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及利益群体诉求
城市核心区地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花城汇项目的思考
城市核心区地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花城汇项目的思考贺楠【摘要】在城市土地立体化、集约化开发的趋势下,对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开发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深入剖析了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商业项目——“花城汇”,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商业开发和空间优化建议,以期对未来城市地下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商业开发;花城汇;集约化;市场化【作者】贺楠【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时至今日,面对用地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病”,按照传统水平扩展的建设模式已无力解决,立体化、集约化正成为当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地下涌动的大量人流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依托轨道交通带动地下空间开发成为关注的热点。
以广州为例,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显示,到2020年,广州的地下空间面积将达到5 000万m2,其中商业空间超过800万m2。
从最初的单一人防、地下交通工程建设发展到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广州地下空间开发有着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统计,目前广州已开发的地下商业空间已超过100万m2。
开发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为原有人防花城汇位于花城广场的地下,属于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的组成部分。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民用地下空间项目之一,包括了地下人行通道、道路隧道、市政设施、地下配套商业、地下综合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地下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等,如图1所示。
作为其中的配套商业部分,花城汇位于地下一层,总面积约为15万m2,从北到南长约2km,分为北工程改造成商业设施,以流行前线名店城为代表;第二种是与地铁枢纽相结合,建成通道式物业或大型地下物业,如动漫星城;第三种则是伴随着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而统一规划的大型地下商业设施,例如花城汇。
广州花城广场调研报告
广州花城广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花城广场作为市区的一个重要商业区域,对于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有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花城广场的运营情况、商家分布情况、服务质量以及人流量等,为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花城广场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花城广场内的主要入口处设立了调查问卷的摊位,并在花城广场内的商家、停车场等地方进行了走访调查,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设施情况调研发现,花城广场的设施比较完善,大多数商家拥有现代化的装修和设备。
同时,花城广场内还设置了休息区、公共卫生间和儿童游乐区等,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休闲娱乐设施。
2.商家分布花城广场内商家分布较为均匀,涵盖了服装、餐饮、电子产品、百货等多个行业。
其中服装店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一些知名连锁品牌入驻。
3.服务质量在调研中,我们询问了一些消费者对于商家服务质量的评价。
大部分消费者对商家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表示满意,认为商家对于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响应和解决。
4.人流量情况在调研中,我们观察了花城广场的人流量情况。
在平日,花城广场的人流量相对较少,主要以附近居民为主。
而在周末和节假日,人流量会有明显的增加,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和购物人群。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1.加强商家的培训和服务意识虽然大部分商家的服务质量较好,但仍有一部分商家存在服务意识不够强的问题。
为了提升花城广场整体的服务质量,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商家的培训力度,加强其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2.扩大花城广场的宣传渠道虽然花城广场内有一些连锁品牌,但整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提议花城广场加强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3.注重节假日期间的活动策划根据调研结果,节假日期间是花城广场人流量最大的时期,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节假日期间加强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提高花城广场的市场份额。
4.加强与周边企业的合作花城广场周边有一些大型企业和商业区域,建议花城广场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开展一些联合促销、打折优惠等活动,提高花城广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地下空间工程造价探析——花城广场地下空间工程造价构成
地下空间工程造价探析——花城广场地下空间工程造价构成王怀中【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得以大力开发,但由于地下空间的多功能性、结构复杂性,使得投资往往较难以控制。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地下空间的投资构成,并从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措施等各专业探析地下空间主体建筑的造价构成,为类似工程的造价提供思考和参考。
【期刊名称】《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地下空间;造价;投资;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机电安装工程【作者】王怀中【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23.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超负荷、交通拥挤、堵塞,建筑空间狭小,城市抗灾能力降低等等,给城市建设和发展增添了巨大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难点问题,迫使人们向地下要空间。
地下空间可以整合区域内地下空间的多种功能,集交通、及商业于一体。
可以统一组织地下步行系统、城市交通、城市公共系统、轨道交通及交通枢纽等市政交通系统,统一规划供电、给水排水、集中供冷、真空垃圾收集等管线设施,同时地面可以形成一个开阔的休闲景观场所。
目前广州已建成的较大型地下空间有花城广场、宏城广场、动漫城等16个,金融城地下空间也在筹建之中。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到2020年市域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约为9000万m2。
地下空间的多功能性、结构复杂性,使得投资往往较难以控制,下面就以某大型地下空间的工程为例,对地下空间的造价进行探析。
地下土地资源利用是有效节约土地,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9.42万m2,共三层。
其中包括地下空间综合利用24.88万m2、市民广场0.42万m2、地下车库4.13万m2、跨江广场3.57万m2、6.88km的市政交通工程及1.71km的下沉路段。
广州花城广场规划分析讲解
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地区地下空间立体分析
2019/6/8
2019/6/8
2019/6/8
2019/6/8
2019/6/8
THANK YOU
2019/6/8
地下空间设计
花城广场的地下空间设计是由下沉景观广场系类、商业购物廊、下沉庭院以及用于联 系周围建筑地面空间的人行通道系统等几个主要设计要素组成的 。
下沉景观广场沿中轴线布局, 串联起整个地下商业购物中心。 下沉景观广场、大型坡道和楼梯, 将大自然引入地下。
下沉庭院是为了提升地下功能 空间的质量,营造舒适安静的空 间氛围。(下沉庭院属于一个过 渡区域)
5
5. 庆典广场 南接海心沙,面对着宽阔的珠江,是大型庆典集会的场所。
视点分析
2019/6/8
线轴主 图点节
绿化结构
2019/6/8
花城广场设计中心以绿化为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将周围建筑地面的景观也纳入广场设计中。在整个 核心区内形成了“中轴+侧翼+区段+节点”的一种 空间顺序。
人行系统
根据市民到达广场的方式不同, 将不同到达方式的行人通过广场 地面人行系统、人行天桥、下沉 广场并与核心地区的人行通道周 边建筑地下通道及地面架空二层 人行步廊连接为一体。从而形成 一个立体,开发的人行系统。
3. 双塔广场 在标志性建筑西塔和东塔之 间,椭圆形的广场上旱喷时时
3
泻玉飞珠,无 论日间还是夜晚都吸引了大量游人驻足。
4. 文化艺术广场 联系着珠江新城四大公共建筑:广东省博物馆、广州
图书馆、市少年宫和歌剧院。大面积的广场通过铺装材料和地灯形成
4
的线性图案,打通各建筑之间的视线通廊,导引人流聚散。
广州花城广场规划案例
广州市珠江花城广场及 周围地下空间立体分析
地下一层设计
地下一层是广场地下空间体系主要层面,商业购物空间联系了地下空间的各个区域。 (四大公共建筑入口,停车库)
地下二层设计
地下二层主要是公共停车场、设备功能空 间以及集运系统站厅和设备空间且该层与 周围建筑的地下车库相连接。
地下三层设计
地下三层是集运系统站台和集运系统隧道以及通往整个核心区的集中供冷管道。设备房达 4000平方米,保证足够的面积与高度。通过利用共同沟确保高效的供应路线。此外,通过 利用珠江的江水实现节能的目的。(下表是花城广场地下空间的面积统计)
夜景灯光
照明设计是以“盛世 自然境,流光不夜城”为 主题,以绿色、低碳、节 能为设计理念。将人、景、 城相融合一,所以有人称 花城广场的夜景为“月光 宝盒”。给人一种梦幻迷 情流连忘返的感觉。
使用过程
不足之处
改造区域分布
场 地 概 况 调 研 框 架 整 体 调 研 主 题 调 研 案 例 分 析
绿化规划情况
花城广场植物种类繁多, 数量惊人,仅大树就有600多 棵,且多为乡土植物。 此外,在广场北部营建 的3个樱花岛,2个桃花岛, 岛上分别植有樱花和桃树, 配上柳树,以植物的多种类 衬托花城美誉,营造桃红柳 绿的意境。将打造成广州面 积最大、品种最多、造型最 美、花城特色最鲜明的花卉 观览场所,做到四季花开、 群芳争艳。
广州花城广场规划分析
********** 姓名:*** ********** 姓名:***
广东 中国
广州
花城广场
花城广场概况
广州城市的新中轴线广场,在亚运会开幕前被正式命名为“花城广场”, 花城广场位于位于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 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是人民公园面积的8-10倍。周边规 划建有39幢建筑,目前,少年宫、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8幢已建成。广场地面建有人造景观湖区,大型喷泉、 灯光广场,冷雾降温系统,并种植600多棵大树。在花城广场的北端,有5个花岛,其中3个为樱花岛,2个为桃花岛, 配上柳树,以植物的多种类衬托花城美誉,营造桃红柳绿的意境.
广州花城广场规划分析教学提纲
地下空间设计
花城广场的地下空间设计是由下沉景观广场系类、商业购物廊、下沉庭院以及用于联 系周围建筑地面空间的人行通道系统等几个主要设计要素组成的 。
下沉景观广场沿中轴线布局, 串联起整个地下商业购物中心。 下沉景观广场、大型坡道和楼梯, 将大自然引入地下。
下沉庭院是为了提升地下功能 空间的质量,营造舒适安静的空 间氛围。(下沉庭院属于一个过 渡区域)
广州花城广场规划分析
1
2
3
4
5
6
7
燕岭公园
东站广场 体育中心 宏城广场
花城广场
海心沙
广州塔
广场位置
新中轴线北起瘦狗岭,南至广州电视塔并继续南延至珠江后航道上的南海心沙岛。新中轴线串联沿线系列绿地,形 成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的绿色珠链。其中花城广场是新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开放性绿地,绿色珠链上的华彩篇章,被誉 为广州城市客厅。
1
广场结构
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大约为56万平方米。
2
1. 市民广场 是花城广场的北入口,种植了 整齐的加拿列海枣, 体现南 亚热带的地域性特点,也是入口区有 导向意味的标志性植物景观。
2. 中央广场 的重头戏是人工景观湖区。梭形的湖面上点缀着5座小岛, 用单一品种的开花乔木营造个性鲜明的花岛形象。湖水以镜面水景为 主,平静无波的水面倒影出周边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强化城市映象的 深度。湖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体现生态化理念,也增添了趣味性。
5
5. 庆典广场 南接海心沙,面对着宽阔的珠江,是大型庆典集会的场所。
视点分析
主
节
轴
点
线
图
绿化结构
花城广场设计中心以绿化为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将周围建筑地面的景观也纳入广场设计中。在整个 核心区内形成了“中轴+侧翼+区段+节点”的一种 空间顺序。
广州花城广场规划分析知识分享
人行系统
根据市民到达广场的方式不同,将 不同到达方式的行人通过广场地面 人行系统、人行天桥、下沉广场、 核心地区的人行通道周边建筑地下 通道及地面架空二层人行步廊连接 为一体。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开发 的人行系统。
地下空间设计
花城广场的地下空间设计是由下沉景观广场系类、商业购物廊、下沉庭院以 及用于联系周围建筑地面空间的人行通道系统等几个主要设计要素组成的 。
广场结构
1
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大约为56万平方米。
1.市民广场 是花城广场的北入口,种植了整齐的加拿列海
枣,体现了亚热带的地域性特点,也是入口区有导向意味的
2
标志性植物景观。
2.中央广场 重点区域是人工景观湖区。梭形的湖面上点缀
着5座小岛,用单一品种的开花乔木营造个性鲜明的花岛形
象。湖水以镜面水景为主,平静无波的水面倒影出周边的城
地下二层设计
地下二层主要是公共停 车场、设备功能空间以 及集运系统站厅和设备 空间且该层与周围建筑 的地下车库相连接。
地下三层设计
地下三层是集运系统站台和集运系统隧道以及通往整个核心区的集中 供冷管道。
设备房达4000平方米,保证了足够的面积与高度。通过利用共同构造 确保高效的供应路线,而且还利用珠江水实现节能的目的。
1
2
3
4
5
6
7
燕岭公园
东站广场 体育中心 天环广场
花城广场
海心沙
广州塔
广场位置
新中轴线北起瘦狗岭,南至广州电视塔并继续南延至珠江后航道上的 南海心沙岛。新中轴线串联沿线系列绿地,形成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的 绿色珠链,而花城广场就像绿色珠链上的华彩篇章。它不仅是广州新 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开放性绿地,也被誉为广州的城市客厅。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及利益群体诉求
民广场,于2010年10月25日向市民游客全面开放。
1993年,珠江新城规划中,广州市规划局委托美国的托马斯规划服务 公司,提出了一种网格化的开发模式,明确了新中轴线与东部大公园的开 放空间结构,提出北部商务,南部居住的功能布局。花城广场位于珠江新 城的新城市中心区段。
1992年7月
1993年6月
1999年
广州市规划局委托广州市城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 珠江新城规划调整工作,至 广州市规划局委托了美国 的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 香港梁柏涛规划师,建筑 事务所和广州市规划勘测 设计研究院同时进行珠江 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 广州市规划局完成《广 州新城市中心——珠江 新城综合规划方案》的 编制 广州市规划院委托华南 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 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进行了《广州新城市中 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 计》 2002年基本完成,同年进行 了公示,并在2003年开展了 《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角色:业主
在花城广场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业主应该是“最受伤”的群体。虽然占据着珠江新城CBD核心区这样有利的位置, 同时花城广场作为“广州的客厅”,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但是真正进入地下商业空间的购物者却寥寥无几。 花城广场建成至今也有几年的时间,但开发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大部分商铺闲置,品牌不愿进驻。另一方面,已经 进驻的品牌的经营情况却不甚理想,业主为此叫苦不迭。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总投资30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其基础设施配套 完善,交通体系较为完善。
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花城广场地下空间结构关键技术
二区
一区
-2层
三四区
一二区
结构概况
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设计基准期:50年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久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 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作用计算);8度(抗震措施) 结构抗震等级:
框架——二级;板柱结构的柱——一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人防抗力等级:核(常)5、核(常)6、常6 级 设防水位标高:+8.000米
空心钢管混凝土楼盖 后浇带钢箱(板)变形装置 无梁楼盖内置环式型钢剪力键 据不同净距关系确定不同托换方案 地震作用的有限元整体计算分析 设隔振橡胶支座 ,并分析计算
二、空心钢管混凝土楼盖技术
面对的工程问题
荷载大:大规模的绿化,覆土较厚(大部分为1.0~1.5m,局部达4.0~
5.0m);人造水面、雕塑、假山、公园设施等等;目前广州市最大的地下人防 单体工程,故各层需考虑核五~核六级人防荷载;空旷区域须考虑日后举办大 型公共活动、摆放大型花架、装饰品等;部分道路为消防车通道,须考虑消防 车荷载。
本工程所面对的技术难题
(1)顶板荷载大、跨度大、允许结构厚度小 (2)结构超长,常规后浇带存在不足 (3)无梁楼盖荷载大板厚受限导致节点冲切难满足 (4)大范围、大跨度、近距离跨越地铁隧道 (5)全埋式地下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 (6)市政隧道横穿主体内部,引起振动与噪声问题
对应的结构解决方案
顶板荷载大、跨度大、允许结构厚度小 结构超长,常规后浇带存在不足 无梁楼盖荷载大,板厚受限,冲切难满足 大范围、大跨度、近距离跨越地铁隧道 全埋式地下结构 市政隧道横穿主体内部引起振动与噪声
该工程主体建筑为全埋式地下室,主要为地下二层,局 部地下一层或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三层为轨道交通APM的 站台及区间;地下二层为车库及大巴车场;地下一层为商 店及下沉广场;地面为市民广场。其中地下一、二层设有 与周边多栋建筑的连接口。本工程同时是广州市目前最大 的单体地下人防工程。
广州花城广场区域交通组织设计要点探讨
广州花城广场区域交通组织设计要点探讨施勇【摘要】广州花城广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的中心,作为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内核,规划定位为"城市客厅"和国际都市形象的窗口.由于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高,密度大,使该区域商业、办公功能与城市交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和制约该区域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大城市CBD地区交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阐述花城广场区域交通组织设计的构思、原则、组织规划及交通布局的基础上,对该区域交通系统投入使用的效果进行分析,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成因思考.%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new city axis, as the core of Guangzhou's CBD in 21st century, Guangzhou Huacheng Square is planned as "City Living Room" and "Window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Owing to its comprehensive, high-intensity and high-density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Guangzhou Huacheng Square is expected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oordinating the region commercial, offices functions and city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in affecting and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In view of the particular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 CBD area of metropolitan, on the basis of elabrating the plan, principle, organization and layout of traffic design in area of Huacheng Squa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the traffic system after its putting into operation and the causes of existing practical problems.【期刊名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3)002【总页数】5页(P94-98)【关键词】花城广场;中央商务区;交通组织【作者】施勇【作者单位】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2随着城市建设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可开发用地逐步日益减少,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逐渐形成若干土地开发高密度化、社会经济文化资源集中化及功能复合化的区域,这些区域被定义为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
广州花城广场调研报告
06
结论
花城广场的游客数量和满意度较高,大部分游客表示愿意再次前往。
花城广场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广场周边的交通配套和服务设施完善,方便游客的出行和消费。
广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合理,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研究的主要发现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方法
0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游客的基本信息和旅游体验,了解游客对花城广场的认知和满意度。
02
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对花城广场的环境、设施和服务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02
广州花城广场概述
花城广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心地带,具体位置为东起冼村路,西至广州大道中,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新城。
广场周边拥有众多知名景点和商业中心,如珠江新城、广州塔、天河城等。
服务人员是旅游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01
提供多元化旅游服务
除了基本的游览服务外,还可以提供多元化旅游服务,如文化体验、餐饮、购物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02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花城广场的旅游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2
3
通过设置游览指示牌和导游图,引导游客有序游览花城广场,避免拥堵和混乱。
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为了方便游客进出,设置明显的出入口,并加强进出口管理,避免游客流失。
设置明显的出入口
根据花城广场的特点和游客需求,规划合理的游览线路,让游客可以更好地游览和欣赏广场风光。
规划合理的游览线路
03
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定期清理和维护广场设施
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几点对策与建议一、背景地下空间是指地表以下构筑物的总称。
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铁、矿井、军事设施、防灾设施、隧道等建筑空间。
在地上空间越来越紧迫的今天,地下空间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国外在地下空间起步较早,自1845年伦敦地铁的建设起已发展160余年,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源于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深挖洞、广积粮”后,于1986年提出“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经过60余年的发展,现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近些年,各大城市均加大了地下空间的投入,近30个城市进入城市地铁与轻轨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并以此为拓展,综合发展城市地下空间。
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可解决地面土地利用紧张问题;二是可整合地下建筑资源;三是可更好利用原有地下设施,特别是结合轨道交通设施,使人在地下行走的环境得到改善;四是会给城市地下管道设备设施带来较好梳理功能。
但是,与地面建筑不同,城市地下空间一旦建成就改变了地质结构,很难再次调整,并且由于其无法建设外部消防通道,标高低于道路标高,防灾压力较大。
2007年,我国颁布了《物权法》,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权属问题做了初步界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城市为了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相继出台了地下空间开发的相关法规,并将地下空间纳入城市发展的重要评定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案例研究——广州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南起海心沙,北到黄埔大道,东起珠江大道东,西至珠江大道西,规划用地70多公顷,建筑面积接近50万平方米,是目前为止全国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民用地下空间项目之一。
曾先后经过多轮国际竞赛,德国欧博迈亚、美国SWA等国际机构对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的建设提出许多优秀的建议。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包括地下人行通道、地下道路隧道及其他市政设施、地下配套商业、地下综合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地下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区域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等。
广州花城广场空间形态分析
广州花城广场空间形态分析摘要:广州花城广场是城市新景观轴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西塔(IFC)、儿童活动中心、广州大剧院、广东博物馆和广州图书馆等大型重要公共建筑。
以其中文化艺术广场作为空间形态研究的重点对象,分析广州花城广场在空间形态布置上的特点,以此了解场所内活动人群的流向和特点。
关键词:空间形态;花城广场;景观轴线;活动场所1区位及建设背景1.1广州市区位广州市地处中华华南地区,广东省省会,是一座检查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果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海陆空交通枢纽中心。
广州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故有“花城”之美誉。
1.2花城广场区位花城广场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的核心区,建设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是广州“新中轴线”的一部分。
核心区内有39栋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
据预测,珠江新城核心区未来每天人流量达81万人次,将是服务广州、服务华南地区、服务全国乃至世界的窗口。
花城广场所在轴线上有广州塔、东西塔、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融入世界建筑大师设计理念的大型公共建筑,每一件都堪称是举世无双的艺术品。
因此,花城广场是展现广州自我魅力的最新舞台,代表着广州的新形象。
2总体规划2.1总体规划结构总体规划中,珠江新城花城广场位于城市“现代景观轴线”上,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最重要轴线之一,是城市所有景观轴线中唯一联系“山、城、江、田、海”五大城市特色元素的轴线,而花城广场作为轴线中的中心位置,将是城市与珠江最佳的结合点。
2.2规划主题珠江新城核心区规划主题为“宝瓶”,通过两条造型独特的道路构成地块的总体形式,犹如一座幽雅的宝瓶立于珠江之畔,同时有“永保平安”的深刻寓意。
2.3功能分区珠江新城核心区从北往南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市民活动广场、休闲景观公寓、双塔商业广场、文化艺术广场和娱乐庆典公园。
本文将重点分析文化艺术广场的空间形态。
2.4设计理念——“新粤天地开世界,搏浪藏姣(礁)蕴宝瓶”“海文化”作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文化之一,已随珠江的千古奔流深入到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利用“海浪”与“礁石”元素重构海心沙岛和四大公建区域,将城市主轴打开,把珠江引入城市肌理。
Get格雅花城广场地下商业空间—花城汇活化开发专题
花城广场地下商业空间—花城汇活化开发专题花城广场地下商业空间—花城汇活化开发专题一、引言〔大致描绘一下花城汇的建设背景,其与花城广场之间的关系,其对于广州的意义,以及现状开展劣势。
类似于摘要,用一段话大致说明专题要写什么东西。
〕二、花城汇现状背景花城汇建设背景与区位条件2.1.1 花城汇建设背景2.1.2 花城汇地理区位2.1.3 花城汇规划区位与规划定位〔这局部主要指的是上层次规划的局部,其中规划定位注意找一下规划效劳人群定位〕2.1.4 花城汇交通区位2.1.5 花城汇周边资源条件①周边商业设施分布②周边公共设施分布③周边居住区分布与居住人口定位2.2 花城汇建设现状2.2.1 花城汇商业业态现状A.现状商业业态种类及比例综述花城汇〔Mall of the World〕是2021年广州的重点商业工程之一,坐落于天河区珠江新城的繁华商业地段,总建筑面积达150,000平方米,是集购物、餐饮、娱乐及文化于一体的全新地标。
花城汇由三个核心区域组成,会聚近400家优质商铺,租金大概200-400元每平米一个月。
业态种类以餐饮为主〔38%〕,其他业态比例分布平均,分别为零售类23%,休闲娱乐22%,广场公共空间17%。
北区北区主题是“潮流服饰与娱乐〞,主打欧美、日韩服饰的UUPARK 和8090荟潮坊,还有兰桂坊酒吧、美食广场以及电影院等。
负二层有华润万家进驻。
休闲类业态比例为35%,零售类为30%,餐饮类为21%,各类比例分布较为平均。
中区中区二区主打“时尚生活〞,环境舒适休闲,会聚国际及外乡时尚服饰、化装品等品牌及特色餐厅。
由高德置地管理,与高德置地春、夏、秋、冬四大商业广场连通,且可通过地下通道直达珠江新城地铁站。
现时中区的餐饮业较为兴旺,占主导地位〔78%〕,零售业相对惨淡,比例仅为13%,无娱乐休闲业态。
南区南区规划以“华美典雅〞为主调,将云集高端的品牌服饰、珠宝首饰及富有风格的餐厅。
由海印集团管理,别名IN CITY。
广州花城广场调研报告
安全管理
安全制度
广州花城广场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巡查、监控 等措施,确保市民和游客的人身安全。
消防设施
广场内的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 完好有效。
安全提示
广场内设置了明显的安全提示标识,提醒市民和游客注意安全事项 ,如禁止攀爬、禁止进入等。
环境卫生管理
保洁人员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实施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分工,提高 管理效率。
强化合作共赢
加强与周边商家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 赢,提升广场整体吸引力。
07
结论
研究总结
广州花城广场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城市 景观的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了多样 化的活动场所。
广场周边的商业设施、公共交通和其 他服务设施完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 了便利。
花卉景观
广州花城广场以花卉景观为主 ,游客对其评价普遍较高。很 多人称赞其花卉种类繁多,色 彩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
绿化景观
广场及周边地区的绿化景观也非常 出色,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 境。
水景
广场中央的水景也受到了游客的好 评,许多人认为其设计独特,为广 场增添了灵动之美。
游客对公共设施的评价
广州花城广场配备了专业的保洁团队,负责广场的日常清 洁和维护工作。团队成员经验丰富,能够迅速处理各类环 境卫生问题。
垃圾分类
广场内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垃 圾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各类垃圾得到合理处置。
公共区域清洁
广场内的公共区域每日进行多次清洁,确保地面、公共座 椅等设施干净整洁。此外,广场还定期进行深度清洁,确 保市民和游客能够享受到更加舒适的环境。
了解。
04
某大型地下空间结构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利用除了传统地面空间以外,地下、空中、水底将逐步纳入建设的范畴。
地下空间的开发在解决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下步行通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分流地面拥挤的人群及交通。
此外,现代地下空间还具有商业购物、影院娱乐、动植物观赏等休闲功能。
因此各地愈发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大型地下空间结构是一种全埋式地下结构,由于其具有无分缝长度大、承受荷载大、受力复杂的特点,且结构本身对裂缝极度敏感,地下空间若出现安全隐患,将比地上结构更难于修复。
因此,在地下空间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常规外露结构更应注重对结构本身的精细化设计。
本文以南沙灵山岛尖地下空间的实际工程为案例,对大型地下空间结构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展开详细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⑴不同土层超长地下空间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按照我国现行规范,主体结构计算分析时主要采用桩顶嵌固或地下室顶板嵌固的方法进行模拟分析,但对于地下结构(尤其是软土地区的地下结构),规范的设计方法显然不够精确。
本文通过一种弹性地基连接的计算模型,采用静力和动力计算方法,对主体结构及不同桩长的桩基础作为整体研究对象,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及控制方法。
⑵带下沉凹槽的无梁楼盖受力研究由于大型地下空间通常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型式,同时,由于设备管线安装需要,在楼板上设置下沉凹槽,其必然引起应力分配的变化。
本文将针对几种不同的凹槽布置,进行楼板的受力分析,找出其中相关规律,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
⑶支护-主体结构合一挡土体系设计方法研究地下空间通常通过下沉广场与各地块相连,下沉广场处外墙需进行悬臂挡土,悬臂挡土高度可达到10~12m。
同时,由于红线所限,挡土结构厚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给结构设计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
针对此工程特点,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支护桩的受力性能进行挡土的设计思路,使支护桩通过肋墙与主体结构侧壁形成格构式挡土体系,并提出了相关的计算模型,设计方法及施工解决方案。
广州花城广场案例分析
谢谢观赏
汇用凹凸不平的立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植根于粤, 寓意于博,蕴形于馆,凝神于藏” 为设计原则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河区珠江东路,花城广场内。主要展出广东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文物、资料,是广东省最大的博物馆。展馆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依中轴线而生,临珠江而立。耗资60亿,楼高103层,身长440米,设计意念为“通透水晶”。建钢网交织,水晶加身。建筑节能上采用世界领先水平的“低反射、高透明”遮阳系数、传热系数比普通玻璃较优,隔热效率高,可有效隔热和减少空调消耗、降低噪音;反射率只有20%,较普通镜面玻璃反射率少40%,可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光污染。这座大厦当地人更喜欢叫她西塔——小蛮腰。
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精髓。
庆典广场 南接海心沙,主要是举行大型庆典集会。
主要建筑
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区中轴线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将构成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州歌剧院 有世界著名设计师主持设计而成,其形如“圆润双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别。由于采用钢-钢砼混合结构,相当于中国国家大剧院穹顶用钢量的两倍。建筑中的两块石头一大一小相互衬托,大石头里主要是1800座的大剧场和录音棚等,而小石头里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它被人们誉为“会唱歌的两块石头”的广州歌剧院。
花城广场植物多样,造景丰富,既有利用数种不同叶色、花色的草本植物拼成美丽的花台图案,如选用一串红、鸡冠花、四季海棠、皇帝菊和彩叶草等;也有利用数种甚至数十种高矮不同的乔木、小乔木和灌木构成层次多样的植物造景,如选用小叶榄仁、洋紫荆、黄槐和金叶假连翘等。
五、园林小品
雕塑小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指导老师:邓昭华 小组成员:张梦雨、王飘逸、熊安昕、吕颖仪、曹幸、贺楠
目录 catalog
Part1 项目背景
Part2 发展时间轴
Part3 各方利益诉求
市民 业主 政府 规划局 开发商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项目背景
花城广场
地下二层
地下车库 -13.00m
APM地下集运系统
地铁5号线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项目背景
花城广场及地下空间构成
目录 catalog
Part1 项目背景
Part2 发展时间轴
Part3 各方利益诉求
市民 业主 政府 规划局 开发商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发展时间轴
1999年9月
2004年
新中轴自掏5800万改造花 城汇地下商场——花城汇 南区、北区经营环境提升
目录 catalog
Part1 项目背景
Part2 发展时间轴
Part3 各方利益诉求
市民 业主 政府 规划局 开发商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角色:普通市民
由于规划设计时间较早,在珠江新城的规划设计阶段并没有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所以作为普通市民在花城广场的规划 设计以及建设阶段并没有获得话语权。作为主导的政府部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也没有把普通的老百姓的利益放在一个 比较重要的位置。 从表面上看,在花城广场的建设中,普通市民是最大的利益收获者。的确,花城广场所打造的地面纯步行系统,良好的景
须要上到地面层再下去。十分的不方便。另外,地面与地下的交通联系主要靠几个下沉广场解决,虽然也设置了很多的楼梯井,
但是大多位置隐蔽且尺度不适宜,而且有很多的楼梯并没有开放。整个花城广场全长2公里多,常常要走很久才可以找到进入地下 或上到地面的出口。 而对于自驾车进入花城广场的市民来说地下空间更是混乱。由于地下交通体系分为三层,又有道路、停车场、地铁、商场 等多种功能,再加上在地下不能很好地辨识方位,而且标示系统并不完善,驾车进入花城广场,常常会觉得晕头转向。 作为普通市民,诉求并不多,只要生活更加美好就可以。但是这里的“美好”不仅仅是指环境的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城 市的不断发展,能够让日常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心。所以在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是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更 重要的是如何真真正正的优化普通市民的生活。否则,花费了巨额资金建设,使用者却寥寥无几,这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角色权利:
————广州市委、市政府在花城广场项目中的权利主要:
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199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把目光瞄准了珠江新
城,准备把这里打造成为广州新的城市中心、金融商务中心。
1. 1993年主持编制《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综合规划方案》(93规 划)以及一些规范和文件。制定珠江新城建设目标和远景规划的 统筹作用。 2. 以亚运会为引擎,打造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授权规划局编制
观体系,以及周边四大馆等大型城市公共建筑,给广大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共活动去处。但是这只是地面上部分,深入到
地下空间就不那么令人满意。 首先,到达花城广场并不是很方便。现在很多人都会出行选择轨道交通。虽然APM线贯穿整个花城广场区域,并且与地铁3 号、5号线相交,但是APM线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从其他线路换乘要出闸再入闸,并且要再次收费,这给要到达花城广场的市民 带来很大的不便。 其次,花城广场地下区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区域,而是被两条地下隧道分成了三个独立的区域。从一个区到达另一个区必
通过设置下沉广场等有效且连续地加强地上地下的联系,结合便捷的地下
车行网络,使到地上地下空间无缝衔接,实现一体化处理 ,此处理形式对广 州地下空间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项目背景
花城广场及地下空间构成
地面层
花城广场(公园) ±0.00m
地下一层
花城汇地下商城 -6.00m / -7.50m
1993年,《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综合规划方案》(93规划)正式实施, 在此基础上一些规划管理和土地开发的规范性文件也陆续出台。在规划中, 占地6.6平方公里的珠江新城,建设目标是“未来广州新城市中心,将统 筹布局、综合贸易、金融、康乐和文化旅游、行政、外事等城市一级功能 设施。”
近几年来,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 善,道路轨道建设不断改进,歌剧院、广州塔等标志性公建获得国内外的 高度关注,多座商务写字楼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外资企业 和金融机构入驻。珠江新城核心区逐渐走向成熟,其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 不断增强,让人看到了珠江新城未来的价值,奠定了它举足轻重的城市地 位。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总投资30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其基础设施配套 完善,交通体系较为完善。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项目背景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简介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民用地下空间项目 之一,项目内容包括地下人行通道、地下道路隧道及其他市政设施、 地下 配套商业、地下综合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地下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区域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角色:业主
在花城广场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业主应该是“最受伤”的群体。虽然占据着珠江新城CBD核心区这样有利的位置, 同时花城广场作为“广州的客厅”,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但是真正进入地下商业空间的购物者却寥寥无几。 花城广场建成至今也有几年的时间,但开发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大部分商铺闲置,品牌不愿进驻。另一方面,已经 进驻的品牌的经营情况却不甚理想,业主为此叫苦不迭。
1992年7月
1993年6月
1999年
广州市规划局委托广州市城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 珠江新城规划调整工作,至 广州市规划局委托了美国 的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 香港梁柏涛规划师,建筑 事务所和广州市规划勘测 设计研究院同时进行珠江 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 广州市规划局完成《广 州新城市中心——珠江 新城综合规划方案》的 编制 广州市规划院委托华南 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 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进行了《广州新城市中 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 计》 2002年基本完成,同年进行 了公示,并在2003年开展了 《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首先,在最开始探讨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时,政府部门就认为开发新中轴珠江新城段地下空间的目的是为了长远解决珠江新
城中央商务区的交通问题,而不是为了增加商业面积。但是在初步方案做出地下空间面积达41万平方米之后,不少人看到其中蕴 含的商业价值,并出资开发。但是规划设计方案并没有因此做出修改。地面空间和地下空间相脱离,使地面上的人流并不能很方 便的导入至地下空间。而花城汇目前的物业公司一分为三,各自独立管理,中间又被APM 轨道站和地下隧道等隔开,无法直接穿 行。全线近两公里长,不能穿行极不方便,且指引系统不完善,容易迷路,使得消费者更不愿跨区行动。 其次,在最初开发地下商业空间时,由于缺乏对地下商业的充分认识,政府部门出于区位的考虑,将其定位在中高端。但
华润万家也已签下“花城 汇”一区负二层1.8万平 方米物业,计划新店于年 内9月开业
冷清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发展时间轴
(2012~2013年), 与兰桂坊解约后 2011年4月23日 2011年7月10日 2012年下半年
(最新)2014年6月
花城汇北区一直由城投旗下 的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代管, 高德置地获得珠江新城地 下商场“花城汇”二区的 经营权,价格为158元每 平方米 据媒体引述市场消息称, 海印集团已获得广州珠 江新城地下商场“花城 汇”三区3万平方米的经 营管理权 兰桂坊&花城汇双方已 解约 后来城投集团成立了一个专 门的经营公司,花城汇北区 的开发目前由这个经营公司 全权开展。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角色:政府
角色介入时间:
到目前为止,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参与珠江新城项目开发和推进的时间 主要集中在1992年至今。
政府愿景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
20世纪90年代初,广州市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当时广州市商 务办公建筑显得过于分散,无法形成集约优势,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政府 决定“高标准、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也为了给地铁等城市重大
是由于地下商铺的摆设以及消防的要求,地下商场空间展示不够,视野和光线不通透,不能让人产生立体感,令人感觉压抑,商
铺面积再大也难让人感觉宽敞。购物体验并是不很舒适,并不符合高端品牌的要求,所以这些品牌并不愿意进驻到地下空间来。 之后,花城广场被一拆为三,引入了三家“二房东”分别招商,导致兰桂坊被华润万家、高德置业、海印集团等本土商家取代。 虽然招商效率提高了,但是却放弃了将花城汇通过高端招商打造成国际一流高端商业区的可能,带来的是同质化的商业定位。如 今三个片区的运营商纷纷瞄准中低端市场,主打针对年轻人休闲定位及快速消费的模式,互相争夺客源。同时,由于市区内其他 成熟的商圈内也有大量定位相似的地下商场,例如时尚天河、东方宝泰等等,也使得花城广场对于消费者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
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巨大,使得业主的经营情况十分惨淡。
花城广场地下空间 开发过程
角色:业主
另外,与地上商业项目相比,地下项目虽然没有了地价成本,但其工程造价比地上造价至少要高40%-50%。为收 回投资成本,开发商往往只能提高租金招租。广州不少新的地上商城前期租金不到300 元/m2/ 月,但一些新的地下商城报价却高 达1000 元/m2/ 月,花城汇北区目前租金达440 元/m2/ 月。另外,地下商城的通风、采光都需要依靠电,电费支出高。根据经验, 地下商城较为适合做主题商业,所以从目前招商的情况来看,进驻的也以中低端商品为主,但中低端品牌商家的经营能力有限, 难以支付高额的租金和管理费、电费等营运成本,再加上原本客流就不是很充足,使得业主的经营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