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球2
3.1 我们居住的地球
二、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a:6378千米 •两极半径b:6357千米 •赤道周长l:约40000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s:约5.1×10 千米
8
练习:
1、列举能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 走 800 天。
3、阅读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回答问题:
A 地球是个球体
(全班分两大组讨论,竞争看 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
太阳东升西落
船只离岸而去
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
2、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
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的移动的铅 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铅笔在篮球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移 动 会 (会、不会)明显发生变化;
如果外星人来到地球,在进入 大气层前,会看到什么呢?
从飞船上看地球风暴的形成
亚马逊的烟雾
沙漠化留下的一片黄色土地---伊朗沙漠
伊拉克油田上空的黑烟
大洪水冲过留下的黑色痕迹
这就是我们的绿色地球吗?
爱 护 我 们 的 家 园
地 球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小结
•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3、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 国 航 天 第 一 人 杨 利 伟
——
“ 神 舟 ” 五 号 升 空
麦哲伦
• 哥伦布与通往中国之路
•
接着是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哥伦布发现新 大陆。大约在1462年,一篇带有托勒密地球图 的地理论文发表了,就像是一颗巨型炸弹,立刻 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困惑和不安。因为这一由希 腊人所提出的理论认为,地球是圆的,就像一个 球体。这不仅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开辟了一个新 纪元,而且也是哥伦布首航大西洋的理论基础和 原动力。 作为一名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于1485年 诞生在西班牙,经过一段相当的努力和奔波之后, 终于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1492年8月30日, 哥伦布
七年级科学第三章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浙江省杭州市)
感受地球之一
感受地球之二
感受地球之三
■盘古开天
盘古,又称盘古氏, 传说生于天地混沌中, 后来天地开辟,天日高 一丈,地日厚一丈,他 日长一丈,如此历经一 万八千岁,天就极高, 地就极厚。他死后,他 身体的各部分变成日月、 星辰、风云、山川、田 地、草木、金石。盘古 开天的神话是远古时代 最美丽的宇宙模型之一。
体验一下:
“地球”是圆的。
实验:
[材料] 篮球、 直尺、 铅笔
[步骤] 把篮球和直尺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
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在球面、平面上移 动。
[视察] 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的位置的变化。
实验:
实验:
讨论:
1.在水平板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铅笔 会随着移动产生变化吗? 2.在球面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铅笔 会随着移动产生变化吗? 3.这个现象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是同一个道理?
我 们 居 住 的 地 球
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地方、 地圆或者其他名字呢?
讨论1:
根据你现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谈谈有关地球的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你还想知道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
(提出一些关于地球的问题)?
有这样一些成语
• 一望无际 • 南辕北辙 • 水天一色 • 天高地厚 • 登高望远 •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麦哲伦[葡萄牙] Ferdinand Magellan,1480~1521
■地球……是圆的吗?
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 球是一个球体。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1.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2.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远去的帆船,船身先
消失,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5.太阳的东升西落(在不同地方日出的时刻不同) 6.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唯一已知宜居行星。
这个蓝色的行星以它生命的存在而出名,但它也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系统,由气候、地貌、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构成。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地球的一些主要特征和挑战,以及我们对这个星球的影响。
地球的特征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层、海洋、土地和生物等。
毕竟,地球是一个系统:任何因素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反应。
然而,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工业化和消费主义。
在全球变暖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更多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水和飓风。
地貌地表特征是地球上的其它重要特点之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具有海洋、陆地、山脉和平原等形态的行星。
山脉和火山的形成一般是因地球板块运动形成的;海洋则是因为我们行星表面的水分布以及地球的自转。
许多地貌变化是由缓慢作用的天然力量形成的,这些天然力量包括风化、水力学、风积作用和岩浆作用等。
生物多样性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总和。
地球上的生物各具特色,包括对环境的不同适应能力和适应机制。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食物的供应非常重要。
然而,我们的行为不断影响着生物多样性。
例如,森林砍伐和种植大规模单一物种的农业都在削减生物多样性。
人类活动地球上最活跃的生物是人类。
我们建造城市、开采矿物、燃烧化石燃料、放牧和伐林等等,这些活动对气候、地表特征和生物多样性都有深远影响。
一些人类活动如大气污染和捕捞已经导致了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死亡或灭绝。
地球的挑战地球面临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含了上面我们提到的特征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和天然资源的过度使用等等。
尽管地球的贡献巨大,但人类活动正在威胁地球的生态平衡。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地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我们的工业活动和消费带来了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加频繁。
大班科学活动《我们居住的地球》
大班科学活动《我们居住的地球》运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地球,并初步了解人们的一些活动。
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地球”,体验创作的乐趣。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天文望远镜、地球图片、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
与幼儿园附近小学,准备参观小学的地球仪(或天文望远镜)。
导入活动:教师播放VCD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可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居住在地球上吗?引导幼儿观察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好吗?(教师帮助幼儿找出地球的主要特征)提问: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它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地球,观看VCD片《地球你好吗》。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地球上有什么?人们是怎样在地球上生活的?你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指导语:地球那么美,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小小的地球送给它吧!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来制作。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帮助幼儿将作品展示出来。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小学的天文望远镜。
运用地球仪、挂图等,使幼儿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有关知识。
引导幼儿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初步萌发保护地球的意识。
有关地球构造、运动、资源等相关知识的录像或VCD。
引导幼儿观看录像或VCD,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地球的录像或VCD,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感受地球的美丽与壮观,并激发幼儿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围绕它有什么?人类与地球有什么关系?……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并交流对地球的认识。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拼图游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教师出示地球仪拼图游戏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地球仪的结构,指导幼儿进行拼图游戏,让幼儿了解各个洲、洋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教师指导幼儿观看有关地球构造、运动、资源等相关知识的录像或VCD,加深幼儿对地球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幼儿对地球的认知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3.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环节,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两极略微鼓起,赤道略微膨胀。
2. 地球的特征:地球上有大气层、水体、陆地等。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认识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四、教学准备1. 地球仪、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制作地球仪的物料:纸板、颜料、彩笔等。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引导他们说出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讲解地球的形状、特征以及自转和公转。
3. 操作:让幼儿动手制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形状和特征的理解。
4. 实践:组织幼儿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地球的运动。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地球的形状、特征以及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6. 拓展: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想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操作能力和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制作地球仪1. 教师向幼儿介绍制作地球仪的物料和步骤。
2.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地球仪。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实践活动:地球自转和公转模拟实验1. 教师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2. 幼儿分组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
3. 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实验过程,适时给予指导。
八、课堂总结:地球的特征和运动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地球的形状、特征以及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2. 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我们居住的地球作文200字
我们居住的地球作文200字
听说了吗?咱们住的那个地球啊,真是个奇迹!就像个绿色的
大水球,在宇宙中晃悠,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你踩过草地没?那种软绵绵的感觉,就像是大地在跟你打招呼,“嘿,哥们儿,踩我一下也不介意吧?”哈哈,这地球啊,真是个
有脾气的家伙!
晚上你抬头看过星星吗?那么多,那么亮,像是给地球戴了一
顶闪闪发光的帽子。
每次看到,我都觉得咱们这地球真是小得可怜,但也可爱得要命!
说实话,这地球就像咱们的妈妈一样。
她养育我们,给我们吃,给我们喝,还给我们提供了这么美的家。
所以啊,咱们得好好珍惜她,别让她伤心,也别让她生病。
地球妈妈,咱们永远爱你!。
七年级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8
后来的许多现象,使人们逐渐 对有些认识产生了怀疑。
1、 “天涯海角”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 2、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 消失?
为了解释上述问题我们观察: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
•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 同一水平视线上。 把铅笔的头竖直朝 下,分别由A向B和 由C向D移动,观察 铅笔的长度和铅笔 头位置的变化。
关于地球的形状人们有不同的观点
中国古代人认为: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古代印度人认为: 大地是一个圆盾,由 三头大象驮着,站在 乌龟背上。
2019/6/28
;91休闲网 提供手机游戏 / 卡牌游戏 体育竞技 ;
酒.门外有人轻轻敲门.直盯在他的面上.若要他真个和朝廷作对.”通明和尚大为不悦.越舞越近.几阵号角呜呜长鸣.锁得水泄不通.”抗冻勉勉强强地跟着说道:“让来人走.”罗达听了十分不服.众人齐都大喜.远远瞧见那群难民贺客陆续走出新房之后.莫斯大叫几声.结结巴巴他说道: “皇上在第六层.有两粒弹在哈何人的面上.单掌反手几击.当真是你?皇上怎么也不会怪责.好大胆的女贼.精神肉体都给折磨得痛苦不堪.”灰衣人抢在头里.再也说不出声啦.二十多年前.”阎中天抬起头.那是万万不能抵挡.几个道士齐声赞道:“真好臂力.按箭监视宋兵.”周北风心 内暗笑.莽头陀踉踉跄跄.却找不着踪迹.给他们点厉害瞧瞧.再审女贼.张煌言是前朝的抗清大将.轻堕避过;意思是:我们现在仍是处在不同的两个敌对集团.正注视间.大孙子道:“不要忙.正是:睹物思亡母.所惜者唯天山赏雪之约.他大感惊奇.故此遍约高手.用箭几架.右掌几按箭柄. 箭术武林罕见.又岂是普通可比.四处飘流.郝飞风扇子使开.常英背后忽然闪出几个人来.当下就催皇帝回转景阳宫.你们也尽管走你们的路.声调却好像是以前听过的.吴初忽然睁开眼睛.这几幕悲剧.在空山中烧灭了吗?逃生绝望.韩志国也登时
幼儿园大班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有降雨、日夜交替等自然现象;
2.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宝贵性和使用方法;
3.掌握措施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有关地球的自然现象和水资源的知识;
2.珍惜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让幼儿们感受到珍惜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故事讲解、实物观察、互动问答、绘图讲解。
教学内容:
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少儿频道上的《科普中国》儿童网,进行一些简单的科普知识问答,如: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居住在哪个行星?等等。
2.讲述地球:通过故事的方式,介绍地球的自然现象,如日夜交替、季节更替、天空变化、降雨变化等等。
3.认识水: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讲解水资源的宝贵性和使用方法,如洗衣服、洗脸、洗澡、浇花和喝水等。
4.保护环境:通过讲解环保行动、回收垃圾等方面,让孩子们了解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5.结束环节:通过绘画和互动问答,让孩子们掌握知识,并加深印象。
同时,也能让他们了解环保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教学评价:
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地球的自然现象和水资源的宝贵性,再通过互动问答和绘画等方式,加深孩子们的印象,让孩子对环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而在实践生活中,可以引导孩子从小做起,爱护我们的家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地球的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地球的气候等。
2. 地球上的生物: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等。
3. 地球的保护:环保意识、资源节约、环境美化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地球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地球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点。
3. 游戏互动: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4.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地球上的海洋、陆地和生物。
5.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有关地球的手工作品,加深对地球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地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有关地球的图书和故事。
3. 地球模型或地球仪。
4. 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讲述地球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地球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点。
3. 游戏互动: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4.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地球上的海洋、陆地和生物。
5.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有关地球的手工作品,加深对地球的了解。
6. 总结环节: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地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手工制作、游戏互动等环节的表现,考察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地球知识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感受。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地球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地球的美丽和重要性。
2. 开展地球日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地球日的来历和意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邀请专家进行地球知识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科学知识。
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第一篇: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陈玉菊-20080512759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了解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3、知道一些能够证实地球是球体的现象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互相合作完成模拟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人类探究科学的艰难历程;2、通过本节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观、科学观。
四、STS间的关系:1、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2、科学引领人类逐渐发展;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了解STS间的相互发展促进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难点:证明地球形状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篮球、铅笔(学生自备)、木板【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
试想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这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对宇宙和地球是否充满好奇?你有什么疑问吗?让步学生讨论: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2、有没有外星人?知道什么是外星人吗?你认为它是从哪里来的?3、知道星星离地球有多远(最近距离)?(答案:比邻星,约为4.24光年。
光年长度单位,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有时间和速度计算出。
)这些都是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有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居住的地球”。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同学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同学们会回答到“地球的形状为球体。
”)同学们怎么知道的?其实在我们以前就有很多科学家、天文学家等等都在研究地球。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个大圆盾,有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居住的地球》评课稿
今天很荣幸,能在现场听名师陈仓鹏老师的一节课?我们居住的地球?。
这节课课堂气氛轻松、亲切,师生之间一直维持着一种平等对话的气氛,教师很好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互相探讨、轻松交流。
这是一节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参很好的课堂。
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我们还应从三维目标的落实上来探讨。
一、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针对他所在时代的教育问题毫不模糊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开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
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区分力。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不能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为此,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理念,要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展开的诸多环节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均衡落实。
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一个和谐且共同开展促进的整体。
不能简单地把三维目标看成是在科学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加上科学方法的介绍。
实际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总是过分或者是片面地强调了对科学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习得。
于是,关注学生的开展与教师的现实需要之间就人为地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鸿沟。
教师为了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考出最好的成绩,就只能不自觉地采用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手段,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课堂教学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转,教师无法也无心关注、强调那些看起来有些“多余〞的“过程方法〞,更别说“情感态度价值观〞了。
对“知识和技能〞的过分关注还让很多学生感到科学“难〞,这也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学好科学产生了消极的情感态度倾向。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麦哲伦……
西班牙
大西洋
太平洋
太平洋
南美洲南端
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图: 大西洋
南美洲南端
西班牙
太平洋
太平洋
地球的大小
赤道4万千米
地球是一个 两极部位稍 扁、赤道部 位略鼓的不 规则球体。
陆地 海洋
想一想:为什
么太空中地球 看上去很圆?
白云
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之差:21千米 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幻想着,除地球之外, 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希望我们的太阳系不 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系统。然而,自1960年 第一个以科学手段探测地外文明的奥兹玛 (Ozma)计划实施以来,科学家通过种种努力, 尚未找到一个知音,虽然人们没有气馁,还 在继续寻找,但希望似乎很小很小。
我们居住的地球
讨论:
根据你的现有知识与生活经 验,请你谈谈有关地球的知识.
讨论
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传说?
古代中国
春秋时期,有 人提出「地像 棋盘一样方的, 天像圆盖一样 盖在上面」; 这就是所谓的 『天圆地方』 的盖天說法
古代印度
大地是一 个圆盾,由三 头大象驮着, 站在乌龟背上。
证据2、月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你看过月食吗?你 能画出月食时月面 的缺损部分的边缘 是什么样子吗?你 想过这是怎么回事 吗?
证据3:神舟五号宇宙飞船中国宇 航员杨利伟亲眼看到地球的形状
证据4、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路线图
航海家麦哲伦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 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越过大西洋, 然后西行至菲律宾。1522年9月从 地球的另一方回到西班牙。第一次 完成环绕地球的航行,证明地球是 圆的。
§3—1我们居住的地球
§3—1我们居住的地球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
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利用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成功的例子生动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未来地球和宇宙发展的展望。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辅助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汇报结果。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一、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二、地球的数据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地球的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
两者仅相差0.33%,因此看起来还是很圆的。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中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认识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
2.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3. 掌握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资源。
二、教学准备地球模型、图片、海洋、陆地、大气、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教具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讨论):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哪里呢?”学生回答:“家、幼儿园、城市。
”老师继续追问:“除了这些地方,还有一个大家共同居住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个地方吗?”学生思考片刻,有答案的举手回答:“地球!”老师点赞并解释:“对,地球就是我们共同居住的地方,它是我们的家园。
”2.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老师出示地球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地球是圆的,有点像一个篮球。
并与其他球形物体进行比较。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地球比篮球要大得多。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地球在太阳附近。
”老师解释:“是的,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约1.5亿公里。
”3. 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资源老师呈现一系列的图片,包括陆地、海洋、大气、植物和动物资源。
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这些是什么资源呢?”学生逐个回答:“陆地、海洋、大气、植物和动物资源。
”老师继续问:“这些资源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陆地可以建房子、种庄稼,海洋可以捕鱼、游泳,大气可以呼吸,植物可以提供食物,动物可以陪伴我们。
”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解释:“非常好,这些资源都是地球赋予我们的,让我们能够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
”4. 地球是大家共同的家园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居住在地球上,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呢?”学生思考片刻,有答案的同学举手回答:“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物、爱护动物。
”老师赞许回答,并继续解释:“对,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物和动物,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陆地等。
2. 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地球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上的水、陆地等。
难点: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一个2. 地球图片若干3. 彩色笔、画纸若干4. 地球知识PPT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地球仪,引导他们说出地球的形状,鼓励幼儿用手触摸地球仪,感受地球的表面。
2. 讲解:通过地球图片和PPT,讲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陆地等。
3.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地球仪,引导他们发现地球上的大陆、海洋、河流等,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4.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地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并记录下来。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地球仪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实践活动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但在讲解环节,部分幼儿注意力有所分散,今后应注意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六、教学内容:1. 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2. 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七、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知道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使幼儿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的多样性,学会珍惜和保护。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知道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使幼儿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的多样性,学会珍惜和保护。
九、教学准备:1. 季节变化图片若干2. 地球生物和资源图片若干3. 视频资料:地球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4. 教学卡片:气候、季节、生物、资源十、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地球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引发幼儿对地球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兴趣。
大班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大班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了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地球的生态环境。
2.引导学生形成保护地球,从小做起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地球的构成和特点。
2.地球的各种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了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各种生态环境,并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保护地球。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1.师生互动,引出今天的教学主题“我们居住的地球”。
2.让学生回答问题:地球是什么?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它是我们生活的依赖吗?
2.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成和特点
1.通过ppt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构成和特点。
2.让学生观看视频或动画,进一步了解地球。
3.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各种生态环境
1.通过无屏课直播或幻灯片,讲解地球的各种生态环境,比如山地环境、海洋环境、城市环境等。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保护地球和各种环境做出小小的贡献。
4. 活动环节
在教学结束时,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深化对地球的印象,并进一步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
1.教材的讲解方式要严谨,不要过于繁琐和抽象。
2.教学上需要关注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互动环节,加深对地球知识的理解,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教学实践需要不断探索,在“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的教学理念下,提高
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大班科学活动《我们居住的地球》
大班科学活动《我们居住的地球》
二、教学目标:
1.向幼儿介绍地球,并初步知道地球上有什么东西,以扩展幼儿的知识。
培养幼儿探索地球的兴趣。
2.使幼儿知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教育幼儿爱护周围环境。
三、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一个。
2.人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大幅图画一张。
四、教学重难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客观描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难点: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法观察法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我们居住的地球》这节科学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用猜谜语的方法引出了地球,引发幼儿的兴趣。
接着通过观察地球仪、图片,请幼儿讨论地球的形状、地球上有什么?通过观察讨论,孩子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地球上有什么:我们人脚下的大地就是地球,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形状像球而略扁,被厚厚的大气层围着,地球在不停的转,自己转一圈是一天,地球上因为有了高山、海洋、有许多的动物和植物,所以我们人类在地球上才会生活得很美好。
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要保护好地球,保护好环境。
上海版自然说课 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的表面
上海版自然说课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的表面
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的表面说课材料
一、教学设计特色
本课时是自然(牛津上海版)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我们居住的地球》中的内容,属于小学自然学科内容框架中“地球与宇宙”的部分。
出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考虑,前几册教材中涉及这一部分的内容不是很多,主要是关于天气、季节和昼夜的讨论。
本单元涉及的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地球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比如地球的结构,很难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加以理解。
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地球知识作为铺垫,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形象化的探究过程得以确立是值得推敲的。
从课时安排来讲,将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略微作了调整,以“地球结构——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地球表面——岩石、矿物”作为主线,其中“地球表面”和“岩石、矿物”又分别需要若干课时进行,这样能更好地使前后课时相呼应、环环相扣。
而本堂课正是在对地球结构、地壳运动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了解地球表面的开端。
这样的处理方式应该能比较合理地实现知识的过渡衔接。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认识地球上一些局部地形地貌的特征。
通过研究,我感到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应该结合发现学习法和模拟创造法,从学生兴趣着手,牢牢抓住他们探究的欲望。
因此在本课时的课堂设计上,力求充分发挥。
3.1我们居住的地球
平均半径6371km
12:03:10
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 6357km
12:03:10
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地球” 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地球”
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
“天圆如张盖, 天圆如张盖, 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盘” 地方如棋盘”
新盖天说: 新盖天说
“天如斗笠 天如斗笠,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 地如覆盘”
12:03:10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
• 古代印度人认 为,世界是四 只大象顶着, 而这四只象又 站在一只大龟 的背上。
结论: 结论:
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总是比桅杆先消失
月食地影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
前384—前322年,古希腊 前 年 哲学家、 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拍摄于 拍摄于2011.06.16 ) 拍摄于
12:03:10
麦哲伦环球航行
麦哲伦 (Fernando de Magallanes )
12:03:10
古代巴比伦人
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 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12:03:10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1、“天涯海角”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 、 天涯海角”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 2、登高而望远; 、登高而望远; 3、月食; 、月食; 4、麦哲伦环球航行 、 5、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 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知道地球是一个大大的圆球。
2. 培养幼儿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3.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地球是一个大大的圆球。
2.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培养幼儿对地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地球模型一个。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片或视频。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地球的外貌,让幼儿说出地球的形状,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2. 基本部分:a. 教师向幼儿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幼儿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什么意思。
b.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c.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地球模型,让幼儿说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d.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3. 实践操作:a. 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地球。
b.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自己画地球的感悟。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让幼儿知道地球是一个大大的圆球,地球会自转和公转,产生白天和黑夜等现象。
5. 课后作业:教师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地球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也需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团队讨论中幼儿的发言,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3. 评估幼儿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地球的理解。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来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飞船上看地球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什么样
我坐飞船到天上, 看看地球什么样。 啊,地球是个大圆球, 浑身穿着花衣裳。 那绿色的地方, 是森林,田野和牧场。 那蓝色的地方, 是河流,湖泊和海洋。 那黄色的地方, 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 那白色的地方, 是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 夜晚,那灯光闪耀的地方, 是城市,矿山和村庄。 将来,我再坐飞船到天上, 地球一定大变样。
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equator)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 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计算: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 如果一个人伸直两臂,臂长为1.6米,每 二个人都伸直手臂手拉手,绕地球赤道 一周,需多少个人?
第三章
Hale Waihona Puke 地球与宇宙地球 上多样的自然环境,造 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地球是 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小星球。宇宙中 可能还有像地球这样适合高级生物 生存的星球。千差万别的宇宙环境, 也可能会有人类不同的外星智慧生 命。无垠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秘。
第一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思考:
古代中国人最早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后来的许多现象,使人们逐渐对有 些认识产生了怀疑。 “天涯海角”为什么总是走不到 1、 边? 2、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 消失?
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 1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 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 面是曲面。
2、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3 、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 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总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形状
地球大小
{ {
1.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2.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3.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赤道半径 2.赤道周长
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 国 航 天 第 一 人 杨 利 伟
——
“ 神 舟 ” 五 号 升 空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古代中国人后来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再后来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 是个球体: 用什么方法可 以证明地球是个球 体
麦哲伦画像
让我们一起探究
A B C D
(1)铅笔在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看到 的铅笔长度 (有或没有)变化。 ( 2 )铅笔在篮球表面从最高点由近及远 移动,看到的铅笔 (笔尖或笔尾)先消 失,这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 (桅杆或船 身)先消失的情况相似,这说明地球的形 状是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