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教育)第五章教学辅导

合集下载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五章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五章
稳定的工作。 和谐的氛围。 发展的机会。 工程师团队建设。 组织建设--财务纪律、分红计划、人事与管理 政策等。 公司发展的内在力量。
131
16、组织与产品( 索尼 )
提供杰出的产品(服务)--成为杰出的组织? 建立杰出的组织--提供杰出的产品(服务)?
132
17、建立一个组织是关键(马立奥特)
126
11、组织与机会
依靠组织打开机会窗? 依靠洞察力与策略穿越机会窗?
127
12、组织起来去捕捉机会
建立一个组织。 组织起来就有力量。 需要一个组织者。 HP的故事
128
13、HP的故事
并非起源于神话。 与机遇无关。 与洞察力无关。 500美元起家。 保龄球越线指示器、望远镜时钟驱动器、马桶自 动冲水器、减轻体重的振荡器。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别人认为我们能做的事)。 摸索一年,第一笔大买卖--迪斯尼《幻想曲》8 部声音示波器。
137
22、摩托罗拉与先力时的故事
盖尔文--礼聘最优秀的工程师,并给独立运作 的余地;以沉重的责任驱使组织及成员成长。 麦克唐纳(先力时)--对自己判断力高度肯 定,进而衍生出惊人的自信,睿智的推行家或指 挥官--创办人的玩具与舞台,或挣钱的机器。 盖尔文与麦克唐纳去世相隔一年半。 摩托罗拉驶入盖尔文梦想不到的海域。 先力时停滞不前。
120
5、决策行为的前提
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决策基于“价值前提”。 “高层次概念性决策”难以按“事实前提”进行。
121
6、决策的两种前提
价值前提(Value Premise)。 价值判断/值或不值。(现实合理性/令人满意) 事实前提(Factual Premise)。 事实判断/对或不对。(客观正确性/完全正确)
129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激励心理激励指导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激励心理激励指导课件
问题: 1、该厂的奖惩制度有什么问题? 2、如果你是厂领导,如何设计该厂的奖惩制度?
第五章 激励
余建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案例1:为什么员工不满意? 未来集团公司是一家勘察设计类企业。2005年人力资源部门计划对公司薪酬体系进行调整,这是一
项重要的任务。在调查过程中,许多部门的领导多次强调由于这两年企业业务获得长足发展,效益 明显提升,相应的员工收入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员工普遍对收入较为满意,这次需要进 行调整的应更多聚焦于薪酬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
第五章 激励
余建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为什么员工不满意?
然而,在人力资源专员的实际进场调研时,发现有超过70%的员工向他们抱怨有关薪酬方面的问题, 很多人对目前个人的收入水平不满意。与项目前期获得信息的重大反差引起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 重视,通过后续调研问卷的发放,他们有针对性的就员工满意度问题进行了调查。
余建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0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个体不仅注重自己的绝对报酬数量,更重视自己的投入与所得与其他人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的结果 投入包括个人的努力、以往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时间、能力等;而所得包括薪酬、奖励、认可、
晋升、培训、工作条件等 自身所得/自身投入=他人的所得/他人的投入 问题:如果个体感觉不公平的时候会有何反应?
许多企业的年终双薪制度,第一次实施双薪时会大大促进员工的积极性,而随着双薪的定额化、周 期化,员工对此变得习以为常,双薪不再是能提升员工满意度的激励因素,一成不变的激励因素转 化成保健因素。
第五章 激励
余建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14
Vroom and expectation theory弗鲁姆的期望值理论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五章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个体差异及管理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需要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其与行为的关系;掌握气质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气质对行为的影响;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对行为的影响,了解情绪和情感在认知过程、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掌握态度的概念、形成及改变的基本原理,了解态度的测量及分析方法,基本掌握如何有效地进行宣传活动以改变人们的态度;掌握价值观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了解价值观的测量方法;掌握性格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了解性格的分类及其与气质的关系。

知识要点:1.需要的概念和特点2.动机的概念3.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4.气质的概念5.气质的类型及特征6.气质对行为的影响7.情绪、情感的概念8.情绪、情感对行为的影响9.态度的概念10.态度的形成及改变11.态度的测量及分析12.价值观的概念13.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14.性格的概念及分类15.性格对行为的影响*************************************************************第一节需要与动机一、组织行为学重视人性研究二、西方学者的人性观点*************************************************************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人们的需要划分成不同的类型:1.从需要的功能特征来区分,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从需要的对象是如何得到的角度来区分,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3.从医学的角度来区分,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二、需要的特点1.指向性人的需要总是指向某种具体事物,即一定的客体或者一定的结果。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活动引入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小组讨论: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选择与运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教学目标理解个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个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学会应用个体行为分析于实际工作中2.2 教学内容个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个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个体行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个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介绍个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小组讨论:个体行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三章:群体行为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群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学会应用群体行为分析于实际工作中3.2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群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群体行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介绍群体行为分析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小组讨论:群体行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1 教学目标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学会应用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4.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应用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介绍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小组讨论: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应用方法和技巧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五章:领导与领导力5.1 教学目标理解领导的概念和特点掌握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学会应用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5.2 教学内容领导的概念和特点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主要理论和模型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运用方法和技巧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领导的概念和特点介绍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小组讨论:领导力和领导风格的运用方法和技巧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六章:冲突与谈判6.1 教学目标理解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应用冲突解决和谈判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6.2 教学内容冲突的类型和原因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冲突解决和谈判的应用方法和技巧6.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冲突的类型和原因介绍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小组讨论:冲突解决和谈判的应用方法和技巧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七章:激励与激励理论7.1 教学目标理解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激励理论的主要模型和理论学会应用激励理论于实际工作中7.2 教学内容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励理论的主要模型和理论激励理论的应用方法和技巧7.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激励理论的主要模型和理论小组讨论:激励理论的应用方法和技巧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8.1 教学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过程掌握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评估的方法学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8.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过程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评估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过程介绍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和评估的方法小组讨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九章:组织变革与发展9.1 教学目标理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掌握组织变革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学会应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知识于实际工作中9.2 教学内容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组织变革的主要方法和策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介绍组织变革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小组讨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第十章:伦理与组织行为10.1 教学目标理解伦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性掌握伦理决策的主要原则和模型学会应用伦理知识于实际工作中10.2 教学内容伦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性伦理决策的主要原则和模型伦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介绍伦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性介绍伦理决策的主要原则和模型小组讨论:伦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补充说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选择与运用。

组织行为学-5

组织行为学-5

特质理论
人们寻求个性、社会、 生理或智力方面的因素, 试图以此来描述领导者, 以及领导者与非领导者 的差异。
领导特质: • 雄心和精力 • 领导意愿 • 正直与诚实 • 自信 • 智慧 • 与工作相关的知识
特质理论
局限性 : • 并没有普遍适用性的特质可以在所有情境下预
测领导力 . • 相对于强情境而言,特质对行为的预测在弱情
• 特质理论:
领导者是天生的,不是培养出来的.
• 行为理论:
领导者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1.四分图模型
1945年美国 俄亥俄州立大学 工商企业研究所 在斯托格蒂尔和 沙特尔两位教授 领导下研究设计 了领导行为四分 图。他们认为领 导行为是两类行 为的具体结合。

关 心 人
策过程 • 目标设置过程 • 控制过程 • 绩效目标
5.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实行多数决定的原则 专制 (权力定位于领导者)
民主 (权力定位于群体)
家长式风格
没有领导的讨论
放任自流 (权力定位于个人)
三、领导权变理论
• 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式 • 费德勒模式 • 通路—目标模式 • 不成熟—成熟理论 •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从事社会活动必备的知识、能力、 资历、技能、技术、实践能力。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资历;智慧在实践中的 运用就是技能;前述各项为基础改造世界的能力就 是实践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运 用和现实化。
无论是基层干部、中层干部到领导干部,都需 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人事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 能力。对领导干部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最高;对中 层干部人事组织能力的要求最高;对基层干部专业 技术能力的要求最高。
P、M职能有强弱的区别,可以分 为四种领导类型:PM, P, M, pm

第五章领导行为《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五章领导行为《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论的假定很相似。
5.3.4 两维理论
1)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商企业研究所在斯多基尔和沙特尔
两教授领导下开展了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他们认为领导行为是“抓组织” 和“关心人”这两种行为的具体组合,领导者的行为可以用两维空间的四 分图来表示。如图所示:
5.3.4 两维理论
2)管理方格理论 在俄亥俄州管理四分图的基础上,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于1964
领导工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更有效、更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 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3)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
5.1.4 权力与政治行为
1)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个体影响其他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能力。
2)权利的基础 (1)惩罚权 (2)奖赏权 (3)合法权 (4)模范权 (5)专长权
5.2.2 国外对领导者具有的素质的研究
1)德鲁克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五项主要习惯。 2)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意见 3)十大条件论 4)个人品质论 斯托迪尔在他的一份研究工作的评论里指出,领导可以按六大方面分成不 同的类型:,即生理特征、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与工作相关的特征和 社会特征。
5.3.1 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2)民主方式 ⑴所有的政策是在领导者的鼓励和协作下由群体讨论而决定,而不是由领 导者单独决定的。 ⑵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 ⑶对下属的工作,不安排得那么具体,个人有相当大的工作自由、较多的 选择性与灵活性。 ⑷主要应用个人权力和威信,而不是靠职位权力和命令使人服从。 ⑸领导者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与下级无任何心理上的距离。
5.4.2 “途径-目标”理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领导者影响着介乎行为与目标之间的途径。领导者是 通过规定职位与任务角色,清除实现业绩的障碍,在设置目标方面谋取群 体成员的支援,促进群体的内聚力和协作力,增加满足实现个人业绩的机 会,减轻压力和外界的控制,使期望目标明确化,以及采取另外一些满足 人们期望的措施。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一)章节名称:组织行为学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讲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如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等。

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阐述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

4. 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应用。

5.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概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进行PPT演示,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4.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历史和发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二)章节名称:个体行为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个体行为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概念:介绍个体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讲解个体行为分析的常用方法,如心理分析、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3. 个体行为分析的技巧:介绍个体行为分析的实用技巧,如观察、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一、简答题1.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何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答: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1)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但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2)那些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环境相联系的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起预防作用。

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进步、晋升等。

在工作激励中,保健因素的满足主要是避免员工的不满意。

(3)那些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内容相联系的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薪水、工作条件、安全以及人际关系等。

只有对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的措施有:(1)精神激励是最长久,通过有效的领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个人参与、多元化价值观等事业留人、也可通过绩效管理、行业发展、职业的优越感、绩效激励等情感留人;(2)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结合;(3)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4)制定较为灵活的薪酬策略,与工作发展前途对应等 2.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试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ERG理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一旦较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们将进到更高一级的需要上去;而ERG 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方面,而且也提出了遇挫折——倒退这一方面。

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未满足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更着重或把更强烈的欲望放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要上。

(2)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一个时期只有一种突出的需要;而ERG 论指出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要发生作用。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地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 不存在越级,也不存在由高到低的下降;而ERG论则指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发展的顺序,而是可以越级的。

组织行为学第五单元激励理论与应用精品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五单元激励理论与应用精品PPT课件
要的是,在任务尚未完成或遭挫折时,对活动结果 的向往也鼓舞着人百折不回地前进。
14
四、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15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行为强化理论 综合激励模型
1。内容型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麦可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
工作动机的概念
需要 个体在某种重要而有用或必不可少的事物的匮缺、丧失 或被剥夺时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
需要的成分: 一种是定性的、方向性的成分,反映了对特定目标的 指向性;另一种是定量的、活力性的成分,代表了指 向该目标的意愿的强烈程度。
动机 促使个体发动某种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内 部动力。
管理方法策略
生理需要
• 工资和奖金 • 各种福利 • 健康工作环境
薪资管理、医疗、工作时间
安全需要 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
21
• 职业职位保障 • 意外事故的防止
• 人际关系 • 团体接纳 • 组织的认同
• 名誉、地位 • 权利和责任 • 尊重与自尊 • 挑战性工作 • 能发挥自己特长
的组织环境
生产条件、用工制度、离退休 制度、失业保险 人际关系、奖金利润分配制度 、娱乐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 励制度、
参与决策、攻关小组
阿尔德弗(Alderfer)的ERG理论
成长发展的需要 相互关系 生存需要
图4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模型
22
ERG理论的基本内容
E(existence)指生存需要。 这类需要关系到个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
物质性资源的特点:

组织行为学第5章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5章课件
• 把态度看作是由3部分组成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复 杂性,但态度主要是指3种成分中的情感部分。
PPT学习交流
5
态度的一致性
• 研究得出的一般结论是,人们在某些情况下 会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行为之 间的一致性。这就意味着个体试图消除态度 的分歧并保持态度和行为的协调一致,以便 使自己表现出理性和一致性。
PPT学习交流
9
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
• 如果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相对而言不太 重要,则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压力就比 较低。
PPT学习交流
10
个人认为他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 如果他们认为这种不协调是一种不可控制的 结果——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就不 太可能去改变态度。例如,如果不协调产生 的行为是老板指令的结果,这种减少不协调 的压力就将比由于个人自发的行为所带来的 不协调要小。尽管失调存在,但它可以被合 理化或被辩解。
PPT学习交流
14
认知失调理论
• 认知失调理论对组织有什么意义呢?它有助于 预测员工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倾向性,即在什 么情况下员工有改变自己态度和行为的压力。
• 尽管具体情形复杂,但至少可以肯定,这种 不协调的程度越大——被重要性、个人影响 程度和奖赏因素调整以后——减少不协调的 压力也就越大,想消除这种不平衡的动力就 越强。
• 费斯廷格认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是令人不舒服的, 个体将试图去减少这种不协调和不舒服。所以,个 体将寻找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
PPT学习交流
8
认知失调理论
• 费斯廷格的研究认为:当出现不协调之后, 人们会不会设法降低不协调还取决于下面3 个因素:
• 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 • 个人认为他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 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

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学习指南

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学习指南

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简介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学习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

它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3学分、54学时。

该课程主要研究"学校"这一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和应用性是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适合中小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学习,引导大家从"教师个体行为、学校群体行为、学校组织行为、激励、学校领导行为"的角度去学习和思考问题,要求大家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在学校组织中的具体应用,指导实际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

课程知识地图:该课程的前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管理思想史,后续课程:教育评价、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二、教师简介主编、主讲:何立婴,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上有较深的造诣。

著有《社会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1年8月版)、《教学社会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小学心理卫生学》(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等书。

有VCD《师道讲坛--来自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视角》(20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音像电子出版社2008年版。

曾荣获曾宪梓教育奖。

课程主持教师:张遐,中央电大师范部教育管理教研室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

E-mail:zhangxia@;办公电话:(010)66490586。

三、课程学习资源及其使用(一)课程学习资源1.文字教材:基础教材:孙成志主编,《组织行为学》,中央电大出版社00年第1版。

辅助教材:何立婴主编,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导,中央电大出版社03年第1版。

辅助教材是根据学校组织的特点和学员的学习需求,对基础教材进行了选择性使用和必要的补充,将基础教材的第八章——工商业组织的综合案例略去,因循剩余七章的体例来补充学校领域中的组织行为学知识。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05 第五章 激励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组织行为学 陈春花 05 第五章 激励 第3版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激励力量(M)=目标价值(V)×期望值(E)
是指产生行为动机 的强度,也就是调 动人的积极性,激 发个体潜力的强度。 当激励力量达到一 定强度的时候,才 能让个体把愿望转 化成动机,从而产 生行为。 是指个体对某种结 果的效用价值的判 断,即某种目标、 结果对个体所具有 的价值和重要程度 的评价。效价越大, 吸引力越强,个体 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是指个体对通过自己 努力达成某种结果的 可能性大小的一种预 期和判断。期望值是 个体主观上估计达到 目标的可能性。一般 来说,实现目标的可 能性越大,越能调动 组织 行 为学 人们的积极性。
成就需要
• 争取成功,希 望做得最好的 需要 • 具有强烈的成 就需要的人渴 望将事情做得 更为完美,提 高工作效率, 获得更大的成 功
权力需要
• 影响或控制他 人且不受他人 控制的需要 • 不同人对权力 的渴望程度也 有所不同。权 力需要较高的 人喜欢支配、 影响他人,注 重争取地位和 影响力。
归属需要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外在因素激励因素内在因素公司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上级主管之间的人际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际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或条件薪金个人的生活职务地位工作的安全感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意味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晋升的机会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处理不好会引起不满意的情绪不能起激励作用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这类需要的满足往往能够给员工的行为带来推动力产生工作的满足感4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个人努力 个人成绩(绩效) 组织奖励(报酬) 个人需要
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最佳动机的条件是:他认为他的努力极可能导致很 好的表现;很好的表现极可能导致一定的成果;这个成果带来的奖励对他 有积极的吸引力。

【2024版】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教案

【2024版】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教案
(4)某种需要,特别是成长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可能还会增强。这与马斯洛的观点不同。
(三)对ERG理论的评价
ERG理论是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有力补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而ERG理论不仅认为人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还认为人在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转向追求低层次需要的满足。
了解激励的作用和过程;
了解激励的原则和机制。
知识精讲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一词是心理学的术语,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引发和增强人的行为的驱动力,使人达到兴奋的状态,从而把外部的刺激内化为个人自觉的行动。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的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通俗地说,激励就是激发动机的鼓励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它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运作、管理、调节及控制的功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激励过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三类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刺激变量是指对有机体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其中包括可以变化和加以控制的自然、社会环境刺激;机体变量是指有机体对反应有影响的特征,如性格、动机、内驱力强度等;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在行为上引起的变化。
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管理教育专家1959年提出的,又称为激励—保健理论。
(1)一些内部因素始终与工作满意相关,与工作本身的内容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为激励因素或成长因素,如获得进步、受到认可、取得成就等。

组织行为学第5章33页PPT

组织行为学第5章33页PPT
❖ 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 智商(FIQ),都是以100分为平均分。
3/28/2020
9
附:智商分布
第五章 能力、学习与情绪
智商 小于 70- 85- 115- 130以 水平 70 85 115 130 上
百分比 2-3
%
1314
约68
1314
2-3
3/28/2020
10
第五章 能力、学习与情绪
对于那些技能要求较少而规范化程度较高 的工作,体质能力对工作的成功十分重要。
基本的体质能力:
❖ 力量:耐力、爆发力 ❖ 柔韧性: ❖ 协调和平衡能力等
3/28/2020
2
第五章 能力、学习与情绪
2、智力能力(Intellectual Abilities)
思考和分析信息的心智能力 在要求信息加工的复杂工作中,认知
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高智商并非所有工作的前提条件。
3/28/2020
3
智力能力的类型:
第五章 能力、学习与情绪
观察能力(知觉速度)
❖ 迅速而准确地辨认视觉上异同的能力
语言理解力 定量能力 思维能力: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空间视觉能力 想象能力 记忆能力
3/28/2020
4
研究结论:
3/28/2020
12
第五章 能力、学习与情绪
好奇性(14题)
1) 我喜欢仔细地观察我没有见过的东西,以了解详细的情形。 2) 做功课时我喜欢参考各种不同的资料,以便得到多方面的了解。 3) 我喜欢做许多新鲜的事情。 4) 我不喜欢交新朋友。(反) 5) 我常想要知道别人正在想什么。 6) 有许多事情我都很想亲自去尝试。 7) 我喜欢翻箱倒柜,看看有什么东西在里面。 8) 画图时,我很喜欢改变各种东西的颜色和形状。 9) 玩猜谜之类的游戏很有趣,因为我想知道结果如何。 10) 我对机器感兴趣,也很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样子,以及它是怎样转动的。 11) 我喜欢可以折开来玩的玩具。 12) 我喜欢翻阅书籍与杂志,但只想大致了解一下。 13) 我不喜欢探寻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反) 14) 我喜欢问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教育)第五章教学辅导一、领导和领导效能(一)什么是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二)领导效能领导效能=f(领导者. 被领导者. 环境)领导效能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

被领导者的作用:1.服从领导为达到组织目标,被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服从领导,听从领导的指挥。

2.支持领导被领导者是实现领导工作的基础,没有被领导者的支持,领导就是一句空话。

3.监督领导领导者是代表被领导者利益的,被领导者有权监督领导,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1937年,勒温最早进行了领导方式的研究。

提出专制式、民主式和放任式三种领导方式,10岁男孩中实验。

实验过程(略)实验结果:在完成工作任务上专制式最好,民主式也好,放任式最差。

而在人际关系、责等方面民主式最好。

值得提起的是,斯托普斯和约翰逊用勒温的分类方式对中学校长的研究,其结果有所不同(1)专制式学校的成员士气和效能均差;(2)民主式的学校成员士气与效能均好;(3)放任式的学校无要求、无计划、无检查,效能最差。

三、二维理论(一)四分图理论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在对1,000多种刻画领导行为的因素的筛选、归类最后概括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

根据这两类因素设计了“领导行为描述”问卷,两个独立的变量,于是,设计了两维空间的四分图来表示。

四分图中有四种情况:1.高组织低关心人;2.低组织低关心人;3.低组织高关心人4.高组织高关心人。

当然高组织高关心人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最好。

(二)管理方格理论1964布莱克和莫顿在四分图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关心工作”和“关心人”的两个维度上划分成9等分,这样构成81个方格。

任何一个领导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其中有5个典型:1.1 贫乏型管理;9.1 任务第一型管理者;1.9 俱乐部型管理;9.9 团队型管理5.5 中间型管理团队型的最好。

四、权变理论更近的研究发现,领导的效能并不是由领导者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与其他因素,如被领和环境等,因此提出领导者行为的有效性要随着自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权变理论关注的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该理论认为,某具体领导并不是到处都适用的,领导的行为若想有效,就必须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能一成不变。

(一)领导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卡曼首先提出的。

他提出领导类型应当适应被领导者的成熟度,在被领导者趋于成熟领导者的行为要做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领导。

这个理论将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作为一个维度引入领导四分图,于是构成了一个三维模式,如被领导者的成熟度则通过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作为依据。

然后随着被领导者由不成熟——初步成熟——较成熟——很成熟,相应的领导方式是命令——说服式——参与式——授权式。

这个理论的特点是指出,对不同的被领导个体要实施不同的领导。

这一理论对学校管理有很现实的意义。

学校里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教师队伍中总是包括不同成熟度的教师。

对不同的教师要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很重要的。

对教师的管理切忌“一刀切”。

“一刀切”的管理或者疏于对成熟度的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不但不利于工作,而且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或者对成熟度高的教师击和束缚,也不利于学校工作。

(二)菲德勒模式菲德勒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提出,两种随机制宜的领导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而且还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因领导者同群体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

他强调的是领导个人的个性与情境的匹配。

情境包括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对每一因素进行评价。

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分为“好”和“差”。

任务是否明确分为“明确”和“不明确”。

职权大小分为“强”和“弱”。

如此,这三种因素可以构成8种情境。

如基础教材P185图所示:这8种情境中的1、2、3为利”的,而8为“不利的”,其他为中间型。

在“有利的”和“不利的”情境下都需要“以工作为主”的领导者,而中间状态下需要“为主”的领导者。

LPC问卷是用来测查领导者个人倾向的。

名为“最不喜欢的同事”,即被试对一个最不喜同事的评价。

得分高者(73分以上)为“以人为主”的,得分低(64分以下)为“以工作为主”这样就可以根据情境的需要选择领导者,达到匹配。

这一理论对学校管理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对不同的学校应配备适应于该校情况的校长,建校和老校不同,目前遇到问题的学校等等。

在学校内部,不同部门情况也是不同的,在安排者时也应考虑实际情况,而并不是笼统的“德才兼备”、“有能力”的条件,“万金油”式的者不是理想者。

领导理论的前沿发展中我们重点掌握归因理论。

在激励理论中已经谈到归因理论,在这里领导者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通过观察来对他人的行为归因。

因为准确的归因是有效的管理措施提。

基础教材中提到的运用观察到的信息线索来归因,也就是归因的信息加工过程。

领导理论沿发展中我们重点掌握归因理论。

在激励理论中已经谈到归因理论,在这里,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通过观察来对他行为归因。

因为准确的归因是有效的管理措施的前提。

基础教材中提到的运用观察到的信息线索来归因,也就是归因的信息加工过程。

五、凯利的三维度理论1967年,凯利提出了三维度理论主要内容是:(一)对行为的归因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例如,一位汽车司机驶入慢车道,违章了。

1.归因于行为者。

司机不懂交通法规,或明知故犯,或喝醉了酒。

总之,是个人的原因。

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方。

即行为者的知觉对象,是交通标志不清晰而误导的结果,或有人边误导。

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

前面汽车急刹车,躲闪不及,进入了慢车道。

(二)为什么有不同的归因呢?归因过程使用的三种信息线索:1.区别性区别性指个人对同一情境中的其他对象是否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

如果对其他的对象也同样的反应,那么,就是区别性低,否则就是区别性高。

例如,教师甲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只了A,而没有批评其他学生,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区别性高的。

2.一贯性一贯性指行为者在其他的时间和其他情境下是否也发生这种行为。

如果在其他的时间和情境下也有同样的行为,那么一贯性高,否则一贯性低。

例如,教师是批评学生A,还是只有今天批评A了。

3. 一致性一致性指个人的行为是否与在同一情境下他人的行为一致。

如果一致就是一致性高,否则就是一致性低。

例如,所有的教师都批评学生A,教师甲也批学生A。

那么着一行为就是一致性高的。

六、学校里的权力(一)什么是权力影响和改变他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就是权力。

权力引起的反应是服从。

(二)权力的种类权力有5种,从来源或性质上,可以将其分为两类:职权和权威。

1.职权包括合法劝、奖赏权和惩罚权。

(1)合法权。

由上级和组织赋予的,并由法律、制度明文规定的职位权力。

如校长对组动的决定权,指挥权和奖惩权等。

人们出于传统的观念而接受影响。

(2)奖赏权。

给予下级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权力。

它使人们出于追求需要满足的愉快而乐受影响。

(3)惩罚权剥夺下级的需要满足使其在物质上蒙受损失,或精神上失去有价值的东西。

它使人们感到恐出于免受痛苦而被迫接受其影响。

这些权力是由于个人居于某个职位而获得的,只组织赋予角色的,与个人自身因素没有直关系。

这三种权力都是直接的、外显的,对被领导者影响的特点是带有强制性、不可抗拒性,是推力的方式起作用的。

这些权力是保证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基本服从,维持一个起码的、正常导与被领导关系所必须的。

但是,它引起的只是个人的外部的机械的服从,往往不能从根本上态度。

2.权威权威包括模范权和专长权。

(1)模范权领导者因个人的智慧和品德而获得下级的认同,成为其行为楷模。

这是由信任、钦佩而产生的模仿和追随欲望,从而主动接受影响。

(2)专长权领导者因具有专门的知识、技能而获得下级的尊敬和信赖,依靠其指明方向。

这是由对知力量和成功的期望而产生的尊敬和追随的愿望,从而主动接受其影响。

权威来自领导者个人自身的知识、才能,尤其是吸引人的个性品质。

这种权力更多地关系情的权力,因此能改变人的信念、态度,进而改变行为,而且这种改变是长期而稳定的。

它是内隐的,间接的,以内推力的方式起作用的权力。

纵观各种权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法权是最基本的,而模范权是学校领导者,乃至最有价值的权力。

(三)权力模式每一种权力都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因此,在管理上要考虑怎样对各种权力进行整合才更有一般说来,折中主义的最好。

以合法权为顶点,以模范权和专长权构成的权威为底边的权力三角形,是为一级权力组合奖赏权和惩罚权是二级权力组合,在中间对外围的三种权力给以支撑。

当一级组合的权力不足以使被领导者服从时,就启动二级组合。

来维持合法的地位和应付挑战。

合法权力越得到权威的支撑就越有力,而权威匮乏者就缺少支撑的力量,于是就不得不经用奖惩权力来维持其合法地位。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越是没有本领和威望的领导者是爱用奖惩。

领导者应丰富自己的权力资源,而且主要依靠权威的建设。

(四)教师的权力教师也是借助权力来管理学生的,而比较理想的教师的权力模式与象征管理者有所不同,教师管理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主要以一个成人楷模的角色出现的,因此,模范权是最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