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六)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时跟踪检测 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 A.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

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

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A项仅适合于美国的要求,B 项仅适合于日本的要求,D项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符合题干“两种要求的共同点”的只有C 项。

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级。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

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解析:选C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带的苛刻条件。

3.19世纪未,清政府危机加深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B.清政府卖官鬻爵

C.各地严重的洪涝灾害 D.债务剧增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自然灾害与外来侵略相比,显然是次要的,排除C项;B项只是政治腐败的一方面;D项是清政府为了缴付对日巨额赔款的后果。

4.下列关于19世纪末清政府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加强对鸦片税的征收

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

解析:选C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认识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危机与戊戌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推动了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的兴起。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而无产阶级则在此后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6.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活动。③表述不符合史实,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农民,更不会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令,1895年被捕交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影响。(10分)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对比甲午战争前后数据变化不难看出,甲午战争后出现兴办中国民族工业的热潮;第二、三小问则需要结合所学知

识进行回答。第(2)问,研读材料,从资金、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

答案:(1)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爱国工商业人士“实业救国”呼声的促进;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政策的鼓舞。影响: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2)一是无法与实力雄厚的外商企业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二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实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山”,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材料二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权利。”

材料三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一年,向朝廷条陈大计,“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同时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

材料四“卡若栉比(如梳子齿)法若凝脂,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张謇指出:“各省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税困之,虽商民之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至令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忧。”

——《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清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有何变化。(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6分)

(3)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问可以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光绪二十一年”以及“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等信息作答。第(2)问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第(3)问注意对整个材料进行归纳,既要看到这种措施的进步性,也要看到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本质目的。

答案:(1)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巨额的赔款和外债使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大大加深。

(3)现象: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加重了对工商业赋税征收,造成工商业发展困难,挫伤了工商业者投资的积极性。本质:清政府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