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
鲁迅《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情意目标: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重点】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用具】课本、语文教师用书、导学案等【设计理念】《祝福》是短篇小说的精品,提供了丰富的小说鉴赏资源。
但鉴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如面面俱到,不如有所侧重,力求有一定的深度。
首先,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其次,小说刻画的形象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方法丰富多彩,值得体味;再次,小说的主题特别深刻,但学生对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比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导语激趣】[设置目的:横向导入(结合前篇小说,使两篇小说合理过渡),纵向拓宽(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的对比,思维与视野空间得以拓展] 侧重《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的桥梁---“生活”【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知识拓展】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
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始终以文学作为启蒙的工具,其作品一直贯穿着“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其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民族魂”[让学生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有个宏观上的把握,为《祝福》的讲解进行热身]【基础知识】(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基础)1.字音积累(分男生组和女生组,各读一部分,于竞争中,相互激励)2.字形积累(听写)【创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祝福学案学生第一课时
《祝福》导学案制作人:王伟审定领导: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情节,初步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命运的因素与社会根源。
重点: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难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因素与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法学法1、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
2、朗读精彩语段,抓住关键词句,体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3、比较研究法:通过《祝福》和《故乡》中人物描写的相同之处,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背景储备《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政治知识,以及阅读过的鲁迅或同时期作家的作品,简单的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社会现状。
二、知识储备:1、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有《》《》《》2.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是中心,通过和的描写,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3、叙述的顺序有哪些?并试着从我们所学的文章中所举一例。
三、字词的梳理储备:1、重点字词整理:2、预习检测(见幻灯片)四、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1、研究并为“祥林嫂”编写“年谱”。
3、根据祥林嫂年谱和情节的梳理,简述祥林嫂生平或写一小传。
(身份地位、性格、主要情节、结局,文言小传尤佳。
)五、局部探究4.本文按什么叙述方式叙事的?结合课文,你认为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5.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叙述顺序的转变的?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6、祥林嫂一步一步沦落致死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划出祥林嫂一生几次重大变化,看7、“悲剧就是把美撕毁了给人看。
《祝福》导学案63108
《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梳理情节。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倒叙手法的作用。
3.激情投入,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一、【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滴水石穿·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2.背景简介:《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祝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祝福》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任务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重点难点重点:深入理解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探究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文化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一、了解作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出生于 1881 年,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他的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关注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
其代表作有:小说:《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祥林嫂》等。
散文:《朝花夕拾》等。
杂文:他的杂文具有独特的风格。
鲁迅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启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简洁有力,富有表现力。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思想和精神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故事的背景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风景依旧”。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个人特色(四)整体感知1.初读文本:让学生默读小说,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逃避初到鲁镇。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说三要素及⼩说情节结构。
2. 分析⽂中的⼈物形象,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
3.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理解本⽂倒叙⼿法的作⽤。
过程与⽅法:1.布置预习,先疏通字词,再整体感知,理清⽂章的情节结构。
2.然后局部分析⽐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变化的原因,进⼀步理解⽂章的主题。
3.师⽣、⽣⽣合作,探讨《祝福》⽂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描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封建礼教吃⼈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认识鲁迅对封建⽂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说以“祝福”为题的含义。
2.认清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其内在因素。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课时⼀、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字豫才,浙江绍兴⼈,中国伟⼤的思想家、⾰命家、⽂学家和诗⼈,创作的⼩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集有《朝花⼣拾》,散⽂诗集《野草》,杂⽂集有《坟》《且介亭杂⽂》《⽽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题知识:《彷徨》是鲁迅的第⼆部⼩说集。
1926年8⽉初版。
收⼊1924年⾄1925年所写的⼩说ll篇,《祝福》是第⼀篇,展⽰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造成的⾁体上的痛苦,⽽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3.写作背景:这篇课⽂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的悲惨命运。
⾟亥⾰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
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农村的劳动妇⼥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
湖南省湘阴县第五中学高一语文《祝福》导学案 新人教
湖南省湘阴县第五中学高一语文《祝福》导学案新人教版课题《祝福》 (一) 姓名组名学号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学法指导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智慧火花【知识链接】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
【自主学习】1、正字音。
监()生寒暄()烟霭()陈抟()老祖间()或一轮悚()然谬()种俨()然形骸()尘芥()堆两颊()沸()反盈天捺()上花冠荸荠()草窠()讪讪()渣滓()蹙()缩窈()陷歆()享2、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3、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合作探究】1、 小说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她一生的经历都有哪些呢?请大家速读课文,填写祥林嫂年表。
2、祥林嫂年表,我们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填写的。
但是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这些事情的呢?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小说情节一般划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几部分。
如果我按照这样的方式划分课文,那么,它们分别对应课文的内容是哪些?这四部分对应的课文内容大家已经找到了,除此以外,课文内容还剩下几段内容,这几段的作用是什么呢?4、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
《祝福》教学教案
《祝福》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理解《祝福》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基本内容。
分析并讨论小说中的主题、象征手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其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课文《祝福》的复印件或电子书。
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播放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话题:谈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和习俗,引出“祝福”的概念。
提问激发兴趣:你们对“祝福”有什么理解?在什么场合下会给予或接受祝福?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二、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她的命运如何?三、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分析:分组讨论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命运及其成因。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人物(如鲁四老爷、柳妈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主题探讨:探讨小说的主题,如封建礼教的压迫、人性的冷漠与麻木等。
分析作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想要表达的社会批判意义。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祝福”的双重含义。
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对话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
四、拓展延伸观看与《祝福》相关的视频片段或电影改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讨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以祥林嫂或其他人物的视角重写故事片段。
五、总结归纳归纳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文学评论,表达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祝福》导学案
《祝福》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学习过程]一、知识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小说三要素是、、。
小说的情节包括、、、四部分。
3.文中“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生平和创作。
(2)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重点难点】(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知识导学】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是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对妇女的各种压迫尤为惨重。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
“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节烈”,经常刊登颂扬“节妇”“烈女”的记事和诗文。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当时被迫牺牲于所谓“节烈”的妇女很不少。
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
1924年前后,他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等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对此进行批判。
早在1918年,鲁迅就发表了题为《我之节烈观》的文章,对压迫妇女的封建节烈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戴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
他说:“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去);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祝福》教案
提示:1)、“祝福”景象与祥林嫂之死;2)祥林嫂初到鲁镇;3)祥林嫂被卖改嫁;4)祥林嫂再到鲁镇;5)“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文脉图解: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行文线索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顺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①本文记叙了旧中国一个底层劳动妇女祥林嫂在封建思想毒害之下悲惨的一生。
②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文章一开始就揭示祥林嫂在一片祝福中死去的结局,形成对比,渲染了浓重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3.课文开头描写鲁镇祝福景象,这样的环境描写暗示了怎样的社会风气?提示:小说开头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暗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封建思想依旧的现实,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6.当祥林嫂遇到“我”时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其用意是什么?提示:祥林嫂的人生快要走到尽头,对灵魂的有无产生了莫名的恐慌,她对死后命运的困惑正反映出其精神上的极端痛苦。
这是她对有无魂灵的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
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6.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
小说中共有几处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共有三处。
第一处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第二处是描写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第三处是结尾,写“我”的感受和鲁镇的祝福景象。
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
知识窗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②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⑤暗示社会环境;⑥深化小说的主题。
高中语文必修下 6121《祝福》导学案-
12《祝福》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命运发展变化的脉络。
2.清小说的情节,总结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
3.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入认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1、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2、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社会根源的认识。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
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
评价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背景链接《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一《祝福》教学设计的撰写【问题】“祝福”的隐喻意义是什么?【材料】教科书《祝福》,《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洗澡》,《家——鸣凤之死》,《绳子》【教学设想】要理解《祝福》言语的隐喻意义,需要有展现封建时代妇女悲惨命运的阅读材料,将学生带入到《祝福》的阅读语境中,通过主问题牵引、挖掘细节来领会狂欢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摧残和迫害的农村妇女的悲剧。
基于此,本文的教学计划拟用四课时:第一课时学生阅读材料进入《祝福》教学语境,其余三课时分析文本。
【学习目标】通过挖掘细节、品读语言能深入文本,理解“祝福”的隐喻意义。
【过程设计】1.导入祝福,祝愿美好之意,在文中是一种祈求吉祥如意的祭祀形式。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在祝福狂欢下祥林嫂惨死的悲剧,不妨先来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和巴金的《家》中的截取的两段材料。
PPT展示《小团圆媳妇之死》(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老胡家跳大神,就实在跳得奇。
用大缸给团圆媳妇洗澡,而且是当众就洗的……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了衣裳。
衣裳她是不肯脱的,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了几个帮忙的人,就一齐上来,把她的衣裳撕掉了……很快地小团圆媳妇就被抬进大缸里去。
大缸里满是热水,是滚熟的热水。
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
她的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
不一会,浇得满脸通红,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她安稳地在大缸里边站着,她再不往外边跳了,大概她觉得跳也跳不出来了。
那大缸是很大的,她站在里边仅仅露着一个头……这时候,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都以为小团圆媳妇是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她的婆婆过来,赶快拉了一张破棉袄给她盖上了,说:“赤身裸体羞不羞!” ……有的竟觉得困了,说他要回家睡觉去了。
《祝福》导学案答案
(一)了解作者,掌握背景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抒情散文,是他的散文中的名篇之一,最 初发表于1933年7月。作者通过对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 景象的描绘,赞美了春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一)了解作者,掌握背景
寓有积极向上、奋发向前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前程乐观、充满信心的 态度和心情。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创自也须算在我之内,而且也不如相信自己之切于事实。……我也相信鬼 话了!而且还得依着它找出道理来,证实它。……这不但对于迷信之反抗而已, 在我说明它之内容后,已足证实它的存在了!这是第一步大胜利。我于是又进一 步要驱逐它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这鬼话原是可怕的!它分明又复来作弄了,报应!现的报应!三月十五日先 母的忌辰前夕。“前世的孽债要清算”哪!我应该给谁呢?家仍只是债之源很明 白了。老债要和新债算在一起,是的。……其实连老债都不很分明,因究竟未曾 与立契。
2、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2、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第①②段总写春天来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一个新来的季节写得有形有 情,有声有色。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找出描述性的语句划下来,并体 会其作用。
2、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②课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中“山” “水”“太阳”的特点是什么?并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所写的内容。前两个分句 分别从山的哪一方面,水的哪一方面说的?“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四叔且走且告,指土堆中包有“戕害生灵”的铁铸巨富的话,忽然记起, 正和喝五圣水一样。其实,这大抵已经成为我慢性的毒药了,因为很抱歉,我竟 完全被忘却,平时毫无预兆,每说悟不悟之类,常引起事物的本相来。我于是日 见烦躁,
《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
石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制定人:杨先东审核人:张蓓
2.祝福(鲁迅)
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的】
1.了解鲁迅小说的基本特点;
2.阅读作品,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和情节结构;
【学习重点】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和情节结构;
【学习难点】了解鲁迅小说的基本特点;
【学法指导】反复阅读圈点旁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鲁迅的小说作品:
鲁迅的小说集有《》《》《》,另有集外作品《怀旧》。
2.了解《祝福》的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请结合历史、政治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本文写作背景。
3.熟读课文(圈点批注)
(1)准确掌握重要的字词
(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本文,结合初中所学鲁迅小说作品,简要概括鲁迅小说的特点。
2.弄清本文的叙事线索: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4.小说叙事方式的特点及作用
5.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三、交流展示,互相评判。
四、学生集中问题,教师点拨。
五、练习与检测
1.找出环境描写的文段读一读,理解其作用。
2.找出描写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的句段,分析人物性格及与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关系。
六、小结与反思:。
《祝福》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
《祝福》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祝福》导学案(学生版)1《祝福》导学案(学生版)一、导言米兰·昆德拉1953年所写的《祝福》是一篇非常有思想性的小说,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深受世人喜爱。
作者从一个具体的故事中揭示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探讨人际关系,以及讲述爱情的本质,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小说吧!二、作者简介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
篇幅不多的小说《笑》(1967)发表后便广受欢迎,随后创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1984),一跃成为国际文坛的著名作家。
《祝福》是作者较早的作品之一。
三、故事情节故事的主人公,一位名叫克莱门特的作家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他的两个老友托马斯和塔莉莎。
克莱门特深深爱上了塔莉莎,而托马斯与塔莉莎之间则有着特殊和复杂的感情。
托马斯和塔莉莎都是情感纠结的人,托马斯总是愿意与不同的女人交往,而塔莉莎也不愿意被束缚住,她对于自己的情感也非常矛盾。
后来,当塔莉莎意识到她的爱已经无法再忍受托马斯的花心时,她便告诉托马斯自己要与他分手。
但是托马斯却说,他永远不会让塔莉莎在自己的生命中消失,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为止。
四、主题分析在小说中,作者描绘了克莱门特、托马斯和塔莉莎之间的复杂感情。
通过他们之间的纠缠和痛苦,作者试图告诉我们爱情存在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从来不是简单的。
作者还探讨了当时美苏冷战期间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现象,以及中东欧地区的政治压迫。
小说通过这些元素向读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性。
五、文学特点《祝福》是一篇小说,它的文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深入思考:作者刻画人物的思维活动非常深入,描写情节时的描写方式极具思辨性。
2. 循环体: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回顾和幻想的场景,构成了一个循环体,让整个小说更加深刻和丰满。
3. 小说看似简单,但又极为有思想性,深有追求思想和艺术的阅读价值。
六、阅读体验阅读小说《祝福》,读者会被作者那深入思考又引人入胜、生动形象的写作风格所吸引。
2----祝福
②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争扎。
③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柳妈说鬼的打击的?其结果如何?
3.作者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联成一片了。”这一段在全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小说中详细的描绘了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目的是什么?
6.《祝福》中的“我”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7.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思路,并对问题加以提示与总结。
【课时分配】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
要点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论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导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个性
补充
情景
导入
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来加以揭示和批判,“意在复兴,在改善”,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今天,我们共同研讨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祝福》中为我们塑造的一个病态社会下的典型的妇女形象——祥林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悲愤的感情。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祝福》导学案及答案【篇一:祝福导学案答案】1.梳理课文情节眼前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结局回忆开端初到鲁镇 ,帮工鲁家发展被迫改嫁,被卖深山,勤劳谋生高潮眼前尾声祝福之夜,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第二课时2. 比较三次肖像描写的异同,分析其用意。
明确: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表现人物的质朴、善良、温顺与勤劳,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 总起来看,几次描写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表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因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封建专制、迷信落后的客观环境)造成的,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通过前后对比,使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更为突出更为逼真,主题思想更为鲜明。
探究二祥林嫂的语言描写1. 找出祥林嫂自述阿毛之死的语言,分析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的写?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2. 找出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体会人物语言的作用。
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3. 找出祥林嫂与“我”的对话,体会人物语言的作用。
展示了其矛盾心理,说明希望彻底破灭探究三祥林嫂的动作描写1. 文中同样用了很多的动作描写,以“祥林嫂再到鲁镇”这部分为例说说表现祥林嫂什么样的心理?她讪讪的缩了手难为情转了几圈,疑惑的走开心怀希望受了炮烙似的缩手,失神的站着彻底失望探究四祥林嫂的抗争1. 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从文中找出她的抗争表现。
抗争表现: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追求人的平等权利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2.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逃躲避被卖撞不愿二婚“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捐向封建迷信低头总结: 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
积累基本的字词。
2、
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归纳概括各部分内容。
3、
理解本文结构中倒叙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
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归纳概括各部分内容。
2、
理解本文结构中倒叙手法的作用。
【学习指导与使用说明】
、
借助工具书和文本注释,积累基本字词。
2、
通过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了解课文内容。
3、
认真书写,独立完成,用时30分钟,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知识导学】
、文体知识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
、
、
(
环境、
环境)。
2、作者:
鲁迅,原名
,字豫才。
其小说集
、
、。
《祝福》选自。
3、“四书”包括。
4、
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动。
此时理学出现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
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葬,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2)
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任何人都不允许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
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变革了。
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3)
妇女的“三从”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
都被视为“罪人”。
(4)
封建祭祀
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方面。
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要,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这种人,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自主学习】1、注音、释词:
监生
寒暄
烟霭(
)
镯(
)子
朱拓(
)
瘦削(
)
间或
诧异(
)
悚然(
)
踌蹰()
谬种()
尘芥()
形骸模样()
新正()
俨然()
荸荠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蹙缩诡秘怔怔
再一强炮烙
窈陷
惴惴
抵当
歆享
醴酒
陈抟()老祖拗不过瓦楞()
不更事()
呜咽()
敛(
)
渣滓()
瞥(
)
拗不过(
)
门槛(
)
寒暄:
尘芥堆:
俨然:
咀嚼赏鉴:
沸反盈天:
不更事:
2、结合《新新学案》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3、课前自己概括复述故事。
【合作探究】
.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说的序幕和尾声可否删掉?为什么?
【当堂检测】
【课后反思】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