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 重点复习知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有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犯罪心理的犯罪: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处罚、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
(犯罪心理学中研究的犯罪包括1.刑法的犯罪 2.违法行为 3.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特点: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惩罚性范围:1.刑法学中的犯罪2.其他法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3.不良行为(越轨行为)犯罪人:指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
三个基本条件:1.刑事责任年龄 2.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3.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范围:1.刑法学中的犯罪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触犯刑法、应受刑法处罚)2.一定范围内严重违法或者越轨、应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3.不具备刑法学中犯罪人特征但实施了违法犯罪或者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变态人格者以及精神病人理论任务:1.建立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2.发展和完善犯罪科学的内容,提高犯罪科学的理论水平3.丰富和发展心理科学的内容,提高心理科学的理论水平实践任务:1.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犯罪心理科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2.为公安司法人员提供心理科学知识,增强犯罪对策的业务能力,提高办案质量3.为党和政府制定刑事司法政策,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献计献策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点:(1)犯罪心理隐蔽性(2)犯罪人对研究活动的抵触情绪(3)现场研究的困难性犯罪心理研究的具体方法:1.心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的行为方式(2)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的行为表现(3)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在常态心理支配下进行的还是在异常心理支配下进行(4)了解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压抑、需要冲突、动机斗争等(5)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背景,如智力水平、体貌特征、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等,直接为排查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据。
犯罪心理学
“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
能得到满足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望与欲求的表现”。长期存在不满情 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 满足。
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 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他认为, 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特别 是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获得错误观念、动机、态度、 理由以及犯罪的方法技巧等,并逐渐使违法心理战胜守 法心理。
学所研究的犯罪人包括:犯罪嫌疑人,罪犯 ( 已判刑的
人),虞犯(即有可能犯罪的人),刑满释放人员(可能会
重新犯罪)等。
2、心理与犯罪心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 是人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气质、能力、性格、需 要、兴趣、动机、信念、世界观等)和心理状 态的总称。 犯罪心理通常是指犯罪主体在犯罪活动中的心 理特点。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犯罪与犯罪人
“犯罪”是刑法学的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中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 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 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 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研究哪些问题?
1)研究犯罪心理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3)研究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4)研究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和行为特征; 5)研究侦查、审讯和审判犯罪人过程中的心 理问题; 6)研究犯罪行为的预测、预防和矫治的心理 问题。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五、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三)具体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方法
观察法 访谈 问卷调查 实验研究 现场研究 档案收集
五、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2、数据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 因素分析 路径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犯罪心理学研究步骤模式
选择研究课题 结论 分析数据 收集数据 设定研究假设 研究设计
(二)非遵从观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人类从根本上是无组织无纪律的生 物,不要社会规则的约束,也无需社会的控制 和管理,他们蔑视社会的习俗和规范,不分青 红皂白的实施犯罪。 代表性理论: 代表性理论:社会控制理论
当约束个体的习俗规范和道德标准变得弱小或基本 不存在时,违法犯罪就会发生。 “人性本恶”或天生的“反社会”,这种内在的犯 罪倾向必须被社会所控制。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短暂,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短暂, 但人们对犯罪心理学思想的探讨却源远流 长。
(一)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1、犯罪心理学产生前的研究 西方犯罪心理学的萌芽是根植于历代学者对变 态行为的研究之中。
古代时期 中世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19世纪以后 世纪以后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19世纪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 世纪 后期, 世纪2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 后期,在20世纪 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 世纪 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
对于犯罪,心理学的解释不能涵盖全部,还需整合 社会学、人类学、精神病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观 点予以解释。 没有其他学科或其他研究领域的支持,心理学或任 何其他的学科都不可能很好地阐释犯罪的基本院里。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 科性质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狭义: 狭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和心理 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广义: 广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 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学专业
犯罪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学科,旨在了解犯罪者为何要犯罪、如何犯罪以及如何防止犯罪。
在这个领域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如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学、心理病理学、生物学等等。
第一章概述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犯罪的本质、动机和原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也关注其环境、文化和社会因素。
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犯罪者,包括因犯罪而被判刑的罪犯以及犯罪行为被发现前还未被发现的潜在犯罪者。
犯罪心理学家通过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来了解犯罪的动机和原因。
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犯罪者的以下方面的心理特征:(1)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包括情绪稳定性、自我控制、社交能力等(2)犯罪者的思维方式:包括认知偏差、认知方向、思维方式等(3)犯罪者的动机:包括报复心理、破坏心理、权力渴望等(4)犯罪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童年经历、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3.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性格测验、面部表情分析、神经科学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同时,随着心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实境技术的应用亦成为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理论犯罪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生物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犯罪学理论四个方面。
1. 生物学理论生物学理论认为,犯罪者的犯罪行为与他们的身体中某些因素有关。
例如,某些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一些人具有更高的犯罪倾向。
此外,性别、遗传等因素亦对犯罪行为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2.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犯罪行为是受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环境的影响的。
例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等社会因素都可能导致犯罪的发生。
3.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主要取决于犯罪者的心理特征。
例如,自我中心、冲动控制不好、缺乏同情心等心理特征都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经典---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导论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1、犯罪人(主要研究对象);2、一般违法人;3、虞犯;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四、近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ans Gross, 1847-1915)于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真正意义的犯罪心理学。
此书的出版,被视为是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犯罪心理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1、反社会意识(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2、强烈、畸变的需要3、犯罪动机(最活跃的、直接动力)4、不良兴趣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2、扭曲的道德意识3、错误的法律意识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1、特定的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2、消极的性格特征——是个性社会化缺陷的突出表现①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物欲型)②性格的情绪特征(暴力型等)③性格的意志特征(共有)④性格的理智特征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4、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某种能力的特殊形态的熟练,又是一种生活定势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必备的心理条件)1、消极、不良的心境2、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1、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需要、兴趣2、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3、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一)一般模式(常见、典型)泛指隐藏在大多数犯罪者头脑中与常见犯罪行为后面的内在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况。
犯罪心理学第1、2、3、4、5章
1.双生子说 2.染色体异常说 (四)内分泌失调论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国外犯罪原因的学说
二、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
1.文化冲突论 2.社会异常论 3.亚文化理论。 4.标签论
三、精神病理学的犯罪原因论
(一)病态人格论 (二)智力落后论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犯罪人反社会的 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是犯罪人进行各种犯罪活 动的基本动力,是犯罪心理结构的核心,也是最活 跃的因素。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一)畸形的观念系统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导论
(二)研究以下课题 1.犯罪心理结构 2.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3.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4.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5.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6.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导论
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是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三)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四)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一)特定的气质 (二)消极的性格特征 (三)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 (四)不良的行为习惯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四、犯罪心理结构的心理背景 (一)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二)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模式及形态变化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国外犯罪原因的学说
四、心理学的犯罪原因论
犯罪心理学知识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因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时个别人的行为,而心里是个别人所共有的。
它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包括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等。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人准备和实施犯罪的心理因素的总称。
这里的犯罪心理既包括个体犯罪心理。
也包括群体犯罪心理,如犯罪团伙、犯罪集团中的心理问题。
犯罪心理学还要研究犯罪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同样,犯罪行为也是受犯罪心理支配的。
犯罪行为的酝酿和发生。
,表现了犯罪人的心理发生质变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犯罪行为来研究犯罪心理。
研究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犯罪行为更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离开了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就成了不可捉摸之物。
与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犯罪倾向。
个体或群体之所以在某情境特征出现时产生犯罪行为,往往与其所具有的犯罪倾向有关。
犯罪心理学应当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犯罪倾向问题。
尽管具有较高犯罪倾向的人或群体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但是对犯罪倾向的研究可以使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使犯罪心理学具有可测性,犯罪行为具有可控性。
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犯罪倾向的研究,不应当局限于研究犯罪人的某个犯罪行为,以及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因素。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犯罪人也是如此。
他的心理和行为都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由于其主体受到了来自内部的、外部的错综复杂的影响而产生的。
人的某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的毕生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链条。
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倾向的产生,也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这样,犯罪心理学不仅要研究犯罪进行的心里,还要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研究它们。
一、从时间顺序来看,既要研究犯罪人犯罪行为准备、实施过程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还要研究犯罪人犯罪前的心理演变过程以及犯罪后的心理变化,包括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心理特点;二、从横向顺序来看,既要研究犯罪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还要研究虽不能予以刑事制裁,但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应自觉地将其纳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犯罪心理学》笔记-考试重点
第一章犯罪行为导论犯罪心理学的概念:(1)狭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表现特点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学的作用:(1)有助于全面了解犯罪问题(2)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行为发生(3)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水平(4)有助于提高犯罪矫正的质量犯罪心理学5种主要研究对象(人):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1)犯罪心理的成因(2)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3)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4)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性质、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二)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三)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四)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性质:交叉性学科(刑法学、犯罪学、心理学);边缘性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性学科犯罪心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描述、相关(变量关联)、因果联系(不同变量实验)1、观察法: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犯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真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缺点:研究者较被动;结论难以量化处理,准确分析;研究者的水平对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2、调查法: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3、实验法: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人心理特点的方法。
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4、案例分析法5、个案研究法6、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选择)犯罪心理学的历史:角度:时间轴线/地区轴线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近现代的犯罪心理学发展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我国的犯罪心理一、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学发展1、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柏拉图:人的灵魂有善与恶两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犯罪的原因在于人类邪恶的本质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性恶论学说,人生来就是自私好斗残暴的18世纪,犯罪古典学派:人性自私论19世纪,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自杀犯罪等异常行为是因为社会缺乏规范和正常秩序的结果。
犯罪心理学与刑事侦查
犯罪心理学与刑事侦查第一章:引言犯罪行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严重问题,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犯罪心理学与刑事侦查成为了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学科。
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犯罪者的思想和行为,而刑事侦查则是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证据,找到犯罪者并为公众维护正义。
本文将介绍犯罪心理学与刑事侦查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基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学科。
它揭示了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心理特征以及犯罪行为的规律。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犯罪者,例如连环杀手、性犯罪者、暴力犯罪者等。
常见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心理测试、案例分析等。
2.1 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进行犯罪行为的原因。
常见的犯罪动机包括财务诈骗、性犯罪、报复心理等。
通过了解犯罪动机,可以帮助刑事侦查人员更好地找到犯罪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2 心理特征犯罪者的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学上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特点。
研究表明,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心理特征包括攻击性、低自我控制、情绪不稳定等。
通过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刑事侦查人员可以更好地制定策略以找到犯罪者。
2.3 犯罪行为规律犯罪行为规律是指犯罪者进行犯罪行为时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特征。
例如在重大聚会活动中,犯罪率会上升等。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刑事侦查人员更好地预测犯罪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社会安全。
第三章:犯罪心理学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刑事侦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指导作用。
3.1 研究案件特征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会注意案件的各个细节,通过探究案件特征,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地点,和犯罪者的可能心理特征等等,有助于侦查人员快速锁定犯罪者。
3.2 问卷调查犯罪心理学中的问卷调查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更好地了解案件背后的具体情况。
问卷调查可以提供一些心理学的数据,帮助侦查人员绘制作案特征图或作案者的轮廓图,以更好地锁定犯罪团伙。
犯罪心理学绪论
二、任务 1.了解和掌握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生理:性别、年龄、高矮胖瘦、行为特征等等 自身 心理:性格、情绪、情感、知识等等 原因 自然环境:地理、时节、自然灾害等等 环境 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居住地的周边环境等等
2.了解和掌握犯罪心理活动的规律。
3.探索犯罪对策。
返回
三.意义 1.理论意义 (1).推动和完善犯罪学的发展。 (2).推动和完善心理学的发展。 由此可见,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心和心理学的交叉 学科。
男性,身体不高;
有性变态心理或较严重的自卑
破案思路: 1.提取DNA,确定三案是否为同一人 所为; 2.对周边的工厂工人进行排查; 3.对与受害者有接触的人进行了解调查 4.对收购垃圾的人员特别是铁卡子的人 员重点进行跟踪调查; 5.要求拾荒者配合警方展开工作,一有 线索立即报警;
2.有被害人犯罪和无被害人犯罪 有被害人犯罪比较好理解,无被害人犯罪多见于 一些经济犯罪,诸如贪污。 3.实质犯罪和形式犯罪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可罚性,如要讲可罚性即为形 式犯罪。例如我们说一个十岁的小孩杀人,以刑 法来讲不是犯罪,因为不具备可罚性,所以你可 以说这是形式犯罪。但是如果不讲究可罚性,无 论是十岁小孩杀人还是三十岁的人杀人,其实都 是杀人,都算犯罪,那么这就是实质犯罪。
二.犯罪人 概念:指危害社会,应受社会矫治 或监控的人
犯罪和犯罪人的关系:行为主体和 行为后果的关系。
三.犯罪心理 概念:指与犯罪行为具有因果关系的心理活动的总称。 特征: 1.内隐性:犯罪心理是人大脑的活动,在没有发生犯罪行为之 前,是看不见的。同时它与一般心理内隐性不同,一般人只 正常并不耻于表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而犯罪人则会千方百计掩饰 自身的心理活动 2.整体性: 3.危害性:对社会具有危害性,对犯罪人本身也具有危害性
犯罪心理学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个性观原则 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
研究的基本步骤
建立科学假设 收集信息资料 分析信息资料 作出科学结论
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 个案追综研究法 心理测验法 比较研究法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形状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犯罪生物学派理论
遗传的犯罪性 进化的犯罪性 是在”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下实施的”激情犯”
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
体型说 血型说 内分泌说 染色体变异说 脑电波说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犯罪的数量和犯罪率
犯罪的类型和特征
犯罪的手段和方式特征
犯罪的组织形式特征
犯罪的性别比例特征
仍然以男性犯罪为主,但是女性犯罪有不断上升 的 趋势
女性犯罪主要集中在财产犯罪、杀人犯罪和性罪 错等方面
第二节 当前带普遍性的犯罪心理
老实吃亏心理 攀比嫉妒心理 补偿回报心理 从众同流心理 浓缩人生心理 法不治众心理 偏激浮躁和仇恨报复心理 其他类型的犯罪心理
刑法学着重研究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研究罪与非 罪的界限及量刑的依据。
犯罪心理学则侧重研究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心理 机制和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
否定说认为: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的概念与犯罪学 中的犯罪概念是一致的,是泛指一切比 较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不但包括 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其他法 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以及人们、 特别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实施犯罪阶段的心理表现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大纲与辅导讲义第一章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学习要求了解犯罪心理学的概念、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懂得如何去研究犯罪心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犯罪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以及学科体系。
2、掌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㈠,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的说,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对广义说,即认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反面:其一,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包括犯罪动机的形成和转化规律,犯罪人格的形成和特征,有关刑事责任的心理因素(认识因素与认识能力,意志因素与控制能力,感情状态机器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等;其二,群体犯罪心理,主要研究在共同犯罪、集团犯罪(特别是有组织犯罪)中,各犯罪行为参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探讨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加重处罚,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教唆犯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罚的心理学依据(主观犯罪依据);其三,有关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包括犯罪心理的预测,刑罚的心理效应,罪犯心理的转化与矫治等。
1,犯罪心理绪论。
2,犯罪心理形成论。
3,犯罪心理类型论。
4,犯罪心理治理论。
二,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内容犯罪行为是是一种反社会行为,犯罪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社会心理现象,因此,犯罪心理学可看作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犯罪心理学要借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基本任务是荧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索犯罪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阐明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教育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心理升微亿依据,并在次基础上指定出符合心理规律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为智力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服务,以便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安全,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目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目的。
《犯罪心理学》课程笔记
《犯罪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一、犯罪心理学概述1. 定义: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犯罪学交叉的学科,专注于研究个体为何会实施犯罪行为,包括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 研究对象:- 犯罪者:研究其心理特征、人格特质、动机和犯罪行为模式。
- 潜在犯罪者:分析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
- 犯罪行为:探讨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类型。
- 犯罪现场: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心理痕迹。
- 受害者:研究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和恢复。
- 证人:评估证人的记忆和证言可靠性。
3. 研究目的:- 预防犯罪:通过了解犯罪心理,制定预防策略。
- 打击犯罪:为侦查和审判提供心理学支持。
- 罪犯矫正:帮助罪犯重塑心理,重返社会。
4. 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观察犯罪者的行为和反应。
-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研究犯罪心理变量。
- 案例分析法:详细分析犯罪案例,寻找心理规律。
- 心理测试法: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犯罪者的心理特征。
二、“天生犯罪人”理论1. 概述: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认为,某些人由于遗传和生理特征,天生具有犯罪倾向。
2. 主要特征:- 生理特征:如头骨形状、面部不对称、身体疤痕等。
- 心理特征:冲动、缺乏自我控制、情感冷漠、道德感低下。
3. 评价:该理论过于强调生物学因素,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影响,且存在种族主义倾向。
三、犯罪生物因素1. 遗传因素:- 家族研究:犯罪行为在家族中的遗传倾向。
- 分子遗传学:研究特定基因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2. 生理因素:- 大脑结构:如前额叶发育不良与冲动性犯罪。
- 神经系统:如神经递质失衡与情绪障碍相关犯罪。
- 激素水平:如睾酮水平与攻击性行为。
3. 生物化学因素:- 药物滥用:影响大脑化学平衡,增加犯罪风险。
- 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发育和行为控制。
四、潜意识与犯罪1.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内容:包括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和记忆。
《犯罪心理学》教学课件(全)
分析研究就是对犯罪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局部 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
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 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 的一种研究范式。
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
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 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 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 具有可证性。
主张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 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 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 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二)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 1872年,德国的埃宾(Ebin)的《犯罪心理学纲要》 1897年,奥地利的审判官格罗斯(Gross)的《犯罪 心理学》(诞生标志) 作为应用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发表的《被暗示性》
返回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 变化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一)一般模式 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以犯罪需要为核心,形成从意向到行为的心理 锁链,以一定的情绪状态和能力作为引发犯罪行为 的条件。
(二)特殊模式 特点:缺少明确的故意和动机;犯罪心理不稳
定,结构不完整;犯罪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从犯 罪行为中获益,只是为了发泄情绪等。 1.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2.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3.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一)潜在形态 (二)恶变形态 (三)衰落形态
犯罪心理学课件绪论一教学文案
• 本章学时:4学时
2020/5/2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
和学科性质
2020/5/21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 广义说认为,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 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 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 学科。
错习俗,化性起伪”,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改变个体恶的本性。
王充“习善为善,习恶为恶”。
2020/5/21
2、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
• 身教胜于言教 • 修身自强 • 重视家庭预防功能 • 重视刑罚和教化的心理预防功能
2020/5/21
3、关于审判心理的论述
• 讯问中观察被讯。《周礼》提出著名的“五听”方法,即
• 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谈话,在口头 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
。 2020/5/21
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 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 1、关于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论述
• 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先秦诸子很重视社会经济与犯罪之间的关
系。形成两种对立观点:一是认为贫困是导致欲求得不到满足, 从而产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原因;二是认为富裕是导致人们产生犯 罪心理的原因。
事实为根据,还要追查犯罪动机,把两者结合起来。
• 司法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
•
《尚书 吕型》指出,司法人员存在“五过”。即“惟官、
惟反、惟内、惟货、惟来”。规定如因上述五种关系而在审判中 2020/5/21 徇私枉法,司法人员罪过与“犯法者同”。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
•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出现历史较
短,大约在上世纪20-30年代,独立著书为上世纪60年 代。五十多年来,犯罪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了 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 • 公安、政法院校及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了犯罪心理学课 程 • 出版了高等学校犯罪心理学教材 • 招收了犯罪心理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 专业学术团体成立-----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 员会、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专业委 员会 • 翻译出版了一批犯罪心理学专著。 • 开展了广泛的学术基础和应用研究,为社会实践服务 。
犯罪心理学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概述
返回
第一节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概述
犯罪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内容
犯罪心理形 成、发展、 变化的理论 各种类型犯 罪人心理 犯罪心理学 研究内容
犯罪对策心理
第一节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概述
犯罪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犯罪心理学在公安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点击
侦查破案中 的应用 在公安实践 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既包括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的心理, 也包括看似与犯罪行为无关的内在心理历程。
返回
第一节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概述
犯罪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犯罪心理的 影响和支配下发生。
犯罪心理与犯罪 行为的关系
要了解犯罪心理,必须先了解犯 罪行为。
1
2
犯罪心理与犯罪 行为大区别
犯罪心理与犯罪 行为的关系
第一节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概述
犯罪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犯罪行为 具有外显性。
犯罪心理具有独立性,犯罪行为 具有依存性。
犯罪心理与犯罪 行为大区别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互为因果, 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概述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犯罪心理发展简述 教学建议 自测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概述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学习要点提示
基础知识
第一节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概述
犯罪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1.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掌握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犯罪心理学课件304p
2、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 总称。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信 念、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 犯罪行为: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 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行为两大类。 两者之间区别: a、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 b、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 c、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两者之间联系:
a、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没 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b、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而定。 c、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错综复杂。一种情况,犯罪心 理与犯罪行为具有一致性,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有什么 样的犯罪行为;另一种情况,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不一致, 包括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结果不一致(如间接故意犯罪, 误杀)和本人无犯罪动机但在别人的胁迫下实施犯罪行为。
3、关于在侦讯、审判分析犯罪人心理的研究
《周礼》:“以五听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 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 要注意受审人讲话是否从容,气息是否平和,精神是否恍 惚,眼神是否有神,从而断定其陈述的真伪和案件的是非 曲直。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1、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翻译、介绍,研究比较粗浅 2、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停滞阶段 3、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83出版了第一本《犯罪心理学》教材;成立了中国心理学 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开设课程,招收犯罪心理学硕博 士,1997年中国法学会颁布《犯罪心理的调查报告》, 1997年公安部“多参量心理测试(测谎)技术设备研制成 功,1989年全国监管改造工作会议召开,各地监狱开展罪 犯心理矫治。2000年,部分监狱开始使用《中国罪犯心理 测试——个性分测验》量表。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隐蔽性
困难?
间接性
不可试验性
抵触性
Hale Waihona Puke 能?刑侦与司法经验 犯罪人供述 行为证据 现代心理学成果
具体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测验法 实验法 案例分析法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心理学有一悠久的过去,但 仅有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德)
早期的西方国家犯罪心理学
哲学的 精神病学的 人类学的
边沁认为:要阻止人们犯罪,惩罚必须要超过 犯罪得到的好处。他相信惩罚应该是一种威 慑。惩罚应该被设计成说服人们犯罪行为的 成本太高不值得为之付出代价。
精神病学家眼中的犯罪心理学
明希(法国)
《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
绍曼(德国)
《犯罪心理学论》
莫利兹(英国)
《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
克拉夫特—埃宾(德国)
《犯罪心理》第一季第一集引言
人的三种属性:动物性、人性、神性
天使与恶魔同 时存在于我们 每一个人身上!
更多时候我们 既不是天使也 不是恶魔,而是 一个社会的普 通人!
案例分析
测一下你的侦查能力
请你为犯罪嫌疑人作心理画像,并
说出你的破案思路
2003年3月至9月,警方先后在北京经济技术 开发区金地格林小镇工地生活区附近的草 地、树林发现三宗杀人奸尸案。第一、第 三位受害者均是捡垃圾的中年妇女,头部 遭受纯物重击而死亡;第二位受害者是一 位卖淫女,脖子后面受木工斧子破死。三 名受害者均是外地来京人员,其中一位在 事发前还向别人借钱,说要买废弃的铁卡 子。警方发现这三起案件作案手法非常相 似——抢劫、杀人、强奸。
差 异 心 理 学
实生 验理 心心 理理 学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从根本上是一种遵从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会 受到他们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影响。 所谓“正确的”事情,就是某一社会或某个群体内 部大家都一致判定为“正确的”事情。 当人们所珍视的目标与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之 间形成了紧张或矛盾,犯罪必将发生。
犯罪心理学 Criminal Psychology
赵景欣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参考书
Bartol, C. R., Bartol, A. M. 著. 杨波, 李林等译. 犯罪 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2. 罗大华, 何为民. 犯罪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7. 王锐. 犯罪行为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12. 詹姆斯. 马吉尔. 著. 张广宇等译. 心理学与犯罪. 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3. Hagan, F. E. 著. 刘萃侠, 罗震雷, 黄婧 译. 犯罪行为 研究方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6.
(二)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 二 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 (psychological criminology) )
研究罪犯的行为及心理过程。
关注个体的犯罪行为,即犯罪是怎样被习得、唤起、 维持和矫正; 考察对犯罪行为其中介作用的心理过程,社会和人 格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人格 认知……
犯罪画像(criminal profiling) 心理学尸检(psychological autopsy )
五、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哲学方法论 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 社会性和生物性相统一 内因与外因相统一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五、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二)一般科学方法论 是哲学方法论的具体化,用以直接指导具体研 究的方法论原则。 系统方法论
整体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动态观点 相关分析和整合研究结合 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
……
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
犯罪数量居高不下,重大案件比重明显增大 犯罪数量居高不下, 犯罪人员初犯年龄降低, 犯罪人员初犯年龄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严重暴力犯罪和财物犯罪突出 群体性犯罪增多, 群体性犯罪增多,犯罪组织活动分开化
犯罪学需要所有交叉学科的帮助才能很好地解 释和控制犯罪行为。 释和控制犯罪行为。
思考题
1、试述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2、试分析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对当代 犯罪心理研究的启示。 3、试用犯罪理论的人性观对相关案件进行分 析。 4、试比较犯罪心理研究取向之间的差异。 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做一个犯罪 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对于犯罪,心理学的解释不能涵盖全部,还需整合 社会学、人类学、精神病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观 点予以解释。 没有其他学科或其他研究领域的支持,心理学或任 何其他的学科都不可能很好地阐释犯罪的基本院里。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 科性质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狭义: 狭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和心理 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广义: 广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 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三)精神病学取向的犯罪学
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术语:
Psychology Psychiatry
该取向在传统上遵循弗洛伊德主义,或者称为 心理分析学或心理动力学的原则。 当代的观点考察行为的心理生理因素与社会环 境的交互作用。
小结
取向 学科 影响 关注焦点 考察人口统计学及团体变量与犯罪的 关系;关注全体和社会是怎样影响犯 罪行为的。 关注个体的犯罪行为,是关于犯罪的 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当代的观点考察行为的心理生理因素 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传统的观点 则是寻求犯罪行为的潜意识和生理决 定因素。 社会学 社会学 取向 心理学 心理学 取向 精神病 精神病 学取向 学
(二)非遵从观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人类从根本上是无组织无纪律的生 物,不要社会规则的约束,也无需社会的控制 和管理,他们蔑视社会的习俗和规范,不分青 红皂白的实施犯罪。 代表性理论: 代表性理论:社会控制理论
当约束个体的习俗规范和道德标准变得弱小或基本 不存在时,违法犯罪就会发生。 “人性本恶”或天生的“反社会”,这种内在的犯 罪倾向必须被社会所控制。
案件的延续
4月12日16时30分左右,广西合浦县西镇小学门前约400 米处发生凶杀事件,2名死者中一名为8岁小学生,另一名 为老年女性。5名伤者包括:两名小学生、一名未入学小 孩和一对中年夫妇。 4月28日下午,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行凶事件,16名 学生和1名教师受伤。 4月29上午9时40分,也就是在郑民生被执行枪决的第二 天,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便发生恶性伤人事件, 一名男子持刀冲入幼儿园,砍伤32人,包括29名幼儿、2 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 5月12日陕西南郑县的又一起骇人听闻的幼儿园杀人事件, 目前已造成9人死亡。
(三)学习观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人类天生是中性的;人类完全是从 社会环境中习得他们所有的行为 、信念和思 想。 代表性理论: 代表性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差异交往理论
犯罪是习得的,个体成为一名罪犯是他们从别人那 里获取经验和信息的结果。
四、犯罪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社会学取向的犯罪学 社会学取向的犯罪学 •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 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 •精神病学取向的犯罪学 精神病学取向的犯罪学
第一章 绪论
福建南平特大凶杀案
2010年3月23日7点24分,一切都跟往常一样,南平实验小学的大 年 月 日 点 分 一切都跟往常一样, 门还没打开,学生们在门口排着队,等待上学。突然,一名40岁 门还没打开,学生们在门口排着队,等待上学。突然,一名 岁 左右穿着灰色上衣的男子从人群中冲出,手持一把刀, 左右穿着灰色上衣的男子从人群中冲出,手持一把刀,发疯似的 砍向身边的学生。在场的学生吓傻了,没有尖叫声, 砍向身边的学生。在场的学生吓傻了,没有尖叫声,但已乱成一 一分钟的时间里,不断有学生被砍伤, 名之多。 叔叔, 团,一分钟的时间里,不断有学生被砍伤,达13名之多。“叔叔, 名之多 救救我。 一名满身是血的学生,捂着肚子边哭边向周围求救。 救救我。”一名满身是血的学生,捂着肚子边哭边向周围求救。 学生的异常也惊动了周围的人,在老师、 学生的异常也惊动了周围的人,在老师、路人和门卫等人合力之 疯狂男子终于被按倒在地,才使得惨案没有进一步扩大。 下,疯狂男子终于被按倒在地,才使得惨案没有进一步扩大。 我对社会不满。 被擒获的凶手只是在重复说这句话。 “我对社会不满。”被擒获的凶手只是在重复说这句话。 据了解,当场被砍死的学生有3人 送医院救治的10人中有 人中有5人抢 据了解,当场被砍死的学生有 人,送医院救治的 人中有 人抢 救无效死亡,另有5人仍在抢救中 据官方披露, 人仍在抢救中。 救无效死亡,另有 人仍在抢救中。据官方披露,犯罪嫌疑人郑民 生43岁,曾任南平市某社区诊所医生,于2009年6月辞职。曾经 岁 曾任南平市某社区诊所医生, 年 月辞职。 月辞职 治病救人的他,如今却让13名无辜的孩子或死或伤 名无辜的孩子或死或伤。 治病救人的他,如今却让 名无辜的孩子或死或伤。
(二)我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1、关于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论述 、
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 人性与犯罪心理
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论,性二气论。
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
2、关于犯罪心理预防 、 3、关于审判心理 、
(二)中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 中国的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 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犯罪学从西方传入才 开始研究的。 理论研究
2、西方犯罪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社会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科背景:心理学的诞生。 两个源流:
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的研究为犯罪心理学开创了 先河
1897年,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出版的《犯罪心理学》被视 年 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出版的《犯罪心理学》 为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为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相关概念
犯罪: 犯罪:刑法学的概念,一般定义为危害社会的、 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犯罪人: 犯罪人:实施了这种犯罪的人。 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 犯罪心理: 各种心理因素的总成。 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犯罪人在一定的心理影响和支配下 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形式法律的应用刑 罚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1983年,群众出版社出版另外我国第一部《犯罪心 理学》教材。
应用研究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罪犯教育改造
三、犯罪理论的人性观
遵从观(conformity perspective) 非遵从观(nonconformist perspective) 学习观(learning perspective)
(一)遵从观 一 遵从观
传统心理学家的研究
3、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概况 、
犯罪原因 犯罪动机 犯罪决策 犯罪预测 少年犯罪心理学 犯罪精神病理学
(二)中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1、关于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论述 、
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 人性与犯罪心理 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
2、关于犯罪心理预防 、 3、关于审判心理 、
六、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绪论 犯 罪 心 理 学
犯罪行为的 原因机制 不同类型的 犯罪心理 犯罪的测量、 犯罪的测量、 预防与矫治
本章阅读文献
关慕桢等. (2010). 激情犯与累惯犯暴力态度的 比较. 心理学报, 42 (5):599-606. Bartol, C. R., Bartol, A. M. 著. 杨波, 李林等译. 犯罪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2.(第1 第 章) 罗大华, 何为民. 犯罪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 2007.7.(第1-3章) 第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