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人教社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原文:1.《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野望》XXX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树树皆秋色,XXX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黄鹤楼》XXX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XXX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XXX出汉塞,归雁入XXX。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XXX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XXX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XXX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联合律诗知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头脑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进修律诗相关知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

教学难点: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明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整体阅读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一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一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今天,让我们阅读研究《唐诗五首》,在唐诗研究中升华自己。

二、朗读诗歌明韵律。

(请同砚们大声地自由朗诵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一)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XXX(ɡāo)徙(xǐ)倚驱犊(dú)萋萋(qī)燕(yān)然候骑(jì)仍怜(lián)没(mò)马蹄(二)读准节奏。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含答案)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在东皋向远处眺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显得更加萧瑟。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啦。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首联写诗人傍晚时分独自徘徊的场景,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

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欲何依”化用典故,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的画面,赏析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画面: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显得更加萧瑟。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营造了秋日傍晚的静谧氛围。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一联转而写人,近景、动景。

颈联描绘了牧人、猎人归家的场景,充满温馨的氛围,实则是以牧人温馨的生活方式反衬诗人的孤寂落寞、无处安身的感慨。

赏析颔联和颈联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

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尾联直抒胸臆,这两句表面是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实则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境,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感。

首联在全诗的作用是什么?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7.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中的“望”字。

“望”字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徙倚(xǐyǐ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the bed, I suspect it i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view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missing my hometown.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I wish to see farther, I must ascend a higher level of the tower.3.《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Translation:Sunlight shines on the incense burner, creating a purple smoke. From afar, I see the waterfall hanging over the front stream.The flowing water falls straight down for three thousand feet, as if the Milky Way is descending from the ninth heaven.4.《登飞来峰》 - 李白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Translation:Ascending the Feilai Peak, I see a thousand layers of pagodas. It is said that one can hear chicken crowing and see the sunrise.I am not afraid of floating clouds obscuring my view, as I am situated in the highest level.5.《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

教学难点:1.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创意:整体阅读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一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于历史的时空,在某一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今天,让我们阅读学习《唐诗五首》,在唐诗学习中升华自己。

二、诵读诗歌明韵律。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一)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东皋(ɡāo)徙(xǐ)倚驱犊(dú)萋萋(qī)燕(yān)然候骑(jì)仍怜(lián)没(mò)马蹄(二)读准节奏。

律诗的节奏划分一般是把声律节奏和意义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翻译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课文及翻译:【课文】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翻译】《饮酒其五》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在地看见南山。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春望》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草木丛生。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满头白发而今越抓越稀少,稀疏难绾,简直插不住簪子。

《雁门太守行》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墙,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鼓皮,鼓声低沉,高扬不起来。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赤壁》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烂掉,拿起磨洗后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道客巴巴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道客巴巴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道客巴巴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道客巴巴一、《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以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致为题材,展现了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中以黄河和鹳雀楼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要想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的愿望。

二、《静泊云栈》- 王之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王之涣的《静泊云栈》是一首咏史之作,描绘了作者乘船行驶在江河上时,船身高耸的景象。

诗中展现了作者对高楼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天上人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优秀人物的追求。

三、《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诗作《登高》通过描绘深秋登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忧愁的情绪。

诗中透露出作者的心灵之苦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体现了作者一生的艰难与沧桑。

四、《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以朝辞白帝彩云间为题材,描绘了作者早晨启程离开白帝城的美丽景色。

诗中展示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壮丽山水的热爱和对舟行江流的惬意。

五、《月下独酌四首之一》-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之一》中,以对月、对影、对酒为主题,表达了作者独自饮酒赏月的悠然自得。

诗中展现了李白豪情万丈、游人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以上为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道客巴巴。

这些唐诗以各自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主题,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追求和情感,传递了对自然、对人生、对心灵自由的思考和领悟。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哲学,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发,引导着我们在当下社会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拓展。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山尽处白天已经降临,黄河水流入海。

我想望尽千里美景,只为再登上一层楼。

2.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仿佛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3. 《登岳阳楼》 - 杜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古人曾乘黄鹤离去,留下黄鹤楼空空荡荡。

黄鹤离开后再也没有归来,长久以来,白云飘渺不定。

晴朗的小川边上有繁茂的树木,芳草丛生的鹦鹉洲。

夕阳西下,故乡的城关在何处?江面上烟雾氤氲令人感到忧郁。

4.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天沉睡中毫不知觉,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夜晚时有风雨声,花儿掉落了多少。

5.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前方看不见古人,身后也看不见后来者。

思考着天地之间的浩渺无边,独自悲伤而流下了泪水。

以上为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五首唐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这份文档符合要求,共有855个字。

如果您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课件65张)

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课件65张)

感悟品析
3、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 推移,逼真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 感。
感悟品析
4、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 联诗所描画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本在天上,倒映在流 速缓慢的长 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 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 、江岸广阔、两岸平旷的风景,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 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感悟品析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孤寂无依的彷徨 心情。
首联“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表现了人物孤 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奇妙的铺垫。
感悟品析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动静、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 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这 是远景、静景;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氛围,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 画面活了起来,这是近景、动景。 诗人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画出一幅萧瑟静谧、安逸闲适的 山林秋晚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苦闷。
作者简介:
王绩
(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唐代诗人。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 病还乡,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浑厚 自然功集》五卷。
跟我读
野望
王绩
gāo
xǐ yǐ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感悟品析
2、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 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唐诗五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唐诗五首》

知识备查
13 唐诗五首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预习检查 读一读
13 唐诗五首
ɡāo xǐ yǐ
dú qín
qí dū
皋 徙倚 犊 禽 候骑 都护
yān
jiǎ nuǎn zhuó dī

燕然 贾 暖 啄 堤 芳草萋萋
野望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遇上骑马的侦察兵,(说到)前线统帅正在燕然(打仗)。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 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精读细研
13 唐诗五首
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整体感知
13 唐诗五首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精读细研
13 唐诗五首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3 唐诗五首
知识备查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 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 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整体感知
13 唐诗五首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唐诗五首以下是唐代诗人的五首著名诗歌,它们被选入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来而而问日:“官命促尔植人日交出,如不待如何?”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来而日:“官命在斯,如不日交出,莫须之人将带走!”老妪日:“老妪力衰病不能胜与其吏来而夺吾穷需!吾闻官命应战日交兵!老妪力能走胥吏来而杀之!请从吏来而归二男战于邺城!存者无一二!”吏来而日:“官命如山!尔若不役勿须之人交出老妪身死!且易如朝暮暮暮!苟身在勿须之人何难?”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八年级语文第十三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语文第十三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语文第十三课唐诗五首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册原文

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册原文

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册原文1.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情感,借景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思想深度。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以对仗工整的句式,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其中,“风急天高”表现出了秋季的肃杀之气,而“猿啸哀”则借用了猿的哀鸣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同时,“渚清沙白鸟飞回”则描绘了清澈的江水和白色的沙滩,以及飞翔的鸟儿,形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以“无边”和“不尽”形容落叶和江水,表现出秋天的广阔和江水的绵长。

而“萧萧下”和“滚滚来”,则分别描绘了落叶和江水的动态美,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以“万里悲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而“百年多病”则表现出了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其中,“作客”和“独登台”,则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和独自登高望远的情景。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以“艰难苦恨”形容自己的一生,表现出了人生的艰辛和不易。

而“繁霜鬓”则描绘了老年时的自己,头发已经变得花白如霜。

同时,“潦倒新停浊酒杯”则表现出了诗人因为生活潦倒而不得不暂停饮酒的无奈心情。

总之,《登高》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思想深度。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经历的回顾,诗人将自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深感震撼。

2.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离别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和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离别的痛苦。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代五首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代五首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代五首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一、《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乎泪沾襟。

翻译:边境上的鼓声打破了行人的前行,秋天的边疆只有一声孤雁的鸣叫。

夜露从今夜开始已经晶莹如白,皎洁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的故乡。

我有几个兄弟都被分散在各地,没有一个家庭可以问候他们的生死状况。

我寄出的信件很久都没有送达,更何况我的衣襟已经被泪水打湿。

二、《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白天的阳光依山尽头,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到更远的景色,就要继续登上更高的楼层。

三、《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泰山的山峰是如何的壮丽?齐鲁大地的青山绿水美丽绵延。

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显而易见,阳光和阴影交替划分了昼夜。

心胸忽然涌起千百感慨,泪水仿佛化作了归鸟回巢。

一定要爬到最高的山峰之巅,俯瞰整个山脉就会发现其渺小。

四、《早发白帝城》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早晨离开白帝城,穿越美丽的彩云,一路上一日之内便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两岸的猿猴声音一直响个不停,轻舟已经越过了千山万水。

五、《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让人误以为地上结满了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起故乡。

以上就是《唐代五首诗》的古诗词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您!。

八年级上册语文13课唐诗五首原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13课唐诗五首原文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瑰宝,我们特邀请您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唐诗五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鹳雀楼”为题,描述了登楼看风景的情景,虽然只有四句,却表达了追求上进的精神。

作者通过表现自然风光和自己在楼上的感慨,表达了对立志追求的向往之情。

【2】《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春晓”为题,表现了春天的清晨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作者描述了春天的清晨,临窗听雨,闻鸟啼,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好。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表现了美好春天的景象,勾勒出了一幅春天的生机盎然的画面。

【3】《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静夜思”为题,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怀念故乡的情景。

通过描绘月光下人的思念和眺望的情形, 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追忆的情感。

这首诗运用了夜晚的静谧和月光的明媚,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4】《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以“将进酒”为题,是个豪放不羁的酒歌,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对人生的豁达豪迈。

在诗中,李白以豪放大气的文字,勉励人们要享受人生,不畏将来的挑战,积极向上,励志前行,活出自我。

通过这首诗,诗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5】《昆明湖春早》- 李商隐庭前六树花成棵,帘外丝鸟语双飞。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以“昆明湖春早”为题,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现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深沉思考。

通过此诗,诗人表现了对时光易逝和生命短促的深刻感慨,抒发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1、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一、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

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

工诗赋,尤擅五言诗。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故事背景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足疾罢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译文: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四、问题归纳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

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

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作者简介王绩(约589一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背景与主题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作者简介崔颢(?一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考中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二、背景与主题崔颢在外游历期间,来到黄鹤楼,登楼后,看到眼前景色,他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下此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3.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

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作者简介王维(约701一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人称“诗佛”。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苏轼盛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著名诗篇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山居秋暝》等。

二、背景与主题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诗作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这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

“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候,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

“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作者简介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作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其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二、背景与主题开元十二年(724),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渴望有一番惊人的作为。

此时舟出荆门山,意味着他已离开家乡的土地,踏上了人生的新起点。

正是在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旅程上,他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情。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2.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诗人乘舟东下,随着船只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竟至于消失,这里作者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却仿佛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

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净明澈。

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时的景象,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这两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作者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

但随着离乡越来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入思乡之情的抒发。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一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到杭州上任。

第二年,春天刚刚来临,早就思慕杭州西湖美景的白居易来到湖边游赏,兴之所至,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钱塘湖春行》。

诗作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之情。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赏析颔联中“争”“啄”两个字的妙处。

这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

《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

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