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拳经捷要篇及简译 风云 4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一生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武备新书》、《莅戎要略》等兵学著作是后代研究古代军事的重要资料,其中收辑在《纪效新书》中的《拳经》,则是实战中得出的武术心得,《拳经捷要篇》实是《拳经》的自序,介绍他所创编的“三十二势”拳路的基本原理。现将原文录下并加以简单翻译,

供朋友们探讨,如有不当,请指正。

卷十四拳经捷要篇

(此艺不甚预于兵,能有馀力,则亦武门所当习。但众之不能强者,亦听其所便耳。于是以此为诸篇之末第十四。)

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於后,以备一家。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起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当斜闪。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俗云:“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博记广学,多算而胜。古今拳家,

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虽各有所取,然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就可取胜於人。此不过偏於一隅。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正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旋,无有不胜”。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不诬矣!

余在舟山公署,得参戎刘草堂打拳,所谓“犯了招架,便是十下”之谓也,此最妙,即棍中之连打。

原文:“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於后,以备一家。”

直译:拳法似乎不是直接参与大规模战争的军事技术,然而它能灵活手脚,

养成肢体勤劳耐苦的习惯,这是初学战斗技艺的入门之路啊!所以把《拳经》保存于后,以作为一家之说。

意译:拳法在战争中的意义:它能增强战斗基本活动能力,在战争中是练习基础功夫的入门之路。

原文:“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

妙也,颠起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当斜闪。”

直译:学习拳法,要做到身法灵活方便,手法随意伶俐,脚法轻盈稳固,进身退步能得其时宜。腿要能飞起袭击,它的巧妙,就如颠起倒插摔跌法;它的凶猛啊,要数横拳披劈;它的快捷,可看活捉朝天一类的拿法;它的柔处,在于懂得转侧斜闪。

意译:这是初学拳法的基本要领,关键在“便、妙、猛、快、柔”五字。

原文:“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俗云:“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

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博记广学,多算而胜。”

直译:为此,选择各式拳法中较优秀的三十二个式子,使之式式相承。在与敌夺取胜利时,其变化无穷无尽,微妙之处莫测高深。深邃难知,别人看不透的打法,才称得上“神”!俗话说:“拳打不识”,这样在格斗中才可以做到迅雷不及掩耳。也

就是武学中常说的:“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所以要博学广记,多算而后才能取胜。

意译:这一段着重说明,根据实战经验,戚继光选择民间拳法中的精粹,连缀编成了一套优秀套路,合计三十二式。

他强调,套路虽“势势相承”,但不可死记硬套,要随机应变,莫测高深,才有

取胜的可能。孙子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太极拳论的“忽隐忽现”都是同样的

意思。

“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

意思是不要消极防守。高手迎敌,不予招架,采用“后人发,先人至”或“连消带打”等战法,,避锋抢虚,一招取胜。如果被动招架,对方连杀连打,你手忙脚乱,容易以失败告终。

原文:“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拳,名势各

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

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

直译:古今拳派,在宋太祖时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等等。虽然其名目与拳式各有称呼,而实际内容却大同小异。到今天的温州派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等等,这些都是好中之好的拳法啊!吕红的拳术八法虽刚硬,却及不上绵张的短打。山东李半天的腿法、鹰爪王的拿法、千跌张的跌法、张伯敬的打法;少林寺的棍法兼容了青田棍法,以及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都是当今很有名的。

意译:该段介绍古今拳派。

古代拳派:列举北宋初古拳四种,其中“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一般解释为

宋太祖时有三十二势长拳。

现代拳派(明代)讲了浙江温州派(浙东派)、山东拳系和器械三部分。

这里所提“未及绵张短打”中的“绵张”,不一定是现在流传于河北保定的“绵张短打”,从文字的段落分类来看,似乎更像是指浙东张松溪的内家拳法。另外,戚继

光《拳经三十二势》的名目及招数虽基本沿用太祖长拳三十二势,但实际内容却博采当代各家所长。而我本人所练习的《太祖长拳》却是三十六式。

原文:“虽各有所取,然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就可取胜於人。此不过

偏於一隅。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正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旋,无有不胜”。”

直译:虽各有所长,但认为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的拳法就可战胜别人,这不过是偏于一方的说法。若能选取各家拳法,综合练习,就如兵法中的“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也就是所谓“上下周旋,无有

不胜”。

意译:以上各家拳法,虽各有所长,但一技之长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拳经三十二势主张综合各门各派的特长,才能“无有不胜”。戚继光的理论,即使放在当今,

也是值得武林同道好好学习的!

原文:“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

不先由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