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pptx课件(5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pptx课件(58页)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 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 乡之情。
诗歌分析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史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 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 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 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 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廷。这道诗作于赴边途 中。
诗歌分析
1.“单车”二句:写轻车出使,慰问塞上将士。单车, 轻车简从。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 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 边,所以自称属国。居延,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此二句一本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名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 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吊 古怀乡之作。诗人登临黄鹤楼,触 景生情,于是写了《黄鹤楼》一诗, 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
诗文积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知识链接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南朝谢灵运和东晋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以表达诗 人们不满于现实的情绪以及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 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田园诗名篇: 谢灵运《登池上楼》 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材收录)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材收录)
——苏轼评《饮酒》(其五)
苏轼旗帜鲜明的反对“望南山”的改法,认为如改为“望南山”,整首诗都会失去 神采。而“见南山”则是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全无机心,一片真淳天然。
细读分析 2.你同意苏轼对于“见”与“望”的理解吗?说说你的想法。
不能。“见”是指在漫不经心中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 境,与全诗闲远散淡的氛围吻合。“望”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会破坏 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教师小结
“诗无达诂”,对同一文学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 见仁见智,对诗文意境、意义、寓意的理解是没有止境,亦 没有最完美答案的。
【字词解释】“达”,明白、晓畅之意;“诂”,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 或方言字义。
细读分析 3 .“ 采 菊 东 篱 下 ” 和 “ 飞 鸟 相 与 还 ” 两 居 中 , “ 菊 ” 和 “ 飞 鸟 ”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目录
26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资料
03 教学过程
04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五首诗词,体会不同体裁的诗歌的韵律特点。 2.读懂诗意,品析诗歌的遣词造句、意象选择和艺术手法。 3.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课件 (共8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课件 (共86张PPT)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作品有哪些?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
《春望》 杜甫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合作探究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种 解释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 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 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另一种 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由于战 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 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 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 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 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郭似乎要被摧垮 了。日光穿过云的缝隙,照耀在战士 们如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首联
写景叙事相结合,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 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 守军威武雄壮,面对敌人严阵以待、毫不退 缩的决心,恢宏的士气。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 古代军中的号角。角声满天:战争规模大,从白昼持 续到黄昏。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这里形容战场上泥 土变成了紫色。(晚霞映照大地,土地变成胭脂般紫 红的颜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4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41张ppt)

概括主题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 安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 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 、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其诗长 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 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 、讽刺。
这首诗用奇异的色彩组成,黑云、甲光、 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 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 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 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 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 激烈的爱国感情。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 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 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 决心。
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高雅情趣。
名句。
精读细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诗人由飞鸟悟出 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起来,却已忘了怎样 表达。
主旨句,充分体现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 世俗的高尚品德。
课堂小结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杂草丛 生。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接连几个月不断,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 金。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艺术特色
语言朴素自然。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 ,语言清新自然
情、景、理三者紧密融合。诗人写了南山幽静秀丽的景,以及 自己不受尘俗干扰、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领悟 出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理趣。最后用理语作结。
恭喜! 今天你又涨知识啦
诗 鉴赏歌
爱国诗词鉴赏
春望 杜 甫
白烽
头火
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注释】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春 杜望

品 诗歌读
春望
杜甫 【唐】
春 杜望

赏 诗句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 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 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 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残破景象,“深”字写出草 木茂盛,体现战乱后的长安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借以反衬人烟稀少,渲染了一种 悲凉氛围。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 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荒凉凄惨的基调。
春 杜望

品 诗歌读
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破败。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pptx课件(6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pptx课件(60页)

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茫 的感慨 。后四句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 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人们登 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 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 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 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全诗借景抒 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49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 远的燕然前线大破敌军。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 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 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 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50
小 结
使至塞上
——王维
叙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出使边塞
情 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内心抑郁 景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 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47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 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 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 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 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 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 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
29
首联: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 感叹物是人非.。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 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10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PPT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PPT课件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 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 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精读细研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 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精读细研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 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 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 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 龙。 君:君王。
精读细研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课件:感受盛唐风华一、导入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唐诗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见证了唐朝的辉煌,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本课我们将学习五首代表性的唐诗,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盛唐时期的风华。

二、课文学习1、《野望》:这是王绩的代表作,描写了秋日傍晚的寂静景色。

诗歌以远山、秋树、落日、孤霞等为背景,烘托出作者的孤独心境。

通过对比手法,如“秋色晚俱明”、“牧人驱犊返”等,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孤寂的秋日图景。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李白的代表作,以黄鹤楼为起点,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

诗歌以黄鹤楼的传说为引子,突出了送别的感伤。

通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3、《使至塞上》:这是王维的代表作,描写了边塞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诗歌以“单车欲问边”开篇,突出了作者的孤独感。

通过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边塞特有的景色,展现了边塞的壮丽和作者的抑郁心情。

4、《渡荆门送别》:这是李白的代表作,描写了作者在渡过荆门时的所见所感。

诗歌以“渡远荆门外”为起点,描绘了荆门的景色和作者的思乡之情。

通过“仍怜故乡水”、“月下飞天镜”等诗句,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

5、《登岳阳楼记》:这是杜甫的代表作,描写了作者登上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

诗歌以“洞庭之东江水西”为起点,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通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总结这五首唐诗是盛唐时期的代表作,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唐朝的风华。

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认真品读这些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智慧。

四、拓展阅读为了加深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建议同学们阅读以下参考书籍:1、《唐诗三百首》:这是一本经典的唐诗选集,包含了众多优秀的作品,是了解唐朝诗歌的必读书籍。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24 诗词五首 (共16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24 诗词五首 (共16张PPT)

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 ,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人 ,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 羽自刎之处。
咏史诗(或:怀古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咏史诗) _________________ 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 —
5.(镇江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
项羽能“包羞 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_____________ 卷土重来, 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 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PPT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PPT

• 白居易《中隐》诗:
•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 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 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 留司官。”白居易将隐士 分为三类,大隐、中隐和 小隐。
• 我们看看他做官期间做的 事:
• 他捐家资,开凿龙门险滩; • 他写反映民生疾苦的现实
主义诗篇;
• 他编写文集,积极推进中 华文化传承。
• 王绩三仕三隐在乡野,崔颢一直在外做官,王维出 于仕隐间徘徊,李白干谒求见明贤与偶念隐逸,白 居易中隐,一直做官。
•律诗之美 •美在格律形式上的考究 •美在押韵和谐 •美在对仗整齐 •美在平仄相间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你眼中,这五位 爱好游山玩水的诗人,谁笔下的山水更美?
叁 比山水
如果你是旅游爱好者,你会选择到哪一处去旅游? 如果你是绘画或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到哪里去写生或摄影?
作品
美景
描写
景物特点
唐代:李白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 崔颢《赠王威古》
“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 烽火从此来,边城闭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
王绩 《野 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维 《使至 塞上》
李白 《渡荆门
送别》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件

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 律诗两种; 律诗通常为八句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绝 句为四句。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 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 甫、李商隐、陆游等。
律诗是格律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结构图示
黄鹤楼 首联:神秘传说——巧用典故 颔联:岁月易逝——睹物生情 凭吊古迹 颈联:登楼所见——描写景物 思念家乡 尾联:浓浓乡愁——借景抒情
使至塞上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 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 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 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 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 抒发了思乡的感慨;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在对全诗 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中是如何 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 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 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12 唐诗五首
学习目标
1 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 式; 有四言体 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 仄,句数不限。其发展轨迹大致为: 诗经—楚辞—汉赋—汉 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 的古风、新乐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最新】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结合注释 和工具书,理解这 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 并释疑。
建造房舍。结,饮酒(其五)
建造、构筑。庐, 陶渊明 指世俗的交往。
简陋的房屋。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曾任江州祭 酒、彭泽令等职,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职而去, 从此归隐田园。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 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代表 作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稀疏。
首饰。
诗意:战事接连几个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
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越抓越
稀少,稀疏难绾,简直连簪子都要插不住了。
赤壁
古代兵器。 销蚀。 拿,取。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方便。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意: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被销蚀,拿起 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资料袋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 当县令。到任尚不足百日,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 检查公务。这个督邮,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 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 而归,否则便栽赃陷害。县吏对陶渊明说:“当束 带迎之。”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 小儿折腰。”说完,解印而去,辞职回乡。从此, 躬耕陇亩,读书为文,不再做官。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饮酒(其五)
课文导入
问世间酒为何物?
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
有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
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及诗
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酒文化渊源
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你能举出诗文中哪些
人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白 欧阳修 陶渊明
他们嗜酒的背后心理是否都一样?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 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 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陶渊明饮酒后吐真情,我们再次走 进陶渊明的诗歌,触摸他深邃的思想。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
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 ( 今江西九江 ) 人。他
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 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 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
飞鸟,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悠然自在!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春望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
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
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 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 赏名作之境界。
悠然
体会诗人悠然的心境。
诗人从中悟出了 。
悟出了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是【篇一】第一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重点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学年,我们分别学了《诗五首》和《诗词五首》,初步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诵诗应该是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是一个习惯。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古代诗歌的学习,继续徜徉在诗歌的古风古韵中。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因曾居住于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因其诗歌成就,被后人尊为诗圣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著有《杜工部集》。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挂罥à塘坳à丧乱ā突兀ù3.理解词义。

怒号大声吼叫。

挂罥挂住,缠绕。

塘坳池塘和洼地。

丧乱战乱。

这里指安史之乱。

4.朗读诗句,注意下列句子节奏。

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1.八月秋高……飘转沉塘坳。

一节写秋破屋之情景。

这段诗中用了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明确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突出了风之大,受害之重,隐隐地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心情。

2.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

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

3.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4.体会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

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总结本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宁苦自身以利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秋风破屋之景顽童抱茅之景长夜沾湿之痛忧国忧民之心推己及人过故人庄【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这首诗?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朋友情深的诗歌--《过故人庄》。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孟浩然689-740,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作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有《孟浩然集》。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具鸡黍ǔ场圃ǔ还á3.朗读诗句,注意下列句子节奏。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合斜二字的表达效果?明确这两句描写了诗人进庄所见,绿树环绕村庄,清幽宁静,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给人的眼界以开阔之感。

合斜二字的运用,使这幅恬静之景具有了动感。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描写了一种怎样的饮酒气氛?明确恬静、融洽。

3.临别之际,不待主人邀请,作者自动宣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样结尾有何好处?明确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以相约分别,这样的结尾又开出新意,更觉老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小结写诗人到农家作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板书设计具鸡黍、邀--真挚树合、山斜--清幽面场圃、话桑麻--陶醉待到、还来--情深田园风光情深意厚五、课外拓展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导演,打算编写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你能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设计一个镜头吗?示例深秋季节,北风呼啸着,怒号着,漫卷着地上的枯枝落叶。

这时,一位颓然的老人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中。

他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攥着几根茅草。

他头发散乱,满脸皱纹,眼神暗淡无光,吟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第二课时游山西村【学习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默写诗篇。

重点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味诗歌的内涵。

难点3.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诗宋词历来被人们所传诵,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亦是其中的名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山西村》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名篇之一。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品诗有《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词有《钗头凤》《卜算子咏梅》,散文《老学庵笔记》,有《陆放翁全集》。

2.背景知识这首诗写于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朗读诗歌老师范读《游山西村》。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七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字音浑ú豚ú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合作探究1.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现了农民什么样的性格?明确农民的厚道。

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可见乡风醇厚。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此句被后世称为佳句,往往用它来比喻什么?明确用它来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3.颈联写出了当地怎样的风土人情?明确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村里的人正吹箫击鼓准备着社日祭祀土地神,他们穿戴朴素,保持着一种浓厚的乡俗。

4.尾联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诗人说,今后如果有可能在月光下夜游,我拄着拐杖随时会敲开您家的门。

表达了主客之间深厚的友情。

小结《游山西村》描绘了明媚的山乡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板书设计腊酒、鸡豚--好客山、水、柳、花--美景箫鼓、古风--淳朴闲乘月、夜叩门--情深民风淳朴向往田园渔家傲【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自古以来,塞外生活常成为文人笔下的一景,塞外风景更给人以悲凉凄楚之感,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从范仲淹的《渔家傲》中领略一下。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

代表作品词《苏幕遮》《渔家傲》,散文《岳阳楼记》,有《范文正公文集》。

2.背景知识宋仁宗康定元年八月,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

庆历元年四月调知耀州,《渔家傲》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3.朗读诗歌老师范读《渔家傲》。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词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1.塞下秋来风景异,一个异字概括了塞外独特的秋景,从全诗看,这塞外的秋景异在什么地方?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明确联系下文可知塞外秋景异在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萧索、荒凉的塞外秋景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揭示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明确这两句运用对比,化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虽然思念家乡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爱国精神境界。

3.羌管悠悠霜满地营造了什么氛围?有什么作用?明确此句在时间上延续长烟落日,描写夜景,营造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4.结尾一句抒写了边关将士们怎样的悲怆情感?明确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小结《渔家傲》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孤城落日、边声四起的奇异独特的秋季风光,抒写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四、板书设计渔家傲景异无留意连角起长烟孤城--萧瑟悲凉荒僻情深家万里羌管霜白发泪--思乡凄婉悲壮浣溪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渔家傲》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忧国思乡的伟大词人范仲淹,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苏轼,了解一个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苏东坡。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2.背景知识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贬官黄州期间所写。

3.朗读诗歌老师范读《浣溪沙》。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词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1.本词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2.暮雨子规啼烘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禁心生悲凉之情。

3.词的下阙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抒发了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小结《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四、板书设计浣溪沙环境--清静优雅写景心态--热爱生活抒怀五、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苏轼与佛印是好朋友,又是一对欢喜冤家,常常互相调侃、取笑、捉弄,留下不少风趣轶事。

一次,苏东坡请好友佛印上门吃半鲁,佛印很纳闷,后来才知道是鱼。

佛印说明天也请你到我家吃‘半鲁’。

次日,苏东坡去了,佛印让他一个人在院子里的烈日下等了老半天。

等佛印出来时,苏东坡问你请我吃的‘半鲁’呢?佛印说你不是已经吃过了吗?1.你知道佛印请苏东坡吃的半鲁是什么吗?明确日。

2.如果你是苏东坡,你想用哪个词来表达此时的心情?示例哭笑不得。

【篇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

②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难点分析①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