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体回归

合集下载

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回归本体,就要以“学习语言”为核心,通过“感受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重视提高阅读兴趣读有用的书,一直是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

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文集是家长给孩子的首选读物。

于是,书店里、班级书架上、书包里作文集处处汗牛充栋,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却并不见“水涨船高”。

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正是这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起了拔苗助长的作用,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读物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选书,只是回去告诉家长,老师要求买课外书,于是带到学校里来的除了作文集就是一些学习辅助书。

在他们看来,这些书才是“有用”的书。

现实是“有用”与“有趣”不太容易统一,有用的书往往少了轻松愉悦的心态,读起来比较乏味,使小读者望而生厌。

读有用书之累,是每个有一定阅读经验的成人读者都深有体会的,何况小孩子呢!在他们眼里,作文书并不那么可爱。

因此,为了呵护学生们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把读物的趣味性摆在首位,读快乐的书,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轻松氛围,放手让孩子读自己喜欢读的书,使他们爱上阅读,最后实现从“有趣”向“有用”转变。

二、通过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英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古人亦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

实践证明,多读书,会让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语言丰富。

要提高写作水平,读书确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多读书、多背诵好教材要求必诵篇目的同时,多涉猎古今中外名作。

推开阅读的窗,构建语文课堂新坐标

推开阅读的窗,构建语文课堂新坐标

推开阅读的窗,构建语文课堂新坐标发表时间:2019-07-31T15:28:37.57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作者:廖海燕[导读]廖海燕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097-01阅读,是一项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活动,从小学到大学,乃至于整个人生阶段,阅读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晕开教学活动的底色,让语文课不再苍白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由阅读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阅读既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又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还是对文字信息内化吸收并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转化为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形成语言能力的复杂的语言时间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反省,提高个人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指出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中学阅读教学的方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行正确有效的阅读教学呢?二、方法,开启阅读教学的大门,让阅读课焕发生命光彩在现在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虽然阅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基础,但正因为它的无所不在性,它也常常会被老师们遗忘。

现在我们所实行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的中心主要是与考试有关的科技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教学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为了考试而阅读,往往使阅读失去了原有的乐趣和韵味。

让语文回归本质 让课堂绽放光彩

让语文回归本质 让课堂绽放光彩

师在 阅读教学 中就体现了师生 的平等地位 , 尊重 了学生 的个性
体验 。 四、 培 养 学 生 的 阅读 兴 趣
现在大多数教师都会认 为,课外 阅读是课 内阅读 的补充 。 其 实恰恰 相反 , 课 内阅读是为课外 阅读做铺垫 的 , 学生 用课 内
阅读学到的阅读方 法来指导 自己的课外 阅读 , 以达到独立阅读
“ 你 的意思是不是说为什么作者用了 ‘ 只有 ’ 这个词 ? ” 有些人会 认为这个教师做得 对 , 可笔者不这么认为。语文课就是让学生 学会表达 , 当学 生的问题没有表述 清楚时 , 教师不要 为了急于 完成 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代 替学生表达 ,应该 引导学 生重组语
的 目的 。
本质 , 明确 每节课要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 哪些语 言文
字、 学会哪些表达方 法 、 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 。
笔者在《 蟋蟀 的住宅》 一课介绍作 者法 布尔 的时候 , 告诉学 生: “ 法布尔是法 国著名 昆虫学家 , 他迷恋昆虫研究 , 曾用 自己

重 视 学 生 的 实践 运 用
教材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个世界 , 整个世界才是学 习语
文 的教材 。 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 , 语 文教材中的课文 , 就好 比数
学 教材 中的例题 , 数学课 中教会例题不是 目的 , 目的是让学 生 掌握这类题 的解题方法 , 举一反三 。 语文课亦 如此 , 教会课文不 是 目的 , 目的是 让学 生掌握 阅读与表达 的方法 , 触类旁通 。 叶圣 陶老先生 曾说 , 课文 只是个 “ 例 子” , 语文应该利用课 文教 学生 如何阅读 、 如何写作 。 因此 , 语文教师要透过课文 内容看教学的
也就是说语 文课就是让学 生会 说话 , 能听 匿别人说 的话 , 会写 话, 能读懂别人写的话。课标 中也指 出 : “ 语 文课 程是一门学习 语 言文字运用 的综合性 、 实践性课程 。 义务阶段的语 文课程 , 应 使 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 因此我们 把 提高学生 听、 说、 读、 写的能力 , 能与人交流 沟通作 为语文课 堂教学 的最终 目标 。 教师在课 堂上要从 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 生的语 文素养 :

关于阅读教学目标问题的思考

关于阅读教学目标问题的思考

关于阅读教学目标问题的思考作者:王万忠张新慧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0年第05期【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文章学阅读观和沉重的应试教育压力影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偏离了目标,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阅读兴趣的丧失。

要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小学阅读教学必须实现四个回归:即阅读教学理念的本体回归,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回归,研究性阅读方法的回归,开放性阅读过程的回归。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理念主体地位研究性阅读教学开放性阅读过程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革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回归。

一、阅读教学理念的本体回归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

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首先,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以读为本,真正贯彻好“多读书少做题”的原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浸润于喜爱的作品之中。

课堂上,要用学生的自主阅读代替教师过多的分析,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做到张志公提出的“语文阅读就是老师带领学生从文章中走一个来回”,使学生进得去,出得来。

课外,要用广泛的阅读代替为应试而做的烦琐的练习,让学生多在读中领悟文章内涵,在读中拓宽视野,在读中丰富积累,在读中提高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其次,要不断丰富阅读的形式。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投入感情做高声朗读、做低吟浅唱的诵读、做一目十行的默读。

古人读书十分重视“读”,将诵读吟咏作为读书治学的重要经验教育后人。

儒学大师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曾经这样教育其子曾纪泽:“李杜苏韩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得其深远之韵。

”在放手让学生读的同时,教师要加强读法的指导。

再次,要努力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仅仅靠对课本教材的阅读显而易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重视与教材相配套的《自读课本》、《语文读本》的使用和指导,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和推荐的课外读物,特别是名著,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指导。

借PIRLS引阅读教学回归阅读本体

借PIRLS引阅读教学回归阅读本体
~ —
3蟋 蟀 修 造 住 宅 用 的 工 具 是 : .
()

容 ,教 学 走 向 了更 为 困 难 和 复 杂 的 B. 和 耙 犁
D. 和 钳 足
A. 和 脚 手
C. 和 手 锄
项 目 。这 样 的 教 学 是 从 阅读 能 力 培
养 出发 , 不 是低层 次 、 节化 的课 而 细 业 的设 置 , 据 年段 不 同 , 途 径 、 根 多 多 层 次 地 关 注 “ 取 信 息 与 作 出 简 提 单推论 ” 能力培养 , 富《 标 》 的 丰 课 “ 受 ” 域 的教 学 , 需 进一 步探 感 领 还
化 模 式 。 “ 单 化 ” 指 教 学 变 成 了 丛 中 隐蔽 着 一 条 倾 斜 的 隧 道 … … 简 是
读 者 找 寻 的 信 息 就 在 文 本 中 ,不 需 级 的 题 目 的 讨 论 。
要 进行 推论 或填 补空 白。 行 直接 推论 ” 述 为 : 读 者不 仅关 描 阅 注 句 子 或 词 语 表 面 的 意 思 ,更 需 要 联 系 两个 或 多 个 观点 或 信 息 片 段 , 关 注某 一局 部或将 局 部和 整体 的意 P RL I S将 其 第 二 层 级 能 力 “ 语 概 括 ? 进
A.隧 道 顺 着 地 势 弯 弯 曲 曲 , 最 及 表 达 顺 序 ” 。
一 这 提 出 “ 览 的评 价 , 在 考 察 学 生 能 多 不 过 九 寸 深 , 指 宽 , 便 是 蟋 蟀 浏 重
否 从 阅 读 材 料 中 捕 捉 有 用 信 息 。但 的 住 宅 。 ”
释 、 合 信 息 和 观 点 ” 述 为 : 者 整 描 读
本 , 文本 的观点 间建 立联 系 、 合 在 综

回归语文教学本体,注重读写结合

回归语文教学本体,注重读写结合
呵 我 与 学 习 。 在 这 个 环 节 中 , 充 分 发 “ 护 ” 更 是 准 确 地 传 达 出 了 喜 爱 和 学 有 所 得 的 习 作 效 果 中 , 们 不 我
学 挥 学 生 自主 探 究 的 能 力 , 学 生 以 之 情 。 应 该 说 , 生 们 在 不 断 地 体 仅 看 到 他 们 在 语 言 学 习 上 的 一 点 让 明 而 小 组 为 单 位 , 己 探 究 作 者 是 如 何 会 中 , 确 了精 选 词 语 对 表 达 情 感 进 步 , 且 还 看 到 他 们 对 动 物 的 喜 自
环节 的线 索是 : 习细节 描 写。 学
节描 写。 在讲 课 中 , 设计 了几个 我
问题 :
以 突 出 细 节 的 情 感 味 儿 这 一 写 作 的 毛 , 是 后 背 还 没 生 出 珍 珠 似 的 只 圆 圆 的 白点 ; 好 肥 , 个 身子 好 它 整
L形 这 种 语 言 学 习 是 阅 读 教 学 的 像 一 个 蓬 松 的 球 J ” 成 鲜 明 的 对 学 重 要 任 务 。 同 时 , 本 身 也 包 含 了 比 。 在 对 比 中 , 生 很 容 易 发 现 自 它
通 过 细 节 写 出 珍 珠 鸟 的 淘 气 、 的重 要 作 用 。 可 爱 之 情 的 自 然 流 露 , 习 自 信 心 的 学
爱 。 此 环 节 的 设 置 是 “ 中 有 难 ” 易 。 习 中 已经 积 累 了一 定 赏 析 文 章 语
“ 读 ”就 是 阅 读 文 本 中 的 细 技 巧 。 品
不 不 即 1“ 珠 鸟 ” 是 一 种 什 么 样 的 作 文 教 学 的 首 要 任 务 , 学 习 语 言 己 用 词 生 硬 , 准 确 , 能 很 好 地 .珍 表 达 自 己 的情 感 的 问题 , 进 行 了 并 鸟 , 对 “ ” 态度 有着 怎样 的变 的 目 的 为 运用 语言 。 它 我 的

人本与文本——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

人本与文本——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和超越
然是课堂上的文本 阅读 。 然而 , 在现行 中学 “ 于弘扬 民族优 秀文化 和吸收人类 进 步 奥特认 为 , 对 这种空 白的理解和填充 , 往往体
语文教学中 ,由于大语文观念的提 出和第 文化 , 提高 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 。大 现 了人 的生存 中必 然存 有 的一 种生 命体
不 自觉 的行为 。 要实现文本教学的超越 , 必 力 的培养 , 文本 的理解 和接受本 身就是 一 :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才能真正走
须具备这种观念。一方 面虽然任何形 式的 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这个 过程 中, 老师要善 : 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 文本都是由词 和句子组成 的 ,但其 意义并 于激发学生思维 , 调动学生想象 , 从而创造 :
的“ 三段式 ” 教学模式在我们许多教师 的头 脑 中根深蒂固 ,往往在 实践中表现为一种 三、 文本 阅读 的创造观
: 个根本 性 的转变 , 它不 仅需要我们 在观

念上 的脱胎换 骨 , 而且需 要我们 在实践上
素质教育 的核心是创新意识 和创 新能 : 改弦更张。 只有 这样 , 我们的课 堂阅读教学


文本阅读的整体观
创新性 , 使之 向文化发 展 , 向文学 代志 ̄4 X, r 造就了—批又一批民族脊梁。 人文 性 、 -
这个 观点并 不很新鲜 , 但在实 际教学 文学 即人学 , 向生活发展 , 向人 的需要发展 。这是 人文之学 , 它可 以在更 高层次 发展 ,
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究 其原因是传统 上优化人的精神品质 、 思想情操。
去我们的阅读教学 , 只注重知识灌输 , 不重 视能力培养 ,特别是不重视 创新能力的培 养。 导致 许多学生走进社会 , 成为“ 书袋子” “ 书呆子”这 是语文教育的悲剧。 , 素质教 育要求 我们 的课 堂阅读教学坚

回归本质

回归本质

回归本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语文课成了“高耗低效”的代名词。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章的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延伸以及综合测试,阅读都成了主角。

但是,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又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初中三年时间,学生学到的课文不少于150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困惑,究其根源,不得不提到“有效性”这个现实的问题。

阅读教学虽然教无定法,但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还是有章可循的。

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少不了如下的步骤:一、让学生自主阅读,切近文本,感受文本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总习惯让学生带着老师事先设计的问题去阅读,把自己的思考和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

我记得刚开始备课那会,总是为自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而沾沾自喜,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在平时的阅读中哪一个人是带着问题去读的?我们平常读书一般是觉得有用和喜欢就去读,读了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所启发和教育。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给学生足够的安静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思考、自主质疑,为合作探究创造条件。

谈到自主,我不由想到上学期我有幸观摩的一堂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听说是学习了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之后,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的一种创新型课堂模式。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编写出一些题目,然后学生之间小组讨论完成。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学生当了主角,这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可以这么尝试的,放手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只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感受,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的愉悦场所第一阶段是安静的,是学生的心灵与文本碰撞的无声的过程,第二阶段应该是动的,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互动的对话过程。

如何实现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

如何实现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

如何实现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回归摘要:对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本质价值表现,应该分别从生活、审美、生命的价值三个方面考虑。

正确认识和实现这三个方面的价值,是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的基础,是把握住语文阅读教学、顺利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生活体验师生平等生命价值在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现实的偏离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必须回归,回归到关心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回归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回归到关心和爱护学生的生命价值这一个基本的层面上来。

一、注重真实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表现我们人类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同时也是我们寻找生命意义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如果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那么这种课堂教学所教出来的学生也将变成一群缺少生活体验、缺少感情和缺少对生活体验的敏感性的群体,这样课堂教学会变得没有生活情趣,没有文学个性。

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只有真正的生活经历才是真实存在的,也只有在真正的生活经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感生活才是真正的情感,而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所体验的生活也都是不同而丰富多彩的。

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学生对真实生活的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语言意义的桥梁。

1.平时语言的积累和现实生活的体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都必须体现在读者细细体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主体活动和主观活动中。

任何作品的独特之处都体现在,它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一万个人看同一部文学作品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不能采用“一家之言”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应该细细引导,让学生主动体会作者的想法,用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感知作品的语言情感,并与其他的同学和老师交流体会。

2.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和多样的思维我们阅读作品的过程其实可以理解为对作品包含价值的发现和重新理解。

作品的价值是需要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体现的。

而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发现,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读者自身的个人情感因素。

尊重文本,回归阅读原生态论文

尊重文本,回归阅读原生态论文

尊重文本,回归阅读的原生态摘要: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主体——阅读教学,更多的只是注重花哨的表演,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目的和本质,实质上阅读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四个步骤:(1)文本“究竞”说了什么?(2)文本“想要”说什么?(3)文本“能够”说什么?(4)文本“应该”说什么?沿着这个阅读步骤才能从“读什么”“怎样读”的一般层面真正上升到“为什么读”的思想对话层面。

这就是尊重文本,回归阅读的原生态,也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刻反省。

关键词:阅读教学;了解;感知;理解;评价;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027-001一、立足背景,了解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当时的生活状态和想法是什么?只有我们了解了作者的这些情况,我们才能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才能走进作者的心里,才能和这些文字对话,和作者的心灵对话。

细读文本,要了解作者的为人,要明白作者生活时代、写作的背景,这些既要读者的学识,更需要读者的人生体验。

而这一切,与读本或多或少就有一定距离。

而学生相对学识不足,体验缺乏,这样学识需要补充,人生体验也需启发。

二、立足整体,感知文本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弄清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在学生头脑里形成“鸟瞰式”的、轮廓性的感知。

如果一开始就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过早的“扒皮抽筋”,用教师的“权威”的分析讲解,向学生硬灌理性知识,学生很难消化吸收,获得正确认识。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写景散文。

教学这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配乐中朗读,初步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然后指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学生很快就找出是从春花、春风、春雨等方面来绘春的。

立足整体,识别和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对准确而快速的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放逐与回归——中职高三阅读训练的启示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放逐与回归——中职高三阅读训练的启示

中图分 类号 :G7 8 1
文献 标识码: C
文 章编号 : 6 2 1 7 2 0 ) — 1 8 0 1 7 — 5 8(0 97 0 6 — 1
的 过 程 进 行 的. 阅读 文 章 是 按 照 “ 体— — 局 部— — 整 体 ” 而 整 的 过 程 进 行 。可 见 “ 合— — 分 析— — 综 合 ” 思维 能 力 对 于 现 代 综 的 文 阅读 十 分 重要 。 同 时不 能 让语 文 知 识 冲 淡 了 “ 题 ” 主 ,要 把 字 词 积 累 , 点 、 法 、 辞等 分 析 , 学 以及 文 化 常识 识 记 等 等 , 标 语 修 文 指 向 于参 透 文 章 的 “ 力 ” 发挥 整 体 的 作 用 。 合 ,
第 6卷第 7期 Vo. N . 16 o7





Re d a d W rt e i d c l a n i e P ro i a
20 0 9年 7月 J l 2 0 uy 0 9
高 中语文 阅读教 学 的放 逐 与 回归
— —
中职 高三 阅读 训 练 的启 示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主 要 是 通 过 阅 读 教 学 来 完 成 的 。笔 者 在 带 20 0 8年 届 中 职 高 考 班 时 遇 到 非 常严 峻 的 问题 : 中职 学 生 原 本 入 学 分 数 就很 低 , 高二 时成 绩 好 的 学 生直 接 去 顶 岗 实 习 了 。 到 留下 参 加 高 考 班 的学 生 基 本 是 中 职 二 、 流学 生 。 三 况且 笔 者 承 担 的是 理 科 班 的 教学 。 者 面 对 的 学 生 是 : 础 很差 , 笔 基 文章 读 不 懂 , 作 写 多 数 人 文 句不 通 。要 想 高 考取 得好 成 绩 , 必 须 进 行 理 性 思 索 , 就 找 好 切 入 点 。 采 取切 实有 效 的措 施 。 者有 幸 读 到 了 华东 师 范 并 笔 大 学 李 海林 教 授 的《 文教 育 的 自我 放 逐 》 文 中批 驳 了 当前 语 语 一 文 教 育 改 革 中 的几 种 倾 向令 人 深 思 。笔 者 反 省 自己及 身边 许 多

回归本质——语文主题学习

回归本质——语文主题学习

有得到应 有 的发 展 ,特别是语 文课成 了 “ 高 本碰撞的无声 的过程 ,第二 阶段应该 是动的 , 耗 低效 ”的代名词 。语文教学离 不开文章 的 是学生 、教师 与文 本之 间互 动 的对话 过程 。 阅读 ,随着 课程改革 的不断深 入 ,阅读教 学 而这个 阶段也 是考 验教师 引导能力 的时候 , 越来越成 为 中学语 文教学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考 和阅读体验 强加给 学生。我记得 刚开始备 这是 初 中阶段 学生接触 的第一 篇小说 ,篇 幅 个单元 配备 十几万 字 的主题学 习书籍 ,7 个
课那会 ,总是为 自己设计 了一连 串的问题而 较 长 ,授课老 师让学生 分角色表 演 ,学生很 单 元 7本 书 ,每个学期课 内阅读就 可 以完成
新课 标 强调 课 堂 教 学要 让 学 生 自主 学 生只是知道篇 目而 已,而根本没有通读过。

让 学 生 自主 阅读 。切 近 文本 。感 受 习 ,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 用。但这并 不是说课
怎样 在课 内把语 文学好 ?简单的方法 ,
文本
堂教学是 放任 自由,天马行空 ,甚至是一 盘 就是要 将三分之 二的课堂时 间作 为学生 主导
语 文 阅读 教 学 要 实现 真 正 意 义上 的超 越 ,真正走上 素质教育 的轨道 ,就不单单 是
很 多 教 师 认 为 提 问 一 些 问题 让 学 生 回答 就 是 仅 扣教材 ,而应是让学 生真正成为独 立的 阅
然而 , 据 了解 , 现在很多学生阅读 量少 , 不 管是 课 堂 教学 还 是 课 堂延 伸 以及 综 合 测 与文本 的互动 ,其 实这个做 法可 以 ,但 是 问 读者 。
谈到 自主 ,我不 由想到上学期 我有 介入 ,善于评价 、点拨 、引导 、总结 、补充 、 尊重学 生的个性及情 感体验 , 激 励 、唤醒 、 幸观摩 的一堂数 学课 《 用 字母表示数 》,听 拓展 、提升 ,不 能整堂课 热热 闹闹下来 ,学 鼓 舞学生 的潜能 ,又应充有 味儿 ” ,这是语 文课堂 吗?教师设 计很多 活 质量 自然也就有 了。不需要精雕 细刻 ,不要

紧扣文本回归本色——浅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

紧扣文本回归本色——浅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

反复 阅读 、 静静默想 , 你一定会有新 的发现 、 的收获 。 于是 , 新 ”
学生再次走进文本 , 出现 了深刻 的感 悟。
生 1 外 面 正 起 着风 暴 . 小屋 里 即使 有 风 的 话 . 肯 定 不 : 而 也
会 有 多 大 而且 小屋 里 还 生 着 火 炉 。跟 外 面 比 . 屋 里 是 温 暖 小
本 关 l0~ s 踊 期 注 i N 栏震 c u
远 者 凉乎 ? 师 : 语 速 加 快 ) 也 非 也 。 日初 出 大如 车 盖 , 其 日中 则 ( 非 及 如 盘 孟 . 不 为 远 者 小 而近 者 大 乎 ? 此
生 : 语 速 也 加 快 ) 然 也 , 然也 !日初 出沧 沧 凉 凉 , 其 ( 非 非 及
师 : 言 差 矣 。 日初 出大 如 车 盖 . 其 日中则 如 盘 孟 , 不 此 及 此
章都想让学生受 到一 次超 级震撼 。这种偏 于人文性 而抛开语 为远 者 小 而近 者 大乎 ?
言本体的做法 , 是虚化语言学习的表现 。
生: 日初 出 沧 沧 凉 凉 , 其 日 中如 探 汤 ,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及 此
被 图解
为, 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变迁 , 指导学 生紧扣文本进行 言语实践
语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该 在如今的语 文课 堂上 , 多媒体得到 了无 比的青睐 。很多教 应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旋律 。那 么 , 师将教学 内容包装成 图文并茂 的精美课件 ,教师则借助 直观 怎样引领学生进行有效 的语 言实践 呢?
摸 . 养语 感 培
《 新课标 》 出:要让 学生充分地读 , 中整体感 知 , 中 指 “ 读 读
有所领悟 , 在读 中培养 语感 。” 因此 , 阅读教 学就必须 紧扣 文

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体,指向语用”

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体,指向语用”

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体,指向语用”作者:杨丽霞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1期长期以来,由于小语界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认识模糊,争论不休,导致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上的无所适从。

文选式的教材编排,也让语文的阅读教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挖掘上。

语文学科丧失了应有的本性,变成了各学科的附庸。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属性,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教育界名师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示范:即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体,指向语用”。

一、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尤其是阅读教学多是以读懂文章内容、挖掘人文因素为主,“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加任务。

因此,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是关键,把握好阅读教学的方向是切入点。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问题:阅读教学不等于阅读。

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什么景,什么人,表达了什么思想。

阅读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了解语言表达的方法,体悟作者思路,学习文章结构等,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表达。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老师关注最多的是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是否受到了思想教育,很少关注学生通过课文学到了表达的方法,学会了运用。

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回归到语文本位上来。

二、发现文本秘妙,抓住语文核心价值要想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归,除了科学把握语文学科的属性,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学科备课的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曾以《长城》一课为例,分析了一篇普通的课文背后隐藏的秘妙,以及如何筛选甄别这些秘妙,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

《长城》一课我们再熟悉不过,而王菘舟老师在备课中发现了包括文章“结构”“章法”“语言”“基调”等方面的十条秘妙。

我们很多的老师在备课时却发现不了十之一二,甚至一条也发现不了。

语文教学,应向语言本体回归

语文教学,应向语言本体回归

语文教学,应向语言本体回归摘要:语文教学,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探究中体味情感,在实践中练习表达,向语言本体回归。

关键词:文本朗读感悟表达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运用,网络的推广,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下降,提笔忘字明显增多,网络新词(一些甚至是谐音误写)层出不穷,想像思维趋于呆板,语文素质令人担忧。

中考在改变这一现状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如前几年的一道题“此题不用作答,只要书写工整即可得分”,“抄写词语”又回到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意的掌握的老路。

语文教学怎样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的语文到底要教些什么?专家认为:语文教育是“言语”教育,应抓住“言语”这个载体,进行“朗读”、“体味”、“讨论”、“思考”,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这些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向语言本体回归。

一、重视文本朗读,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

学生表达的冲动来自生活,表达的素材来自生活,而对生活素材提供补充、规范、引导的则是文本,而文本语言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内化为一种超越生活中已有的语言素材时,才能在适当的时间从思维中“弹射”而出,也就是说,生活的历练使学生产生使用这些语言的条件(包括表意的准确和形式的规范),而朗读却能使自然、流畅地使用语言成为可能。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就必然紧扣文本,直面语言,精心营造特定的朗读场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亲近语言,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

通过反复地触摸文本、感受语言的内涵和文章的气势;通过反复地读领会其布局谋篇谴词教句的精妙;通过有情有趣地读学会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位老师教学《三峡》时,从范读课文开始,到学生自读,又到指名朗读、解释译读,再到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画面读,最后为朗读背诵,先后朗读六遍之多,使学生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景,并使用较流畅的语言表达出这种美景,在朗读中实现了紧扣文本,进行语言积累和训练的目的要求。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有效创设的回归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有效创设的回归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有效创设的回归策略很多时候一谈到情境教学,想得最多的就是外在的东西,其实最重要的情境就是课文的情境,理解课文的关键就是把学生带入文本本身,假如能凭借语言文字迅捷进入课文情境,应视为最正确途径了。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情境实行有效创设呢?怎样的情境创设才能促动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才能让语文教学走在回归的路上呢?对此,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1、在文本语言欣赏中创设有效情境文本多是充满情感的载体,它以具体可感的感性形象、生动逼真的意象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创造。

所以,文本理解是一种情感的领悟、价值的叩问,是学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它为学生开设了一条进入纯美世界的通道,即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场,学生只有真正进入这个审美情境,对文本的理解才能触及心灵,否者对美的理解只能是教师强加给他的附属物。

而这种体验的生成,首先需要学生对文本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热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创设文本情境。

记得,教学《荷花》一文的前一天晚上,学生的其中一个预习作业就是制作荷花和荷叶。

教学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冒”字的使用可谓传神,但为何用“冒”而不用“生”或“长”呢?我先请了几个制作荷叶的孩子把他们自己的荷叶贴在黑板上,碧绿的荷叶零落的洒在黑板的各个角落,于是我微笑着问他们:“你觉得文中的荷叶是这样的吗?”孩子们先是一愣,而后似有所悟,几只小手也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文中说荷叶是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那可不是这样的。

”“我也觉得不是,这里还有一个词叫挨挨挤挤,意思就是很多靠在一起,而不是像他们那样的四处分散。

”“哦,那你能试试看吗?”只见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那几片荷叶聚拢在一起,其他孩子也纷纷走向黑板,把自己的荷叶也挨了上去,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体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孩子们,你们觉得还缺少什么吗?”“荷花!”几个画荷花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荷花揷在这碧绿的荷叶中,朵朵荷花透过繁茂的荷叶亭亭玉立。

中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回归

中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回归

中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回归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

因此,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

如此,语文教学才是真正回归了本位。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工具性,是人们用以交际的工具。

靠什么交际?自有人类以来,交际自然始于语言。

因为:人类优越于一切动物的地方,在于它是社会化的动物。

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就在于它结成社会。

而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形成,并存在下去,不断地发展进步,又在于它有语言作为自己的交际工具。

没有语言的人类社会,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格列佛游记》中写道:大人国的人想绕开语言用实物来交际,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可能要说到的全部东西,想要表达什么,就从那个口袋里掏出那个东西来。

这只是一种幻想,任何人类集团事实上都不可能采用这种交际方式。

所以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手势、表情、图画、烽火、击鼓、红绿灯、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礼节等等,都能够帮助人类传达一定的信息,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也是人们的交际工具。

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任何一个人,要想成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要想在某一个社会里生存下去,就得掌握这一社会里一切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

因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要想在某一个社会之中生活下去,就得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就得和他人交流思想,而这一切是离不开语言的。

在同一个语言社会中,由于方言的存在,到一个不熟悉的方言区去,生活也是极其困难的。

据说,一个生活在北方的英国老铁匠,后来搬到南方去居住,结果却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寻了短见。

语文具有人文性。

而人文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让人感受到?靠什么来承载呢?当然,还是语言。

因为:语言是意识,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活动,一种思想活动。

回归文本,阅读教学的归真之路

回归文本,阅读教学的归真之路

回归文本,阅读教学的归真之路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老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和误解,致使教学中出现很多失真的乱象。

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一些老师或过分对教材进行解构、重组,或寄情声、光、电、影,致使教学常常跳脱课文,游离于“文本”。

本文分析了阅读教学远离文本的乱象,提出了回归文本的教学途径和策略,进一步强调阅读教学应走返璞归真之路。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回归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37-01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老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误解,致使教学中出现很多失真的乱象。

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一些老师或过分对教材进行解构、重组,或寄情声、光、电、影,致使教学常常跳脱课文,游离于“文本”之外,这种片面追求喧哗、虚浮的表象,严重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无疑这种大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体验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放任思想的泛滥,我们要尊重文本,但不能随意地抛弃文本。

1阅读教学乱象纷呈只因游离文本1.1离弃文本,代之以现代媒体。

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是教学的补充和辅助,它的地位不能超越文本。

我们可以利用它引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资源,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不能让它成为教学的重心和唯一手段。

让学生远离文本,沉浸在声、光、电、影之中,去接受“第二创作”,只能是一种浅阅读、泛阅读,无法让学生触碰作者的心灵。

1.2引申文本,过度拓展。

文本学生还未读懂,就被无限制地引申、拓展,导致“文本缺席”。

这种不顾作品的意义而随心所欲地“自由理解”,绝不是“创造性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体回归
语文是一门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的学科,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交汇、碰撞、共鸣的过程。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回归语文本体的特点,从语文课内的学习到课外的拓展,从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学习到课后的复习等方面,引领学生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下面以阅读方法为例,谈一谈回归本体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反复诵读,以自己的心灵体悟作者心灵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完美,但我们的心灵世界却可以变得完美。

”这种心灵世界的改变就是来自于阅读的力量。

语文新课程教材中所选的阅读作品文质兼美,每一篇都包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包含着作者浓郁的真善美的情思。

对于这些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自主而专注地进入阅读状态,走进作者的心灵。

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让学生进行正确而足够的诵读。

清代的曾国藩曾教导其儿读书应当“先之以高声朗诵,以倡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的阅读教学,一定都要重视对学生朗读方法的培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读出感受,读出理解,读出精彩,读出味道。

达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义若出吾之心”(朱熹),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与作者同喜怒共哀乐。

二、深入体味,在作品中寻找解读作品的钥匙
教学具体内容的选定,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选取,是教学创意最核心、最本质部分,将二者统一起来考虑问题而完成的创意,应属更高层次。

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长教、浅文深教,均属于这一范畴。

如果抛开教学内容的长、难、短、浅的特殊背景,较为常规的教学创意主要包括对文本的深入独到的解读,教学角度的切入和贯穿,纲举目张、吸引学生的主问题的设计,板块式研究的内容选定和操作分寸,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计,等等,这些几乎是教学创意层面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好的作品犹如一条河流,河流的起伏走向决定于河的每一段流向,作品的意旨也是通过各个章节的意旨来显现的,各个章节的意旨又以全篇的意旨为统领。

所以,好作品无不讲究文字的经营配置和联络照应,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善于从上下文和字里行间进行观此识彼、前瞻后顾,联系参照着把内容读懂。

对于初中的阅读教学,我们可以从训练学生寻找作品中的照应开始,如形象刻画中的照应、环境描写中的照应等。

而高中,我们则可侧重于让学生在体会寻找作品中的主旨、章法、技巧等方面的匠心之处。

如鲁迅先生的《祝福》最后一节写改嫁以后祥林嫂的命运,这一节先写祥林嫂又回来了,但已不似以往,“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了”,因为男人死了,儿子又被狼叼去命运的打击可谓残酷之极。

但接下去鲁四老爷不让她做祭祀,她的阿毛的故事终于被大家厌倦,她改嫁时抗争留下的伤疤又被人们传为笑谈,最后她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仍然不被承认
有资格参加祭祖,从此“变化非常大”而终于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悄然死掉了。

看上去这些故事互相没有牵连,但归纳一下,夫权、族权、神权,是这些代表宗法制度的绳索把祥林嫂活活绞死了。

这一节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终结,体现了作品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所以,阅读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在作品中读懂作品的方法,不断地提高其思维的缜密度和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品评鉴赏,用自己的想象填补作品的丰富内涵
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因为只有“渔”才与宝贵的方法、能力层面相关联。

但是仅仅是授之以“渔”即教授方法本身,仍然未必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这里还涉及方法如何传授和能力如何培养的问题。

具体而言,学生能力贵在有机生成,课堂教学也贵在着眼于此。

阅读的最高层次是对作品的鉴赏品析。

现代解读理论认为,文学文本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鉴赏才得以建构,它的生成与存在离不开读者的鉴赏和创造。

所有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期待着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

而这些“空白”的填补过程,恰恰驱动了读着的想象,激活了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品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解读。

新课标下所编制的语文教材,大都以文学作品为主,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作品“空白”填补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填补的方法,达到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品质、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如鲁迅先生的《祝福》曾这样描写鲁四老爷书房里的对联: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子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平气和”。

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出脱落的对联内容,而偏偏描述了这样一种场景呢?这就是作品的空白,要引导学生尝试着去探究。

当学生知道了放在长桌上的那一联的内容是“品节贤明德性坚定”时,他们便会心有灵犀了这幅宣扬理学家自我修养的对联,在鲁四老爷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幌子,这幅不全的对联,正是对鲁四老爷虚伪本质的辛辣讽刺。

品评鉴赏作品,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初中学生语文积淀较浅,感悟能力较低,思维的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教学中就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复述、转述、概述或评述等,或作必要的阐释,使学生的语言由模糊向清晰、由零星向完整、由生涩向灵性转化;而在高中则可侧重于对作品语言、感情、意义等“空白”的填补。

总之,语文学习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自身规律,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一定要从语文本体特点出发,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寻找适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