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
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导语】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形对学习进行适当调剂,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
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
以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供大家学习参考。
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篇一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产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由于本来发出的声音仍在连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蔼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蔼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消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样情形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情势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运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进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窄房间声音变大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发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进程中任何部位产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显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样不同,因此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定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遭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换,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第一章:物理学:是研究自解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环节: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休的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另一物体即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选取是任意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
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1Km=103 m 1m=10dm=102cm=103mm=106µm=109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 :精确值+估计值(1位)+单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应和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一致),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三、速度1、比较快慢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2、速度定义、单位与计算(a m/s = 3.6a km/h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及时间均无关,只等于二者比值②平均速度不能将速度简单求平均值,只能用某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的时间。
第三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v s t vt s t s v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及温度有关,但于音调、响度、音色均无关,比如超声波与次声波的速度相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纲要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纲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纲要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流传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 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3.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 固 > V 液 > V 气声音在 15℃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340m/s 合 1224km/h。
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惹起鼓膜振动,这类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余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前者不可以治愈,后者能够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惹起听觉。
这类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 .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征1 .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次有关,振动频次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次在 20~ 20000Hz之间。
次声:频次低于 20Hz。
超声:频次高于 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资料结构有关。
人们依据音色能鉴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歇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扰乱的声音。
2 .人刚能听到的最轻微的声音(听觉下限)为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出 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 70dB;为保证歇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 50dB。
3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达信息的例子: 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 .判断雷声有多远。
c .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翔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依据回声到来的方向和时间,蝙蝠能够确立目标的地点和距离.2.声可传达能量的例子: a .工人用超声波冲洗钟表等精美的机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类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次声波:低于20Hz高声波:高于20000Hz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物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物理的定义和分类•物理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物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 物理量和物理单位•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国际单位制和常用单位•物理量的测量和误差3. 运动学•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力的概念和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基本内容4. 力和压强•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合成•等效力和平衡条件•弹簧弹性和胡克定律•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 浮力和阻力•浮力的产生原因和性质•浮力的计算和应用•阻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阻力的计算和应用6. 能量与功•能量的概念和分类•功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滑动摩擦和静电摩擦的能量转化7. 电学基础•电荷和元电荷的概念•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8.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流的串联和并联•虚拟电源的概念和应用9. 电磁感应•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线的性质•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10.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概念和传播特征•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和光纤的应用11. 光的颜色与光的衍射•光的颜色和光的组成•光的衍射现象和衍射的条件•衍射的定量分析和衍射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12.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和传播速度的计算•声音的强度和声音的响度•听觉的原理和声音的应用以上提纲概括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物理知识提供帮助。
请大家根据这个提纲,结合课堂讲解和教材内容,深入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做好相应的笔记和练习题,以便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加油!。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一、物理测量:
1.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2.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常用仪器和测量误差的处理
二、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种类
2.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的大小的测量
4.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的计算和能量公式
3.功的概念和计算
4.动能和功的转化
五、固体压缩和浮力:
1.固体压缩的原理和计算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3.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条件
六、声和光的传播:
1.声的产生和传播
2.光的产生和传播
3.声和光的速度和传播介质的关系
七、镜子和透镜:
1.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3.成像的应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
八、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2.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
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九、电流效应和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电流效应的应用,如电灯、电磁炉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声现象知识归纳1、23.声速:15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5(1)音调:(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6.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①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②颌骨、头骨→听觉神经→大脑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入耳)。
8.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9.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超声波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声与信息);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去结石等(声与能量)。
10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2. (应用举例)3也认为是3×108米/秒。
45.光的反射定律:(1(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应用举例)7.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注意作图)9.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0、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1112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13.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1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15.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下面是【篇一】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物体在1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到20000,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023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8篇)
2023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8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章篇一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测试§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使得自然界中的生物活动具有一定的。
2.猫头鹰和鼠的夜出昼伏是对环境中的反应;向日葵向太阳是对的反应;茎的背地生长是对的反应;捕蝇草捕猎物是对的反应。
3.探究含羞草的反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能对(光线、声音、振动、碰触)作出反应,它的最敏感的部位在。
植物的常见感应性有、、、、等等。
4.植物对环境中不同因素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植物的向性。
植物的向性主要有向光性、向地性、背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这些向性分别是植物对哪些因素作出的反应?、、、、、。
5.用植物的向性知识解释下列想象:①朵朵葵花向太阳:性(对作出的反应)②含羞草的叶片收缩:性(对作出的反应)③捕蝇草捕蝇:性(对作出的反应)6.分组实验:植物的向性(探究根对地球引力的反应)(1)实验中将4粒种子指向4个不同的方向,原因是:这样布置当种子萌发时,不同。
(2)植物的种子萌发后,根向下生长,这是植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胚芽出来后,并不是直立生长,而是弯向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性。
§3-2神奇的激素1.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看图填写)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
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部分,发现胚芽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推想在的照射下,胚芽的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A组实验中a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生长。
B组实验中b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
温特做B组实验对A组来讲,可起到作用,以排除的干扰;此实验表明,胚芽的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的生长。
2023年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023年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 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
2. 电流和电阻
-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欧姆定律和其公式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 磁场和磁力
- 磁场的定义和性质
- 磁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
- 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和磁力
4. 高矮加速度
- 质量和重力的概念
-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
- 高度和速度的关系
5. 光的传播
-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光的折射和反射
- 镜子和凸透镜的特性- 光的颜色和频率
6. 电能和热能
- 电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热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
7.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频率和振动
- 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优良和不良特性
以上为2023年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可作为复习的参考。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教材和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靠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5.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种类有关。
6.V固〉V液〉V气(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失去听觉是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5.由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不可治愈;由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叫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6.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可以让人类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1.2.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3.超声波:高于20000 Hz的声音4.人耳的听觉范围:20 Hz—20000 Hz5.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频率、粗细、长短、松紧)(2)响度: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振幅)(3)音色: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材料、结构)6.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声音:(1)乐音: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
(2)噪声:物理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超过50 dB。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复习提纲一、物理学1、定义:研究力、热、声、光、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物理学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二、物理实验:1、三个实验:说明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2、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2)单位(主单位:米m):1m=103mm=106ūm=109nm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3)刻度尺使用规则:①三认:a零刻度线b量程c分度值②五“会”:a会选:合理选用不同精确度刻度尺和合理选用不同量程刻度尺b会放: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应紧贴被测物体c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d会读:除准确读出分度值数字外(准确值),还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估计值)e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②误差产生的原因:a测量工具不可能绝对精确,外界环境对测量仪器也有影响b观察、读数不可能绝对准确c实验原理或方法不完善③减小误差方法:a采用精密仪器,并改善周围环境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c改进实验方法(5)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测多算少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平移法、公式法3、时间测量(1)单位(主单位:秒s):1h=60m=3600s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2)工具:①机械表②电子表③停表(3)时间的估测三、科学探究(科学的核心)(1)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f.评估;g.交流与合作(2)钟摆快慢:与摆重、材料无关,只与与摆长有关第二章复习提纲一、声音1、声音的产生(1)声源:振动发声的的物体(2)原因: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进行传播(3)声速:V固>V液>V气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二、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也叫音量或声量)√(1)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取决因素:①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 光” 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 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 阳光发生了色散(图2)。太阳光通过棱镜后, 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 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 绿、蓝、靛、紫的彩带。牛顿的实验说明白光 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蓝三 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 光。(图3)
。
1 3
2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 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 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 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 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物体的运动》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
3、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4、时间的测量①单位:秒,符号s②秒表续数:5、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问题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其他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四章电路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电路相应概念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或外界环境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1)0℃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2)100℃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4、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实验室温度计:量程为0℃~100℃,分度值为1℃。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估计被测物体温度。
(2)测量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3)示数稳定后在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三、熔化和凝固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如:沥青、松香、玻璃、蜂蜡。
2、熔化和凝固图像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表面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沸腾的条件:a、温度达到沸点,b、不断吸热。
2、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白气”、“流汗”、“出汗”‘雾、露是液化形成:雪、霜、冰雹是凝华形成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长度的符号:L。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2、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而数值又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2)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并放正。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并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完整版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声、光、热、电、力。
物理学的性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
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 C = 3×108m/s = 3×105km/s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 固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即: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
即: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
v气体>v液体>v固体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2.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六、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2.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
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1.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
它们都需要吸热。
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⑴液体温度的高低;⑵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致冷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绕核运动。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元电荷1e=1.6×10-19C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二、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①电源:提供电能②用电器:消耗电能③导线:输送电能④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
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
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
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1.1A=103mA 1mA=103μA2.测量方法:一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二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I=I1=I2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