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和脊髓的被膜》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和脊髓被膜课件

脑和脊髓被膜课件
脑炎等
脑脊液减少:脑 萎缩、脑膜炎等
脑脊液成分异常: 蛋白质、葡萄糖、
氯化物等
脑脊液压力异常: 颅内压增高、颅
内压降低等
谢谢
演讲人
脑和脊髓被膜课件
目录
01. 脑和脊髓被膜结构 02. 脑和脊髓被膜功能 03. 脑和脊髓被膜疾病
脑和脊髓被膜结构
脑被膜
硬脑膜:位于脑的 最外层,由致密结 缔组织构成,具有 保护作用
蛛网膜:位于硬脑 膜和软脑膜之间,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 成,具有缓冲作用
软脑膜:位于脑的最 内层,由薄层结缔组 织构成,紧贴脑表面, 具有营养作用
脑和脊髓被膜可以防止 脑和脊髓受到感染
脑和脊髓被膜可以保持 脑和脊髓的稳定性
脑和脊髓被膜可以调节 脑和脊髓的血液供应
营养作用
01
为脑和脊髓 提供营养物

02
维持脑和脊 髓的正常生
理功能
03
保护脑和脊 髓免受外界
损伤
04
参与脑和脊 髓的代谢过

代谢作用
代谢废物:将脑和脊髓产 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03
治疗:抗生素、抗病
毒药物、抗真菌药物

04
预防: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避免接触感
染源,接种疫苗等
脊髓膜炎
1
病因:病毒、 细菌、真菌等
感染
3
治疗:抗感染、 抗炎、止痛等
药物治疗
2
症状:发热、 头痛、恶心、 呕吐、颈项强
直等
4
预防: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感染源,
提高免疫力
脑脊液异常
脑脊液增多:脑 积水、脑肿瘤、
保持脑和脊髓的健康
保护作用:保护脑和脊髓 免受外界刺激和损伤,维

解剖脑脊膜ppt课件

解剖脑脊膜ppt课件

(三)脊髓的血管
1. 脊髓的动脉 ①脊髓前、后动脉:均发自椎动脉 ②来自肋间后动脉、腰动脉、骶外侧动脉的脊髓支
2. 脊髓的静脉 脊髓前、后静脉 前、后根静脉 椎内静脉丛 脊髓后静脉
软脊膜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静脉 蛛网膜
脊髓前 动脉
前根静脉
脊 髓 后 动
硬脊膜

椎内静 脉丛
三、 脑脊液循环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 室间孔 第三脑室 脉络丛产生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脉络丛产生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
上失状窦
脑脊液:无色透明液体,内含多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 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pH为7.4,对中枢神 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送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
用。成年人总量约150ml,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②小脑下前动脉: 分布小脑下面前部
③迷路动脉: 分布于内耳
④脑桥动脉: 分布于脑桥基底部 ⑤小脑上动脉: 分布小脑上部
⑥大脑后动脉
皮质支:全部枕叶,颞叶的
内侧面和底面
中央支: 分布于背侧丘脑,内、脑
外侧膝状体,下丘脑、桥
底丘脑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一、 脑和脊髓的被膜 (一)脊髓的被膜
1. 硬脊膜: 上端附于枕骨大孔,第2骶椎水平变细,末端附于尾骨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骨膜之间,内含疏松结缔组织、 脂肪、淋巴管和静脉丛,为负压,有脊神经根。
硬膜外腔
硬脊膜
2.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充满脑脊液
终池: 脊髓下端以下,内有马尾

脑和脊髓被膜PPT

脑和脊髓被膜PPT
18
硬脑膜窦内血液流向
19
硬脑膜窦内血液流向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直窦
窦汇
岩上窦
岩下窦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20
(二)脑蛛网膜
硬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池
蛛网膜粒.
21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 软脑膜
22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蛛网膜
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23
蛛网膜下池
交叉池 脚间池 桥池
蛛网膜下隙 上池
S2
终池 终丝
6
脊髓蛛网膜 马尾
S2
7
(三)软脊膜
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 表面,上与软脑膜相连,向下至 脊髓下端移行为终丝,在脊 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 韧带。
枕骨大孔
终丝
9
二、脑的被膜
硬脑膜 外 内 脑蛛网膜
软脑膜
枕骨大孔
10
(一)硬脑膜
坚韧,光泽
11
外层 骨膜层
部位分开形成腔道,内面衬以 内皮,则称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15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乙状窦 横窦 直窦 窦汇 上矢状窦
16
海绵窦
位置:蝶鞍两侧 穿经海绵窦内结构: 颈内动脉、展神经 穿经海绵窦外侧壁的结构:
上 下:动眼N、滑车N、眼N、上颌N
17
海绵窦 颈内动脉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展神经
硬脑膜 内层
神经血管行于两层之间 脑膜层
内层 外层 内板 板障 外板
在颅顶:与颅盖骨结合疏松
骨折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在颅底:与颅底骨结合紧密
骨折时,硬脑膜、蛛网膜 易撕裂,引起脑脊液外漏

脑和脊髓被膜ppt课件

脑和脊髓被膜ppt课件
脑和脊髓被膜、脑 室和脑脊液
脑和脊髓被膜、脑室和脑脊液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二、脑室和脑脊液
返回本章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有三层:硬膜、蛛网膜、
软膜。这三层被膜在枕骨大孔处互相移行。 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腔), 内有脑脊液。
脊髓的被膜
脑的被膜
硬脊膜 脊髓蛛网膜 软脊膜 硬脑膜 脑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脊膜
硬脊膜上端附着于枕骨大孔周缘,下部在第二骶椎 平面以下变细,包裹终丝,末端附着于尾骨。 内含静脉丛、淋巴管、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和脊神经根 等。此腔略呈负压,向上止于枕骨大孔的边缘,不与颅 内相通。
硬膜外腔(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
脊髓蛛网膜
终池:指脊髓下端至 第二骶椎水平特别宽阔的 蛛网膜下隙。
软脊膜
紧贴于脊髓表面并伸
入脊髓的沟裂内。
硬脑膜
附图
由两层膜紧密结合而成。其外层相当于颅骨内骨
膜。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与颅底的连接紧密。 内层离开外层折叠成板状突起伸入脑的裂隙中,其中 伸入大脑半球之间的称大脑镰。伸入大、小脑之间的 称小脑幕。硬脑膜内、外两层分离处形成硬脑膜窦。
脑蛛网膜
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腔扩大
附图
硬脑膜窦:是硬脑膜内、外两层分离处形成
的腔道,内面衬有内皮细胞,含静脉血,相当于静 脉血管,但因窦壁无平滑肌,故无收缩性,损伤时 出血较多。主要的硬脑膜窦有上矢状窦、横窦、乙 状窦、窦汇、海棉窦等。 硬脑膜窦静脉回流途径 上矢状窦 窦汇 左、右横窦 乙状窦
眼V
海棉窦
颈内静脉
硬脑膜
谢 谢 大 家
二、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动画
人体有四个脑室,约95%由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

脑和脊髓的被膜 -PPT精选文档

脑和脊髓的被膜 -PPT精选文档

A.上矢状窦:大脑 镰上缘。
B.下矢状窦:大脑 镰下缘,向后汇入直窦。
C.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向后通窦汇。 D.窦汇:由左、右横窦、上矢状窦及直窦共同汇合 而成。
E.横窦:成对,在小脑幕后外缘附着处的枕骨横 沟内,连于窦汇和乙状窦之间。 F.乙状窦:成对,乙状沟内,是横窦的延续,于 颈静脉孔处出颅延续为颈内静脉。
㈡脑的被膜:
由外向内依次为:
⒈硬脑膜:坚韧而有光
泽,由内、外两层合成。 外层:颅骨内骨膜 之间有血管和神经走行。
内层:坚厚
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硬脑膜 血管受损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硬脑膜与颅底部颅骨结合紧密,颅底骨折时, 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一并撕裂,致脑脊液外漏。
硬脑膜形成物:
第七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由外向内, 脑和脊髓表面包 有硬膜、蛛网膜 和软膜三层被膜, 具有支持、固定、 保护脑和脊髓的 作用。
㈠ 韧,上附枕骨大孔边缘, 与硬脑膜相延续,下端 在第 2 骶椎水平向下变 细,包裹终丝,附于尾 骨。在椎间孔处与脊神 经外膜相延续。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间隙, 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静脉丛,呈负 压,有脊神经根通过,向上不通颅腔。临床上在此 腔进行硬膜外麻醉。
硬膜下隙: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
⒉脊髓蛛网膜:位于硬脊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半透明
薄膜,与脑蛛网膜相延续。
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内有 网状相连的结缔组织小梁,充满脑脊液,向上与脑蛛 网膜下隙相通。
硬膜下隙: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间隙。
蛛网膜下隙:蛛网 膜与软脑膜之间的 间隙,充满脑脊液, 向下与脊髓蛛网膜 下隙相通。此隙扩 大处称之为蛛网膜 下池。 小脑延脑池、交叉 池、脚间池、桥池、 上池。

【医学课件】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课件

【医学课件】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的产生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脉络 丛位于脑室内侧壁,由许多绒毛状突 起组成,其表面覆盖有单层立方上皮 。
脑脊液产生的量与个体年龄、性别、 体位等因素有关,一般成人每天产生 约500ml脑脊液。
脑脊液产生的主要机制是血液中的水 分通过脉络丛的渗透作用进入脑室, 并被脑室内的脉络丛分泌入脑脊液中 。
01
脑和脊髓的静脉系统是由浅静脉 和深静脉组成的。
02
浅静脉主要负责收集头皮和头部 的血液回流至颈部静脉,深静脉 则负责收集脑组织和脊髓的血液 回流至硬膜外腔。
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
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是血液与脑脊液 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有大量的内皮 细胞和紧密连接,这使得血液与脑脊 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能够高效地进行。
增加。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脑脊液循环与疾病的关 系
脑脊液循环障碍与疾病
脑脊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脑积水、颅内压升高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对大脑造成 严重损伤,影响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
脑脊液循环障碍还可能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 影响疾病的进展和恢复。
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如高分辨 率成像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 等,以更精确地研究脑和脊髓 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的结构 和功能。
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生物学 、医学、物理学等多学科资源 ,共同推进对脑和脊髓被膜血 管及脑脊液循环的研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脑和脊髓的被膜PPT课件

脑和脊髓的被膜PPT课件
第四脑室
正中、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23
第四节 脑屏障
㈠ 血—脑屏障:位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⑴内皮细胞无窗孔存在,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 ⑵毛细血管基膜; ⑶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围绕。
㈡ 血—脑脊液屏障:位于脑室脉络丛的血液与脑脊液之间。 脉络丛上皮细胞之间有闭锁小带相连。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被膜—硬膜、蛛网膜、软膜;
作用—保护、支持脑和脊髓。
1Leabharlann 一、脊髓的被膜㈠ 硬脊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 组织构成;
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
与硬脑膜相续。
下端—平第二骶椎水平以
下迅速变细包裹脊
髓终丝,最后附着
于尾骨。
两侧—于椎间孔处与脊神
经外膜相延续。
㈢ 脑脊液—脑屏障:位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与脑、 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室管膜上皮、软脑膜和软膜下胶质膜。
24
25
脑屏障的功能意义:
1)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 2)使脑组织的环境处于稳定状态; 3)用药。
26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7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⑵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面的后部,延髓;
小脑下前动脉
14
小脑下后动脉
基底动脉的分支:
1)小脑下前动脉: 小脑下面的前部;
2)迷路动脉: 内耳迷路;
3)脑桥支: 脑桥基底部;
4)小脑上动脉: 小脑上面;

人体系统解剖学:脑、脊髓被膜-PPT课件

人体系统解剖学:脑、脊髓被膜-PPT课件

-19-
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 下矢状窦
→直窦
-20-
脑的浅静脉
脑的深静脉
-21-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脉络丛)
(脉络丛)
(脉络丛)
第四脑室
中脑水管
正外 中侧 孔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
大脑背面
渗透
上矢状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12-
(二)蛛网膜、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
-13-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14-
脑动脉的分支
颈内动脉的分支
•大脑前动脉 — 前交通支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支 •脉络膜前动脉
椎动脉的分支
•小脑下后、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第十七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 及脑脊液循环
-1-
脑和脊髓的被膜自外向内, 分为三层:
硬 膜dura mater 蛛网膜arachnoid mater 软 膜pia mater
功能:起保护、支持脑和脊髓的作用。
-2-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一、脊髓被膜
•硬脊膜(坚韧) 硬膜外隙 硬膜下隙
•脊髓蛛网膜(透明) 蛛网膜下隙(充满脑脊液)
•软脊膜(富有血管) 齿状韧带
-3-
脊髓被膜
-4-
终池
-5-
临床应用: 硬膜外隙----硬膜外麻醉 蛛网膜下隙----腰穿 (抽取脑脊液或注药)
腰3、4或4、5
后正中穿刺: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棘上韧带

脑和脊髓的被膜PPT课件

脑和脊髓的被膜PPT课件

4. 位置:大脑底面,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
组成:由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
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吻合而成。
意义:保证脑血液供应,使两大脑半球的血供保持平衡。
5. 浅静脉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横 窦
深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窦
返回脊髓被膜
返回脊髓血管
硬脊膜外隙—为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狭窄腔隙,
内有脊神经根、椎内静脉丛等,
且呈负压状态。 临床上在此行硬
膜外麻醉。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形成的腔隙,
腔内充满脑脊液。

池——是蛛网膜下隙在马尾周围扩大的
腔隙。腰穿此腔可抽取脑脊液。
二、脑的被膜 :由外向内 硬脑膜:紧贴颅骨内面,与颅顶骨结合较松,与 颅底结合紧密。该膜还形成一些特殊结构, 如大脑镰、小脑幕和硬脑膜窦。 蛛网膜:与脊髓蛛网膜相延续。该膜与软脑膜之间 有蛛网膜下隙且与脊髓的蛛网膜下隙相通连。 软脑膜:紧贴脑表面,并伸入各脑沟内。
第六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血管 椎动脉 脊髓前动脉(1条) 脊髓后动脉(2条)
1.脊髓动脉来源
腰动脉
2.脊髓的静脉回流:注入硬脊膜外隙的椎静脉丛。 二、脑的血管
1.脑的动脉来源 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 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间脑后部、小脑和脑干
2. 1)大脑前动脉:皮质支布于大脑半球内侧面(顶枕沟以 前)和上外侧面上缘;其中央支布于豆 状核、尾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2、脑蛛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有: 蛛网膜粒——在上矢状窦等处蛛网膜呈颗粒状突入窦 腔内,称为蛛网膜粒。脑脊液借此渗入 上矢状窦内。 蛛网膜下池——是脑的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较大,称 为 蛛网膜下池。主要有小脑延髓池。

脑和脊髓的被膜(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脑和脊髓的被膜(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与小脑上面前上方 和中脑背面之间
软脑膜
脑的被膜 软脑膜
软脑膜
特点
薄而富有血管和神经
分布
覆盖于脑的表面 并伸入沟裂内
软脑膜
脑的被膜 软脑膜
结构
脉络组织: 软脑膜及其血管 与该部的室管膜上皮
室管膜上皮 毛细血管 脑软膜脑的被膜 软脑膜结构脉络组织:
软脑膜及其血管 与该部的室管膜上皮
脉络丛:
脉络组织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 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 突入脑室 产生脑脊液
特点: 窦壁无平滑肌 不能收缩
硬脑膜窦
脑的被膜 硬脑膜
主要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乙状窦
直窦
乙状窦
窦汇 横窦
脑的被膜 硬脑膜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上矢状窦
位置:大脑镰上缘
交通:向后流入窦汇
下矢状窦

位置:大脑镰下缘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面静脉
眼静脉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 绵窦
岩上窦
翼静脉丛
岩下窦
颈内静脉
脑蛛网膜
脑的被膜 脑蛛网膜
脑蛛网膜
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 蛛网膜粒
定义:上矢状窦处许多绒毛状突起 功能:脑脊液经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内
回流入静脉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脑的被膜 脑蛛网膜
脑蛛网膜下隙:
脑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 内充满脑脊液 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
软脑膜
硬脑膜
脑的被膜 硬脑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 ppt课件

脑和脊髓的被膜  ppt课件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窄隙。 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椎内 静脉丛。由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边缘与骨 膜紧密愈着,故此隙仅存在于椎管,不与 颅腔内相通。隙内为负压,并有脊神经根 经过。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 注入此间隙,阻滞脊神经根内的感觉神经 传导。硬脊膜与其深面的脊髓蛛网膜之间 为潜在的硬膜ppt课件
22
3.小脑镰cerebellar falx 位于颅后窝后分,自小脑幕 下方伸入两小脑半球之间。 4.鞍膈diaphragma sellae 位 于蝶鞍上方,张于鞍结节和鞍背 上缘之间,形成垂体窝的顶,膈 中央有一小孔,容漏斗通过。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3.直窦straight sinus: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由 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 后通入窦汇。 4.横窦transverse sinus: 成对, 位于小脑幕附着处的枕骨横窦沟内, 行向外侧续为乙状窦。 5.乙状窦sigmoid sinus: 成对, 位于乙状窦沟内,向前内在颈静脉孔 处移行为颈内静脉。
ppt课件 9
(三)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 结构特点: 薄而富有血管的透明结缔 组织膜,紧贴于脊髓表面,并 延伸入脊髓的沟裂中,在脊髓 下端延续为终丝,向下附着于 尾骨。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齿状韧带denticulate ligament: 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 后根之间形成,其尖端附于硬脊 膜,从枕骨大孔至第1腰脊神经 根间共约21对。齿状韧带、终丝 和脊神经根将脊髓固定于椎管内 并浸泡在脑脊液中。

脑和脊髓的被膜 ppt课件

脑和脊髓的被膜 ppt课件
脉络组织:在脑室一定 部位,软脑膜及其血管 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 脉络组织
脉络丛:脉络组织中的 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 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 管膜上皮突入脑室形成 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脑脊液及其循环
无色透明,成人150ml 脑脊液产生部位:
各脑室的脉络丛
脑脊液循环途径 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 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 及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 膜颗粒→上矢状窦→回流入血
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缘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 直窦:大脑镰与小脑幕相接处,
向后通窦汇 横窦:枕骨内面横窦沟内 乙状窦:位于乙状沟内
岩上窦与岩下窦:分别位颞 骨岩部的上缘和后缘
硬脑膜Cerebral dural mater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位置:蝶鞍两侧, 通过结构:
脑和脊髓的被膜 ppt课件
一、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 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 和软膜
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 :厚而坚韧,上端附于枕骨 大孔边缘,下部在S2变细,包裹马 尾,末端附于尾骨
脊髓蛛网膜:为半透明薄膜,与脑 蛛网膜相延续
软脊膜 :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 表面,
被膜间的间隙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的前部 和内囊前肢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大脑中动脉
皮质支:大脑半球上外 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
中央支;豆状核、尾状 核、内囊膝和内囊后肢 (豆纹动脉)
脑的静脉
深静脉:大脑内静脉 → 大脑大静脉 → 直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后动脉
机能意义:
1)沟通颈内动脉与椎动脉; 2)调整脑的血液供应; 3)建立脑的侧副循环。
㈡ 脑的静脉
一般不与动脉伴行,没有阻血逆流的完整静脉瓣。
1. 浅静脉
大脑皮质、髓质浅层静脉血→大脑 上、中、下静脉→上矢状窦、海绵 窦、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2. 深静脉
大脑髓质深层、基底核、间脑、脉络丛 的静脉血→大脑大静脉→直窦。
㈡ 血—脑脊液屏障:位于脑室脉络丛的血液与脑脊液之间。 脉络丛上皮细胞之间有闭锁小带相连。
㈢ 脑脊液—脑屏障:位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与脑、 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室管膜上皮、软脑膜和软膜下胶质膜。
脑屏障的功能意义:
1)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 2)使脑组织的环境处于稳定状态; 3)用药。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硬膜外腔: 硬脊膜与 椎管内面 骨膜之间 的窄腔。
硬膜外腔
㈡ 脊髓蛛网膜
跨越沟裂,向上与脑的 蛛网膜相续,向下包被马尾, 止于第二骶椎。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与软脊膜间的腔隙。
下部在马尾和终丝的周围扩 大为终池,腰椎穿 刺是将针 打入终池。
㈢ 软脊膜
很薄,含血管, 紧贴脊髓表面,深 入脊髓的沟裂之中, 与不易分离。
3. 无搏动: 1)颈内动脉、椎动脉进入颅内有一段极度弯曲的行程。 2)动脉在软膜下互相吻合,分散和减弱了动脉的扑动。 3)颅腔的密闭。 4)管径菲薄,弹力纤维少。
㈠ 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 大脑半球前2/3、 部分间脑。
2.椎动脉— 大脑半球后1/3 、 间脑、 小脑、 脑干。
1. 颈内动脉
⑴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皮质支:
及其血管与该部位脑室壁的室管 膜上皮共同构成。
脉络丛: 在某些部位,脉络组织中的
血管反复分支形成丛,连同其表 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突入脑 室。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特点: 1. 血供丰富:自左心室搏出的动脉血有15%通过脑组织,
安静750ml/分。
2. 耗氧量大:占全身耗氧量的20~50%。
⑵ 大脑中动脉: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内囊后肢和漆部; 皮质支;
⑶ 脉络膜前动脉:
⑷ 后交通动脉:
2.椎动脉
锁骨下动脉→穿上六颈椎横突孔 →枕骨大孔→颅后窝→基底部 →基底动脉。
分支:
⑴脊髓前、后动脉: 脊髓,延髓下段;
⑵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面的后部,延髓;
小脑下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基底动脉的分支:
特殊结构:
1. 大脑镰
2. 小脑幕
3. 硬脑膜静脉窦(硬膜窦)
1)上、下矢状窦 2)直窦 3)横窦 4)乙状窦 5)窦汇 6)海绵窦
㈡ 脑蛛网膜
小脑延髓池: 小脑与延髓之间。
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突入硬膜窦。
小脑延髓池
㈢ 软脑膜
很薄,含血管,紧贴脑深入脑 沟裂之中,与它们不易分离。
脉络组织: 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齿状韧带—
齿状韧带
包被脊髓的表面, 在脊神经前后根之间。
㈠ 硬脑膜
二、脑的被膜
由脑膜与颅骨骨膜愈合而成;
颅顶—连结疏松。颅顶骨损伤出血时,形成硬膜 外血肿,使硬脑膜从颅顶剥离,向内挤压脑组织 而发生症状。
颅底—结合紧密。颅底骨折,易将硬脑膜连同蛛 网膜一起撕裂,使脑脊液外漏,颅前窝筛板近的 骨折,使脑脊液流入鼻腔—鼻漏。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被膜—硬膜、蛛网膜、软膜; 作用—保护、支持脑和脊髓。
一、脊髓的被膜
㈠ 硬脊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 组织构成;
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 与硬脑膜相续。
下端—平第二骶椎水平以 下迅速变细包裹脊 髓终丝,最后附着 于尾骨。
两侧—于椎间孔处与脊神 经外膜相延续。
二、脊髓的血管
㈠ 动脉的动脉 1. 椎动脉 ⑴脊髓前动脉 ⑵脊髓后动脉
动脉冠—连接脊髓前、后 动脉的分支。
2. 节段性动脉 ⑴颈升动脉 ⑵肋间动脉 脊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⑶腰动脉
危险区:
胸髓1~4(尤其4节) 和腰髓1节。
㈡ 脊髓的静脉
静脉血→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肋间静脉→奇、半奇静脉→上腔静脉 →心。
1)小脑下前动脉: 小脑下面的前部;
2)迷路动脉: 内耳迷路;
3)脑桥支: 脑桥基底部;
4)小脑上动脉: 小脑上面;
5)大脑后动脉: 分布枕叶,颞叶的底面;
3.大脑动脉环(willis)(脑底动脉环)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途径
产生部位—脉络丛;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总量为150ml。
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 运输代谢产物及维持正常颅内压。
循环途径:
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正中、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第四节 脑屏障
㈠ 血—脑屏障:位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⑴内皮细胞无窗孔存在,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 ⑵毛细血管基膜; ⑶毛细血管基膜外有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围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