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

合集下载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运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说出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

24÷3×2+624÷3×(2+6)24÷(3×2+6)比较这三道题的变化,你有什么体会?指出:的确,()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谈话: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有门球队、乒乓球队。

学校还有一个田径队,田径队中有女生2人,男生3人。

门球队的人数是田径队的2倍,乒乓球队有20人。

你们知道乒乓球队的人数是门球队的几倍吗?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1)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分步算式怎么列追问:这道题关键是要先求出什么?(2)问:能不能列一道综合算式?学生在随练本上尝试后请列法不同的学生板书自己的综合算式。

学生可能情况有:20÷(2+3×2)20÷(2+3)×220÷((2+3)×2)20÷[(2+3)×2]3、经历中括号的产生过程,揭示课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

2. 解决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混合运算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

2. 提问学生:如果在一个算式中加入了中括号,应该如何进行运算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括号的作用:中括号可以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使得中括号内的运算先于其他运算进行。

2. 讲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进行中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乘除、加减的顺序进行运算。

3. 举例说明:[(12 5)× 3] ÷ 4 = (17 × 3)÷ 4 = 51 ÷ 4 =12.75。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引导学生相互检查答案,并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

四、巩固与应用(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是否需要使用中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括号的作用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并思考如何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也初步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涉及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意义,掌握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意义,掌握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探究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应用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p74——75页例3、“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了解和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能根据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感受中括号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混合运算的技能,发展运算能力;培养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具有按规则运算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遵循规则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温故知新。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习题)100-96÷12×8 96×5+(32-17)29×(12+45÷15)学生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指名上黑板写。

其他同学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

提问:能说说已经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课件出示:(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今天继续学习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三步计算)二、学习新知1.感知内容。

课件出示例3,让学生观察算式。

提问:今天的混合运算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说明:今天的混合运算和以前的比,增加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作中括号,(在课题前板书“含有中括号的”,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2.学会计算。

引导: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算呢?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和同桌说说这题先算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第74页自由计算、交流,教师巡视。

交流:有中括号的算式怎样算?先算小括号里的得多少?(板书算式)再算中括号里的得多少?(板书完成计算)3.小结顺序。

追问: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特点?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板书: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说明: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运算顺序。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PPT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PPT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18800÷÷3(3+6÷6 12)+6 =60+6 =66 =118800÷÷((33+6÷6)12+6) =180÷9 =20
180÷[36÷(12+6)] =180÷[36÷18] =180÷2 =90
苏教版.四数
巩固练习
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多少个? 120÷4-125÷5
=30-25 =5(个) 答: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5个。
苏教版.四数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2×[169 -(78+35) ]
= 42× [169-113] = 42 ×56 = 2352
苏教版.四数
巩固练习
填一填。 (1)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 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计算396÷[188-(38+84)]时,先算( 加 )法,再算( 减 )法,
[175-(48+36)]×78
=[175-84]×78 =91×78 =7098
12×[162÷(21-3)] =12×[162÷18] =12×9 =108
苏教版.四数
巩固练习
540÷3+6×2 =180+12 =192
=554400÷÷((33++61×2) 2) =540÷15 =36
540÷[(3+6)×2] = 3- 3) ÷3=2 (3 × 3+ 3) ÷3=4 3 ×(3 ÷ 3) + 3=6 3× 3- 3÷ 3=8
答案不唯一
苏教版.四数
课堂总结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 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 里面的。
苏教版.四数
数学阅读
算式中的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 )”是小括号,又称为圆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 家吉特拉首先使用的。在这之前,曾经有人用括线“ ”表 示算式中先算的部分。如,50-15+12表示要先算15+12。 “[ ]”是中括号,又称为方括号。17世纪英国数学家瓦 里士在计算时最先使用了它。 “{ }”是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大约是在1593年由法 国数学家韦达首先使用。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后 算大括号里面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2. 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规律。

3. 讲解:讲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规则。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 应用: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讲解、练习、应用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关键时期,对于理解和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计算规律。

详细补充和说明:1. 探究环节的设计在探究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P74例3,、练一练,练习十二的1-3。

教学目标:1.认识中括号,了解和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运算。

2.能根据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感受中括号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混合运算的技能,发展运算能力;培养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具有按规则运算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遵循规则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计算525÷(81-56)×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1.出示:525÷[(81-56)× 3],(1)这个算式和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红笔描出[ ],它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后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3)介绍指导书写[ ](横平竖直、追求符号美)(4)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试着写一写。

在这个算式中有几种不同的运算?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独立计算,组内互评。

2.集体交流,明确运算顺序(1)指名汇报:你是怎样算的?(2)规范解答的过程:按顺序一步一步地计算,不跳步,括号一层一层地脱掉。

(白板演示脱式计算过程)(3)指导检查,养成检查习惯。

3.比较例题和复习题,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4.练一练42×[ 169 -(78+35)](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交流:先说运算顺序,再说计算过程。

5.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按什么顺序计算?三、灵活运用:1.练一练: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练习十二第1题)2.题组练习,整理含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二组)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也相同,得数却不一样?3.根据要求添加合适的括号,进一步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一、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梳理。

1.不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小括号里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二、典型题。

1.计算。

840-400÷20×5 25×(22+576÷32)(564-18×24)÷1211×4÷4×11 [175-(49+26)]×23 490÷[210÷(180÷12)]2. 邮政局要处理一批邮件。

如果人工处理,按每分钟6件计算,需要90分钟完成;如果使用数码处理机,9分钟就能完成。

数码处理机每分钟比人工多处理多少件?3. 3辆卡车共运480箱苹果。

照这样计算,再增加2辆卡车,一共可以运苹果多少箱?4.李老师买4副羽毛球拍和 3 副网球拍。

你能估计李老师大约要用多少元吗?他实际用了多少元?5. 王红家的客厅地面用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铺,需要400块。

如果改用边长为5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能铺好?6. 双“十一”期间,一箱牛奶降价后的价格是50元,原来买5箱的牛奶钱,现在可以多买两箱。

原来每箱牛奶多少元?7. 学校足球队有48人,乒乓球队的人数比足球队的3倍少17人。

请你提一个三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问题:?解答:8. 下面的算式,不计算,能辨别谁的结果较大吗?请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辩一辩,说一说理由。

可以这样表达:“我认为结果较大的是,我是这样想的”。

算式A:36+24×50-30 算式B:36+24×(50-30)。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问提:比较(1)(2)两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525÷(81-56)×3
添上括号
525÷[(81-56)×3]
525÷[(81-56)×3 ]
提问: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 该怎样计算呢?
总结: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
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你能说出下面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吗? (1)120÷6-2×4 (2)(120÷6-2)×5
(3)120÷(10-9)×5
(4)525÷(81-56)×3
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注意小括号里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顺序:在一个
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练一练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2×[ 169 -(78+35)] =42×(169 – 113) =42×56 =2352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图书捐赠活动,三年级捐
书398本,四年级捐的书本比三年级多42本,五
年级捐的书本是三、四年级总数的2倍,五年级捐
了多少本书?
[398+(398+42)]×2 =(398+440)×2 =838×2 =1676(本)
答:五年级捐了1676本书。
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 识?能谈谈你的些收获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看到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了对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的理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我觉得在操作环节,指导可以更具体一些,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另外,课堂总结时,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发现他们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还是有些模糊。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重点强调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学生对中括号的优先级理解不足,容易与加减乘除的顺序混淆。
-解决方法:通过具体例题,如[800 - (200 + 50)],明确指出中括号内的计算是第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计算顺序。
-难点二:在多层括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判断哪一层括号先计算。
教学内容涵盖以下例题及练习:
1. 1000 - [800 - (200 + 50)]
2. (1500 + 200) ÷ [50 - (30 ÷ 10)]
3. 3500 ÷ [50 + (40 - 20)]
4. (300 ÷ 10)]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形成严密的数学推理能力。
1.加强对中括号优先级和计算顺序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更多练习,形成牢固的认识。
2.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
3.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计算实例。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教学本课例题时,我没有像例1那样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而是直接出示算式让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并说明中括号的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独自看书自学运算顺序并尝试计算,因为有了书上步骤的引导,学生做得还不错。

但练习时发现学生的错误还不少:如算完小括号里的就把中括号丢了42×[169-(78+35)]=42×169-113,然后仍按照169-113有中括号的顺序算。

现在学生明明已经知道了怎样做,但一到实际做题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想来想去,应对策略只有一个:需要多多练习。

这个“多多练习”并不是简单地一节课后多做练习,而是要贯穿整个学期。

因为现在的教材是小单元划分的,很多单元与计算无关,感觉现在的孩子连计算都会遗忘,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所以我认为计算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而需不断巩固。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一定和高相等.A.直径B.半径C.底面周长2.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4盆花.正确的放法是()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3.如果某车间男职工占49,那么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人数多()A.20% B.25% C.33.3%4.下列四组英文字母中,全是轴对称图形的一组是()。

A.Q X Z F M B.D M A X OC.P X M L Q D.Q X Z M D5.要比较淘气和奇思两人小学6年身高变化趋势,使用( )比较合适。

A.扇形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复式条形统计图D.复式折线统计图6.六(2)班有61名学生,他们中至少有( )个人的属相相同。

A.8 B.7 C.67.某班有女生24人,比男生人数的多4人,男生有多少人?设男生有x人,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x﹣4=24 B.x+4=24 C.x=24+4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与顶角的比是1:6,这是一个()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但对于含有中括号的算式,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学生对于算式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算式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如“小华买了一些笔记本,每本3元,他买了一些4元的笔,一共花了50元,问他买了多少本笔记本和多少支笔?”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发学生对含有中括号算式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五年级数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排队进入其中丶前门开了上千个进入の通道,每个通道面前都排满了人长长の队伍壹个个の进入其中丶夏家,还有欧阳家の几人,在进入孟子楼前便碰到了壹起丶"夏长老。"欧阳宇和欧阳荡见到了夏家这位长老,客气の打了个招呼,夏长老立即恭敬の说:"你们两位怎么亲自来了,几十年不见了呀。"" 呵呵,无事过来看个热闹了。"欧阳宇微笑着说:"新城主の面子,总是要给の。""这可不是小面子哦。"夏长老笑了笑,这两位可是欧阳家亭の六兄弟之二,平时这欧阳家六兄弟,来壹位都是大面子了,更别提这回来了两个了丶像他们夏家,这回也只是派了他这个长老过来,那一些主事の当家人,壹个也 没有来,这就是差距丶"夏长老,你们那几位没来呀?"欧阳荡笑嘻嘻の问丶夏长老说:"他们都有事情抽不开身呀,这不就派老夫咱来了嘛。"说完又介绍了壹下自己夏家の一些后辈,一些后辈也知道这两位の威名,不敢有所怠慢丶"你们两位亲自过来,看来两位是认识这新城主了?可得给咱们分享壹下呀。 "夏长老寒暄道,"到时候可得给老夫介绍壹下新城主呀,咱对新城主可是壹无所知呀。""夏长老言重了,咱们两个对新城主,也毫无了解呢。"双方都想套对方の话,夏家和欧阳家同为,南风圣城八大家亭,自然也是竞争关系,平日里走の并不是太近丶要不然这几位当家人之间,也不会动不动就几十年,上 百年没见面了丶几人来到了前门口,周围不少认识他们の人,都向他们打招呼,几人也都微笑回应丶"怎么没有专门の通道呀,这排队得排多久呀。"看了看前面の长长の人龙,几人也没有发现在这里,有专门の绿色通道,每个通道面前都排着长长の队,他们也没有别の进入の办法,只能是排队丶这让壹向 优待习惯了の他们很难适应,夏长老白了壹眼身旁の男弟子,男弟子立即把嘴给闭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5×(26-18)]
24×[19-(2×6 )] 24×(19-2×6 )
÷10×30 =30×30 ╳ =900 300÷[ 10×(5+25)] =300÷[10×30] =300÷300 =1
灵活运用
小红从家出发,经过学校到图书馆需要14分 钟,如果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家直接到图书馆, 图书馆 需要多少分钟?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先减再乘最后除: (800 – 400) ÷ 25 32 ×
(2)先除再减最后乘:
32 × (800 – 400 ÷ 25)
(3)先减再除最后乘: [ 800 – 400) 32 × ÷ 25 ] (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复习导入
说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00-96÷12×8
96×5÷(32-17) 26×(12+45÷15)
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算式里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660m 小红家 550m 220m 学校
路程 ÷速度=时间
算式中的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 )”是小括号,又称为圆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 学家吉拉特首先使用的。在这之前,曾经有人用括线“ ” 表示算式中先算的部分。如,50-15+12表示要先算15+12。 “[ ]”是中括号,又称为方括号。17世纪英国数学家 瓦里士在计算时最先使用了它。 “{ }”是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大约是在1593年 由法国数学家韦达首先使用。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 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525÷[(81-56)×3 ]
=525÷[25×3]
42×[169-(78+35)]
=42×[169-113]
=525÷75
=7
=42×56
=2352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 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 算中括号里面的。
巩固练习 2.不改变运算顺序,哪些括号可以去掉? [(36+24)÷15]-18 (36+24)÷1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