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不同的歌声(打印)
第八课_不同的歌声
![第八课_不同的歌声](https://img.taocdn.com/s3/m/faf6fda91a37f111f1855bae.png)
区别: 纤夫:黑、暗、前倾 少年:白、艳、后仰、 中心
联系:命运(俄罗斯)
1873年,评论家斯塔索夫在一份杂志上对这幅画及其作者是这样评价的:“列 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 、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 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思 想家。”
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 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 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 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 作用。
第八课 不同的歌声——
民族文化与美术
问:红衣少年与其他不同身份的纤夫有何区别和联系?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第八课 不同的歌声 ——
民族文化与美术
第八课
不同的歌声
第八课 不同的歌声—— 俄罗斯“巡回画派”
民族文化与美术
19世纪60年代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 决定性的影响。1863年,一批有才华的美术学院高年级学生同只准
画神话和圣经题材的学院传统相绝裂,退出美术学院,单独组织起
第八课 不同的歌声——
民族文化与美术
唐卡(13——14世纪) (中国西藏)
第八课 不同的歌声——
民族文化与美术
唐卡 (中国西藏)
唐卡是藏族所独有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以宗教人物和宗教历史事件,教义为主要描写对象,多悬挂于寺 院和民舍中。
第八课 不同的歌声——
民族文化与美术
白嘴鸦飞回来了 (油画 布面 1871 ) (俄罗斯)萨符拉索夫
教学课件:第八课-不同的歌声
![教学课件:第八课-不同的歌声](https://img.taocdn.com/s3/m/dbe35b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a.png)
通俗歌曲
通俗歌曲是一种贴近大众、易于传唱的音乐形式,通常以流行音乐为主 要风格。它的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流畅易记,节奏明快有力,适合广大 听众的口味。
通俗歌曲的题材多涉及日常生活、情感经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通过歌 唱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情感的抒发。它的演唱方式多样,包括 独唱、合唱、对唱等,同时还可以结合舞蹈表演等形式。
通俗唱法
总结词
通俗唱法是一种注重情感表达和个性化风格的歌唱方式,它通常采用流行音乐元 素和现代编曲方式。
详细描述
通俗唱法注重声音的自然、真实和情感表达,强调个性化风格和情感共鸣。它通 常采用电子乐器伴奏,如吉他、贝斯等,曲调轻松、愉悦。通俗唱法在流行音乐 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也是现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息运用
节奏感
通过练习培养良好的节奏感,使气息 与音乐节奏相协调。
详细解释了如何在唱歌时合理运用气 息,如气声、轻声等技巧。
共鸣技巧
共鸣原理
解释了共鸣的物理原理,以及共 鸣在声乐中的重要性。
共鸣腔体
介绍了主要的共鸣腔体,如胸腔、 鼻腔、头腔等,以及如何利用它们 来增强声音。
共鸣技巧应用
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在歌曲中运用 共鸣技巧,如利用不同的共鸣腔体 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05
实践环节:学生演唱展示
学生准备与排练
确定演唱曲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曲目,教师给予建议和指 导。
练习与排练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练习,教师组织排练,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难 点和音乐表现问题。
准备音乐伴奏和道具
学生需自行准备或请教师协助准备演唱曲目的伴奏音乐和所需的道 具。
现场演唱
舞台表现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和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
第八课不同的歌声
![第八课不同的歌声](https://img.taocdn.com/s3/m/4322cb2e3169a4517723a386.png)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第八课不同的歌声教学目标1.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2.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3.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品;4.了解墨西哥壁画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2.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3.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导语:在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背景之下,“民族文化与美术”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主题。
因为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发展,如何既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又能够比较开放地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每一个美术工作者和美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艺术史上出现的很多实例证明,作为一个艺术家,只有积累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情感,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也才能够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人们的认同。
一.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教师展示作品《伏尔加纤夫》,请同学们观察并且分小组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
1、谈谈你看了这幅画之后的感受?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艺术家创作这件作品?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教师总结: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对于《伏尔加纤夫》的介绍,并且深入思考上述问题。
伏尔加纤夫(俄罗斯)列宾列宾(1844~1930)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伏尔加纤夫》。
1869年,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
这些形象使他感到震颤。
他决心把这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
2018-高中美术《不同的歌声》说课稿范文-word范文模板 (5页)
![2018-高中美术《不同的歌声》说课稿范文-word范文模板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225c1fd804a1b0717fd5ddd2.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美术《不同的歌声》说课稿范文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8课《不同的歌声》。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
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过体验与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难点3) 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5、资源分析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推荐下载】高中美术第八课《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2
![【推荐下载】高中美术第八课《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0c13c61843323968001c920b.png)
第八课美术鉴赏《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墨西哥壁画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只安排了一个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展开思考。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思考中国民族文化在与西方强势文化发生碰撞与交流的时候,如何既保持自身的发展规律,又能够从西方文化艺术中吸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使本民族的文化与艺术保持长久的活力。
当然,这个题目如果让高中学生去进行理论上的思考,显然有一些难度。
但是这又是摆在每一个艺术工作者和艺术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以教材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了,即让学生通过分析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些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使他们具体地感知到这些艺术大师是如何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去吸取西方艺术中的一些优秀之处的。
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建议学生复习参阅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从传统到现代》的内容来完成。
这个活动在进行的时候,可简单进行也可以略微复杂一些,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
如果简单的话,只需要学生在自己认为正确的一栏中打勾即可;而如果学生对这些问题掌握得较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
另外还有两个“思考与交流”。
第一个要求理解19世纪后期俄罗斯美术的民族性。
可以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如题材(本民族的人物和风土人情)、形式或风格特点(抒情性)、主题(人民生活的疾苦,或忧郁的风景)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个“思考与交流”要求分析比较一些民族服饰,可以从样式、色彩及其组合、装饰品的造型等方面来进行。
如果能辨认出是哪些民族就更好了。
这两个练习是为了说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习惯,组织活动时需要把握这个基点。
教学基本思路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不同民族的人们都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艺术。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八课不同的歌声 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八课不同的歌声 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4936ac77da26924c5b04c.png)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八课不同的歌声参考教案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126 时间:2007-09-28 10:12:11 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2.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3.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品;4.了解墨西哥壁画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2.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3.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作品《伏尔加纤夫》,请同学们观察并且分小组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
2.请一些学生回答自己观察和讨论的结果,鼓励不同意见。
教师总结。
3.教师提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艺术家创作这件作品?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4.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5.教师总结。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对于《伏尔加纤夫》的介绍,并且深入思考上述问题。
6.教师总结,点明“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7.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
8.结合自己的看法,观察并且总结教材中所列举的“巡回展览画派”的共同点。
9.教师总结,“巡回展览画派”扎根于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所以才能产生如此动人的效果。
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
我们应当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作品。
完成第80页的“思考与交流”。
10.教师展示第81页“思考与交流”中的少数民族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的是否相同,他们的美术形态与我们前面所讲的汉族美术形态是否是完全相同的?11.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49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八课《不同的歌声
![49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八课《不同的歌声](https://img.taocdn.com/s3/m/51e62812dd36a32d73758188.png)
1871年他的毕业作品《眶鲁女儿的复活》获得学院的大金质奖
列宾的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同时 他本人也与进步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 子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绘制了许多以 反映“革命者不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观赏作品《
》
——画家
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领头的纤夫,穿着 满是补丁的衣服, 两手下垂,身上的 纤绳绷得很紧,忍 受着体力上和精神 上的痛苦。
中间突出的人物是那位
身着浅色衣服的少年,
他紧蹙着眉头,吃力地
用手调整压在肩上的纤
绳
…
…
1869年,作者去了涅瓦河,看到了一幕使他 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 人在向前爬行,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 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那些蓬首 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颤。他决 心把这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画面以狭 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
列宾的乡间故居
1844年,列宾出生在俄国边境省份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 夫镇,父亲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忠实履行军人天职的父亲使年 幼的他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列宾的绘画才能是由他的表哥引起的。他对于用颜料画画 这种游戏简直入了迷。有一次,邻居的一位老太婆告诉他,没 有罪的小孩死后可以进天堂,列宾忙问: “天堂里有颜料和纸 吗?”
画面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一袭黑衣的老妇人刚从坐着的椅子
中站起来,转向“归来者”,似乎要扑过去 拥抱,又抬不动脚步;桌边坐着的两个 孩子,稍大的男孩儿欣喜地抬起头注视 着,嘴巴吃惊地半张着,好像要喊出声 来;较小的孩子有些胆怯地把目光从读 着的书本移向“陌生人”;……再看归 来的“流放者”,个子高高的,瘦瘦的, 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脚上是沉重的 沾满泥土的靴子,他是经历了长途跋涉 才得于与亲人相见,他的姿态有些犹豫, 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这久违的家中
10第八课__不同的歌声
![10第八课__不同的歌声](https://img.taocdn.com/s3/m/201deed24028915f804dc23d.png)
俄罗斯政治背景-农奴制解体
《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 苏里柯夫
俄罗斯巡回画派 (1870-1923)
1870年,莫斯科画家发起成立全俄罗斯艺术家联合组织
“巡回艺术展览协会”。 “巡回艺术展览协会”正式成立。 1871年10月28日第一次巡回艺术展览在彼得堡正式开幕, 共展出了16位艺术家的47件作品。展览会随后又去莫斯科、基 辅、哈尔科夫等城市巡回展出。 l871年以后,“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几乎每年都举办一次 展览。从此“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组织的展览会称做“巡回艺 术展览”,参加的成员称做“巡回展览画派”,简称“巡回画 派”。 巡回画派53年间共举办过48次展览。巡回展览画派是批判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在美术中的反映。
伏尔加河上(节选)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 宾
• •
谈谈你看了这幅画之后的感受?哪个人物给你的 印象最深?为什么?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艺术家创作这幅作品?
红衣少年与其他不同身份的纤夫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
纤夫:黑、暗、前倾
少年:白、艳、后仰、中心 联系:命运(俄罗斯)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
创作于1870-1873年
现藏俄罗斯博物馆
1873 年,评论家斯塔索夫在一份杂志上对这幅画及其作者是这 背景: 这群纤夫拉着同一根纤绳,他们的命运也串成了一根 样评价的:“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 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终于使沙皇亚 这幅画是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进行了 绳。还存有幻想的少年纤夫,一路过去,末端拴住的 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2月宣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但是, 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 大量的观察和写生,最后终于完成的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 是麻木的老年纤夫。明白了这个,你就会震惊,这么 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制度势力丝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 敢 ……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 一个鲜活的少年,明日他或许就是那个漠然前视,目 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便是对这一现实 的最深处 ……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 光中再无一丝希望的老头。 社会的生动反映。 的艺术家、思想家。”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不同的歌声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不同的歌声](https://img.taocdn.com/s3/m/05439b187fd5360cbb1adb4e.png)
导入
教学过程
0 1 0 2
0 3
教学过程
拉萨布达拉宫
寺院建筑艺术特点
建筑布局:依山而建、以主殿为 中心来布局
空间处理 :强调面积 、注意光影 和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
外部装饰:赭色和白色等单色装饰 屋顶装饰金顶上装饰等构件
拉萨布达拉宫白宫
教学过程
佛教雕塑艺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线条及色彩的处理和运用, 是唐卡绘画的两大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傣族
教学过程
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节选)(涅克拉索 夫诗人)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低低的身子像一张弯弓,身上背着长长的 纤绳,穿着草鞋,蹬着河岸——这是成群的纤夫在 爬行。这呼声粗野得没法儿忍受,清晰得怕人—— 在寂静中怒吼。听到这悠长的挽歌般的哀呼——心
儿啊,又在我胸中颤抖!……
1、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2、问题:你认为这件 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 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
特征?
提示:从作品的艺术特征主题、 材料、形象、色彩、技巧、情
感等去归纳
3、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伏尔加河纤夫曲
高中美术《不同的歌声》11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高中美术《不同的歌声》11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https://img.taocdn.com/s3/m/edd179fe581b6bd97e19ea36.png)
三明市第九中学2019第三单元第八课《不同的歌声—民族文化与美术之漏窗》美术组郑博凌教学对象:高一年段教材分析:《不同的歌声—民族文化与美术之漏窗》是选自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八课的学习内容改编而成。
本课选取中国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漏窗艺术入手结合当地桂峰村的古民居漏窗艺术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和更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通过学案导学、赏析感悟、自主设计、绘画制作、师生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尝试思考探究和动手表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艺术遗产。
学情分析:我校为美术教学的特色校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技能,但是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理解的还不够。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智慧漏窗之美,体验设计和绘画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漏窗的审美以及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分享、讨论、制作体会民族文化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民族文化与人们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经,体现着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创造力,有着专业美术不可替代的价值,丰富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对漏窗的造型、作用、吉祥寓意、视觉审美等方面的了解以及动手制作的过程体会漏窗作为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难点:通过赏析和设计漏窗了解漏窗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教具与学具:教具:投影仪、实物漏窗、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素描纸或者作业纸、水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一张有美丽风景的图片提问:我们先来看看屏幕上的这张风景美不美?如果你看到这么漂亮的风景而却被一面墙给挡住了,在保留墙的情况下又可以看见这么美丽的风景你会想什么办法?学生回答展示墙上有漏窗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同的歌声—民族文化与美术之漏窗,打开教材P80、二、讲授新课师: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是中国园墙上的一种装饰,俗称漏花窗、花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不同的歌声
曾云
教学目标
1.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
3.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品;4.了解墨西哥壁画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2.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3.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展示作品《伏尔加纤夫》,聆听俄罗斯音乐《伏尔加船夫曲》请同学
们观察并且分小组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
2.请一些学生回答自己观察和讨论的结果,鼓励不同意见。
教师总结。
3.教师提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艺术家创作这件作品?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
4.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5.教师总结。
6、请同学朗诵《伏尔加河上》(节选)——涅克拉索夫(俄国)
7.教师介绍作品,点明“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7.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
8.结合自己的看法,观察并且总结教材中所列举的“巡回展览画派”的共同点。
9.教师总结,“巡回展览画派”扎根于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所以才能产生如此动人的效果。
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
我们应当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作品。
10、赏析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作品《三月》列维坦、《无名女郎》克拉姆斯柯依、《意外归来》列宾
11、总结。
二、中国民族美术。
1、游戏导入民族美术,请几个学生穿上少数民族的服装,请学生猜猜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服装并请他们说说这些的生活习俗与汉族的是否相同?
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3.教师总结,指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
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习俗以
及美术形态,我们要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形态。
4、结合视频介绍西藏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
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三、墨西哥壁画运动。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对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分析,阅读教材中的关于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内容,并且分小组讨论这场运动为什么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注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去展开自己的思考。
a. 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b. 艺术家表现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c. 这场运动如何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d. 这场运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教师总结,指出墨西哥壁画运动成功的原因在于,扎根民族文化,关心民众疾苦,在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3、欣赏墨西哥壁画代表作品《富人之夜》里维拉,《多角集议厅》西盖罗斯,《普罗米修斯》奥罗斯科。
4、小结。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