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发展历史精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启发

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启发

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启发天津的学校教育始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并一直延续到清末。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潭,天津社会原有的制度、文化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

这种变化给天津的学校教育带来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封建教育腐朽、僵化,逐渐走向解体;另一方面,1860年被迫开埠后,天津近代教育拉开了序幕,天津的近代学校体育教育随之出现。

一、清末的学校体育教育(1860—1911)1.西方体育教育的引进19世纪中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日益严重。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开展了一场口号为“自强”的洋务运动,企图挽救穷途末路的命运。

伴随洋务运动兴起的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拐点。

洋务派大臣李鸿章把天津作为开办洋务的重镇,大力兴办洋务学堂。

这批学堂居于全国先列,是天津历史上最早的新式学校。

作为近代教育的先锋,洋务学堂的兴办,标志着天津近代学校体育教育由此开端。

天津洋务学堂的课程设置大多效法国外同类学校,一般都开设体育课(时称体操课)。

《清续文献通考》记录了水师学堂体育教育的情况:“学生入堂……虑其或失文弱,授之枪,俾习步伐;树之桅,俾习升降。

”《光绪政要》也载:“以升降娴其技艺,即以练其筋力……盖自开堂以来,一日间中学西学文事武事,量晷分时,兼程并课。

”[1]学校的正式体育课,包括“击剑、刺棍、木棒、哑铃、足球、跳栏、算术竞走、三足竞走、羹匙托物竞走、跳远、跳高、爬桅等项。

此外还有游泳、滑冰、平台、木马、单双杠及爬山运动等”。

[2]天津水师学堂的体操课,除了爬桅具有专业特色外,“以兵式体操为主,也包括有普通体操和田径运动项目”。

[3]学生们课余还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

水师学堂是天津洋务学堂的典型代表,其他洋务学堂也大致如此。

据有关资料粗略计算,1880—1900年间,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医学堂、天津武备学堂招生总数达700人左右。

虽然此时洋务学堂的体育教育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但它是天津近代学校体育教育迈出的第一步,为近代体育在天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长于斯服务于斯

成长于斯服务于斯

成长于斯服务于斯作者:刘长兴来源:《天津教育·上》2020年第01期编者按:《天津教育》创刊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教育行业创办的第一本工作指导类期刊,也是天津市历史最悠久的教育期刊。

从1950年到2020年,《天津教育》始终牢记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见证了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了展示交流思想、文化、学术的平台。

本文以读者、作者的视角梳理了改革开放后《天津教育》的历史沿革。

本期谨以此文致敬70年里为《天津教育》付出、与《天津教育》相伴的所有读者、作者、编者。

并祝愿《天津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前几天,接到《天津教育》编辑部张策老师的电话,希望我能在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写篇文章作为纪念。

为了这事儿,我翻了不少资料,尽管和这个刊物有着很深的渊源,毕竟退休已12年之久,记忆未必清晰。

好在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原来留下的印记,又经过了几番“更新”,觉得眼界大开。

说实话,确定此文的主题,还真动了不少脑筋。

很多往事和新的信息裹在一起,如潮水涌来,真有点无从人手。

思来想去,总算理出了一个头绪:从参加工作至今,自己在这个专业的媒体平台上,既收获了成长,又奉献过服务。

记得,第一次看到《天津教育》是在1978年。

学校订了几种教育期刊供大家学习。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敢情教育“世界”这么大。

当时,正赶上一个重要节点——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广大教师都憋足了一股劲:一定要把教育教學搞上去。

看了这些期刊,一下子心里豁亮了,越看越上瘾。

大概是乡土之情的趋使,我对《天津教育》倍感亲切。

杂志上介绍的政策、活动、事迹、经验,原来并不遥远,就在天津,就在身边。

从此,《天津教育》便成为我的必读期刊,不断从中汲取新的营养。

记得第一次给《天津教育》投稿是在1979年春。

那时,新的教学大纲颁布不久,教学改革已现端倪。

《天津教育》多有相关文章刊出。

在这些文章的启发之下,自己把产生的一些想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并收到了成效。

天津发展史观后感

天津发展史观后感

天津发展史观后感
《天津发展史观后感》
观看天津发展史,就像是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其中充满了惊喜、感叹与深深的触动。

看到早期天津开埠时期的画面,我感觉特别新奇。

那些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特色,既有中式建筑的古朴韵味,又有西方建筑的华丽线条。

当时我就想到,这一定是不同文化碰撞出来的璀璨火花。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五大道的介绍,那一条条街上坐落着风格迥异的洋楼和名人故居。

每一座建筑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这里见证了近代以来天津作为重要商埠的繁华与辉煌,有达官贵人的设宴欢聚,也有商贾们的忙碌商谈。

而看到天津在建国后的发展,那种自力更生、蓬勃向上的力量让我振奋不已。

工厂林立,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投入生产。

天津的工业力量在那个时期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就像天津的纺织业,看到纪录片里成排的纺织女工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匹匹精美的布料就生产出来了。

这让我明白天津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有多重要的地位。

不过,我对天津在某些历史时期遭受自然灾害时人们的应对方面不是很了解,纪录片只是稍作提及,这让我感觉有些好奇。

再往后,看到现代天津的蓬勃发展,滨海新区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先进的现代化港口,国际化的商业中心。

那个场景让我感到无比骄傲,它不再仅仅是国内重要的城市,而且也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其中少不了祖祖辈辈天津人的努力奋斗。

观看天津发展史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发展历程的了解,更像是听一个老人讲述沧海桑田的故事,它蕴含着传承、创新与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启发与认知。

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综述

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综述

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综述【摘要】天津近代实业教育起步于19世纪末,经历了光绪年间的洋务运动,逐步形成了以天津工业学校为代表的实业学校体系。

这一体系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代天津实业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革,天津实业教育在近代历史中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和工业精英。

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的特点包括注重实践、与企业密切合作、专业化程度高等。

未来,天津实业教育应当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天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天津的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天津实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指明了路径。

【关键词】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综述,意义,发展背景,起步,实业学校,发展与变迁,特点,影响,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综述的意义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综述的意义在于回顾和总结天津在近现代实业教育方面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通过对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教育政策、学校兴办情况及发展变化,进一步认识该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教育作用和贡献。

通过研究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指导当代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天津近代实业教育综述的意义在于弘扬历史文化,挖掘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传承和创新,为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1.2 天津近代实业教育发展背景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商埠城市,自19世纪末就开始兴办现代实业教育。

这一时期,天津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人口也不断增加。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天津开始重视现代实业教育的发展。

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影响和启蒙思想的传入,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实业教育对于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天津近代实业教育发展背景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

从西学东渐看天津近代教育演变

从西学东渐看天津近代教育演变

从西学东渐看天津近代教育演变首先简要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前天津的教育状况,然后重点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后,在其影响下天津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在这里又针对西学东渐的四个时期―明末清初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时期、国民革命时期,逐一地详细描述了每个时期“西学”影响下的天津近代教育发展。

西学东渐;天津;教育天津虽然1406年建卫,但其教育发展从1436年开始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在这六百年左右的时间内天津的学校教育经历了剧变。

从建立之初的完全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传统落后教育逐步演变为在西学东渐影响下,以综合教授各种学科知识,增强学生自身能力为主的近代发达教育。

西学东渐是指明朝末年一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1】。

本文主要分析西学东渐给天津近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西学东渐前的天津教育西学东渐前的天津教育相比较于近代的天津教育又被称之为古代天津教育。

天津古代教育形式多样,既有儒学(包括卫学、州学、府学、县学)、社学,又有经管、义塾,还有各种书院。

天津的古代教育有着一定的成就,五代时期天津的私学教育很有特点。

元朝时期的天津出现了县学和州学等一些教育机构。

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天津教育出现在明朝,此后不断出现和兴起的官学、私学、私塾以及各种书院逐渐构成了天津的封建教育体系。

在私学教育方面的成就以蓟州窦燕山的事迹为代表,并被编入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天津出现李光先、李光庭兄弟五子登科,周家一门三进士,励杜纳一家四世累代甲科的科场佳话。

天津的书院教育在明清时期很有成效,据统计,清代时期天津共有书院15座,其中官办9座,民办5座,不详1座。

我国古代封建教育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及成就就是科举制度。

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的天津教育在那个时期也必然是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学生学习的都是些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内容,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探究民国时期天津的学前教育发展及其对现在的借鉴

探究民国时期天津的学前教育发展及其对现在的借鉴

民 国时 期 天 津 的 学前 教 育蓬 勃 发 展 , 由 于北 洋 政 府 时 期 和 国 民政 府 时期 的发 展 情 况和 特 点 尽 管 有 一 定 的相 继 性 ,但 是 有
的课 程标 准 的指 导 下,教 材 、课程 安 排 、教 学方 法都 取得 了长足 的进 步 。
( 二 ) 特 点


开 始 大 量 出 现 , 这 一 时 期 教 会 背 景 的 幼 并制 定 《 天津 市教 款保 管 委 员会规 程 》 明确教 育经 费 的保 管和 使用 规范 ,使 得 官办 幼稚 园 稚 园数 量 有 着 大 幅 度 提 高 ,而 由于 军 阀 混 的经 费得 到 了很 大 的保障 。 同时 ,效 益好 、规 模 大 的公司 、企 业 、工厂 建立 的 幼稚 园 的经 战 ,教 育经 费往 往 被 挪作 他 用 ,官 办 幼 稚 费 有 着 天 然 保 障 。 园发展 缓 慢 ,民办 幼稚 园也 只增加 了3 所。 4 、 学 前 教 育 机 构 的 内部 组 织 管 理 系 统 日趋 完 善 , 市 立 幼 稚 园 实 行 校 长 负 责 制 , 由 园 务 这 一 时 期 的 幼 稚 园 在 课 程 设 置 上 基 本 会 议 决定 一切 事务 。私 立 幼稚 园 一般 实行 校董 制 。 同时政府 公布 了 《 私 立 学校 规程 》 ,对 以 自由活动 为宗 旨,以有益 于儿 童的 身心健 私 立幼 稚 园的办学 资格进 行 审核 ,只有 审核合格 的 主体 的 不断 扩大 。在这 一时 期 ,天 津第 一 次有 了市立 的幼稚 园 , 并且 规定 小
着 明 显不 同 的 ,本 文 将 分 期对 民 国时 期 天 学应 该 设置幼 稚 园 ( 班 ) ,同时 建立 了许 多托 儿所 、孤儿 院和 福利 院等 。许 多公 司 、企业 津 的学前 教 育发 展进 行研 究 。 和 工 厂为 了方便 职工对 子 女 的照顾 和 教 育, 也纷 纷 出资建 立幼 稚 园 ( 班 )。 民间 资本办 学 也在 稳步 前进 。 北 洋政 府 时期天 津 的学 前教 育 2 、专 门幼 师 培养 的出现 。在这 一 时 期 ,市 立 的师 范 学校 开始 开 设幼 稚 师 范科 ,开 始 ( 一 )基本 概况 北 洋 政 府 时 期 , 在清 末 初 步 出现 社 会 出现 专 门的培 养 幼教 师 资的培 训机 构 ,这 也 意味 着学 前教 育质 量 的提 高有 了保 证 。 3 、经 费保 障 力度 增 强 。天 津在 建 市 后 ,专 门组 建 了 “ 天 津 市教 育经 费 保管 委 员会 ” 化 学前 教 育 办 学 的 基 础 上 ,幼 稚 园 ( 班)

天津教育

天津教育

天津教育天津作为中国的四个直辖市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地位。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天津的教育事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津的教育始于清朝时期,并且在20世纪初取得了重要发展。

如今,天津教育系统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等各个层次。

市内拥有许多著名的学校,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这些学校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还为整个教育体系提供了技术和教学经验。

在天津,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有效的配置,市民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机会。

各级教育部门努力改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天津还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这种综合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津教育部门还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教师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样的努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激发了他们的教学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另外,天津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举办各类社团和俱乐部,如文学社、音乐社、科技社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

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与此同时,天津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知名学府合作办学,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来天津学习。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拓展。

总的来说,天津教育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其积极推行的素质教育、注重师资培养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做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

天津的教育事业将继续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并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天津教育发展历史精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天津教育发展历史精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光。
作 为 我 国北 方 重 要 的 经 济 中 心 和
现代化 港 口城市 , 津畿辅首 邑 , 天 矗立 京 东南 , 辐射海 内外 , 全国 的经 济社 在
会 文 化 事 业 和 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中 起 着
津 及
不可替代 的作用 。 自明永乐二年 设卫 建城 ,天 津教育 已走 过 了六百余 年的
l l l 棚姻警诩


瞰 嗍
_ 谛 穗 矢 肇 鄙 赫 赫 上
弘缉 恻大 皖整 ! ll 学校 虚 。 夭 稳‘ 系 撼 %“ 强g t体 矗 的博开 的建 , 0 * 0 | 强 也展j i
器津 叫争 i 立大攀障 开大
匍敏窝艇发 我凰第 盼囊
蝴鼬 副

会 主 义教 育 事 业 健 康 发 展 提 供 了 宝 赛 津 的教 育 事 业 遭 到 严 重 破 坏 。从 1 7 9(
文 使 孑癸丑 I: 的 经 验 和 典 范 。 “ 化 大 革 命 ” 得 挲甓, , 。
学、 县学。 卫学作为天津 官办教育体 系
蜘嚼捌峨

教育管理体 制、 及农村初等 教育 、 普
弱校治理 、 育 结构调整 、 大 教育丰 教 加 f
峰 姻 赫
l 毒 戳 性 l 橡
了精 l每 i 漠 控
刘 _ 促
入、 广泛开展社 会支教活 动等 , 使各
各 类 教 育 事 业 蓬 勃 发 展 ,天 津 的 教 事 业 逐 步 走 上 了健 康 、 续 、 定 的 持 稳
展 轨 道 。2 O世 纪 9 0年 代 ,天 津 教
夫 3 习 髫酒≥ 津灏 学E
教 育作 了积 累和铺垫 。古代的 天津 教

近代天津的法律教育及其影响

近代天津的法律教育及其影响

法律课 程 , 但是 , 却 也开 天 津 近 代 教育 风 气 之 先 , 为 法律 教育 的 出现 奠定 了一定 的基 础 。真正 的天津 法 律教 育最早 出现 在天 津 中西学 堂 ( 即北 洋 大学 ) , 之
后, 北洋 巡警学 堂 、 北 洋法 政学 堂等 学校也 相继 开设
名后 的北 洋大 学改制 为法 科正科 四年 , 预 备班三 年 。
大 学 。1 8 9 2年 , 盛宣怀 任 津海 关道 时 就 与当 时在 天
津 自办 中西 书 院 的美 国教 育 家 丁 家 立 研 讨 办 学 之 事, 并 着手 筹 办 一 所 新 式 学 堂 。1 8 9 5年 , 盛 宣 怀 响
应 光绪 帝 “ 自强 ” 、 “ 求治 ” 之诏 , 将《 拟设 天 津中西 学 堂章程 禀》 于 9月 1 9日上报 直隶 总督北洋 大 臣王文 韶 。王文韶 于 1 8 9 5年 9月 3 0 日将 《 拟 设 天津 中西 学堂 章程禀 》 择要改拟为《 津 海 关 道 盛宣 怀 创 办 西 学学 堂禀 明立案 由》 奏 请光 绪皇帝 。1 8 9 5年 l 0月 2
日, 光 绪皇 帝御批 照 准 , 天 津 中西 学堂正 式成立 。盛 宣怀 担任校 长 , 丁家 立担任 学堂 总教 习。
放的前沿阵地 。近代天津的各方面建设 , 包括铁路、
电报 、 邮政 、 采矿、 教 育 以及 司法 都处 于全 国领 先地
位 。其 中 , 近代天 津 的教 育 伴 随 着 中 国社 会 的大 动 荡在快 速地 发生 着质 的变化 。 以科 举制 为 核心 的封
法律学 门不仅 设 有 必 修 课 程 , 而且还有选修课程。
1 .北 洋 大 学。近 代 天 津 最 早 开 设 法 律 教 育 的 学 校是 1 8 9 5年 成立 的天津 中西 学堂 , 即后 来 的北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24卷第1期2020年3月天津电大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Radio&TV University教育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黄立志",黄成林2(1.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300204;2.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摘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历程,天津市高等教育在波浪起伏中不断发展。

这段历史可以分为初步发展、低落时期、稳步发展、快速发展和绿色发展等五个历史时期。

天津市高等教育在毛入学率和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居全国前列。

在生态校园建设方面,天津市高校有分校有聚集,综合起来,聚集效益略显优势。

民办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层次上都有待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天津;高等教育;历程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1章编号:@008-3006(2020)01-0057-04一、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6)天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较早的城市和地区之一,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源头。

《天津教育发展巡礼》一书认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天津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三位”⑴o新中国成立以后,高等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这种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浪起伏。

1949年,天津有普通高校11所,教职工2301人,其中教师962人,在校生6657人,其中专科生779人。

1952年底,院系调整,将学工、津工和河北工成立天津°1957年经过调整高等校减至6所。

1958年,教育“大跃进”,高等校增至32所,教职工16184人。

1958年成立了天津广i ,生13000人。

高等教育的发展经了经济的,进行了整和整顿,数量。

到1961年,经过“调整、、、提高”,天津市高等学校i压缩为15所;32所,在校22295人,教职工926人。

后的天津高等学校在在全国高校的,1961年教育有省市61所重点高校,了《关于审定全国高等校发展规模的表》,其中大学位居第2位,天津位居第17位。

“天津教育史”——一位校长的回望

“天津教育史”——一位校长的回望

“天津教育史”——一位校长的回望作者:杨振喜来源:《博览群书》2017年第01期张汉珍所著《教育春秋》,是一本教育者亲自撰写的书,由此可以窥视半个世纪新中国教育的概貌。

作者以朴实的文字,带有口述历史的性质,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教育做了生动直观的描述和记叙,对1958年的大学“教育革命”,也有客观的叙写分析。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从一个教师,走上教育领导岗位,亲自组织与实践了一些教改活动,并从中总结出某些经验和规律,对于当前的中学教育工作不无借鉴意义。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可读可信的书,是天津教育史,至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50年代初期的教育公平,迎来了我国教育的新曙光。

我国50年代初期的教育,严格地说,还处在草创阶段,许多方面并不成熟,也不够清晰,如培养目标、教育方针、学校建制、课程设定、教育管理等诸方面,基本上遵循或者参照民国教育、延安时期教育的路线和方针,以民本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养为目标,艰难地前行。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主要采取了革命老区的某些教育、教学经验,办学兴教,服务于当时的政治需要。

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上。

在解放区,所有的儿童,凡能接受教育的人,都可受到教育,都有书念。

除此之外,政府还办起了冬校、夜校,开展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使一大批不识字的农民,认上1500字,摘掉文盲帽子,他们的文明素质也进一步提高。

这样,老区所有的群众,几乎都可获得受教育的权益,如同他们政治上获得了自由和民主,教育上也同样获得平等的待遇,这一点,前所未有。

在张汉珍的《教育春秋》中有这一段真实记录。

他的老家山东宁津县,是一个革命老区,那里经济落后,文化也不发达。

当他该上学念书的时候,故乡还在战火交并、社会动荡之中。

由于新生的革命政权刚刚建立,土改、镇压反革命、互助合作社运动,此起彼伏,异常频繁,自然也会影响到他的学习。

所以,他入小学之时,已经是半个劳动力了,经常参加田间劳动,帮助大人干活。

当时有些小学村里还给了土地,专门让师生耕作,收成归学校,又能得到锻炼。

天津初中世界历史启示

天津初中世界历史启示

天津初中世界历史启示
1、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2、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3、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

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4、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关于近代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

关于近代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类专业技 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天津职业 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为学 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更新教学设备
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 的支持,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 学水平。
职业教育在天津的重要性- 职业 教育为天津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 的人才支持。- 职业教育促进了 天津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职 业教育为天津培养了大量的技术 技能人才,为天津的现代化建教育体系与结构
职业教育体系构成及特点
职业教育体系构成
近代天津职业教育体系由初等、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涵盖 了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
关于近代天津职业教育发展 的几个问题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近代天津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与 历史
• 近代天津职业教育体系与结构 • 近代天津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与教学水平 • 近代天津职业教育与企业、行
业合作模式探讨
目录
• 近代天津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与机遇
• 总结:近代天津职业教育发展 的经验与启示
02
03
人才储备需求
企业、行业需要具备专业 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以适 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技能培训需求
企业、行业需要职业教育 提供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 作效率。
实践教学需求
企业、行业需要职业教育 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以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及案例分享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设备陈旧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资金和设备的问题,学校在招聘 和培训优秀教师方面也面临困难,导 致师资力量薄弱,影响教学质量。

天津如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天津如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天津如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石,也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对于天津这样一座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城市,如何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首先,加大教育投入是关键之举。

这包括对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确保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的图书资源以及完善的体育设施。

同时,不能忽视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让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入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比如,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推广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提升同样不容忽视。

一方面,要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投身天津的教育事业。

可以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前来任教。

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他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学术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天津,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可能存在差异。

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引导,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通过师资调配、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其教育质量。

同时,鼓励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共同发展。

课程改革与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

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增加实践课程、社团活动和选修课程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也刻不容缓。

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和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品德修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

对于学校的评价,也要关注其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多个维度。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要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天津市教育

天津市教育

天津市教育
津津乐道的天津市教育,带给了无数的小朋友一个美好的未来。

天津市教育实行中央与地方协调发展的政策,不断发展现代化师资队伍,完善设施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正在培养乃至激发着无数潜力学子。

凝聚共识,实现跨越式创新是天津市教育发展改革的关键。

天津市坚
持教育优先发展思想,按照“培育全面发展的智力、体魄、精神、文化大
学生”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
改革教育的考评机制,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实
践能力;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学校与
企业学习合作平台,推广就业办学和实习办学,支持校企共建,联合企业
投资管理高质量国际化示范学校;强化技师教育,实施人才水平分层认证;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义务教育扩招、军警子女免费教育等政策,让更多孩
子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古人讲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政府全力支持,家长努力督促,这滴
水终将穿石。

以宝贵的教育资源,天津人让孩子拥有尊严自由,开启欢乐
灿烂的游戏人生。

天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

天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

天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1999-2009)摘要:1999年至2009年这十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

这十年,凭借天津的教育大环境以及特殊的历史地位与地理位置,也促进了天津高等学校教育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期先是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包括学校数目和在校生人数),之后开始侧重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对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等因素,使天津的高等教育始终走在前列。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发展目录一、普通高等教育数量总体升高 (1)二、普通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2)三、对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5)四、天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团体情况 (5)五、天津高等教育投入情况 (5)参考文献 (6)引言:多元性文化,是国际大都市的显著特点。

近代天津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是高度开放的,有力地推进了跨国界、跨地区的文化交流,它促使天津文化多姿多彩,越来越多元化。

天津人接受新事物快,海纳百川,对“洋”的能够接受,对“土”的也依依不舍。

近代天津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既有开风气之先的新式教育,又有发展迅猛的各种大众传媒;既有兴旺发达的娱乐业,又有丰富多彩的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既有繁荣兴盛的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和相声、评书、大鼓等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又有方兴未艾的电影、话剧、歌剧、欧美舞蹈和西洋管弦乐队,许多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到天津来演出,促进了天津文化的空前繁荣;1999-2009这十年间依靠着天津得天独厚的资源,先是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包括学校数目和在校生人数),之后开始侧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南开大学在全国首开清退少量多年未毕业的博士生,拉开了严格博士教育质量的序幕,随后全国其他高校纷纷效仿。

一、普通高等教育数量总体升高在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的大形势下,天津的高等教育在规模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99年天津市高校在校生人数为90450人,2000年达到了117690人,2004年增至286145人。

以前的发展阶段,高校数量都是有升有降,这个时期则是直线上升的。

了解天津教案的影响最终版

了解天津教案的影响最终版

了解天津教案的影响天津教案是1870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教案的影响同样巨大,那么你知道天津教案的影响有哪些吗?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天津教案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八七零年发生的天津教案影响震惊中外,在近代教案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次事件中,有多达二十人死亡,甚至包括中国的雇员,它也是中国近代历史自第二次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之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天津教案发生后,法国方面最初要求处死中国负责的官员,清朝方面派出时任直隶总督曾国藩来调查并与法国方面交涉,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多数认为不要对其退让,不惜一战,情势紧张。

曾国藩审时度势,不愿与法国开战,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作出赔偿以使最后能单独与法国交涉。

天津教案的影响最直接使曾国藩从中兴名臣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成为举国欲杀的汉奸、卖国贼。

天津教案的影响再有就是使李鸿章的外交才干受到了重视,清政府以为法国承受李鸿章提出的条件. 认为李鸿章在外交方面比较能干,于是之后的三十年中重大外交事件都安排李鸿章办理。

其实法国人只是因为普法战争失利,懒得处理教案。

教案了结之后,大臣崇厚作为专使,去欧洲向法国抱歉,以示与法国“实心和好〞。

一八七零年十月二十八日,由上海起程,抵达马赛时,普法战争正酣,法国政府无暇接待。

直到一八七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才得到法国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梯也尔接见。

崇厚把同治帝的抱歉书呈递,希望法国能够不再关注天津教案的影响。

了解天津教案的始末清朝同治皇帝年间,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天津民众为对抗外来教会的压迫,被迫进攻教会机构,最终导致了数十名外国教徒被杀。

事件完毕后,清王朝受列强压迫,不得不将犯案的民众处死,处置相关官员,这也造成了人民群众的不满,那么这件惨案的终究是为什么发生的呢且看天津教案始末。

1870年,由于天津当地不断发生儿童失踪事件,而教会的育婴堂也有几十名儿童死亡,这造成了民众认为是这些外国教徒杀死了这些孩子,天津人民去县府告状,知县带着民众前去问罪,但是法国人却开枪打伤了知县的仆人,这引起了天津民众的强烈不满,因此民众在激愤之下杀死了修女等教会机构的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年 第 3 期
21
论坛 LUNTAN
专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最动人的乐章, 也成为新世纪天津 教育走向更加辉煌的坚实基础。步入 新世纪, 基 于“ 教 育 兴 旺 、天 津 兴 旺 ”的 认识所带来的宽阔视野和巨大动力, 天津的教育事业呈现出教育投入不断 加大、教育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的 良 好 局 面 , 一 批 规 范 化 学 校 、示 范 校 、 高校新校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相继 建立,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健康持续 发 展 , 教 育 结 构 、教 育 规 模 和 教 育 水 平 不断实现优化提高, 教育信息化建设 领先全国, 示范性高中校建设稳步推 进, 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积 聚了雄厚的历史与现实能量、尽得天 时地利人和之宜的天津教育事业, 已 经奏响腾飞的序曲, 正在创造新的辉 煌。
堂、北洋医学堂等与洋务运动相应的 新式学校,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着 开创性意义; 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 大 学— —— 北 洋 大 学 , 开 我 国 近 代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之 先 河 ; 历 经 维 新 运 动 、“ 新 政 ”时 期 , 各 级 各 类 新 式 学 校 的 兴 办 高 潮迭起, 尤其是在当时全国学制仍排 斥女子教育的情况下创办了多所女子 学校, 反映了天津近代女子教育走在 当时全国前列状况; 作为文化侵略组 成部分的教会学校客观上对天津近代 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近代 留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造就了詹天佑、 马寅初等在中国近代具有较大影响的 人物; 西学东渐中的近代天津教育, 培 育 了 严 修 、林 墨 青 、周 学 熙 、卢 木 斋 、刘 宝慈等一批近代著名教育家, 他们的 教育思想不仅对天津, 而且对中国的 教育近代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津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基于民国政府 对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第一个具有 资 产 阶 级 性 质 的 学 制“ 壬 子 癸 丑 学 制 ” 的颁布, 标志着天津的近代教育开始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为 天津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 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 动中, 天津教育界经历了封建教育复 辟和反对复辟的斗争的洗礼, 兴起并 推 进 了“ 平 民 教 育 ”活 动 , 创 办 了 具 有 标志性意义的天津工余补习学校, 西 方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引进与实 验, 则对天津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促 进作用。天津第一所私立大学南开大 学的创建, 标志着天津教育发展史上 从 幼 儿 园 、小 学 、中 学 到 大 学 一 个 完 整 的南开学校体系的建立, 也展示了天 津教育从近代走向现代的艰苦历程。 南开学校体系实践了张伯苓以爱国主 义 为 核 心 的 办 学 理 念 。1928 年 天 津 被
的问题。要避免那种盲目拒斥或不加 选择地拿来和吸收外来教育观念与制 度的极端方式, 在教育的改革与开放 中, 积极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国际视 野 、务 实 态 度 和 创 新 精 神 的 天 津 人 , 为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用“ 创 新 ”的 方 式 兼 顾 教 育 的 理 想 与务实相统一的传统。教育既要有对 教育理想的一贯追求; 又要务实, 体现 在 教 育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当 前 , 积 极 面 向 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既是当代 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 又是天津 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积淀。不论洋务 运动时期以北洋水师学堂等为代表的 新式学堂和实科教育, 还是社会主义 建 设 时 期 天 津 的“ 半 工 半 读 ”教 育 试 点 和“ 两 种 劳 动 制 度 和 两 种 教 育 制 度 ”的 推 进 , 抑 或 是 2007 年《天 津 市 职 业 教 育 条 例》 的 颁 布 和 实 施 , 天 津 教 育 的 “ 务 实 ”个 性 始 终 贯 穿 于 其 发 展 进 程 之 中。同时, 对于教育理想的一贯追求, 又是天津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特 色 。 历 史 上 , 严 修 、张 伯 苓 、卢 木 斋 、刘 宝 慈 等 教 育 家 以“ 爱 国 主 义 ”为 中 心 的 各种教育主张, 既是对教育理想的追 求 , 更 积 淀 了 天 津 教 育 的 传 统 。在 天 津 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 天津教育选择 了 用“ 创 新 ”的 方 式 处 理 教 育 中 的 理 想 追求与务实发展之间的关系, 并取得 了显著的和标志性的成就, 实现持续 发展。在推动教育积极为社会发展服 务的同时, 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沿着 “ 创 新 ”的 方 向 , 保 持 、发 展 并 最 终 实 现 自己的教育理想。
重视教育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的 作 用 。在 从 传 统 到 现 代 的 转 型 中, 教 育 改革和学习西方是天津教育发展的基 本路径, 我们应重视二者对于当前教 育发展的借鉴意义。经历了引进先进 教育思想和制度、派遣中国留学生求 学以及近年来创办国际学校招收海外 留学生等, 天津教育的开放和国际化 走 过 了“ 请 进 来 、走 出 去 和 传 播 开 ”等 不同的发展形式。之所以能取得这样 的成就, 与天津教育坚持立足于改革, 积极借鉴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密切 相 关 。进 取 、创 新 的 教 育 改 革 是 当 今 天 津教育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只有坚 持走开放改革的道路, 天津教育的发 展才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在积极地 借 鉴 国 外 经 验 、吸 收 外 来 观 念 和 理 论 , 加强与深化教育的国际交流, 坚持教 育的开放和国际化的同时, 更应注重 教育发展的本土化、自主化和前沿化
定为特别市后的十年间, 天津教育在 各级各类学校的调整、改革中稳步发 展 。日 伪 统 治 时 期, 天 津 教 育 进 入 非 常 发展阶段, 学校被轰炸与抗战期间的 大后方办学, 奴化教育与反奴化教育 的斗争等, 折射出这一时期天津教育 发 展 的 艰 难 与 顽 强 品 质 。抗 战 胜 利 后 , 天 津 教 育 在 停 顿 、复 员 、反 内 战 、争 民 主、求解放的过程中迎接新时期的曙 光。
二 、几 点 启 示 历史的积淀为新时期的改革与进 步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我们可以而且 应该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和智慧。择 其要者, 当前我们着重需要做好如下 几方面的工作。 保护和发展天津教育发展的成 果。面对当前天津教育发展的迫切任 务, 我们既需要在全面扫描天津教育 发展过程的基本面貌的基础上, 分清 天津教育发展史中的是非功过, 认真 总 结 经 验 教 训 , 发 扬 成 绩 、克 服 缺 点 , 为保护和进一步发展天津教育的历史 传 统 打 下 基 础 ; 又 应 从 政 策 、理 论 和 实 践等层面, 立足于当前天津教育为经 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 对发展中 出现的成绩与不足进行梳理。天津自 近代以来率先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 念和学校教育体制, 废科举, 立新学, 形成了一批历史较久远、办学成绩突 出、有影响的历史名校, 如日出会馆 ( 万 全 道 小 学) 、北 仓 蒙 养 小 学 堂( 北 仓 小 学) 、官 立 模 范 两 等 小 学 堂( 中 营 小 学) 、私 立 培 育 小 学( 昆 明 路 小 学) 、私 立 汇 文 中 学 校( 汇 文 中 学) 、北 洋 西 学 学 堂 二 等 学 堂( 海 河 中 学) 、私 立 广 东 学 校( 第 十 九 中 学) 、天 津 法 汉 学 校( 第 二 十 一 中 学) 、天 津 官 立 中 学 堂( 第 三 中 学) 、普 育 女 中( 第 九 中 学) 、圣 功 学 校( 新 华 中 学) 、南 开 中 学 、扶 轮 中 学 ( 铁 路 职 工 子 弟 第 一 中 学) 、 私 立 志 达
重视科学和民主精神在教育中的 地 位 。在 天 津 教 育 发 展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科学与民主旗帜的引领作用是显著和 稳定的。发轫于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与 民主精神, 既对中国社会从近代走向 现代起到了启蒙与引领的重要作用, 更为天津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不竭的 精神支撑; 其对天津教育事业发展的 推 动 , 绝 不 仅 限 于“ 五 四 ”运 动 时 期 的 学生爱国运动。今天天津教育现代化 进 程 , 理 应 从 制 度 层 面 、管 理 层 面 、教 学层面以及师生关系层面, 积极倾注 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以形成民主的管 理机制和保障体系, 建构和谐的校园 氛围和师生关系, 创设科学的培养方 式和教学方法, 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 教 育“ 全 面 发 展 ”的 培 养 目 标 。
一 、历 史 粹 要 天津古代教育事业, 肇始于元明 两代, 深受天津传统的经济和文化发 展的两个主要的支撑点漕运和盐业的 影响。明代天津的经济发展与行政地 位的提升相互促进, 催生了第一所官 办 儒 学— —— 卫 学 , 后 又 演 变 为 州 学 、府 学 、县 学 。卫 学 作 为 天 津 官 办 教 育 体 系 之始, 科举一途成绩斐然; 而遍布城区 的 塾 馆 、义 学 、社 学 , 担 负 着 城 市 教 育 文 化 普 及 的 使 命 。“ 屯 学 ”、“ 运 学 ”, 则 是行业办学的发端, 亦可谓中国最早 的 具 有“ 职 业 教 育 ”性 质 的 教 育 事 业 。 承上启下的书院教育, 则为天津近代 教育作了积累和铺垫。古代的天津教 育, 对 早 期 天 津 经 济 、社 会 和 文 化 的 发 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天津近代教育, 萌发于近代天津 在 1840 年 鸦 片 战 争 后 所 形 成 的 新 的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格 局 之 中 。 走 上 了 近 代改革发展之路的天津, 逐步成为中 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产生了如北洋 电 报 学 堂 、北 洋 水 师 学 堂 、北 洋 武 备 学
教坛英华 专家
LUNTAN 论坛
天津教育发展历史精粹
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王惠来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 现代化港口城市, 天津畿辅首邑, 矗立 京东南, 辐射海内外, 在全国的经济社 会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明永乐二年设卫 建城, 天津教育已走过了六百余年的 发 展 里 程 , 因 应 、滋 养 、服 务 于 天 津 经 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缘 起 、变 化 、发 展 于 天 津 作 为 大 都 市 勃 然 兴盛的整个过程之中, 传承文化命脉, 服务士农工商, 播撒理想火种, 孕育未 来希望。回顾天津教育事业的辉煌历 史, 充分挖掘其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 可以从中获取新的灵感与启示, 为当 前天津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历 史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