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的定义及其培养教育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浅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编辑 刘小可)
7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浅谈教学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文 / 王晓萍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具有独立意识 的人,在对待自然界、社会的制度与体验 中,能自主地决定行为主体倾向与活动方 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培养 学生自信心、情感人格、独立性品格、意 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质疑探究,鼓励学 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 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 自觉性、迫切性、持久性、独立性。推动 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提高教学质 量。
一、 培 养 学 生 个 性 心 理 品 质的意义
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紧迫性基于学生 在“应试教育”中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 教学方法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材 缺乏灵活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单 调,个性特长被压抑,心理负担过重。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的评比办法 脱离实际,存在很大的偏差,个性化教学 增强课程的选择性,能使学生根据兴趣、 特长分配精力,允许学生存在个性差异, 让学生充分地发展,愉快地学习、健康地 成长,发展个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质量。
二 . 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 质的内容
1. 自信心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是否有自信心,是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关键,实 验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 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定不同形式、 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再将各组分目标进
行归纳与汇总,成为班级“实验教学课时 学习目标”。
2. 情感人格 理解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基础。悦纳是 师生关系融洽的标志。教师须依据不同的 对象及其特点,尊重学生同时,实现“三 多”,即“多一些理解与帮助”,“多一些 关注与信任”,“多一些情感投入与机智策 略”。这样,学生能形成良好的个人心情 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3. 独立性品格 所谓独立性品格就是有目的的思维方 式、方法及主见。它是教学创新的关键,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现代实验教学 要高度重视学生独立品格的培养。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依据每一名学生的动机、兴 趣、行为等,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视 角观察与分析问题,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让学生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渠道。 4. 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 素,而意志力则是人在完成预期目标任务 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的、心理的承受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需 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严格要求,借助有效 的学习策略,进行能力合作,预防学生的 逆反心理,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 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

高中语文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高中语文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高中语文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第一篇:高中语文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中学高中语文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语文学科因其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立足课堂,营造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师生应平等合作,双向互动,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支配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要改革教学方法,广泛采用点拨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讲练结合法等教法。

要优化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启发,多质疑,培养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彻底打破“满堂灌”、注入式等教学陋习,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拓宽阅读,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教师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余、周末及节假日享受阅读的快乐。

要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图书馆、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

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强调勤做读书笔记,常写读书体会。

要丰富阅读形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开展读书比赛,收集学生阅读过的书刊进行旧刊交流活动,举办朗诵比赛、故事会等。

三、开放写作,展示个性发展的丰采从学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太多的框框条条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放手让学生去写,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另外,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不断丰富写作素材,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成为学生个性化写作的不竭源泉。

简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论文

简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论文

简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论文简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论文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做好,就会影响着学生对其他文章的理解能力,无法全面的发展,对国家的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将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做好,可以很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按照学生的特性来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培养,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的差异转变为优势,实现个性化教学,让个性化教学工作深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1 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意义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着学生未来的成长,是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可以在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的时候,进行人格上的培养和塑造,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有着学生对语文是讨厌的,因为语文的乏味和无趣,面对这样的学生就要让学生找到自信,让学生在激烈的教育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不在出现偏科等问题,不会因为学科上的学习,让学生的特长埋没。

要根据学生健康的`心理特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小学生的特性决定的,小学生在思维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定律,这就意味着小学生还有着很强的可塑性,面对这个高节奏的市场竞争,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将自身的个性培养好,将教育工作发展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尤其是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建议2.1 要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现代的小学生在教育上要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将学生的潜力按照学生的特性进行挖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月亮湾》这一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知道学生进行朗诵,可以这样的指导:”这篇课文真的很美,可以给老师一个机会来阅读这篇课文吗?”在教师朗诵的时候,如果学生鼓掌,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说:”孩子们老师读的怎么样啊,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学习,老师读的不好的地方,我们大家一起改正好不好”,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个性培养中十分关键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养成敢于发言,面对错误永不退缩的良好品质。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关键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的心理过程与机制的科学,它通过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促进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发展和个性化教育的关键作用。

一、认识学生的个性特征个性是指每个学生在心理、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独特性。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基础。

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兴趣、心理健康状况等。

比如,有些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他们的认知风格属于感知型;而有些学生喜欢通过思考和推理来学习,他们的认知风格属于概念型。

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可以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使学习更加高效。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教育心理学强调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对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和挑战时,如果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情绪,很容易退缩或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成果和自我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积极指导和关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

比如,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将得到促进,进而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应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许多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促进其发展。

差异化教学的策略包括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指导学习、情境教学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充分发展潜能。

四、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变化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通过对学生发展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发展理论,并为教师提供了相关指导。

素质教育中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素质教育中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现就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一、打好基础发展个性什么是人的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人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思维和实践能力及其对现实态度的独特的总和。

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打好知识基础,知识是思维的依据和源泉,没有一定的知识,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有条理地科学地进行的,知识与思维、与个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要发展个性,就一定要有知识基础,而知识基础越牢固,也就更容易发展个性,这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人的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又是与丰富的知识密切相连的。

比如,自信、多思、独立思考、创造精神、不随波逐流等等,都是因为有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而形成的性格特征。

英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也可以弥补我们性格上的缺陷,使性格变得美好起来。

那么,如何通过打好知识基础来发展个性、完善个性呢?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创造性的过程,在儿童时期就全力表现出来了,他们总试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发现周围的世界,从中寻找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

因此,我们要鼓励他们这一心理发展,鼓励他们这些行为,切不可使之受到任何压制。

否则他们的创造性心理就很容易被淡漠和迟钝所代替,个性就不易很好地发展。

特别是在进行基础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和发挥已有知识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类、推理、概括、判断、想象等途径来发展他们的思维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兴趣与个性,可谓是孪生兄弟,而兴趣爱好与智力发展,又是密不可分的。

从一般的情况讲,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或某一项活动发生兴趣,或者浓厚的兴趣,往往与这个人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而此也就很容易发展他们的智力。

心理学论文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心理学论文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培养人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人的性格也是没有相同的,最多不过是相似。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也十分多,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在众多因素中,教育因素在性格的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包括家庭、学校、自我的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树立大的教育观念,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研究性格的形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而教育的实践证明人的性格尤其是中学生的性格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

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无论对于学习和将来走上社会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响。

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幸福的人。

所以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来培育他们形成优良的性格特质性格的培养必须从平凡、细小的日常生活开始。

比如:在上课和集体活动中我要学生遵守纪律和集体规则,要是他们的行为和愿望服从集体,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不能随心所欲的侵犯别人的利益,影响集体活动的效果等。

只要这样长期一贯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学会约束自己,增强自制力。

良好的班集体能使学生在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中受到锻炼,并受到良好班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团结互助、勤奋好学、遵守纪律、坚强自制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根据各科的特点,充分利用或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有利于性格培养的智在因素,对学生进行感染和引导。

劳动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比如:当学生在劳动中遇到困难不能完成时,教师要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并预期顺利地完成任务。

低年级学生模仿老师,老师在他们心灵中有很大的权威性,他们习惯于把老师对事物的态度、思想和行为方式神圣化,以老师的行为、品质作为自己的标准,从而进行模仿影响自己的性格。

总之,在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中,既要充分尊重、相信和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要在一定纪律的约束下,避免学生个性的盲目张扬;既要注重个性的独特性,又要注重个性的差异性,努力地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和意志力。

学生个性教育心得体会(3篇)

学生个性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投身于教育事业,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个性教育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学生个性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个性教育1. 个性教育的定义个性教育是指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2. 个性教育的意义(1)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个性教育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使他们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上得到充分发展。

(2)提高教育质量:个性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促进教育公平:个性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二、实施个性教育的策略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了解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家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和需求。

(2)尊重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发展。

2. 培养学生自主性(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1)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2)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2)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扰。

三、个性教育心得体会1. 个性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素养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个性教育。

浅谈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专业名称: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姓名:李健准考证号042307100045指导老师姓名:路海萍摘要: 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良好的个性素质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通过教育去熏陶、培养。

作为教育者,要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所在,也是教师担负的职责义务。

关键词:中学生个性培养一、培养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必要性1、社会培养目标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态势。

知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准。

未来经济的发展,将高度依赖于知识的储备,人才的储备。

由于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知识更新过程中的难度更高,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各方联合完成某项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需要人们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①因此,要使当代中学生今后能继续深造,立足社会,除了让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建设者正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需要,有个性特点、创新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从而推动社会的高速发展。

2、学校教育目标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②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今天的受教育者,就是明天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

他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心理品质,正是形成个体完整人格的要素之一。

学校有责任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来完成。

这也是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的: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的精神来指导学校教育工作。

3、良好的个性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8岁左右,目前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在物质上能得到教好的满足。

学生学习中的个性与特点的理解与培养

学生学习中的个性与特点的理解与培养

学生学习中的个性与特点的理解与培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特点。

这些个性与特点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理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中的个性与特点的理解与培养的方法和意义。

一、个性与特点的理解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维、情感、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独特特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表现在学习上也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可能比较外向活泼,善于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更适合在群体中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比较内向静默,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更适合独立学习。

此外,还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和天赋,而对其他学科则较为疏远。

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在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外向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对于内向沉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对于对某个学科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挑战,帮助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二、个性与特点的培养除了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我们也应该关注个性与特点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个性与特点的方法和策略:1.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例如,可以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2.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反馈: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因此,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认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3.创设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来适应学生的不同特点。

个性_精品范文

个性_精品范文

个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个性的重视越来越高。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独特性,是人们在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而在学生群体中,个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个性在学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首先,个性在学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个性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人。

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这些特点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发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而一个拥有个性的学生,不但在学术上表现出色,在人际交往中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其次,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也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放飞自我,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支持。

最后,社会环境也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个性在学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
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爱心的人。

谈“个性”议论文

谈“个性”议论文

谈“个性”议论文谈“个性”议论文谈“个性”议论文1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的,就像每两片树叶之间纹理的差异一样。

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经历是迥乎不同的,因此也就形成多彩的个性。

高中阶段,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我们不像小的时候那样一味地听从教师与家长,而是有了自己的主张与见解。

高中阶段,便因此成了一个人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

学校已经给了我们张扬个性的大好平台,音乐会、运动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性情与才华得以充分的释放。

那么,从自身做起,培养一个健全的个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谈一谈怎样培养一个健全的个性?首先,健全的个性的培养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既不自卑,也不自负。

应该正确的对待自己,把握自己,理解自己。

以自信的微笑去面对人生的道路,去面对个性开展的道路,同时也要在衡量自己才能的前提下,以理智的态度给自己树立一个现实可行的目的。

其次,个性还应该与集体相一致。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这“不同”便是我们所说的个性,而“和”是这“不同”的根底,即“集体”是“个性”的根底。

我们在不断培养、塑造自己的个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这份个性是否阻碍到了别人,过于自我与张扬的个性是会造成对别人的负面影响,进而反过来伤害到自身。

在自我个性的开展的同时,不妨去听听别人的看法,同学、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

最后,既然是培养健全的个性,那么我们就应该让自己尽量的全面开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这个说法看似俗气,但确实道出一个培养健全个性的最好方法。

____曾提出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个人才能的全面开展也会让自己的个人性格逐渐健全。

广泛的尝试性涉猎,或许会给自己翻开另一扇门,更会让自己的个性愈发地鲜亮。

每个人的个性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起到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梦想成为建筑师的,那么应该擅长考虑,缜密而富有条理,又要保存一定的创意思维;将来一心想着钻研学术的应该在平时一点一滴中不断积累,养成热爱钻研的性格,还得耐得住寂寞;希望成为艺术家的,那个性就更为重要了,艺术家不仅要擅长发现生活中的美,还要有自己对这生活之美的一份独到见解。

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培养论文

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培养论文

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培养论文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了它,才能充满生机,富有魅力。

课堂教学泯灭了个性,就像花儿少了雨露,即使开着也不会鲜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教学改革百花齐放的今天,我将继续张扬教学个性,努力培养个性的人才,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永远充满灵气。

在教师的角色隐喻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有的人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是自来水,何时需要,何时提供。

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教师定位于无所不知的“师圣”的角色。

学生崇拜教师、相信教师,久而久之,他们依附于教师,事事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首肯,他们缺乏一定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存在老师绝对的权威,而是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首先应了解个性的涵义及特征。

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来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二是指人的性质和作用。

现代心理学把个性解释为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它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个性具有整体性。

意指个性的每一特征均是相互联系的,是不能孤立单独进行的。

2.个性具有独特性。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这是个性独特性的写照。

3.具有稳定性。

比如内向的人不善言辞,外向的人,易于冒险等。

偶然出现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不能称为个性的特征。

4.个性具有社会倾向性。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很明显,教育是实施个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

”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应该建构教育系统的现代化的教学机制,采用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类型。

比如:采用探索型结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采用自学型结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采用审美型结构,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才能;采用竞争型结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语言思维等能力;采用开放型结构,拓宽学生知识层面,扩大视野,培养现代开放的头脑;采用民主型结构,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民主参与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论文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愈加重视,而且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

一、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概念与作用(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概念。

在人类的成长阶段,由于外界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造就了人类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即个性。

每个个体的后天教育与先天遗传均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在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个性指的是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生所体现的带有个人意识倾向的差异性特征。

由于语文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因此,较为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

(二)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另外,还能够使学生学会发散性思考方式,促进学生智力的二次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一)目标定位错误。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思想感悟,因此,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增强对文意的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他知识。

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

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而提高文学素养。

(二)功能理解错误。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在不同环境、不同目的下应如何进行交流与作文都是语文教学中应当涉及的问题[2]。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将语文当作科学性学科进行教学,使教学缺少了语言特有的灵活,从而成为了学习负担。

(三)角色设定错误。

学习的根本在于兴趣,老师应正视自身角色,将学生放置在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需得到改善。

浅谈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浅谈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浅谈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汉南区纱帽中学杨洪所谓的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培养和发挥学生良好的个性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教师应引导学生丢掉自己不好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呢?我认为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前提。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教师要用真心去爱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洞察每个学生的表情变化,保守学生的秘密,用慈祥的眼神、温暖的语言、必要的爱抚、真挚的情感以及生活上的照顾等,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

其实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有时候就体现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一句鼓励的语言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奋发的勇气和信心;一句激励的评价能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到温暖;天凉了,提醒学生加衣,以防感冒;学习退步了,帮助学生寻找原因,而不是去责备……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尊敬和爱戴教师。

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潜在能力。

二、严格的纪律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环境并不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任其发展。

“我爱你,因为你存在,无论你做什么,我都爱你。

”这是一种盲目的,随和的爱,没有了原则性,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要让学生知道,为了得到任何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的承认,任何一个未来的社会成员都应懂得这个社会所期望他具有的品德,必须学会在规则的海洋里游泳。

就像NBA赛场的球员一样,赛场上的每一个球员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像科比、霍华德、姚明等,但他必须受到NBA比赛规则的约束,否则,他将会被罚出赛场。

学校的一系列守则、规范不仅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所必需,还旨在培育学生长大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认清学校制定学习、生活、体育等规则的必要性。

让学生的个性在纪律的约束下健康发展。

三、学生抗挫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内容。

学生天性个性与性格心理的教育心理学分析

学生天性个性与性格心理的教育心理学分析

学生天性个性与性格心理的教育心理学分析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与学习的科学,其中学生的天性个性与性格心理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学生的天性个性和性格心理对其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学生天性个性与性格心理的影响因素和教育应对策略。

一、学生天性个性的影响因素学生的天性个性是指个体在出生时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特质和倾向。

这些天性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学生天性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个体的基因组对其天性个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与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活跃性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相关。

然而,遗传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环境因素同样对学生天性个性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学生天性个性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都会对学生的天性个性产生影响。

例如,家庭中的积极支持和鼓励会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天性个性。

3. 社会文化背景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其天性个性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个体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以及社交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从而影响学生的天性个性的形成。

二、学生性格心理的影响因素学生的性格心理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心理对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 遗传因素性格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个体的基因组对其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与学生的外向性、内向性以及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相关。

然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因素并非决定性的,环境因素同样对学生性格心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 教育环境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对其性格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氛围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心理产生影响。

例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教育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格。

学生个性的定义及其培养(教育心理学论文)

学生个性的定义及其培养(教育心理学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论文学生个性的定义及其培养作者:冯轲杰院系: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心理学类年级:11级学号:2011411393指导教师:李海清日期:2012年06月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引言 (3)(一)方法 (3)(二)对象 (3)二、研究方法 (3)三、个性的定义 (3)四、个性的特征 (3)(一)个性的整体性 (3)(二)个体的稳定性 (4)(三)个体的独特性 (4)(四)个体的社会性 (4)五、培养学生个性的意义 (4)六、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5)(一)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 (5)(二)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自信 (6)(三)鼓励在求异中发展 (6)(四)教师教学期间要成为榜样 (6)(五)在激励活动中提高个性 (6)(六)创建民主和谐的氛围 (6)参考文献 (7)致谢 (7)学生个性的定义及其培养(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轲杰2011411393)摘要:在学习上,要乐观向上。

这就表现在不怕困难,刻苦努力。

学习是件苦差事,经常会使人疲劳,如果你没有乐观的个性,你就会觉得无法承受它,甚至会放弃它。

如果你能乐观地对待它,会在苦中找到甜。

本文会简短介绍一下学生的个性的定义、意义及其恰当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个性;定义;意义;培养方式一、引言“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已成为时代对广大学生的要求。

然而,什么叫个性,为什么要培养良好个性,又怎样培养良好个性,这对广大学生朋友来说还不甚熟悉,对其实质内容掌握得还不够全面。

二、研究方法(一)方法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个性。

(二)对象个性的定义及其意义和个体培养方法。

三、个性的定义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热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有关大学生个性心理论文

有关大学生个性心理论文

有关大学生个性心理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和疏导,使他们对自己和社会具有良好的、正确的预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个性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大学生个性心理论文范文一:谈大学生心理个性的相关问题【摘要】大学生的心理个性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点问题,21世纪培养的是高科技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来看,在课堂正规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学习抓得比较系统,有很突出的成就,相比之下,心理教育,心理个性分析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略谈大学生心理个性的相关问题,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心理教育 ;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1大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大学生是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的高发人群,他们正直青年中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而对生活环境、人生、理想、现实等种种问题,面对各种观念的冲突、利益的抉择,许多大学生因苦无良策,处理不当,而陷入痛苦、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有的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

我们通过对200余名护理系的大学生,用症状{——}90自测量表,通过测量可以看出学生中有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倾向、敌对倾向的比例超过50%,抑郁、焦虑、偏执的情况也较多,可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大问题。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适应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情绪问题、意志力问题、自我统一性问题及行为问题,在个体身上,表现为孤独、失落、空虚、抑郁、无助、绝望、矛盾、焦虑不安、心绪不宁等情绪反应及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力减弱或尚失,缺乏持久性,自我否定,自我封闭等生理现象和行为特征,另外,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对权威师长有一种本能的“推拒”心理,他们遇到问题,往往不是求助于老师、父母或组织,而是找同龄的“知心朋友”,内向一点的则完全依赖于“自我调整”,这种求助和调整仅限于朋友及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往往带有盲目性,效果也不理想,还可能导致情绪恶化,在学生中出现的一些精神病患者以及发生自杀等恶性事件,往往是错过了调整的最佳时机,或没能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干预造成的。

浅谈学生个性的培养

浅谈学生个性的培养

浅谈培养学生个性的必要性宋国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承担着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

然而,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这就是教学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使其健康发展的问题。

现在,不论那一级学校,都是将成群的学生编成班级,学习统一的教材。

同时,这些学生又有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教师进行辅导。

从中不难看出,对于学生来说,统一的东西太多,同一性占了主导地位,个性化的空间实在太少,共性掩盖甚至抹杀了个性的存在,往往使一些学生的特殊才能一闪即逝,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种现象在学校教育中屡见不鲜,长此下去,轻则贻误学生的前途,重则妨碍整个民族心理向开放进取方向发展的进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是在集体环境中进行的,然而在认识的道路上,儿童都要独立的迈出自己的每一步;脑力劳动具有很大的个体性,这个过程不仅取决于儿童的性格和许多不易观察的条件。

”这段精彩的论述,揭示了一个矛盾现象:集体化的教和个体化的学,同一化的引导与多样化的思考。

在这对矛盾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一味追求程式化的教学,要求千篇一律的答案,维持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出现了在校应考成绩优秀走向社会一无所长的奇怪现象。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环境中,时时处处注意营造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有利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发现学生之间个性差异,才能做到修剪劣枝,助长嫩苗,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心理上得到全面发育,为将来顺利进入社会创造条件。

给个性一个施展的环境,这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十分必要并需深入探究。

这个环境是无形的,它包括给予个性以充分的表现机会,让大家评价并接受的方法,健康而又宽容的共同心理。

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真诚的爱心,既要做学生的表率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善于从同一中发现个性,真正使每个同学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育成长。

浅谈学生的个性培养

浅谈学生的个性培养

浅谈学生的个性培养摘要】论点:教学策略的转变,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论证:1、理论论证:传统教育重视整体教育忽视个性培养的弊端,新课改提倡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

2、事实论证:(1)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全面优化学生个性。

(2)通过肯定学生的个性优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实施个性教育。

【关键词】学生个性教育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6-009-02在周小山先生主编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一书中,提出了新课程教学策略即将发生的四大变化: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在这里我着重谈一下第四个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于受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因素的制约,以"升学-应试"为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个性的教育。

我们的学校,正逐步成为一种"模具",不管你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

我们的教师,正象辛勤的"园丁",不管你多绿、多艳,为了整齐划一,都将被无情的修剪。

一个个充满个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逐渐变成了听话的"解题机器"。

这怎能不使人感到悲哀?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学生个体充分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

教育与教学活动是一种整体发展的集体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是以受教育者的整体情况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方法,以整体的发展阶段性来确定发展的任务,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

在学生个体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浅谈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摘要: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良好的个性素质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通过教育去熏陶、培养。

作为教育者,要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所在,也是教师担负的职责义务。

关键词:中学生个性培养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都有一定的品质,我们一定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品质。

例如,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良好的分配和转移是良好注意的品质;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是良好思维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和自制力是坚强意志的品质。

一、倾注爱心,激发学生的热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当学生感到学习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时,他们就会更乐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学生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判断教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教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教师对其的指导和帮助。

这正是俗语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传身教,树立人格教育模范,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奔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如上所言,当学生感到学习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时,他们就会更乐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只有激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以及自身的价值,努力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个性品质,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发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直接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和教师一起进入思维的佳境,主动领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努力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阜师X大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论文学生个性的定义及其培养作者:冯轲杰院系: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心理学类年级:11级学号:2011411393指导教师:李海清日期:2012年06月目录摘要3关键词3一、引言3(一)方法3(二)对象3二、研究方法3三、个性的定义3四、个性的特征3(一)个性的整体性3(二)个体的稳定性4(三)个体的独特性4(四)个体的社会性4五、培养学生个性的意义4六、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5(一)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5(二)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自信6(三)鼓励在求异中发展6(四)教师教学期间要成为榜样6(五)在激励活动中提高个性6(六)创建XX和谐的氛围6参考文献7致谢7学生个性的定义及其培养(曲阜师X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轲杰2011411393)摘要:在学习上,要乐观向上。

这就表现在不怕困难,刻苦努力。

学习是件苦差事,经常会使人疲劳,如果你没有乐观的个性,你就会觉得无法承受它,甚至会放弃它。

如果你能乐观地对待它,会在苦中找到甜。

本文会简短介绍一下学生的个性的定义、意义及其恰当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个性;定义;意义;培养方式一、引言“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已成为时代对广大学生的要求。

然而,什么叫个性,为什么要培养良好个性,又怎样培养良好个性,这对广大学生朋友来说还不甚熟悉,对其实质内容掌握得还不够全面。

二、研究方法(一)方法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个性。

(二)对象个性的定义及其意义和个体培养方法。

三、个性的定义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热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个性在起作用。

现在,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是不科学的。

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

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简单的说,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1] 。

四、个性的特征(一)个体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W.Stern)反对传统的元素主义心理学,注意研究整体的人。

他认为,人身上集中了各种心理的机能,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整体的人,而不是各种单向的机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强调,个性是一种有组织的整合体。

在这个整合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也将发生变化。

(二)个性的稳定性一个人在行为中偶尔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不能表征他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表征他的个性。

例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性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个体年龄越大,个性越稳定,受环境影响越小。

(三)个性的独特性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

连同卵双生子也不能逃避,因为个性是在遗传、环境、成熟和学习许多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个人的个性都反映了自身独特的,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状态。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个性上毫无相似之处。

把个性和个性差异等同起来,是不妥当的,因为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不同的方面。

个性中包含有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民族共同的心理特点、阶级和集团的共同心理特点,还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

(四)个性的社会性这个历来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轲就提出性善说,认为人的本性是天赋的,天生就是善良的。

社会性是在生物实体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性“依附”在一定的生物实体上的。

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既不能排除社会因素的作用,也不能排除生物因素的作用,如果只把其中的一个因素作为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原因,那是片面的。

但是,也不能把这两种因素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等量齐观。

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人类,离开了社会,人的正常心理就无法形成,更谈不上个性的发展。

生物因素只给个性发展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才能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而个性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2]。

五、培养学生个性的意义(一)个性是一个人的本质特征,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自主的个性,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X扬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个性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需要。

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个性既有先天遗传的影响,又有后天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遗传对人个性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对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生群体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这样的实例,比如各个时期的青少年个性、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等都会有一些明显的区别.所以我们称之为“90后”现象、“80后”现象等,再比如娇宠的教育环境,会导致学生性格飞扬跋扈、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薄弱等;长期高压、自身得不到认可的环境,会导致个体人格扭曲、心理变态乃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等等。

因此,从学生个性受后天环境影响的特点来看,学校教育就应重视校园环境、学习气氛的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气氛。

(三)针对当今大学生而言,当今社会突飞猛进,社会分工日益复杂、更加精细,每个层次、每个领域、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不同个性和勇于创新的人去承担不同的工作。

正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着这些变化而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发展也不仅仅满足对文化知识的继承,发展自身的个性,也成为人们所追求、社会和人类意识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作为对人影响最深的大学教育,在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之前,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学校进行个性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要。

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学校教育都应该把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根本出发点。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是他们个性发展的历史。

”个性的自我独立与解放始终是人类永不停息的追求,尤其表现在今天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其专门职责是培养人,帮助人开发潜力,因此人类追求解放、发展自身个性的呼声响彻教育的整个历程。

学校教育把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根本出发点并非偶然,它带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就极力主X教育应该以充分发展人的潜能,实现自我完善为目的,把对人的能力的推崇与讴歌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些教育家,如斐斯泰洛齐(J.H.Pestalozzi)、福禄倍尔(F.Frobel)、杜威(J.Dewey)、陶行知等,也倡导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甚至将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现在,致力于人的个性发展更是受到了广泛、深刻的重视。

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在个性发展的教育上还处于初期,它也不可避免地犯下了许多错误:忽视各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压制人的创造精神和才能,从而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造成了人的自我实现与大学教育的不协调。

六、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一)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可见,开放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其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学习个性的发展。

教学实践中,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赋予学生更大的权利。

在XX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创设有创造性的情景,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自信教师要树立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进步的育人观念,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抓住闪光点去启迪学生,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改正缺点。

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逐步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控等个性品质。

(三)鼓励在求异中发展思维定势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学生X扬个性的拦路虎,为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求异创新。

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鼓励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作答,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互相磨砺碰撞,闪烁出创造的火花。

这样还可以激发大家的求知欲望,更加努力学习。

(四)教师教学期间要成为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很深的感染,学生对数学老师的崇敬之情,往往会促进他们形成对各科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形成其他方面的良好个性品质。

(五)在激励活动中提高个性教学过程中,我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构建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课堂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实践探索,激发学习兴趣,X扬个性,使其在获得学习喜悦的同时,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如实验操作、游戏表演、歌唱绘画等等。

我们可以在课堂里多加入一些表演形式,使课堂更加的活跃。

这些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既锻炼了表演能力,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消除了学习疲劳,也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其独特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X扬。

(六)创建XX和谐的氛围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提倡师生良师益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在首位,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愉快感,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X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