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科学概念:1.知道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知道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学生活动手册(每人1本)、关于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资料(1份)
2、教学设计
一、聚焦
你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吗?天气预报中都包含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更好地激发他们研究天气的兴趣。
二、探索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小组阅读资料,讨论并汇报
阅读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三、研讨
你能不能说说天气预报的过程?将它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交流天气预报和信息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意义。
小组讨论并汇报
意识到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重点: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知道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难点:知道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程名称: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科
科学
版本
教科版
年级
三年级上册
课程
第八课
课时
1

小学科学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引言:天气预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指导我们的日常活动和出行计划。

然而,你是否想过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一、引入:1. 回顾课前巩固内容: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如何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的?可以回答的问题包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为什么我们需要天气预报的信息?2. 导入新知:今天,我们将学习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天气观测资料、气象模型和气象学知识,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科学推测和预测的一种服务。

2. 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a. 天气观测:气象台通过气象仪器、卫星图像等方式对大气进行观测,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数据的收集。

b.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观测数据通过气象学知识和气象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找出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c. 预测模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使用气象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进行模拟和预测。

d. 编制预报:根据预测模拟的结果,编制天气预报报告,包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气候特点、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等。

e. 发布和传播:将编制好的天气预报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渠道发布和传播给大家,如电视台、广播、手机应用等。

3.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气象观测的精准度、气象模型的准确性、气象学知识的应用等。

同时,天气预报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天气是自然现象,难以完全预测和掌控。

因此,在使用天气预报信息时,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三、活动设计:1. 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包括温度、天气状况、风向等。

学生可以使用一个小笔记本来记录。

2. 舞台表演:将学生分为不同组,每个组扮演天气预报员,编写脚本介绍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并进行小型天气预报舞台表演。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以及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天气的几个基本要素(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天气观测,并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

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问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示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等。

3.天气预报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如出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

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

天气预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3.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等环节。

2.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方法。

3.认识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能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3.能够与同学合作,进行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模拟实验。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案
观看天气预报,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思考。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新知探究
探索一: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
师: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预知未来一两天或近期的天气变化,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是十分重要的。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
课件出示: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报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目标解读
本活动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并把了解到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发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报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天报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幻灯呈现
应用所学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源自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板书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
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打一四字成语)
谜底:叱咤风云
猜谜语
激趣导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新知探究
聚焦: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过渡:释义:叱咤风云: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大的本领呢,一起来看。
播放视频《天气预报》
过渡:天气播放员的本领大不大?
提出问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通过激趣引发思考)
1、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
2、填写天气预报信息
小结:天气预报的信息还可能包括:空气质量、穿衣指数等信息。
探索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过渡: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

但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学会观察和分析天气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预报的资料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供学生分析和预测。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关于天气的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突然下雨的情况?你们觉得天气预报准不准?”等问题。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制作天气预报。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天气预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见形式和内容。

同时,介绍一些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如气象卫星、雷达、气象仪器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

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和数据,尝试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让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精品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学本教学教学设计2.组长主持,组内互学,有序交流。

3.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4.展学准备。

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思路清晰。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通过收集天气预报中包含的信息,了解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温度、风向、风速、降雨量等。

主问题1预设答案第二学程学习任务: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主问题2: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法指导第一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看气象部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的视频,有序交流。

组长主持,组内互学。

(2)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学本教学导学单学习内容:一、题目1.天气预报中包含哪些信息?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制作天气预报的五个步骤依次是()()()()()。

学习收获: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0.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小学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3.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制作一份天气预报。

【教学准备】PPT课件、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气象图表、温度计、风速表、云量示意图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或展示一份天气预报图表,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天气预报的好奇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描述天气预报的特点和作用。

Step 2 探索天气预报制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并与学生一起探究。

教师可使用PPT课件或黑板白板进行教学辅助,依次介绍天气观测与监测、天气数据收集与分析、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的过程,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Step 3 天气观测与监测(10分钟)教师讲解天气观测与监测的概念,并向学生介绍常用的观测工具,如温度计、风速表和云量示意图。

学生可以观察、模仿和操作这些工具,体验天气观测的过程。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对于初级天气变化的兴趣。

Step 4 天气数据收集与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天气预报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并告诉学生天气数据可以通过各种天气观测设备进行收集。

教师可以展示实际的天气数据图表,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来预测天气变化。

Step 5 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包括根据天气观测和数据分析编写天气预报文字、制作天气图表、选择合适的天气预报发布平台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设计和制作一份简单的天气预报,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

Step 6 提问与总结(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和总结。

例如:“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哪些关键步骤?”“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等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

第三单元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教学重点】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
简单掌握天气预报常识,并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

学生准备:气象观测的相关资料、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
3.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记录不准确、讨论主题偏离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发言,互相交流。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1.关于教学导入: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天气报制作过程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为此,我采用了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还是很有成效的。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天气预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科学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证意识。
2.逻辑思维:训练学生在分析天气图、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天气预报,提高生活应用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2学情分析1.想知道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学习的兴趣。

有学习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

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

3重点难点1.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4教学过程【导入】天气谚语活动1【导入】天气谚语教学导入一.教学导入1.讲述: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2.过渡:让我们来搜集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文化遗产吧。

让我们来搜集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文化遗产吧。

【讲授】收集天气谚语活动2【讲授】收集天气谚语搜集天气谚语活动二活动搜集天气谚语1.指导看教材第25页的图,对照图,了解有关天气谚语。

了解有关天气谚语。

2.你还知道哪些天气谚语?3.交流,教师补充适量的天气谚语。

教师补充适量的天气谚语。

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天气谚语的分类。

了解天气谚语的分类。

5.布置任务:课后搜集天气谚语。

课后搜集天气谚语。

【活动】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活动3【活动】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阅读三阅读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1.阅读资料。

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

阅读资料。

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

2.教师讲解。

讲解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和解释过于简单的图示化的教材。

教师讲解。

讲解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和解释过于简单的图示化的教材。

3.议一议:通过阅读和讲解,对天气预报有什么认识,还有哪些问题。

还有哪些问题。

活动4【练习】【练习】 拓展活动拓展活动 小小气象站小小气象站四 拓展活动拓展活动 小小气象站小小气象站利用我们自制的气象仪器,建立小小气象站,像竺可桢爷爷那样长期观测、记录天气现象。

三年级科学上册 《3、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3、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

3.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经过前7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天气及重要的气象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汇总天气信息的经验。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本课以查询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在探索过程中,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天气预报图,知道天气预报包含的天气信息。

第二个活动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这个活动中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天气预报(节气、谚语)及世界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再讲解现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天气预报的复杂过程。

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参考意义。

【学情分析】经过上一节课整理天气日历,发现天气变化规律后,有的学生已经可以想到利用天气变化的规律对后续天气作出预测,而且学生有过从电视、广播、网站等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经历,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但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却不了解。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与天气预报相关的仪器和先进技术,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要经历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测、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五个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知道制作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意识到天气预报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知道随着科技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精度越来越高。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难点: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材料准备】天气预报图、天气预报制作过程资料。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情境:外面正在下暴雨,小明同学邀请朋友周末一起户外活动,如果周末也像今天一样下暴雨,就去不了了,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思考回答。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4)气象预报的发布和传播:讲解气象预报的发布方式,如电视、广播、网络等,以及如何正确获取天气预报信息。
(5)天气预报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对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1)气象观测仪器的认识:学生对气象观测仪器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气象观测仪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首先,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其次,我需要更多地结合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在课堂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足,可能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和训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如组织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总结: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制作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b.作业要求清晰、准确、完整,注重细节和逻辑性。
c.学生需要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反馈。
(2)在反馈中,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点的理解错误、分析方法的不当、表达的不清晰等。
(3)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交通运输:天气预报对交通运输具有重要作用,如飞行航班的起降、船舶的航行等,都需要根据天气预报来制定计划和采取应对措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材P58~59)探索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图片。

)介绍部分仪器,如能见度仪、激光云高仪、雪深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

2.提问:了解了天气观测仪器的知识后,请大家想一想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预设: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根据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观测仪器收集到的信息制作而成。

)3.展示:播放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视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9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的相关资料。

4.布置任务:先请学生汇报制作天气预报要经历哪些阶段,再指导学生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为大家播报天气预报,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5.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小组研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小组1: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五个阶段。

主持人: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小组2:天气预报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有利于安排旅游等活动;天气转凉,可以提前加衣服,防止感冒等。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小组:没有。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知道当前真正的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担任天气小主播,可以激发他们对天气内容学习的兴趣,使整理课生动有趣,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天气内容的掌握。

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一直在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一部分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天气预报,并与自己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对比。

本课是单元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所以,在聚焦环节,通过自由交流,激发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兴趣。

在探索环节,出示某地当天的天气预报图,并引导学生与自己制作的天气日历进行比较,发现有哪些相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内容,从而引出气象学家是如何把天气预报制作出来的,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专家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如何观察天气,了解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天气预报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预报实例。

2.准备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图,并简单讲解每一步骤。

同时,通过展示具体的天气预报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观察天气,分析天气变化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天气预报实例,按照制作流程图,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天气预报。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自己的制作过程,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天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为什么会有天气变化?科学家们是如何预测天气变化的?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观察、分析天气变化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设计
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3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
科学探索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
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

未来的天气状况能够预测吗?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思索带着问题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了解天气预报
1、什么是天气预报?
【点拨】
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报。

2、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
电视、电脑、电话、报纸、收音机、手机等
3、天气预报包含了哪些信息,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里。

天气预报图
班级记录表
天晴情况晴□多云□认真听
讨论交流
观察,填表,
交流
通过观察天气预
报,了解天气预
报所包含的信
息,天气预报与
生活息息相关。

教科(2023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案

教科(2023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案

教科(2023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以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天气预报的定义和作用。

b. 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入天气预报的话题。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预报吗?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天气预报图,解释图中的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如太阳代表晴天,云朵代表多云等。

2. 教师简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如观察天气现象、收集气象数据、分析数据等。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例如教师可以说:“气象工会观察云的形状、风的方向和力度,还会测量温度和湿度等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制作天气预报。

”第三环节:实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天的天气预报数据,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份天气预报表格,包括日期、温度、天气状况等信息。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图标、温度、风向等信息,并解释这些信息是如何得出的。

例如,教师可以说:“当我们看到太阳的图标,就知道是晴天;当看到云朵的图标,就知道是多云;当看到雨滴的图标,就知道是雨天。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各种仪器和数据来预测天气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但对于复杂的科学原理还处于理解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生动的例子、直观的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难点: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各种仪器和数据来预测天气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

2.天气预报实例。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天气预报实例,分析实例中科学家们是如何制作天气预报的。

学生可以借助教材、资料,也可以请教老师。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强调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有哪些局限性?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改进措施。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强调学生要关注科学、关注生活。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收集近期的天气预报,分析其实例中科学家们是如何制作天气预报的,并结合实际生活,提出改进意见。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具体为第15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2)掌握天气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3)学会解读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首先,学生们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于气象观测、数据处理等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通过展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动画和图片,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各个环节,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其次,学生们在理解天气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对于部分天气符号的理解和记忆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符号,我设计了互动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从而加深对天气符号的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和天气符号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天气预报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天气预报的知识。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天气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晴、多云、阴、雨、雪、风等。
-解读天气预报: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云层等。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气象学入门》:这本书介绍了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气象观测、气象预报等,适合初学者阅读。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精品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精品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预报,增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并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天气预报制作工具(如气象数据、地图等)、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预报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引出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教师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生了解并学习。

3.学习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模拟天气预报制作:学生分组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教师指导。

5.记录和分享天气预报:学生记录自己的天气预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尝试制作一份天气预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在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增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
设计
第3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通过对“天气预报”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增强科技兴国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识。

2、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的气象预报常识并对未来气象进行预报。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短片,请在看完短片后告诉老师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播放天气预报短片)
师:片子看完了,短片讲述的是什么呢?
生:天气预报。

师:对,这就是我们经常收看的天气预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课天气预报。

(板书:天气预报)
师:同学们都知道天气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那么天气的预报对我们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生1: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添加衣物。

生2:可以预防灾难……
师:可见,天气的预报对于我们非常的重要,提前预知天气可以帮助人们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活动2【讲授】二、认识天气如何预报
师:在我国古代人们也了解预报天气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通过观察天象、自然现象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天气,那么你们知道自然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和现象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呢?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见到的自然想象向大家描述)
师:同学们说到的这些现象老师用歌谣的形式做了表述,我们来看一看。

这些谚语念起来很顺口,也方便人们记忆,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这就是气象谚语。

师:那么,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这些气象谚语来预知天气能不能满足我们现在对天气的需求呢?为什么?
师: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并不发达,近而对于天气的预报也并不准确,所以出现了我们上课时看到的天气预报。

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进行猜想)
师:那么我们看到的天气预报到底是如何制作完成的呢?
今天老师请到了Q博士为大家进行讲解,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定要注意倾听哦!(播放影片走进天气预报)
师:谁来总结一下天气预报要经历哪些制作过程呢?
生:观测,制作天气图,分析天气图,天气会商,发布。

(学生在片子中看到了多种观测仪器,也让他们展开谈一谈)。

活动3【活动】三、学习认知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那你们会看天气预报么?
生:会。

师:认识里面的天气符号么?
交流讨论:每个小组的资料袋中放有天气符号,要求小组同学交流讨论认读天气符号,之后进行汇报。

(课件展示天气符号,总结天气符号带领学生认读)再看天气预报短片了解天气符号的用途。

师:知道了天气符号就可以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了,甚至有的同学可以做一名小小天气播报员了,下面我们以同桌为单位做预报天气训练。

(播报优秀的同学到前台展示)
进行活动:小小天气播报员,充当天气播报员预报天气。

活动4【作业】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经常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生存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