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科学教育的实际应用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

第七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


LOGO
④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指的是要考虑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 的联系,这一活动在活动区、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LOGO
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参考如下步骤: ①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儿童已有的有关经 验出发,或从提供给儿童的探索材料或环境出发, 提出问题或简短的指令,引起儿童的好奇,激发儿 童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②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从多方面、使 用多种方法和探索对象相互作用,去感知、操作、 发现和思考。 ③教师观察、了解儿童探索活动的情况(包括儿童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等) ④要求和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发现

LOGO
第二节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一、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概述 是指教师在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外, 引导儿童开展的科学活动。 2.日常生活教育对儿童学科学的作用

LOGO
科学方法是指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使儿童哪些能力 得到发展,形成哪些技能,学习哪些方法。 例如,《动物的睡觉方式》活动目标: 2.儿童发展细致观察的习惯及能力,并用语言表达自 己的观察结果等。

LOGO
科学情感态度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特 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 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情感、态度、 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精神等的培养。 例如,《动物的睡觉方式》活动目标: 3.儿童通过探索动物睡觉方式,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 感等。

LOGO
4.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求 《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 ①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 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 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③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 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第七章学前教育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法

第七章学前教育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法

预测分组 对二个自然班进行预测,找水平相同或相近的被试
配成对,随机决定实验班与对照班。 一般不能少于10对。 3、循环法(抵消法,或ABBA法) 在实验处理不止一个时,各种实验条件出现的顺序
可能影响实验的效果。 某一处理在另一处理之前或之后会一起被试不同的
反应(顺序效应),前一处理的结果可能会对后 一个处理产生某种影响(练习效应),使用循环 法可以把这些实验处理排列为机会均等的组合, 使每一种实验处理以不同的顺序出现,位于某顺 序的次数相等。
。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前后测的内容)
三、特点
(一)优点: 1、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为地创造条件,引起某种
现象的发生(在自然状态下不易发生),即主动干预研究 对象 如:“教师的言语指导(暗示)对幼儿行为的影响”研究条 件: 单独谈话:“老师昨天带你去动物园,你是喜欢大象还是 猴子? 教师对第1组暗示:“啊,你喜欢大象(或猴子),因为你 愿意与人合作”;对第2组则为:“你喜欢大象(或猴子) ,那么你一定喜欢当第一名!” 让每个幼儿分别与另外一名幼儿搭积木3分钟,指示:你们 要轮流搭,一人搭一块,并让两位幼儿一人拿红色积木, 另一人拿黄色积木 结果:凡被暗示喜欢合作的幼儿,与另一幼儿搭得又快又好 ,而凡是被暗示竞争的,二人均搭得慢,互不相让。
2、有利于发现规律并重复验证(采用相同的条件、 程序与步骤,在不同的对象身上验证),如:讲解 式与探究式对科学活动的效果影响
3、实验有较高的效益:使复杂的事情简化,加速研 究过程,省时、省力。
(二)局限性
1、只能说明自变量能引起因变量的变化,而不能证 明现实中自变量确实在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原因:
实验情景与现实情景有差异,实验情景中观测到的 效应不一定能体现在现实情景中。

小学科学教育,讲义 第七章

小学科学教育,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小学科学教育的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了解国外科学教育标准对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理解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三维目标的基本含义;了解国外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项目的主要特点;领会评价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一节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在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中,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由泰勒创立,也称工学模式或泰勒模式,过程模式由著名课程理论家斯腾豪斯提出。

一、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斯克利文在《评价方法论》一文中,根据功能将教育评价区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其中,总结性评价关注结果,重在判定,是着眼于“过去”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重在改进,是着眼于未来的评价,教师、同学、家长、学生、自己等都可以参与评价。

二、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相结合所谓教学性目标,是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应获得的具体行为,通常是从已有文化成果引出,并以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表述,也称为行为目标。

所谓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倩境和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新颖的反映形式,而不是预先规定的结果,也称为展开性目标。

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也称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作出定量的价值判断。

量化评价的认识论基础是科学实证主义,关注可测性的品质与行为、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

然而,量化评价过分依赖标准化测验。

质性评价也被称为自然主义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反对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主张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因此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个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种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模。

目前人们认识到,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是统一的、互补的。

一方面质性分析量化分析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量化分析是质性分析的深化和细化。

科学教学在幼儿园的应用总结

科学教学在幼儿园的应用总结

科学教学在幼儿园的应用总结
科学教学在幼儿园的应用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
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对科学教学在幼儿园应用的总结:
1. 科学实验:通过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幼儿可以亲自参与观
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科学实验还可以激发幼
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探索性学习:幼儿园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如
观察自然界、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积
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游戏与故事结合:科学教学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的方式进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情节,幼儿可以
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概念。

4. 走进实际生活:科学教学应该与幼儿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
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应用科学知识。

例如,在观察天气变化时,幼儿可以学习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

5.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像、视频等,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呈现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总之,科学教学在幼儿园的应用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通过实践和观察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同时,教学内容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大班科学教案电池的利用与回收

大班科学教案电池的利用与回收

大班科学教案电池的利用与回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电池的利用与回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认识到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并学会如何正确回收废旧电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种类,知道电池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掌握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认识到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学会废旧电池的回收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池的基本原理、废旧电池的回收方法。

2. 教学重点: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池模型、各种电池、电池使用说明书、废旧电池回收箱、环保宣传册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电池、电池使用手册、废旧电池回收箱、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池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电池的基本原理、种类和用途。

(2)讲解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意识。

(3)讲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正确使用电池,讲解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电池使用和废旧电池回收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拓展延伸:讨论电池的其他用途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电池的利用与回收2. 内容:(1)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种类(2)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3)废旧电池的回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如何正确使用电池和回收废旧电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池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掌握较好,但对废旧电池的回收方法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电池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教育中的科技应用

幼儿园教育中的科技应用

幼儿园教育中的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科技应用也逐渐进入到幼儿园教育的领域。

科技应用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中的科技应用,包括电子设备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潜力。

一、电子设备的使用在现代幼儿园中,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教学和活动的重要工具。

例如,智能电视和投影仪可以用来播放教育视频、故事动画和儿歌,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电子游戏和教育软件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活动中。

这些电子设备的使用使得学前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有限。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以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明了地给孩子们展示知识。

例如,用多媒体展示数字和形状的变化,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提供了交互性,幼儿可以通过点击屏幕或者触摸设备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潜力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项科技成果,其也在学前教育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和互动体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事物。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到不同的环境,如云朵中的小鸟、海底世界等,拓宽了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提供自主探索的环境,让幼儿在安全的虚拟空间中自由探索,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但是,尽管科技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我们也应该警惕科技过度使用对幼儿的潜在风险。

首先,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可能会导致幼儿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过强,影响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电子设备带来的辐射和长时间用眼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应用科技的同时,我们应该均衡使用各种教学手段,确保幼儿能够全面发展。

幼儿园启蒙探索: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园启蒙探索: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园启蒙探索: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幼儿园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

而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直观、感性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科学实验,幼儿可以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科学实验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并共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在观察水的性质时,可以引导孩子们做简单的水实验,如观察水的流动、颜色和状态变化等,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孩子的感知和认知发展通过科学实验,孩子可以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从而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在进行颜色实验时,可以让孩子通过混合颜料,观察颜色的变化,从而通过实践感知和认知颜色的混合规律,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科学实验往往需要孩子们进行实践操作,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行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照顾植物的生长过程,从中感知到生命的奇妙,培养爱护和关爱的情感,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四、引导孩子学会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时,让孩子亲自设计实验方案,观察物体的运动规律,从中探究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回顾:科学实验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发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进行科学实验,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个人观点:我认为,科学实验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1.1 科学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讨论科学教育的概念探讨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1.2 科学教育目标与原则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分析实现这些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1.3 科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介绍常见的科学教育方法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第二章:科学环境创设2.1 科学环境的要素分析科学环境中必备的要素探讨如何创设一个适宜的科学探索环境2.2 科学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提供选择和制作科学教具的建议强调安全性和教育性原则2.3 科学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提供管理科学环境的方法和技巧讨论如何维护科学环境的持续性和发展性第三章: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3.1 探究活动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探讨每种类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境3.2 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供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理念3.3 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介绍有效的探究活动指导策略讨论如何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第四章:常见科学概念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4.1 生物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探讨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4.2 自然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分析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4.3 科学实验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讨论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第五章:科学教育评价与反思5.1 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分析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常见的科学教育评价方法和工具5.2 儿童科学学习评价探讨如何评价儿童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3 科学教育反思与持续发展强调反思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反思和持续发展第六章: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6.1 观察能力的培养讨论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提供观察活动设计和指导的策略6.2 探究技能的培养分析儿童探究技能的培养方法提供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指导实例6.3 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探讨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提供相应的活动设计和指导策略第七章:科学教育资源的使用7.1 教育资源类型与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资源讨论各类资源的特点和适用情境7.2 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合提供搜集和整合科学教育资源的策略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7.3 教育技术的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提供运用教育技术的实例和指导第八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8.1 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与适应策略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科学教育适应策略8.2 融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讨论融合教育在特殊需求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融合教育的实践案例和指导8.3 特殊需求儿童的个体化教学强调特殊需求儿童个体化教学的重要性提供设计和实施个体化教学的策略第九章:家庭与社区合作开展科学教育9.1 家庭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讨论家庭在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提供与家庭合作的策略和方法9.2 社区资源的利用分析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提供社区资源利用的实例和指导9.3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模式探讨家庭与学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的模式提供有效的合作方法和实践案例第十章: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趋势10.1 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介绍科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各类研究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10.2 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探讨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提供应对发展趋势的策略和建议10.3 科学教育创新与实践强调科学教育创新的重要性讨论科学教育创新和实践的案例和启示重点解析本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共十章,涵盖了科学教育的概述、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教育资源的使用、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家庭与社区合作开展科学教育以及科学教育的研究方法与趋势等内容。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动物的过冬方式》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动物的过冬方式》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动物的过冬方式》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内容,选定教材《动物世界》的第七章“动物的生活习性”,详细内容围绕“动物的过冬方式”展开。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如何适应寒冷的冬天,从而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不同动物过冬的方式,如迁徙、冬眠、储存食物等。

2.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增强幼儿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认识,提高幼儿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不同动物过冬的方式。

难点:理解动物过冬方式背后的生存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动物模型、PPT、卡片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并观察冬季的动物活动痕迹,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冬天看不到很多小动物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挂图、PPT等教具,讲解不同动物过冬的方式,如鸟类迁徙、蛇类冬眠、松鼠储存食物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它的过冬方式,并在卡片上记录下来。

4. 巩固知识(10分钟)教师邀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 创意手工(10分钟)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利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动物过冬的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过冬方式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的过冬方式2. 内容:鸟类:迁徙蛇类:冬眠松鼠:储存食物其他动物:过冬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一种动物过冬的场景。

答案:要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画出动物过冬的场景,如鸟类迁徙、蛇类冬眠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调查身边动物的过冬方式,并记录下来。

答案:鼓励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增强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科技应用

学校教育科技应用

学校教育科技应用现如今,科技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学校教育也不例外。

学校教育科技应用的出现,为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学校教育科技应用对学习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对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一、学习环境的改善学校教育科技应用的首要效果就是改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室布置多以黑板为中心,信息共享不便,学习氛围较为单一。

而利用科技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可以让教室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互动化。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精彩的教学内容,学生也能够通过电脑等设备获取更多学习资源,这样的环境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校教育科技应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探究。

而科技的应用让教学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互动演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等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生发展的提升学校教育科技应用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科技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电子书籍等方式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其次,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利用教育游戏来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科技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备的能力,通过科技的应用,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科技应用对学习环境的改善、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发展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将其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教学的变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各项能力。

通过教育科技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

幼儿园课程第七章-方案教学参考中外著名课程模式

幼儿园课程第七章-方案教学参考中外著名课程模式
幼儿园课程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1
学科(领域)活动设计
2
单元主题活动设计
3
区域活动设计
4
方案教学活动设计
5
游戏活动设计
教案展示 《舞龙》《2个2个数》
第一节 学科(领域)活动设计
一、学科(领域)活动的内涵 (一)含义
幼儿园学科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分成若干 学科(领域),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和 实施教育的课程。
科学——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 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寻找最具有数学特征 的目标)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 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 境。
科学教育活动:吃下去的食物哪里去了(中班)
活动内容根据目标来选择组织的,活动过 程围绕目标进行。活动评价的标准是这两个标 准是否已经达成,可以从幼儿的行为中检验。
这类活动的价值在于让幼儿通过活动获取 这些知识技能,教师在实施时可对方案调整, 但调整范围相对较小,教育活动基本按原方案 进行。
幼儿对“吃下去的事物哪里去了”以及“吃 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科学常识的获 得,是可以通过传递的方式进行的,直接传递的 方式虽然单一,但对于幼儿获得简单的知识而言 是有效的。
制定数学领域的学科教育目标(大班)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大依据: 儿童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学科的需要
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需要及 学科特点制定,可参考相关文件,如《纲要 》
科学——(寻找最具有数学特征的目标)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 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 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 境。

幼儿科学教学中的科学知识应用

幼儿科学教学中的科学知识应用

幼儿科学教学中的科学知识应用幼儿科学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科学知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将深入探讨在幼儿科学教学中科学知识的应用,并提供具体实例。

首先,科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幼儿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他们能够亲身体验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比如,在教授颜色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食用色素和水的混合物,让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结果产生变化。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其次,科学知识的应用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方式。

幼儿在科学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够逐渐培养起科学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重力的原理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重物下落的规律,并引导他们总结出“重物都会往下掉”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科学探索,幼儿能够从表面现象中找到问题的本质,培养出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科学知识的应用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参与其中,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教授声音传播原理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纸制吹风机,让他们通过实践去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亲身参与科学的过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最后,科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团队合作中应用科学知识。

例如,在组装积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对称和平衡原理来保证积木结构的稳定性。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总之,科学知识的应用在幼儿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方式、创造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第七章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第七章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上幼儿会根据多种特征对物体进行归类和分类。 4、组织和交流观察与探究结果 幼儿之间会相互分享或者与教师分享他们的观察与发现。 5、测量 幼儿用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工具来测量和量化物体.包括使
用各种类型的天平。
科学活动区——磁铁 活动价值:
1、感知磁铁吸物现象,认识能够被磁铁吸引的常见物 品。
(2)、用于制作创造活动的必备通用材料。
一、注重通过有效的材料投放体现科学教育的内容,实现科学教育的目 标
在设计专门的科学区角活动时,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与发展 水平选择主题,明确阶段性的活动目标与内容,并将活动目标与内容物 化为活动区内的材料与环境布置,支持幼儿通过多样化的材料操作与互 动,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科学。
瓶. ●纸板的或泡沫塑料的餐盘.用来分类和混合物品。 ●用来测量长度和质量的非标准化的工具,如计数器、大的金属 联结的立方体。 ●科学发现日记和其他文字材料。 ●清洁设备,如水桶、海绵、纸巾、垃圾盘和扫帚。 ●大的新闻纸用来画表。
(二)、基本材料
除了这些必备的通用材料之外,还应该包括以下四类材料
问题:科学区为什么不受欢迎?如何开展区角科学活动?
案例分析:上述情况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并不少见。 在活动区活动时间,幼儿自由选择区角活动时,建 构区通常是最受欢迎的区角,而科学区、自然角则 是被冷落的区角,有人甚至戏称其为“收容角”— —那些未作选择或等待去其他区角的幼儿会被教师
动员进来。幼儿为什么不喜欢去科学区?幼儿给出 的回答很简单:“不好玩”、“没什么可玩的”。 要使“收容角”转为“受欢迎角”,让科学区角活 动有趣、好玩、有的玩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所谓全园共用的科学活动区,是指幼儿园专门为幼儿进 行科学探究而建立的活动场所。它为培养幼儿科学兴趣 和创新精神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建 有全园共用的专门科学活动区,它们称“科学探索室” 或‘“科学发现室”等。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标规范下的,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 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和思想品德获 得一定的发展。
二、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 最有效的形式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 标的基本途径 学习生活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锻炼与 成长的平台。 (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
1、代表人物:杜威
教学过程理论:五步教学法 (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 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 各种假设、推断那种假设能解 决问题、经过假设获得结论) 特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 个人探索进行学习,能够发 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派 代表人物:凯洛夫 教学过程理论: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 关系或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 巧,实践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特点: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 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纠正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 统知识的偏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提高了学校的教 学水平。
一、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 1、孔子及儒家教学过程 公元前6世纪,孔子提出把“学””思””行”看作统一 的学习过程的思想,这是最早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 孟学派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强调个人能动的去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学习过程。 2、苏格拉底教学过程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 盾,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真知。 3、昆体良教学过程 古罗马的昆体良提出了“摹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 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特点: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学前教育原理与应用 第七章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原理与应用 第七章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1.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含义 是指以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主要目标,以身体锻炼和身体
保健的有关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2. 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 3. 幼儿园健康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一、 领域教学活动的含义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1.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含义 (1)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特点 (2)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 2.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 3. 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 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是主动的、不断变化的个体,也是有自己想法和思维的主动的个体,而不是等待 灌输的“容器”。
第一节 幼儿园教学概述
一、幼儿园教学的含义
幼儿园教学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以增强幼儿体质、发展 动作;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激发幼儿 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等的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学 是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幼儿园教学是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强调每个幼儿 的实践与参与。在活动中,教师应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鼓励他们去 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或者摆弄摆弄,以此帮 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环境中的事物。
(三) 游戏性与情境性
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游戏或 情境,唤起和调动幼儿的有关经验和感受,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 们在游戏的假想情境中积极地交往、生动地想象、主动地表达。
第七章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名言导读
• 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 应该具有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体格,养 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 表意的潜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 消泯惧怕情绪。 ——陈鹤琴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案第一章:科学教育的目标1.1 理解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1.3 明确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科学教育的内容2.1 掌握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2.2 了解科学教育内容的选取原则2.3 熟悉科学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第三章: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3.1 掌握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3.2 学习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技巧3.3 探索科学教育的评价方式第四章:科学教育的教学资源4.1 了解科学教育的教学资源类型4.2 学会利用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教育4.3 掌握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方法第五章:科学教育的实践应用5.1 学习科学教育的实际应用案例5.2 掌握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5.3 提升科学教育的实践能力第六章:科学教育中的观察与探索6.1 理解观察与探索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6.2 学习有效的观察技巧6.3 掌握引导儿童探索的方法和策略第七章:科学教育中的实验与操作7.1 理解实验与操作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7.2 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7.3 掌握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和指导方法第八章:科学教育中的思维与创新8.1 理解思维与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8.2 学习培养儿童科学思维的方法8.3 掌握激发儿童创新能力的策略第九章:科学教育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9.1 理解环境创设对科学教育的影响9.2 学习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9.3 掌握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十章:科学教育中的家长沟通与合作10.1 理解家长沟通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0.2 学习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10.3 掌握科学教育家校合作的模式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科学教育的目标补充说明: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教育的内容补充说明: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界、物质世界、生命科学和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实验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

科学实验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

科学实验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们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重要阶段。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科学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

科学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中总结科学实验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

一、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科学实验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幼儿不仅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还能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水与油的实验时,幼儿可以亲自观察到水和油的不相溶性,从而产生了为什么水和油不会混合的问题。

这样的实验能够激发幼儿自己动手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提高幼儿的观察力科学实验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总结规律。

通过多次实验,他们会不断发现实验现象的规律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时,幼儿需要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生长情况,从而发现种子生长所需的水和阳光等因素,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实验对于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中,幼儿需要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步骤的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经过多次实验的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进行手电筒实验时,幼儿需要亲自更换电池、接线等操作,使他们掌握了使用手电筒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

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通过科学实验,幼儿能够亲身参与并感受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实验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而这种出人意料的结果正是能够引发幼儿们的好奇心。

实验结果的新奇性和刺激性使幼儿们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中。

通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以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让学前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儿童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某一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所引起的幼儿行为的变化,它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目标。

3、比较观察比较观察指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科技产品进行观察和比较,使幼儿在观察中更正确的认识自然物,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为概括分类奠定基础。

4、非集体教育活动指除集体活动以外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前儿童共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6、观察指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事物或现象,将各种感觉捕捉到的信息经过思维的加工形成概念,来获取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7、排序依据物体的差异如颜色、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先后、多少等特征,按一定的规则或次序进行排列8、集体教育活动学前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儿童活动的内容,提供给儿童活动探究的材料,面向全体儿童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目标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10.一般性观察指幼儿对特定的某一自然物、自然现象或科技产品进行观察,而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与周围某一事物或现象直接接触,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和习性。

11、分类即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数量等不同的特征进行区分12、科学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亲自操作、凭自身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经验。

13、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14、观察的类型包括.一般性观察、比较观察、长期系统观察15、观察动物可以从头——身——尾——四肢。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1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1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19、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20、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21、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2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23、“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创立的著名理论体系24、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的新理论。

25、感知物体集合是幼儿学习数数的开始。

26、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27.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28、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决定了幼儿数学教育的方式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29、根据知识的抽象性,知识可分为三个层次:经验层次、概念层次、理论层次30、幼儿学习数学的方式是:做中学、生活中学、游戏中学31、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32、为什么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观察是学前儿童了解自然的基本途径,是学前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

婴儿哇哇诞生,来到世上,一切对他都是陌生的,崭新的,他语言不通、缺乏经验,只具有生物本能。

他对发光、发亮、发声的物体好奇地注视,其思给具有具体性、形象性、情景性的特点。

他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了解,首先是靠生物本能,通过感觉器官的感知来获得。

各种感觉捕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在成人的帮助下,形成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形状、硬度、温度等概念来描述事物和现象。

在大吃一惊性认识的基咄上,发展理性思维。

所以,观察是学前儿童地解自然的基本途径,是学前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

33、请列举4-5岁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第一科学探究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索究能力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1)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3)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4)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5)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第二、数学认知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1)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通实际打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4)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34、请描述自由发现法的优缺点答:自由发现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儿童自己确立活动的内容并进行探究的一种方法。

优点:此方法的运用能更好的满足每个儿童自身探索和游戏的兴趣,使个别化学习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儿童个体建构与发展的需要,儿童探索学习活动的效益更优化,每个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缺点:在探究过程中没有教师指导的活动,儿童在活动探究时会混乱;儿童也会遇到麻烦,有时是挫折,有时是失败;由于儿童自由选择主题,选择的范围大大增加,老师就要为儿童准备大量的活动材料才能满足儿童的需求,若材料不充分,自由发现法的运用使得儿童在根据自己喜欢的选择内容上将受到限制,由于材料多种多样,儿童爱好兴趣不同,老师在课程把握和控制上难度大大增加。

35、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

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思维发展的最主要特点。

具体表现在:1)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2)根据感知到的表面形象或头脑中的表象来理解或解释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3)数概念是一种比实物更抽象的概念,因而数概念的掌握迟于实物概念。

36、举例说明教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可以采用哪些操作方法1)按名称取图形2)拼合图形3)给图形涂色或连线活动、盖图形印章4)给图形分类5)拼图活动6)分解与组合图形7)画、撕图形8)制作图形、几何体9)穿、绷、绣图形37、举例说明游戏法的常用形式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数学游戏。

例如,看数拍手,听铃声小白兔跳,奇妙的口袋(如按要求摸图形、按要求拿球等)2)引导幼儿玩竞赛性的数学游戏,这类游戏一般在大班进行。

例如,谁算得又对又快;开火车等。

3)上导幼儿结合音乐、体育活动形式进行的数学游戏4)寻找就是让幼儿根据教学要求,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记忆表象,寻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38、3-6岁幼儿的数概念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有哪些具体表现?这个阶段处于数词和物体数量之间建立联系的阶段,表现在:1)逐渐学会口手一致数物体,即按物点数,然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

开始出现数的“守恒”现象。

2)能按数取物。

3)这阶段的前期,儿童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中期能认识第几,前后顺序。

4)逐渐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如有了数序的观念,能比较数目大小,能对10以内的数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5)能做简单的运算39、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40、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1)演示讲解法2)观察比较法3)游戏法4)操作法5)类推法41、在科学活动的教育组织方式上,如何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1)应注重学前儿童自发的个别探究和小组探究活动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灵活地渗透于一日活动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场所不局限于活动室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多种探究方法并用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多时间段进行1、请设计一个用于巩固和强化幼儿“认识1和许多”“认识数的组成分解”“认识时钟”“认识几何形体”“认识的幼儿游戏,并具体说明游戏目标、准备、玩法。

2、请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昆虫”“认识火”“认识水”(大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法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

1、格式正确(2 分)。

2.目标(4 分)、内容(4 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3 分)、过程(3分)3.方法设计的理由(4 分):(1)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2)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3)根据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设计方法(4)根据幼儿园设备条件设计方法(5)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