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及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及PPT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2. 通过观察绘本图片,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端午节的传说,讲述了屈原投江救国的故事,以及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制作粽子的习俗。
2. 绘本插图精美,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图片和文字。
2. 粽子:准备一些真实的粽子,让幼儿观察和品尝。
3. 画纸、画笔:用于幼儿绘画粽子。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的传统音乐,引导幼儿进入课堂氛围。
2. 讲述故事:利用PPT课件,逐页展示绘本图片,并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讨论:故事讲完后,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4. 观察粽子:展示真实的粽子,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颜色和味道,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粽子的特点。
5. 绘画粽子:给幼儿发放画纸和画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力,绘制属于自己的粽子。
6. 结束: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幼儿加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绘画粽子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端午节和粽子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制作粽子:准备粽子制作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
2. 粽子品尝会:组织一个粽子品尝会,让幼儿品尝不同口味的粽子,培养他们的美食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用于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通过绘本图片和文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故事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

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精选3篇)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篇1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故事画面,大胆猜测想象故事内容。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粽子里的故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在体验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3只粽子。
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粽子,引出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子。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我这个粽子和你们吃的可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粽子里的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1.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师:这位老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可老奶奶现在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讨论)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
)师:老奶奶是怎么做的?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粽子包好了,谁会来吃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吧。
3.松鼠图片师: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老奶奶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猜)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4.狐狸图片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创编故事。
师:你还想请谁来吃粽子?(如"我请小兔子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师:小兔子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子不会讲故事,只会一个劲地跳来跳去。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粽子、图片、视频、粽子制作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制作粽子:教师带领幼儿模拟制作粽子,让幼儿亲身体验粽子的制作过程。
5. 品尝粽子:教师组织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认知目标。
2.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技能目标。
3. 幼儿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达到了情感目标。
4. 教学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5.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制作粽子,增进亲子关系。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如美术、手工等区域,引导幼儿运用粽子元素进行创作,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以及语言沟通能力。
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精选21篇)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篇1【活动目标】1、认真观察图片并能大胆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激发幼儿对故事热爱的情感,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粽子里的故事PPT【活动过程】1、导入出示图片(粽子)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幼:粽子师:对,你们吃过粽子吗?幼:吃过师:那什么时候吃粽子呢?(请幼儿回答)幼:端午节师:(出示图片)对,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我们中国人都要吃粽子。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幼:不知道师:出示图片,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会做什么呢?幼:挂艾草师:出示图片,(总结)端午节我们除了吃粽子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会在家里挂上艾草和菖蒲,有的地方还会挂香袋。
今天老师发现粽子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幼:想师:故事的名字就叫《粽子里的故事》2、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师:在一个森林里,有一个小屋。
小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看见许多事情,所以心里有了许多故事。
可是不幸的是,有一天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后,她已经不能大声地讲故事了,所以老奶奶就来到了小河边,她采了青青的叶子,回到家又用了白白的米,老奶奶用青青的叶子和白白的米包粽子。
她每包一个粽子都在里面讲一个故事,她想:谁吃了粽子,谁就可以讲故事。
老奶奶包好了粽子,森林里的动物朋友来了,它们想吃粽子讲故事。
看谁来了?幼:小松鼠和小狐狸师:小狐狸和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你们猜它们会讲出故事吗?幼:会幼:不会师:点图片,小松鼠只能吱吱的叫就是讲不出故事。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只能哩哩的叫,也讲不出故事。
看,又来了一些小动物,孩子们你想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幼:我想请小猴子吃粽子讲故事师:小猴子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上串下跳讲不出故事幼:我想请小白兔吃粽子讲故事师:小白兔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一蹦一跳的讲不出故事。
幼儿园《粽子里的故事》应彩云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粽子里的故事》应彩云公开课教案第一篇:幼儿园《粽子里的故事》应彩云公开课教案幼儿园大班《粽子里的故事》目标: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准备:课件、磁带、录音机。
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难点: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2、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呢?今天方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你能猜猜故事里会讲些什么吗?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1、听故事,观看PPT1、2、3(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怎么办呢?)——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呀?——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4(老奶奶决定把一个个故事——谁就会讲故事了。
)——奶奶是怎么做的呢?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来吃,谁会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3、出示松鼠卡片,观看PPT5、6、7。
(吱吱吱、吱吱吱,——一个劲儿地叫“吱吱吱’’’’’’’”)——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接下来来还会有谁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4、出示狐狸卡片,观看PPT8、9、10(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一个劲儿叫:“哩哩哩……”——谁来了?小狐狸来干什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观看PPT11(接着,又来了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他们吃了粽子有了故事可是也不会说,怎么办呢?)——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
你有什么办法吗?(幼儿讨论)6、观看PPT12、13(小松鼠,小狐狸——扔下竹篮拼命逃。
《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大班教案

《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
2.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包粽子。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学会包粽子。
难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粽子、图片、视频、粽子材料(糯米、红枣、粽叶等)。
2. 学具:幼儿手工材料(彩纸、画笔、剪刀等)。
四、教学内容:1. 导入:播放端午节习俗的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讲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用彩纸、剪刀等材料制作粽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包粽子活动:分组进行包粽子比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步骤:1. 观看端午节习俗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讲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粽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分组进行包粽子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制作粽子,了解端午节习俗,感受家庭亲情。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端午节主题墙,展示幼儿制作的粽子作品,增强节日氛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
2.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包粽子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如使用剪刀、粽子材料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粽子制作过程,了解粽子的制作工艺。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粽子是中国传统美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阅读与讨论。
2. 端午节习俗的了解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了解端午节习俗。
2.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绘本的感受,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及相关图片。
2. 准备端午节的相关材料,如粽子、艾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粽子图片,引起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端午节的意义。
2. 阅读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如赛龙舟、挂艾叶等。
4.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绘本和端午节的认识,总结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端午节习俗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讨论和表达时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收集幼儿在课堂上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其他地区的端午节习俗,了解地域差异。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端午节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体验。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九、教学资源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电子版,方便幼儿在家阅读。
2. 端午节相关视频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习俗。
3. 粽子制作教程,指导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家庭作业。
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绘本《粽子里的故事》和端午节习俗。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3篇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精选3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识别和发音中文拼音字母“z”,并认读汉字“粽子”;2. 听懂、理解课文《粽子里的故事》;3. 学会运用词语“粽子”、“马上”、“惊喜”等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汉字“米”和“粽子”的读音和写法。
2. 新课呈现:播放课文《粽子里的故事》的录音,让学生先完整地听一遍,了解课文的大意。
3. 听力理解:根据录音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词汇学习:教授新词汇“马上”、“惊喜”的意思和发音,并与学生一起读和写这些词汇。
5. 句型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课文里的句子,进行几个简单的对话练习。
6.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小练习,通过口语交流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7. 小结:总结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8. 拓展活动:使用课外材料,让学生自由绘制插图或写下自己对《粽子里的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9.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对发音和理解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增长,但学习兴趣不够高,表现出较为被动的态度。
可能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互动和趣味性的活动。
下次可以通过更多的游戏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气氛。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发音上还存在困难,因此在下一堂课中,需要在发音练习上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例如通过情境模仿和口语练习等方式,保证他们能够准确地发音。
另外,还需要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总之,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更多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子里的故事》精选3篇(二)科目:科学年级:大班(3-4岁)教案教学目标:1. 给幼儿提供了解种子成长及其旅行过程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粽子里故事教案5篇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5篇新学期开头前,为了做好充分的预备,老师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了,凭借预备好教案,能够更好地依照实际状态对教学进程必要分析,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粽子里的故事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篇1一、作品赏析(一)内容简介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伴侣们找到了很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慧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二)主题分析通过叙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查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受,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妙憧憬,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忧呢?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消失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肯定引起了孩子们的爱好,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
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肯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爱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消失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存的性格一览无余。
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惊慌、惊异、快乐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1.画面构图、颜色画面的颜色光明,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暖和、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粽子是汉族人民过“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准备:PPT 三只粽子背景音乐(琵琶语)过程:一:回忆经验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你们愿意跟着我吗?2、 PPT(粽子)这是什么?(粽子)你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3、今天的粽子里包的是什么呢?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
二、理解故事1、 PPT(小动物听老奶奶在讲故事)你看到了谁?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2、结合PPT讲述故事----至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3、出示PPT(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以后小动物在一起)提问: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小鸟(小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鸟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鸟扑棱扑棱地讲不出故事)小猴(小猴也真的去老奶奶家吃了粽子,吃了粽子,小猴的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小兔等等那么请谁呢?--引出请小朋友讲故事三、语言游戏1、你们会讲故事吗?你的故事哪里来的?2、你们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吗?3、要求:先吃了我的粽子,看看谁粽子里的事情,我就派他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
(实物粽子)引起幼儿兴趣4、"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边吃边打开黑板上的第一只粽子。
(1)老奶奶刚才用什么东西包粽子的?哪几样?(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请说对的小朋友吃粽子(2)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极了--我刚刚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说对的幼儿吃粽子(3)下雨了,沙沙沙,叮叮叮,美妙极了--谁听到了?请幼儿复述,请说的对的幼儿吃粽子5、我们来看看第二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接龙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讲一个词,你接下去,可以说一个字或一个词。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吃粽子的习俗。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
难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粽子图片、端午节故事视频、粽子香味剂。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粽子香味剂,引发幼儿对粽子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 讲解端午节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通过故事视频和图片,讲解端午节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3. 倾听和表达训练:让幼儿听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4. 语言游戏:通过端午节相关词语接龙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的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认知目标。
2. 在倾听和表达训练环节,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部分幼儿仍需加强引导。
3. 语言游戏环节,幼儿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词语接龙游戏中,部分幼儿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引导。
4. 针对本次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培养,可通过增加互动环节、调整教学方法等方式实现。
5.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幼儿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端午节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
2. 讲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3.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七、教学过程:1. 复习端午节来历和吃粽子的习俗,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的掌握情况。
2. 讲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大班语言精品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大班语言精品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篇》中的《粽子里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粽子的起源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学习粽子的制作过程,通过故事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粽子的起源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粽子。
3. 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粽子的起源,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粽子实物、故事课件、制作粽子的材料(如糯米、红枣、粽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粽子的外观特征。
(2)邀请幼儿品尝粽子,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讲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5分钟)(1)讲述端午节的起源,介绍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挂艾叶、包粽子等。
3. 学习粽子的制作过程(10分钟)(1)播放制作粽子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粽子的制作步骤。
(2)教师现场演示粽子的制作过程,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动手操作,分组制作粽子。
4. 故事分享(10分钟)(1)讲述《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5分钟)(1)出示粽子的图片,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粽子的特征。
(2)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将粽子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六、板书设计1. 粽子的起源2. 端午节的习俗3. 粽子的制作过程4. 《粽子里的故事》人物、情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和家人一起制作粽子,并分享制作过程。
(2)讲述《粽子里的故事》给家人听,注意表达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端午节和粽子的认知程度。
《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园教案

《粽子里的故事》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粽子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表达粽子里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粽子里的故事》2.粽子实物及制作材料3.画纸、画笔4.音乐磁带:《端午节歌》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颜色和味道。
2.故事分享(1)教师播放课件,讲述《粽子里的故事》。
(2)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谈论故事情节,让幼儿说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3.活动一:制作粽子(1)教师示范粽子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进行粽子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4.活动二:粽子里的故事(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粽子里会有什么故事呢?”(2)幼儿自由发挥,用语言表达粽子里的故事。
(3)教师选取几个有趣的故事进行分享,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5.活动三:端午节习俗体验(1)教师讲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赛龙舟、挂艾叶、佩戴香囊等。
(2)幼儿分组进行端午节习俗体验,如模拟赛龙舟、制作香囊等。
(3)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故事,相互欣赏、交流。
(3)教师播放《端午节歌》,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节日的氛围。
五、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粽子,并讲述粽子里的故事。
2.家长协助幼儿了解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制作粽子、体验端午节习俗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让幼儿将所学内容延伸到家庭,增进亲子关系,弘扬传统文化。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说能力。
3.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粽子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相关词汇和表达。
三、教学步骤:引入:1.师生对话: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学生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2.导入新课:展示粽子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猜测关于粽子的信息,如粽子是什么,粽子什么时候吃,为什么要吃粽子等。
讲解:1.教师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粽子的来历和文化背景。
2.教师课堂讲解相关词汇和表达,如竹叶、糯米、馅料等,讲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并让学生跟读和记忆。
活动一:阅读理解1.教师分发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材料的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二:粽子制作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学生观察粽子的颜色、形状、材料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粽子要用竹叶包裹。
2.学生分组制作粽子,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粽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活动三:粽子品尝1.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粽子放在一起,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尝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制作的经验和感受。
2.让学生尝试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粽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品味。
结语:1.教师总结本次教学,让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鼓励学生在家中实践所学的知识,尝试制作更多粽子。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听取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理解程度。
3.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五、教学资源:1.粽子的图片和实物。
2.阅读材料和相关词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和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习俗。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习俗。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端午节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
2. 观察教学法:引导幼儿观察粽子及其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动手操作教学法:让幼儿亲自参与包粽子的过程,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粽子、艾叶、五彩绳等端午节相关物品;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红枣、粽叶等);PPT、图片等教学资源。
2. 环境:布置一个具有端午节氛围的环境,如悬挂艾叶、五彩绳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或图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习俗。
2. 观察学习:展示粽子及其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粽子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等。
3.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包粽子的活动,引导幼儿亲手制作粽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情境体验:设置端午节情境,如赛龙舟、挂艾叶等,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
5. 表达分享: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粽子,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端午节的习俗和包粽子的意义。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自己在幼儿园学到的端午节知识和包粽子的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端午节习俗和包粽子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幼儿在动手操作环节的表现,如包粽子的手法、速度等。
3. 关注幼儿在情境体验中的感受,了解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自豪感。
4.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的情况。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敬长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粽子、图片、视频、端午节相关故事书籍。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外观,激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粽子里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过程。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包粽子的手工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 观察幼儿在手工活动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传统节日的热爱程度。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作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包粽子,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2. 参观实地:组织幼儿参观粽子生产厂家,了解粽子从制作到成品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机会。
3.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八、家园共育建议:1. 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2. 家长可以在家引导幼儿了解更多的端午节习俗,如佩戴香囊、挂艾叶等。
3.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粽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九、教学内容安排:1. 第1周:导入端午节,讲述《粽子里的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1一、谈话导入1、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有谁?(幼儿自由回答)2、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第2张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吃粽子。
”3、你们什么时候吃过粽子?4、粽子有个节,你们知道什么节吗?5、小结:端午节那天就是吃粽子。
哎,你们都吃过什么粽子呢?6、其实粽子还可以包很多很多的好吃的东西。
今日这个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有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做“粽子里的故事”二、叙述故事《粽子里的故事》1、老师有感情的叙述故事。
提问:小伙伴,你们觉得老奶奶回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2、幼儿本身回答,老师引导,知道小伙伴讲出请小伙伴来吃粽子讲故事。
3、你们的故事从哪里来的?4、谁想去老奶奶家吃粽子讲故事?那先来吃吃蒙蒙老师的粽子。
三、吃粽子1、第一个粽子—————听话(奶奶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提问:老奶奶刚才用了什么东西包粽子?再来听一句话:春天来了,百花齐放,美丽极了。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百花齐放,美丽极了。
2、第二个粽子—————接龙(用什么话打开它?)3、第三个粽子——————静静话:我今日精疲力尽。
你看那个满面春风。
四、小女孩来到老奶奶屋前1、游戏互动两边之后,小结。
我们班今日有很多的小伙伴都可以去吃老奶奶的粽子讲故事。
当我们启程在路上的时候,小女孩也在采着蘑菇,采着采着到了老奶奶的屋前。
老奶奶招招手,相像在说:“来吧来吧,快来吃粽子。
吃了粽子讲故事。
”4、小女孩吃了一个粽子,肚子就有一个故事,吃了很多粽子肚子里就有很多的故事。
她就把这些故事告知了小动物,小动物们极了。
可是小女孩觉得还不够,她要把故事告知她幼儿园的伙伴。
于是她就辞别了小动物们,回到幼儿园讲故事。
5、提问:你们的.奶奶会包粽子吗?会讲故事吗?6、放学后回家去请奶奶包粽子让奶奶在粽子里包个故事。
活动反思与看法整个活动我觉得环节比较紧扣,教态情切,师幼能很好的互动。
在游戏互动中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多次使用成语来让幼儿倾听,明显这个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有点难度而导致在互动中显得有点生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
粽子里的故事
授课教师:***
麦积区道北幼儿园
二0一三年五月十四日
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名称:《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PPT、三只粽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是关于谁的?
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二、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小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你们要记住哦!
2.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3.今天的粽子里会包些什么呢?
4.欣赏故事:
《粽子里的故事》,在一个森林里,有一个小屋——它们都想吃粽子、讲故事,老奶奶会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
5.你会讲故事吗?你的故事是从哪里来的?(听来的、看来的)
三、“吃”粽子
1.你想不想去奶奶的森林小屋吃粽子、讲故事?想要吃奶奶的粽子,先来吃吃老师的粽子,看看你们有没有讲故事的本领,才可以去奶奶的森林小屋吃粽子、讲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奶奶用了什么包粽子?(叶子、米)
还想听吗?
我说:(“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极了!”)
3.出示粽子二:接龙(“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
词语接龙:小熊
句子接龙:小熊走在马路上。
4.出示粽子三:悄悄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
①悄悄话是什么意思?(用心听,用心讲)做个样子看看,请没吃过粽子的朋友上来说悄悄话。
②所有的小朋友说悄悄话。
为什么会传错?要用心听、仔细听,才能听到像“我爱你”这样的悄悄话!
5.继续欣赏故事:小女孩真的会去奶奶的森林小屋吃粽子、讲故事吗?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你们家奶奶会包粽子吗?你们家奶奶会讲故事吗?再过一个月就是端午节了,请你们家奶奶一边包粽子,一边往里面讲一个故事,我们下次再来,说说吃了奶奶的粽子,里头都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