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

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

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

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 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

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车用汽油(GB-17930-2013)

车用汽油(GB-17930-2013)前言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

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增加 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

车用汽——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增加第8章根据GB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其危险性警示见GB 20581-2006中第8章的警示性说明;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志良、林荣兴、陈洪德、全轶枫、施慧娟、黄成、沈贤、李新颖、李明亮、王川。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车用汽油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

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

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

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地方标准研究的相关数据。

编写《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并向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有关单位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工作。

DIN EN 228 汽车燃料-不加铅汽油

DIN EN 228 汽车燃料-不加铅汽油
2003/17/EG[2]提供的.这些技术要求之间都有严格的区分和明确的表达. e) 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不加铅的标准汽油将一一记载在本标准德文本[NB](标准条
件)附录中,在那以前,表 2 中的技术要求仍然有效.
以前版本 DIN 51607:1984-07,1985-06,1988-01,1989-08 DIN EN 228: 1993-05;1999-02;2000-02
EN 228
共 15 页 第 5 页
汽车燃料/不加铅汽油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EN 228
共 15 页 第 6 页
前言
该文献 EN 228:2004 标准的起草者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TC 19“矿物油产品,润滑油 和同族产品”,其秘书处在 NEN(荷兰国家标准)
该欧洲标准必须取得本国标准的合法地位,所采取的措施是:或者在 2004 年 6 月以前 出版一份内容相同的标准文本并得到承认,如果这时出现了内容相矛盾的本国标准, 则必须在 2004 年 6 月以前予以取消.
(见表 1)
此外,按表 1 中的规定,关于不加铅高级汽油的技术要求规定如下:
研究辛烷值
98.0
动力汽油辛烷值 88.0
所有其他技术要求与不加铅高级汽油的技术要求是相同的.
NB.4 标准不加铅汽油的技术要求
表 2 中技术要求的有效期到 2004 年 12 月 31 日为止. 表 2 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无效,但对于标准汽油,表 1 的技术要求仍然有效. 在抗爆性方面,标准汽油的技术要求规定如下:
DIN EN ISO 3170 液体矿物油产品/人工取样(ISO 3170:2004);德文本 EN ISO 3170:2004
执行联邦环保条例第 10 号命令 – 关于燃料质量情况和标价的命令.

车用乙醇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

车用乙醇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

车用乙醇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车用乙醇汽油快速筛查阈值、取样和快速筛查方法等内容。

本技术规范仅适用于车用乙醇汽油产品的快速筛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5 石油计量表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5487 汽油辛烷值的测定研究法GB 18351 车用乙醇汽油(E10)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GB/T 28768 车用汽油烃类组成和含氧化合物的测定多维气相色谱法GB/T 29858 分子光谱多元校XX量分析通则GB/T 30519 轻质石油馏分和产品中烃族组成和苯的测定多维气相色谱法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NB/SH/T 0663 汽油中醇类和醚类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SH/T 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713 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720 汽油中含氧化合物测定法(气相色谱及氧选择性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阈值threshold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

3.2 定标建立一组样品的质量指标与样品吸收光谱之间关系(模型)的过程。

3.3标准方法standard method用来测定样品质量指标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试验方法,其测XX果参与校正模型建立和验证。

3.4定标模型calibration model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对应质量指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国四汽柴油各指标最详细解析

国四汽柴油各指标最详细解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石油产品标准中质量指标的解读
• 比如,如果发动机是按93号油设计的,而车主用了90号汽油, 发动机就会发生提前燃烧现象,进而产生瞬间的超高温和超 高压,既烧坏火花塞、汽缸等,又会产生无用功,导致汽车 加速、爬坡无力,还会使汽油中的烯烃产生胶质,使汽油中 的硫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种很强的腐蚀物,造成排气管等 锈蚀。油的标号高低并不是油的质量优劣的标志,它只是相 当于人穿的鞋子的尺码大小,而油的质量不管在什么标号里 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的脚适合穿43码的鞋,你非让它穿40码
《车用燃料甲醇》 GB/T 23510—2009 《车用甲醇汽油(M85)》 GB/T 23799—20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前言
现行汽柴油标准(国家标准)
——《车用柴油》 GB 19147—2013
——《普通柴油》 GB 252—2011
—— 生物柴油
《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GB/T 20828—2007 《生物柴油调合燃料(B5)》 GB/T 25199—2010
• 增加多环芳烃、生物柴油含量限值
2013年2月
2013年6月
发布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Ⅳ)国家标准
发布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Ⅴ)国家标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2007年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共同申报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满足国家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销售分公司
石油产品标准中质量指标的解读
• 常识了解:选用汽油标号的唯一标准是汽车发动机的压缩比。
压缩比定义: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 积之比。 一般来说,压缩比越高的发动机,可燃性混合气被压缩的体 积越小,动力性越足、油耗也越小。但压缩比得有另一个指 标配合。它就是汽油的抗爆性指标,亦称辛烷值,即汽油标 号。压缩比越高的发动机,要求汽油的抗爆性指标越高,即 汽油的标号也就越高。然而现在车主为了省钱,降标用油的 现象极为普遍,销售人员也不给购车者介绍压缩比.使得许多 买车人忽略了这一重要指标。

GB 17930

GB 17930
c广东、海南全年执行此项要求。
d也可采用GB/T11140、SH/T0253、ASTMD7039进行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0689方法为准。
e将式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和水分。在有异议时,以GB/T511和GB/T260为准。
f也可采用GB/T28768、GB/T30519和SH/T0693进行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0713方法为准。
e将式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和水分。在有异议时,以GB/T511和GB/T260为准。
f也可采用GB/T28768、GB/T30519和SH/T0693进行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0713方法为准。
g也可采用GB/T11132、GB/T28768进行测定,在有异议时,以GB/T30519方法为准。
GB 17930-2016
表3车用汽油(VIA)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89
92
95
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RON)不小于
抗爆指数(RON+MON)/2不小于
89
84
92
87
95
90
GT/T5487
GT/T503、TB/T 5487
铅含量/(g/L)不小于
0.005
GB/T8020
馏程:
89
84
92
87
95
90
GT/T5487
GT/T503、TB/T 5487
铅含量/(g/L)不小于
0.005
GB/T8020
馏程:
GB/T 6536
10%蒸发温度/℃不高于

我国汽柴油标准

我国汽柴油标准

我国汽柴油标准和试验方法及指标性能讲解1 我国车用汽油标准1.1国Ⅱ和国Ⅲ车用汽油标准1.2 国家标准车用汽油(Ⅳ)GB17930-20111.3 GB/T 17930-2011 附录A 建议性车用汽油技术指标A.1 本附录是根据国外车用汽油的发展趋势,为满足第Ⅴ阶段排放要求而提出的建议性车用汽油技术指标(见表A.1)。

A.2 本附录除对车用汽油中硫含量规定为不大于10mg/kg外,其他技术内容待进行相关研究后,再予以确定。

表A.1 建议性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95#汽油可满足压缩比≤10,发动机要求。

2)高辛烷值组分混芳,匹配难度可控。

芳含≤40%。

≤35%。

(高碳对性能、对环保都有不利影响)3)中国汽油生产工艺的特点:FCC+ 重整+MTBE为主。

2 我国轻柴油和车用柴油标准2.1我国轻柴油标准GB 252-2000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制取的或加有添加剂的烃类液体燃料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车、工程机械、船舶和发电机组等压燃式发动机。

轻柴油按凝点分为7个牌号:10号轻柴油:适用于有予热设备的柴油机。

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8℃以上的地区使用。

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使用。

-1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地区使用。

-2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14℃以上的地区使用。

-3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29℃以上的地区使用。

-5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4℃以上的地区使用。

表4 我国轻柴油技术要求2.2我国普通柴油标准GB 252-2011普通柴油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本标准无意对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提出建议。

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7930-2016车用汽油

17930-2016车用汽油

GB 17930—2016
车用汽油
警告 :如 果 不 遵 守 适当 的 防 范措 施 ,本标 准 所属 产 品 在 生 产 、运 输、装 卸、贮 运 和 使 用 等 过 程 中 可 能 存 在 危 险 。本 标 准 无 意 对 与 本 产 品 有 关 的 所 有 安 全 问 题 提 出 建 议 。使 用 者 有 责 任 采 用 适 当 的 安 全 和 防 范 措 施,并 保 证 符 合 国 家有 关 法 规规 定 的条 件 。


a

(质



)/%
不大于
0.3
NB/SH/T0663
锰含 量h/(g/L)
不大于
0.008
SH/T0711
铁含 量a/(g/L)
1
GB/T5096
水溶性酸或碱

GB/T259
机械杂质及水分
d

目测


e

(体



)/%
不大于
1.0
SH/T0713
芳烃 含量f(体 积分 数)/%
不大于
40
GB/T11132
烯烃 含量f(体 积分 数)/%
不大于
28
GB/T11132


g

(质



)/%
不大于
2.7
NB/பைடு நூலகம்H/T0663

1 范围
本标 准 规 定了 车 用汽 油 的 术 语 和 定 义、产 品 分 类 、要 求 和 试 验 方 法 、取 样 、标 志 、包 装、运 输 和 贮 存 、 安全及标准的实施。

92号车用汽油

92号车用汽油

92号车用汽油
产品介绍:
本产品系以催化裂化汽油经脱硫和脱硫醇后与重整汽油、加氢汽油、MTBE等高辛烷值组分按一定比例调合并加入适量的抗氧剂、金属钝化剂和抗静电剂而成。

本产品具有辛烷值高、烯烃含量低、硫含量低、稳定性能好、抗爆性好、不腐蚀设备等特点。

本产品为透明液体,易燃、易挥发,有良好的蒸发性和加速性,便于汽车冬季启动。

本产品主要作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本产品达到国V标准要求。

产品运输: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进行。

如车用汽油中含锰,运输和贮存时应避光。

车用汽油在运输、贮运过程中的管道、容器和机泵应专用,在不得不使用含铅汽油使用过的管道、容器和机泵时,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

汽油为易燃、易爆危险品,贮运场地严禁烟火,装卸要使用铜质工具,以防发生火花,抽注油或倒罐时,油罐与活管必须用导电金属丝线接地。

技术指标:。

工业产品质量风险防控技术规范 车用汽油

工业产品质量风险防控技术规范 车用汽油

四川省工业产品质量风险防控技术规范 车用汽油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工业产品(车用汽油)质量风险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防控措施、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仅适用于四川省内车用汽油产品的风险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930 车用汽油GB/T 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22760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导则GB/T 33647车用汽油中硅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T 33648车用汽油中典型非常规添加物的识别与测定红外光谱法NB/SH/T 0164石油及相关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 1757 工业芳烃中有机氯的测定微库仑法DB51/T 1703 汽油中氯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DB51/T 2181 汽油中磷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来源:GB/T 23694-2013,4.4.1 ]4 基本要求4.1 车用汽油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和风险评估应符合GB 17930和GB/T 22760的要求。

4.2 车用汽油的储运风险防控措施应符合NB/SH/T 0164的要求。

5 防控措施5.1 产品质量生产和销售的车用汽油应检测常规项目和风险项目,常规项目应符合GB 17930技术要求,风险项目要求见表1。

车用汽油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可按GB/T 22760的技术方案进行。

表1 车用汽油质量风险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甲缩醛含量(体积分数))/% 不得检出 GB/T 33648苯胺类含量(体积分数))/% 不得检出GB/T 33648SH/T 1757、DB51/T 氯含量,mg/kg 不大于 11703GB/T 33647、磷含量,mg/kg 不大于 1DB51/T 2181硅含量,mg/kg 不大于 5 GB/T 336475.2 储运与销售5.2.1 应加强对储存、运输等环节容器清洁度的管理,防止油品污染。

车用汽油(GB-T17930)1

车用汽油(GB-T17930)1

腐蚀性的测定
• 水溶性酸或碱(GB/T 259) • 石油产品的水溶性酸、碱,是指油品在加工、储存、运输 工程中从外界进入的可溶于水的无机酸或碱。 • 方法概要 • 用蒸馏水或乙醇水溶液抽提试样中的水溶性酸或碱,然后, 分别用甲基橙或酚酞指示剂检查抽出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或用酸度计测定提取物的PH值,以判断有无水溶性酸或 碱的存在。 • 危害:1.油品中的水溶性酸、碱能腐蚀机器设备,算能腐 蚀大多数金属,碱能腐蚀铝、锌等金属;2.催化油品氧化, 使油品安定性下降。出厂油品不含水溶性酸、碱。 • 报告:无
蒸发性能的测定
• 各点温度所说明的问题 • t0、t10: • 汽油在发动机中的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倾 向,以及挥发损失大小。若过高,含轻组 分少,冬季使用会影响汽车启动性,甚至 无法启动。若过低,含轻组分多,夏季使 用时就会在输油管中形成气阻而中断供油, 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并在储运保管中挥 发损失大。
油品分析
• 1.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密度、平均分子量、苯胺点、粘 度、闪点燃点与自燃点、残炭 • 2.蒸发性能的测定:馏程、饱和蒸汽压、汽油的液汽比 • 3.燃烧性能的测定:辛烷值、十六烷值、热值、烟点 • 4.安定性的测定:实际胶质、诱导期、碘值与溴价、储存 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 • 5.低温性能的测定:浊点、结晶点、冰点、凝点、倾点、 冷滤点 • 6.腐蚀性的测定:铜片腐蚀、银片腐蚀、博士实验、硫醇 硫、酸度和酸值、水溶性酸碱 • 7.油品中杂质的测定:色度、水分、机械杂质、灰分
组成分析
• 苯含量(SH/T 713) • 色谱法样品中加人丁酮(MEK)作为内标物,然后导人一个 有串联双柱的气相色谱仪中。样品首先通过一个装填有非 极性固定相如甲基硅酮的色谱柱,组分依沸点顺序分离。 辛烷流出后,反吹非极性柱,将沸点大于辛烷的组分反吹 出去。辛烷及轻组分随后通过一个装填有强极性固定相如 1,2,3一三(2-氰基乙氧基)丙烷(TCEP)或改性聚乙二醇 (FFAP)的色谱柱,来分离芳烃和非芳烃化合物。流出的 组分用热导检测器(或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并用记录 仪记录。测量峰面积,并参照内标物计算各组分的浓度。 • 意义 • 苯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对人的造血机能有很 大的影响且不可逆。

车用汽油标准GB17930—2016与DB11/238—2016内容对比分析

车用汽油标准GB17930—2016与DB11/238—2016内容对比分析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 委 员会于 2 0 1 6 年 1 2月 2 3日发 布并 于 同日实施 :
油 》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是在 GB 1 7 9 3 0 -2 0 1 3《车 用 汽 油 》 的基 础
上修 订完 成 的。 它满 足 了我 国第 六 阶段 机动 车排放 要 求 。既 结合 目前 我 国炼油 工业及 汽车 行业 的整体 技
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作 为北 京市 地 方强 制性 标准 。
来很 大 影响。 加快车 用汽 油标 准 的 更新 与修 订 ,直 接 关系到 我 国车 用
汽 油质 量 的提 升 _ J ] 。 GB 1 7 9 3 O 一
DB 1 1 / 2 3 8 —2 0 1 6《车 用 汽 油 》是
京市 2 0 l 3 _2 0 1 7年清 洁 空 气 行 动
计 划 》的要 求,为 了保障 符合 新标 准车 辆稳 定达 标排 放 。减 少在 用车
排放 污染 ,立足 于我 国石 油资 源情 况 ,考虑 到 目前 我 国炼油 行业 及石
DB 1 1 / 2 3 8 —2 O 1 6《车 用 汽 油 》 由
在 D B 1 1 / 2 3 8 -2 0 1 2《车 用 汽 油 》
2 0 1 6 《车 用 汽 油 》由 中 华人 民共
GB 1 7 9 3 0 -2 0 1 6 《 车 用 汽
的 基 础 上 修订 完 成 的 。它是 按 照 《 北
和 国国 家质量 监督 检验 检疫 总局 、
个 标 准 ,其 中 包括 2 1 个 GB 、1 0个 S H、 3个 NB / S H和 1 个A S T M 标准 ,
亚州第 … 阶段新配 方汽油标准 的制 定经 验 ,为满足 北京 市第 六阶 段排 放 要 求 而 提 出 的车 用 汽 油 技 术 指

车用汽油[GB17930_2013]

车用汽油[GB17930_2013]

前言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31/427—2009《车用汽油》。

DB 31/427—2009《车用汽油》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 31/427—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正文首页的“警告”内容;——将“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修改为“本标准规定了车用汽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将第4章产品分类修改为“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牌号”;——增加5.1 车用汽油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应无公认的有害作用,并按推荐的适宜用量使用。

车用汽油中不应含有任何可导致汽车无法正常运行的添加物和污染物。

车用汽油中不得人为加入含氯、含磷、含硅的化合物;不应含有自塑料、橡胶、电路板裂解而来的组分;——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97号”修改为89号,92号,95号;——修改研究法辛烷值(RON)为“不小于89、92、95”;——修改抗爆指数为“不小于84、87、90”;——修改硫含量为“不大于10(mg/kg)”;——修改锰含量为“不大于0.002(g/L)”;——修改蒸气压为“45~85、42~65(kPa)”;——将实际胶质修改为“溶剂洗胶质含量”,限值不变;——增加“未洗胶质含量(加入清净剂前);mg/100mL不大于30”;——硫含量分析方法删除ASTM D7039,增加NB/SH/T 0842;——增加“氧含量允许用SH/T 0720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 0663方法测定结果为准”;——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改为第7章“包装、运输和贮存”,内容修改为“根据GB 13690,车用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产品的安全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GB 13690和GB 190进行。

车用汽油机总成技术条件

车用汽油机总成技术条件

车用汽油机总成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各类汽车产品装用的外协汽油机和公司内配汽油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等内容,作为本公司汽油机进货检验、质量检查等的依据。

本标准的检验规则是一项基本要求,各类检验具体实施时允许与本标准的相关规定有所不同,但其抽样方法、判定原则、检验项目至少不能低于本标准检验规则的相应规定。

车用汽油机总成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车用汽油机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乘用车、客车、载货汽车装用的汽油机总成(以下简称“汽油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1121 汽油机油GB 11340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4023 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4762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4763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收集法)GB 17930 车用无铅汽油GB 1828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和简易工况法)GB/T 18297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 18352.2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I)GB 18352.3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 1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9055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QC/T 413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900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 901 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3 技术要求3.1 一般要求3.1.1 汽油机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

车 用 汽 油

车 用 汽 油

2.蒸发性及评定指标
1)蒸发性 汽油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性质称为汽油的蒸发性。 汽油能否在进气系统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汽油的 蒸发性能是主要因素。若汽油蒸发性不好,则混合气 形成不良,低温时发动机起动困难,燃烧不完全,使 发动机预热时间加长,油耗增加,碳氢化合物(HC) 排放浓度增加,未蒸发的汽油冲刷发动机汽缸油膜, 流人曲轴箱后稀释发动机油,加剧发动机机油变质, 影响正常润滑。因此,要求汽油应具有良好的蒸发性。
2)评定指标
汽油抗爆性的评定指标为辛烧值和抗爆指数。 辛烷值是表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在规定条件下 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测定, 采用和被测定燃料具有相同抗爆性的标准燃料的辛烷值 表示。测定辛烷值的标准燃料是异辛烷和正庚烷,规定 抗爆性极高的异辛烷值为100,抗爆性极差的正庚烷值 为0。将两种标准燃料按不同体积比混合,就可得到辛 烷值从0~100的标准燃料,以异辛烷含量的体积百分数 表示该标准燃料的辛皖值。
2.蒸发性及评定指标
(2)评定指标 汽油蒸发性的评价指标是馏程和饱和蒸气压。 馏程是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时,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评价 汽油蒸发性时,一般采用初馏点、10%蒸发温度、50%蒸发温度、90%蒸发温 度、终馏点和残留量等指标。初馏点是对100 mL汽油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蒸 馏时,流出第一滴汽油的气相温度,是汽油中最轻组分的沸点;10%蒸发温 度是对100 mL汽油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蒸馏时,流出10 mL汽油的气相温度, 10%馏出温度与发动机冷起动性能有关,该温度低表明汽油中所含轻质部分 低温时容易蒸发,发动机易于冷起动;50%馏出温度表明汽油中的中间馏分 蒸发性好坏,此温度低,汽油中间馏分就易于蒸发,发动机暖机性能、加 速性能和工作稳定性都较好;90%馏出温度和干点用于判定汽油中难以蒸发 的重质成分含量,此温度越低,表明汽油中重馏分含量越少,越有利于可 燃混合气均匀分配到各缸,使燃烧更完全。重馏分汽油不易挥发,特别在 冬季时,来不及蒸发燃烧的重馏分流到曲轴箱中会稀释润滑油,使润滑油

浅谈GB 22030—2017《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的修订

浅谈GB 22030—2017《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的修订
Standards
’7
对比可见 , 新标准在文字表述 上 更为准确 , 并强调使用者应保证 符合国家有关法规与规定 。
范围 GB 22030-2015 对标准适用
范围 的 表述为 : “本标准适用于液 体短类或由液体短类及改善使用性 能 的添加剂组成的- …· ·”
GB的 GB 22030-2017 ( 车用乙醉汽油调合组分汕 〉 标
准已于 2017 年 9 月 7 日发布实施 。 GB 22030-2017 对正文警告、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内容做了部分 修改与调整,本文对其与 GB 22030-2015 标准的差异做了详
细解读 。 修订后的 GB 22030-2017 标准为 GB 18351-2015 ( 车 用乙醇汽油( E10) } 标准的实施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上提
供了支持 。
l标准现在时 |
Standards

牟明仁 1
赵雪蓉 1
辛德吉 1 马慧罩、 1
姜宝德 1
王刚 1 赵长德 1 于永堂 2
1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 中国石油大连分公司
GB 2203任-20 1 7 《车用乙醇汽
油调合组分油》标准已于 2017 年 9 月 7 日发布实施。 该标准是“作为 调合 GB 18351-2017 要求的车用 乙醇汽 油 ( E 10 )的组分油”[1 ) 而 制修订 的 。 这是该标准自 2008 年首 次发布,历经 20 1 3 年和 20 1 5 年 的 修订后的第 3 次修订,也是我国加 快车用燃油系列标准制修订计划的 组成部分(2叫。 随着汽车保有量 的 不 断增加,对车用燃料的需求量也 在 不断增大。 作为 石油能源的补充,乙 醇汽油 的绿色、环保、可再生等特点 既改善了汽车燃油 的质量,也增大了 乙醇汽油 的使用量。 目前我国生物燃 料乙醇产业规模已 居世界第 3 位 ,

汽油国四、国五标准

汽油国四、国五标准

国4汽油标准(DB11-238)---(京4汽油标准)(2009-12-03 21:59:31)转载▼标签:国4汽油京4汽油车用汽油标准汽车DB11-238-2007备案号:20999-2007北京市地方标准车用汽油前言本标准第3、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是在DB11/ 238-2004《车用汽油》的基础上,考虑到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更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要求,对DB11/ 238-2004进行修订。

本标准代替DB11/ 238-2004《车用汽油》。

DB11/ 238-2004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标准与DB11/ 238-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95号”修改为“90号,93号,97号";—增加车用汽油中的甲醇含量为“不大于0.3%(质量分数)”;—增加车用汽油中的锰含量为“不大于0.006g/L”;—增加表1关于锰的注c“锰含量是指汽油中以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形式存在的总锰含量,不得加入其他类型的含锰添加剂。

”;—修改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为“0.005 %(质量分数)”,仲裁分析方法改为SH/T 0689;—修改表1蒸汽压限值中时间段的划分。

原“9月1日—4月30日”改为“11月1日—4月30日”。

原“5月1日—8月31日”改为“5月1日—10月31日”;—将DB11/ 238-2004中第4.3条“本标准车用汽油中应加入能有效清除积碳的清净剂………部门备案。

”修改为“本标准车用汽油中应加入符合GB 19592要求的汽油清净剂。

”。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昆生、宋国建、刘雪涛、周巧霖、方茂东、刘双喜、王建昕、帅石金、付兴国、徐小红、兰玲、张鹏、周旭光、张哲民、王洁青、倪蓓、王福江。

我国汽柴油标准

我国汽柴油标准

我国汽柴油标准和试验方法及指标性能讲解1 我国车用汽油标准1.1国Ⅱ和国Ⅲ车用汽油标准1.3 GB/T 17930-2011 附录A 建议性车用汽油技术指标A.1 本附录是根据国外车用汽油的发展趋势,为满足第Ⅴ阶段排放要求而提出的建议性车用汽油技术指标(见表A.1)。

A.2 本附录除对车用汽油中硫含量规定为不大于10mg/kg外,其他技术内容待进行相关研究后,再予以确定。

2)高辛烷值组分混芳,匹配难度可控。

芳含≤40%。

≤35%。

(高碳对性能、对环保都有不利影响)3)中国汽油生产工艺的特点:FCC+ 重整+MTBE为主。

2 我国轻柴油和车用柴油标准2.1我国轻柴油标准GB 252-2000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制取的或加有添加剂的烃类液体燃料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车、工程机械、船舶和发电机组等压燃式发动机。

轻柴油按凝点分为7个牌号:10号轻柴油:适用于有予热设备的柴油机。

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8℃以上的地区使用。

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使用。

-1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地区使用。

-2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14℃以上的地区使用。

-3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29℃以上的地区使用。

-5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4℃以上的地区使用。

表4 我国轻柴油技术要求GB 252-2011普通柴油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运输、装卸、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本标准无意对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提出建议。

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柴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拖拉机、内燃机车、工程机械、船舶和发动机组等压燃式发动机和GB19756中规定的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所使用的由石油制取的,或加有添加剂的普通柴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用汽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 /427—2009
2009-10-01实施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09-02-10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3、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欧盟标准EN 228-2004《车用汽油》制定。

本标准与EN 228-2004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一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根据上海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3个牌号;
——未设马达法辛烷值、VLI指数等项目;
——增加了抗爆指数、铁含量、锰含量、硫醇、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密度按20℃进行规定;
——烯烃指标规定为“不大于25%(体积分数)”,芳烃修改为“芳烃+烯烃”,指标为“不大于60%(体积分数)”;
——氧化物只规定甲醇,指标为“不大于0.3%(质量分数)”;
——馏程指标与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一致。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川、林荣兴、陈洪德、缪文泉、叶志良、沈伟云、唐德寿、黄成。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

车用汽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适用于作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1792 馏份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4-2000, eqv ISO 3675:1998)
GB/T 1885 石油计量表(GB/T 1885-1998,eqv ISO 912:1991)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4756-1998,neq ISO 3170:1988)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GB/T 8019 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
GB/T 8020 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GB/T 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 17930-2006 车用汽油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17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H/T 025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
SH/T 0663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711 汽油中锰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2 汽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3 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中苯和甲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741 汽油中烃族组成测定法(多维气相色谱法)
SH/T 0794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微量法
ASTM D7039 用单色波长X荧光光谱法测定汽油和柴油中硫的试验方法
3
分类和标记
3.1
产品分类
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7号三个牌号。

3.2
产品标记
车用汽油加油机的醒目位置应标注:标准号+空格+牌号+车用汽油。

示例:DB31/ XXX 93号车用汽油。

4
要求和试验方法
a
牌号高于97号的汽油,除抗爆性外,其它指标的限值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b
甲醇、铅和铁虽然规定了限值,但是不得人为加入。

c
锰含量是指汽油中以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形式存在的总锰含量,不得加入其他类型的含锰添加剂。

d
密度允许用SH/T 0604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GB/T 1884,GB/T 1885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e
蒸气压允许用SH/T 0794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GB/T 8017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f
硫含量允许用GB/T 11140、SH/T 0253、ASTM D7039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 0689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g
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机械杂质及水分。

在有异议时,以GB/T 511和GB/T 260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h苯含量允许用SH/T 0693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SH/T 0713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i 芳烃含量、烯烃含量允许用SH/T 0741方法测定,在有异议时,以GB/T 11132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5
取样
按GB/T 4756进行,取4 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如车用汽油中含锰,取样时应避光。

6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运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进行。

如车用汽油中含锰,运输和贮运时应避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