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程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课程观

什么叫课程?什么又是课程观?接受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教育再到现在的大学教育,第一次思考我们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经历的课程。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

我思索着什么是课程?课程是用来做什么它的存在意义及价值是什么?课程有像我们学写记叙文三要素那样有什么要素组成吗?课程当中有什么人参与,他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课程观即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它回答了课程的本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要素与结构以及课程中人的地位等问题,以下就个人的观念谈谈对课程的理解,即我的课程观。

课程的价值就是在于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即各种学科体系,让学生了解掌握教科书上得知识点,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好准备,也有人说课程就是经验的传承,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经过文化沉淀吸取前人有用的经验加以组织传承。课程的价值就是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经验中不断地发展和成长。在我看来,课程不仅仅是课文,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所以课程也不仅仅只能在课堂上来完成。学生是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我们还有综合实践课程,我们还可以根据教育实际和当地社会实际自由开发课程资源。所以,不要再把课程狭隘地理解成课本和教材。课程正是在社会的发展中为传承社会文化,人类的进步而产生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既包括学科知识也包括经验的传承!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们所受的教育既包括学科知识也包括经验的习得!这些学科知识各成一个系统,一个经过组织加工有系统性又有知识性的学科体系。那么课程的价值最重要的是在于已有知识的积累,还是其他的?

在我个人看来课程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经验的传承,学习经验的传承尤为重要,有句俗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教人学会学习比较会她们已知的知识的更重要也更有意义。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学习也是一样,学得已知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会学习是一种技巧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大脑记忆、储存、运用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学会学习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网络优势去探索新知识,传承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得人类社会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认为课程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所谓“学会学习”,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时刻提醒着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展开。课程的改革进步也应该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向展开。“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使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停地发展。社会历史才能不断地进步。课程只是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授所作的期望、所作的设计或所作的规定,还只是处于设计、设想的状态,并不是教育情境中或课堂里实际发生的教育者的行动或学习者的实际学习行为,也不是实际发生了的教育结果。尽管它们既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教师行动的依据,但这些材料中所设计或规定的,更多的还是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

既然课程的本质是教什么,课程最重要的价值就再于教会学生学习,那么课程的要素与结构以及课程中人的地位的关系又是什么?从课程的形成到现代课程的发展课程的要素与结构也再不断发展变化中,我就以我对课程的理解谈谈现代课程的形成要素。

我国的现代课程最初主要从西方借鉴而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封建思想的腐败以及西方思想的冲击一部分先进认识极力倡导西学,废科举、兴新学,我国的传统课程也遭受了冲击,带有现代色彩的课程最早在京师同文馆里诞生。而西方的现

代课程形成于17—18世纪。它的形成受到了西方社会制度形成,科学发展,现代学制及教学制度的形成影响。它的内部要素还包括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等等。它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发展、儿童、知识发展的影响。另外,课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美国课程论专家说课程实施有五个层次,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所倡导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又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理解的课程是由教师所理解的课程,又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课程,但因其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比正式的课程要具体。运作的课程即是指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总之,课程的各种表现形式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理想状态下的应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学生本位的教师学生关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扮演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这与我前面提到的教学生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已有的知识一样,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讲到现代课程的组成,课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现在我国的课程在我以学生的角度即经验的课程理解中,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我们的课程大体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是我们学习的一切。各种各样的科目各成一体。我们从小的一个信念学习是为了考大学,是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要掌握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为了所谓的高考我们接受着应试教育,这种教育环境下地课程必然是僵硬的,刻板的。课程教育明显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扮演的就是知识的灌输者,尽管我们的课程内容相对完整相对成为一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得社会的发展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所以在当代我们中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当中创新成为了我们新的追求,新的目标,课程改革应该围绕学生本位与社会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

除此之外,我还想到课程有什么特点,或者说课程的基本型是什么,第一,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每天的课程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是物理还是历史,各科的课程知识都是又一个系统性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阅历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我们能接受理解的知识也越来越复杂,所以说每一门课的学习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课程的设置也应该符合这一规律,说到这我想到了“最近发展区”这一个概念,在我看来,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甚至是大学,学生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课程的设置符合这一规律也就是符合最近发展区这一规律,这样的课程才应该是更成功的课程。

从重视实操开始,观察理论教学的着手点与抓手。其实很多东西都涉及到这个问题;比如是先学乐理还是先弹琴,是先有基础再建大楼,从发展的人才观来看,人的学习应是一棵大树,随着树干的增大树根增多,这样就成了按需要学习的目的,但学生并不清楚,要从事某一岗位(职业)需要什么东西,我们更加喜欢建大楼的方式,为学生建构知识,但很多时候学生并不买帐。

反过来,站在操作的角度看理论的建构,也很难。并且实际操作与企业的生产之间差距依然很大,企业生产讲求效率、成本;学校的实习则要求学生学会通用的方法。就是站在生产的角度反过来建构,也要进行职业分析:分析什么呢?分析用什么样的典型任务,才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控车编程教学内容的分解。

但这又不可避免地遇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挑战,因为这种内容组织方法,要滶学生更主动,更加全面综合所学习能力要求更高。

这就是我的课程观,有我对课程的了解也有一部分对中国教育课程的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