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究

合集下载

彼得.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

代表作品
柏林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建筑设计 艾森曼的设计从根本上打破了纪念碑的概念,放弃了任何一种象征性符号的 使用。 由2711个水泥碑组成的网状通路有许多出入口并可供参观者任意穿行。
为保证碑体表层的质量长久不衰,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层加工方案,这样 也可方便地清除涂鸦痕迹。 室内设计:对于室内的设计,建筑师也别具匠心,将带有文字的纪念碑水 平的镶在地上,这样游客在观看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低头去看,自然形成了 一种“默哀”的氛围。

艾森曼简介
彼得・埃森曼作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之一, 对建筑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近期历史中,他是首位建筑师,能通过 自身领域的工作来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续体,而所有 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智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的一部份。
埃森曼的建筑作品
最早的作品是从1967年开始的,埃森曼将研究理论用于一系列住宅 设计。为了表明这些建筑不属于任何人和任何具体的内容,他以号 码来命名它们。 《住宅1号》中,埃森曼通过图解使形式和功能相分离。实现了建筑 自己产生自己的形式,不依靠人来形成自己的意图。 《住宅2号》将形式的结构逻辑区别于功能与技术要求下的结构逻辑 《住宅3号》中,埃森曼研究的重点则是消除等级,这种等级包含各 部分美学价值的关系。他希望在他的体系中,不再通过权威的规则来作 出价值判断。 《住宅Ⅵ号》中,埃森曼研究的重点则是建筑的本质,根据结构 理论,建筑要自我分析,使建筑元素寻求自己的意义。埃森曼后来 称这一现象为“轨迹”。
埃森曼的实践
1、早期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的形式主义解读和 “卡纸板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操作。 2、中期柏林IBA社会住宅和俄亥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等设计建筑 的抽象图像如何融入多种复杂关联的“场域”的关注。

艾森曼建筑创作思想探析

艾森曼建筑创作思想探析

艾森曼建筑创作思想探析作为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彼得·艾森曼常常将他所涉猎的各文化领域的知识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

在他看来,文化是一个交织的关联体,一切文化的现象,智慧的精华,都可能成为建筑学的一部分。

在他的建筑世界中,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术研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哲学观,建筑观都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旧的观念渐渐被新的观念所取代。

其实,艺术本身就是时代变化的体现。

正如尼采所说,“一切都是错的,任何事都是允许的”。

一、间断性:历史元素的跳跃艾森曼的建筑观强调,现今的建筑不应再无休止的沿用传统的建筑语言。

在科技水平、文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对传统建筑语言的依赖无疑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行为。

然而,反对传统并不代表忽视历史。

艾森曼从不介意在自己的建筑中出现历史元素,相反,他擅长利用历史的元素,将之植入到建筑当中,并显现出来。

历史元素的片段和现代元素交织、碰撞,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而这种将过去和现在巧妙搭接所体现的正是建筑在时间上的非延续性。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的设计中,艾森曼将其“间断性”的建筑语言表现尽致,他的“广义文脉主义理念”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该艺术中心坐落于一个与其他建筑相关联的空隙场地,而非整块校园场地。

建筑无论整体形式上,还是隐含意义上,都将大学和城市连接在一起。

艾森曼特别注意到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道路和哥伦布城市网格相互错位,错位的角度为12.25度。

正是在这个条件的启发之下,艾森曼根据这个网格做出整体布局,将建筑建造在这个庞大的网格体系。

城市网格和校园网格的交织,正如历史元素和现代元素的碰撞。

这种非延续性的建筑思维将整座建筑的文化气息推至高峰,历史和现代碰撞过后相互辉映,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同样在这座视觉艺术中心的设计中,艾森曼将基地地下18世纪的机械库暴露在外的举动,也是间隔性的体现之一。

半裸露的机械库以残破的姿态静静伫立,仿佛向我们述说一段历史的记忆与过往。

建筑大师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究27页PPT

建筑大师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究27页PPT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念探 究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艾森曼住宅

艾森曼住宅

经典建筑分析---埃森曼住宅2号一、个人背景彼得・埃森曼,1932年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作为著名的“纽约白色派”五人之一,埃森曼70年代开始在建筑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息,在设计上讲究理论依据。

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解构主义摇旗呐喊,对于解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背景埃森曼住宅2号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于1969-1970年设计并建成于美国佛蒙特州哈德威克市。

在住宅2号中,埃森曼将一个立方体由柱子或墙体划分为等体积的九个空间,然后再对这一立方体对角划分,在最终形成的复杂连锁空间中,安排人的居住活动。

不难看出,埃森曼所强调的建筑只是许多本身不具有任何象征意义的建筑符号的排列组合。

他所关心的是建筑本身的空间节奏,而非功能。

建筑在埃森曼的设计中完全摆脱了结构和功能的含义,而变成一种自由的、自然产生的形式。

二、建筑言论埃森曼认为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埃森曼将诺曼〃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作为自己思想的语言模型来加以采用。

这一理论落实到埃森曼的建筑语言中,就是刻意地将建筑室内的纯几何关系的生成过程在建筑上反映出来。

他以梁、柱、墙作为单词、句子和段落,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由点到网络的建筑语言,住宅2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设计思想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在他70年代的系列作品《住宅1号》、《住宅2号》和《住宅3号》中,虽然还没有90年代那么极端,但已体现出艾森曼独特的艺术信仰:功能只是形式的附庸,为了达到最完美的形式,艾森曼情愿以牺牲住宅的使用面积为代价。

《住宅2号》的柱廊可以看作是向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埃致敬,但也不尽然,它更像是暴露在外的骨骼。

艾森曼在一种貌似现代主义的假面之下行实验之实,梯形的屋顶、屋顶上的玻璃窗和柱廊围合的空间使整栋建筑空灵、富有趣味。

埃森曼

埃森曼

关于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及其主要作品浅谈(原创)来源:徐华서화的日志大师Peter Eisenman的建筑理念是一种超越传统建筑的,令人耳目一新的。

他总是能从数学的领域里发现建筑的真谛。

我对大师的建筑作品和建筑理念始终都十分的膜拜。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大师吧~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1932年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在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Opposi tions。

1980年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大师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评价尤其是高。

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另一位我十分喜欢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这样评价过他:将建筑与社会脉络及经济脉络分离开,不以任何事物为前提,而且排除所有古典概念上的秩序与顺序,力图确立纯粹的意义上,作为知识操作的建筑空间。

大师认为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埃森曼曾谈到“我的每个作品都在非常狂热地探求什么是建筑;建筑与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建筑象征着什么以及建筑功能是什么,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建筑应该解决的问题。

很多设计建筑的人假定对建筑非常了解,因此就存在了现有的建筑语言。

但建筑的语言是连续的,那么建筑要发展——帕拉迪奥(Palladio)的建筑,并不比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差,他们只是不同而已。

”大师建筑灵感的来源有二:一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为解构建筑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二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大师在建筑上一直都是秉承着理论联系实践的建筑思想,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理论引导者这段时期的建筑风格。

彼得艾森曼作品分析

彼得艾森曼作品分析
Peter Eisenman
comple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彼得·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1932年生于纽约,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 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 《反对派》杂志。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局部透视:
彼得艾森曼将一个立方体由柱子或墙体划分为等体积的九个空间,然后再对这一立方体对 角划分,在最终形成的复杂连锁空间中,安排人的居住活动。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所强调的建筑只是许多本身不具有任何象征意义的建筑符号的排列组合。他所 关心的是建筑本身的节奏,而非功能。在设计中完全摆脱了结构和功能的含义,而变成一 种自由的、自然产生的形式。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南低北高, 呈现不稳 定和动感 1.体块: 一组砖砌体 一组白色金属方格构架 一组重叠断裂的混凝土块以及东北角上的植物平台。 2.网格: 大学所在的哥伦布城市网格 大学自己的网格 3.布局: 中心式 两套网格的相互作用 白色金属网格 强调城市参照 系统的作用 城市网络 系统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局部透视: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局部透视: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哥伦布市会议中心
时间:1993 地点:俄亥俄州,哥伦布市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艾森曼把它作为一个更大规模的更具公共性的机遇来探索长探索与现代大都市不断变化的生活本质 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新的纪念碑,一个位于公共之间的建筑,一个处理动态 的现代生活中的微小事物的场所。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创作浅析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创作浅析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创作浅析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1932年8月11日-),出生于新泽西州,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

1980年,他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1982年到1985年期间,他在哈佛大学担任建筑学教授,1993年秋任哈佛大学Eliot Noyes设计评论家。

著作有:Moving Arrows、Eros and Other Errors和Houses of Cards等,另外,彼得·艾森曼还是美国著名杂志《Oppositions Journal and Opposition Books》的编辑和作者,他还在世界上著名的杂志和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建筑学方面的论文。

因其碎片式建筑语汇而同各式其他建筑师一起被打上了解构主义的标签。

虽他拒绝被标签化,但仍为了保留他在学术界中的注视而惹起争议。

他在建筑学的理论追求解放及自律性,他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坚持一个企图-解放形式-一种很难了解的奋斗。

他与欧洲知识分子像他的英国辅导者Colin Rowe和意大利史学家Manfredo Tafuri有着牢固的文化关系。

哲学家德里达的工作对艾森曼的建筑有很关键的影响。

艾森曼还是纽约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者(即“建筑界5巨头”之一),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

他是首位通过自身领域的工作来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续体,而所有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中的一部份的建筑师。

1980年,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写作和设计并做出令人敬仰的理论工作后,艾森曼将他的专业经验集中在建筑学方面。

他设计了大量的原型项目,其中包括大面积的住宅、城市设计规划、教育器材的设计以及许多私人住宅。

1993年,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耗资6500万美元的会议中心攀行了动工典礼;1996年,耗资3500万美元的阿伦诺夫中心(Aroff Center)动工。

彼得艾森曼建筑作品的构成试析

彼得艾森曼建筑作品的构成试析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作品的构成试析一.彼得艾﹒艾森曼简介1932年生于纽约,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

1980年,他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1982年到1985年期间,他在哈佛大学担任建筑学教授,1993年秋任哈佛大学Eliot Noyes设计评论家。

二.彼得﹒艾森曼的建筑特点彼得艾﹒埃森曼的作品明快而简洁,他的主要工作是将建筑从以往的联系中释放出来。

尽管他总是在建筑学设计和哲学理论中寻找一种平衡,但是人们总是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一理论工程的寓意。

埃森曼早期的建筑涉及从相关语言之间的细微联系到建筑本身的底层结构,后来的工作显示了他对“非人性化”观点的同情。

埃森曼设计的作品完全由所安排的格局确定,在预先安排的内容中形成一种不易被人看透的概念。

三.艾森曼的解构主义建筑1.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虚拟为艾森曼找到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投资方种种苛刻的要求使他不厌其烦,艾森曼情愿让自己活在幻觉之中,活在建筑的可能性之中。

于是他开始找寻全新的表现方式,几条曲线组成的面、一套网格的定位系统、一种色调和动态的观念——而不是传统的尺度、空间区域的划分——完全颠覆了建筑的经典模式。

那是些怪物,像工业设计中的某一个零件,线条繁复、用意隐晦,也许电脑的硬盘才是它们永恒的归宿。

从水晶几何学中获得的灵感,他把建筑当作了切割机下的钻石毛坯,舒适指数之类的问题他是不屑一顾的,制图法模仿建筑运动的轨迹、瞬时的静止和体量的变化,就好像建筑也是有生命的。

同时这又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只有结构、建筑语言、隐喻和点、线、面、体的组合被单独拿出来分析,人为因素被排斥在决策圈之外了。

电脑设计的迅猛发展为艾森曼的建筑实验提供了契机,在与塞林考德的访谈中,艾森曼强调电脑对于他的重要性,它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使得无法想象的建筑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彼得艾森曼作品分析资料

彼得艾森曼作品分析资料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屋顶平面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东立面
北立面
剖面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时间:1983~1989 地点:俄亥俄州,哥伦布市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视觉艺术中心位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的 东端入口处, 亦是校园内椭圆形广场中轴线的 一端。州立大学的早期规划以这一中轴线作为 建筑群体围合的基准线。艾森曼有意摆脱古典 中轴线的约束, 从更为深远的视角观察视觉艺 术中心所处的场地。
Peter Eisenman
comple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彼得·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1932年生于纽约,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 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并主编 《反对派》杂志。
城市网络 系统
白色金属网格 强调城市参照 系统的作用
首层平面 两个扭转12.25°轴线网格,分别代表城市与校园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脚手架由两个有趣的三维网格组成, 该展廊将新的展廊和艺术用房与原有的 建筑相连。脚手架的一部分与哥伦布市 的街道相平行,另一部分与校园的网格 相平行。该建筑无论在具体形式上还是 象征意义上都将校园和城市相连。该中 心起着一定意义上的艺术象征作用,这 与当初设想的情形是一样的。
Peter · Eisenman 彼得·艾森曼
视觉艺术中心不仅在建筑整体上如此, 许多局部建筑界面、空间的划分也呈现一 种风车状。另外基地的互动网格同时也反 映在建筑的立面造型上这种不在同一坐标 系内的呼应也可以看作是风车构图的一种 延伸。

彼得·艾森曼大师作品分析

彼得·艾森曼大师作品分析

建筑思想
自治建筑
1、后现代功能主义者或心理性主义者,建筑是自 治的,是一块独立王国,建筑师的任务不是像上 帝一样建造住宅,而是呈现他们,让他们以自己 的方式存在。 2、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 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有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也 能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作品特点: 明快简单,他的主要工作是将建筑从以往 的联系中释放出来。 建筑理论: 一部分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 为解构建筑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另一部分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 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三个阶段
1、早期的形式主义解读(意大利特拉尼)和 “硬纸板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操 作。 2、中期柏林IBA社会住宅及维克斯纳视觉艺术 中心等建筑的抽象图案,如融入“场域”的关 注。 3、近期辛辛纳提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和哥伦 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发组织 能力的研究,以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
作品赏析
网格
剥落
(住宅X号)
(维克斯( BLF软件公司总部 )
住宅X号
合理利用地形斜坡, 自然风景穿过房 子,将其分为四 个部分,缩小了 建筑的尺度 方法:梁板柱结构、 不确定的扭转、 立面的正面性 自主的建筑:梁和 柱从成承重逻辑 中脱离出来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BLF软件公司总部
在定义两种状态 的时候,计划 由两个不相通 的主题入手: 传统由勾勒传 统印度建筑及 规划的古经书 代表,技术则 由液晶分子组 织代表。
环境:坐落在 现有建筑与 其他相关场 地之间。 基本元素:脚 手架(三维 网格组成)、 景观美化 手法:砖砌体、 金属方格框 架、植物平 台
利用地点的价值,“建筑需要外部参数”通过网 格很好地将建筑融入到外界环境体现了融合“场 域”的理念

建筑理论大师——彼得·埃森曼

建筑理论大师——彼得·埃森曼
Rebstockpark总体规划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小泉三洋办公大楼作品,获美国建筑师学会国家奖章
1990 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旅馆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 设计荣誉奖
卡内基•梅隆研究协会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 计荣誉奖
1989 瓜迪奥拉别墅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计荣誉奖 瓜迪奥拉别墅作品,获美国建筑师学会建筑项目奖章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1983-1989)
该中心可以被形容为非建筑或一个考古工程,其基本元素是脚手 架和景观美化。
旨在使基地的网格 和俄亥俄州的网格 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脚手架由两个有趣 的三维网格组成。 脚手架的一部分与 哥伦布市的街道平 行,另一部分校园 的网格平行。该建 筑无论在具体形式 上还是象征意义上 都将校园和城市相 连。
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旅馆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大哥伦布会议中心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卡纸住宅作品,获第五届世界建筑双年展金奖
富勒与汤姆斯阁楼作品,获美国建筑师学会国家奖章
1998 IBA社会住宅设计作品,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奖 获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最佳艺术荣誉博士头衔
1987 大学艺术博物馆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计荣誉 奖
生物研究中心作品,获国际邀请赛特别奖 1985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 计荣誉奖
233机械公司和176梯子公司消防站作品,获纽约城市艺 术委员会杰出设计奖
密欧与朱丽叶城堡作品,获第三界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石狮奖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作品,获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1981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作品,获西柏林国际竞赛特别奖 1979 1lA住宅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计荣誉奖 1976 x住宅作品,获《进步建筑》杂志建筑设计荣誉奖

彼得·艾森曼作品解读

彼得·艾森曼作品解读

讨论:
关于特殊氛围的营造,艾森曼 成了反叛的代表,非传统的尺 度,非传统的布局,没有任何 附加成分,简单的几乎有些单 调。或许正是这样大胆创新的 精神,才是我们创作真正的源 泉所在吧。可贵的反叛精神, 值得学习。 可能由于缺乏 在这种纪念性 场所的经历体验,对于其手法 的可行性和效果不能有更深刻 的体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讨论:
建筑师在处理文脉和建筑的时 候总是会有一些独特的方法, 比如这里,艾森曼就运用了隐 喻的手法,从外形上和基地文 脉呼应,同时又很好的解决了 大体量等等现实问题,使得建 筑在呼应环境的同时保持了自 身的特性,拥有了自身的价值, 值得借鉴。 艾森曼由框架到网格再到更加 复杂的无定型的钢结构是解构 主义思想的深化还是高科技手 段在建筑表达方式上的直接体 现?或者二者兼有? 生活的本质和纪念碑的意义又 是如何在建筑中左右着建筑师 的决定?
c.室内 一条600英尺长的室内街道,从入口一直通 到舞厅。把各会议室和大跨度的展览厅分开 来,并成为该中心的主要公共集散空间。 d.形体 复杂,钢结构设计困难 抓住开放基地不断变化的性质和附近住宅区 的特征,把建筑分成条条弧线的束状体,以 一种形象的方式既影射了基地旁边的铁路现 状,又表达了信息时代的特征。 室内街道
2009-2010学年外建史学习总结
EISENMAN
ARCHITECTS
解读彼得·艾森曼和他的建筑哲学
生于1931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 学习建筑,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 士学位,在剑桥攻读博士的3年时间中, 关注于当代哲学、符号学、语言学、 心理学等最新的理论发展。以哲理思 辨的眼光观察、体验和创作着建筑. 1957年加入格罗皮乌斯的建筑设 计事务所,对于现代主义具有直接和 深刻的认识。 1967年,他在纽约成立著名的 “建筑与都市研究所”,成为新现代 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研究中 心。在这个研究中心担任负责人直到 1982年。 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 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 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

浅析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理念

浅析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理念

浅析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理念解构主义建筑是80年代晚期出现的一种较为激进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判学派,其主要观点是认为作品是开放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永远是未完成、不确定的。

解构主义的哲学观,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影响也是深远的;所提出的通过“移心”的方式,从而消除建筑的中心,达到解放人的意志,使其得到自由的解放。

彼得-埃森曼,当今前卫的建筑师,在美国建筑界的评价很高,代表作品有辛辛那提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与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艺术中心。

他认为建筑的设计是一个排除个人和文化因素过程,建筑形式是一种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化而来,强调建筑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埃森曼的实践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早期是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的形式主义解读和“卡纸板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研究。

2、中期的柏林IBA社会住宅和俄亥俄州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等设计建筑的抽象图形如何融入复杂关联的“场域”的研究。

3、近期是哥伦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发组织能力的研究,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几何学和复杂空间几何的研究探讨。

彼得-埃森曼通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回应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对其思想研究和分析列举了以下几个关键词:1.非建筑通过对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的研读,埃森曼把“纯建筑”理念下的建筑空间视为一种形式的游戏,从空间的形式入手的“中间”,只是最后刻画而成的建筑的内容。

如从海滩周边的容器和空间的“之间”概念生成的海滩别墅形式,或者是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生成某个物理研究所的形式,又如采用银河星系的概念生成天文研究所等。

通过一系列的分解和破碎来表现“无中心”、“非建筑”、“非否定”、“非存在”和“反构成”等各种概念。

埃森曼还通过实践表明,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建筑。

2.之间埃森曼所追求的“之间”,是解构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彼得艾森曼作品解读课件

彼得艾森曼作品解读课件

设计特点:空间、形式、结构、材料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空间
形式
结构
材料
彼得·艾森曼注重建筑 的空间关系和流动性。 他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 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功能 区域,使建筑内部空间 与外部环境相互渗透。
艾森曼的作品形式多样, 既有几何形态的抽象表 现,也有对自然形态的 模仿和转化。他善于运 用点、线、面等基本元 素,创造出独特的建筑
彼得·艾森曼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现代 主义的简洁、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 特点。他注重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关系, 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
解构主义
艾森曼的解构主义风格体现在他对建 筑结构和形式的颠覆性处理上,打破 传统建筑形式的约束,创造出更加自 由、动态的建筑形象。
艾森曼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尝试将历史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历史意义和现代感的建筑。
毕业后,他加入了著名建筑师路易斯·康的工作室,并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 的规划和设计。
1957年,艾森曼与四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PEI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 职业发展道路。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哲学与思想
艾森曼认为建筑应该是一种艺术和技 术的结合,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空间 感。
艾森曼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历史和文 化的思考,他善于运用现代技术和材 料来创造出具有历史感的建筑。
形式。
艾森曼注重建筑的结构 设计,通过结构的变化 和重组,创造出具有张 力和动态感的建筑形象。 他善于运用现代技术和 新型材料,实现结构的
创新和优化。
彼得·艾森曼在材料选 择上注重质感和视觉效 果。他善于运用混凝土、 玻璃、钢材等现代建筑 材料,通过材料的对比 和组合,创造出独特的 建筑风格和视觉效果。

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

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
形体复杂钢结构设计困难抓住开放基地不断变化的性质和附近住宅区的特征把建筑分成条条弧线的束状体以一种形象的方式既影射了基地旁边的铁路现状又表达了信息时代的特征
彼得·艾森曼和他的解构主义代表作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思想: •使建筑从场地本身 发展出来 •利用地点的价值, “建筑需要外部的 参数,建筑只有在 环境的框架中才能 有意义。” •使建筑构件延展 新的用途。与解构 的概念相契合。
•中心的设计包含了白色金属方 格来代表鹰架,以表示未完成 的感觉,带有解构主义建筑的 味道。
哥伦布会议中心
思想: • 探索场所与现代大都 市不断变化的生活本 质之间的关系。 •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 发组织能力进行研究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 新的纪念碑,一个位 于‘之间’的公共建 筑,一个处理动态的 现代生活中微小事务 的场所”。
场地的西侧为校园内道路,较 为僻静,北侧建筑与绿化空间相 互穿插,使艺术中心的与环境相 融合。 艺术中心与绿化景观同时使用 一种错位的风车状构图手法,使 空间进一步动态发展。
入口位置
通常建筑师对原有 建筑采用一种表象的 协调如控高、层数、 材质与色彩的呼应。 而艾森曼采用“切入” 的手法处理基地。视 觉艺术中心穿插于威 格厅与莫森报告厅之 间,保持了原有椭圆形 广场的开阔。 原有建筑被进行了 “切角”。使原 本 独立的视觉艺术中心 与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集中式的布局顺应了 狭小、限制多的场地, 为形成丰富而严谨的 建筑空间创造了前提。
平面布局:中心式
两套网格
校园轴线 城市道路
中心式 视觉艺术中心 位于校园的东 端入口处, 亦 是校园内椭圆 形广场中轴的 一端。艾森曼 在这个场地中 所做的艺术中 心有意摆脱中 轴线韵约束, 从更为深远的 角度观察视觉 艺术中心所处 的场地。

彼得艾森曼

彼得艾森曼

玩耍的艺术——试析彼得艾森曼的设计理念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师彼得·艾森曼(Peter·Eisenman )的生活经历与各阶段言论、著作、作品的分析,对其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做了初步的研究,为我们对彼得·艾森曼的作品和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提供的一定的实践基础。

相较于之前分析与评论彼得·艾森曼的文章,提出了不尽相同的观点:相对于解构主义大师的头衔,艾森曼从本质上更倾向于一个乐于玩耍、勇于实践和不断变化创新的实验型建筑师。

关键词:彼得·艾森曼;玩耍;解构。

“我喜欢玩耍,我觉得生活中除了玩耍再无别它了,对我来说,玩耍也是很严肃的活动。

”——彼得·艾森曼(Peter·Eisenman )。

正是艾森曼的这句话让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吸引我去了解了他的生活轨迹与设计理念的发展。

而在我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觉得也许正是这句话可以简明扼要的阐述他的整个设计观点。

艾森曼所说的玩耍,是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这种玩耍不同于孩童之间漫无目的的玩耍,他永远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只是一种严肃的玩耍。

下面我想用最普通也是最直接的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艾森曼的生活轨迹。

1932年,艾森曼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一个美国家庭。

1932年对于美国来说是难忘的一年。

彼时,经济萧条已经发生了整整三年,大多数美国人的大部分时间却只是在等待、在发愁,除此之外,一筹莫展。

当年年9月《财富》杂志估计,不包括1100万户农村人在内,全美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

我无法确的持续数年之久的经济危机给刚刚来到人世的艾森曼多大的影响,各方面的资料里并未提及他幼时的家庭状况。

不过值得庆幸的事,随着小艾森曼的长大,国家的经济形式越来越好了。

1950年,18岁的艾森曼考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学。

因毕业论文出众获得查尔斯·桑兹(Charles G Sands)纪念奖。

-埃森曼住宅2号

-埃森曼住宅2号

经典建筑分析---埃森曼住宅2号一、个人背景彼得・埃森曼,1932年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作为著名的“纽约白色派”五人之一,埃森曼70年代开始在建筑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息,在设计上讲究理论依据。

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解构主义摇旗呐喊,对于解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背景埃森曼住宅2号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于1969-1970年设计并建成于美国佛蒙特州哈德威克市。

在住宅2号中,埃森曼将一个立方体由柱子或墙体划分为等体积的九个空间,然后再对这一立方体对角划分,在最终形成的复杂连锁空间中,安排人的居住活动。

不难看出,埃森曼所强调的建筑只是许多本身不具有任何象征意义的建筑符号的排列组合。

他所关心的是建筑本身的空间节奏,而非功能。

建筑在埃森曼的设计中完全摆脱了结构和功能的含义,而变成一种自由的、自然产生的形式。

二、建筑言论埃森曼认为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埃森曼将诺曼·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作为自己思想的语言模型来加以采用。

这一理论落实到埃森曼的建筑语言中,就是刻意地将建筑室内的纯几何关系的生成过程在建筑上反映出来。

他以梁、柱、墙作为单词、句子和段落,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由点到网络的建筑语言,住宅2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设计思想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在他70年代的系列作品《住宅1号》、《住宅2号》和《住宅3号》中,虽然还没有90年代那么极端,但已体现出艾森曼独特的艺术信仰:功能只是形式的附庸,为了达到最完美的形式,艾森曼情愿以牺牲住宅的使用面积为代价。

《住宅2号》的柱廊可以看作是向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埃致敬,但也不尽然,它更像是暴露在外的骨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屋顶 透视
罗密欧与朱丽叶城堡
该项目的意图虽然是在不同的位置上建立两个城堡, 但是在建筑形式上却统一表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主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主要有三种看法,这三种 看法是设计意图的基础。每个故事情节被三个结构的 关系赋予特征:分离(情人之间的分隔/阳台);结合 (恋人的婚姻/教堂);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恋人的 相聚与分离/朱丽叶的坟墓)。建通过缩放这一过程呼 应了一个世纪前得文化。
埃森曼强调建筑形式可以作为一系列的符号来看待。他认为建筑中存在着两 种形式结构:“实际的形式结构”和潜在的可别意识到的“深层结构”。他反对“ 形式追随功能 ”,认为形势的产生是建筑师对形势逻辑认识的结果。形式逻辑可 形势的产生是建筑师对形势逻辑认识的结果。 形势的产生是建筑师对形势逻辑认识的结果 以导致形势关系的产生。这比功能的需求还重要。 以导致形势关系的产生。这比功能的需求还重要。 如果梳理一下埃森曼的庞杂的言说,我们可以把他那些高深的理论分为两大 部分:一部分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为解构建筑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一部分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 一部分是将哲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引入建筑 另一部分则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另一部分则是把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作为自己某个作品设计的引发点。 埃森曼他以梁、柱、墙作为单词、句子和段 落,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由点到网络的建筑语言。 进入80年代后,他又尝试着从拓扑几何学、麦卡 托网格等不同领域中借用大量的理论术语,将他 们引入自己的建筑作品中。他在这些理论指导下 完成的作品,毫无疑问与传统的建筑形象迥异。 埃森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相当缜密的理论。 总结一下埃森曼的建筑设计,他运用各种其 他领域知识理论将其引入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 将他的作品分类归纳为四个类型:网格型,剥落 网格型, 网格型 轨迹追踪和重叠型 重叠型。 型,轨迹追踪 重叠型
一· 埃森曼的建筑之路
彼得·埃森曼生于1931 1931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建筑,并在哥伦比亚 1931 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到剑桥大学深造,获得了大多数知名建筑师没有甚 至鄙视的博士学位。在剑桥攻读博士的3年时间中,他关注于当代哲学、符 号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最新的理论发展。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 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任教。1957 1957年加入格罗匹乌斯的建筑设计事 1957 务所,在这位现代主义大师领导下工作,对于现代主义具有直接和深刻的认 识。1967 1967年,他在纽约成立著名的“建筑与都市研究所”,成为新现代主义 1967 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心。他在这个研究中心担任负责人直到1982 1982 年。1980 1980年,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写作和设计并做出令人敬仰的理论工作后 1980 ,埃森曼将他的专业经验集中在建筑学方面。他设计了大量的原型项目,其 中包括大面积的住宅、城市设计规划、教育器材的设计以及许多私人住宅。 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因此,他具有建筑师少有的书卷气和知 识分子味道,自然也就有了一份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师所没有的清高。 1982年到1985年期间,他在哈佛大学担任建筑学教授,1993 年到1985 1993年秋任哈佛大学 1982年到1985 1993 Eliot Noyes设计评论家。
一层平面 轴测图
体现出了埃森曼独特的艺术信仰:功能只是形式的附庸。 功能只是形式的附庸。 功能只是形式的附庸
IBA社会住宅 社会住宅
这座坐落在柏林一个街区转角上的低收入者 公寓,满足柏林安置低收入居民的严格的功能和 经济要求。 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基地上组织了两套同格 两套同格 系统(首层平面),一套与现有建筑相吻合, ),一套与现有建筑相吻合 系统(首层平面),一套与现有建筑相吻合,另 一套则遵循原柏林城的城市格局, 一套则遵循原柏林城的城市格局,与前一套产生 偏离和x、 两方向上的错动 两方向上的错动。 偏离和 、Y两方向上的错动。这两套系统也对 公寓形成“切中肌肤”的影响,使其立面与造型 强烈地反应出两套系统的重叠与错位,贯穿于立 面之中红色网格似乎提醒人们当时柏林处于分裂 的事实。如其所言,“这个街医公寓不仅要解决 这个街医公寓不仅要解决 柏林巨大的居住压力, 柏林巨大的居住压力,也要唤起对于在这个地方 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的记忆。 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的记忆。”这种理念使这幢建 筑在历史街医中显得既醒目又有某种说不出的和 谐,相对于背后那幢使用了一些简化的古典细部 的建筑来说,显得更加成熟。
在这三个功 能块的分割与剥 落,正是对整个 城堡主题的诠释, 埃森曼的整个思 想就在这里得到 了体现与表达。
功能平面概念图 模型表现
3.轨迹追踪
在“布谷大楼”当中,艾森曼 将海底扩大学说理论作为暗喻加以应 用,表现出地球变动产生的裂痕。由 表现出地球变动产生的裂痕。 表现出地球变动产生的裂痕 地震所引起的建筑崩塌前的“凝结的 瞬间”被记录下来。艾森曼并非是要 单纯地表现所谓“凝结的瞬间”,而 是意在强调存在于建筑中的从解读的 单一化及含义的必然性等等制约中解 脱出来的“内在的时间”。 日本的大陆板块经常发生地震 活动,布谷办公楼被看作是那些连 布谷办公楼被看作是那些连 续震动的隐喻。 续震动的隐喻。与此同时,该项目 试图对那些垂直的办公楼进行了反 思。首先创造了一个没有骨架和线 首先创造了一个没有骨架和线 条的建筑, 条的建筑,它是由一个壳体和被压 缩的和翻新的金属板制成的,其次 其次 他创造了一种介于挺拔和柔软之间 的形象。 的形象。
埃森曼专长理论,耩读过许多专著.在工程技术、哲学理论和历 史方面均有造诣。他写过12本书,包括《未知的住宅》《飞驰的箭、爱 神和其他谬误》《卡纸板住宅》等,另外,埃森曼还是美国著名杂志《 Oppositions Journal and Opposition Books》的编辑和作者,他还在 世界上著名的杂志和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建筑学方面的论文。 艾森曼还是纽约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者(即 “建筑界5巨头”之一) ,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 。他是首位通过自身领域的工作来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 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 续体, 续体,而所有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中的一部 份的建筑师。 第九届威尼斯双年展所有奖项中最权威的金狮奖终身奖得主为美 国著名建筑师彼得·埃森曼,双年展组委会在授奖词中高度评价埃森曼 对国际建筑界的贡献。赞词中说:“埃森曼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 : 埃森曼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 诸概念的先驱者、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建筑师、新世纪的设计大师, 诸概念的先驱者、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建筑师、新世纪的设计大师,以 及全世界建筑界先锋领域的导航灯。 及全世界建筑界先锋领域的导航灯。”
彼得·埃森曼 彼得 埃森曼
“克服建筑的存在 性,推出一种永久的 怎么看都是建筑的建 筑,打破形式与功能 之间所谓的的必然联 系,是我建筑设计中 的重点。” ——Peter Eisenman
一· 二· 三· 四· 五·
埃森曼的建筑之路 埃森曼的设计理念概述 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理念总结 埃森曼的现实与未来
1.立面 2.首层平面图 3.概念草图
1 2 3
2.剥落型
立面
在“法兰克福生物研究中心”的设 计过程中,艾森曼将生物的基础看做设计意图 的相似部分展开设计的。他运用了DNA在蛋白 质合成过程中的三种机制:复制、转录、翻译 复制、 复制 转录、 ,来作为建筑布局的主要构思。 DNA被当做一个 DNA 模型来使用,它带有 逻辑的顺序,并有无 限扩展的可能性。在 这几个部分体块中, 分别有复制,剪切, 错动,移动。组成了 错落不同的散落的建 筑单体,但是又不乏 其中的联系。
多年来,埃森曼始终不愿过多地强翻传统习俗,在其作品中也涉及历史 和人文,他始终保持抽象的美学观,运用筒单的几何形式符号,运甩概念要 素及其关系进行形志的生成。艾森曼曾对自己的建筑理论作过筒要的闻遗:
“要集中研讨和着手解决当前建筑设计和建筑发展中遇到的最典型、最 要集中研讨和着手解决当前建筑设计和建筑发展中遇到的最典型、 要集中研讨和着手解决当前建筑设计和建筑发展中遇到的最典型 重要的和最广泛的冲突 。” 这些冲突在于: (1)公众 兴趣与建筑师个人赢趣之间的矛盾; (2)美学上的严谨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异; (3)专业上的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差异; (4)文化的进展与经济环境日益增长的紧张性之间的分歧; (5)新建筑物与已存在的有价值的旧环境之同的矛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技术能动力与文化渴望之间的差别; (7)思想理论与实践行动的不同; 埃森曼的实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埃森曼的实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的形式主义解读和“卡纸板住宅”系列的 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操作。2、中期柏林IBA社会住宅和俄亥俄韦克斯纳视觉 艺术中心等设计建筑的抽象图像如何融入多种复杂关联的“场域”的关注。3 、近期辛辛纳提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和哥伦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 筑环境自发组织能力的研究,以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几何学和复杂 空间的探讨。
三· 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1.网格型
他最早的作品是从1967年开始的,将研究理论用于一系列住宅设计中。 在“住宅Ⅰ号”中,埃 住宅Ⅰ 森曼通过网格图解 网格图解使形式和功能 网格图解 相分离。实现了建筑自己产生自 己的形式,不依靠人来形成自己 的意图。埃森曼是这么说的:“ 建筑应该创造一种紧张和距离, 因为它不在人的控制之下。人和 对象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 关系将是崭新的”。 在该住宅中,他创造了一 系列的转换场所,从过大到极小 ,个人产生了很多对空间新的认 识和体验。
屋顶 剖面
阿朗诺夫设计及艺术中心
平面
该设计的原则是表现在这个媒体支配的 时代里信息所担当的亘古未有的重要角色, 设计艺术中心是信息主导地位的一种图解表 达。 设计与艺术中心不再使用网格体系做明 不再使用网格体系做明 确清晰的置换操作, 确清晰的置换操作,而是将一列由矩形组成 的规则“链条”受力变形为一动态曲线, 的规则“链条”受力变形为一动态曲线,宛 如力学中支柱受力失稳,而后“飘带” 如力学中支柱受力失稳,而后“飘带”和原 有的建筑的模拟形体开始以不同形式各自运 产生交叠与冲撞, 动,产生交叠与冲撞,并在不同的瞬间被定 格于不同的位置, 格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形成了无法言传的混 沌与生动的效果。 沌与生动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