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发展历史精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问题。要避免那种盲目拒斥或不加 选择地拿来和吸收外来教育观念与制 度的极端方式, 在教育的改革与开放 中, 积极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国际视 野 、务 实 态 度 和 创 新 精 神 的 天 津 人 , 为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用“ 创 新 ”的 方 式 兼 顾 教 育 的 理 想 与务实相统一的传统。教育既要有对 教育理想的一贯追求; 又要务实, 体现 在 教 育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当 前 , 积 极 面 向 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既是当代 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 又是天津 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积淀。不论洋务 运动时期以北洋水师学堂等为代表的 新式学堂和实科教育, 还是社会主义 建 设 时 期 天 津 的“ 半 工 半 读 ”教 育 试 点 和“ 两 种 劳 动 制 度 和 两 种 教 育 制 度 ”的 推 进 , 抑 或 是 2007 年《天 津 市 职 业 教 育 条 例》 的 颁 布 和 实 施 , 天 津 教 育 的 “ 务 实 ”个 性 始 终 贯 穿 于 其 发 展 进 程 之 中。同时, 对于教育理想的一贯追求, 又是天津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特 色 。 历 史 上 , 严 修 、张 伯 苓 、卢 木 斋 、刘 宝 慈 等 教 育 家 以“ 爱 国 主 义 ”为 中 心 的 各种教育主张, 既是对教育理想的追 求 , 更 积 淀 了 天 津 教 育 的 传 统 。在 天 津 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 天津教育选择 了 用“ 创 新 ”的 方 式 处 理 教 育 中 的 理 想 追求与务实发展之间的关系, 并取得 了显著的和标志性的成就, 实现持续 发展。在推动教育积极为社会发展服 务的同时, 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沿着 “ 创 新 ”的 方 向 , 保 持 、发 展 并 最 终 实 现 自己的教育理想。
二 、几 点 启 示 历史的积淀为新时期的改革与进 步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我们可以而且 应该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和智慧。择 其要者, 当前我们着重需要做好如下 几方面的工作。 保护和发展天津教育发展的成 果。面对当前天津教育发展的迫切任 务, 我们既需要在全面扫描天津教育 发展过程的基本面貌的基础上, 分清 天津教育发展史中的是非功过, 认真 总 结 经 验 教 训 , 发 扬 成 绩 、克 服 缺 点 , 为保护和进一步发展天津教育的历史 传 统 打 下 基 础 ; 又 应 从 政 策 、理 论 和 实 践等层面, 立足于当前天津教育为经 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 对发展中 出现的成绩与不足进行梳理。天津自 近代以来率先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 念和学校教育体制, 废科举, 立新学, 形成了一批历史较久远、办学成绩突 出、有影响的历史名校, 如日出会馆 ( 万 全 道 小 学) 、北 仓 蒙 养 小 学 堂( 北 仓 小 学) 、官 立 模 范 两 等 小 学 堂( 中 营 小 学) 、私 立 培 育 小 学( 昆 明 路 小 学) 、私 立 汇 文 中 学 校( 汇 文 中 学) 、北 洋 西 学 学 堂 二 等 学 堂( 海 河 中 学) 、私 立 广 东 学 校( 第 十 九 中 学) 、天 津 法 汉 学 校( 第 二 十 一 中 学) 、天 津 官 立 中 学 堂( 第 三 中 学) 、普 育 女 中( 第 九 中 学) 、圣 功 学 校( 新 华 中 学) 、南 开 中 学 、扶 轮 中 学 ( 铁 路 职 工 子 弟 第 一 中 学) 、 私 立 志 达
教坛英华 专家
LUNTAN 论坛
天津教育发展历史精粹
Baidu Nhomakorabea
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王惠来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 现代化港口城市, 天津畿辅首邑, 矗立 京东南, 辐射海内外, 在全国的经济社 会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明永乐二年设卫 建城, 天津教育已走过了六百余年的 发 展 里 程 , 因 应 、滋 养 、服 务 于 天 津 经 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缘 起 、变 化 、发 展 于 天 津 作 为 大 都 市 勃 然 兴盛的整个过程之中, 传承文化命脉, 服务士农工商, 播撒理想火种, 孕育未 来希望。回顾天津教育事业的辉煌历 史, 充分挖掘其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 可以从中获取新的灵感与启示, 为当 前天津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历 史借鉴。
堂、北洋医学堂等与洋务运动相应的 新式学校,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着 开创性意义; 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 大 学— —— 北 洋 大 学 , 开 我 国 近 代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之 先 河 ; 历 经 维 新 运 动 、“ 新 政 ”时 期 , 各 级 各 类 新 式 学 校 的 兴 办 高 潮迭起, 尤其是在当时全国学制仍排 斥女子教育的情况下创办了多所女子 学校, 反映了天津近代女子教育走在 当时全国前列状况; 作为文化侵略组 成部分的教会学校客观上对天津近代 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近代 留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造就了詹天佑、 马寅初等在中国近代具有较大影响的 人物; 西学东渐中的近代天津教育, 培 育 了 严 修 、林 墨 青 、周 学 熙 、卢 木 斋 、刘 宝慈等一批近代著名教育家, 他们的 教育思想不仅对天津, 而且对中国的 教育近代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津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基于民国政府 对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第一个具有 资 产 阶 级 性 质 的 学 制“ 壬 子 癸 丑 学 制 ” 的颁布, 标志着天津的近代教育开始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为 天津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 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 动中, 天津教育界经历了封建教育复 辟和反对复辟的斗争的洗礼, 兴起并 推 进 了“ 平 民 教 育 ”活 动 , 创 办 了 具 有 标志性意义的天津工余补习学校, 西 方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引进与实 验, 则对天津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促 进作用。天津第一所私立大学南开大 学的创建, 标志着天津教育发展史上 从 幼 儿 园 、小 学 、中 学 到 大 学 一 个 完 整 的南开学校体系的建立, 也展示了天 津教育从近代走向现代的艰苦历程。 南开学校体系实践了张伯苓以爱国主 义 为 核 心 的 办 学 理 念 。1928 年 天 津 被
一 、历 史 粹 要 天津古代教育事业, 肇始于元明 两代, 深受天津传统的经济和文化发 展的两个主要的支撑点漕运和盐业的 影响。明代天津的经济发展与行政地 位的提升相互促进, 催生了第一所官 办 儒 学— —— 卫 学 , 后 又 演 变 为 州 学 、府 学 、县 学 。卫 学 作 为 天 津 官 办 教 育 体 系 之始, 科举一途成绩斐然; 而遍布城区 的 塾 馆 、义 学 、社 学 , 担 负 着 城 市 教 育 文 化 普 及 的 使 命 。“ 屯 学 ”、“ 运 学 ”, 则 是行业办学的发端, 亦可谓中国最早 的 具 有“ 职 业 教 育 ”性 质 的 教 育 事 业 。 承上启下的书院教育, 则为天津近代 教育作了积累和铺垫。古代的天津教 育, 对 早 期 天 津 经 济 、社 会 和 文 化 的 发 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天津近代教育, 萌发于近代天津 在 1840 年 鸦 片 战 争 后 所 形 成 的 新 的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格 局 之 中 。 走 上 了 近 代改革发展之路的天津, 逐步成为中 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产生了如北洋 电 报 学 堂 、北 洋 水 师 学 堂 、北 洋 武 备 学
重视教育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的 作 用 。在 从 传 统 到 现 代 的 转 型 中, 教 育 改革和学习西方是天津教育发展的基 本路径, 我们应重视二者对于当前教 育发展的借鉴意义。经历了引进先进 教育思想和制度、派遣中国留学生求 学以及近年来创办国际学校招收海外 留学生等, 天津教育的开放和国际化 走 过 了“ 请 进 来 、走 出 去 和 传 播 开 ”等 不同的发展形式。之所以能取得这样 的成就, 与天津教育坚持立足于改革, 积极借鉴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密切 相 关 。进 取 、创 新 的 教 育 改 革 是 当 今 天 津教育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只有坚 持走开放改革的道路, 天津教育的发 展才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在积极地 借 鉴 国 外 经 验 、吸 收 外 来 观 念 和 理 论 , 加强与深化教育的国际交流, 坚持教 育的开放和国际化的同时, 更应注重 教育发展的本土化、自主化和前沿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 天津教育步入 了 一 个 新 的 发 展 时 期 。 1949 年 到 1956 年 是 新 中 国 天 津 教 育 的 接 管 改 造和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初步建设时 期。之后的十年里, 天津教育在冒 进— —— 调 整— —— 改 革 的 曲 折 道 路 上 艰 难 地 向 前 发 展 , 并 在“ 全 面 发 展 ”的 社 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建设和实践、两种 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早期实践 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为我国社 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 的 经 验 和 典 范 。“ 文 化 大 革 命 ”使 得 天 津 的 教 育 事 业 遭 到 严 重 破 坏 。从 1976 年到 1989 年, 天津教育在改革开放中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战线拨 乱反正, 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诸如改革 教 育 管 理 体 制 、普 及 农 村 初 等 教 育 、薄 弱 校 治 理 、教 育 结 构 调 整 、加 大 教 育 投 入 、广 泛 开 展 社 会 支 教 活 动 等 , 使 各 级 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天津的教育 事 业 逐 步 走 上 了 健 康 、持 续 、稳 定 的 发 展轨道。20 世纪 90 年代, 天津教育 迎来了一个继往开来的丰收时节, 托 幼 事 业 蓬 勃 发 展 ,“ 普 九 ” 达 标 成 为 全 国 榜 样 、素 质 教 育 稳 步 推 进 , 中 小 学 布 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高等教育改革 整 体 深 化 , 一 系 列 的 新 教 育 思 想 、新 改 革思路、新管理举措、新教育教学尝 试, 成为世纪之交的天津教育所奏出
重视科学和民主精神在教育中的 地 位 。在 天 津 教 育 发 展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科学与民主旗帜的引领作用是显著和 稳定的。发轫于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与 民主精神, 既对中国社会从近代走向 现代起到了启蒙与引领的重要作用, 更为天津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不竭的 精神支撑; 其对天津教育事业发展的 推 动 , 绝 不 仅 限 于“ 五 四 ”运 动 时 期 的 学生爱国运动。今天天津教育现代化 进 程 , 理 应 从 制 度 层 面 、管 理 层 面 、教 学层面以及师生关系层面, 积极倾注 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以形成民主的管 理机制和保障体系, 建构和谐的校园 氛围和师生关系, 创设科学的培养方 式和教学方法, 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 教 育“ 全 面 发 展 ”的 培 养 目 标 。
定为特别市后的十年间, 天津教育在 各级各类学校的调整、改革中稳步发 展 。日 伪 统 治 时 期, 天 津 教 育 进 入 非 常 发展阶段, 学校被轰炸与抗战期间的 大后方办学, 奴化教育与反奴化教育 的斗争等, 折射出这一时期天津教育 发 展 的 艰 难 与 顽 强 品 质 。抗 战 胜 利 后 , 天 津 教 育 在 停 顿 、复 员 、反 内 战 、争 民 主、求解放的过程中迎接新时期的曙 光。
2008 年 第 3 期
21
论坛 LUNTAN
专家
的最动人的乐章, 也成为新世纪天津 教育走向更加辉煌的坚实基础。步入 新世纪, 基 于“ 教 育 兴 旺 、天 津 兴 旺 ”的 认识所带来的宽阔视野和巨大动力, 天津的教育事业呈现出教育投入不断 加大、教育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的 良 好 局 面 , 一 批 规 范 化 学 校 、示 范 校 、 高校新校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相继 建立,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健康持续 发 展 , 教 育 结 构 、教 育 规 模 和 教 育 水 平 不断实现优化提高, 教育信息化建设 领先全国, 示范性高中校建设稳步推 进, 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积 聚了雄厚的历史与现实能量、尽得天 时地利人和之宜的天津教育事业, 已 经奏响腾飞的序曲, 正在创造新的辉 煌。
中 学( 第 四 十 一 中 学) 等 , 从 历 史 的 角 度去审视和挖掘这些学校在建立新的 学 制 、传 播 新 的 教 育 内 容 、探 索 新 的 教 育方法、推广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方 面所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 并在新的 形 势 下 调 整 、改 革 和 创 新 。 与 此 同 时 , 也 需 要 积 极 整 理 、提 炼 、概 括 和 发 扬 天 津 在 普 及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贯 彻“ 全 面 发 展 ”教 育 方 针 、建 设 示 范 性 高 中 、全 面 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等方面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