书名 出版社 出半年 2007 2000 2016 2014 旅游美学基础 重庆大学出版社 旅游美学新编 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美学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从审美风俗上:
三寸是金莲,四寸是银莲,大于四寸就是铁莲
裹 脚 三 寸 金 莲
问题:三寸金莲到底是多大?
发展过程:五代时期——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明朝和清朝——辛亥革命后
公元907开始 流传 盛行 废止
不是为了要美,都是有实用价值。
目的:纠正仪态、男权象征
1寸=3.33cm 3寸=9.99cm 4寸=13.2cm
丑是错
晋书说:“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兒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 ——玄学家张载
《世说新语》:“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辞赋大家左思
钟馗
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春节时是门神,端午时是斩五毒的天师,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
中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安 徽 灵 璧 钟 馗 画 孙 淮 滨
美是历史的、时间茹毛饮血。先要考虑生存问题。没有机会没有可能去考虑美。 随着生产发展,开始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有了美的思考、艺术的创造。 2.从审美实践上: 很多自然对象其实最开始并没有成为为我们的审美对象,还只是一个敌对的力量。 从没想到要去欣赏它,没将其作为一个美的对象。 3.从审美风俗上: 很多美一开始并不是从美出发,而是从实际作用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