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踩踏启示

合集下载

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启示

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启示

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启示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的启示时间180932 洛水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的启示国旗下讲话上海外滩踩踏事的启示老师、同学们,早上好!我是初三(5)班的***,今天讲话的题目是上海外滩踩踏事的启示。

2018年12月31日晚上9点半左右,很多市民和游客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观看3D灯光秀,参加热闹的跨年夜庆祝活动。

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最后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重伤10人。

事故发生后,中央和上海市迅速批示做好善后工作。

看到这则消息,我倍感震惊。

庆、迎新年本是高兴的事,但因为庆祝活动而造成这么严重的事故却是得不偿失。

在大规模集会庆祝等群体集体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国家和上级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一直强调的,但是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一次次的惨痛事故到底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事故发生后,网上评论众多,很多网友将事与“国民素质”、“政府反应”、“体制机制”挂钩,也有人将上海外滩与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仪式相比较。

虽然一味的指责与贬低并不能改写事发生的事实,但可以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应引以为戒,正视共安全领域中存在的短板并及时补齐。

节庆期间人群聚集参与大型活动时,如何做好共安全预警,如何合理规划通行路线、做好人群分流,如何做好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灾难发生时如何做好自救和救人等题,都是必须高度重视的。

我认为在活动的组织、事故的预防中,必须加入急救内容。

急救不能只是单纯依靠医疗救护力量,众也应该掌握一定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就中小学而言,急救知识应进入学生堂。

另外,学校应将踩踏事故列入应急演练的范畴,并将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演练常态化。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紧急疏散演练,我很赞同。

《弟子规》中有名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作为学生不要到太热闹的场面去凑热闹,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说到共安全,我们有可以向香港学习的地方。

1993年元旦零时10分,香港酒吧密集的兰桂坊,人潮失控,踩踏死亡20多人。

上海外滩踩踏灾难教训与思考

上海外滩踩踏灾难教训与思考

上海外滩踩踏灾难教训与思考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灾难悲剧,给这个新年带来了沉重的悲伤,几十条鲜活的年轻生命不幸蒙难,也使这些蒙难者的家庭与亲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与哀伤。

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灾难悲剧,也给我们以沉痛教训与深刻思考。

教训与思考之一。

各级政府、各级领导,以及各级安保部门,务必从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灾难悲剧中汲取惨痛教训,务必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前瞻意识、公共安全意识,将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切不可麻痹大意。

对节日期间、公共场合、重大集体活动公共安全工作,要有前瞻意识,充分考虑到可能的意外风险。

对一些有重大风险与安全隐患的活动,则应该坚决制止和叫停,切不可麻痹大意,忽视乃至罔顾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要防患于未然,要有科学、具体、细致的紧急处置预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教训与思考之二。

商家各种商业活动,切不可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与公共安全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对商家商业活动要加强监督管理,并建立严格的报批审查制度,切不可放任自流。

据新闻,今年新年夜,北京一家商业原定的大型活动,因考虑到参见人数众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果断取消了活动,这是对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表现,值得其他商家学习。

教训与思考之三。

政府要有科学、周密、严谨的应急救护处置预案,将责任与措施落实到方方面面具体单位与人员,一旦发生意外灾难,务必保证高效率地救治工作,避免延误救护生命与次生灾难发生。

教训与思考之四。

不论是节日期间还是平时,人们最好少趁热闹,少去那些人口稠密众多的公共场合,老年人、女性尤其要注意少去热闹处,更不要带小孩去热闹处。

如果出现意外危险,老年人体弱、反应慢;女性与小孩心理与生理比较脆弱,自我保护能力更差,危险与风险可能性会更多一些。

这次上海外滩踩踏灾难悲剧,死难者与受伤者便多是女性。

教训与思考之五。

如果遭遇踩踏事件,务必紧急避险,注意自我保护。

要尽可能的保持清醒与镇定,避免过于惊慌失措,处置失当,丧失宝贵的事件;根据这方面的教训,发生踩踏事件时,切忌弯腰和掉落的东西,再重要的东西也不要捡,此际保护生命是第一位的;鞋子掉了也不要顾及,宁可光脚前行,否则低头弯腰,便很可能被后面失控的人群与力量踩踏,轻则被踩伤,重则丧失生命。

【案例】12·31上海踩踏事故中我们该吸取的血泪教训!

【案例】12·31上海踩踏事故中我们该吸取的血泪教训!
二、拥挤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 面;譬如听到巨大的爆炸声或枪声,或有引起人们恐慌的传 言出现,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引发踩踏。 三、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在激烈 的拥挤中发生踩踏。 四、人民因为好奇心驱使形成巨大的拥挤人群,最终造成无 序的人员集中而发生踩踏。 总结上述四个原因,发生踩踏事故的根本作用因素其实就两 个:一是拥挤的人群;二是人群无序运动。
对于这起事件,我们的敌人、恐怖分子也会关注。类似昆明火车站3· 8恐怖袭击、 乌鲁木齐5· 22恐怖袭击都造成了大量伤亡,那么在这种节假日巨大人流的情况下, 他们会考虑如何利用制造恐怖事件或恐怖袭击呢?这恐怕是我们各级政府和相关职 能部门应该认真、严肃考虑的严峻问题。
个人应吸取的教训: 这一惨剧,吸取教训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 个人更应吸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是 最可贵的,不能儿戏。个人应吸取如下教训: 一、少凑热闹。 大多数人都喜欢凑热闹,这是人的天性之一。 但是,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为了看热闹而 不顾个人风险,那就成玩火了。作为个人, 一旦发现公众场所人群过于拥挤,一定不要 再为了看热闹而不断拥挤,要尽最大努力主 动回避或摆脱人群,这既给自己降低风险, 也是给他人降低风险。相比个人安危,热闹、 稀罕不看也罢。热闹不看,也不会掉一根毛。
二、避开险地。 在人流聚集的地方,斜坡、高台、河边等这些地方都很危险,当这些地方人流 量过大时,一定要快速回避,不能再去参与拥挤。这些地方最容易发生踩踏或 跌落,一旦出现事故就是大事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要谨记在心。
三、遇事不慌。
一方面,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自救常识,譬如在人流大时我们应该 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可以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等。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 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人一旦慌乱,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最 错误的,特别是一旦人群出现慌乱,那整个人群的几乎所有选择都是错误的。 慌乱是正确的最大敌人之一,要坚决规避。

踩踏事件心得体会

踩踏事件心得体会

踩踏事件心得体会踩踏事件心得体会踩踏事件是指在集体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人们相互挤压、踩踏,进而引发重大伤亡的事件。

踩踏事件的发生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教训,与此同时,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应对踩踏事件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就踩踏事件中的体会与心得做一些总结。

首先,踩踏事件给我带来的首要感受是人性的冷漠和自私。

在踩踏事件中,往往是因为大家纷纷为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而导致恶性循环的扩大化。

人们在面临生命威胁时往往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安全,拼命争抢、踩踏。

这种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是社会进步所不能容忍的。

我们应该以踩踏事件为警醒,时刻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不因一时的冲动而让自私自利占据上风。

其次,踩踏事件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踩踏事件往往发生在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例如体育场、商场等。

这些场所往往需要协调管理、维持秩序,以保障每个人的安全。

踩踏事件的发生常常与前期准备不足、安保力量不够、秩序混乱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应该在组织大型活动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有足够的安保力量,合理布局,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预案,以维护社会秩序。

另外,对于踩踏事件的防范和处理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在预防判断方面,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建立。

对于可能发生踩踏事件的场所,需要提前评估潜在的风险,并建立起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一旦发现踩踏事件迹象,要能够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伤害和后果的扩大。

在处理踩踏事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协调和沟通。

踩踏事件发生后,各方面应该密切合作,及时救援伤员,疏导人群,保证医疗资源。

同时,还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发布信息,以减少恐慌和不必要的混乱。

各个环节的协作和配合是处理踩踏事件的关键,只有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救援队伍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最后,踩踏事件也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在踩踏事件中,临危不乱,冷静自持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突发事件,我们应该迅速判断情势,寻找安全出口,临时组织人群,保持秩序。

案例回顾:上海致36人死亡踩踏事件

案例回顾:上海致36人死亡踩踏事件

上海致36人死亡踩踏事件上海公布致36人死亡踩踏事件为“公共安全责任事件”,称黄浦区政府对事件发生负有主要管理责任,黄浦公安分局对事件发生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令人悲恸。

痛定思痛,更需要反思和问责。

昨日,拥挤踩踏事件过程还原以及上海黄浦区书记区长因踩踏事故被撤职等处理,彰显出“亡羊补牢”的诚意和勇气,可做城市安全生产问责标本。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

在以往的一些城市安全事故中,不少处理有头无尾、遮遮掩掩、追责不严。

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敲响了城市安全和风险警钟,必要的问责是深刻教育,更是依法治国之需。

首先,能及时还原公布真相而不遮掩,有利于追责,如“人流量超去年国庆”、“官方未作风险评估”、“安保不足600人”、“未及时上报人员流量,未提增援需求”,真相背后缺位的正是相关部门管理漏洞,从而造成了惨痛教训。

其次,问责定性为“安全责任事件”,并明确指出“黄浦公安分局”责任,以及上海黄浦区书记区长撤职,都显示出问责风暴的及时和严厉。

再者,上海书记市长公开表态:“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各种安全责任问题都必须认真查处;中央八项规定是铁律,有违必究。

”这样的深刻反思和问责态度,在以往一些城市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后并不常见。

这告诉我们,虽然上海是一座有着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安全风险大、隐患复杂、难以预料的事情多,但并不该减少防范标准,更需时时刻刻高度重视防范风险,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

安全生产是任何城市都必须上好的一堂课,“狠”的问责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态度和准则。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u·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并明确区分危险和风险。

危险可直接刺激感官,而风险则“一般不能被直接感知”。

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危险显而易见,而风险则是整个城市安全的安保危机。

由于外在风险有规律可寻,人为风险则难以预测,因此各城市都需要提高危机预警和监控机制,从而化解“潜在危机”。

而踩踏事件正是因“官方未作风险评估,预防准备不足”及“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才导致严重风险变成悲剧。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及启示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及启示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及启示作者:王萌萌来源:《重庆行政》2016年第03期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严格查明原因与相关责任人,并吸取其中教训。

上海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早前已举办各种较大赛事,理应具备丰富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经验与较高应急处理能力,然而却出现惨痛的踩踏事件。

踩踏事件发生概率较小,但伤害极大,为此必须切实分析反思上海踩踏事件,使我国城市安全管理警钟长鸣。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一)活动风险评估分析缺乏2009年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在举办世界杯预赛上,由于场馆一处墙面倒塌,引发严重踩踏事件。

公共安全专家扎比娜·丰克强调预先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风险点有利于维护安全。

此次上海外滩活动虽然已被取消,但是观众并不知情,且相关部门并未对地标性活动地及地形进行风险测评。

外滩整体狭长,活动空间较为狭小,一旦出现意外事件不便躲避,公众疏散较为困难。

外滩观景台台阶落差将近4米,且台阶倾斜度约为30度。

宽为5米的台阶中缺少护栏,导致上下行人对流,加之昏暗光线使得公众极易跌倒。

当失控的人群涌向观景台,一旦有人跌倒,都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踩踏。

(二)人流密度监测控制缺失2010年柬埔寨金边送水节活动中缺乏对人流密度的监测及预警,以致人群拥挤,发生严重踩踏事件。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晚上近9点时分人群拥挤。

尽管监控设施全面覆盖,但管理人员并未据此提取人口密度监测数据,未发现局部人口密度已达危险边缘,耽误了最佳预警与疏导时间。

事发当晚上海警方曾发布信息称地铁站人流达到高峰,但是并未进行人群流向分析,致使稍晚时刻,警方才明显发觉外滩人数剧增,已到难以控制局面。

未能及时分析现场人口密度及人流方向与事态的恶化息息相关。

(三)安全管理手段实施乏力2011年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伊斯兰教讲经布道活动中,缺少专人维持秩序,场面失控发生踩踏事件。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案例分析

至少36人死亡
造成109人死亡,受伤者达 100余人 33人死亡
国内踩踏事件
$
时间 2001年4月8日 2004年2月5日 2009年12月7日 2014年9月26日
事件 陕西省华阴市玉泉院赶庙 会 北京市密云县举办迎春灯 展 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晚 自习下课 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 生踩踏事故
伤亡情况 16人死亡,6人受伤 37人死亡,37人受伤 8人死亡、26人受伤 6名学生遇难,26名学生 受伤
类型的恶性踩踏事
件59起。
人在事故中丧生,
310人受伤。
国际踩踏事件
时间 2001年7月21日 2003年2月17日 2009年3月29日 2010年7月24日 2010年11月22日 事件 日本兵库县明石市举行了夏季烟火 大会 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E2夜总会 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举行的世 界杯和非洲国家杯预选赛 德国西部城市杜伊斯堡在举行“爱的 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 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一座斜拉桥 在送水节欢庆活动
要根据活动现场的大小和集会 人数预留一个或数个疏散区。
任何集会都要设置一条应急通道,确 保该通道时刻畅通。
3. 将警察机动力量隐蔽在胡同里,警力内外配合
• 根据参加集会的人数和集会的性质确定执勤警察的人数,像足球比赛 、民俗集会、宗教活动等就要多部署警力。 • 集会现场和外围一定要部署警察机动力量,这些警察在某一地点戒备 待命,一旦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立刻到达现场处置,这样,就不存在警 察无法进入踩踏现场的情况。
换地点后安排警力不足, 并且未进入核心区 官方未启动任何 紧急预案 地形原因
地形分析
$
民众悼念
$
媒体反馈
$
事件问责
事发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并问 责,是否太迟?

如何对待踩踏事件心得体会

如何对待踩踏事件心得体会

如何对待踩踏事件心得体会踩踏事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生的踩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踩踏事件多发生在大型活动、游行、演唱会等地方,由于人群集聚,容易造成拥挤和混乱,一旦发生踩踏,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对待踩踏事件,我深感痛心和忧虑。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踩踏事件的发生令人惋惜。

无论是丧失生命还是受伤,这些人都是为了参加一个活动或者表达自己的热情而来,却在事件中丧命或者受伤。

这种悲剧往往让人心情沉重,反思人们对于安全的忽视和对于他人生命的不尊重。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平等对待,无论职位、地位和资源的差异,我们都应该尊重和照顾每一个人。

其次,对于踩踏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安全问题。

在人群密集的场合,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例如,加强对于活动现场的规划和布局、建立有效的人员疏导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流量控制方案等等。

关注人们的安全,不仅仅是组织者的责任,也是每个参与者的责任。

观众在活动中应该保持秩序、服从指挥和警示,不要轻易推搡和挤压他人,用理智和冷静的态度应对局势的变化。

再次,踩踏事件反映了社会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在一些大型活动中,由于票务管理不善、场地配置不合理,人群密度过大,容易出现拥堵和踩踏的情况。

这也反映了组织者在活动策划和管理方面的不足。

此外,一些人可能因为追逐个人利益或者不理智的行为,导致人群失控和踩踏事件的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对于踩踏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及时处理和妥善解决后续问题。

对于受害者和家属,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安抚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的伤痛。

对于组织者和管理者,我们应该进行严肃的调查和问责,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此外,媒体和社会也应该积极的关注和呼吁,提高大众对于人员安全的重视度,增强公众对于踩踏事件的知识和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公共秩序。

综上所述,踩踏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上海踩踏事故引发的思考:公共安全管理必须强化

上海踩踏事故引发的思考:公共安全管理必须强化

上海踩踏事故引发的思考:公共安全管理必须强化2014年最后一天,上海外滩发生严重踩踏事件,36个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

痛定思痛,我们既要对逝者表达哀思,更要基于这一事件对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进行思考。

可以说,类似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型城市发展到今天,迫切需要突破当前城市管理的极限,迫切需要将城市治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样才能适应当前人口不断向大型城市集聚的态势,才能适应大型城市在安全秩序和良好规则下有序运行的需求。

虽然此次事件为偶发,但暴露出现代化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严峻性,也揭示出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城市安全治理的迫切性。

必须重视强化和遵守法治基础上的规则规范,才能保证城市安全和秩序。

首先,全面建立和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规则,是现代城市有序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城市安全出现混乱和失范归根到底是由于城市安全治理规则不健全和执行不力。

因此,要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要在交通规则管理、人口聚集地区的安全预警和监控、紧急限流和疏导规则等方面,建立健全规范规则,并严格执行。

第二,常态化公共安全管理要与应急化公共安全管理相结合。

对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型城市来说,交通疏导能力、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已经接近上限,需要不断调整城市空间框架和格局,以适应城市未来人口继续增长和发展的需求;尤其需要在常态化的管理之下,固化有效的城市运行制度和规则。

同时,严格执行各类应急管理预案,对举办重大活动建立申报批准制度,把安全预防和处置措施作为审批的刚性条件。

第三,要同步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城市居民安全意识。

城市运行的安全秩序需要城市居民落实和维护,这是城市安全运行的基点。

现代城市居民,需要提高公共安全意识,适应城市生活的规则性和道德性。

此次事件,凸显了在城市居民安全教育方面的严重不足,普通市民和全社会都要汲取教训,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和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预防性、急救性知识教育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形成维护城市安全运行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踩踏事件作文

踩踏事件作文

踩踏事件作文篇一:2015新作文素材:论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故2015新作文素材:论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故上海外滩事件已6天了,以下是一段来自美国朋友的评论,我想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论外滩拥挤踩踏事故】现场大多数是青年学生,有的想上,有的想下,有的撒票票,有的哄抢。

这是教育的积累,国民文明心态的积累。

须知,平时电梯上的一次谦让,门口出入时的一次避让,上下车时的一次排队,都是没意义的吗?就是积累。

想起911事件中,数千人秩序井然地从大楼中步行撤出,没有踩踏!减少了许多伤亡。

甚至还给消防员留出一侧的救援通道。

这不是虚伪的秩序,这就是文明的积累。

一个人的公民素质不是体现在对命令的表面服从上,而是体现在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上、体现在对事物的独立判断和理性处理上,体现在公共场合应有的克制和谦让上。

我接棒:无论我在哪里,我都愿意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说话;开车礼让行人,不急按喇叭,对面来车不开远光灯;任何场合都会遵守秩序排队办事;上下楼梯、电梯靠右边,尊老爱幼;友好微笑!如果您也愿意,请复制这条公益信息,2015 ,提高国民素质从我做起,从您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不学外滩!请接棒!篇二: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件心得体会2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件心得体会中心完小陈贵祖悲剧,有很多时候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悲剧总是在不断地上演?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安全隐患,更暴露出一些人员和部门在思想意识上和管理上的疏漏和不到位。

9.26昆明明通小学的踩踏事件再一次揭示出我们的所谓意想不到的悲剧又发生了。

从新闻披露的一些内容我们得知,小学生午睡休息的地方其上下楼梯很窄,宽度为一米多一些,不巧又被人在过道上放置了一块大海绵,结果被一涌而下的学生拽倒,从而导致海绵垫将学生覆盖,以及随后涌来学生纷纷踩踏,导致六人死亡;同时,新闻报告了每个班午睡的孩子有四十、五十个,尽管有的报道还说了每个班都有一个老师负责管理,这似乎也表明了教师不存在责任的问题。

踩踏事件心得体会

踩踏事件心得体会

踩踏事件心得体会最近,一起发生在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起事件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悲痛。

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我也深受此次事件的影响,同时也对此次事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此次踩踏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商场、车站、景区等,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自身安全。

特别是在人流高峰期,更要注意自己的行动,避免发生踩踏等意外事件。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了解如何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

例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救人一命。

社会责任的担当此次踩踏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事件发生后,许多人自发地前往现场帮助伤者,这种行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只有每个人都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政府管理的重要性此次踩踏事件的发生,也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管理的重要性。

在事件发生后,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组织救援和处理善后事宜。

这种及时、有效的管理方式,为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政府管理的重要性。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公共场所的管理,加强对于人流、车流等的管控,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只有政府管理得当,才能让社会更加稳定、有序。

总结此次踩踏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安全意识、社会责任和政府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只有每个人都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政府管理得当,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踩踏事件发生给我们的启示

踩踏事件发生给我们的启示

踩踏事件发生给我们的启示引言最近的踩踏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发了人们对于群体行为的重视和思考。

在这种可怕的事件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责任,更要关注社会的责任。

这篇文档将就踩踏事件所带来的启示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探讨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1. 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事件发生后,有人认为是个体的道德底线丧失,但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个体责任的探讨上。

踩踏事件的背后其实牵涉到了社会的运作方式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包括国家、组织和个人。

2. 建立安全文化踩踏事件中,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应该明确安全的重要性,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建立起安全文化。

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

政府应该制定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和法规,企业应该注重安全培训和教育,个人应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加强组织管理和秩序维护踩踏事件发生前,人们的组织管理和秩序维护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大型活动中,组织者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规划、人流控制和安全预案等。

同时,秩序维护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增强群体意识和道德教育踩踏事件的发生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群体意识和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群体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加强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5. 倡导平等和包容踩踏事件中还有一个隐含的问题是人们的平等和包容观念薄弱。

我们应该倡导平等和包容,不以人种、国籍、性别等为界限,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才能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6. 加强舆论引导和公共意识形态建设踩踏事件的发生也反映了社会舆论和公共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我们应该加强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共意识形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和实践。

7. 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踩踏事件发生后,危机应对能力成为了关键。

上海踩踏事件分析

上海踩踏事件分析

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案例分析2015年的第一天,当大家还沉浸在新的一年的期望与喜悦中时,一则令人震惊与悲伤的消息让新年新一天布上了黑白色。

于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导致36人死亡,至少47人受伤。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发生全过程[2014年12月31日,深夜]上海街头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外滩上,已经聚满了人,人们期待着外滩灯光秀,迎接新的一年。

[2014年12月31日,23时许]2015年上海5D灯光秀在上海外滩源照常举行,与往常不同的是,此次舞台设置改在了外滩源。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之后]事发地点陈毅广场通往外滩观景平台的斜坡上,当时由于人流量大,秩序混乱,部分人上想到观景平台,部分人想下观景平台,于是人流产生对冲,此时,楼梯最低处忽然有人被挤到,附近人们虽然一边试图拉起他们一边大声呼喊:“不要再挤了,有人摔倒了!”但这声音已经被人群的嘈杂声所淹没。

于是,下面更多的人被层层涌来的人浪所压倒,情势开始发生失控。

[2015年1月1日,凌晨伊始]惨剧已经发生。

伤者被紧急送往医院救助,此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

[2015年1月1日,5时许]上海市书记韩正﹑市长杨雄赶往长征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看望伤员,要求全力以赴救治。

[2015年1月1日,凌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书记韩正说,要立即全面梳理全市各类大型活动,特别是人群高度聚集区大型活动的安排,该停的必须停止。

[2015年1月1日,上午]2﹑10号线南京东路站实施临时性封站措施,不提供上下客及换乘服务;上海当日所有的跨年活动全部取消;上海市要求,浦东区要重点关注节日期间各种活动,全面排查,当晚中金灯光秀叫停。

二﹑发生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原因事故已经发生,我们在向死者缅怀的同时,更应该从事件中反思,查找发生事故的原因,杜绝类似惨事再次发生。

上海踩踏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初中作文

上海踩踏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初中作文

【导语】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踩踏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初中作文》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踩踏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初中作文新年的第一天,看到这报道,心中无比的沉重。

12月31日晚上,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死47伤,死伤者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

这不经引起我的深思,在上海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怎么会发生这样事。

上海的安保可是经过2010年世博会的考验的啊。

这几天看了相关的报道,12月31日估计大家都是去外滩迎接新年吧,听说上海外滩有绚丽的烟花表演,在万国建筑还有3D投影、还有即将在元旦启用的上海中心大厦。

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去的。

上海又是一个国家性的大都市,加上上海外滩,非节假日就人满为患,更何况像元旦这个的重大的节假了。

我觉得大家的素质还亟待提高。

看到新闻中,人们都是人挤人涌向陈毅广场,在上台阶的时候,上行的游客与下行的游客发生了冲突。

当时的情形,本来就很拥挤了,上下行的游客还在相互冲击对方的人流,造成有人倒下被踩。

人群中的救喊声被当时人们的喜悦所掩盖,人们都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看到当时的情景,不禁想到我们挤公交车的情景。

人们都是一窝蜂的,向公交车门挤去,这样的事和上海踩踏的事件有什么区别。

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只是我们比较幸运,没人摔倒而已。

其实个人觉得,游客们排成队伍,依次有序的走上陈毅广场,远远比一窝蜂挤要快。

我们还需要一点耐心,前方发生拥堵,如果可以是不是应该停下脚步驻足等待一会儿。

如果每个人都是这么想,应该可以避免这样的事件。

不过通过当时的视频,还是有人在指挥人群后退。

不得不要为这些好人点个赞。

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能让情况不再加剧,也为后期救援提供方便。

我们都缺少忧患意识,虽然元旦期间,上海加强安保力度,几乎做到了武警5米一岗,但是还是发生这样的事。

大家都觉得踩踏离自己很遥远,不会也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心得体会踩踏事件感悟(3篇)

心得体会踩踏事件感悟(3篇)

第1篇在当今社会,踩踏事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踩踏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对踩踏事件深感痛心,同时也对这一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对踩踏事件的看法。

一、踩踏事件的危害踩踏事件是指在拥挤的人群中,由于恐慌、拥挤等原因导致人员相互挤压,造成严重伤亡的事件。

踩踏事件具有以下危害:1. 人员伤亡惨重。

踩踏事件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尽的悲痛。

2. 社会秩序混乱。

踩踏事件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

3. 经济损失严重。

踩踏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社会信任度下降。

踩踏事件的发生,容易引发公众对政府、社会组织的信任危机,损害社会和谐稳定。

二、踩踏事件的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

部分踩踏事件是由于组织者管理不善、应急预案不完善、现场秩序混乱等原因导致的。

2. 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也可能引发踩踏事件。

3. 公共设施不足。

部分公共场所设施不足,如狭窄的通道、拥堵的电梯等,容易导致人群拥挤,引发踩踏事件。

4. 公众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群众缺乏安全意识,不遵守公共秩序,容易在紧急情况下产生恐慌心理,引发踩踏事件。

三、防范踩踏事件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普及踩踏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知识,使人民群众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2. 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公共场所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3. 优化公共设施。

加大公共场所设施投入,提高公共场所的容纳能力,减少拥挤现象。

4. 加强现场管理。

加强公共场所的现场管理,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人群拥挤。

5.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四、个人防范踩踏事件的措施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上海之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反思

上海之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反思

上海之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反思导语: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这一刻或许会被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里,因为毕竟36个鲜活的生命在这一刻逝去。

我们在震惊伤心的同时,也应该有更多的反思,为何前一分钟还在庆祝祈福的人群,转瞬就发生了如此悲剧?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同时也处在一个高速运行的风险环境里。

现代城市人员密集,系统复杂,安全生态其实是很脆弱的。

我们除了需要政府科学管理和规则的庇护外,人人脑子里都需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意识。

上海外滩的这次踩踏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用36个无辜逝去的生命换来的,我们需要反思,需要在反思中进步。

2014年12月31日当晚,来自陕西的余小姐和同事、朋友一起约了去外滩跨年。

“当时到处都挤满了人,想转个身都很困难。

我和朋友被困在当中的阶梯上,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

后来人群开始混乱起来,我们想往下走,但是根本挤不下去,我感觉被挤得都没办法呼吸了。

当时旁边也看不到警察维持秩序,很多摔倒的女孩子尖叫起来。

”余小姐事后回忆说:“当时我身边有个男的,他老婆摔倒在地上后,他直接爬到人群上面,大喊‘警察,救命’。

但周围太嘈杂了,声音都传不出去。

后来警察过来维持秩序,让我们往上面走,但是上面的人不后退,我们根本上不去,拥挤中很多人摔倒了,发生了踩踏。

”事故亲历者余萍曾这样描述,“当时还没有到零点,挤得喘不过气,持续了十分钟的样子,然后就不断有人晕倒,大部分都是女生。

后来人群开始疏散,就开始踩踏了,晕倒的人被直接踩倒,堆了好几层……”上海外滩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公里。

观景平台上,江对岸陆家嘴的夜景灯光一览无余,这里是上海最著名的景点,也是很多游客留影的最佳背景。

外滩中段观景平台下面则是著名的陈毅广场。

观景平台与下部陈毅广场之间落差大约在5米左右,依靠两侧各17级楼梯相连。

事故当天,悲剧就发生在陈毅广场南侧与观景平台相连的楼梯处。

从事后的监控中了解到,2014年12月31日23时30分,警方从监控探头中发现陈毅广场上下江堤的一个通道上,发生人员滞留的情况,立即调集值班警力赶赴现场,民警遭超大规模拥挤人流的阻隔,采取了强行切入的方式,进入所用时间比正常时间多5―8分钟。

上海外滩踩踏反思

上海外滩踩踏反思

上海外滩踩踏反思篇一:上海外滩踩踏悲剧的理性反思(1136字)2015年的元旦,让人心痛。

据中新网报道:“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截至今日上午11点,事故已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消息传来,举国悲痛。

微博世界的星星烛火,寄托着上亿网民的哀思!晚上,更多的催泪消息出现。

这次踩踏事故中的遇难者,多是花样年华的年轻人,有些还是在校大学生。

这也难怪,大冷天的,真上了年纪的人,谁会没事干跑到上海外滩受寒受冻啊?像我,在这种晚上,就是选择在家,上上网,看看新闻,刷刷微信微博而已,暖暖的,柔柔的,闲闲的,多舒服!也就年轻人,热血方刚,精力没地方释放,才喜欢凑这种热闹。

悲剧发生以后,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委、市政府上午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各项善后救助工作和全市面上安全防范工作,黄浦区公布两条24小时电话专线,服务遇难者和伤员的家属。

据说,上海本地的很多跨年大型群体性活动,被取消了。

这也值得理解。

毕竟,中国人太多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密度非常吓人。

是个节日,街头就人流如织,这对商业来说,自然是利好现象,对社会治安来说,却构成极大压力。

但,人生在世,看穿世间繁华如梦,了却红尘,甘于青灯孤影的人毕竟太少,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凑个热闹,讨个喜庆,博个片刻的欢愉。

于是,有关部门可能就要多辛苦一下,每当重大节日之际,必须要安排人手,在一些重要场所维持秩序,防范各种失序悲剧的发生。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也应考虑在多个地方,举办有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来分流夜晚寻欢的人流。

尽量不要让太多的人群集中在一两个地方。

应该反思的,不止是有关部门,民众也应该反思。

比如,多换位思考,多为身前身后的人想一想,既然是节日,步伐为何不慢下来呢?都说上海的节奏,比福州快很多,但我却喜欢福州的慢生活。

上海人快了一整年,年底放慢脚步,又能怎么样呢?干嘛非要挤来挤去,推推搡搡呢?“偷得浮生半日闲”,好容易放假,闲了下来,再走的急如星火似的,不自己找罪受吗?执念自己一切衰损门,执念他人一切功德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管理和服务涉及民生问题的物业管理行业,如何从这次事故中吸取教训呢?笔者认为,物业管理行业日常管理和人员密集场所均有可能会发生类似的事故,因此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和实施应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于防止发生类似的事故非常重要,欢迎广大物业管理同行交流谈谈此次事故带给物业管理行业的启发和如何吸取教训。

已连续举办3年的上海跨年迎新重头戏—“外滩灯光秀”,今年改到外滩源举办,然而很多人表示对此并不知情,赶到外滩跨年的人数仍然很多。

不过,随着灯光秀的取消及相应安保强度的降低,往年被各种安保措施严密控制的外滩,此时却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汹涌的人流隐藏着危险,等到监控发现问题,支援警力入场为时已晚。

警方存在对人流量预估不足的情况,虽然迅速组织了500名警力参与疏导人流,但由于现场人数过多,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外滩踩踏悲剧三大主因昨天,上海市黄浦分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对媒体表示,对于“12·31”上海踩踏事件,警方存在对人流量预估不足的情况。

虽然迅速组织了500名警力参与疏导人流,但由于人数过多,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多位当晚在事故发生地执勤的工作人员表示,连续举办3年的外滩跨年灯光秀突然停办,众多不知情游客仍涌向外滩。

除警方承认的问题外,现场安保力量缺乏,当晚未像往年一样实行交通管制措施,也是促成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无交通管制措施昨天,在“12·31”上海踩踏事件发生地—上海外滩陈毅广场,不断有群众赶来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上海有关部门也取消了所有跨年活动,一起为这场事故中的死难者祈福。

在事发现场的东侧是高于地平面四五米的外滩观景平台,向东可以观看上海浦东夜色,向西可以对视外滩西洋建筑群。

西侧是中山东一路,事发当晚却并未封路限行。

一位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往年举办外滩灯光秀跨年迎新活动时,前来观看的游客需要经过4道管控“防线”才能到活动核心区—外滩观景平台。

这些“防线”会由武警、公安、协警以及志愿者共同组成,人流过马路时也会有开关闸措施。

“而实际上,往年即使是持票游客和像我这样有工作证的人,也不能上到外滩观景平台上,因为那是给媒体摄像组留的直播机位。

”据了解,从2012年新年元旦起,上海开始连续3年在外滩上演国内最大规模的跨年3D 灯光秀。

那3年的交通管制措施极为严格,外滩附近的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四川中路等周边区域的路段禁止一切车辆通行,黄浦江东金线轮渡双向停航,黄浦江人行观光隧道关闭。

在外滩附近的地铁2号线、10号线的南京东路站都会封站。

而事发当晚,往年的这些交通限行措施均被取消。

“我们事后分析,可能有很多浦东陆家嘴的人乘地铁来到浦西,由于不封站,地铁流带过来的人很多。

”风景区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

安保力量严重不足据了解,往年上海外滩组织跨年灯光秀的时候,当地警方都会制定相应的大客流安全预案。

“其实我们外滩在联防联动上做得还比较好,比如我们在重大活动时会调用我们的城管协助警方维持秩序,甚至包括我们搞绿化、搞保洁的工人也都是平安志愿者。

”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

在外滩风景区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指挥室,外滩所有监控探头采集的画面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派驻这里的警员介绍,在外滩有重大活动时,这里是控制人流的指挥中枢,工作人员通过这里观察到外面的人流情况,指挥外面的警力及时调整。

“比如说在新年倒计时时,警方会根据情况适当在中山东路的车行道放行一些没有票的观众进来,但这都是可控的。

”据了解,事发当晚公安方面也曾根据这里观察到的人流情况,迅速组织了500名警力参与疏导,但为时已晚。

昨天一位正在和平饭店外执勤的武警表示,当晚由于人员密集度已达峰值,他们很难观察。

“也是在出事后许久才得知,人群中发生了踩踏事件。

人太多了,我对面十米左右的车都看不见”。

有现场警员也证实,今年武警在外滩投入的兵力少于往年,原因是跨年灯光秀已经取消。

风景区管理办公室人员介绍,事发当天,按计划他们的安保力量分成两班,从早上10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2点,而执勤范围是从外滩源、外白渡桥、陈毅广场、金融广场一直到十六浦,一共就只有三四十人。

“在重大活动时,我们是辅助力量,那天我们在现场的人已经被淹没在人海里了,根本无法工作。

”人流达到外滩峰值景区管理办人员介绍,在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前,他们和警方曾多次看过现场录像。

“公安一直提出来,这种大客流的人流集聚活动危险性特别高,太容易失控了,所以他们一直希望停办。

今年,这一提议终于被采纳,2015年迎新跨年灯光秀被转移到附近的外滩源小规模举办,而且需要凭票入场。

”“连续办了3年的灯光秀突然取消,虽然当地媒体已报道了这个消息,但很多人不看,而且到现场的多数都是外地人,外滩是他们跨年最想去的地方。

”在该工作人员看来,事发当天的人流已经绝对达到外滩峰值,但却没有相应的安全组织预案保障。

“警方确实高估了媒体此前对停办外滩跨年灯光秀的宣传力度,而低估了当天的人流量。

”专家:麻痹大意“心防”懈怠悲喜之变有时只在瞬间。

36个曾为庆祝跨年活动而雀跃的鲜活生命,已经永远无法看到新年的阳光。

与很多人一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管理资深专家张弘对这个事情感到“震惊”。

他说,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城市社会应急管理在全国是比较先进的,而且还经历过世博会安保长达7个月的常态化历练,想不到却发生了如此严重惨痛的事件。

民警未能及时进入核心区域据介绍,考虑到人流量众多等问题,今年外滩没有组织大型跨年迎新活动,取消了往年举办的灯光秀,一个小型灯光秀在另外一个地方通过卖门票的方式举办。

所以,这意味着,此次跨年庆祝活动是属于市民自发的。

上海相关部门称安排了700多名警力到场。

黄浦公安分局指挥处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蔡立新说,23时30分后,从监控探头中发现陈毅广场上下江堤的一个通道上发生人员滞留的情况,立即调集值班警力赶赴现场。

在到达中心区域后,警方发现部分群众已出现身体不适情况。

整个组织工作先后调动了500名左右的警力,先期到场的民警立即采取了救援救护工作,打开通道,用民警工作车辆及时运送伤员。

不过,警方也承认,由于当天人流密集,23时30分发现客流异常增多时,民警未能及时进入核心区域。

由于是采取强行进入的方式,所用时间比正常时间要多。

蔡立新称:“整个事件从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到把人流分散开来,开展救护工作,大约是在5分钟到8分钟的时间。

”根本原因是政府麻痹大意张弘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判断:如果以一国之力或一个地区之力来举办一个特大型的活动,出事的可能性反而小。

政府作为主办方会高度重视,长时间准备。

从近些年发生的类似事故看,往往是非政府主办的、民间性的一些活动,如灯会、展览会和一些体育赛事,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故。

例如北京密云灯会踩踏事故、杭州西湖烟花大会烟花窜入看台烧伤百人,再早的如太原迎泽公园踩踏事件等。

从这个角度看,他认为不是能力问题,根本原因是政府麻痹大意,“心防”懈怠了,而“心防”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

对这个活动可能发生的短时间内大量人员的聚集可能产生的后果预案不够,“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其实,公开的多个信息都已经透露出危险的信号,但是都被管理者忽视了。

截至2014年12月31日22时37分,上海地铁全网14线337座车站已共计运送乘客超过1000万人次,打破全网客流最高纪录,更轻而易举地“击败”上年同日的889.8万人次。

31日21时,不少网友已在微博上晒出照片,由于人流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外滩附近人山人海,几乎已经难以挪动。

此外,专家分析,大型活动中公安机关负有监管责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事先提出警示和警告。

有关方面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预案中没有考虑到。

人多是决定性因素在关于事件原因的还原、分析中,有两件事情最令人关注:一个是观景台“有的想上、有的想下,形成对撞”;另一个是所谓“撒钱事件”。

张弘说,从观景台出口发生的拥挤来看,那里发生了力学上的“成拱效应”,想进去的人和想出来的人挤到一起,牢牢堵住,两头顶起来了。

“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陈毅广场的台阶结构也不利于人群流动,对这些高危地带,应有应对大人流量的特别预案,事先作出更为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包括警力配备、志愿者力量、各种保障措施等。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说。

事发后,有目击者称当晚发生了“撒钱事件”,引起很大骚动。

这个说法引起极大反响,一时间,似乎“撒钱者”成了罪魁祸首。

但多位现场目击者的说法和判断互相矛盾,甚至冲突。

昨晚上海警方公布抛撒疑似“美元”的调查结果,该疑似“美元”为外滩18号一酒吧代金券。

视频监控显示距离踩踏事件现场约60米的外滩18号疑似纸张高空飘落后,引发少数群众捡拾,未发现人群挤压,且此事发生在拥挤踩踏事件之后。

张弘认为,人多是决定性因素,其他都是触发性因素。

“别说有刺激性行为,这种时刻,只要有人突然倒地,就有可能发生连锁踩踏。

”他说,最重要是环境预防不够。

从上海此次事件的画面来看,外滩地区人员稠密到无法立足,能容纳人的地方基本全是人了,找不到一个可以疏散的区域,那么应急通道在不在?有没有预留疏散的区域?一旦发生人员拥挤怎样协同?从环境设计角度看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这种大型活动,对人数要控制,行走路线、疏散路线不能出现堵塞和堆叠。

而且,必须保证公安、救护等应急队伍进场畅通无阻。

应常设安全管理部门滕五晓说,对特大型城市而言,安全管理应该设立一个常态化的职能部门,其有能力统筹涉及城市安全的各个重要部门,并监督、保障安全措施的执行到位。

“现场拥挤、混乱、失序的场面,手足无措、慌乱焦虑的人群,也暴露出我们长期以来在应急演练、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缺失。

”由于发生踩踏事件,包括一些地方表示要取消类似大型活动。

张弘认为,这是因噎废食,关键是相关部门的预案、保障应对措施要跟上。

(新华)追问1200名警力如何维持几十万人秩序尽管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具体原因还未查明公布,但相关管理部门显然难辞其咎。

有网友认为,踩踏事故虽然为突发事故,但1200名警力如何维持几十万人的秩序?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曾发布建议,平安夜外滩已近饱和,建议择地前往跨年。

但是如果难以控制人流,能否及时有效组织力量控制人群的继续涌入?记者采访的山东省公安部门人士指出,保障大型公共活动安全的必然要求是科学细致的预判。

由于拥挤踩踏事故诱因复杂、突发性强、控制难等特点,主办者以及有关方面,事先必须对举办场所、场所设施、交通状况,尤其是对参与活动的人数,甚至在特定时间内的人数及其变化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勘察论证和科学准确的评估预测。

记者采访多位公安、消防人员了解到,对于广场、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事前预防和应急预案等尤为重要,要采取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进行事故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