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

合集下载

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

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

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

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

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在经过五十年代的恢复休整后,于六十年代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

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失业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政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

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

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历来以它的高科技称霸世界,但美国中小学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包括教学质量的低劣,与之很不相称。

一些有识人士指出:“我们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技术文盲的美国人。

”他们提出:“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每日世界的基础。

”因而科学教育的改革一直是美国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教育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次改革拉开了序幕。

在大大小小的众多改革项目中,“2061计划”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长期改革方案,它的第一篇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首次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

国际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国际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15
中国
美国
10
日本
欧共体15国
2021/3/7
5 欧共体15国, 1989
年, 4.4 日本, 1991年, 3
0
0.3
0.3
0.3
1989年 1991年 1992年 1994年 1996年 2000年
1.98 1.4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LOGO
3
我国科学教育目标的转变 我国科学教育内容的转变 我国科学教育方法的转变
2021/3/7
LOGO
6
加拿大
60年代初,霍尔·丹尼斯倡导“综合课程”,各 科目开始按专题整合。
1975年政府发布新的课程政策,对各课程教学的 目的作出原则性规定。(虽然,但是,教师背景)
1978年政府颁发新的小学科学课程大纲,规定了 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986年新政府上台后,强调改进和加强1-6年级 科学教育,公布了《科学发生在这里》政策文件(参考文件,无
2021/3/7
LOGO
9
改革后的加拿大科学课程,首先是对课程重点做了较大的修正。课程 重点的概念来自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道格拉斯·罗伯特(Dougl as·Robert)教授, (1)使学生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2)培 养学生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能力;(3)加强科学技术同学习外部世界的 密切联系。三个重点互不排斥,关键是如何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对重点 做出取舍或融合。
2021/3/7
LOGO
10
日本
日本初中理科教学内容的编制自1958年起一直采用二领域制, 第一领域由物理、化学组成,第二领域由生物、自然地理组成。与英 美情况不同,日本所有中学理科教材均以按照文部省颁发的《初中学 习指导要领·理科》进行编制。因此,日本中小学理科教育的总目标是 一样的,即:提高对自然的关心,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的调查 能力和态度,加深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思考 方法。在此总目标之下,中小学理科课程还分别具有与两个阶段学生 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不同的具体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最新进展及其解读名师优质资料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最新进展及其解读名师优质资料

•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要在课程改革 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稳步进行。修改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 •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要有国际视野。 修改过程中要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 研究,从课程的设计到内容,要符合小学科学教 育的规律,使课程标准修改稿具有国际水平。 • 3.《小学科学课程课标》修订应注意处理好几对 关系:科学概念形成和探究过程的关系;学生主 动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 性的关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正确 理解和切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课程设置学习了前苏联 的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文件也像前苏联 一样以“大纲”命名。在1956年《小学自 然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 纲(试行草案)》的逐步修订过程中,科 学学科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先是结合 在初小语文中,接着在低年级被取消。直 到1988年实施义务教育,在教学计划中自 然学科被作为单独科目在小学1~6年级设 置,才重新确定了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作 为重要基础学科的地位
•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 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 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世界发达国家对5~18岁科学教育是非常重 视的,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科学 启蒙教育也已在开展,小学原来在1~2年级 有开设《自然》课,低年级接受科学教育 十分必要,也是重要时期。而实施新课程 却将这一学段的科学教育取消了,儿童在 从小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两年的 空档,这将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内容
(一)关于课程设置 1.恢复小学科学从一年级 起开设 (1)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设置 的历史沿革

英国课程计划发展历程

英国课程计划发展历程

英国课程计划发展历程
英国课程计划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政府干预到现今的全面改革。

以下是英国课程计划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 1870年:通过《普通学校法案》,政府开始对中小学教育
进行干预,确立了国家在教育领域的角色。

2. 1944年:通过《1944年教育法案》,建立了三个教育阶段:小学、中学和高级中学。

这一法案还建议引入全国标准的课程,推动教育普及化。

3. 1988年:通过《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引入了全国统一
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制度,确立了国家课程框架。

其中包括了核心学科,如英语、数学和科学。

4. 1997年:推出《国家课程初始阶段》,改变了过去过于学
科化的课程设置,鼓励跨学科教学和综合学习。

5. 2000年:引入了《课程2000》,重新设计中学阶段的课程,强调综合能力和人文科学。

6. 2010年:推出《全面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和就业技能。

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的
重要性。

7. 2013年:实施《国家核心课程》,建立了一套全英国适用
的课程框架,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

8. 2020年:因COVID-19疫情,许多学校转为远程教育模式,英国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方针,确保学生在线学习的质量和平等。

总结:英国课程计划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改革,从政府干预到全面改革,目标是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机会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全国统一的课程框架确保了教育的公平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反映了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教育趋势。

英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英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英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函授学习了《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一门课程,老师布置了任选一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作为作业来完成。

一直向往的英国教育模式成为了我的研究对象。

于是查找了相关的许多资料,发现英国的基础教育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确实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改革是全社会参与的运动1995年,英国开始实施《提高中小学水平计划》;1996年,英国政府发表了基础教育白皮书《学会竞争:14—19岁青少年的教育和培训》,要求所有的初中都能向学生提供“普通职业教育课程”五年级的第一级;1997年5月2日,英国政府开始了面向21世纪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的努力,1999年7月,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出台,从2000年9月开始实施。

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内容包括:开设12门核心课程;提出学校课程的价值和目的;构建了国家课程、宗教教育以及其他全国性的教育框架;实现四项课程目标;提出六项基本技能。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1年7月教育部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教育系统认同度高,参与面广,改革步伐大。

但在全社会还未形成支持课改、参与课改的氛围。

特别是众多的家长和部分非教育系统的各级组织对这次课改的重要性知之甚少,不少人既缺乏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也没有参与的渠道。

二、课程改革中更关注教师的成长历程(一)教师教育模式的多元化英国主要存在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时间顺序模式和同时发生模式。

时间顺序模式是学生入学后,先接受普通教育,获得某一特定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学位,在学习结束后或即将结束时,再接受职前专业训练,以保证他们能胜任教学,而这一阶段仍然要学习一些普通教育类课程。

同时发生模式是学生一入学就把某一或多个学科的普通教育与以理论和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教师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教学。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最近20年里,各发达国家无不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其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改革措施各具特色。

现以美、英、法、德、日、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为例,考察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状况及其特色,分析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动态,以便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以下明显趋势。

一、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行政主体即决定课程与编制的主体。

“世界各国依照课程行政主体之别,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行政体制。

如法国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就一直由中央政府以指令性文件规定全国统一的基础课程,称为‘国家本位课程’;美国一向实行地方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各州制定自己的政策,就是在同一个州的范围内,不同的城市和社区也有不同,大体上属于‘地方本位课程’;英国政府一向对学校课程不加以干涉,基本上由学校自主决定课程,称为‘校本课程’”[1]。

然而到了20世纪后期,世界发达国家在课程设置与编制的主体上出现了从一元向多元转化的趋势,不同的课程行政主体共同影响课程的设置和编制。

1.分权制国家对课程行政的介入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依旧没有宪法赋予的教育管理权的情况下,由联邦政府的公共福利部与各州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并征求教育专家的意见,从而取得了中小学教育的“关键学习领域”,也就是课程设置的领导权。

各州教育管理部门在联邦的指导下负责制定自己的课程教学大纲。

然后各个学校在各州的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决定选用何种教材和教学方法。

现在,澳大利亚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学校都有比较明确的权限和责任。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设置联邦政府的教育部,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步强化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宏观控制。

浅析战后英国教育改革.doc

浅析战后英国教育改革.doc

浅析战后英国教育改革作者:辜庆志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酝酿教育改革。

英国为了复兴经济,培养人才,在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教育改革。

英国教育改革经历了由“教育机会平等”到“教育过程平等”再到“教育质量平等”的变革过程。

英国教育改革给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作者简介]辜庆志(1964- ),男,安徽全椒人,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

(安徽滁州 239000)[中图分类号]G5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89-03一、教育改革的背景1.战后的世界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民主力量战胜法西斯而胜利结束。

“然而,在世界各国人民狂热庆祝胜利之时,人们却惊奇地发现,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首先,二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资本主义国家民主运动的高涨,各国人民要求政治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要求各阶层的人民都有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这些都直接推动了教育改革。

其次,在战争中因军事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以核子、电子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得学校教育的内容远远落后于现状”。

②再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教育来说是一场灾难深重的浩劫”。

③学校被征用、关闭、损坏和摧毁,教育设施和资料遭到毁坏,教育制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以上的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到了教育。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在二战后相继进行了教育改革,从而形成了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对英国教育也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2.战后英国社会的变化。

两次世界性的大战结束了大英帝国曾有过的辉煌历史,尤其是战争惊人的消耗大伤英国经济的元气。

对此,在二战后,英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发展更大程度上财富均分的社会政策以及国家对主要经济动脉(如钢铁、铁路与采矿业)进行控制的经济政策。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科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黄海旺(文稿根据作者的PPT整理)趋势一、恢复小学一二年级科学课程,加强科学教育(一)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来看,这些国家的科学教育不断受到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和技术教育决定了下一代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增强国家竞争实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重点。

鉴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世界上主要国家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已经把科学、语文和数学同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并通过建立国家标准来保证实施。

1、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国际间经济、技术的激烈竞争,美国基础教育再次掀起一场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即“高质量教育”运动。

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中小学的学术基础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的学术质量,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提高数学、科学、英语各科的要求。

同时,把小学科学课程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从幼儿园开始设置科学课程。

•1991年开始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就开始组织起草《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到1996年,美国正式出台国家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英国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的11岁考试制度逐渐废除,小学科学课(自然、理科)逐步得到重视。

《1988年教育改革法》确立3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同年颁布《科学课程标准草案》。

英国先后颁布了5个不同版本的科学课程标准。

3、法国1995年,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夏尔帕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引进法国,在实践基础上作进一步发展。

1996年9月,法国科学院组织召开了题为“改善学生的培养方式,从幼儿园起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特雷易会议,编写了《动手做—法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计划》一书,标志着法国“动手做”计划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9年法国教育部在对该计划评估以后,决定在全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上述科学教育,并于2000年正式公布科学教育改革计划,至2002又公布了新的国家课程计划•(二)从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我国自从有现代意义的学校开始就比较重视科学教育•1904年1月(农历1903年)由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小、高小设置“格致”课,内容为“动物植物矿物及自然之形象”。

英国教育演变与教育体制zhshi

英国教育演变与教育体制zhshi

Rt HON Ed Balls MP Secretary of State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Jim Knight MP Minister of State for Schools and Learners RT HON Beverley Hughes MP Minister of State for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Families Lord Andrew Adonis Parliamentary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Schools and Learners Kevin Brennan MP Parliamentary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Families
(三)1870-1899义务制教育的开始


1870年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了初等教育法案并获得议会通过 ,即《初等教育法》,亦称《福斯特法》(Forster Act)。该 法案的目的是,通过国家在民间教育团体力所不及的地方填 补空缺来为全国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使所有家长确信其子 女能够受到初等教育。 1876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桑登法》(Sandon's Act),规定 家长有义务使其子女接受足够的教育,否则将受到处罚。 1880年的《芒德拉法》(Mundella's Act)规定实施全面的强制 入学政策。 至1899年,义务教育的上限已提高到12岁。 随着义务教育年 限的逐渐延长,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相当于中等 学校的高级学校。
二战后英国教育的发展
1.《1944年教育法》

英国小学科学教育学业评价体系分析及启示

英国小学科学教育学业评价体系分析及启示
校 将在 7月底 将 测试 成 绩 和 教 师评 价 结果 一 起 交 给 随 着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对 教 育 提 出 的 挑 战和 世 界 家长 。 师评 价是 建 立在 儿童整 个关键 阶 段学 习的基 教


英 国小 学科 学教 育 学业 评价体 系分析
范 围 内教 育内容 现 代化 的改革 , 国 愈来 愈 重视科 学 础之 上 的 。 种测 试可 以帮 助教 师 了解 学 生在每 一 关 英 这 技 术 的教 育。 进入 上 世纪 8 0年 代 , 重视和 加 强科 学教 键阶 段 已经 学会 了 哪 些东 西 , 且 知道 儿童 是否 已经 并 育 已 成 为英 国教 育 改革 的一 个 重要 方面 。 1 8 9 8年 的 达到 了预 期 目标 。测试 内容 不仅 包括 科 学 知识 内容 ,
关 键 阶段 4为 4 8级 。在 每一 关键 阶 段结 束 时 。 ~ 绝大 料 , 并且 学 习能 力 比较 低 的儿 童可 以在 不 同的 时 间里
多数 学 生 应进 入 相 应 的范 围 , 如 , 部分 学 生 在 关 使 用它们 。专题 作 业可 以 多种 形式 完成 : 童单 独 完 例 大 儿 键 阶段 1 束 时可 能达 到 1 或 2级 : 关键 阶 段 2 成 、 组 合作 或教 师 参 与其 中 。教师 手 册强 调要 在 儿 结 级 在 小 结 束时 可能 达 到 3级 或 4级 等 , 此 类推 。水 平描 述 依 为 判 断学 生 在 关 键 阶 段 12 3结 束 时 的能 力提 供 了 ,, 基 础 。在 关键 阶 段 4中 , 国家资 格 考试 是评 估科 学 成
除 了 Q A在 每 一 关键 阶段 结 束时 组 织 的测 试之 C 外 , 有 教师 手册 和练 习作业 两 种形 式对 学生 的 学业 还 关 键阶 段 及在 每个 关 键 阶段 学 生 应 当学 习 的具 体 内 成 绩进 行评 价 。 容, 并提 出了 科学 课程 的成就 目标 。成就 目标 指明 了 教 师手 册是 教师 在课 堂 上对学 生 的评价 。 个关 每 “ 有不 同能 力和 成 熟水 平 的学 生在 每一 关键 阶 段结 键 阶段 各 有一 册 , 且后 一关键 阶 段是 建 立在 前 一关 具 并 束时 所预 期获 得 的知 识 、 能 和理 解 力 ” 它 包括 8 技 , 个 键 阶段 基础 之上 的 。 中学 生 的资源 部 分主要 以 测试 其 级别 , 每级 水 平 都 有 一个 具 体 的描 述 . 明 学 生在 该 题 的形式 来 记 录 和检 查 学 生 对科 学 知识 、 能 、 度 说 技 态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讲稿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综合国力,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试图通过改革,寻找教育发展的出路,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英国也不甘示弱,积极地投身于这场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1988年教育改革法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法案之一。

我们知道任何改革或法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也是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出台的。

其具体背景有:1、经济因素英国最早实现了工业化,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制度,并率先敲开了现代化的大门。

因此,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一直是世界各国的领头羊。

然而,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走向衰落,到1979年,撒切尔夫人步入政坛时,英国的经济正处于严重的“滞胀”状态,国际竞争力严重下降。

为了振兴经济,撒切尔政府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经济改革的思路、手段自然而然地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体现,促使教育也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反过来教育领域的改革也会推动经济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

2、政治因素人们将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的一系列作风成为“撒切尔主义”。

这是指在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部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混血儿’’。

它有两条重要的政治纲领,即自由经济和强硬政府,外加对家庭的道德关注。

撒切尔夫人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价值观和执政风格直接影响了该法案的出台。

1988年教育改革法集中体现了撤切尔政府教育改革的理念。

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强调教育中的市场经济成分,如学校自治、多样化与选择、教育的私有化等;另一方面又主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即强调教育中的标准、传统、秩序、权威和等级制度,如设立全国统一课程和推行全国统一考试等。

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

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

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取向开始超越单纯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的微观层面,在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发展、寻求超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1.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美国,二战以来的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而推行。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围绕着中小学阶段学生学术素养低下的严峻现实,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学生学术素养的课程改革运动,如“学科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回归基础教育运动”“高素质教育运动”等。

这些运动大多是以振兴优等教育、培养天才为目标,有严格的学术标准,重视学术性科目,加强了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语言的教学。

这些高难度学术课程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厌学、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又由于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体制牢固的国家和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极度盛行等因素使得教育质量下降,这次课程改革失败了。

60年代末,美国开始对课程政策作出调整,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提倡课程的多样性以及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课程结构上扩大选修课的比例,改变结构主义课程式改革,强调学术课程的倾向。

1985年,美国教育促进会在制定的《美国2061计划》中指出:“在下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将迅速地变化。

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并对变化作出反应。

所以,科学、数学的技术教育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

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

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

答:(1)加强虽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1984年第39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更新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并且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进行科学技术启蒙应根据科学技术的进展、儿童性格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是科学技术启蒙建议应致力于发展儿童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如创造性,批判性、客观性和严格性,以及使儿童获得从切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术,例如观察、操作、测量、分类、探求、交流等。

三是科学技术启蒙教育应当强调促进儿童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培养所有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使儿童具有对新技术和科学应用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待自然和对待科学技术的情感和态度,为儿童走向未来社会的生活做准备。

在科学课程的内容方面,力求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内容,加快现代科技到教程的转化过程,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1985年法国教育改革中把“科学与技术”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

强调“科学与技术”课的目标在于:使儿童获得有关科学活动和工艺活动的方法,增强儿童尊重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建立假设和证明的必要性等科学品质,以及使儿童具有发明创造的兴趣。

科学教育的目标还在于探索科学训练的结构,在于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在英国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也受到极大的重视。

英国初等学校科学教育所要完成的目标包括: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科学能力和科学的态度。

其中科学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预测的能力、计划和执行调查的能力、说明解释的能力、交际的能力。

科学态度的培养主要包括好奇心,对事实的尊重、改变自已观点的意愿、批判性反思以及对有机物和环境的敏感性。

日本政府同样重视初等学校在培养儿童科学素养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历次的课程改革中,理科课程内容不断地得到修订,在20世纪末所进行的理科课程标准修订中,日本文部省提出修订理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方针,要求理科课程必须使学生拥有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心,亲近自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和实验,以培养学生科学的调查能力和态度,形成科学的观点。

第一组.英国基础教育改革

第一组.英国基础教育改革

90年代英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1)推行直接拨款公立学校政策。英国直接拨款公立学校政策的实施 充分体现了英国政府削弱地方教育当局权力,加强对初等教育的中央控 制的趋势。 (2)推行全国统一考试。《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后,根据当时的
教育和科学部制定的时间表,英国全国课程委员会和学校考试评定委员
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强调四项目标:(1)精神方面的发
展: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
现目标的意志。(2)道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
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3) 社会方面的发展: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成员自身的权利 和责任,具有人际关系的能力。(4)文化方面的发展: 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
资格享受地方税补助,但是这种补助主要用于民办学校世俗教学的开
支,民办学校的基建、修缮和改建费用仍由所属教会机构负责。 4、地方教育当局对公立和民办初等学校实施统一管理。
6
(二)1902—1918年间初等教育的发展
1、这一时期英国初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教育福利政策的建立。 (1)1904年,英国颁布了新的初等教育法规,提出初等学校的目标是: 使儿童的性格得以形成和强化,发展他们的智力;充分利用学年内可 以利用的时间,根据儿童的不同需要,帮助他们从实践和智力上适应 本来的工作生活。 (2)1918出台《费希尔教育法》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教育重新
12
2、《1988年教育改革法》涉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改革措施有: (1)改革初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英国初等学校一直由地方教育当
局开办和维持。《1988年教育法》颁布后,地方教育当局对中
小学教育的控制逐渐受到了挑战。该法规定,任何由地方教育 局管理的郡立学校或民办学校经家长投票同意后提出申请,并

英美两国科学教师教育重要举措及其借鉴

英美两国科学教师教育重要举措及其借鉴

( )n - a强教育 类课程 作为科学教育发祥地的英国, 18 年就正式颁布了英 在 99 综观英美两国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加大教育类课程 国历史上首部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 国家科学教育课程 即《
比例成为两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又一特征。在美 国, 培养科学 标准》 S ec t aoa Crcl ) 提出科学教学的基 (c nen eN tnl u i u , i ih i ru m 教师的课程模块有三个: 一是包括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本要求。20 年, 人文 00 英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 和艺术 、 语言学等课程的普通教育课程模块, 占总学时比例的 提出了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及必要性。该报 I3 二是执教学科的课程模块, / 强; 设置了主修和副修两种形 告强调“ 专业发展” 在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生活中起着“ 枢 式, 占总学时比例的13三是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课程, 纽” /; 作用, 强调科学的学科知识是吸引科学课程教师的关键因 包括教育原理、 课程原理、 教学策略、 教学技术、 教育心理等、 素, 建议为科学教师创建一流的学习中心。 02年, 20 英国发布 临床实践、 教师实习, 占总学时比例的 13 /。尤其需要指出的 科学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用于保障科学教师质量。该标准包
继续教育学院)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 实验技术教师和其他 美国培养科学课程教师的具体标准。正如美国最新版< 国家 有关人员服务。中心设置 了教学实验室和工作坊, 配备最先 科学教育标准》 所指出:科学课程教师就是科学界在课堂上 “ ”4 3 美国对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出 进的信息交流技术资源及相应设备或材料, 可以在其中开展 的代表。L 由此可见, 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或创作活动。 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初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21世纪初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21世纪初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一、21世纪初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一)小学课程改革21世纪以来,英国小学课程始终在不断变革。

2009年4月,英国前教育标准局总督学JimRose爵士负责制定了《小学课程独立评估:总结报告》,就小学课程如何适应21世纪国际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同时,报告表示,英国的国家课程应该予以保留。

在此报告的基础上,2010年2月,英国课程与资格局《小学新课程简介》,同时制定了《国家小学课程手册》。

2011年,英国小学新课程改革最突出的革新就是把之前依据学科制定的11门课程改为六大学习课程,基于小学阶段的六大学习领域的每个学习领域都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优越的学习资源和条件。

(二)中学课程改革英国政府先后进行多次重要的中学课程改革,以满足公众期望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中学阶段开设计算机课程,2000年9月修订的国家课程中,将信心技术课程改名为信息交流技术课程。

经过长达7年的实践,英国于2007年重新公布了新的中学信息交流技术课程方案,并于2008年9月开始正式推行。

2003年的中学课程改革提出:14~19岁这一阶段需要加入更多的职业教育课程。

2005年,中学课程改革将新的专业证书纳入进来,新课程要求建立适当的专业证书新体系,实现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好的整合互补,进而实现社会各领域对学生的综合需求。

2007年的“14~19岁改革”提出,在英语、数学和信息通讯技术这三门课程中融入实用技能,设立新的实用技能标准和证书。

二、21世纪初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一)课程内容———强调两大基本技能新课程内容着重强调两大基本技能,即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

新课程对于学生的读写、计算和使用信息技术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新课程也为学生进行更多的读写、计算实践练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掌握这两大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接触其他自身感兴趣的课程。

第一组.英国基础教育改革ppt

第一组.英国基础教育改革ppt

学校和高级小学,为14—18岁年龄段学生提供部分时间制(非全日制)
教育。
-
7
2、哈多报告 1926年,以谢菲尔德大学副校长哈多爵士为主席的中央
教育咨询委员会发表《青年教育》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新的 初等教育概念。认为它应于11岁左右结束,11岁之后称作“初
等后教育”。
1931年,哈多委员会发表了该委员会的第二份报告,即 《初等学校》的报告。该报告上要是研究11岁以下儿童的课程
-
12
2、《1988年教育改革法》涉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改革措施有: (1)改革初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英国初等学校一直由地方教育当
局开办和维持。《1988年教育法》颁布后,地方教育当局对中 小学教育的控制逐渐受到了挑战。该法规定,任何由地方教育 局管理的郡立学校或民办学校经家长投票同意后提出申请,并 经国务大臣批准,即可脱离地方教育当局控制,成为直接拨款 公立学校。 (2)设立国家统一课程。所有公立学校必须开设英语、数学、科 学、历史、地理、技术学、艺术、音乐、体育和现代外国语。 其中前三门为核心课程,其余为基础课程。
英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
2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一)国际背景
进入21 世纪, 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的政治经济 格局不断演变,同时带动了全球范围内教育领域的变革,这些 变革很多都围绕课程展开。例如,芬兰在1994 年设置国家核心 课程之后,于2004年再次颁布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挪威于 2006 年决定再次启动教育改革,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值得 关注的是,经历了多年战乱纷争的阿富汗政府也开始了历史上 的首次课程改革。因此,加快课程改革,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 课程体系,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地考察与思考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作者:丁邦平2007年12月1日至9日,我们一行4人应邀到英国伦敦市和牛津郡两地访问了1所大学、1所中学和4所小学,并观摹了几节科学课。

此外,我们到儿童、学校与家庭部(theDepartmentofChildren,sehoolsandFamilie,)听取了有关科学教育的负责人关于近年来英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情况介绍,在牛津郡还与其科学课教研员进行了座谈。

英国从20世纪90年初开始进行科学教育改革,为公立学校l年级一H年级义务教育制定了统一的国家科学课程(私立学校仅作参考)。

英国的小学科学改革是国际上公认富有成效的。

笔者于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曾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访学1年,对英国科学教育改革有所了解。

这次为期1周的访问又加深了我对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认识。

这里笔者将对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观察与思考写出来,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参考。

一、英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及其特点我们在伦敦市和牛津郡两地参观访问了4所小学,听了其中3所小学的科学课。

12月5日下午,我们访问的第一所小学是位于东伦敦区的BadenPowell小学。

这是一所普通小学,校舍和教学设备都极为平常,远非我们想象中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小学。

我们驱车赶到这所学校时已经是下午l点30分,所以一到学校就直奔事先为我们安排好的教室听课。

这节课是4年级的科学课,上课时间是1点30分至2.点30分,26名学生分6个小组围桌而坐,上课的教师是一位有7年左右教龄的男老师斯蒂芬·维克(Stephanwicker)先生。

他在为我们准备好的打印出来的备课笔记上,写着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关于电的内容有:“电路需要一个电源;一个电器工作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中断电路,使电器处于或开或关的状态。

”另外,思维与小组合作的内容包括:“小组内成员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欢迎错误和不同的意见,以此作为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课堂上实行混合分组(即每个探究小组由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维克老师为这节课预设的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是:“我能把电池与开关组合在一起,使灯泡更亮或更暗。

”在这一个性化的总学习目标下面,还列出了一些具体的学习目标:“发现电路各个部分的因果关系;预测电路中增加更多的电池所产生的效果;当电路中各个部分改变时,如何保证灯泡或马达(motors)不致烧坏;如何改变灯泡的亮度及电路中马达的速度。

”这节课的导入很有特色。

上课一开始,教师在白板上写了一个4年级的学生通常会有的一个错误的关于因果关系的认识:“外面的风是由于树叶摇动引起的”,并花了几分钟与学生讨论这句话中因果关系的错误。

这就是上文提出的“欢迎错误和不同的意见,以此作为学习的机会”这一主张的具体体现。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讨论并澄清学生原有的错误观念有助于他们理解、接受或产生正确的观念。

维克老师这样导人新课可能就出于这种考虑。

在此基础上,师生讨论了两个直接与课题相关的问题:“电路中的结果是什么?这种结果是什么引起的?”“使灯泡工作的主要原理是什么?”但是,我们在听课时发现,虽然通过讨论有些学生能够理解因果关系,但似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的因果关系及电路的基本原理。

不过这或许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有了这样的讨论之后,学生接下来的动手探究活动就有了目的和方向,探究活动会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简单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在这节课的探究环节正式开始以前,维克老师的这节课还有一个准备阶段。

这项准备包括: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漫画,上面画着一个丑陋的怪物的面相;他还提出了一个促进探究活动展开的问题:“当有人玩弄它时,丑陋怪物的脸亮了起来。

你怎样使它亮起来?需要什么设备?”以此为引导,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画电路简图的任务,并鼓励各小组的学生提问以改进其设计。

接下来,维克老师问学生:“你们能不能接通电灯泡又关掉它?”“你们能否不断开电路使灯泡更亮?”这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提问促进学生深人探究的做法,是学习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策略。

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学生的建构与探究活动。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电池、电线、开关、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各种材料和工具,要求学生把自己画好的简单电路图变成实际的电路。

教师自己和助手(英国小学课堂都有教学助手协助教师工作)在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时巡视和观察学生,当学生活动不顺利时给予帮助。

但维克老师自己及其助手并不告诉学生应当如何操作,而是围绕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进行正确思考和活动的问题,如:“是什么问题啊?”“我们是否都考虑了一个简单的工作电路的所有基本原理呢?”“我们还要试一试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搭建建构式探究学习的“脚手架”,这正是建构式探究教学的一个体现,也可以说是以学习性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建构式探究活动。

在这节课剩下的大约一刻钟时间里,学生不再进行以动手操作为特征的探究学习,而转人以展示、交流和质疑为主的动脑探究阶段。

首先是让小组成员到教室前面展示他们各自做成的简单电路,并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做成的。

在此过程中,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释,如:“要让这个电路工作起来你们必须思考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没有?动手操作的顺序是否有影响?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是否尝试了别的方法?有没有成功?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否有人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改变了想法?”,等等。

维克老师在全班讨论阶段始终采取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并以此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

这种以学习性评价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或许是这节课达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吧。

在师生进行全班讨论的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到在最后几分钟里维克老师让一个小组的两名同学自己点名让同学质疑问难,使这堂课的建构式探究学习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种做法首先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如汇报的两个学生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而向他们提问的学生也获得了主动探究的机会,其他同学在倾听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判断。

这种学生之间互相自由质疑、辩难的问答是建构式探究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来看,其教学模式可以说是采用了“建构式探究”(以区别于“发现式探究”和“接受式探究”)模式。

在另两所小学里,可能是教师的理念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也可能是由于英国政府对学校核心课程进行统一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我们发现有些科学课上教师非常重视让学生掌握(理解和记忆)科学词汇,教学方式可以说是接受式探究。

例如,我们12月6日到牛津郡的Faringdon小学听了一堂内容为科学史的课,涉及到英国历史上18至19世纪一位最先在欧洲采用牛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的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医生(EdwardJenner,1749一1823)的事迹。

教师在白板上写出学习目标“做好关于一位著名科学家的笔记,并给出有关他的工作的信息”后,便到更衣室换了一件白褂回到教室,扮演这位19世纪的科学家,让全班学生向他提问。

以这种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基本资料后,老师发给每人一张记录单,上面有6个方框,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以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呈现这位科学家一生中6项重要的事件。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堂有效地接受式探究科学课。

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也采用了学习性评价手段(如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填写记录单,采用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等),作为学生进行接受式探究的主要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强,积极思考,好奇心得到极大地激发。

课堂气氛热烈而紧张,学生的学习是富有成效的。

在牛津郡的Balnl〕ton英格兰教会小学,我们听了一节关于花的结构的科学课。

这节课教师关注的是科学词汇的掌握,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花的解剖等。

显然,学生在这节课上探究的程度是不高的。

我们在牛津郡还参观了据说是全英国最好的小学之一的圣托马斯·莫尔小学。

学校的一位教师领我们参观了学校,校长也陪同我们参观了一些教室,并与我们座谈。

可惜该校没有安排我们听科学课。

不过,通过参观和与领我们参观的教师和校长的交谈,我们感受到这所著名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特色。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l)让墙报“说话”,充分利用墙报展现学生对科学的了解和理解。

我们发现许多教室的墙壁上都有学生自己绘制的图画或发表的作文以及收集到的动植物标本,内容涉及火山、河流、岩石、牛津当地历史上的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和经历,图文并茂地展示他们对科学的理解。

(2)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

与英国的其他学校类似,这所小学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课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如上面提到的师生自己展示的科学教育墙报、教学中使用的智能交互白板及其丰富的电教资源,教室里堆放的包括科学图书在内的各种读物和教学参考资料,科学教学中使用的仪器和材料,等等。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性评价的使用。

我们在参观中发现,科学教学中学习性评价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包括学生的科学笔记本上记录的他们在课堂上随堂做的作业、教师提供的评价单(如科学日志)、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科学论文,等等。

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合一促进了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

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

1988年,英国在保守党政府领导下在议会通过了《1988年教育改革法》。

依据该法,1990年英国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由此奠定了90年代以后跨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框架。

在此之前,英国小学各科课程由地方教育当局(LEA)和各个学校自己决定,课程内容偏重动植物知识。

60年代的科学教育改革把课程名称改为“科学”,注重科学过程与方法,增加了物理与化学教育的内容,其学科地位比以前有所提高,但90年代以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仅限于少数师资条件好的学校,科学教学并不普遍。

从全局的视角看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中央政府首次制定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从1一n年级,学生年龄5岁一16岁)国家课程中的三门核心课程之一(另两门是英语和数学)。

各地方教育当局的科学教研员(原文为Seieneeadviser,直译为“科学顾问”)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

学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进行备课和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般都不使用教科书。

二是核心课程要在小学第一阶段(1一2年级)和第二阶段(3一6年级)结束时进行全国统一的终结性评价(即考试)。

英国义务教育共11年,分4个阶段:1一2年级为第一阶段,3一6年级为第二阶段,7一9年级为第三阶段;10一n年级为第四阶段。

为提高和监控义务教育质量,英国的资格与课程局(英文是theQualifieationSandeu川eulumAuthority,缩写为QCA,该局是一个独立的半官方机构,接受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关于国家课程和评价方面的任务)在儿童、学校与家庭部的授权下对2年级、6年级和9年级的学生进行全国家统一考试,考试的科目是语文(即英语)、数学和科学,各学校学生的平均成绩按名次张榜公布,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